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常见线虫

合集下载

线虫重点

线虫重点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学习要点】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不需在外界友育。

成虫寄生在猪、鼠等动物小肠内,幼虫寄生在横纹肌内,因生食或食含有活幼虫的猪肉而感染,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寄生,雌虫产出幼虫经血循环散布于全身组织,但幼虫仅在横纹肌内发育形成囊包。

目的要求一、了解旋毛虫生活史。

二、认识旋毛虫成虫及幼虫的形态特征。

项目与方法一、自己观察幼虫切片标本:幼虫长而细,约100×6微米。

在横纹肌内形成柠檬形囊包,囊内多含1~2条幼虫。

二、示教成虫自然形态:虫体细长,雄虫大小1.4~1.5×0.04毫米,雌虫为3~40.06毫米。

食道为长行单细胞组成。

生殖器官为单管型。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内,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卵,被人吞食后,幼虫在小肠里,经移行至盲肠发育为成虫。

注意鞭虫的成虫及卵形态有何突出的特征?目的要求一、认识鞭虫成虫的形态特征,了解鞭虫生活史。

二、掌握鞭虫卵的形态特征。

鞭虫卵:比蛔虫卵小,呈腰鼓形,黄褐色,卵的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结节,卵内含一未分裂的卵细胞。

鞭虫成虫:成虫马鞭形,头部纤细,雌虫尾部较粗钝,而雄虫尾部向腹而作360°螺旋状弯曲。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又称蛲虫(pinworm ),可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较为普遍。

蛲虫寄生在人体大肠及小肠下部,雌虫在肛门周围产卵,卵经短时期发育为感染性卵,主要经口而使人感染,亦可自身感染。

目的要求一、掌握蛲虫的形态特征。

二、认识蛲虫成虫形态特征。

三、了解蛲虫的寄生部位、产卵方式以及用透明胶纸检查烧虫卵的方法。

蛔虫(Round worm)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round worm),是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

线虫

线虫

关于RNA的功能,以前教科书上大概有三种,一种是作为信使RNA(mRNA),是gene转录的直接产物,接下来 翻译成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是这样合成的。另外是转运RNA(tRNA),蛋白合成的时编码和运送氨基酸到核 糖体。还有一些具有催化作用的RNA,比如核糖体的构成成分就有RNA,它们起催化作用。但是RNAi(RNA interference)的发现,揭示了RNA的另外一个重大功能:调节gene的表达(这给gene表达的调控也增加了一个 全新的概念)。
原虫幼虫
线虫亦称圆(原、幼)虫(roundworm)。线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不少学者 为之另立为一门,为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数量最丰者之一,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 水环境中,线虫对生命体造成各种伤害。甚至在加工过程不科学,工艺要求不合格的醋和啤酒这样稀罕的地方亦 可见到。已知约有13,000种。线虫属两侧对称,体长,通常两端尖,并具透明隔腔(消化道与体壁间充满液体的 体腔)。
危害
管圆
对生命体
Ascaris lumbricoides,线虫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寄生在 鼠类的心、肺部的线虫,即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或成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线虫种类甚多,可以与昆虫相媲美
中国研究线虫以广州管圆线虫、松材线虫、甘薯茎线虫为多。
感染后的症状:
寄主感染幼虫发病急,感染虫卵潜伏期过后,身体才会有症状,不敏感的人无症状,但是会有贫血、低热、 烦躁、头痛、皮疹等症状,严重的导致寄主肌体受损,组织体液的改变,身体基因的改变,皮肤粘膜、肌肉纹理 的改变等。致使身体多脏器受损,导致各种并发症,危害生命。

线虫的生命特性与应用

线虫的生命特性与应用
汇报人:XX
线虫体型细长,长度一般在1-2毫米之间 线虫身体呈圆柱形,两侧对称 线虫头部有口器,用于摄取食物
线虫尾部有肛门,用于排泄废物 线虫体表有角质层,用于保护身体 线虫有雌雄之分,生殖方式为卵生
线虫的生活史包 括卵、幼虫、成 虫三个阶段
卵期:卵孵化后, 幼虫从卵壳中出 来,开始独立生 活
某些线虫具有特定的 地理分布,如热带、
温带和寒带地区
线虫的分布受到气候、 土壤类型、植被等因素
的影响
线虫种类繁多,包括自由 生活线虫和寄生线虫
线虫分布广泛,可以在土 壤、淡水、海水等环境中
找到
线虫的形态、生理和生态 特性各异,具有很高的生
物多样性
线虫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生 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进化
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人类疾病
线虫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线虫中的免疫反应,
研发新型疫苗
线虫在土壤修复 中的应用:线虫 可以分解土壤中 的有机污染物, 改善土壤质量。
线虫在污水处理 中的应用:线虫 可以净化污水, 去除水中的有害 物质。
线虫在生物制药 中的应用:线虫 可以产生一些具 有药用价值的物 质,如抗生素、 酶等。
线虫的分类地位: 属于线虫科,是 最大的线虫科之 一
线虫分布广泛,可以在土壤、 淡水、海水等环境中找到
线虫种类繁多,目前已知有 超过25000种
线虫的数量巨大,在某些环 境中可以达到每平方米数亿

线虫的种类和数量对生态环 境虫在全球范围内广泛 分布
主要分布在土壤、淡水 和海洋环境中
线虫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孤雌 繁殖和两性繁殖两种
两性繁殖是指雌虫和雄虫交 配后,产生受精卵,受精卵
发育成新的个体
线虫的繁殖方式与其生活环 境、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线虫

线虫

45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一、形态
1
成虫
细小,乳白色,线头状;
雌虫大小(8~13)mm×(0.3~0.5) mm,尾直而尖细,生殖系统双管型;
雄虫大小(2~5)mm×(0.1~0.2)
mm,尾卷曲,有交合刺一根,生殖系 统单管型。
雌虫 雄虫
46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多肌型:肌细胞多而长,如蛔虫;
少肌型:肌细胞大而少,如蛲虫、钩虫;
7
细肌型:肌细胞细而密,如鞭虫。
线虫概论 (Nematodes)
二、形态特征
(2)消化系统
包括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
8
口腔周围通常有唇瓣2~3片围绕。不同虫种口腔形状不一,有的变大形成
口囊,其内有齿(如钩虫)。 咽管圆柱状,下段常膨大,咽管壁肌肉内有咽管腺。
20
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镰刀状交合刺一对。
蛔虫成虫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一、形态
21
3个唇瓣排列成“品”字形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一、形态
2
虫卵
(1)受精蛔虫卵 宽椭圆形,棕黄色,大小约(45~75)µ m×(35~50)µ m。卵壳厚, 无色透明,表面常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壳内有一大而圆的卵细胞, 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新月形间隙。
二、形态特征
2
虫卵
1. 多为卵圆形,有色或无色,无卵盖, 内含细胞或幼虫。
2. 卵壳有三层 从外向内依次为:
卵黄膜 (受精膜) 壳质层 脂层(蛔苷层) 3. 有的虫卵表面还有一层蛋白质膜。

神奇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

神奇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

神奇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摘要:本文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模式生物一般特征入手,介绍了线虫形态学、生物学特征和繁殖、基因组和遗传学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模式生物基因组最近,秀丽隐杆线虫用于生物实验材料倍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有六位科学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为实验材料揭开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秘密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1974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第一次把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成功地分离出线虫的各种突变体,发现了在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与悉尼·布雷内共同分享诺贝尔奖的有两名科学家,其中一位科学家是英国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通过显微镜活体观察线虫的胚胎发育和细胞迁移途径,于1983年完成线虫从受精卵到成体的细胞谱系。

另一位科学家是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是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

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和安德鲁·菲尔和(Andrew Z. Fire)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实验发现一种全新的基因调控方式—RNA干扰(RNAi)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此外,Martin Chalfie证明了GFP(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多种生物学现象的发光遗传标记的价值。

在最初的一项实验中,他用GFP使秀丽隐杆线虫的6个单独细胞有了颜色,由此获得了2008年化学奖。

究竟什么原因使秀丽隐杆线虫成为如此富有盛名的实验材料?1.秀丽隐杆线虫一般特征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食细菌的线形动物,学名是Caenorhabditis elegans,通常缩写成C.elegans其成体长仅1mm,全身透明,以细菌为食,居住在土壤中,被称为“自由生活线虫”。

1.1分类地位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虫门(Phylum nematoda)、侧尾腺纲(Secernentea)、小杆线虫目(Rhabditida)小杆线虫科(Rhabditidae)小杆线虫属(Caenorhabditis)。

【初中生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PPT课件15

【初中生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PPT课件15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1.线形动物种类
寄生 生活
钩虫
蛲虫
蛔虫
自由生活 秀丽隐杆线虫
2.代表动物—蛔虫
2.1生活习性: 寄生在人的小肠里 2.2形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雌虫较大,尾端尖直; 雄虫较小,尾部向腹面卷曲
雌虫
雄虫
蛔虫
2.3结构: 有口和肛门,体表包裹着一 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 2.4消化: 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 层细胞构成 2.5生殖: 生殖器官发达 2.6运动: 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 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氧气
外界空气
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土壤 表面的摩擦
1.4食性
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茎、叶为食。
好啊,要 吃饼干吗?
你好。
小结
项目 特点
身体呈圆筒形, 有许多相似的环 状体节构成,有 刚毛 体壁可分泌粘 液,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
适应环境
使运动灵活, 适应陆地环境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可与外界进 行气体交换, 进行呼吸
总结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 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实验:观察蚯蚓
1.蚯蚓的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 2.身体分节对运动有什么意义?刚毛在运 动中起到什么作用? 3.体表粘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中为什么 要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
1.代表动物——蚯蚓
• 1.1蚯蚓的形态结构 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肛 门 体 节 环 带 口
线形动物
有无体节 体表特征
无体节 体表光滑,有角质层
环节动物
有环形体节
体表有粘液, 有刚毛或疣足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 运动,运动时身体 粗细与长短的变化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

参考文献2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 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实验动物的微 生物和寄生虫监测、实验动物饲养环 境的卫生和消毒、实验动物饲料和水 源的管理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 实验动物感染微生物和寄生虫的风险 ,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参考文献3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 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如实 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监测标 准、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的卫生标准等 。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有效保障实验 动物的健康和福利,同时也可以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期驱虫。
吸虫
吸虫主要通过水源传播,控制方法包 括提供清洁水源、加强水质监测和驱 虫。
原虫
原虫种类繁多,控制方法因种类而异,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改善环境卫生和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寄生虫学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型药物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抗寄生虫 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成为趋势,以提高 防治效果和降低药物残留。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寄 生虫防治,具有环保、安全和可持续 的优点。
智能化监控系统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 实验动物和环境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提高防控效率。
疫苗研制
疫苗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手段, 未来将加大力度研制高效、安全的新 型疫苗。
04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 虫学控制的实践应用
面临的挑战
病原体的多样性
实验动物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包括细菌、 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可能 对动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免疫抑制
某些实验动物可能存在免疫抑制现象,导 致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病原体的传播
实验动物在饲养、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病 原体可能会传播给其他动物或人员,造成 交叉感染。

作人体线虫釆集步骤

作人体线虫釆集步骤

作人体线虫采集步骤引言人体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作为一种模式生物,人体线虫在研究神经、生殖、发育和老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行实验研究,采集人体线虫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作人体线虫采集的步骤。

仪器和材料在进行人体线虫采集之前,需要准备以下仪器和材料: 1. 无菌培养皿:用于培养人体线虫的基本工具。

2. 索引螺钉:用于标记采集点。

3. 10%漂白液:用于分离线虫和细菌。

4. 磷酸盐缓冲液(PBS):用于洗涤线虫。

5. 丁氧乙酸(Sedoheptulose):用于减少背景噪音。

6. 显微镜:用于观察和鉴定线虫。

7. 吸管:用于转移线虫。

线虫采集步骤第一步:准备培养皿1.在无菌培养皿中加入一层厚度约为1mm的NGM琼脂(Nematode GrowthMedium)。

2.使用索引螺钉在培养皿上标记采集点。

第二步:准备采样样本1.选择待采样的样本,例如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或果蔬。

2.将待采样样本放入一个大型培养皿中。

3.在培养皿中滴加足够的PBS液体以湿润样本。

第三步:筛选线虫1.使用显微镜检查采集点,观察是否存在线虫。

2.找到含有线虫的培养皿,记录采集点的位置。

第四步:分离线虫1.使用吸管将液体和样本转移到一个离心管中。

2.离心管中的液体与样本静置一段时间,使线虫沉淀到底部。

3.弃掉上层液体,只保留含有线虫的沉淀。

第五步:漂白处理1.向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10%漂白液。

2.轻轻摇动离心管,使线虫和细菌充分接触。

3.静置一段时间,使线虫的身体软化并与细菌分离。

第六步:洗涤线虫1.加入足够的PBS液体到离心管中,悬浮沉淀的线虫。

2.轻轻摇动离心管,使线虫与PBS充分混合。

3.离心管中的液体与线虫沉淀静置片刻。

4.弃掉上层液体,只保留沉淀的线虫。

第七步:加入减背景噪音剂1.向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丁氧乙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因雌虫在肛周产卵,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搔 抓后致继发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 症状。
2、蛲虫有时可异位寄生于其它部位,如蛲虫钻 入阑尾可引起蛲虫性阑尾炎。
45
隐匿管状线虫 俗称小鼠蛲虫(Mouse pinworm), 是小鼠常见的寄生虫,实验小鼠和 野 生 小 鼠 感 染 十 分 普 遍 , 可 达 97 %~100%。 是清洁级大小鼠必检项目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泻
食欲 ,体重 消化功能紊乱,油样黑便。
3)异嗜症: 喜食茶叶、碎纸、木屑、破布、
煤渣 、泥土、瓦片、炉灰等。 这种异常的嗜好,被称为“异嗜症”。
70
钩虫病实验诊断
粪检虫卵 1. 直接涂片法 2. 饱和盐水漂浮法 3. 粪钩蚴培养法
71
钩虫防治原则



普查普治: 消灭传染源
药物治疗:扑蛲灵、甲苯咪唑。可在饮水中加入哌嗪柠
檬酸盐(200~400mg/kg体重),服用一周,再隔周服
用。
50
是清洁级大小鼠必检项目
51
鼠管状线虫(Syphacia mauis) 俗称大鼠蛲虫(Rat pinworm),是常见的大鼠蛲虫, 寄生在实验大鼠和野生大鼠的盲肠和结肠,偶见于 小鼠。此虫可由大鼠传染给小鼠,地鼠也可直接传 染给大鼠。 是清洁级大鼠必检项目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主要
(Necator americanus )
锡兰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eylanicum )
犬钩口线虫
偶尔寄生
(Ancylostoma caninum )
巴西钩口线虫
皮肤幼虫移行症
(Ancylostoma braziliense)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为清洁级小鼠必检项目。
73
74
一、病原形态
(一)成虫
• 外观:线状,体不分节, 但具微细环状横纹。头端 钝圆,头顶中央有一小圆 口,缺口囊。
• 大小: ♂<♀ 雄虫:长11~26mm,宽 0.21~0.53mm; 雌虫:长17~45mm,宽0.3~0.66mm。
75
• 消化道:呈管状,简单,包括口孔、口腔、咽管、
白腹巨鼠
屋顶鼠
82
福寿螺,可寄生3~6千条/只
蜗牛
中国圆田螺
方形环棱螺 83
黑眶蟾蜍
虎皮蛙
金线蛙


鱼 84
生活史要点
发育阶段 :3个 中间宿主 :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皱疤坚螺、中
国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蛞蝓;蜗牛
土壤、蔬菜等环境污染; 6.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差。
37
蛔虫防治原则



查病治病: 消灭传染源 加强粪便管理
甲苯达唑、 哌嗪 肠虫清 使君子、苦 楝树根皮
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个人卫生 和饮食卫生
38
蛲虫
39
40
41
42
二、生 活史
43
44
三、致病
(一)病因: 1、成虫对宿主的机械损伤。 2、雌虫产卵过程中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的病理
一、形态: 和小鼠蛲虫形态相似。成虫圆柱形,后端细长、尾 尖、雄虫长1.2~1.3mm,雌虫长2.8~4.0mm。虫卵大 小75×29um。
52
二、生活史:
直接型:虫卵被产于会阴部或结肠中,几小时即具有 感染性。
感染方式:
1、直接舔食其他感染大鼠会阴部虫卵。
2、虫卵污染饮水、垫料和饲料。摄入虫卵后潜伏期 为15d,6~7d成熟,雌虫在第12d移至直肠产卵,雄 虫死亡随粪便排出体外。
25
(2)超敏反应
排泄物 分泌物
毒性作用
速发性过敏反应
症状: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 结膜炎、蛔虫中毒性脑病
26
(3)并发症
钻孔习性+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发热、胃肠病变、 食入过量的辛辣食物或不适当的驱虫治疗),刺激 虫体活动力增加,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
移行、窜扰 胆道蛔虫症、肠穿孔

21
1、幼虫致病:
移行至肺
机械性损伤
幼虫蜕皮 及蜕皮液
毒性作用
肺部炎症、哮喘 速发性过敏反应

22
蛔虫性哮喘的主要表现
发热、咳嗽、哮喘,严重者有咯血、荨麻疹及畏寒、 高热等症
蛔虫性肺炎的主要表现
畏寒、咳嗽、胸痛、胸闷、气急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 的症状
痰中有嗜酸性粒细胞 周围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1%-50% X线检查肺部有类似病毒性肺炎的散在游走性阴影
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 脓疱 结痂 脱皮自愈(2-3W) (“粪毒” 、“地痒疹” ) 好发部位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钩蚴性皮6868炎
2. 呼吸道症状
钩蚴穿破肺毛细血管,造成出血和炎症, 可引起钩蚴性肺炎
症状: 发热 阵发性咳嗽 血痰 哮喘等
钩蚴在肺部寄生
69
(二)成虫致病
1)贫血
2)肠炎: 上腹不适、持续性隐痛
孵化 小肠
幼虫
体内移行途径
血或淋巴

心脏
蜕皮两次
逆行

气管
咽喉部 咽下 肠(发育为童虫、成虫)
20
生活史小结
1. 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 2. 感染期:感染期蛔虫卵 3. 感染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水,经手-口途径感染 4. 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气
管→咽→食管→胃→小肠 5.寄生部位:小肠内,以肠腔的半消化物为食 6. 成虫寿命一年左右,成虫产卵量大,虫卵经粪便排出体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头部结构
唇瓣
6
蛔虫的唇瓣和唇齿
77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内部构造.消化道
口 食道

直肠
肛门
8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内部构造.雌性生殖系统
子宫 生殖孔 输卵管 卵巢
9
雄虫
长20~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生殖器官为单管形,末端有一对镰状交合刺
睾丸
储精囊
输精管
10
蛔虫形态成虫
55
1、两种钩虫成虫形态区别
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56
钩虫形态口囊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二对钩齿
一对板齿 57
口囊
钩齿
板齿
58
交 合 刺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59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形
“C”型
“S”形
口囊
2对钩齿
1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实验动物线虫
1
线虫常见种类
2
似蚓蛔线虫
3
(一)、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此病呈世界性分布,但发达国家的感染率明显较低,如美国 为1%,而我国农村为90%
4
1.成虫:
圆柱形,形似蚯蚓 体表具细横纹及侧索 雌雄异体
雌虫:20—35 cm 雄虫:15—31 cm
5
3、反向(逆向)感染,会阴部虫卵孵出幼虫经肛门 移行至直肠和盲肠。
三、致病:
通常不现症状或明显病理变化。同隐匿管状线虫, 但因此虫在群体中很难消灭,从而影响研究实验的 结果。
四、诊断:同小鼠蛲虫
53
钩虫(hookworm)
54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 Ancylostoma duodenale )
虫卵
杆状蚴
脱皮2次
丝状蚴 土壤
土壤中1周
----------------------------------------------人体内5周
经皮肤感染
小肠
成虫
幼虫
移行途径:皮肤 → 血管、淋巴管→右心 →肺 →肺泡 (无蜕皮 )→支气管→气管 → 咽 → 小肠(蜕皮2次→成虫)
寿命:十二指肠钩虫7年 美洲钩虫15年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
一刺末端呈钩状, 常包套于另一刺凹
末端分开
槽内
背辐肋 远端二、三分支 基部二、二分支
60
钩虫形态虫卵
卵壳 卵细胞
61
钩虫卵
四细胞期卵
多细胞期卵
含蚴卵
62
2. 幼虫 (钩蚴)
杆状蚴
口腔细长,有口孔 第一、二期杆状蚴

口孔
63
63
丝状蚴
64
钩虫生活史
65
粪便
适宜条件
钩虫生活史
66
钩虫幼虫感染人和动物的方式:
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
经口感染(十二指肠钩虫)
婴儿钩虫感染主要通过使用被钩蚴污染 的尿布 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十二)
存在经转续宿主(猪、狮、虎、犬、灵猫及猴 等;猩猩、猴及犀牛等 )感染的可能
67
(一)幼虫致病
1.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表现 针刺、烧灼感,奇痒
49
三、致病:
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造成肠功能损害,在细菌或 病毒感染下可出现直肠脱出,肠套叠,肠炎等。
四、诊断:
透明胶纸粘取、涂片、查卵。镜检。大肠或盲肠内查成
虫。
五、流行与防治:
易流行原因:生活史简单,虫卵排出后6小时即具感染性, 可反复感染。
防治措施:防止再感染要严格隔离,严格的卫生管理, 饲料和垫料灭菌处理,定期驱虫,鼠盒上加过滤帽减少 虫卵散播。
虫数较多时,大量成虫扭结成团,堵塞肠管 或虫寄生部位肠段正常蠕动发生障碍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