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李丰传》参考注释、解析、参考译文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2013 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Ⅰ试题、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 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引吭高歌3 分)A. 高亢 伉俪 沆瀣一 气B. 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书声琅 琅C. 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言简意 D. 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 .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 . 欣赏文字的朴实 . 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 .实际上近于 ___▲ ____ 。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 . 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 行走. ___▲ ______ .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 不超过 15 个字。
(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 . 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 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 4. 有研究者对 200 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 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 . 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5~8 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 . 年十七八 .在邺下名为清白 . 识别人物 . 海内翕然 . 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 . 声称 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 .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 .丰在文学中。
及即 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 时丰为黄门郎 . 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 . 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 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 .以名过其实 .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 .常多托疾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 .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急求2013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李丰)中的特殊句式.

急求2013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李丰)中的特殊句式.一.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答疑也。
(……者,……也)2. 此帝王之资也。
(……也)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就是由“者、也”表中推论的类型)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 当立者实乃公子扶苏。
(实乃)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就是凡人。
(就是)(就是在先秦以前只搞代词用,不表中推论)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到……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苦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于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并无标志。
依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整体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筹钱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够收到疑点的句子叫做疑问句。
疑问词包含疑点代词(谁、孰、何、曷、胡、恩、矣)和疑点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鬼神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系列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无人知晓?(《崤之战》)(筹钱疑问词“谁”)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并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并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
2013年 江苏省 高考语文 试卷及解析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3分)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13.(4分)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答:。
4.(5分)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作品人数年龄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二、文言文阅读(19分)5.(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李密传阅读答案范文

李密传阅读答案范文李丰传阅读答案翻译《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shulihua.]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
B.及即尊位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
解析:C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2013江苏高考语文逐题解析最新版2013江苏高考语文逐题解析最新版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答案】D【解析】A项kàng/ há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āi D项全读kuì。
【评价】从整体上讲,江苏试题年年都在求新,落实在各个考点上,语音题也在稳中求变,因变而新。
2009年、2010年高考都是多音字,2012年高考糅杂同音字、同声旁字(以下简称“同声字”),今年却专考同声字,形式虽新,却也是老题,沿袭了新课标卷、全国卷试题样式。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答案】B【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报任安书 教师版

报任安书【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
2、背诵课文4-5段,默写名句。
课前案一、背诵课文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 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大都)(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显露)(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三、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
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
今指勤劳而踏实)(2)素所自树立使然 (树立:古,立身处世。
今指建立)(3)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4)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古,说话。
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不同寻常。
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6)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
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四、词类活用(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辱)(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
称道)(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7)若望仆不相师(名作动,效法)(8)衣赫衣,关三木。
(名作动,穿)(9)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10)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11)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形作名,富贵的人)(13)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14)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五、文言句式1、阙然不报,幸勿为过(省略句)2、盖西伯拘而演《周易》(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4、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5、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固定结构,可译为“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六、默写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原卷(精编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l)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作品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人数年龄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2013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包括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18题,共11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3. 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 B. 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 C. 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 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 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 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江苏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江苏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解析(精编版)
【学科网试卷总评】江苏卷语文试卷的命题一直秉承着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2013年的江苏卷高考语文试题延续2012年的风格,试卷的结构、题型等方面和去年的语文试卷大致相同,特点体现明显。
延续去年,稳中求变。
试卷第1小题语音题和第2小题的成语题都沿袭了去年的样式。
语音题去年糅杂音近字和形近字两种字音的考现代文阅读两篇七个小题,出题的类型和角度都形似去年,没有大的变化。
小阅读同去年一样,还是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大阅读,即文学类文本,考了多年的小说,今年考了老舍的一篇散文。
试卷的最大变化,当属于作文。
江苏卷今年考了新材料作文,一改此前连续8年“提示语+命题”作文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一段材料自主命题,文体不限。
这是江苏省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考材料作文。
切入细小,人文关照江苏卷试题的设置,具体明确,其切入点往往较为细小;在题目中或明或暗或详或略给学生答题的指导或提示。
这些方面,主要体现在一些主观题中。
说其试题设置切入点细小,是说其常不从整篇材料角度去设问,而是就材料中的某一部分、诗歌中的某一联或某一句、现代文中的某一段、段中的某一句、句中的某一词语设问,但其答案的得出又往往立足于整篇。
说其试题的人文关照,主要是说命题者胸装考生,在试题设置时常予以答题过程和答题内容的提示或暗示。
试卷第4小题的表文转换题,要求考生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这就有别于一般的传统题。
在传统题中,是要考生根据表格所反映的信息写出一条或两条结论。
本题干中,既要求考生比较表中的两组数据,这是对考生答题过程的提示,又要求考生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五个结论,这是对考生答案内容的暗示。
诗歌鉴赏中的三个小题,分别从诗的第一句(山静似太古)、诗的第三联(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切入,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能力的考查,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又需联系上下句或整首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
参考注释、解析、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是原来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黄初,魏文帝年号中年间,以父任因为父亲的职务召随军被召为随军。
始当初为还是白衣平民百姓时时候,年十七八他十七八岁,在邺下在邺城一带名为清白有清白的名声,
识别人物品评辨别当时的人物,海内天下的人翕x ī
然一致的样子,即一致称颂,莫没有人不注意不在意他。
后后来随军任随军在许昌在许昌,声称声誉日渐渐地,一天天地隆隆盛起来。
其父不愿其然不愿意他这样,遂令就命令闭门人把门关上,敕使命令他断客断绝与客人往来。
初,明帝明帝,曹睿在东宫还是太子,丰在文学中是文学侍从。
及等到即明帝当了尊位皇上,得得到吴吴国降人投降者,问问他说:“江东指吴国闻听说中国中原名士有名之士为是谁谁呀??”降人投降者云说:“闻有李安国者听说过有个叫李安国的。
”是时那个时候丰为是黄门郎黄门郎,明帝问左右身边臣子安国所在李安国在哪里,左右身边臣子以丰对用“李丰”来回答。
帝曰明帝说:“丰名李丰的名字乃竟然被流传于吴越邪在吴越?”后后来转李丰转职为骑都尉、给事中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明帝驾崩后,为永宁太仆李丰任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因为他名过其实,能用才能和用处少很少也。
正始中正始年间,迁李丰升职为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在中央机构,常经常多托疾称病(不来工作),时当时台制台省的制度是,疾生病满(请假)满百日当应当解禄解职。
丰疾生病未满(请假)没有满数十日,辄就暂暂时起起身(工作),已不久复又卧卧病,如是像这样数岁好几年。
初当初,丰子李丰的儿子韬李韬以选通过选拔尚娶……为妻公主,丰虽虽然外表面上辞之推辞,内而内心不甚不怎么惮害怕也。
丰弟李丰的弟弟翼李翼及伟李伟,仕当官数岁间开始的几年,并都历当过郡守,丰尝李丰曾经于人中在众人面前显公开诫告诫二弟两个弟弟。
及等到司马宣王久病长期卧病,伟李伟为当了二千石俸禄两千石的官,(因为)荒荒废政务于酒嗜酒,乱使……治理混乱新平、扶风二郡新平、扶风二郡而但是丰不没有召把他召回来,众人大家以为认为恃宠(李丰是在)凭着(皇上的)宠幸(而胡作非为)。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在曹爽、司马懿父子两派之间态度暧昧,无有适莫没有表现出亲疏厚薄,故所以于时在当时有谤书曰有批评他的文字说:“曹爽之势热如汤像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司马懿父子)冷如浆像浆水一样冰冷,李丰兄弟如游光李丰兄弟几个像鬼怪游光。
”其意其中的意思以为认为丰虽虽然外对外,表面上示表现出清净无欲无求,
而但是内内心图事图谋奸事,有似于游光有像鬼怪游光的地方也。
及等到宣王司马师奏上奏诛爽已把曹爽杀了之事,(司马师)住车停下车(于)阙下在宫门,与丰相闻让李丰知道曹爽被杀之事,丰怖害怕,遽马上气索呼吸紧张,足脚委地软在地上不能起站起。
至到嘉平四年宣王(司马师)终后死后,中书令缺职位空缺,大将军谘问询问朝臣朝中之臣:“谁可合适补补任者的人?”或有人指向提出丰。
丰虽知虽然知道此非显选显要的职位,而但是自以认为自己连婚国家已和皇家联姻,思该考虑附依附至尊皇上,因因此伏领命不辞不推辞,遂于是奏(大将军)上奏用任用之李丰(为中书令)。
丰为中书二岁李丰当了中书令两年,帝皇帝比每接连独单独召召见与语他和他说话,不知所说(别人)不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
景王(司马昭)知知道其他们议己是在议论自己,请请求丰(告知询问内容),丰不以不把实实情告告诉他,(景王)乃于是,就杀之杀了他。
其事杀他这件事秘是秘密办的。
丰前后先后仕历二朝在两朝当过官,不以家计为意不在意家庭生计,仰依仗俸廪俸银禄米(过活)而已罢了。
韬虽尚公主虽然娶了公主,丰常总是,常常约约束敕命令(李韬)不得不能有所侵取有侵权夺取的行为,(李丰)时时常得得到赐赏赐的钱帛钱财织物,辄就以把它们外向外施送给亲亲戚族族人;及等到得得到赐赏赐的宫人宫人奴仆,(一般人
得到宫人奴仆)多大多与送给子弟,而但是丰皆都以把他们与送给诸外甥外甥们。
及等到李丰死后,有司有关部门籍登记其家他的家产,家无馀积没有余粮积银。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
B.及即尊位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
答案:C(制:制度)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D(①李丰当时还没有当官;②这是别人对李丰的揣测,且指李丰有所图谋;⑤李丰把所得赏赐给外甥们,是不贪财,但与做官无关)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答案:A(“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与“丰名乃被于吴越”矛盾)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答案:明帝问身边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要点:“左右”“所在” “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答案:李丰的儿子李韬通过选拔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要点:“以选”“尚”“外……内……”“辞”)(平按:此处“辞”似乎已译为“辞让”更合适)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答案: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是谁?”(要点:“缺”“谘”“谁可补者”)
参考译文:
李丰,字安国,是原来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因为父亲的职务被召为随军。
当初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他十七八岁,在邺城一带有清白的名声,品评辨别当时的人物,天下的人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在意他。
后来在许昌任随军,声誉渐渐地隆盛起来。
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就命令人把门关上,命令他断绝与客人往来。
当初,明帝还是太子,李丰是文学侍从。
等到明帝当了皇上,得到了吴国的一个投降者,问他说:“江东听说中原的有名之士是谁呀?”投降者说:“听说过有个叫李安国的。
”这个时候李丰是黄门郎,明帝问身边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字竟然在吴越流传?”后来,李丰转职为骑都尉、给事中。
明帝驾崩后,李丰任永宁太仆,因为他名过其实,才能和用处很少。
正始年间,李丰升职为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中央机构,经常称病(不来工作),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
李丰生病(请假)没有满几十天,就暂时病愈(工作),不久又卧病,像这样好几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通过选拔娶了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当官开始的几年,都当过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告诫两个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期卧病,李伟当了两千石的官,因为嗜酒荒废政
务,使新平、扶风二郡治理混乱,但是李丰没有召唤他,大家认为李丰是在凭着皇上的宠幸(而胡作非为)。
曹爽专政,李丰在曹爽、司马宣王两派之间态度暧昧,没有表现出亲疏厚薄,所以在当时有批评他的文字说:“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的权势像浆水一样冰冷,李丰兄弟几个像鬼怪游光。
”其中的意思是认为李丰虽然对外表现出无欲无求,但是内心图谋奸事,有像鬼怪游光的地方。
等到司马宣王上奏给曹爽定罪,在宫门停下车,和李丰碰面。
李丰害怕,马上敛住气息,脚软在地上不能站起。
到嘉平四年司马王宣死了以后,中书令的职位空缺,大将军询问朝中之臣:“合适补任的人是谁?”有人提出李丰。
李丰虽然知道这个不是显要的职位,但是认为自己已和皇家联姻,该考虑依附皇上,因此领命而不推辞,于是大将军上奏任用李丰为中书令。
李丰当了中书令两年,皇帝接连单独召见他和他说话,(别人)不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
景王知道他们是在议论自己,请求李丰(告知询问内容),李丰不把实情告诉他,于是景王就杀了他。
杀他这件事是秘密办的。
李丰先后在两朝当过官,不在意家庭生计,依仗俸银禄米(过活)罢了。
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总是约束命令他不能有侵略夺取的行为,李丰经常得到了赏赐的财物,就把它们送去给亲人家族;等到得到了赏赐的宫人奴仆,别人大多给了
家中的子弟,但是李丰都送给了外甥们。
等到李丰死后,有关部门登记他的家产,家中没有余粮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