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导管 课件
合集下载
漂浮导管的置入及常规监测技术 PPT课件

9
插管途径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 贵要静脉 股静脉
10
颈内静脉穿刺
基本同常规颈内静脉穿刺 只有穿刺针,没有带有套管的针管,导丝 直接自穿刺针进入 穿刺时,穿刺针最好接普通10ml空针,如 果接带螺纹接口的10ml空针,避免拧得太 紧
11
导丝
12
沿导丝进入扩皮管及鞘管, 拔出导丝及扩皮管
34
保留导管期间的并发症
气囊破裂导致异常波 形 注射冰盐水时出现心 动过缓 心脏瓣膜损伤 导管折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 心内膜炎 导管移位 肺动脉穿孔 肺栓塞 全身性感染 血小板减少 导管行程上血栓形成 动静脉瘘形成
35
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36
心律失常(1)
应尽可能选用较短的压力延伸管。
31
注意事项(6)
漂浮导管顶端到左心房、左心室的压力传 到通路上,任何原因引起的阻塞均会严重 影响PAWP与LVEDP的相关性。
如血管畸形,血管梗阻,瓣膜狭窄,左室流 入道狭窄等。 危重病人最为常见的影响因素是肺内和胸腔 内容积的改变而对肺血管床压力产生影响。
43
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导管经过皮肤的地方应每天常规消毒 尽量减少自导管注入液体的次数 尽早拔出导管
44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PAP
PAP:15~30/5~14[11~16] mmHg
升高可见于:
左心衰竭 二尖瓣病变 慢性肺部疾病 肺动脉高压等
45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PAWP
右心室做功指数RVSWI:
SVI(MPAP-CVP) · 0.0143
4~8 g/m/ ㎡
插管途径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 贵要静脉 股静脉
10
颈内静脉穿刺
基本同常规颈内静脉穿刺 只有穿刺针,没有带有套管的针管,导丝 直接自穿刺针进入 穿刺时,穿刺针最好接普通10ml空针,如 果接带螺纹接口的10ml空针,避免拧得太 紧
11
导丝
12
沿导丝进入扩皮管及鞘管, 拔出导丝及扩皮管
34
保留导管期间的并发症
气囊破裂导致异常波 形 注射冰盐水时出现心 动过缓 心脏瓣膜损伤 导管折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 心内膜炎 导管移位 肺动脉穿孔 肺栓塞 全身性感染 血小板减少 导管行程上血栓形成 动静脉瘘形成
35
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36
心律失常(1)
应尽可能选用较短的压力延伸管。
31
注意事项(6)
漂浮导管顶端到左心房、左心室的压力传 到通路上,任何原因引起的阻塞均会严重 影响PAWP与LVEDP的相关性。
如血管畸形,血管梗阻,瓣膜狭窄,左室流 入道狭窄等。 危重病人最为常见的影响因素是肺内和胸腔 内容积的改变而对肺血管床压力产生影响。
43
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导管经过皮肤的地方应每天常规消毒 尽量减少自导管注入液体的次数 尽早拔出导管
44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PAP
PAP:15~30/5~14[11~16] mmHg
升高可见于:
左心衰竭 二尖瓣病变 慢性肺部疾病 肺动脉高压等
45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PAWP
右心室做功指数RVSWI:
SVI(MPAP-CVP) · 0.0143
4~8 g/m/ ㎡
漂浮导管ppt课件

预防
抽取标本后冲洗彻底 有栓塞史、高凝状态者用抗凝剂
并发症之四
肺栓塞
血栓 导管尖端过深
气囊长期嵌顿
预防
导管位置 气囊冲气小于1.5ml 监测肺动脉压力波形,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并发症之五
导管扭曲、打结等
在X线透视下解开,退出,必要时
并发症之六
肺出血和肺动脉破裂
A:导管顶端开口——测PAP B:靠近导管顶端气囊 C:近端开口——测RAP或CVP D:热敏电极(金属导线的终点)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
置管前--物品准备
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漂浮导管包、
换能器、液体输送器、监护设备及抢救药品、 用物 消 毒 用 品 、 肝 素 水 、 局 部 麻 醉 药 、 5ml 、 10ml、50ml注射器、皮肤贴膜、三通等 肝素水的配制方法: 500ml 生理盐水中加入 0.5ml肝素钠,稀释成含肝素6u/ml 导管的选择
置管中的配合
操作由医师完成
协助消毒局部皮肤及协助术者抽取局部麻醉
药,倒适量肝素水于换药碗内备用 严密监测呼吸及循环各参数。发现心律失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是导引钢丝进入右心 房,应报告医师,及时退出右心房,以免引 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血管壁、右心房、右 心室的穿孔 穿刺时若误入动脉必须有效按压
பைடு நூலகம்
漂浮导管的监护技术
适应症
⑴危重病人:MODS,ARDS,休克,各 类大手术和高危患者; ⑵循环功能不稳定者 ⑶急性心梗 ⑷区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漂浮导管的监护技术
器材和监护仪:Swan-Ganz漂浮导管
成人——F7,小儿——F5不透X线 管长:100cm
漂浮导管课件

等。
指导治疗
通过漂浮导管监测到的数据,医 生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如调整药物剂量、选择最佳手术
时机等。
科研领域
基础研究
漂浮导管可以用于基础研究,如心血管生理学、药理学等, 通过在实验动物身上放置漂浮导管,可以深入了解心血管 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新药研发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漂浮导管可以用于评估新药对心血管 系统的影响,为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重要支持。
操作阶段
消毒与铺巾
对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 铺设无菌巾。
导管插入
监测与记录
连接监测设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 压等指标,同时记录导管的位置和压 力等数据。
在导管插入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使用 穿刺技术将导管插入到肺动脉内。
结束阶段
导管拔除
操作完成后,将导管拔出,对穿刺部 位进行压迫止血。
后续处理
03
漂浮导管的优缺点
优点
01
02
03
04
操作简便
漂浮导管插入过程相对简单, 不需要复杂的手术操作,可以
在短时间内完成。
实时监测
漂浮导管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 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创伤小
与传统的插管方式相比,漂浮 导管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
恢复较快。
适应症广泛
漂浮导管适用于多种心脏疾病 的治疗,如急性心肌梗肿瘤学等。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导管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对未来的影响与展望
1 2
降低医疗成本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漂浮导管的 生产成本有望降低,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导管材料和设计的改进,以及应用领域的拓 展,漂浮导管的治疗效果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指导治疗
通过漂浮导管监测到的数据,医 生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如调整药物剂量、选择最佳手术
时机等。
科研领域
基础研究
漂浮导管可以用于基础研究,如心血管生理学、药理学等, 通过在实验动物身上放置漂浮导管,可以深入了解心血管 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新药研发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漂浮导管可以用于评估新药对心血管 系统的影响,为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重要支持。
操作阶段
消毒与铺巾
对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 铺设无菌巾。
导管插入
监测与记录
连接监测设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 压等指标,同时记录导管的位置和压 力等数据。
在导管插入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使用 穿刺技术将导管插入到肺动脉内。
结束阶段
导管拔除
操作完成后,将导管拔出,对穿刺部 位进行压迫止血。
后续处理
03
漂浮导管的优缺点
优点
01
02
03
04
操作简便
漂浮导管插入过程相对简单, 不需要复杂的手术操作,可以
在短时间内完成。
实时监测
漂浮导管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 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创伤小
与传统的插管方式相比,漂浮 导管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
恢复较快。
适应症广泛
漂浮导管适用于多种心脏疾病 的治疗,如急性心肌梗肿瘤学等。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导管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对未来的影响与展望
1 2
降低医疗成本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漂浮导管的 生产成本有望降低,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导管材料和设计的改进,以及应用领域的拓 展,漂浮导管的治疗效果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肺动脉漂浮导管置管配合与护理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3. 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导管固定、预防感染等
4. 并发症处理:出血、气胸、感染 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5. 拔管操作:拔管时机、拔管方法、 拔管后护理等
配合要点
术前准备:了解患者 病情,评估手术风险, 准备相关器械和设备
01
术后护理:监测患者病 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 呼吸训练,预防并发症 发生
肺动脉漂浮导管置管配合与护理课件
目录
01. 肺动脉漂浮导管置管配合 02. 肺动脉漂浮导管护理 03. 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
置管目的
监测肺动脉压力 指导治疗方案 评估手术效果
评估心功能 监测病情变化
置管流程
1. 术前准备:患者体位、皮肤消毒、 局部麻醉等
2. 置管操作:穿刺点选择、导管插 入、导管固定等
03
02
术中配合:密切观察患 者生命体征,协助医生 进行导管置入操作,确 保导管位置准确
04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 属讲解肺动脉漂浮导管 的作用、注意事项及自 我护理方法
导管固定
1
固定位置:胸 部正中线第四
肋间
3
固定要求:牢 固、舒适、无
压迫感
2
固定方法:采 用胸带或胶布
固定
4
固定检查:定 期检查导管固 定情况,确保 导管位置正确
导管维护
保持导管固定:确保导管 在血管中的位置稳定
定期检查导管:观察导管 是否移位、破损或堵塞
保持导管清洁:定期消毒 导管,防止感染
记录导管数据:监测导管 数据,及时调整治期更换敷料
出血预防:避免导管摩擦 血管壁,避免导管长时间
暴露在空气中
血栓预防:定期检查导 管位置,避免导管堵塞
漂浮导管-PPT课件

小结
IABP最早应用于冠心病合并休克病人,单独 应用 IABP 不能改善病人成活率,至少 85% 的 病人难以脱离IABP辅助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应用 IABP有 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死 亡率。接续早期冠脉介入或手术治疗,成活 率可达40-85%。 心梗前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术前选用 IABP一般 限于药物难以控制并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者。
D.感染:严重时可致败血症。严格注 意无菌操作,应用抗菌素预防,可控 制其发生率; E.出血:可发生于血管穿刺部位; F.主动脉破裂; G.由于IABP导致安装所造成的循环受 阻:球囊过高时阻塞锁骨下动脉,球 囊太低时阻塞肾动脉; H.ICU综合症; I.下肢缺血。
撤除期并发症
A.血小板减少; B.出血、感染; C.血栓形成; D.病情复发。
压力测定及其意义
组别 PCWP CVP 1 2 3 4 5 6 7 ↓ ↓ ↑ ↑ - ↑↑ - ↓ ↓ ↑ ↑ ↑ ↑↑ - BP ↓ - ↓ - - ↓ ↓ 提示 血容量不足 左心衰竭 血容量过多SVR↑ 血容量过多 或心功能差 血容量过多 或右心衰竭 低心排、心包填塞 或严重的心衰 心肌收缩力下降 治疗 补充血容量 强心利尿 血管扩张剂、利尿剂 强心利尿 控制入量、利尿治疗 强心利尿、 心包引流 强心药物和钙剂
主动脉球囊反搏适应症
四、心脏手术后用药物难以纠正的低心排血 量综合征; 五、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移植或置入人 工心脏前后的循环支持; 六、高危心脏病人施行重大非心脏手术; 七、血流动力学指征: 1 .心脏指数 < 2L · m · min ; 2 .平均动脉压 (MAP) <8kPa ( 60 mmHg) ; 3 . 左房压 (LAP) 或肺毛楔压( PCWP) > 2 . 66 kPa (20 mmHg) ; 4 .成人尿量 < 20 ml / h ,四肢凉,发绀,末 梢循环差。
热稀释漂浮导管讲课

热稀释漂浮导管无需使用超声设备,避免了因超声探头接触不良或操作不当引起 的误差。
与压力传感器比较
热稀释漂浮导管同时监测血流和温度变化,提供更全面的血流动力学信息,而压 力传感器只能监测压力数据。
优缺点分析
优点
热稀释漂浮导管具有高精度、操作简 便、安全性高等优点,能够提供可靠 的血流动力学数据,有助于医生做出 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详细描述
在这些科室中,热稀释漂浮导管可以用于监 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帮助医生了解患 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例如,在呼吸科中, 热稀释漂浮导管可以用于监测呼吸衰竭患者 的循环状态;在肾内科中,可以用于评估肾 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06 未来热稀释漂浮导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CHAPTER
技术创新与改进
CHAPTER
日常维护与保养
清洁
每次使用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热稀释漂浮导管,去除残留物和
污垢。
润滑
定期使用专用润滑剂对热稀释漂浮 导管进行润滑,确保导管滑动顺畅。
保护
避免导管受到撞击和挤压,以免损 坏内部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期检查与维修
检查
定期对热稀释漂浮导管进行检查,包括导管的完整性、密封 性能和滑动性能等。
问题
导管移位或脱落。
问题
监测数据不准确或不稳定。
解决方案
在安装时要确保导管的位置合适,固定牢固,在使用过程 中也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移位或脱落的情况。
解决方案
在安装和使用时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导管和连接器,同 时也要根据需要调整热稀释漂浮导管的相应设置,确保监 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3 热稀释漂浮导管的维护与保养
精确度
与压力传感器比较
热稀释漂浮导管同时监测血流和温度变化,提供更全面的血流动力学信息,而压 力传感器只能监测压力数据。
优缺点分析
优点
热稀释漂浮导管具有高精度、操作简 便、安全性高等优点,能够提供可靠 的血流动力学数据,有助于医生做出 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详细描述
在这些科室中,热稀释漂浮导管可以用于监 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帮助医生了解患 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例如,在呼吸科中, 热稀释漂浮导管可以用于监测呼吸衰竭患者 的循环状态;在肾内科中,可以用于评估肾 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06 未来热稀释漂浮导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CHAPTER
技术创新与改进
CHAPTER
日常维护与保养
清洁
每次使用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热稀释漂浮导管,去除残留物和
污垢。
润滑
定期使用专用润滑剂对热稀释漂浮 导管进行润滑,确保导管滑动顺畅。
保护
避免导管受到撞击和挤压,以免损 坏内部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期检查与维修
检查
定期对热稀释漂浮导管进行检查,包括导管的完整性、密封 性能和滑动性能等。
问题
导管移位或脱落。
问题
监测数据不准确或不稳定。
解决方案
在安装时要确保导管的位置合适,固定牢固,在使用过程 中也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移位或脱落的情况。
解决方案
在安装和使用时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导管和连接器,同 时也要根据需要调整热稀释漂浮导管的相应设置,确保监 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3 热稀释漂浮导管的维护与保养
精确度
《漂浮导管》课件

PART 05
漂浮导管的发展趋势与未 来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导管材料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漂浮导管材料 将不断优化,以提高导管的耐用
性和安全性。
导管功能升级
未来漂浮导管将具备更多功能,如 智能化监测、自动调节等,以满足 更复杂的治疗需求。
导管制作工艺改进
通过改进导管制作工艺,降低生产 成本,使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漂浮 导管技术。
用途
主要用于监测心脏功能、评估心 输出量、测定肺动脉压力和计算 肺血管阻力等,为医生提供重要 的诊断依据。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漂浮导管通过插入上腔或下腔静脉,随血液流入右心房、右 心室,然后进入肺动脉,通过肺动脉的分支到达肺毛细血管 ,最后返回左心房。在导管内壁涂有特殊的润滑材料,使其 能够在血液中漂浮,随血液流动。
运动生理学研究
在运动科学领域,漂浮导管可用于研 究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效果。
动物实验
在动物实验中,漂浮导管可用于监测 动物的生理参数,评估药物效果和疾 病治疗效果。
PART 03
漂浮导管的优缺点
优点
操作简便
漂浮导管插入过程相对简单, 不需要复杂的手术操作,可以
在短时间内完成。
实时监测
漂浮导管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 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为医生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依据。
市场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 化,漂浮导管的市场需求将不断
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
市场竞争将逐渐加剧,促使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
服务水平。
行业法规与政策
政府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将更 加严格,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对未来的影响与展望
漂浮导管(Swan Ganz 导管) 共19页PPT资料

通、连接管),平卧位对齐腋中线,调零 点),心排量模块。
•检查冲洗导管各腔,检查气囊。 •提前准备冰盐水和冰块。
导管放置后的处理
•照胸部X光以确定导管的位置 •注意病人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 •按医嘱测定和记录各种压力
– 测量前应躺平,各换能器与右心房水平,调零。 – 气囊充气测定嵌顿压后及时放气,嵌顿不能超过20秒! – 定期检查管路有无气泡,及时排出气泡。 – 气囊充气时禁止退导管!
•密切注意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心律失常。 •拔管前确定气囊是否已放气。 •拔除引导鞘管后局部按压足够时间防止出血和血
肿形成。
•拔管后24小时内密切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发热,
和肺动脉梗塞。
•如有发热,拔除后送导管培养。
谢谢!
后放入盛有冰水的容器内。
•将心排量模块的感温棒放入冰水中,维持零度。 •按监护仪的开始按钮后在中心静脉端口快速推注
10ml冰盐水,时间<=3s,手不能握针筒,以免升 温。
•重复5次,剔除偏差大的数值,计算平均值,并
记录。
护理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嘱测定相关参数 •导管塑料外套要小心保护,不能粘贴胶布,如破裂不能再
•设定监护仪报警 •管路固定和护理
– 每天更换输液瓶,连接管3天更換一次 – 每天检查穿刺点,至少3天更换一次敷料
•插管应记录导管放置的位置和记录长度
导管放置后的处理
• 除混合静脉血外不从肺动脉端抽取血液化
验标本。
• 肺动脉管不能做常规补液和静脉营养通路。 • 每1—2小时冲洗各管腔。
心输出量(CO)监测
漂导管(Swan Ganz 导管)
Swan Ganz导管(肺动脉导管)
有创测压导管,导管包括四个通路:
1. 顶端管腔(肺动脉腔,黄色) 2. 近端侧腔(中心静脉腔,蓝色) 3. 气囊腔(红色) 4. 热敏电极
•检查冲洗导管各腔,检查气囊。 •提前准备冰盐水和冰块。
导管放置后的处理
•照胸部X光以确定导管的位置 •注意病人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 •按医嘱测定和记录各种压力
– 测量前应躺平,各换能器与右心房水平,调零。 – 气囊充气测定嵌顿压后及时放气,嵌顿不能超过20秒! – 定期检查管路有无气泡,及时排出气泡。 – 气囊充气时禁止退导管!
•密切注意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心律失常。 •拔管前确定气囊是否已放气。 •拔除引导鞘管后局部按压足够时间防止出血和血
肿形成。
•拔管后24小时内密切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发热,
和肺动脉梗塞。
•如有发热,拔除后送导管培养。
谢谢!
后放入盛有冰水的容器内。
•将心排量模块的感温棒放入冰水中,维持零度。 •按监护仪的开始按钮后在中心静脉端口快速推注
10ml冰盐水,时间<=3s,手不能握针筒,以免升 温。
•重复5次,剔除偏差大的数值,计算平均值,并
记录。
护理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嘱测定相关参数 •导管塑料外套要小心保护,不能粘贴胶布,如破裂不能再
•设定监护仪报警 •管路固定和护理
– 每天更换输液瓶,连接管3天更換一次 – 每天检查穿刺点,至少3天更换一次敷料
•插管应记录导管放置的位置和记录长度
导管放置后的处理
• 除混合静脉血外不从肺动脉端抽取血液化
验标本。
• 肺动脉管不能做常规补液和静脉营养通路。 • 每1—2小时冲洗各管腔。
心输出量(CO)监测
漂导管(Swan Ganz 导管)
Swan Ganz导管(肺动脉导管)
有创测压导管,导管包括四个通路:
1. 顶端管腔(肺动脉腔,黄色) 2. 近端侧腔(中心静脉腔,蓝色) 3. 气囊腔(红色) 4. 热敏电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导管位置
上腔静脉 右心房(15-20cm), 气囊充气 三尖瓣 右心室 肺动脉瓣 肺动脉 肺动 脉分支,放瘪气囊 肺动脉
高校教育精品PPT
29
高校教育精品PPT
30
肺动脉导管波形的变化
高校教育精品PPT
31
从穿刺点至不同部位的距离
• 右房 20-30cm • 右室 30-40cm • 肺动脉 40-50cm • 肺动脉嵌入部位 45-55cm
• 热敏电阻丝距导管尖端14-25cm,位于 右房和右室之间
• 近端输液开口距导管尖端26cm,位于右 房/上腔静脉
高校教育精品PPT
16
S-G导管
高校教育精品PPT
17
穿刺路径
• 可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肘静脉、 股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经上或下腔静脉 进入右心房、右心室,最后到达肺动脉
• 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平均距离为 35~55cm,肘静脉或股静脉置管到肺动 脉为 60~80 cm
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
• 可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 • 抗凝治疗的患者 • 拟行肺切除术的患者 • CPB(体外循环)期间
高校教育精品PPT
11
器材设备
• 肝素生理盐水冲洗装置、加压袋、压力换能 器及监测仪器
高校教育精品PPT
12
调节零点
• 使换能器与病人心脏在同一水平,扭转 三通,使换能器与大气相通。待监护仪 压力数值显示为零时,表示零点调整完 毕。
高校教育精品PPT
20
操作准备
• 病人平卧,头转向左侧,肩背部略垫高, 保持头低位,用龙胆紫划出颈部三角区
• 常规局部皮肤消毒、铺巾
高校教育精品PPT
21
标 定 穿 刺 点
高校教育精品PPT
22
穿刺技术
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Seldinger技术 (瑞典,斯德哥尔摩,1953)。
用穿刺导引针穿刺静脉,成功后经导引 针置入导丝,退出导引针,沿导丝置入静 脉扩张器,利用扩张器置入外套管。退出扩 张器,置入Swan-Ganz导管。
• 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
高校教育精品PPT
5
适应症
• 监测和治疗心梗、心衰和心血管手术
1.室间隔破裂(VSR) vs 急性二尖瓣返流 2.严重的左心室衰竭 3.右心室梗塞 4.不稳定性心绞痛 5.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 6.诊断瓣膜病、心内分流的评估 7.心脏填塞的评估
高校教育精品PPT
6
适应症
• 如果病人或者传感器的位置改变,系统 必须重新定位
高校教育精品PPT
13
调节零点
右心房中部水平线为理想的标准零点
仰卧位:第4肋间腋中线水平
侧卧位:胸骨右缘第4肋间水平
高校教育精品PPT
14
CVP穿刺包
高校教育精品PPT
15
Swan-Ganz导管
• 导管全长110cm,每 10cm有一刻度
• 导管顶端有一腔开口,可做肺动脉压力 监测
• 较少选用远端静脉插管,较多采用颈内 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
高校教育精品PPT
18
穿刺路径
• 右颈内静脉首选 a. 右肺尖与胸膜顶较左侧低 b. 右侧穿刺点到右房几呈一直线 c. 不会损伤粗大的胸导管
高校教育精品PPT
19
颈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个人的 习惯各有不同
一般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 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部 位进针。
高校教育精品PPT
8
适应症
• 评估治疗的效果
1.血管活性药 2.重症病人的液体治疗 3.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
高校教育精品PPT
9
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 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狭窄
• 三尖瓣或肺动脉瓣修补术后 • 右房或右室内肿块 • 紫绀型心脏病 • 乳胶过敏者 • 肺切除术后
高校教育精品PPT
10
高校教育精品PPT
32
锁骨下静脉置管
• 锁骨下静脉也常被选为置入S-G导管 缺点:并发症较多 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直接关系
高校教育精品PPT
33
高校教育精品PPT
34
肺动脉导管置入过程中的并发症
• 穿刺到动脉
– 预防 • 仔细确定解剖标记
– 处理 • 检查回抽血液的颜色;检查氧饱和度 • 拔出针头并加压止血
高校教育精品PPT
3
Swan-Ganz 导管的应用
• 心外科 • 导管室&CCU • 高危手术和创伤 • ICU
30% 30% 25% 15%
高校教育精品PPT
4
测量参数
• 直接指标: 右心房压力(RAP) 肺动脉压力(PAP) 肺动脉嵌入压力(PCWP) 心输出量(CO)
• 间接指标 肺循环阻力(PVR)和体循环阻力(SVR) 每搏功(SW) 左室每搏功(LVSW)和右室每搏功(RVSW) 心脏指数(CI)
高校教育精品PPT
35
肺动脉导管置入过程中的并发症
• 气胸/血胸
高校教育精品PPT
23
中间径路穿刺法
• 穿刺点: 颈部三角区之顶点 • 体位:头低位>15° • 方向:与胸锁乳突肌(SCM) 锁骨头内侧缘
平行,针尖指向同侧乳头
• 角度:与额面呈45-60° • 深度:2.5-4.0cm
高校教育精品PPT
24
穿 刺 方
法
高校教育精品PPT
25
置入S-G导管
• 经导管鞘置入装有保护外套的S-G导管, 插入时导管前端弯曲部指向11点方向
• 各心腔压力波形直接显示在监护仪上,需 有同步心电图监测
高校教育精品PPT
26
置入S-G导管
高校教育精品PPT
27
判断导管位置
• 通过导管在某一心腔内的压力波形来间 接判断其位置所在 , 直至嵌入肺动脉远 端分支
• 证明位置良好,予皮肤外缝合固定导管, 穿刺点以无菌敷料覆盖
Hale Waihona Puke 高校教育精品PPT28高校教育精品PPT
1
Swan-Ganz导管的放置 技术及其并发症
陈东
高校教育精品PPT
2
简介
• 1970年Swan和Ganz首先成功的使用 气囊漂浮导管行右心插管测量肺动脉嵌 入压,从而对心功能状况的判断有了突 破性发展
• 提供右心或左心的压力信息,连续监测 CO(心输出量)、SVO2(混合静脉氧 饱和度)、EDV( 舒张末期容量指数)
• 呼吸功能衰竭的评估
1.心源性 vs 非心源性肺水肿 2.原发性 vs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PPH) 3.肺栓塞 (PE)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5.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高校教育精品PPT
7
适应症
• 判断休克的类型
低血容量休克 vs 心源性休克
• 多器官系统衰竭和/或严重的烧伤 • 心、肺、肝移植病人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