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常用穴位

合集下载

穴位

穴位

艾灸保健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神灸堂)发表者:范宇鹏(访问人次:4728)昨天写了《冬病夏治正当时》一文,很想把艾灸单列出来说说。

因为艾灸的舒适无痛、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对亚健康调治疗效尤佳等种种特点非常适合朋友们在家中自我保健。

今天在维普网上查了很多理论资料,正准备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写一写,没想到这时一个叫“神灸堂”的博客从搜索引擎中跳出来。

细细读来,记录的是一位青岛少年与艾灸的不解之缘。

从艾灸救了她母亲的命,到学习、运用艾灸,到自己做手工艾条,再到开了自己的艾灸养生馆和淘宝店,一路走来,载满了他的真诚与努力。

虽然素未谋面,但感觉在艾灸方面,他远胜于我。

而他的博客,详尽又实用,从艾灸穴位、方法到如何自制艾盒、排烟器,到艾灸书籍的下载,一应俱全。

于是,打消了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念头。

直接放上“神灸堂”博客的链接/s/articlelist_1604657070_0_2.html。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

下面转博客中的一篇文章:《艾灸保健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保健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灸足三里: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月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

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

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2)、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

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

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才员"。

冬兵病夏治服帖

冬兵病夏治服帖

冬病病夏治服帖
三伏天,冬病夏治好时机
什么是冬病夏治?中医说,冬为阴,夏为阳。

“冬病”是指因为冬季天气寒凉,人体容易受寒,尤其是脏腑娇嫩的孩子。

这时,身体就要调动阳气不停地抵御病邪,如果体内阳气不足、体质虚弱,就很容易被寒邪侵袭,出现感冒、腹泻等症状。

而有慢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孩子,这时尤其容易复发,反反复复很难好。

“夏治”是指三伏天期间,万物升阳,阳气蒸腾浮越,人体的阳气都跑到体表,发散外越,体内阳气空虚。

此时,身体也提供了填充阳气的空间。

加上天气炎热,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在这个阶段,填充阳气最为高效,可以通过一些中医手段温补阳气,祛除阴寒之病邪,增强抵抗病邪的能力,减少“冬病”的发作次数,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有穴位敷贴、针刺、艾灸、刮痧、拔火罐、穴位注射、中药内服等,其中以穴位敷贴应用最为广泛。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典型的手法,其选用一些辛温祛寒的药物,如防风、白术、黄芪等制成膏药,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来温阳补气。

由于是在三伏天进行的,因此被称为“三伏贴”。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降压歌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养生冬病夏治ppt课件

养生冬病夏治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0
冬病夏治包括哪些方法?
包含针灸、中药敷贴、中药热敷、中药 浸泡、内服中药等方法,从而达到在冬 天的时候减轻发作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 甚至治愈等效果。
完整版ppt课件
11
冬病夏治的种类
一,外治法: 灸法、中药热敷、中药浸泡、针灸
(针刺)、拔罐(药罐)、敷贴、推拿 按摩等。 二,内治法: 口服中药。 三,其他: 饮食调理(药膳)、体育锻炼、 气功锻炼等。
3 、对于中医而言,人体具有凝聚、滋 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属阴;
人体具有推动、温熙、兴奋等作用物质 和功能的属阳;
完整版ppt课件
38
4.阴阳二者互根互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5.阴阳二者且对立制约、消长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相 化。 6.中医认为人体结构可划分为阴阳对立的两部分。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1
运动加静坐是最好的补益方法
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 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 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 母,阳为阴之用。
完整版ppt课件
32
辨别阴阳
清末名医郑钦安说过这样的话:"医 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 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什么意思 呢?就是说一个好的中医人应该在阴阳 寒热的辨识上下功夫。假如不辨阴阳, 寒热也辨不准,那就是等于草菅人命, 慢性杀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庸医杀人不 用刀!因为没有热,你给去热,受害的 就是人体的阳气。
完整版ppt课件
12
冬病夏治主要包含哪些疾病?
主要治疗疾病包含: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各种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颈肩腰腿痛 冻疮、痛经、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冬病夏治三伏贴配方一、贴敷一号组方 : 附片15g、麻黄10g、肉桂10g、细辛5g、白芥子10g、延胡索10g、乳香10g、没药10g、血竭10g、白芷15g、冰片5g等研粉功能: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1、颈椎间盘突出。

穴位:肩中俞(双)、大杼(双)、大椎、身柱、阿是穴、天柱(双)。

肩中俞(双):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大杼(双):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前正在线旁开1。

5寸.大椎: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后正中线,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双):斜方肌外缘后发际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1.5村2、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肾俞(双)、志室(双)、腰阳关、阿是穴、环跳(双)、腰加脊、命门等.肾俞(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志室(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腰阳关: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上。

环跳(双):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

腰加脊:腰部,腰椎正中旁开0。

5寸.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3、膝关节退变、骨质增生。

穴位:膝眼(双)、阳陵泉(双)、膝阳关(双)、梁丘(双)、血海(双)、伏兔(双)、阿是穴.膝眼(双):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阳陵泉(双):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膝阳关(双):膝外侧,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踝上方凹陷中.梁丘(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血海(双):大腿内侧,髌底上两寸,骨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伏兔(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6寸4、肩周炎。

穴位:肩髃、肩髎、肩前、肩井、天宗、膘俞、肩外俞、手三里、阿是穴等。

肩髃: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中。

肩髎:肩髃后方,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前: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髎连线中点。

肩井: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天宗: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一种外治方法,在夏季三伏天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三伏灸”、“三伏贴”。

它主要适用于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来,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在施术前,需要准备好药物、选择相应的穴位、确定治疗体位和环境,并进行消毒。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和生姜为基本处方,可以根据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药材炮制要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在施术时,可以采用贴法、敷法、填法和熨贴法等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在进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前,需要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进行常规消毒。

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的脱敏胶布固定,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治未病”方法,可以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

但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

在贴敷期间,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患者应积极就医,并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

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

同时,在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公共区域和个人区域都需要保持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门窗、墙壁、卫生间、洗手池等都需要经常保持清洁,毛巾等卫生工具用后要及时清洁整理。

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

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

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7-06-20T09:53:14.9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作者:杜亚兵侯小凤[导读] 呼吸系统疾病以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变应性鼻炎为典型的疾病。

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300摘要:目的:研究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效果。

方法:以我院接收治疗的360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提供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的医疗方法进行医疗,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占有216位,治疗后有效的患者有119位,而经过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情况更加恶化的患者数为25位。

结论: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能极大的缓解患者在冬季来临之时的病情,并且减少发作概率,治疗效果显著,应该得到医学界的共同重视。

关键词: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九穴位贴;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效果呼吸系统疾病以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变应性鼻炎为典型的疾病。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时代的跟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恶化,致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呈增长趋势,该病的特征有反复发作、日渐恶化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极大的冲击着社会经济。

为了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达到缓解患者病情的效果,中医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

我院在2013年开始,一直进行者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样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适合长期治疗。

详细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治疗的360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有198位,女性有162位,年龄在3岁至78岁之间,病程分布在7个月至48年之间,患者中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有62人,支气管哮喘的有103位,咳喘变异性哮喘的有48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87位,过敏性鼻炎有60位。

中医穴位常用穴位的功效与应用

中医穴位常用穴位的功效与应用

中医穴位常用穴位的功效与应用中医学认为,人体有数百个穴位分布在经络中,这些穴位与身体的脏腑器官相连接,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穴位及其功效与应用。

1. 风池穴(Fēng Chí Xué)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旁突起的肌肉凹陷处。

按揉风池穴能缓解颈椎病、头痛、眩晕等症状,同时还有清热、退烧的效果。

2. 太渊穴(Tài Yuān Xué)太渊穴位于足底第一跖骨关节孔,按揉太渊穴能缓解腹痛、腹泻、腰腿酸痛等症状,对于调节肠胃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3. 三阴交穴(Sān Yīn Jiāo Xué)三阴交穴位于脚内侧踝骨上方三寸的凹陷处。

按揉三阴交穴可以调节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妇科问题,同时还能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

4. 合谷穴(Hé Gǔ Xué)合谷穴位于大拇指与食指第一骨关节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合谷穴能缓解头痛、牙痛、失眠等问题,还可以调节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

5. 降压穴(Jiàng Yā Xué)降压穴位于手腕横纹下三寸处。

按揉降压穴有利于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帮助。

6. 鱼腰穴(Yú Yāo Xué)鱼腰穴位于脚背外侧第五跖骨与小腿骨胫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鱼腰穴能缓解腰酸背痛、下肢疼痛等问题,对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有效。

7. 足三里穴(Zú Sān Lǐ Xué)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与胫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胃肠问题、腹胀、便秘等症状,并能增强体力,改善疲劳状态。

以上只是中医常用穴位中的一部分,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与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或针灸,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穴位疗法时,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尤其是对于针灸这一种需要专业技术的疗法,不可自行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