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三版)参考答案

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三版)参考答案
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三版)参考答案

单元练习1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请在前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数据的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无关。

(√)(2)一个数据结构是由一个逻辑结构和这个逻辑结构上的一个基本运算集构成的整体。(ㄨ)(3)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ㄨ)(4)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存储结构是相同的。

(ㄨ)(5)程序和算法原则上没有区别,所以在讨论数据结构时可以通用。

(√)(6)从逻辑关系上讲,数据结构主要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类。

(√)(7)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的存储映像。

(√)(8)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计算机内实际的存储形式。

(ㄨ)(9)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依赖于计算机的。

(√)(10)算法是对解题方法和步骤的描述。

二.填空题

(1)数据有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两种结构。

(2)数据逻辑结构除了集合以外,还包括: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3)数据结构按逻辑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它们是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4)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合称为非线性结构。

(5)在树形结构中,除了树根结点以外,其余每个结点只有 1 个前趋结点。

(6)在图形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趋结点数和后续结点数可以任意多个。

(7)数据的存储结构又叫物理结构。

(8)数据的存储结构形式包括: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9)线性结构中的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10)树形结构结构中的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11)图形结构的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12)数据结构主要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算法(或运算)三个方面的内容。

(13)数据结构被定义为(D,R),其中D是数据的有限集合,R是D上的关系的有限集合。

(14)算法是一个有穷指令的集合。

(15)算法效率的度量可以分为事先估算法和事后统计法。

(16)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算法输入规模的函数。

(17)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该算法所耗费的存储空间,它是该算法求解问题规模n 的函数。

(18)若一个算法中的语句频度之和为T(n)=6n+3nlog2n,则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 (nlog2n)。

(19)若一个算法中的语句频度之和为T(n)=3n+nlog2n+n2,则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

(n2)。

(20)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的学科。

三.选择题

(1)数据结构通常是研究数据的( A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A. 存储结构和逻辑结构

B. 存储和抽象

C. 联系和抽象

D. 联系与逻辑(2)在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C )。

A. 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 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 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3)数据在计算机存储器内表示时,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相同并且是连续的,称之为( C )。

A. 存储结构

B. 逻辑结构

C. 顺序存储结构

D. 链式存储结

(4)非线性结构中的每个结点( D )。

A.无直接前趋结点

B.无直接后继结点

C.只有一个直接前趋结点和一个直接后继结点

D.可能有多个直接前趋结点和多个直接后继结点

(5)链式存储的存储结构所占存储空间( A )。

A.分两部分,一部分存放结点的值,另一部分存放表示结点间关系的指针

B.只有一部分,存放结点的值

C.只有一部分,存储表示结点间关系的指针

D.分两部分,一部分存放结点的值,另一部分存放结点所占单元素

(6)算法的计算量大小称为算法的( C )。

A. 现实性

B. 难度

C. 时间复杂性

D. 效率

(7)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B )。

A. 数据结构

B. 数据元素

C. 数据项

D. 文件

(8)每个结点只含有一个数据元素,所有存储结点相继存放在一个连续的存储区里,这种存储结构称为( A )结构。

A. 顺序存储

B. 链式存储

C. 索引存储

D. 散列存储(9)每一个存储结点不仅含有一个数据元素,还包含一组指针,该存储方式是( B )存储方式。

A. 顺序

B. 链式

C. 索引

D. 散列

(10)以下任何两个结点之间都没有逻辑关系的是( D )。

A. 图形结构

B. 线性结构

C. 树形结构

D. 集合(11)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 C )。

A. 物理结构

B. 存储结构

C. 逻辑结构

D. 逻辑和存储结构

(12)下列四种基本逻辑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关系最弱的是( A )。

A. 集合

B. 线性结构

C. 树形结构

D. 图形结构(13)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形式、内容、相对位置、个数无关的是数据的( A )。

A. 逻辑结构

B. 存储结构

C. 逻辑实现

D. 存储实现

(14)每一个存储结点只含有一个数据元素,存储结点存放在连续的存储空间,另外有一组指明结点存储位置的表,该存储方式是( C )存储方式。

A. 顺序

B. 链式

C. 索引

D. 散列(15)算法能正确的实现预定功能的特性称为算法的( A )。

A. 正确性

B. 易读性

C. 健壮性

D. 高效性(16)算法在发生非法操作时可以作出处理的特性称为算法的( C )。

A. 正确性

B. 易读性

C. 健壮性

D. 高效性(17)下列时间复杂度中最坏的是( D )。

A. O(1)

B. O(n)

C. O(log2n)

D. O(n2)(18)下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D )。

for (i=0;i

for (j=0;i

c[i][j]=i+j;

A. O(1)

B. O(n)

C. O(log2n)

D. O(n2)(19)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 )。

A. 空间复杂性和时间复杂性

B. 正确性和简明性

C. 可读性和文档性

D. 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20)计算机算法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 C )。

A. 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步骤

D. 程序设计方法

四.分析下面各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1)for (i=0;i

for (j=0;j

A[i][j]

解: O(n*m)

(2) s=0;

for (i=0;i

for (j=0;j

s+=B[i][j];

sum=s;

解: O(n2)

(3) T=A;

A=B;

B=T;

解:O(1)

(4) s1(int n)

{ int p=1,s=0;

for (i=1;i<=n;i++)

{ p*=i;s+=p; }

return(s);

}

O(n)

(5) s2(int n)

x=0; y=0;

for (k=1;k<=n;k++)

x++;

for (i=1;i<=n;i++)

for (j=1;j<=n;j++)

y++; 解:O(n 2

)

五. 根据二元组关系,画出对应逻辑图形的草图,指出它们属于何种数据结构。

(1)A=(D ,R ),其中:

D={a ,b ,c ,d ,e}, R={ }

解:

c

属于集合

(2)B=(D,R ),其中:

D={a,b,c,d,e,f},R={r}

R={,,,,} (尖括号表示结点之间关系是有向的) 解:

属于线性结构。

(3)F=(D,R ),其中:

D={50,25,64,57,82,36,75,55},R={r}

R={<50,25>,<50,64>,<25,36>,<64,57>,<64,82>,<57,55>,<57,75>} 解:

属于树结构

(4)C=(D,R ),其中: D={1,2,3,4,5,6},R={r}

R={(1,2),(2,3),(2,4),(3,4),(3,5),(3,6),(4,5),(4,6)}(园括号表示结点之间关系是有向的)

解:

属于图结构

(5)E=(D,R ),其中:

D={a,b,c,d,e,f,g,h},R={r}

R={,,,,,,} 解:

属于树结构。

单元练习2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请在前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优于顺序存储。

(×)(2)链表的每个结点都恰好包含一个指针域。

(√)(3)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并不一定紧邻。(×)(4)顺序存储方式的优点是存储密度大,插入、删除效率高。

(×)(5)线性链表的删除算法简单,因为当删除链中某个结点后,计算机会自动地将后续的各个单元向前移动。

(×)(6)顺序表的每个结点只能是一个简单类型,而链表的每个结点可以是一个复杂类型。(√)(7)线性表链式存储的特点是可以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表中的数据元素。(√)(8)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9)顺序表结构适宜于进行顺序存取,而链表适宜于进行随机存取。

(ㄨ)(10)插入和删除操作是数据结构中最基本的两种操作,所以这两种操作在数组中也经常使用。

二.填空题

(1)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必须相连。

(2)线性表中结点的集合是有限的,结点间的关系是一对一关系。

(3)顺序表相对于链表的优点是:节省存储和随机存取。

(4)链表相对于顺序表的优点是:插入、删除方便。

(5)采用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叫顺序表。

(6)顺序表中访问任意一个结点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1)。

(7)链表相对于顺序表的优点是插入、删除方便;缺点是存储密度小。

(8)在双链表中要删除已知结点*P,其时间复杂度为O(1)。

(9)在单链表中要在已知结点*P之前插入一个新结点,需找到*P的直接前趋结点的地址,其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10)单链表中需知道头指针才能遍历整个链表。

(11)性表中第一个结点没有直接前趋,称为开始结点。

(12)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删除第i个元素,要移动n-i 个元素。

(13)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如果要在第i个元素前插入一个元素,要后移n- i +1 个元素。

(14)在无头结点的单链表中,第一个结点的地址存放在头指针中,而其它结点的存储地址存放在前趋结点的指针域中。

(15)当线性表的元素总数基本稳定,且很少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但要求以最快速度存取线性表中的元素时,应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16)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中,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通过指针决定的。

(17)在双向链表中,每个结点都有两个指针域,它们一个指向其前趋结点,另一

个指向其后继结点。

(18)对一个需要经常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为宜。(19)双链表中,设p是指向其中待删除的结点,则需要执行的操作为:p->prior->next=p->next 。

(20)在如图所示的链表中,若在指针P所在的结点之后插入数据域值为a和b的两个结点,则可用下列两个语句:S->next->next=P->next; 和P->next=S;

来实现该操作。

三.选择题

(1)在具有n个结点的单链表中,实现( A )的操作,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

A.遍历链表或求链表的第i个结点B.在地址为P的结点之后插入一个结点

C.删除开始结点D.删除地址为P的结点的后继结点(2)设a、b、c为三个结点,p、10、20分别代表它们的地址,则如下的存储结构称为( B )。

A.循环链表 B.单链表C.双向循环链表 D.双向链表(3)单链表的存储密度( C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不能确定(4)已知一个顺序存储的线性表,设每个结点占m个存储单元,若第一个结点的地址为B,则第i个结点的地址为( A )。

A. B+(i-1)*m B.B+i*m C. B-i*m D. B+(i+1)*m (5)在有n个结点的顺序表上做插入、删除结点运算的时间复杂度为( B )。

A.O(1) B.O(n)C.O(n2) D.O(log2n)(6)设Llink、Rlink分别为循环双链表结点的左指针和右指针,则指针P所指的元素是双循环链表L的尾元素的条件是( D )。

A.P== L B.P->Llink== L C.P== NULL D.P->Rlink==L

(7)两个指针P和Q,分别指向单链表的两个元素,P所指元素是Q所指元素前驱的条件是( B )。

A.P->next==Q->next B.P->next== Q C.Q->next== P D.P== Q (8)用链表存储的线性表,其优点是( C )。

A.便于随机存取B.花费的存储空间比顺序表少

C.便于插入和删除D.数据元素的物理顺序与逻辑顺序相同

(9)在单链表中,增加头结点的目的是( C )。

A.使单链表至少有一个结点B.标志表中首结点的位置

C.方便运算的实现D.说明该单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10)下面关于线性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关系。

A.顺序表必须占一片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B.顺序表可以随机存取任一元素

C.链表不必占用一片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D.链表可以随机存取任一元素(11)L是线性表,已知LengthList(L)的值是5,经DelList(L,2)运算后,LengthList (L)的值是( C )。

A.2 B.3 C.4 D.5

(12)单链表的示意图如下:

L

指向链表Q结点的前趋的指针是( B )。

A.L B.P C.Q D.R

(13)设p为指向单循环链表上某结点的指针,则*p的直接前驱( C )。

A.找不到 B.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1)

C.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n) D.查找结点的次数约为n

(14)等概率情况下,在有n个结点的顺序表上做插入结点运算,需平均移动结点的数目为( C )。

A.n B.(n-1)/2 C. n/2 D.(n+1)/2 (15)在下列链表中不能从当前结点出发访问到其余各结点的是( C )。

A.双向链表 B.单循环链表 C.单链表 D.双向循环链表(16)在顺序表中,只要知道( D ),就可以求出任一结点的存储地址。

A.基地址 B.结点大小 C.向量大小 D.基地址和结点大小

(17)在双链表中做插入运算的时间复杂度为( A )。

A.O(1) B.O(n) C.O(n2) D.O(log2n)(18)链表不具备的特点是( A )。

A.随机访问B.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C.插入删除时不需移动元素D.所需空间与线性表成正比

(19)以下关于线性表的论述,不正确的为( C )。

A.线性表中的元素可以是数字、字符、记录等不同类型

B .线性顺序表中包含的元素个数不是任意的

C .线性表中的每个结点都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趋和一个直接后继

D .存在这样的线性表,即表中没有任何结点 (20)在( B )的运算中,使用顺序表比链表好。

A .插入

B .根据序号查找

C . 删除

D .根据元素查找

四.分析下述算法的功能

(1)

(2)

解:

(1)返回结点*p 的直接前趋结点地址。 (2)交换结点*p 和结点*q (p 和q 的值不变)。

五. 程序填空

(1)已知线性表中的元素是无序的,并以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作存储。试写一算法,删除表中所有大于min ,小于max 的元素,试完成下列程序填空。 V oid delete (lklist head; datatype min, max) { q=head->next;

while (p!=NULL)

{ if ((p->data<=min ) | | ( p->data>=max ) {q=p; p= p->next ; }

else

ListNode *Demo1(LinkList L,ListNode *p)

{ // L 是有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q=L->next; While (q && q->next!=p) q=q->next; if (q) return q; else Error(“*p not in L ”); } void Demo2(ListNode *p,ListNode *q)

{ // p,*q 是链表中的两个结点 DataType temp; temp=p->data; p->data=q->data; q->data=temp; }

{ q->next=p->next ;

delete (p) ;

p=q->next ; }

}

}

(2)在带头结点head的单链表的结点a之后插入新元素x,试完成下列程序填空。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node *next;

};

void lkinsert (node *head, elemtype x)

{ node *s, *p;

s=new node ;

s->data=x ;

p=head->next;

while (p!=NULL) && ( p->data!=a )

____p=p->next ;

if (p==NULL)

cout<< " 不存在结点a! ";

else {_____s->next=p->next______;

___ p->next=s __________;

}

}

六.算法设计题

(1)写一个对单循环链表进行遍历(打印每个结点的值)的算法,已知链表中任意结点的地址为P 。

解:

void Show(ListNode *P)

{ ListNode *t=P;

do

{ printf("%c",t->data);

t=t->rear;

}

while (t!=P);

}

(2)对给定的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编写一个删除L中值为x的结点的直接前趋结点的算法。

解:

void delete(ListNode *L)

{ ListNode *p=L,*q;

if(L->next->data==X)

{

printf(“值为x的结点是第一个结点,没有直接前趋结点可以删除”);

return;

}

For(p->next->data!=X;q=p;p=p->next);// 删除指针p所指向的结点

q->next=p->next;

delete p;

}

(3)已知一个单向链表,编写一个函数从单链表中删除自第i个结点起的k个结点。解:

void Del(node *head,int i,int k)

{

node *p,*q;

int j;

if(i==1)

for(j=1;j<=k;j++) // 删除前k个元素

{

p=head; // p指向要删除的结点

head=head->next;

delete p;

}

else

{

p=head;

for(j=1;j<=i-2;j++)

p=p->next; // p指向要删除的结点的前一个结点

for(j=1;j<=k;j++)

{

q=p->next; // q 指向要删除的结点

p->next=q->next;

delete q;

}

}

}

(4)有一个单向链表(不同结点的数据域值可能相同),其头指针为head,编写一个函数计算值域为x的结点个数。

解://本题是遍历单链表的每个结点,每遇到一个结点,结点个数加1,结点个数存储在变量n中。实现本题功能的函数如下:

int counter(head)

node *head;

{ node *p;

int n=0;

p=head;

while(p!=NULL)

{ if(p->data==x)

n++;

p=p->next;

}

return(n);

}

(5)有两个循环单向链表,链头指针分别为head1和head2,编写一个函数将链表head1链接到链表head2,链接后的链表仍是循环链表。

解://本题的算法思想是:先找到两链表的尾指针,将第一个链表的尾指针与第二个链表的头结点链接起来,使之成为循环的。函数如下:

node *link (node *head1, *head2)

{ node *p,*q;

p=head1;

while(p->next!=head1)

p=p->next;

q=head2;

while(q->next!=head2)

q=q->next;

p->next=head2;

q->next=head1;

return (head1);

}

单元练习3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请在前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栈是运算受限制的线性表。

(√)(2)在栈空的情况下,不能作出栈操作,否则产生下溢出。

(ㄨ)(3)栈一定是顺序存储的线性结构。

(√)(4)栈的特点是“后进先出”。

(ㄨ)(5)空栈就是所有元素都为0的栈。

(ㄨ)(6)在C或C++语言中设顺序栈的长度为MAXLEN,则top=MAXLEN时表示队满。(√)(7)链栈与顺序栈相比,其特点之一是通常不会出现栈满的情况。

(ㄨ)(8)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A,B,C,D,可以得到输出序列:C,A,B,D。(ㄨ)(9)递归定义就是循环定义。

(√)(10)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是栈的典型应用之一。

二.填空题

(1)在栈结构中,允许插入、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

(2)在顺序栈中,当栈顶指针top=-1时,表示栈空。

(3)在有n个元素的栈中,进栈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1)。

(4)在栈中,出栈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1) 。

(5)已知表达式,求它的后缀表达式是栈的典型应用。

(6)在一个链栈中,若栈顶指针等于NULL,则表示栈空。

(7)向一个栈顶指针为top的链栈插入一个新结点*p时,应执行p->next=top;和top=p;操作。

(8)顺序栈S存储在数组 S->data[0..MAXLEN-1]中,进栈操作时要执行的语句有:S->top ++ 。(或= S->top+1)

(9)链栈LS,指向栈顶元素的指针是 LS->next 。

(10)从一个栈删除元素时,首先取出栈顶元素,然后再移动栈顶指针。

(11)由于链栈的操作只在链表的头部进行,所以没有必要设置头结点。

(12)已知顺序栈S,在对S进行进栈操作之前首先要判断栈是否满。

(13)已知顺序栈S,在对S进行出栈操作之前首先要判断栈是否空。

(14)若内存空间充足,链栈可以不定义栈满运算。

(15)链栈LS是空的条件是 LS->next=NULL 。

(16)链栈LS的栈顶元素是链表的首元素。

(17)同一栈的各元素的类型相同。

(18)若进栈的次序是A、B、C、D、E,执行三次出栈操作以后,栈顶元素为 B 。(19)A+B/C-D*E的后缀表达式是:ABC/+DE*- 。

(20)四个元素按A、B、C、D顺序进S栈,执行两次Pop(S,x)运算后,x的值是C 。

三.选择题

(1)插入和删除只能在一端进行的线性表,称为( C )。

A.队列 B.循环队列 C.栈D.循环栈

(2)设有编号为1,2,3,4的四辆列车,顺序进入一个栈结构的站台,下列不可能的出站顺序为 ( D )

A.1234 B.1243 C.1324 D.1423

(3)如果以链表作为栈的存储结构,则出栈操作时( B )

A.必须判别栈是否满B.必须判别栈是否空

C.必须判别栈元素类型 D.队栈可不做任何判别

(4)元素A,B,C,D依次进栈以后,栈顶元素是( D )

A.A B.B C.C D.D

(5)顺序栈存储空间的实现使用( B )存储栈元素。

A.链表B.数组C.循环链表D.变量

(6)在C或C++语言中,一个顺序栈一旦被声明,其占用空间的大小( A )。

A.已固定 B.不固定 C.可以改变D.动态变化

(7)带头结点的链栈LS的示意图如下,栈顶元素是( A )

LS

A.A B.B C.C D.D

(8)链栈与顺序栈相比,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点是( B )。

A.插入操作更加方便B.通常不会出现栈满的情况。

C.不会出现栈空的情况 D.删除操作根加方便

(9)从一个栈顶指针为top的链栈中删除一个结点时,用x保存被删除的结点,应执行下列 ( D )命令。

A.x=top;top=top->next; B.top=top->next;x=top->data;

C.x=top->data; D.x=top->data;top=top->next;

(10)在一个栈顶指针为HS的链栈中,将一个S指针所指的结点入栈,应执行下列- ( B )命令。

A.HS->next=S; B.S->next=HS->next;HS->next=S;

C.S->next=HS->next;HS=S; D.S->next=HS;HS=HS->next;

(11)四个元素按A、B、C、D顺序进S栈,执行两次Pop(S,x)运算后,栈顶元素的值是( B )。

A.A B.B C.C D.D

(12)元素A,B,C,D依次进栈以后,栈底元素是( A )。

A.A B.B C.C D.D

(13)经过下列栈的运算后,再执行ReadTop(s)的值是( A )。

InitStack(s) (初始化栈);Push(s,a);Push(s,b); Pop(s)

A.a B.b C.1 D.0

(14)经过下列栈的运算后,x的值是( B )。

InitStack(s) (初始化栈);Push(s,a);Push(s,b); ReadTop(s);Pop(s,x);

A.a B.b C.1 D.0

(15)经过下列栈的运算后,x的值是( B )。

InitStack(s) (初始化栈);Push(s,a);Pop(s,x);Push(s,b);Pop(s,x);

A.a B.b C.1 D.0

(16)经过下列栈的运算后,SEmpty(s)的值是( C )。

InitStack(s) (初始化栈); Push(s,a); Push(s,b);Pop(s,x); Pop(s,x);

A.a B.b C.1 D.0

(17)向顺序栈中压入元素时,( B )。

A.先存入元素,后移动栈顶指针 B.先移动栈顶指针,后存入元素

C.谁先谁后无关紧要D.同时进行

(18)初始化一个空间大小为5的顺序栈S后,S->top的值是( B )。

A.0 B.-1 C.不再改变D.动态变化

(19)一个栈的入栈次序ABCDE,则栈的不可能的输出序列是 ( C )。

A.EDCBA B.DECBA C.DCEAB D.ABCDE

(20)设有一个顺序栈S,元素A,B,C,D,E,F,依次进栈,如果六个元素出栈的顺序是B,D,C,F,E,A,则栈的容量至少应是 ( A )。

A.3 B.4 C.5 D. 6

四.应用题

(1)设有一个栈,元素进栈的次序为:A,B,C,D,E,用I表示进栈操作,O表示出栈操作,写出下列出栈的操作序列。

①C,B,A,D,E ②A,C,B,E,D

解:①IIIOOOIOIO

②IOIIOOIIOO

(2)求后缀表达式

①A^B^C/D

解:A B ^ C ^ D /

②-A+B*C+D/E

解:0 A – B C * + D E / +

③A*(B+C)*D-E

解:A B C + * D * E -

④(A+B)*C-E/(F+G/H)-D

解:A B + C * E F G H / + / - D -

⑤8/(5+2)-6

解:8 5 2 + / 6 -

六.算法设计题

(1)设用一维数组stack[n]表示一个堆栈,若堆栈中每个元素需占用M个数组单元(M>1)。

①试写出其入栈操作的算法。

②试写出其出栈操作的算法。

解://用一整型变量top表示栈顶指针,top为0时表示栈为空。栈中元素从S [1]开始存放元素。

//①入栈算法:

void push (char x)

{

if ((top+M)>MAXLEN-1)

printf (“堆栈溢出!”);

else

{

if (top= =0)

{

top++;

S [top]=x;

}

else

{

top=top+M;

S [top]=x;

}

}

}

//②出栈算法:

void pop (char x)

{

if (top= =0)

printf (“堆栈为空栈!”);

else

{

if (top= =1)

{

x= S [top];

top––;

}

else

{

x= S [top];

top=top–M;

}

}

}

(2)设计一个算法,要求判别一个算术表达式中的圆括号配对是否正确。

解://设表达式在字符数组a[ ]中,使用一堆栈S来帮助判断。

int correct (char a[ ])

{

stack s ;

InitStack (s); //调用初始化栈函数

for (i=0; i

if (a[i]= =’(’)

Push (s,’(’);

else

if (a[i]= =’)’)

{

if StackEmpty (s) //调用判栈空函数

return 0; //若栈为空返回0;否则出栈

else

Pop(s);

}

if (StackEmpty (s) ) //调用判栈空函数

printf (“配对正确!”); //若栈空,说明配对正确,并返回1

else

printf (“配对错误!”); //配对错误返回0

}

(3)设计一个将十进正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算法,并要求上机调试通过。

解:#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stacknode //定义栈的存储结构

{

int data;

struct stacknode *next;

}stacknode;

typedef struct

{

stacknode *top; //定义栈顶的指针

}linkstack;

void Conversion(int n) //栈的应用:十——十六进制转换{ linkstack s;

int x;

s.top=NULL; //置栈空

do

{ x=n%16; //取余数n= n/16 ; //取新的商

stacknode *p=new stacknode; //申请新结点

p->next=s.top ; //修改栈顶指针

s.top=p;

s.top->data=x; //余数入栈

}

while(n);

printf("\n\t\t转换后的十六进制数值为:";

while (s.top) //出栈处理

{ if(s.top->data<10);

printf("%d",s.top->data);

else

switch(s.top->data)

{

case 10: printf("%c",'A');break;

case 11: printf("%c",'B');break;

case 12: printf("%c",'C');break;

case 13: printf("%c",'D');break;

case 14: printf("%c",'E');break;

case 15: printf("%c",'F');break;

}

stacknode *p=s.top;

s.top=s.top->next;

free(p) ; //出栈一个余数,收回一个结}

printf("\n\n");

}

void main()

{

int n;

printf("\n\t\t请输入一个十进制正整数:");

scanf("%d",&n);

Conversion(n);

}

单元练习4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请在前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队列是限制在两端进行操作的线性表。

(√)(2)判断顺序队列为空的标准是头指针和尾指针都指向同一个结点。

(×)(3)在链队列上做出队操作时,会改变front指针的值。

(√)(4)在循环队列中,若尾指针rear大于头指针front,其元素个数为rear- front。(×)(5)在单向循环链表中,若头指针为h,那么p所指结点为尾结点的条件是p=h。(√)(6)链队列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出现队满的情况。

(×)(7)在循环链队列中无溢出现象。

(×)(8)栈和队列都是顺序存储的线性结构。

(×)(9)在队列中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尾。

(×)(10)顺序队和循环队关于队满和队空的判断条件是一样的。

二.填空题

(1)在队列中存取数据应遵循的原则是先进先出。

(2)队列是被限定为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运算,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

(3)在队列中,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

(4)在队列中,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首(或队头)。

(5)队列在进行出队操作时,首先要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6)顺序队列在进行入队操作时,首先要判断队列是否为满。

(7)顺序队列初始化后,front=rear= -1 。

(8)解决顺序队列“假溢出”的方法是采用循环队列。

(9)循环队列的队首指针为front,队尾指针为rear,则队空的条件为 front == rear 。

(10)链队列LQ为空时,LQ->front->next= NULL 。

(11)设长度为n的链队列用单循环链表表示,若只设头指针,则入队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12)设长度为n的链队列用单循环链表表示,若只设尾指针,则出队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0(1)。

(13)在一个链队列中,若队首指针与队尾指针的值相同,则表示该队列为空。

(14)设循环队列的头指针front指向队首元素,尾指针rear指向队尾元素后的一个空闲元素,队列的最大空间为MAXLEN,则队满标志为:

front==(rear+1)%MAXLEN 。

(15)在一个链队列中,若队首指针为front,队尾指针为rear,则判断该队列只有一个结点的条件为: front==rear && front !NULL 。

( 或 front==rear && front <>NULL )

(16)向一个循环队列中插入元素时,首先要判断队尾指针,然后再向指针所指的位置写入新的数据。

(17)读队首元素的操作不改变(或不影响)队列元素的个数。

(18)设循环队列的容量为40(序号从0到39),现经过一系列的入队和出队运算后,有front=11,rear=19,则循环队列中还有 8 个元素。

(L= (N+rear-front)% N=(40+19-11)% 40=8)

(19)队列Q,经过下列运算:InitQueue(Q)(初始化队列);InQueue(Q,a); InQueue(Q,b);OutQueue(Q,x); ReadFront(Q,x);QEmpty(Q);后的值是 0 。(20)队列Q经过InitQueue(Q)(初始化队列);InQueue(Q,a);InQueue(Q,b); ReadFront(Q,x)后,x的值是 a 。

三.选择题

(1)队列是限定在( D )进行操作的线性表。

A.中间 B.队首 C.队尾 D.端点

(2)队列中的元素个数是( B )。

A.不变的 B.可变的 C.任意的 D.0

(3)同一队列内各元素的类型( A )。

A.必须一致 B.不能一致C.可以不一致 D.不限制

(4)队列是一个( C )线性表结构。

A.不加限制的 B.推广了的 C.加了限制的 D.非

(5)当利用大小为n的数组顺序存储一个队列时,该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为( B )。

A.n-2 B.n-1 C.n D.n+1

(6)一个循环队列一旦说明,其占用空间的大小( A )。

A.已固定B.可以变动 C.不能固定 D.动态变化

(7)循环队列占用的空间( A )。

A.必须连续 B.不必连续 C.不能连续 D.可以不连续(8)存放循环队列元素的数组data有10个元素,则data数组的下标范围是( B )。 A.0..10 B.0..9 C.1..9 D.1..10

(9)若进队的序列为:A,B,C,D,则出队的序列是( C )。

A.B,C,D,A B.A,C,B,D

C.A,B,C,D D.C,B,D,A

(10)四个元素按:A,B,C,D顺序连续进队Q,则队尾元素是( D )。

A. A B. B

C. C D. D

(11)四个元素按:A,B,C,D顺序连续进队Q,执行一次OutQueue(Q)操作后,队头元素是( B )。

电力工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电力工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电力工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I.降压变压器高压侧的主分接头电压为220kv, 若选择+ 2X 2.5%的分接头,则该分接头电压为231KV 2.电力系统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指的是中性 点直接接地。 3 ?输电线路的电气参数包括电抗、电导、电纳 禾廿电阻 4.输电线路的电压偏移是指线路始端或末端母 线的实际运行电压与线路额定电压的数值 差 5.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一般是用各节点的电压 禾和功率表示。 6?调整发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用来调整电力系统运行

的频率。 7.复合故障一般是指某一时刻在电力系统_二 个及以上地方发牛故障。 8?减小输出电元件的电抗将提高系统的 静态稳定性。 二、单项选择题 II?同步发电机的转速和系统频率之间是否有严 格的关系(②) ①否②是③不一一 定④根据发电机的形式定 12.三绕组变压器的结构、通常将高压绕组放在 (③) ①内层②中间层③外层 ④独立设置 13.中性点以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通常采用的补偿方式是(③) ①全补偿②欠补偿③过补偿④有时全补偿,有时欠补偿 14 .三相导线的几何均距越大,贝得线的电抗 (②)

①越大②越小③不变 ④无法确定 15.变压器的电导参数G,主要决定于哪一个实验数据(①) ①厶P O②厶P K③L k% ④I。% 16.当功率的有名值为s = P+ jQ时(功率因数角为)取基准功率为S,则有功功率的标么值为 (③) ①②③-P s n cos?S n sin?S n ^④ P cos -sn 17.环网中功率的自然分布是(④) ①与电阻成正比分布②与电 抗成正比分布 ③与阻抗成正比分布④与阻 抗成反比分布 18.在同一时间内,电力网的电能损耗与供电量之比的百分值称为(②) ①负载率②网损率③供电率 ④厂用电率 19.电力系统的频

基础工程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必须用内 摩擦角的什么值来查表求承载力系数 B A设计值 B 标准值 C 平均值 2、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是由下列哪个值来控制的 C A 沉降量 B 沉降差 C 局部倾斜 3、在进行浅基础内力计算时,应采用下述何种基底压力 A A 基底净反力 B 基底总压力 C 基底附加压力 4、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建筑物荷载有较大差异时,设置沉降缝,其原理是 C A 减少地基沉降的措施 B 一种施工措施 C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 施 5、下列何种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最敏感 A A 框架结构 B 排架结构 C 筒体结构 6、当基底压力比较大、地基土比较软弱而基础的埋置深度又受限制时,不能采用 B A 筏板基础 B 刚性基础 C扩展式基础 7、沉降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与地基承载力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的主要差别 是 C A 荷载效应组合不同及荷载性质(设计值或标准值)不同 B 荷载性质不同及基底压力性质不同(总应力或附加应力) C 荷载效应、荷载性质及基底压力性质都不同 8、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中,设置圈梁是属于 B A 建筑措施 B 结构措施 C 施工措施 9、刚性基础通常是指 B

A 箱形基础 B 钢筋混凝土基础 C 无筋扩展基础 10、砖石条形基础是属于哪一类基础 A A 刚性基础 B 柔性基础 C 轻型基础 11、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区别在于 C A 伸缩缝比沉降缝宽 B 伸缩缝不能填实 C 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处断开 12、补偿基础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值来减小建筑物的沉降的 B A 基底的总压力 B 基底的附加压力 C 基底的自重压力 13、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的箱形基础进行内力分析时,应按下述何种情况来计算 C A 局部弯曲 B 整体弯曲 C 同时考虑局部弯曲和整体弯曲 14、全补偿基础地基中不产生附加应力,因此,地基中 B . A 不会产生沉降 B 也会产生沉绛 C 会产生很大沉降 15、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需作地基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的范围是 D 。 A 所有甲级 B 所有甲级及部分乙级 C 所有甲级、乙级及部分丙级 D 所有甲级、乙级及丙级 16、浅埋基础设计时,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是 B 。 A 持力层承载力 B 地基变形 C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D 地基稳定性 17、下列基础中, A 通过过梁将上部荷载传给基础。 A 墙下独立基础 B 柱下条形基础 C 柱下独立基础 D 墙下条形基础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一章

答案1.1 解:图示电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a 指向b 。当时间t <2s 时电流从a 流向b,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为正值;当t >2s 时电流从b 流向a ,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为负值。所以电流i 的数学表达式为 2A 2s -3A 2s t i t ? 答案1.2 解:当0=t 时 0(0)(59e )V 4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反,即b 为高电位端,a 为低电位端; 当∞→t 时 ()(59e )V 5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同, 即a 为高电位端,b 为低电位端。 答案1.3 解:(a)元件A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A 消耗的功率为 A A A p u i = 则 A A A 10W 5V 2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b) 元件B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B 消耗的功率为 B B B p u i = 则 B B B 10W 1A 10V p i u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c) 元件C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C 发出的功率为 C C C p u i = 则 C C C 10W 10V 1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答案1.4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③: 42A 3A 0i --=,得42A 3A=5A i =+ 节点④: 348A 0i i --+=,得348A 3A i i =-+= 节点①: 231A 0i i -++=,得231A 4A i i =+= 节点⑤: 123A 8A 0i i -++-=,得123A 8A 1A i i =+-=- 若只求2i ,可做闭合面如图(b)所示,对其列KCL 方程,得 28A-3A+1A-2A 0i -+= 解得 28A 3A 1A 2A 4A i =-+-= 答案1.5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 节点②: 411A 2A i i =+=- 节点③: 341A 1A i i =+=- 节点④: 231A 0i i =--=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 方程得

数据结构(第4版)习题及实验参考答案数据结构复习资料完整版(c语言版)

数据结构基础及深入及考试 复习资料 习题及实验参考答案见附录 结论 1、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2、数据的物理结构亦称存储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表示(或映像)。它依赖于计算机。存储结构可分为4大类:顺序、链式、索引、散列 3、抽象数据类型:由用户定义,用以表示应用问题的数据模型。它由基本的数据类型构成,并包括一组相关的服务(或称操作)。它与数据类型实质上是一个概念,但其特征是使用与实现分离,实行封装和信息隐蔽(独立于计算机)。 4、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是一系列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计算步骤。 5、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C ) A、动态结构和表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6、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 ) A、问题的规模 B、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问题的规模和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线性表 1、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两种。 2、表长为n的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当在任何位置上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的概率相等时,插入一个元素所需移动元素的平均次数为( E ),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的个数为( A )。 A、(n-1)/2 B、n C、n+1 D、n-1 E、n/2 F、(n+1)/2 G、(n-2)/2 3、“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这个结论是( B ) A、正确的 B、错误的 C、不一定,与具体的结构有关 4、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时,要求内存中可用存储单元的地址( D ) A、必须是连续的 B、部分地址必须是连续的C一定是不连续的D连续或不连续都可以 5、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B )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next=head D、head!=NULL 6、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A )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next=head D、head!=NULL 7、非空的循环单链表head的尾结点P满足( C ) A、p->next==NULL B、p==NULL C、p->next==head D、p==head 8、在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有序单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结点并仍然有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B ) A、O(1) B、O(n) C、O(n2) D、O(nlog2n) 9、在一个单链表中,若删除p所指结点的后继结点,则执行( A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 A.均匀的? B.折线的?C.曲线的? D.直线的? 2、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A.附加应力的变化?? B.总应力的变化?? C.有效应力的变化? ?D.自重应力的变化 3.在土中对土颗粒产生浮力作用的是????(????)? A.强结合水????B.弱结合水??C.毛细水??????D.重力水 4、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的????(????)?。 A.液化指标????B.强度提高系数????C.固结系数????D.灵敏度 5、刚性基础台阶允许宽高比的大小除了与基础材料及其强度等级有关外,还与????(????)?。 A.基底压力有关????????? ?B.地基土的压缩模量有关 ?C.基础的底面尺寸有关??? ?D.持力层的承载力有关? 6、在荷载分布范围内,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愈向下()。 A、始终不变 B、愈大 C、愈小 D、而无法确定 7、土体中一点的最危险破坏面为()度。 A、45 B、45+ψ/2 C、60 D、90 8、一般在密砂和坚硬的粘土中最有可能发生地基破坏模式是()。 A、整体剪切破坏模式 B、局部剪切破坏模式 C、冲切剪切破坏模式 D、延性破坏模式 9、某场地人为地被挖走了5米,则该场地为()土。 A、正常固结土 B、超固结土 C、软固结土 D、欠固结土 10、基础下垫层的厚度一般为()㎜。 A、150 B、200 C、100 D、50 11、衡量土的颗粒级配是否良好,常用(?????)指标判定。? A、不均匀系数??????? B、含水量?????? C、标贯击数??????? D、内摩擦角? 12、中心荷载作用的条形基础底面下地基土中最易发生塑性破坏的部位是?(????)。? A、中间部位?????????????????????? B、边缘部位? C、距边缘1/4基础宽度的部位????????? D、距边缘1/3基础宽度的部位? 13、下列因素中,与无粘性土的土坡稳定性相关的因素是(?????)。? A、滑动圆弧的圆心位置????????? B、滑动圆弧的半径? C、土坡的坡高????????????????? D、土坡的坡角? 14、钢筋砼柱下条形基础的肋梁高度不可太小,一般宜为柱距的(?????)?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答案 陈希有

答案2.1 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 由分流公式得: 23A 2A 23 I R Ω?==Ω+ 解得 75R =Ω (b) 由分压公式得: 3V 2V 23 R U R ?==Ω+ 解得 47 R =Ω

答案2.2 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20k Ω 1U + - 20k Ω + _ U 图中等效电阻 (13)520 (13)k //5k k k 1359 R +?=+ΩΩ=Ω=Ω++ 由分流公式得: 220mA 2mA 20k R I R =? =+Ω 电压 220k 40V U I =Ω?= 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 13==30V 1+3 U U ?

答案2.3 解:设2R 与5k Ω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2 325k 5k R R R ?Ω =+Ω (1)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32 1 13130.05(2)40k (3)eq R U U R R R R R ?==?+??=+=Ω? 由方程(2)、(3)解得 138k R =Ω 32k R =Ω 再将3R 代入(1)式得 210k 3 R =Ω

答案2.4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1 8 20mA8mA (128) I Ω =?= +Ω 2 6 20mA12mA (46) I Ω =?= +Ω 由节点①的KCL得 128mA12mA4mA I I I =-=-=-

答案2.5 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b)。 图 题2.5 120Ω 图中 1(140100)240R =+Ω=Ω 2(200160)120270360(200160)120R ??+?=+Ω=Ω??++??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2 112 10A 6A R I R R =?=+ 及 21104A I I =-= 再由图(a)得 32120 1A 360120 I I =? =+ 由KVL 得, 3131200100400V U U U I I =-=-=-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知识总结 1 算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 (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 (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2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电力工程基础答案

1-2 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电力系统有哪些要求? 答: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电能不能大量存储;过渡过程十分短暂;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为用户提供充足的电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4 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简述它们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影响。 答: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有: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高次谐波(波形畸变率)、三相不平衡度及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影响(略)。 1-7 为什么我国规定110kV以上的高压电网和380/220V的低压电网要采用大电流接地系统?各有什么优点? 答:大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中性点电位仍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会升高,仍为相电压,因此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只需按电网的相电压考虑,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所以我国110kV 及以上的电力系统基本上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而在380/220V系统中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主要是考虑人身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以迅速跳开自动开关或烧断熔断丝,将故障部分切除。 1-8 试确定图1-12所示供电系统中发电机和所有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图1-12 习题1-8附图 答:发电机G:10.5kV;变压器T1:10.5/242kV;变压器T2:10/3.3kV;变压器T3:220/38.5kV;变压器T4:220/121/38.5kV;变压器T5:35/6.6 kV

2-9 某工厂车间380V 线路上接有冷加工机床50台,共200kW ;吊车3台,共4.5kW (%15=ε); 通风机8台,每台3 kW ;电焊变压器4台,每台22kVA (%65=ε,5.0cos =N ?);空压机1台,55kW 。试确定该车间的计算负荷。 解:该车间的计算负荷如下表所示。 电力负荷计算表 2-12 某电力用户10kV 母线的有功计算负荷为1200kW ,自然功率因数为0.65,现要求提高到 0.90,试问需装设多少无功补偿容量?如果用BW10.5—40—1W 型电容器,问需装设多少个?装设以后该厂的视在计算负荷为多少?比未装设时的视在计算负荷减少了多少? 解:(1)需装设的BWF10.5-40-1W 型并联电容器容量及个数 822)]9.0tan(arccos )65.0s [tan(arcco 1200=-?=C Q kvar 55.2040 822 === C C q Q n 取21=n 则实际补偿容量为:8404021=?=C Q kvar (2) 无功补偿前后视在负荷的变化 补偿前:1403)65.0tan(arccos 1200tan 3030=?==?P Q kvar 184665 .01200cos 3030=== ?P S kVA

基础工程计算题含答案

(卷2,2)1、如图所示某条形基础埋深1m 、宽度1.2m ,地基条件:粉土 ,厚度1m ;淤泥质土:,,,厚度为10m 。上部结构传来荷载Fk=120kN/m ,已知砂垫层应力扩散角 。求砂垫层厚度z 与宽度b 。(A ) 解:先假设垫层厚z=1.0m ,按下式验算: (1分)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 (2分) 垫层底面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2分) 验算: 故:垫层厚度 z=1.0m 垫层宽度(底宽) (1分) 3 119/kN m γ=3218/kN m γ=%65=w kPa f ak 60=0 .1,035===d b ηηθ,οa z cz f p p ≤+kPa p cz 37181191=?+?=kPa z b p b p cd z 6.4635tan 122.1) 1912.12012.1120(2.1tan 2)(=??+?-??+=??+-= οθ σkPa z d f f m d ak 75.87)5.011(1137 0.160)5.0(0=-+?+? +=-+++=γηkPa f kPa p p a z cz 75.8762.83=≤=+m z b 6.235tan 22.1=??+=ο

(卷3,1)2、某单层厂房独立柱基底面尺寸b×l=2600mm×5200mm,柱底荷载设计值:F1=2000kN,F2=200kN,M=1000kN·m,V=200kN(如图1)。柱基自重和覆土标准值G=486.7kN,基础埋深和工程地质剖面见图1。试验算持力层和下卧层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10分)(B) fk =85kPa ηb=0 ηd=1.1 解: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F= F1+F2+G=2000+200+486.7=2686.7 kN M0=M+V h+F2a=1000+200×1.30+200×0.62=1383kN·m e= M0/F=1384/2686.7=0.515mp=198.72 kN/m2(满足) 1.2f=1.2×269.6=323.5 kN/m2> p max = 316.8 kN/m2(满足) ( 2分)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γ0=(19×1.80+10×2.5)/(1.80+2.5)=13.77 kN/m3 f= fk+ηbγ(b-3)+ηdγ(d-0.5)=85+1.1×13.77×(1.80+2.5-0.5)=142.6 kN/m2( 2分) 自重压力:p cz=19×1.8+10×2.5=52.9 kN/m2 附加压力:p z=bl(p-pc)/[(b+2z·tgθ)( l+2z·tgθ)] =2.60×5.20×(198.72-19×1.8)/ [(2.60+2×2.5×tg23o)(5.20+2×2.5×tg23o )] =64.33 kN/m2 ( 2分) p cz+p z =52.9+64.33=123.53 kN/m2

《数据结构基础教程》习题及解答

《数据结构基础教程》习题解答(新) 第1章习题解答 一、填空 1.数据就是指所有能够输入到计算机中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得符号得集合。 2.可以把计算机处理得数据,笼统地分成数值型与非数值型两大类。 3.数据得逻辑结构就就是指数据间得邻接关系。 4.数据就是由一个个数据元素集合而成得。 5.数据项就是数据元素中不可再分割得最小标识单位,通常不具备完整、确定得实际意义,只就是反映数据元素某一方面得属性。 6.数据就是以数据元素为单位存放在内存得,分配给它得内存区域称为存储结点。 7.每个数据元素都具有完整、确定得实际意义,就是数据加工处理得对象。 8.如果两个数据结点之间有着逻辑上得某种关系,那么就称这两个结点就是邻接得。 9.在一个存储结点里,除了要有数据本身得内容外,还要有体现数据间邻接关系得内容。 10.从整体上瞧,数据在存储器内有两种存放得方式:一就是集中存放在一个连续得内存存储区中;一就是利用存储器中得零星区域, 分散地存放在内存得各个地方。 11.在有些书里,数据得“存储结构”也称为数据得“物理结构”。 12.“基本操作”就是指算法中那种所需时间与操作数得具体取值无关得操作。 二、选择 1.在常见得数据处理中, B 就是最基本得处理。 A.删除 B.查找 C.读取 D.插入 2.下面给出得名称中, A 不就是数据元素得同义词。 A.字段 B.结点 C.顶点 D.记录 3. D 就是图状关系得特例。 A.只有线性关系 B.只有树型关系 C.线性关系与树型关系都不 D.线性关系与树型关系都 4.链式存储结构中,每个数据得存储结点里 D指向邻接存储结点得指针,用以反映数据间得逻辑关系。 A.只能有1个 B.只能有2个 C.只能有3个 D.可以有多个 5.本书将采用 C 来描述算法。 A.自然语言 B.流程图(即框图) C.类C语言 D.C语言 6.有下面得算法段: for (i=0; i

电力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什么是电力系统?建立联合电力系统有哪些好处? 答: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建立联合电力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可以减少系统的备用容量;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可以安装大容量的机组;可以合理利用动力资源,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2 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电力系统有哪些要求? 答: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电能不能大量存储;过渡过程十分短暂;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为用户提供充足的电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3 我国规定的三相交流电网额定压等级有哪些?用电设备、发电机、变压器的额定电压与同级电网的额定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我国规定的三相交流电网额定压等级,低压有0.22/0.127 kV、0.38/0.22 kV和0.66/0.38kV;高压有3 kV、6 kV、10 kV、35 kV、60 kV、110 kV、220 kV、330 kV、500 kV和750 kV。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规定与同级电网的额定电压相同;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应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5%;变压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对于降压变压器,应等于电网的额定电压,对于升压变压器,应等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变压器二次绕的额定电压,当二次侧供电线路较长时,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10%,当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较短时,应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5%。 1-4 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简述它们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影响。 答: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有: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高次谐波(波形畸变率)、三相不平衡度及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影响(略)。 1-5 什么叫小电流接地系统?什么叫大电流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一相接地时,各相对地电压如何变化?这时为何可以暂时继续运行,但又不允许长期运行? 答: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低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3倍。此时三相之间的线电压仍然对称,因此用户的三相用电设备仍能照常运行,但是,发生单相接地后,其运行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在另一相又发生接地故障时形成两相接地短路。

基础工程题目及答案样本

第二章浅基本设计基本原理 1、依照《建筑地基基本设计规范》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必要用内摩擦角什么值来查表求承载力系数 B ? A设计值 B 原则值 C 平均值 2、砌体承重构造地基容许变形值是由下列哪个值来控制 C ? A 沉降量 B 沉降差 C 局部倾斜 3、在进行浅基本内力计算时,应采用下述何种基底压力 A ? A 基底净反力 B 基底总压力 C 基底附加压力 4、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建筑物荷载有较大差别时,设立沉降缝,其原理是 C ? A 减少地基沉降办法 B 一种施工办法 C 减轻不均匀沉降建筑办法 5、下列何种构造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最敏感 A ? A 框架构造 B 排架构造 C 筒体构造 6、框架构造地基容许变形值由下列何种性质值控制 B ? A 平均沉降 B 沉降差C局部倾斜 7、高耸构造物地基容许变形值除了要控制绝对沉降量外,还要由下列何种性质控制 C ? A 平均沉降B沉降差C倾斜 8、当基底压力比较大、地基土比较软弱而基本埋置深度又受限制时,不能采用 B ? A 筏板基本 B 刚性基本C扩展式基本 9、沉降计算时所采用基底压力与地基承载力计算时所采用基底压力重要差别是 C ? A 荷载效应组合不同及荷载性质(设计值或原则值)不同 B 荷载性质不同及基底压力性质不同(总应力或附加应力) C 荷载效应、荷载性质及基底压力性质都不同 10、防止不均匀沉降办法中,设立圈梁是属于 B A 建筑办法 B 构造办法 C 施工办法 11、刚性基本普通是指 C A 箱形基本 B 钢筋混凝土基本 C 无筋扩展基本 12、砖石条形基本是属于哪一类基本 A ? A 刚性基本 B 柔性基本 C 轻型基本 13、沉降缝与伸缩缝区别在于 C A 伸缩缝比沉降缝宽 B 伸缩缝不能填实 C 沉降缝必要从基本处断开 14、补偿基本是通过变化下列哪一种值来减小建筑物沉降 B ? A 基底总压力 B 基底附加压力 C 基底自重压力 15、对于上部构造为框架构造箱形基本进行内力分析时,应按下述何种状况来计算 C ? A 局部弯曲 B 整体弯曲 C 同步考虑局部弯曲和整体弯曲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十章

答案10.1 解:0t 时,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等效电阻 Ω=++-==5)36(4i i i i i u R 时间常数

s 1.0i ==C R τ 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容电压为: V e 6.0e )0()(10/t t C C u t u --+==τ Ω6电阻电压为: V e 72.0)d d (66)(101t C t u C i t u -=-?Ω-=?Ω-=)0(>t 答案10.4 解: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感电流为 A e 3e )0()(2/t t L L i t i --+==τ)0(≥t 电感电压 V e 24d d )(21t L t i L t u --==)0(>t Ω3电阻电流为 A e 236321 33t L u i u i --=Ω +?Ω=Ω= Ω3电阻消耗的能量为: W 3]e 25.0[121230 40 40 2 3 3=-==Ω=∞-∞ -∞ Ω??t t dt e dt i W 答案10.5 解:由换路定律得0)0()0(==-+L L i i ,达到稳态时电感处于短路,故 A 54/20)(==∞L i 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知识讲解

一、判断题 (第一章绪论) 1.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元。 答案:错误 2.一个数据结构是由一个逻辑结构和这个逻辑结构上的基本运算集构成的整体。 答案:错误 3.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映像。 答案:正确 4.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描述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它是依赖于计算机的。 答案:错误 5.用语句频度来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独立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分析算法的时间 答案:正确 (第二章线性表) 6.取顺序存储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的时间同i的大小有关。 答案:错误 7.线性表链式存储的特点是可以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表中的数据元素。 答案:正确 8.线性链表的每一个节点都恰好包含一个指针域。 答案:错误 9.顺序存储方式的优点的存储密度大,插入和删除效率不如练市存储方式好。 答案:正确 10.插入和删除操作是数据结构中最基本的两种操作,所以这两种操作在数组中也经常使用。答案:错误 (第三章栈)

11.栈是一种对进栈和出栈作了限制的线性表。 答案:错误 12.在C(或C++)语言中设顺序栈的长度为MAXLEN,则top=MAXLEN表示栈满。答案:错误 13.链栈与顺序栈相比,其特点之一是通常不会出现满栈的情况。 答案:正确 14.空栈就是所有元素都为0上的栈。 答案:错误 15.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是栈的典型应用之一。 答案:正确 (第四章队列) 16.队列式限制在两端进行操作的线性表。 答案:正确 17.判断顺序队列为空的标准是头指针和尾指针都指向同一结点。 答案:错误 18.在循环链列队中无溢出现像。 答案:错误 19.在循环队列中,若尾指针rear大于头指针front,则元素个数为rear-front。 答案:正确 20.顺序队列和循环队列关于队满和队空的判断条件是一样的。 答案:错误 (第五章串) 21.串是n个字母的有限序列。 答案:错误 22.串的堆分配存储是一种动态存储结构。

电力工程基础答案(学生版)

《电力工程基础》作业 作业一: 某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图如下所示,现运行方式为:电源进线T1、T3接在Ⅱ段母线上,电源进线T2接在Ⅰ段母线上,引出线L1、L3、L5接在Ⅱ段母线上,引出线L2、L4接在Ⅰ段母线上,旁路母线处于冷备用状态。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线路L1上的线路侧隔离开关文字符号,并说明其作用? (2)请写出线路L1上的母线侧隔离开关文字符号,并说明其作用? (3)当馈线L1对侧接的是没有电源连接的用户,则隔离开关QS1是否需要装设?并说明原因? (4)写出检修出线断路器QF1而不停止向线路L1供电的操作步骤; (5)写出出线断路器QF1检修后恢复供电的操作步骤; (6)写出检修Ⅱ段母线的操作步骤; (7)写出Ⅱ段母线检修后恢复供电的操作步骤。 答(1)QS1,隔离线路L1对侧的电源。 (2)QS1Ⅰ隔离Ⅰ组母线侧的电源; QS1Ⅱ隔离Ⅱ组母线侧的电源。 (3)QS1不需装设,因为不需隔离线路L1对侧的电源。或QS1可以装设,因为可用来阻止线路上过电压的入侵。 (4)①闭合QSpⅡ;②闭合QSp;③合上QFp;④主母线WⅡ向旁路母线WⅢ充电;⑤闭合QS1p;⑥断开QF1;⑦拉开QS1;⑧拉开QS1Ⅱ。

(5)①闭合QS 1Ⅱ;②闭合QS 1;③合上QF 1;④断开QFp ;⑤拉开QS 1p ,QSp ;⑦拉开QSp Ⅱ。 (6)①依次闭合引出线L 1、L 3、L 5、电源进线T 1、T 3在Ⅰ组母线侧的隔离开关;②依次拉开引出线L 1、L 3、L 5、电源进线T 1、T 3在Ⅱ组母线侧的隔离开关;③拉开QFm ;④拉开QSm Ⅱ;⑤拉开QSm Ⅰ。 (7)①闭合QSm Ⅰ;②闭合QSm Ⅱ;③合上QFm ;④W Ⅰ向W Ⅱ充电;⑤依次闭合引出线L 1、L 3、L 5、电源进线T 1、T 3在Ⅱ组母线侧的隔离开关;⑥依次拉开引出线L 1、L 3、L 5、电源进线T 1、T 3在Ⅰ组母线侧的隔离开关。作业二: 一幅值等于1000A 的冲击电流波从一条波阻抗Z1 = 500Ω的架空线路流入一根波阻抗Z2 = 50Ω的电缆线路,在二者连接的节点A 上并联有一只阀式避雷器的工作电阻R = 100Ω,如图所示。试求: (1) 进入电缆的电压波与电流波的幅值; (2) 架空线路上的电压反射波与电流反射波的幅值; (3) 流过避雷器的电流幅值IR 。 解:线路1电流入射波幅值 线路1电压入射波幅值 根据彼德逊法则,可以画出其等值电路。 节点A 上的电压幅值为 (1) 进入电缆的电压波与电流波的幅值为 A I I q 1000 01==kV Z I U U q q 500 50010001101=?== =kV Z R Z R Z R Z R Z U U q A 5 .6250 1005010050 100501005005002)()( 22 22 211=+?? +?+ ?= +??+?+= kV U U A q 5.622==kA Z U I q q 25.150 5.622 22== =

东南大学基础工程样题及参考答案

样题 一、填空题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甲级、 乙级和丙级。 2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 一般砌体承重结构房屋的长高比不太大,变形特征以局部倾斜为主,应以该变形特征作为地基的主要变形特征。 4 当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工作时,三者不但要满足 静力平衡条件,还应满足变形协调条件。 5 文克尔地基上梁按l 可划分为短梁、有限长梁(或有限刚度梁)和长梁(柔性梁)。 6 目前较为常用的三种线性地基模型为弹性半空间模型、文克

尔地基模型 和 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 。 7 桩基础一般由 桩 和 承台 两部分组成。 8 按施工方法不同,桩可分为 预制桩 和 灌注桩 两大类。 9 垫层设计内容包括垫层材料的选择、 垫层宽度确定 、 垫层厚度 和 软弱下卧层验算 。 10 按垫层在地基中的作用可分为 换土垫层 、 排水垫层 和 加筋土垫层 。 11 挡土墙按结构类型可分为 重力式 、 悬臂式 、 扶壁式 和板桩式。 二、选择题 1、有一基础,上部结构和基础自重传至基底的压力p =70kPa ,若地 基的天然重度3 18kN/m γ=,饱和重度3sat 19.8kN /m γ=,地下水位 在地表下0.8m 处,当基础埋置在 A 深度时,基底附加压力正好为零。 A 、d =6.47m B 、d =7.67m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七章

答案 解:设星形联接电源电路如图(a)所示,对称星形联接的三相电源线电压有效值 倍,相位上超前前序相电压30?。即 AB 3030)V=538.67cos()V u t t ωω=-?+? BC 538.67cos(120)V u t ω=-? CA 538.67cos(240)V u t ω=-? 各相电压和线电压的相量图可表达如图(b)所示。 A B C N (a) BC U BN U U (b) CN U -AN BN U - 答案 解:题给三个相电压虽相位彼此相差120,但幅值不同,属于非对称三相电压,须按KVL 计算线电压。设 AN 127V U = BN 127240V=(-63.5-j110)V U =∠? CN 135120V=(-67.5+j116.9)V U =∠? 则 AB AN BN BC BN CN CA CN AN (190.5j 110)V 22030V (4j226.9)V 226.989V (194.5j 116.9)V 226.9149V U U U U U U U U U =-=+=∠?=-=-=∠-?=-=-+=∠? 即线电压有效值分别为220V ,226.9V ,226.9V 。 答案 设负载线电流分别为A B C i i i 、、,由KCL 可得A B C 0I I I =++。又A B C 10A I I I ===,则A B C i i i 、、的相位彼此相差120?,符合电流对称条件,即线电流是对称的。 但相电流不一定对称。例如,若在三角形负载回路内存在环流0I (例如,按三角形联接的三相变压器),则负载相电流不再对称,因为 CA CA 0 BC BC 0 AB AB ',','I I I I I I I I I +=+=+= 不满足对称条件。而该环流对线电流却无影响,因为每个线电流都是两个相

实用数据结构基础参考答案

单元练习1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请在前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数据的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内容与形式无关。 (√)(2)一个数据结构就是由一个逻辑结构与这个逻辑结构上的一个基本运算集构成的整体。 (ㄨ)(3)数据元素就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ㄨ)(4)数据的逻辑结构与数据的存储结构就是相同的。 (ㄨ)(5)程序与算法原则上没有区别,所以在讨论数据结构时可以通用。 (√)(6)从逻辑关系上讲,数据结构主要分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两类。 (√)(7)数据的存储结构就是数据的逻辑结构的存储映像。 (√)(8)数据的物理结构就是指数据在计算机内实际的存储形式。 (ㄨ)(9)数据的逻辑结构就是依赖于计算机的。 (√)(10)算法就是对解题方法与步骤的描述。 二.填空题 (1)数据有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两种结构。 (2)数据逻辑结构除了集合以外,还包括:线性结构、树形结构与图形结构。(3)数据结构按逻辑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它们就是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4)树形结构与图形结构合称为非线性结构。 (5)在树形结构中,除了树根结点以外,其余每个结点只有 1 个前趋结点。 (6)在图形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趋结点数与后续结点数可以任意多个。 (7)数据的存储结构又叫物理结构。 (8)数据的存储结构形式包括: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与散列存储。(9)线性结构中的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10)树形结构结构中的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11)图形结构的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12)数据结构主要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算法(或运算) 三个方面的内容。 (13)数据结构被定义为(D,R),其中D就是数据的有限集合,R就是D上的关系的有限集合。 (14)算法就是一个有穷指令的集合。 (15)算法效率的度量可以分为事先估算法与事后统计法。 (16)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就是算法输入规模的函数。 (17)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就是指该算法所耗费的存储空间 ,它就是该算法求解问题规模n的函数。 (18)若一个算法中的语句频度之与为T(n)=6n+3nlog2n,则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