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植被主要类型

合集下载

山西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山西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人口煤炭外运线路大秦铁路:大同到秦皇岛京包-丰沙铁路神华铁路:神府到黄骅侯月铁路山西煤炭外运通道1 铁路运输通道铁路是山西煤炭外运的主要途径。

建国以来,通过铁路外运的山西煤炭累计达到20多亿吨,是同期全国省际原煤调运量的86%。

据铁路煤运通道的地理位置,煤炭的来源和去向,可将山西煤炭外运通道分为北、中、南三大通道以及南北向主要集运干线———南北同蒲线,形成一个“丰”字型铁路煤炭运输网络。

山西省煤炭运输北通道由大秦铁路、丰沙大铁路、京原铁路、神朔黄铁路组成;中通路由石太铁路和邯长铁路组成;南通路由太焦铁路、侯月铁路、侯西铁路组成。

(1)北通道以动力煤为主。

晋北的大部分煤炭是通过北通道运输至京津冀、东北、华东地区以及秦皇岛、京唐、天津、黄骅等港口,是山西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

(2)中通路以焦煤和无烟煤为主,主要运输晋东和晋中煤炭至华东、中南地区以及至青岛港。

(3)南通道以焦煤、肥煤和无烟煤为主。

晋中的一部分煤炭通过南通道运输至中南、华东地区以及日照、连云港等港口。

(4)同蒲铁路。

纵贯山西南北的同蒲线,连接山西东西向8条横向铁路干线,是山西省南北运输的主轴线。

同蒲铁路主要承担山西省煤炭向北、中、南各铁路外运通道集运的任务。

北同蒲线作为大秦线最主要的后方通道,担负着大秦线大部分的货流组织任务。

2 公路运输通道煤炭外运是山西公路货物运输的重要任务。

尽管山西煤炭外运以铁路为主,但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公路网的逐步完善,公路对煤炭的运输快速提高,运量不断增长。

“十五”以来,公路外调量以每年1 000万吨的速度递增,2001年为5 万吨,2002年为6 万吨,到2007年,达到12 855万吨,占全省外调量的22%左右。

公路运输成为铁路外运的重要补充,为缓解山西煤炭外运紧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西煤炭外运的主通道是由4个东向高速煤炭进口(孙启庄、旧关、下烷、韩家寨)和2个南向高速煤炭进口(风陵度、平陆)构成。

生态学:17 山西植被

生态学:17 山西植被

盐生草甸
➢隐花草+狗牙根草甸 ➢獐毛草甸 ➢碱蓬草甸 ➢盐地碱蓬+盐角草草甸
➢芦苇沼泽 ➢香蒲沼泽
水生植被
➢眼子菜群落 ➢慈姑+泽泻群落
山西植被
黄土高原 山西自然植被 山西省濒危植物
2020/11/7
一、黄土高原
黄土的世界
黄土剖面
黄土的形成
科学家的假说
水成说 风水雨相说 风成说
黄土粉尘搬运、堆积示意图
黄土高原的地貌
(图片点击可放大)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林
黄土柱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群系: ➢华北落叶松+白桦林
温性针阔混交林
➢分布:海拔1200~2000 m的山地、丘 陵。
➢群系:
➢油松+辽东栎林 ➢油松+山杨+白桦林
➢分布: ➢群系: ➢辽东栎林 ➢栓皮栎林 ➢橿子栎林 ➢槲栎林
山地栎林
山地落叶阔叶杂木林
➢分布: ➢群系: ➢板栗林: ➢山茱萸林: ➢青檀林: ➢鹅耳枥+槭+榆杂木林 ➢漆树-青麸杨林
➢ 寒温性落叶灌丛 ➢ 温性落叶灌丛 ➢ 蒿类草原 ➢ 百里香草原 ➢ 针茅草原 ➢ 达乌里胡枝子草原 ➢ 山地草甸 ➢ 河漫滩草甸 ➢ 盐生草甸
寒温性针叶林
➢分布:中、北部海拔较高的山地,海拔 1800~2800之间,集中分布在管涔山、关 帝山、五台山、恒山等。
➢群系:
➢ 华北落叶松林 ➢ 白杄林 ➢ 青杄林 ➢ 含臭冷杉的华北落叶松+青杄+白杄林 ➢ 华北落叶松+白杄林
黄土林
黄土柱

(完整版)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植被分布规律

(完整版)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植被分布规律

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植被分布规律(2007-04-27 11:42:50)转载标签:关于山西植被一、自然条件山西位于黄河中游东侧,黄土高原东缘。

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

省境四周山河环绕,东和东南绕太行山和河北、河南相邻;西、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长城与内蒙古相毗连。

疆界轮廓约呈一由东北向西南华侨的平行四边形。

南北界于北纬34°34.8′~40°43.4′,东西界于东经110°14.6′~114°33.4′之间。

总面积156 266平方公里。

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是制约植物类群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地貌山西是一个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占40%,丘陵占40.3%,平川、盆地占19.7%,最高五台山,海拔3058米,最低垣曲黄河谷地,海拔185米,其最大高差28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

与东侧海拔不足100米的华北平原和西侧海拔1000米左右的黄河峡谷两岸的高原相比,显示出山西高原整体隆起的地形。

在整体隆起的高原中,由北向南排列着一连串断陷盆地,依次为大同盆地(海拔1000~1100米)、忻定盆地(海拔800~900米)、太原盆地(海拔700~800米)、临汾盆地(海拔400~600米)和运城盆地(海拔400~500米)。

中部的断陷盆地将整个高原分割成东西山地。

东部以太行山为主,由北而南,包括六棱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海拔大部分在1500米以上。

西部以吕梁山为主,由北向南,包括七峰山、洪涛山、云中山、芦芽山、管涔山、黑茶山、关帝山、石千峰及龙门山,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

南北长550公里;管涔山以南统称吕梁山。

晋西黄土高原,位于吕梁山以西,北起内长城,沿黄河东侧与吕梁山之间的狭长地带。

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地面覆盖着10~13米厚的黄土层,局部地区黄土层厚达70~80米。

由于长期流水冲刷,把高原切割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山西植被的主要类型

山西植被的主要类型

山西植被的主要类型植被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根底,要想系统地了解植被,深人地研究植被,为经济建设效劳,为人类造福,最根本的工作就是进行植被分类。

我们把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两大类型。

植被是覆盖在地球外表的主要自然要素。

山西地处暖温带——温带,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发育的植被类型比拟齐全。

各地植物种类成分及其组成群落、区域特点,时空特征和人为影响程度不同,因而其植被类型及分布地域、分布规律不同。

在一定地段上的植物结合,它具有一定的优势层片结构。

在优势层片结构中拥有共同的生态类型和生活型,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并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所以植物群落不仅包括了植物本身,而且还包括有一定的生态环境特征。

因为植物群落建群层片结构的形态和生态特点,不只是地理条件的反映,同时他又影响着植物群落环境。

根据上述对植物群落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山西植被的特点,在植被分类时,主要考虑以下原那么。

一、自然植被分类的根本原那么和主要依据1.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是构成一个植物群落,乃至一个植被类型的根底,一定种类的组成显示出一个群落的根本特征,而其他特征那么由这一特征所决定。

特别是对群落的组成起作用的优势种和共建种,因为它是群落的主要建造者,是群落存在的前提,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一旦遭到破坏,它所创立的群落环境随之发生演替。

本书分类系统中,中低级分类单位(群系和群丛)的划分多考虑这一因素。

其次,还考虑到植物群落中的特征种或者指示植物,但必须明确这些种可以是建群种、特征种,或者是多度不太大的指示植物种。

因为它们能够反映该群落自下而上的气候条件和环境。

如陵川县峡谷中南方红豆杉林、夏县的板栗林等,虽面积不大或者很小,说明山西省存在亚热带成分的植物群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群落的外貌和结构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是植被分类的主要依据。

群落的外貌主要决定植物的生活型和生理、生育特性。

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的水平空间和其垂直结构(即群落的分层现象),它的形成是群落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山西植物功能型划分及其空间格局

山西植物功能型划分及其空间格局

山西植物功能型划分及其空间格局秦浩;董刚;张峰【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作为沟通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的桥梁,植物功能型(Plant Functional Types,PFTs)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PFTs不仅是简化生态系统复杂性的有效工具,而且可将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生物物理特征及物候变化等引入到动态植被模型中,研究气候变化下的植被反应及其反馈机制.为了在区域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和植被反应,基于“生态-外貌”原则,依据植物特征(如生长型、叶的性状)及其对水分、温度的需求,结合区域的气候与地理条件,对山西植被进行植物功能型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植被可划分为19类植物功能型(其中包括4类栽培作物功能型),分别是:寒温性常绿针叶林、温性常绿针叶林、寒温性落叶针叶林、温性落叶阔叶林、高寒落叶灌丛、温性落叶灌丛、多年生禾草草原、多年生禾草草丛、多年生禾草草甸、多年生莎草草甸、多年生杂类草草原、多年生杂类草草丛、多年生杂类草草甸.1年生杂类草草甸、多年生豆科草原、果树、一年一熟栽培作物、一年二熟栽培作物和二年三熟栽培作物.植物功能型的划分和分布与山西植被区划有较好的一致性,基本反映了植物固有特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需求.(2)农作物在山西占有较大比重,占植被类型面积的53.15%,森林类型以温性常绿针叶林和温性落叶阔叶林为主,灌丛类型以温性落叶灌丛为主,草本类型中多年生禾草草丛占较大比例,占草本类型面积的50.98%.(3)由于水热条件及地理条件的差异,植物功能型(不考虑栽培作物)在各区域表现出较大差异,如多年生杂类草草原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在南部并不存在这种植物功能型;森林类型的功能型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且结构复杂、类型多样.(4)除栽培作物表现出较好的整体性和连通性,其他植物功能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破碎化和离散化.(5)山西植物功能型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其中中部地区比其他地区的多样性和破碎化程度高,斑块类型更加趋向于离散的小斑块状,北部地区则以一年一熟栽培作物占明显优势,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度,而南部地区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破碎度或优势度.【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035)002【总页数】13页(P396-408)【关键词】植物功能型;植被特征;景观格局;山西【作者】秦浩;董刚;张峰【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太原030006;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原030006;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起着反馈调节作用,如通过影响植被与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等来影响气候[1- 2]。

山西朔州的植物种类及分布调查报告

山西朔州的植物种类及分布调查报告

山西朔州的植物种类及分布调查报告一、引言山西朔州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构成了这个地区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为了更好地了解山西朔州的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方法、结果及分析,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探讨。

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山西朔州的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对朔州市辖区范围内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并拍摄了各个地点出现的植物,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

其次,我们还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通过阅读现有文献资料,我们进一步确认和补充了野外实地考察中所得到的数据。

最后,在调查过程中还结合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并与其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相结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山西朔州共有植物种类2000余种,涵盖了绝大部分植物门类。

其中,木本植物约占总数的40%,草本植物约占总数的60%。

这些植物中包括了许多珍稀、特有和受保护的植物。

在朔州市辖区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的主要植被类型有草原、森林和湿地。

草原主要分布在市区周边地区和山间盆地,以禾本科为主要优势种类。

森林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以松科、柏科和杨科等为优势种类。

湿地则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湖泊周围,以芦苇等湿生植物为特色。

四、讨论与分析根据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研究与分析发现,在朔州市范围内存在一些特殊生境类型,如高山草甸、沙漠绿洲等,在这些生境中具有独特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分布。

这些特殊生境为朔州的植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和繁衍条件。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植物群落的演替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原生植被逐渐被破坏和替代,导致一些特有种和珍稀种的减少。

这对朔州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小五台山涧口风景植物资源特征分析

小五台山涧口风景植物资源特征分析

小五台山涧口风景植物资源特征分析
小五台山涧口风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小五台山区,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胜地。

该景区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涧口景区以其壮观的瀑布和清澈的溪流为特色,是该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涧口景区地处山区,海拔高度约1300-1500米之间,气候温凉湿润,地形起伏陡峭,植被资源丰富。

一、植被资源特点
该景区气候条件适宜生长各种植被,主要植被类型为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

植被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特点,海拔高度越高,植被类型越单一。

涧口景区植被结构较为复杂,常见树种有云杉、落叶松、华山松、南京水杉、白桦、枫香、黄栌等。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特点
涧口景区地形复杂,栖息着众多的珍稀野生动植物。

植物方面,梭梭、滇藏丹参、冬虫夏草、生地、薯蓣、珍珠花、灵芝等在该区域分布较为广泛;动物方面,黑麂、獾、叉角马鹿、猪獾等非常规动物都可以在该区域内找到。

三、自然景观特点
涧口景区内有多处自然景观,如黄龙潭瀑布、白花石等。

其中,黄龙潭瀑布位于涧口的深山中,水流势猛,水声震耳欲聋,潭底石崖起伏,环境清幽,被誉为河北第一瀑。

白花石则是一座奇石景观,形态各异,如钟、如鼓、如鉴、如羊、如鹿、如龟等,表面覆盖着青苔,显得格外古朴。

综上所述,涧口景区地形险峻,植被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具特色,自然景观瑰丽奇特。

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及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为涧口景区创建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娱乐。

家乡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山西)

家乡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山西)

4、盐碱土
谢谢观看!
4、盐碱土
1、成土过程 盐(碱)土的主要成土过程是盐化过程和碱化过程。当土壤中的 中性盐大量积累达到一定浓度后,在毛管作用下,盐分随水上 升到地表,但表层土壤中的盐分达到一定含量后,使植物无法 生长,主要的盐分是氯化物和硫酸盐,土壤pH为中性,称为 盐土。碱土是在碱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在碱性水溶液的作用下, 产生钠盐·使土壤胶体发生钠一钙交换,当土壤胶体上的钠离 子达到一定比例,土壤的pH大于9.0,使土壤呈强碱性,土壤 物理性质变坏,植物无法生长,就形成碱土。
3、褐土
2、成土条件 • 气候条件:地中海式气候或暖温带半干 旱季风型气候。 • 植被条件:森林草原 • 母质条件:以黄土母质为主 • 地形条件:棕壤以下,一级阶地以上均有可能有分布。 3、成土过程 • 腐殖化有机质累积过程 • 粘化过程 • 钙化过程
3、褐土
4、基本性质 • 土体构型:A---Bt---Bk----C • 主要性质:有机质含量较低,氮磷少,钾充足;盐基饱和度 高于90%;粘土矿物以水化云母为主,蛭石次之。 5、亚类划分 • 淋溶褐土 • 普通褐土 • 石灰性褐土 • 草甸褐土
1、栗钙土
3、主要性状。 • 土体构型Ah----Bk-----Ck; A层栗色,富含钙质,厚 15~35cm,有机质含量1~5%;B层灰白,紧实,白干层, 厚20~60cm,碳酸钙含量可达11~50% • 通体有石灰反应,pH7.5~9,盐基饱和度高于90% • 潜在养分变化较大,全氮全磷0.05~0.2%全钾2% • 土体下部有硫酸根和氯离子,有时有数量不等的石膏聚积. • 质地较粗,多为轻壤-----砂壤
3、褐土
图04-11 暖温带灌丛森林及中温带阔叶林地区的土壤 (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