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方法综述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进展_程鹏飞

· 40·
林业调查规划
第 34卷
按照区域或国家尺度土壤图上的面积得到碳蓄积总
量 .同时 , 还可以在土壤图上将土壤单元与土壤碳密 度匹配以表现土壤碳蓄积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土壤 类型法也可以利用世界土壤图和全球土壤分类系统 形 成 统 一 估 算 体 系 来 估 算 全 球 碳 蓄 积 量 [ 4] . Franzmeier等人[ 5] 就利用美国中西部 地区 12个州 的 1∶250万的土壤分布图 , 估算了所研究区域的土 壤有机碳 储 量 .Batjes[ 6] 按 经 纬 度 将 全 球 划分 为 259 200个土壤面积单元 , 根 据每个土种分布 、土壤 深度 、土壤容重 、有机碳及砾石含量等数据 , 求出每 个面积单元的土壤平均碳密度 , 最后求和得出全球 的土壤有机碳总 量 .此方 法原理简单 , 数据较易获 取 , 是目前国内外土壤碳储量估算的最常用方法 , 但 土壤类型法需具备详细的各类土壤理化性质数据 , 否则估算精度不高 .未来此方法的研究应采用更详 细 、更准确的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土壤属性信息 , 以提 高估测精度 [ 7] . 1.2 生命带研究方法
生物量与蓄积量为基础的地上植物碳储量估算方法能够用于长时期大面积的森林碳储量监测但其不足在于消耗劳动力多并且只能问歇地记录碳储量不能反映出季节和年变化的动态效应同时由于各地区研究的层次时间尺度空间范围和精细程度不同及样地的设置估测的方法等各异使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较差
第 34卷 2009年
第 6期 12月
10倍之多 , 森林碳库发生细微的变化就会对全球气 候系统产生巨 大的影响 [ 1] .因此 , 准 确地估算森林 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变动引起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
碳储量变化受到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 .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包括土壤碳库 、植被碳库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到2005年,大气中CO2的浓度已经由工业革命前的280 mg/kg升到379 mg/kg,2005年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65万年以来浓度的自然变化范围(180~330 mg/kg),最近100年(1906—2005年)来,全球地表温度已上升了0.74 ℃。
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将对农牧业生产、水资源、海岸带资源环境、森林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和各地区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威胁着人类生存[1]。
1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际上广大学者的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森林不仅具有调节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储存了10 000亿t有机碳,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以上[2]。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减少温室气体积累的作用,因此在温室气体减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森林碳汇也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得到广泛重视,巴厘岛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开始把森林问题作为一个主题纳入气候谈判,《京都议定书》规定的4种温室气体的减排方式中,2种与森林有直接的关系,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固定的部分和通过采用绿色开发机制(CDM)来减排,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造林、再造林项目和森林管理等活动允许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来抵消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所有这些工作必须建立在量化森林碳储量的工作基础之上,通过量化森林碳储量来评价不同类型的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为碳循环的研究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利用提供相关数据依据,关注量化森林碳储量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生物量方程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可以通过生物量方程来估算。
生物量方程是基于森林生物量与生长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
以下是一个常用的生物量方程示例,用于估算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树木生物量方程:树木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碳储量组成部分。
树木生物量方程可以基于树种、胸径(或直径)、树高等因素来估算。
例如,常用的树木生物量方程如下:生物量= a × (DBH^b)× (H^c)
其中,生物量表示树木的生物量(单位:吨碳/公顷),DBH表示树木的胸径(单位:厘米),H表示树木的高度(单位:米),a、b、c是树种特定的常数。
地上部分生物量方程:除了树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植物部分(如灌木、草本植物等)也有碳储量。
地上部分生物量方程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功能类型来建立。
这些方程通常基于植物的生物量测量数据,例如植株的鲜重、干重等。
地下部分生物量方程: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下部分(如根系)也储存着一定的碳。
地下部分生物量方程可以基于土壤类型、根系密度等因素来估算。
以上只是生物量方程的一些示例,实际的生物量方程需要根据不同地区、植被类型和研究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定制。
此外,还需要结合实地调查和测量数据进行参数的校准和验证,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于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林业碳汇潜力评估实施方案

关于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林业碳汇潜力评估实施方案一、前言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林业碳汇潜力评估实施方案是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流量和碳收支进行定量测算和监测,并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
二、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1. 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是指森林植被和土壤中所含有的有机碳总量。
测算方法包括样地法、样带法和遥感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为:选择代表性样地,按照不同树种、龄级和立地条件分层布置,对每个样地进行调查和采样,然后通过化验等手段确定样地内有机质含量。
2. 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流量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流量是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测算方法包括气体交换法、生态系统通量法和生态系统模型法等。
其中,气体交换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为:在样地内设置碳通量塔,通过测定塔顶和塔底的CO2浓度差异计算出森林生态系统的净碳交换量。
3. 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是指森林植被和土壤中所含有的有机碳总量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之间的差值。
测算方法包括样地法、样带法和遥感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为:选择代表性样地,按照不同树种、龄级和立地条件分层布置,对每个样地进行调查和采样,然后通过化验等手段确定样地内有机质含量,并计算出森林生态系统的净碳收支。
三、林业碳汇潜力评估实施方案1. 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指标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指标包括森林面积、森林类型、森林龄级、森林生长速率和碳密度等。
其中,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碳储量,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的重要指标。
2. 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方法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方法包括统计学模型法、生态系统模型法和遥感模型法等。
其中,统计学模型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为:根据不同的评估指标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各个指标对碳密度的影响程度,并综合考虑各个指标得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研究与发展

浅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研究与发展摘要:“碳汇”是近几年森林生态建设围绕的重点,本文通过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浅论当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发展的趋势,用以指导今后在森林生态系统方面的碳汇工作。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发展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与之相反的,向大气中排放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就称为“碳源”。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co2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政策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发挥森林作用的核心之义,就是要努力减少由于森林破坏引起的co2排放,增加森林碳汇,抵销工业co2排放,从而减少大气中的含量co2。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t 碳,其中1.15万亿t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46%。
实践表明,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各种努力中,林业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集中反映在:增强碳吸收、碳替代和保护碳储存。
1 当前森林生态系统减缓全球变暖的作用根据我国第七次(2004—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的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hm2,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m3,森林蓄积137.21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4.01%,蓄积19.61亿m3;森林植被总碳蓄量78.11亿t,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0.01万亿元。
我国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世界第6位。
近年来,co2排放量升高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许多科学家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平衡以及碳存储和分布的关注[1]。
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森林作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全球碳平衡及潜在的碳储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有机体,它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总碳库的46.3%,森林植被部分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植被碳库的77.1%,土壤碳贮量约占世界陆地土壤总碳库的73% [2]。
碳储量估算方法

碳储量估算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森林、湿地和土壤等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碳储量估算方法:
土壤碳储量估算方法:
样方法:在不同类型土壤中设置样方,并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测定有机碳含量和土壤体积计算碳储量。
土壤碳密度法:根据土壤剖面的深度和密度数据,结合有机碳含量测定结果,计算单位面积上的碳储量。
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
树木生物量法:通过测量森林中树木的直径、高度以及树种信息,利用相应的公式或模型估算树干、枝干、叶片的生物量,并将其转换为碳储量。
相关系数法:通过建立树木生物量与树木尺寸、树种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树木尺寸测量数据估算生物量,再将其转换为碳储量。
湿地碳储量估算方法:
采样法:在湿地中设置采样区,并采集湿地植物、水面沉积物等样品,通过测定有机碳含量和采样区面积计算碳储量。
湿地碳密度法:根据湿地剖面的深度和密度数据,结合有机碳含量测定结果,计算单位面积上的碳储量。
这些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公式可能会因估算对象和研究目的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参考相关的碳储量估算指南或依靠专业的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人员进行指导和实施。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对大气中的碳具有重要的吸收和固定作用。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对于了解全球碳平衡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本过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森林生物体、土壤和大气之间碳元素的吸收、固定、释放和转化过程。
其基本过程包括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死亡和腐解,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固定等。
1. 植物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吸收和固定大量的碳。
2. 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
呼吸作用是植物由生长产生的生物量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释放碳的重要途径。
3. 死亡和腐解植物在生命周期结束后会死亡,其残体会通过腐解作用逐渐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养分。
这一过程导致了碳的释放,但也为新的植物生长提供了养分。
4.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固定森林土壤中富含有机质,有机质的分解和固定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
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分解有机物质,将碳释放到大气中。
同时,土壤还能通过吸附、固定和转化等过程将部分碳固定在土壤中。
二、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因素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土壤性质、植被类型、物种组成等。
1. 气象条件气温、降雨等气象条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直接的影响。
较高的气温和较高的降雨量通常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碳的吸收和固定。
2. 土壤性质土壤的质地、肥力和排水性等也会对碳循环产生影响。
肥沃的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有利于碳的固定。
3. 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对碳循环具有显著影响。
不同类型的森林植被对碳的吸收和固定能力存在差异,而不同的物种组成也会影响碳的释放和转化过程。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

第一作者 : 张玮辛( 9 8 ), 林业工程师 , 16 - 男,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林业生态 。E m i:5 1 36 2 q CB。 — a 167 2 4 @q .O l
通 讯 作 者 : 永 东 , - i:gk@ 13 ci。 周 Ema dls 6 . o l n
张玮辛等 : 我 国森林生态 系统植被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
Z o ogog h uY n d n
H a gQ a l 。 u n ini n
Z o og e huY nw n
MoL oi uj n a
( .Zj eerhIstt o o s y eu n G agog 57 0 ; .D nga eerhIstt o F rsy 1 inR sa ntu f r t ,H y a , u ndn , 4 0 2 ogunR sa ntue f oet ) i c i e F er 1 c i r
林和抚 育 、 林龄 、 型种类 等对植被 碳储 量 的影 响。针 对植被 碳储 量估 算存在 的 问题 , 资源 清查 、 算方 法 林 从 估 等 方面提 出解 决途径 。 关键 词 森林 生 态 系统 碳 储 量 有机 碳 密度 中图分类 号 :¥ 1 .5 7 8 5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 0 4 2 ( 0 2 0 A 1 6— 4 7 2 1 ) 4—0 5 0 0 0 0— 6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1 0 2年第 2 8卷第 4期
我 国森 林 生态 系统 植 被碳 储 量 估 算 研 究 进 展
张玮 辛 周 永东 黄倩 琳
广东河源
周 永 文
莫 罗 坚
( .广东省紫金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1
5 70 ; .广东省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14 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2010-09—2O 基 金 项 目 :西 北农 林科 技 大学 大 学生 创 新 性 实 验 计 划 项 目 作 者 简 介 :张 洪 武 (1989~ ),男 ,内蒙 古 乌 兰 察 布 市 人 ,林 学 专 业 08级 本科 生 。 通 讯 作 者 ::侯 琳 (1 969一 ),男 ,陕 西武 功 人 ,博 士 ,副 研 究 员 ,硕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碳 循 环 。
目前森 林 碳 储 量 的 主 要 研 究 方 法 有 生 物 量 法 、蓄 积量 法 、生 物量 清单 法 、涡旋相关 法 、涡度 协 方 差法 ],各 种方 法 具 有 一 定适 用 性 的 同时 也 都 存在 着各 自的局 限性 ]。系 统分 析各种 方法 的优
点与 不足 ,提 出今后 的努力 方 向 ,对 于推动本 领域 的研究 ,具 有 积极 的现 实意义 。
陕 西 林 业 科 技 2Oi0,(6):45~48
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森 林 生 态 系统 碳 储 量 研 究 方 法 综 述
张 洪 武 ,罗 令 ,牛 辉 陵 ,邓 宏 兼 ,边 禄 森 ,侯
(西 北农 林 科技 大 学 林 学 院 ,陕 西杨 凌 712100)
摘 要 :森林 生 态 系 统 作 为 地 球 上 陆 地 碳 的 主 要 储 存 库 ,在 全 球 碳 循 环 中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 随 着 《京 都 议 定 书 》生效 和 哥 本 哈 根 联 合 国 气 候 变 化 会 议 的 召 开 ,森 林 固 碳 功 能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精 确 估 算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的 碳 储 量 ,已成 为森 林 生 态 系 统 碳 循 环 的 热 点 问 题 之 一 。研 究 在 查 阅文 献 的基 础 上 ,对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碳 储 量 主 要 研 究 方 法 :生 物 量 清 单 法 、微 气 象 学 法 、蓄 积 量 法 、生 物 量 回归 模 型 、模 型 法 和 遥 感 估 算 法 进 行 了评 述 ,提 出 了该 领 域研 究 中存 在 的 问题 ,指 出 了今 后 的研 究 方 向 。 关 键 词 :碳 储 量 ;碳 循 环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中 图 分 类 号 :¥718.5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i001—2117(2010)06—0045—04
全球 森林 面积 虽仅 占陆地 面 积 的 26 ,但 其 年生 长量却 占全部 陆地 植 物年 生 长量 的 65 ,因 此 ,森 林是 陆 地 生态 系统 的主 体L1]。森 林 每 生 产 10 t干物 质 ,便 可 吸 收 16 t CO。,其碳 储 量 占整个 陆地植 被碳 储量 的 80 以上 ,森林 每 年 的 固碳 量 约 占整 个 陆地 生物 固碳 量 的 2/3,因此 ,森林 在 维 护 全球 碳平 衡 和延缓 气候 变暖 中有重 大作 用 ]。
Abstract:Forest ecosystem is the m ain carbon pool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carbon balance. W ith “ Kyoto Protocol”operation and U N clim ate change conference held in Copen— hagen,the problem of forest carbon storage has been paid m uch attention. Accurately estimating for— est carbon storage is becoming one of hot topics in forest carbon cycling.Based on literatures review , methods,biomass inventory,growing stock,biom ass regression model,m odeling and remote sensing estimation,m icro—m eteorology of forest carbon storage calculation have been comm ented,Both advan— 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 ethods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Carbon reserves;carbon cycle;forest ecosystem
A Review of Forest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 Research M ethods
ZH ANG Hong—wu,LU 0 Ling,NIU H ui—ling,DENG Hong—jian,BIAN Lu—sen,H 0U Lin (College of Forestry,Northwest A&F University,gangling,Shaanxi 712100)
1 森 林 碳 储 量 的 主要 研 究方 法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生 物 量 清 单 法 生物量 清 单法 是根 据每个 树 种树木 的胸 径相
对 于 地上部 分 的 生 长关 系 的经 验 ,通 过模 型计 算 出森林 群 落 的生物 量 。生物量 是研 究植 被第 一生 产 力 的基础 ,是 评 价 陆地 生 态 系 统 结 构 与功 能 的 重 要指 标L6]。生 物量 调查采 用 常规测 树法 如平 均 木 法 、随机抽 样 法 、径 阶选 择法 、材 积转换 法 、维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