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篇 细胞外基质及其及细胞的相互作用
细胞外基质和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细胞外基质和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基质是指所有生物体内除细胞外的物质。
在这些物质中,最重要的就是细胞外基质,它是一种类似胶的物质,由水和各种蛋白质构成。
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功能、组织结构和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细胞与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细胞对不同基质成分的选择性附着、细胞分化和外形变化等。
下面,我将分别从这几个角度来探讨细胞外基质和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1. 细胞与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细胞与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胞外基质的受体和粘附分子来实现的。
这些分子在胞外基质分子上或细胞膜上表达,它们促进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分化、增殖、迁移以及细胞间互动等重要生物学过程。
以整合素为例,其是细胞与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受体。
整合素家族有很多成员,它们与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透明质酸等基质分子结合,进而调节细胞的附着、增殖、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此外,有研究表明,多种胞外基质分子如透明质酸、纤维连结蛋白等都与其它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调节作用。
2. 细胞对不同基质成分的选择性附着细胞在胞外基质中的选择性附着是由胞外基质蛋白和胞内蛋白以及细胞膜receptor 表达情况的共同调节作用,它们对细胞在基质中的定位和作用安排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胞外基质分子的结合能力和细胞膜上受体的配体选择性是细胞对不同基质成分选择性附着的关键因素。
基质分子结合能力强时,在细胞表面形成大量和长时间的链状分子,形成加强附着力的框架。
而表达不同受体的细胞对不同基质分子的选择性附着和附着力不同。
3. 细胞分化和外形变化细胞分化和外形变化是细胞生存、生长和发育中重要的生物学过程,胞外基质在这些过程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小鼠胚胎上皮为例,研究发现,当细胞分化时,基质分子的配合物改变,胞外基质肌动蛋白纤维网络也发生变化,使得胚胎细胞控制并调整自身吸收和排泄粘附物减弱,胚胎细胞便可摆脱原定位并继续发育。
11细胞外基质

疏水分子 富含Gly、Pro 赖氨酸交联
合成与降解
• 合成与装配: 胞内:可溶性弹性蛋白原 胞外:分子交联装配成弹性纤维网 • 降解:弹性蛋白酶
• 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由弹性蛋白及其表面的 微原纤维(microfibils)构成。
功能
• 构成弹性纤维网络的主要成分 • 赋予组织弹性
Collagen fibril bundles: a branching assembly unit in tendon morphogenesis
Collagen fibrils around a fibroblast
1.胶原分子结构 胶原分子结构 胶原是三条α多肽链形成的 胶原 三股螺旋,长300nm,直径 1.5nm,富含Gly,Pro和Lys 胶原的每条链由重复的Gly重复的Gly胶原 重复的Gly X-Y序列构成。(X=pro, 序列 Y=hyp或hyl) Gly-X-Y序列使α链卷曲为 左手螺旋。三股链再绕成右 左手螺旋 右 手超螺旋。 手超螺旋
细胞纤连蛋白
寡聚纤连蛋白(细胞表面) 寡聚纤连蛋白(细胞表面) 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起作用。 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起作用。 在成纤维细胞表面FN常形成纤维束 常形成纤维束, 在成纤维细胞表面FN常形成纤维束,与细胞质侧的肌 动蛋白微丝束走向一致。 动蛋白微丝束走向一致。 主要由间质细胞分泌产生。 主要由间质细胞分泌产生。 转化细胞及肿瘤细胞表面的FN纤维减少或缺失系因细 转化细胞及肿瘤细胞表面的FN纤维减少或缺失系因细 胞表面的FN受体异常所致 受体异常所致。 胞表面的FN受体异常所致。 基质纤连蛋白(细胞外基质) 基质纤连蛋白(细胞外基质) 是一种高度不溶性的纤连蛋白原纤维,存在于细胞外 是一种高度不溶性的纤连蛋白原纤维, 基质中,通过二硫键介导细胞与外基质互相交联。 基质中,通过二硫键介导细胞与外基质互相交联。 主要由间质细胞分泌产生。 主要由间质细胞分泌产生。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信号的相互作用研究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信号的相互作用研究近年来,细胞外基质与细胞信号的相互作用成为了细胞生物学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
细胞外基质是细胞外的一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网络,成分包括胶原蛋白、基础质糖蛋白等,它不仅为细胞提供支撑和保护,还能够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功能。
这种作用被称为细胞外基质-细胞信号通路。
一、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的影响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的影响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细胞外基质可以为细胞提供支撑。
在细胞外基质的支持下,细胞才能够在体内正常生长和分化。
其次,细胞外基质还能够调节细胞的运动和聚集。
实验表明,细胞外基质可以促进某些细胞在体内迁移和分化,而另一些细胞则会受到抑制。
此外,细胞外基质还可能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功能。
例如,细胞外基质成分的不同可以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附着等方面的信号通路。
这种作用是由细胞外基质成分与细胞膜上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二、细胞外基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是细胞信号通路的核心。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受体,包括整合素受体、卡路里剂受体等。
这些受体能够将细胞外基质信号传递到细胞内,从而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生理过程。
除了受体,细胞外基质的化学成分也能够影响信号通路的效果。
以胶原蛋白为例,胶原蛋白的化学成分与构象可以影响它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研究细胞信号通路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细胞外基质成分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细胞生理过程的调控机制。
三、细胞外基质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在实际生理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还与周围的其他细胞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细胞外基质信号分子的释放和识别来实现。
实验表明,当周围细胞的信号分子释放到外部环境时,它们可以通过就近发现的机制,与细胞外基质中的相应分子结合,从而影响周围细胞的生理过程。
四、细胞外基质在疾病中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讲义教材共46页文档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讲义教 材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ຫໍສະໝຸດ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1)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1)细胞外基质,简称ECM(extracellular matrix),是细胞周围的纤维状物质,包含许多种分子,如胶原蛋白、纤维连接素和透明质酸等。
ECM对于细胞形态的维持、信号转导和细胞迁移等过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ECM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探讨。
1. ECM对于细胞形态的维持ECM由很多种细胞外分子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胶原蛋白。
细胞依靠这些分子作为支撑物而保持形态稳定。
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细胞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及内部条件,因此,细胞形态的变化也很大。
当细胞感知到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就会通过改变与ECM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形态调整或迁移。
2. ECM对于细胞迁移的影响对于肿瘤细胞而言,ECM的作用有利有弊。
当肿瘤细胞需要在人体内部进行迁移时,ECM便成为了妨碍细胞迁移的物质。
特别是当肿瘤细胞需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迁徙时,ECM表现出的阻力更加强烈。
但是在肿瘤细胞通过ECM进入肝脏等器官时,肝脏内的ECM会与肿瘤细胞间发生衰变,成为肿瘤细胞进入肝脏的途径。
因此,ECM对于不同的生物过程和不同的细胞类型起着不同的作用。
3. ECM的参与信号转导ECM通过他的分子和细胞成分来影响信号传递,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连接素、透明质酸和水晨酸等分子能够结合到特定的受体分子上,从而激活或抑制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使得细胞产生不同的反应。
因此,ECM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十分重要。
综上可知,ECM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ECM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癌症、炎症、纤维化和创伤等病变,都和ECM具有密切的联系,研究ECM与这些病变的关系,可能会把握到大量疾病的治疗方案。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近年来,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于生物体内耐力的理解,而且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帮助。
本文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细胞粘附”、“基质刚度”、“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五个方面,介绍了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应用。
一、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生物体内胶原蛋白、弹力纤维、蛋白多糖等成分的复合物,它结构复杂,作用广泛,是人体的胶水,质地柔软,质地坚韧,是细胞生长发育、细胞迁移、细胞凋亡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质环境。
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细胞外基质的理解不断深化。
从组成结构来看,ECM主要包括3种类型的蛋白质: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蛋白多糖(如透明质酸、软骨素硫酸等);从组织定位来看,ECM被广泛分布于组织间隔、血管内膜、基底膜等位置,它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合成,并与周围细胞相互作用。
二、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的关键过程,它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行为和特性,如细胞黏附、细胞运动、细胞分化等。
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受体分子(如整合素、胆固醇调素等)和结构性分子(如胶原、纤维蛋白等)之间的作用来实现。
当细胞表面的受体与胶原等基质分子结合时,会引起细胞内的多种信号转导过程,从而改变细胞的活性水平,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运动等。
三、细胞粘附细胞与基质之间粘附是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的核心环节。
粘附包括接触、黏附和固定三个阶段的过程,这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如整合素等)和基质分子(如胶原、纤维粘连蛋白等)之间的结合来实现的,同时还涉及到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
细胞在粘附到基质或其他细胞上时,其内部结构也会发生明显变化。
细胞外基质

弹性蛋白(elastin)
两种不同类型短 肽交替排列而成 构象呈无规则卷 曲状态 通过Lys残基相 互交连成网状 结构。
弹性蛋白的特点
750830个氨基酸组成的疏水纤维蛋白
富含甘氨酸、脯氨酸,无Gly-X-Y重复序列 不发生糖基化,很少羟化 半衰期74年,生命初期合成
6岁
90 岁
交联与衰老
微原纤维(microfibrils)
马方综合症
海曼,195cm 1955-1986
武强,212cm 1986-2009
胶原纤维束 肽链
原胶原分子是由三条α肽
链盘绕成的三股螺旋结构
Gly-x-y重复序列 Gly:甘氨酸
x:脯氨酸 y:羟脯氨酸或羟赖氨酸
胶原的类型
类型 分子式 超微结构 化学特征 分 布 来 源
Ⅰ
67nm横纹 [1(Ⅰ)]2 2(Ⅰ) 纤维 [1(Ⅱ)]3 67nm横纹 纤维
低羟赖氨 皮肤、肌键、 酸 、低糖 骨、韧带、 成纤维细胞 类 眼角膜 高羟赖氨 酸 、高糖 类 高羟脯氨 酸、 低羟赖氨 酸、低糖 类 很高的羟 赖氨酸、 高糖类 软骨、椎间 成软骨细胞 盘 、 脊索、 成纤维细胞 眼玻璃体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 相互作用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分
基膜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分
细胞外基质分类
多糖和糖蛋白 氨基聚糖 蛋白聚糖 胶原 弹性蛋白 粘着糖蛋白 纤粘连蛋白
凝胶样基质
结构蛋白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讲义教材共46页文档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维持组织的弹性和韧性,防止组织撕裂和 过度伸展。
4.合成、装配与降解 在内质网合成后以可溶性弹性蛋白原的形式分泌
到细胞外,由赖氨酸之间相互交联转配成弹性 纤维网。降解有弹性蛋白酶催化。
32
三、粘着糖蛋白
粘着糖蛋白是胞外基质中一类多功能大分子, 有多个结构域,各个结构域可与不同的细胞和 胞外基质成分结合;从而使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相互黏着。
1.结构:由氨基聚糖(除透明质酸外)与核心蛋 白(core-protein)共价结合的高分子复合物。
蛋 透明质酸(中轴)
白 聚
连接蛋白
2.合成 (1)核心蛋白合成(
糖 多 聚
蛋白聚
核心蛋白(单链 多肽)
结合核糖体) (2)核心蛋白 + 糖链
体 糖单体 氨基聚糖(相同 → 蛋白聚糖单体(内质
或不同)
网腔)
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 肌细胞; 各类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雪 旺氏细胞,牙本质细胞
21
(1) 胶原在细胞内的合成 mRNA
在rER附着核糖体中合成多肽, 并进入ER腔
多肽链
在ER腔中, 切去信号肽; 脯氨 酸羟基化,赖氨酸羟基化和糖 基化; 肽链两端加上前肽序列
前链
在ER腔中, 3条链之间相互 交联形成前胶原分子
生有关;
(3)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愈伤组织局部的FN 过度表达导致瘢痕过度形成。
(4)恶性肿瘤组织的细胞表面纤连蛋白受体 异常,细胞粘着力降低,细胞容易脱离组织 而转移。
38
(二)层粘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是胚胎发育过程各种组织基膜
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
19
表8-3续 几种胶原的分子组成、组织分布和来源
类型 分子组成
组织分布
来源
Ⅴ [21((ⅤⅤ))]2
皮肤,血管,内部器官 平滑肌细胞 成肌细胞
Ⅵ
1(Ⅵ) 2(Ⅵ) 血管,子宫,胎盘,皮肤 成纤维细胞
3(Ⅵ)
结缔组织
软骨细胞
Ⅶ [1(Ⅶ)]3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
一、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凝胶样基质成分) 二、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纤维状网架成分) 三、纤粘连蛋白与层粘连蛋白(粘着成分)
7
一、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
(一)氨基聚糖
1.结构: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直链多糖(详见表11-1)。
二糖单位:
己糖醛酸: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 氨基己糖: N-乙酰氨基葡萄糖或N-乙酰氨基半乳糖
重复二糖单位
葡萄糖醛酸-N乙酰氨基葡萄 糖 葡萄糖醛酸-N乙酰氨基半乳 糖 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N 乙酰氨基半乳糖 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N 乙酰氨基葡萄糖 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N 乙酰氨基葡萄糖
半乳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
每二糖单位 所含硫酸基
0 0.2~2.3 1.0~2.0 0.2~3.0 2.0~3.0 0.9~1.8
不能形成正常的胶原原纤
维。
2.成骨不 骨骼发育不良,基因突变导致 I 型胶原合成
全综合征 骨质疏松变脆,障碍,结缔组织中I 型胶原
蓝色巩膜,听 含量下降;胶原纤维成熟
力丧失
受抑制,骨结构异常改变
28
疾病
3.类风 湿性关 节炎
4.爱唐 综合征
主要临床症状
致病机制
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 产生了针对胶原
23
❖ Assembly of collagen fibers begins in the ER and is completed outside the cell
❖Abnormalities in collagens can cause serious disorders.
24
(3) 胶原的降解 胶原由胶原酶降解,更新十分缓慢。 胶原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活化因素:创伤、癌变、蛋白酶、纤溶酶 等 抑制因素:结缔组织合成的胶原酶抑制剂、 雌二醇、孕酮
分布:分布于各种组织,尤其在结缔组织中特 别丰富,是细胞外基质的网状结构。
来源:由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 某些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
15
胶原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
组织
脱钙骨 跟腱 皮肤 角膜 软骨 韧带 主动脉
肺 肝
胶原的含量(克/100 克干重)
88.0 86.0 71.9 68.1 46~63 17.0 12~24 10
1.链中不含规则的Gly-X-Y 三肽重复顺序,不形成规 则的螺旋结构;
2.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中的胶 原分子仍保留球形前肽, 不形成胶原纤维。
27
5.与胶原异常有关的疾病(了解)
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
致病机制
1.维生素 C缺乏症
血管、肌腱、 缺乏维生素C,多肽链中的 皮肤变脆,易 脯氨酸、赖氨酸不能进行 出血(坏血病)羟化反应和糖基化反应,
复层鳞状上皮(皮肤, 口腔, 阴道, 子宫粘膜等)下方
上皮细胞
Ⅷ [1(Ⅷ)]3
弹性软骨,软骨生长板, 软骨周围,骨膜,脊索
内皮细胞
Ⅸ
1(Ⅸ) 2(Ⅸ) 透明软骨(与II型胶原纤
3(Ⅸ)
维共存)
成软骨细胞
Ⅹ [1(Ⅹ)]3
增生性软骨(内软骨骨化 增殖中的软
区)
骨细胞 20
3. 胶原的合成、装配与降解 合成胶原的细胞类型:
35
RGD 三肽序列
Arg-Gly-Asp (精aa-甘aa-天冬aa)
36
2.功能 (1)将细胞固定于基质或支持表面; (2)参与细胞分化和胚胎发育器官发生期的
细胞迁移; (3)血浆纤连蛋白促进凝血及创伤修复。
37
3.纤粘连蛋白与疾病 (1)患肝脏疾病时,血浆FN蛋白量减少; (2)肾小球基膜中的FN蛋白与肾小球肾炎发
组织分布
结缔组织、皮肤、软 骨、滑液、玻璃体 软骨、角膜、骨、皮 肤、动脉 皮肤、血管、心、心 瓣膜
肺,动脉,细胞表面
肺、肝、皮肤,肥大 细胞
软骨、角膜、椎间盘
注:*L-艾杜糖醛酸是由差向异构酶催化糖链中的D-葡萄糖醛酸进行差向异构 化而生成的。
10
(二)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PG)
25
4.胶原的主要功能
(1)抗牵拉损伤作用:皮肤、肌腱中的胶原;
(2)抗骨折作用:骨骼中的胶原;
(3)保护细胞:腺泡、肌肉细胞周围的胶原;
(4)维持组织、器官完整性:组织、器官表面 和内部的胶原
总体上,胶原与细胞表面整联蛋白结合将细胞 与细胞外基质连在一起,在组织构建中起重要 作用。
26
附:IV型胶原的结构特点
糖基化,很少羟基化。不含胶原特有的三肽序 列。
(2)肽链由两种类型短肽(各由一外显子编码) 交替排列构成:
疏水性短肽:赋予分子以弹性。
-螺旋短肽:富含丙氨酸和赖氨酸,负责分子 间交联。
30
(3)肽链呈不规则螺旋、网络和卷曲结构,具 有高度弹性回缩能力;
31
2.分布 主要分布在真皮、韧带、弹性动脉等位置。
4
含量种类差别大、决定组织物理性状适合其功能
含量少:
上皮组织 肌组织 脑脊髓
含量多: 结缔组织
平滑肌
5
2.细胞外基质中的大分子 (1)凝胶样基质成分: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 (2)纤维状网架成分: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 (3)粘着成分:纤粘连蛋白与层粘连蛋白 3.胞外基质成分由该组织的细胞合成和分泌。
6
4
16
17
1.胶原的分子结构 (1)每个胶原分子是由3条肽
链(20多种)绕成的同源或异 源三股螺旋结构;
(2)富含Gly-Pro-Hypro / Hylys三肽重复顺序;
(3)氨基酸的羟基化与糖基化 使肽链彼此交联,稳定结构。
18
2. 胶原的主要类型
20多种链构成已知的19种胶原。常见的是Ⅰ、Ⅱ、 Ⅲ、Ⅳ型。
11
3.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理化特性
(1)在生理pH值下带有密集的负电荷; (2)电荷互斥使分子呈高度伸展状态,形成多
孔亲水凝胶; (3)电负性吸引Na+,Na+结合水,产生膨胀
压。 (4)具有多态性,核心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可以
不同,多糖链的长度和成分可以不同。
12
(三)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的功能 1.形成凝胶样基质,使组织具有弹性和抗压性; 2.对物质转运有选择通透性(基膜尤为典型); 3.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4.细胞表面的蛋白聚糖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5.骨组织中的氨基聚糖有助于钙盐沉积和骨的
2
概述
1.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的关系 (1)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共同构成组织 (2)对细胞有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 (3)与细胞代谢、增殖、生长、分化、识别、
黏着、迁移、组织创伤修复等正常生理活动 和异常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 (4)基底膜是特化的细胞外基质
就像水对鱼、土壤对植物的作用。
3
细胞外基质定义 : 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细胞分泌的由蛋白质和多糖 构成的高度水合性纤维网络凝胶结构。
9
表11-1 氨基聚糖的分子特性及组织分布
氨基聚糖
透明质酸(HA) hyaluronic acid 硫酸软骨素(CS) chondroitin sulfate 硫酸皮肤素(DS) dermatan sulfate 硫酸乙酰肝素(HS) heparan sulfate 肝素 heparin 硫酸角质素(KS) keratan sulfate
第十一章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 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胞外基质与细胞之间的关系,理解细胞 外基质对多细胞生物组织构建的意义
2.掌握细胞外基质成分中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 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纤粘连蛋白与层粘连蛋 白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