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护理

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护理(甘肃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儿科甘肃兰州 730050)【中图分类号】r7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91-02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sss)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泡以及大片表皮松解、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感染性疾病。
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偶见于成人。
儿童病死率3%-4%,新生儿的病死率更高。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上精心护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
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该类新生儿患儿13例,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患儿中,男8例,女5例;出生日龄<10天 2例,11-20天 6例,21-28天5例。
平均发病日龄8.9天。
诱发因素:3例有皮肤脓疱疮病史,6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其他患儿无明显诱发因素。
1.2 临床表现: 13例中9例有发热。
10例皮孙从头颈部开始迅速向躯干四肢蔓延。
3例皮损从腋窝、腹股沟等处向躯干四肢蔓延。
皮损表现为大片鲜红版,在红斑基础上表皮松解,触之患儿哭闹明显,用力摩擦病损皮肤可见大片表皮剥脱。
严重皮损患儿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大泡,泡液或澄清或浑浊,泡壁易破,水泡破裂后露出淡红色潮湿皮面,酷似ⅱ度烧伤。
皮损处无明显点状出血,皮损处尼氏征阳性。
其中9例有口周放射状龟裂,6例有口腔黏膜糜烂。
5例有眼部脓性分泌物。
1.3 辅助检查: 13例患儿中白细胞总数增高9例。
13例患儿均做血培养,7例患儿做皮损水泡液培养;结果:血培养阳性3例,水泡液培养阳性1例;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护理2.1 控制感染:遵医嘱给予头孢曲松钠(罗氏芬)与青霉素联合抗感染治疗。
每小时监测肛温一次,发现发热及时通知医生。
做好基础护理,特别是眼睛、臀部和皮肤的护理。
保持床单柔软、整洁、干燥,防止皮肤进一步摩擦损伤。
2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护理体会

促 进水疱干 燥结痂 。 患者全 身水疱 , 不同于一 般长期 卧床病 人 , 翻身 次 数相 对频繁 , 1, 左右翻 身1 , 身时要防 止推拖 拉使表 皮脱落 , 每 4时 次 翻 翻 身后检查 受压部位 , 必要时上 药等特 殊处理 , 促进血 液循环 , 快损 加
伤处 愈合 。 位时采用人 工 固定 , 侧卧 每天4 Z 每次2mi, 给予 ~5 k, 0 n 患者
背部 140高锰酸钾溶液 擦拭 背部 , :00 用红外线频谱 仪照射 背部 、 后颈部 1 ~2mn 每天2 。 5 0 i, 次 保持病 室温暖 , 涂药后全 身暴露干燥疗 法 , 保持皮 肤清洁干燥 , 减少对 皮肤 的摩擦 , 进舒适 。 细观 察皮疹 变化及 有无 促 仔
眼罩 保 护 眼 睛 , 毒 后 打 开 门 窗保 持 空 气 流 通 。 意 地 面 、 、 、 消 注 门 床
把 手 清 洁 , 者 的 床 单 、 套 、 套 均 经高 压 消 毒 后 使 用 , 患 被 枕 及时 更 换污染床单 , 格执行保护性 隔离 , 少探视 。 严 减
2 4 心理 护 理 .
痛 , 常更 换 衣 物 比 较 困 难 , 采 取 暴 露 患 者 全 身皮 肤 , 清 洁 床 经 故 用 单 遮 盖 体 表 , 及 时 更 换 床 单 , 持 创面 清 洁 。 疡 面较 深 , 出 并 保 溃 渗 较 多部 位 , 用 0O %呋 喃 西林 液 湿 敷 , 消毒 纱 布6 层 浸 泡干 使 .1 用 ~8 溶 液 中取 出轻 拧 至 不滴 水 为 度 , 续 湿 敷 3mi左 右 , 定 时更 换 持 0 n 并
必泰加生 理盐水 、 加庆 大霉素交替漱 口, 日数次 , 到消炎抗 菌, 每 达 促进 创面迅 速愈 合。 使用红 霉素 眼膏涂擦 口唇及 口角保 持湿润 , 防感染 , 预 并经 常观 察 口腔 粘膜 、 面有 无 出血 情况 。 舌 同时 加强 患者 会 阴肛门 护 理, 保持会 阴肛门部位干 燥清洁 , 日 每 用温 生理盐水清 冼 , 动作轻 柔, 二 便 前后 及时 清洗 涂药 , 尿道 、 道 口、 门处 用 碘伏棉球 消 毒 , 止二 阴 肛 防 便 污 染局 部破 损 皮肤 。 2 3 病 室 环境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张飞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10(026)007
【摘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为一种临床常见的重症药疹,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目前TEN发病机制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免疫系统,研究表明TEN主要是通过Fas/FasL、穿孔/颗粒酶途径致使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间.本文旨在从TEN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总页数】3页(P499-501)
【作者】张飞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合肥,2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重症多形红斑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J], 陆闻生
2.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J], 万宏程;陈凯
3.别嘌呤醇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J], 张育云
4.重症多形红斑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研究进展 [J], 陈伟;单葵
5.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皮肤护理研究进展 [J], 张美琪; 覃惠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
袁静
【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2(009)004
【摘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是累及皮肤和黏膜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由大范围的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引起,导致表皮-真皮交界处发生皮肤剥脱,外观如烫伤.TEN和SJS因为潜在的致命性被归为医疗急症范畴.现就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对TEN和SJS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207-209)
【作者】袁静
【作者单位】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一科,天津,30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61;R758.2
【相关文献】
1.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J], 万宏程;陈凯
2.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中的消化系统受累调查 [J], 訾元云;张成峰;陈坚
3.奥卡西平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特点及基因相关性分析 [J], 陈晨;江祎;师少军;刘易慧
4.别嘌呤醇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J], 张育云
5.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项回顾性研究 [J], 郭芳;康磊;白新凤;武晓圆;李文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77例临床分析

fu d i 4 c s s ie a g n 4 c ss e d r es i 3 c s s o rc s so J rn fr e o TE o n n 7 a e,l rd ma e i 3 ae,tn en s n 3 a e.F u ae fS S ta so d t N.S se c gu o v m y tmi lc —
( eate to em tl ya d V nro g,WetC iaHo i l i un U i ri,C egu 6 0 4 ,C ia D p r n fD r ao g n e eel m o o y s hn s t,Sc a n esy h nd 1 0 1 hn ) pa h v t
[ src] Obet e oepoe t eua ue o h ee p et h l i lcaat ii n r t etrg e so Abt t a jci :T x l h rglrrl fte dvl m n,te c nc h rc r ts ad t am n ei n f v r e o i a e sc e m Sees Jh sn sn rm ( S n oi e ie lnco s T N.M e o s h l ia dt o 7 ipt nswt SS t n—o no ydo e S )ad t c pd r erl i E ) v J x ma y s( t d :T eci cl a f7 n ai t i J/ h n a e h
王 倩 ,汪 盛 ,张谊 芝
成都 60 4 ) 10 1 ( t 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四川 Il  ̄q
【 摘
要】 目的: 探讨 S vn—o no t e sJh sn综合征 (J)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 xceiema n c ls ,E 的发生和发展规 e SS 及 t i pdr l er yi T N) o o s
110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回顾性分析

110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回顾性分析目的通过调查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宁夏地区两大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了解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情况;通过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收住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符合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诊断标准的110例病例资料,统计分析了两种疾病的发病年龄、性别、诱发因素、致敏药物、并发症、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
总结并对比分析了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的治疗效果和差异。
结果110例收住院的SJS或TEN患者中,男女比例1:1.03。
发病年龄从1岁-8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8.68±22.14岁),40岁以上人群占比48.18%(53例)。
发病前有明确单一用药史的病例数占49.09%(54例),排名前三的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以卡马西平为主)、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
本文得出的致敏药结论与国内研究所报道的致敏药物种类基本相同。
收录病例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63±6.26天)。
主要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的升高或降低、肝酶异常、肾功异常、尿常规异常及一般细菌培养回报阳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停用可疑致敏物,予以一般支持治疗,包括足量液体摄入及电解质的补充,保持体温在正常水平,补充能量,加强糜烂黏膜及剥失表皮的局部护理。
1例重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皮损管理

1例重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皮损管理
冯晓琳;郭青;栾红;赵茜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24(38)5
【摘要】总结1例表皮松解剥脱面积>40%总体表面积的重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
解型药疹病人的皮损管理经验,护理要点为皮损评估与记录(动态绘制Lund-Browder比例图)、皮损换药(针对皮损不同时期特点实施针对性地换药方法,红斑、水疱期以处理水疱为主、皮肤剥脱期以预防感染为主、上皮爬行期以促进组织生长为主)、皮损保护(降低外力损伤、改良护理操作、护理特殊部位等)。
经过58 d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病人病情得到控制,皮损全部愈合,出院随访未发生后遗症。
【总页数】4页(P937-940)
【作者】冯晓琳;郭青;栾红;赵茜
【作者单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2.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患者的护理
3.替雷利珠单抗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
疹1例4.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患者的重症护理分析5.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联合系统治疗的时机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疗效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重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皮损管理

1例重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皮损管理冯晓琳,郭青*,栾红,赵茜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518053Skin lesion management of a patient with severe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drug eruptionFENG Xiaolin, GUO Qing, LUAN Hong, ZHAO Xi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henzhen Hospital, Guangdong 51805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GUO Qing, E⁃mail: guoq@hku⁃Keywords severe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drug eruption; skin lesion management; infection management; nursing摘要总结1例表皮松解剥脱面积>40%总体表面积的重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皮损管理经验,护理要点为皮损评估与记录(动态绘制Lund⁃Browder比例图)、皮损换药(针对皮损不同时期特点实施针对性地换药方法,红斑、水疱期以处理水疱为主、皮肤剥脱期以预防感染为主、上皮爬行期以促进组织生长为主)、皮损保护(降低外力损伤、改良护理操作、护理特殊部位等)。
经过58 d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病人病情得到控制,皮损全部愈合,出院随访未发生后遗症。
关键词重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皮损管理;感染管理;护理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05.033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是一种严重的皮肤⁃黏膜反应,绝大多数由药物引起,常见可诱发TEN的外源性药物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磺胺类药、非甾体抗炎药、抗感染药及近年来广泛应用的靶向药物,以水疱及泛发性表皮松解为特征,可伴有多系统受累[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与病理生理学
• SSS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株引起的,通常属于噬菌 体2组,类型3A、3B、3C、55和71。属于噬菌体群1和3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能负责。这些微生物产生两种毒 素(剥脱毒素A和B)。只有5%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 产生这些毒素。近年来,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鉴定出一个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隆,该克隆可引起s s s和脓疱病。克隆属于st121。约95%的葡萄球菌菌株属 于该克隆Habor基因的两种脱落毒素A和B。剥脱性毒素 扩散至表皮,到达表皮颗粒层,在该处局部活动以产生 特征性皮肤损害。
• 脱落毒素A和脱落毒素B是丝氨酸蛋白酶,靶向并切割桥 粒芯糖蛋白1。脱落毒素A是热稳定的和染色体编码的, 而脱落毒素B是热不稳定的和质粒衍生的。桥粒蛋白1是
一种桥粒钙粘蛋白,介导角质形成细胞在颗粒层的粘附。 葡萄球菌剥脱毒素水解桥粒芯糖蛋白1的氨基端胞外结构
域导致角质形成细胞的粘连和颗粒层内的分裂,导致大 疱形成和随后的扩散、片状脱落。
诊断主要是临床上的,根据发现有轻微的红皮病、大疱 和脱皮,伴有烫伤,尤其是在摩擦区、腔口周围结痂/结 痂、阳性尼科尔斯基征和粘膜不受累。静脉注射抗葡萄
球菌抗生素如纳非西林、苯唑西林或氟氯唑西林的快速
经验性治疗是必要的,直到培养物可用于指导治疗。如
果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可使用克拉霉素或头孢呋辛。如
果病人病情没有好转,病情严重,或者在耐甲氧西林金 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率很高的社区,应使用万古霉素。
有棘层松解现象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 通常,SSSS起始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局部感染,其产生 剥落毒素,导致远地点的表皮损伤。感染的主要来源通 常是头颈部(如结膜炎,咽炎和中耳炎)、包皮环切处 (术后感染)、新生儿脐带(脐炎)和尿布区(如脓疱、 脓疱和蜂窝织炎)。应注意的是,临床葡萄球菌感染可 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从皮肤感染到症状出现的潜伏 期为1到10天。可能存在全身不适、易怒和发烧的前驱症 状。
• 桥粒蛋白1存在于上表皮,但不存在于粘膜中。另一方面, 桥粒蛋白3存在于粘膜和下表皮。桥粒蛋白3补偿了桥粒 蛋白1的溶解,有助于维持粘膜和下表皮的细胞粘附。这 解释了为什么SSSS的粘膜和下表皮不受影响。
组织学
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 角化不全,角质层可呈网状 棘细胞层水肿,棘细胞空疱及核凝缩 角质层和棘层之间有空隙 真皮有水肿及充血现象 炎症细胞几乎缺乏
葡萄球菌烫伤综合征患 儿发病后第5天口腔周 结痂及剥脱性红斑病变
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额面部、躯干及四肢可见脓疱疮,唇周 可见放射状裂痕,伴脱屑,颈部及躯干红肿,按压可退色,颈
部及前胸壁可见蜕皮,伴渗出,Nikolsky征阳性,拒碰触。口
唇皲裂,口腔粘膜充血。
广泛分布的裸露区域,发生于冠脉搭桥手术后的皮肤感染
会剥落成片状(脱落),留下潮湿的红斑区域,导致烫 伤外观(图1)。根据我们的经验,红斑通常在皮肤黝黑 的人身上表现得更为微妙,也不易被察觉。对表面正常
的皮肤施加轻微的压力会导致上表皮分离(尼科尔斯基 征)。面部水肿、孔周结痂/结痂(图2)和摩擦区剥落 是其他特征。
葡萄球菌烫伤综合征患儿发病第5天 弥漫性红皮病和脱皮
诊断
少数不典型或病情严重者可行组织病理或有关实验室检 查(血常规和血清IgA检测)。
鼻、结膜、咽、脐拭子金萄菌培养阳性支持诊断 金萄菌噬菌体分组和ET检测助于确诊。 金葡菌产生的ET皮下注射诱导新生小鼠表皮剥脱是目
前诊断SSSS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
• SSSS的鉴别诊断包括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史蒂文斯 -约翰逊综合征、大疱性脓疱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大 疱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寻常性天疱疮、 烫伤热烧伤、川崎病、猩红热和剥脱性皮肤综合征。
• 临床上出现广泛类似烫伤的表皮脱落为特征的疾病,目 前将TEN定义为广泛的表皮全层剥脱
一般治疗和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注意隔离消毒,注意保暖; 急性期可采用Ⅱ度烫伤的处理和护理原则,予以 暴露疗法,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 护理和陪住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尽量减少搬动患儿的次数患者用过的衣物迸行及时消毒。
葡萄球菌烫伤皮肤综合征的诊 断和治疗
吉林市人民医院 皮肤科 王剑
概述
• 葡萄球菌烫伤皮肤综合征(ssss)又称为ritter病,是一 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和儿科急症。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下面我们熟悉 ssss的评估、诊毒菌株引起的。葡萄球菌剥 脱毒素水解桥粒芯糖蛋白1的氨基端胞外结构域导致角质 形成细胞的破坏和颗粒层内的分裂,从而导致大疱形成。
局部治疗
使用无刺激性具有收敛、杀菌、消炎的药物,如0.5 %~1%新霉素乳剂,亦可用美宝烫伤膏。
对渗出、糜烂、结痂皮性皮损,首选湿敷剂湿敷,面积 广泛者应分次湿敷,防止吸收中毒。如0.1%雷佛奴尔 1;5 000~1;10 000高锰酸钾溶液等。
局部治疗
皮损处可加用中药湿敷起清热解毒收敛之效; 感染部位可用莫匹罗星软膏; 未破损处可选择炉甘石洗剂加地塞米松外用; 注意口腔、眼部及生殖器的护理和治疗; 恢复期由于自觉皮肤干痒,因此可应用润肤霜剂。
药疹的一型 主要见于成人 皮损为多形性红斑 尼氏征仅皮损处阳性 表皮全层坏死,表皮下水疱,
• 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中毒性表皮坏 死松解症相似,除了全层表皮剥离小于总体表面积的 10%。全厚表皮脱离患者的总体表面积介于10和30%被 归类为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毒性表皮坏死松解重叠。
TEN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特点是皮肤突然红斑和炎性大 疱性病变,皮肤全层表皮剥离,涉及到>30%的总体表 面积,同时累及两个或多个粘膜表面。这种情况更常见 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尼科尔斯基征只能在受影响 的区域出现。大多数病例明显与药物有关,如磺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惊厥药和非甾体 抗炎药。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角质形成细胞全层表皮坏死, 沿表皮基底层空疱状改变,邻近表皮下小疱/水疱。
• 这种情况首先由Ritter von Rittershain描述。“葡萄球菌 烫伤皮肤综合征”一词由Melish和Glasgow定义。
流行病学
• 估计患病率为每百万人0.09至0.56例。这种情况最常见 于新生儿和5岁以下的儿童,高峰在2至3岁之间。缺乏保 护性抗体的剥离性毒素,肾功能不成熟,肾清除这些毒 素,和增加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在皮肤中的年轻年龄可以 解释发病率增加,在这个年龄。男女比例在儿童中大致 相等,成人分别为2:1。非洲裔美国儿童比白人儿童更不 易受感染。这种病症也可发生在年长的儿童和成人,他 们患有慢性疾病,特别是肾脏疾病(毒素排泄减少), 压倒葡萄球菌感染(过量的毒素产生),和免疫缺陷 (增加感染的易感性和对毒素的抗体不足)。这种情况 在夏季和秋季更为常见。
系统治疗
早期应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首选耐b-内酰胺酶半合 成青霉素和(或)一代头孢类抗生素
水、电解质平衡, 营养支持 IVIG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其它
预后
儿童死亡率较低,为3%~4% 成人死亡率较高,达50% 伴有潜在疾病者几乎达到100% 并发症者特别是新生儿常为致命性
• 该综合征开始时突然出现广泛的软性红皮病和组织纸样 皮肤皱纹,在弯曲和孔周区域加重。受影响的皮肤在变
红和起皱之前可能会有一层鸡皮疙瘩或粗糙的砂纸。粘 膜特征性地被保留。在24-48小时内,充满液体的水疱在 红斑区域内形成。这些水疱扩大,形成薄壁、松弛、易
破裂的水疱。由于大疱顶部的脱落,受影响的皮肤可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