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形态的氨挥发损失比较

合集下载

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

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

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邬刚;袁嫚嫚;曹哲伟;张兆冬;王莉莉;王永露;孙义祥【摘要】基于田间试验,采用密闭室连续抽取法研究不同水分和氮肥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以期为减少水稻生产中氮素损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基肥阶段,氨挥发量占当季损失量的52.92%~90.78%;氮肥管理模式显著影响氨挥发损失,采用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的一次性基施能显著降低8.27%~14.22%的氨挥发损失.在常规施肥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5:2:3,肥料种类均为普通尿素,N1〕条件下,控制灌溉处理氨挥发损失较常规灌溉处理显著降低10.04%(P<0.05).各施肥处理氨挥发量与同期田面水NH4+-N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综合氨挥发排放强度分析,控制灌溉和采用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的一次性基施组合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稻田水肥管理模式.【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35)005【总页数】8页(P651-658)【关键词】水分管理;氮肥管理;稻田;氨挥发【作者】邬刚;袁嫚嫚;曹哲伟;张兆冬;王莉莉;王永露;孙义祥【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省定远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安徽定远 233200;安徽省定远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安徽定远 233200;安徽省定远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安徽定远 233200;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S274水分和氮素是影响水稻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

我国水稻生产中水分消耗量和氮肥投入量均较大[1-3],但是两者利用效率并不高,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仅为50%[4],水稻生产中化肥氮素利用效率仅为27.1%~35.6%[5-6]。

不同氮肥形式对玉米产量、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不同氮肥形式对玉米产量、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不同氮肥形式对玉米产量、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玉米对氮素的吸收与氮素供给之间的关系是确定氮素施肥措施的主要依据[1-2],而玉米高产、氮素低损失是氮肥施用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须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增强玉米对养分的吸收能力[3]。

目前,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玉米产量潜力在8~10 t/hm2,而常规的耕作措施是化学除草加“两铲一耥”的除草方式,加上基肥按40%氮肥总量、拔节期按60%氮肥总量、磷钾肥随基肥一次性施入的施肥模式[4-5]。

在这种施肥模式下,氮素的当季利用率在5%~60%之间[6],而氮在土壤中的释放、作物吸收和损失仍存在诸多疑问[7]。

氨挥发与硝态氮的淋失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8-9]。

在作物生长早期,施用尿素产生的铵态氮挥发量可高达总施氮量的27%[10],而通过改变施肥方式、氮肥缓释化处理可显著降低铵态氮的挥发量[11]。

有研究表明,氮肥撒施加翻耕施肥方式的氨挥发量小于条施,而包膜氮肥的氨挥发量仅为施氮量的4%,远远小于普通尿素的铵态氮损失量。

铵态氮对作物与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后者是作物氮素吸收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潜在的环境污染物,硝态氮会从土壤中淋失到地下水中[9]。

将氮肥颗粒包被1层具有一定强度的化学材料,可不同程度地改变氮素的释放形式[12-13]。

氮肥(尿素)颗粒包膜材料主要分为硫包膜和树脂包膜2大类,具有一定的半透性。

包膜尿素施入土壤,在化学梯度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通过半透膜被吸收到尿素颗粒内形成尿素溶液,尿素分子从颗粒内部向土壤中缓慢释放。

包膜尿素颗粒的释放与环境温度、湿度密切相关,随环境温度、湿度的增加而加快,这与作物的需氮形式近似[2]。

包膜尿素在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氮素损失上的表现差异较大,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并不明显[7]。

黑土质地黏重,具有较好的保肥能力,而玉米在整个生育期面临着较为明显的氮素损失风险[5]。

研究黑土区包膜尿素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和氮素释放规律,不仅可以优化包膜尿素的施用方法,改进施肥效果,而且还可以找出现有氮肥施肥方法的不足,改进现有的施肥方法。

太湖地区稻田不同氮肥管理模式下氨挥发特征研究

太湖地区稻田不同氮肥管理模式下氨挥发特征研究
2 0 1 3 , 3 2 ( 8 ) : 1 6 8 2 — 1 6 8 9
农业环 境 Nhomakorabea科



2 0 1 3 年 8月
J o u r n a l o fA g r o - E n v i r o n me n t S c i e n c e
太 湖地 区稻 田不 同氮肥管理模式下氨挥发特征研究
Am m o n i a Vo l a t i l i z a t i o n f r o m Pa dd y Fi e l ds Un de r Di fe r e nt Ni t r o g e n Sc h e me s i n Ta i La ke Re g i o n
俞映惊 , 薛利 红 , 杨林章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 与环境研究所 , 南京 2 1 0 0 1 4 )

要: 以减少氨挥发带来 的面源污染问题为 目的 , 通过调整 氮肥管理模式, 设 置农 户常规施 肥处理 、 化肥 减量 施肥处理 、 缓控 释
肥处理 、 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 、 按需施 肥处理 以及无氮处理 6个管理模 式试验 , 研究太湖地区施氮量与氮肥品种对氨挥 发损失 的影
A b s t r a c t : P o l l u t i o n a r o s e f r o m a m mo n i a v o l a t i l i z a t i o n i n p a d d y i f e l d mi g h t b e r e d u c e d b y m a n a g i n g n i t r o g e n ( N) 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 S i x n i t r o g e n

四种氨态氮肥的肥效顺序

四种氨态氮肥的肥效顺序

四种氨态氮肥的肥效顺序氨态氮肥的肥效顺序取决于其种类和特性。

首先,氨态氮主要是指液态氨、氨水,以及氨跟酸作用生成的铵盐,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氨态氮肥属于速效性养分,可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而且它属于肥效期相对比较长久的氮肥类型。

1. 铵态氮肥:这类肥料主要是指液态氨、氨水,以及氨跟酸作用生成的铵盐,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气化后遇水生成氨水,所以是碱性氮肥。

液氨跟肌肤接触会造成严重冻伤,所以它在输送、施用时要有专门的设备和技术,还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氨水它一般由合成氨溶于水制成,是碱性氮肥。

必须指出的是,液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以及挥发性,不可能直接用于施肥。

必须配置成稀氨水。

常见浓氨水的浓度一般为18~21%,含氮15~17%。

使用时要掺水稀释,并应深施,以防止氨挥发。

同时稀氨水最适合施用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这样不但土壤的酸性可以防止氨气挥发,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酸碱度的作用。

2. 硝态氮肥:硝态氮能直接被作物吸收,所以吸收快,肥效高。

硝态氮多适用于干旱地,旱地作物具有喜硝性,如玉米、小麦、烟草等。

以下情况不建议使用硝态氮:蔬菜大田由于硝态氮中含有硝酸盐,被作物吸收后会存留在蔬菜中,进入人身体形成的亚硝酸盐,危害身体健康。

尤其是对菠菜、生菜等快速生长的绿叶菜来说,根部吸收能力很强,容易将硫酸盐吸收;水田硝态氮肥和土壤都带负电荷,土壤中难固定,容易流失。

且具有易溶于水的特性,除了被作物吸收外,大多数被雨水冲走,还会导致地下水被污染;硝态氮不能与有机肥一起使用,有机物会和反硝化细菌作用下,发生硝化反应,损失氮元素;也不能与碱性肥料一起使用,会产生氨气且降低肥效。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硝态氮有易燃、易爆、易吸潮的特点,高温下的硝态氮,会释放氧气,容易发生爆炸。

储存运输过程中如操作不当,容易结块,猛力敲打后,也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

3. 酰胺态氮肥:酰胺态氮常见肥料就是尿素,是使用最普遍的氮肥,也是作物需要量最大的氮肥。

不同氮肥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不同氮肥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不同氮肥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首先,氨挥发是指在施用氮肥后,氨气从土壤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由于氨气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施用含氨基氮的氮肥会导致大量氨的挥发,从而使土壤中的养分流失。

尤其在高温和高湿的条件下,氨挥发的速率更快。

因此,在施用氨基氮肥时,应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氨挥发。

如尽量选择含有缓释剂的氨基氮肥,将氨肥施用于土壤表面后迅速埋入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

其次,硝酸盐淋溶是指土壤中的硝酸盐因为下雨等原因被带走而流失。

硝酸盐是植物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但它在土壤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容易被大量淋溶走。

因此,在施用硝酸盐肥料时,应选取恰当的施肥时间,使植物在吸收养分的过程中尽量减少硝酸盐的淋溶。

此外,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并通过改善土壤结构、保水保肥等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效减缓硝酸盐的淋溶。

亚硝酸盐渗漏是指亚硝酸盐在土壤中的积累和渗漏。

亚硝酸盐是由细菌在氨被转化成硝酸盐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会被排泄进入土壤中。

亚硝酸盐的积累会导致土壤中亚硝酸盐浓度上升,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为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和渗漏,应注意合理施用氮肥,控制施肥剂量,避免过量施氮。

此外,保持土壤湿润和通风,适度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有助于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

在解决不同氮肥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时,可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合理设计施肥方案,包括选用合适的氮肥品种、确定适宜的施肥时间和剂量等。

其次,加强土壤管理,包括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风条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等。

此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采取排水和灌溉措施,有效控制土壤中养分的流失。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更为环保和高效的施肥技术,如利用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等替代传统氮肥,减少土壤养分流失的风险。

综上所述,不同氮肥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主要包括氨挥发、硝酸盐淋溶、亚硝酸盐渗漏等。

为减少养分流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氮肥品种和施肥时间,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风条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以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以保护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

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田氨挥发规律研究

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田氨挥发规律研究

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田氨挥发规律研究山楠;赵同科;毕晓庆;安志装;赵丽平;杜连凤【期刊名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9【摘要】为了研究施氮水平对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机制,依据北京房山农田土壤类型,结合当地农民种植与施氮习惯,设定N0~N7共8个施氮水平,施肥量分别为0、50、100、150、200、250、300、400 kg·hm-2,利用田间试验原位测定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京郊冬小麦田种植体系氨挥发损失的规律及氮肥剂量效应。

结果表明,冬小麦种植体系在施入氮肥后发生了明显的氨挥发,且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2周内,在施肥后2~3 d出现氨挥发速率峰值,基肥与追肥后氨挥发速率最大分别达到2.41、1.42 kg·hm-2·d-1,基肥期氨挥发量在0.81~14.29 kg·hm-2,追肥期氨挥发量在2.20~6.91 kg·hm-2。

在整个冬小麦生长期间,高施氮量处理的氨挥发量均高于低施氮量处理。

当施氮量超过150 kg·h m-2时,由于氨挥发增加导致农田氮损失显著提高,优化施肥量能明显降低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氨挥发损失。

施氮水平为150 kg·hm-2的冬小麦产量为5493.63 kg·hm-2,高于其他施氮水平处理的小麦产量。

可见,合理的氮肥用量能够兼顾产量和生态环境,本研究中在150 kg·hm-2的氮肥水平下,小麦产量最高且氨挥发损失较低。

【总页数】8页(P1858-1865)【作者】山楠;赵同科;毕晓庆;安志装;赵丽平;杜连凤【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1【相关文献】1.垄作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田的氨挥发研究 [J], 上官宇先;师日鹏;韩坤;王林权2.不同施氮水平下糯高粱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J], 李青风;高杰;彭秋;周棱波;焦晓燕;王劲松3.不同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J], 王成;陈波浪;玉素甫江·玉素音;王前登;柴仲平;张渔4.华北平原中部夏玉米农田不同施氮水平氨挥发规律 [J], 山楠;赵同科;杜连凤;安志装;何艳洁;郝玉翠;孙秀君;串丽敏5.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氨挥发的影响 [J], 王东;于振文;于文明;石玉;周忠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土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研究

黑土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研究

黑土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研究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王树起【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09(23)1【摘要】采用密闭室法测定土壤氨挥发通量,进而计算施入土壤中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量,研究了东北黑土区不同作物施氮量和施肥深度下氮肥的氨挥发。

结果表明,施用尿素促进了农田氨挥发损失,并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表施氮量30 g/m2时,氨挥发损失率达21.68%。

在相同施氮量的条件下,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当施肥深度为9cm,施氮量30 g/m2时,氨挥发损失率仅达2.49%。

氨挥发损失氮量与施氮量(>0)呈抛物线性关系。

推荐东北黑土区种植大豆优化施肥深度在3 cm以下;而玉米基肥优化施肥在6 cm以下,追肥施肥深度在3 cm以下。

【总页数】4页(P198-201)【关键词】黑土;氮肥;氨挥发【作者】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王树起【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5.27;S143.1【相关文献】1.盐渍化土壤上不同类型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研究 [J], 苏海英;徐万里;蒋平安;葛春辉;朱敏;吕婷婷2.新疆盐渍化土壤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初步研究 [J], 徐万里;张云舒;刘骅3.华北平原小麦季氮肥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J], 王珏;巨晓棠;张丽娟;张家铜;袁丽金4.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体系氮肥氨挥发损失研究 [J], 夏文建;周卫;梁国庆;王秀斌;孙静文;李双来;胡诚;陈云峰5.江淮丘陵区不同氮肥管理模式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研究 [J], 邬刚;袁嫚嫚;曹哲伟;张兆冬;王莉莉;孙义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HUANG Me i — f u ,XI E Ru — l i n ,LI U Xi — h u i , TAN Ho n g — we i
( Ag i r c u l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Gu a n g x i Ac a d e m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Na n n i n g 5 3 0 0 0 7 , C h i n a ; S u g a r c a n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G u a n g x i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7 , C h i n a )
c o n t e n t s i n s u f r a c e wa t e r i n d o u b l e — ic r e c r o p p i n g p a d d y i f e l d t r e a t e d wi t h v a i r o u s r a t e s o f n i t r o g e n f e r t i l i z e r we r e i n v e s t i .
著直线正相关 。 【 结论 】 施 氮通过 提高田面水氮含量促进稻 田氨挥发损失 。 通过合理施肥 、 改变肥料特性等措施降低施
肥后 田面水 中氮含量 降低 , 从而减少 稻田土壤 氨挥发损失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第38卷
所示,实验期间的平均温度在25℃左右,氨挥发主 要发生在施肥后10天之内,第10天之后,氨挥发 显著减弱。在施N量相同的情况下,尿素氨挥发 损失为23.0%,硝酸铵钙氨挥发损失为19.8%,比
艰 一
∞ 笛

¨
尿素少3.2个百分点。Sommer等人19川的研究结果
和IFA的数据都表明硝酸铵钙的氨挥发在2%左右, 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相差较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内没有生产。建议国内有条件的厂家抓住机遇,填
补硝酸铵钙这一优质N肥品种在国内的空白,将会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3硫硝酸铵与尿素的氨挥发损失比较 硫硝酸铵是由硝铵和硫铵混合共熔而成或由硝 硫酸混合后吸收铵,使其结晶、干燥成粒而成。硫 硝酸铵大大改善了硝酸铵吸湿性的缺点,但增加了 硝酸铵的生理酸性,易溶于水,肥效迅速,适宜作 追肥。硫硝酸铵和尿素撒施灌水氨挥发结果如图3 所示,实验期间的平均温度在6。C左右,在施N量 相同的情况下,尿素氨挥发损失为25.8%,硫硝酸 铵氨挥发损失为17.5%。可见新型肥料硫硝酸铵作 为追肥使用,能降低氨挥发损失,显著提高N肥利 用率。 2.4添加DMPP对尿素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DMPP(硝化抑制剂)能抑制或延缓土壤中
冰 一
2结果与讨论
2.1
越 齄 酶
如笱加:2
硝酸铵和尿素的氨挥发损失比较 硝酸铵为高浓度铵态硝态N肥,曾是中国北
m,0
O 10
15
方农村和其他部分地区施用的最主要N肥品种之 一。硝铵吸湿性强,易结块、潮解,发生“出水”现 象。硝铵在水里呈弱酸性反应。硝酸铵和尿素撒施 灌水氨挥发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期间的平均温度 在20℃左右,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0天之内。 在施N量相同的情况下,尿素氨挥发损失为 25.4%,硝酸铵氨挥发损失为2.9%,比尿素少22.5 个百分点,说明硝酸铵能大大降低氨挥发损失。与 IFA的数据(尿素氨挥发:18%~26%,硝铵氨挥发 为:5%~9%)基本一致,国内赵振达【l引用Hargroue 法测得的硝铵氨挥发也很低,为4.34%。但与李生
万方数据
第6期
苏芳等:不同氮肥形态的氨挥发损失比较
685
素氨挥发大2%左右,添加DMPP对氨挥发还是有 ~定的影响,但是不显著。而朱兆良【2明在总结众多 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指出:DMPP大多未明显地提高 铵态N肥或尿素的利用率和降低其损失率。造成 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比较多,其中包括供试DMPP 本身的稳定性、移动性和抑制作用的强弱,以及在 不同土壤、气候、作物等条件下,N肥的氨挥发、 硝化一反硝化损失率的不同。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 致力于筛选出比现有的DMPP效果更好的制剂。 2.5添加DMPP对硫硝酸铵氨挥发的影响 添加DMPP对硫硝酸铵氨挥发的影响结果如 图5所示,实验期间的平均温度在16℃左右,氨 挥发发生在施肥后1周以内,之后逐渐降低为零。 硫硝酸铵的氨挥发损失为18.6%,加DMPP后为 20.6%。可见,添加DMPP对硫硝酸铵的氨挥发影 响也不显著。这与尿素添加DMPP对氨挥发的影响 基本一致。本次实验未添加DMPP的硫硝酸铵氨挥 发量(18.6%)较2003年11月的实验结果(17.5%) 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温度的影响造成的。
1.1
供试土壤 试验布置在北京海淀区东北旺乡实验地,该实
验地位于北纬39.5。,东经116.30,海拔高度60 m, 地下水位18—20 m,该地区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1.5℃,多年平均降 雨量约为640 ITInl,全年降雨集中在夏季,年际间变 化大,试验期间的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降 雨量分别为474.8、435.5和469.2 mlTl。供试土壤为石 灰性潮土,肥力较高,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 1.2试验处理
30 25
《 矬 酶

, O


10
15
时间(天)


图3尿素和硫硝酸铵氨挥发的动态变化
20 15 Fig.3 Dynamic changes of ammonia loss from Urea and ASN
豢10
5 0

图4所示,实验期问的平均温度在12℃左右,氨挥 发发生在施肥后1l天之内,尿素的氨挥发损失为
∞笱 一 撼 嫩 蜮




,O
U 5 10 15
时间(天)
图4单施尿素及添加DMPP后氨挥发的动态变化
Fig.4 Dynamic changes of ammonia loss from Urea and Urea+DMPP
NH4+.N向N03。一N的转化从而降低N素的淋洗和反
硝化损失。添加DMPP对尿素的氨挥发影响结果如 总体来说,尿素添加DMPP的氨挥发比纯尿
大。目前,风洞法是比较适合于小尺度范围的多处 理、多重复对比实验的方法,该方法在欧洲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lH61。本研究从德国引进风洞法氨挥发 测定系统,对不同N肥形态的肥料进行对比实验, 为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N肥生产技术,研制开发 生产硝酸铵钙及硫硝酸铵等其他N肥类换代产品 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3—2004年进行,设置了5个不同的
肥料对比实验,具体处理如表2所示。本研究采用 风洞法测定系统。为了便于比较分析,风洞内风速 固定为0.8 m/s,施肥方式采用撒施,各处理施肥后 立即灌等量的水,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039008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405024)资助。 作者简介:苏芳(1970一),女,河南鹤壁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痕量气体的地气交换研究。E-mail:sufang@cau.edu.ca
摘要:利用从德国引进的农田土壤氨挥发风洞法测定系统,对不同N肥形态的肥料进行对比实验。结果 表明,在相同施N量条件下,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的氨挥发损失分别比尿素减少22.5%、3.2%和8.3%, 不同N肥的氨挥发损失差异很大。相同条件下,尿素的氨挥发损失为25.7%,添加DMPP后氨挥发损失为 27.6%:硫硝酸铵的氨挥发损失为18.6%,添加DMPP后为20.6%;添加DMPP对尿素和硫硝酸铵的氨挥发影响 不显著。 关键词: 氨挥发;风洞法;氮肥形态
土壤(Soils),2006,38(6):682—686
不同氮肥形态的氨挥发损失比较①
苏 芳1, 黄彬香1, 丁新泉1, 高志岭1,
100094;
陈新平1,

张福锁1,
Kogge Martin2,
R6mheld Volker2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Hohenheim大学植物营养研究所,德国斯图加特70593)
5 10 15
25.7%,加DMPP后为27.6%,DMPP对尿素的氨 挥发影响不显著。从施肥到第9天,尿素与添加 DMPP的尿素的氨挥发基本保持一致,只是稍微高 一点,而第9天以后,添加DMPP的尿素氨挥发较 单施尿素高。这是由于施肥前期为氨挥发抑制期,
时间(天)
图2尿素和硝酸铵钙氨挥发的动态变化
【5】 【4】 【3】 [2】 【1】
(2)添加DMPP对尿素和硫硝酸铵的氨挥发没 有显著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尿素的氨挥发损失为 25.7%,添加DMPP后氨挥发损失为27.6%;硫硝 酸铵的氨挥发损失为18.6%,添加DMPP后为
20.6%。
参考文献:
FAC卜_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Databases.
Fig.2 Dynamic changes of ammonia loss from Urea and CAN
硝酸铵钙在市场开拓方面具有成本和价格的双 重优势。国外尤其是西欧许多国家在20世纪80年 代就已开始广泛使用,无论生产工艺技术还是农业 使用效果等方面均已成熟。到1995年,这些国家硝 铵中的60%是以硝酸铵钙的形式消费的。由于工艺 技术和生产设备等原因;硝酸铵钙这一产品目前国
Fig.1
时间(天)
图1
尿素和硝酸铵氨挥发的动态变化
Dynamic changes of ammonia loss from Urea and AN
2.2硝酸铵钙和尿素撒施的氨挥发损失比较 硝酸铵钙是一种具有良好物化特性的优质N 肥,由硝铵和碳酸钙(石灰石或白云石)混合共熔 而成。它作为硝铵的改良品种,弥补了硝铵吸湿性 强、易分解、结块等不足,可使多种作物增产。 硝酸铵钙和尿素撒施灌水的氨挥发结果如图2
中图分类号:S143.1
资料表明,目前我国N肥用量占全球N肥用 量的30%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N肥生产和消 费国。但是N肥利用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生 产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季N肥利用率仅为30%左 右【2】。在化肥品种结构方面,国产化肥仍然以单元 素肥料和低浓度肥料为主,N肥品种主要有尿素和 碳酸氢铵,另外有少量的硝酸铵、氯化铵等。大量 的低浓度、低品质肥料是造成我国化肥利用率低的 重要原因之一【3】。大部分N肥通过各种途径损失于 环境之中,其中氨挥发是N肥气态损失的主要途 径之一[4_51。我国作为N肥主要施用的尿素和碳铵的 氨挥发都很高,尤其是碳铵,这直接导致了巨大的 氨挥发损失【6—71。发达国家施用较多的是硝酸铵钙、 硝酸铵、氨溶液和硫酸铵等其他N肥品种【8J。研究 表明,在冬小麦施N 80~100kg/hm2时,尿素、二 铵、硫酸铵和硝酸铵钙的氨挥发分别为25%、14%、 <5%和<2%【9】。硫酸铵、磷酸二铵、磷酸一铵、 硝酸铵等在弱碱性土壤中氨挥发损失则可降低到 10%以下,有的甚至降至1%以下【1…。由此可见, 选择合理的N肥形态或对某些N肥进行改性是 进一步提高N肥利用率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国关于肥料种类对氨挥发影响方面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碳氨和尿素氨挥发的比较,对于其他类型 肥料的研究较少,且采用的方法受环境因子影响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