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期中论文:现代中药固体发酵技术的最新进展

合集下载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摘要】固态发酵工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在固态底物中生长繁殖的过程。

然后详细探讨了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和能源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通过分析这些应用案例,可以看出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等方面的优势。

展望了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出它将继续推动相关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不同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应用、分析、基本原理、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能源生产、前景展望、产业进步。

1. 引言1.1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固态发酵工程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无水或低水环境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有用代谢产物的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围绕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在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和能源生产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对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在不同领域的研究应用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挑战时,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将有望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深入挖掘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相关产业的持续进步和创新发展。

2. 正文2.1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固态培养基上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与液态发酵相比,固态发酵更适合生产某些特定的产品,如发酵食品、饲料、生物柴油等。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分析固态发酵工程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固态培养基上进行发酵的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固态发酵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生产周期短、设备投资少、能耗低、产品质量好等,因此在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的原理是指将微生物所需的培养基和营养成分与生物制品混合,使其成为一种半固态或粘稠的状态,然后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等条件,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或代谢产物来进行发酵。

固态发酵相对于液态发酵来说,具有特殊的优点。

固态发酵可以减少液态废水的处理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由于固态发酵过程不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

由于固态发酵过程可以在相对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因此不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和生长不稳定。

由于这些优点,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领域,固态发酵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传统食品的生产。

酱油、豆豉、豆腐、米酒等传统食品都是通过固态发酵来制作的。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口味,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在生物制药领域,固态发酵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酶、氨基酸、酒精等产品。

固态发酵技术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环境保护领域,固态发酵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等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燃料,从而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压力,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传统食品的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生物制药领域对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固态发酵工程技术将会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热点。

微生物发酵制药的研究论文(共2篇)

微生物发酵制药的研究论文(共2篇)

微生物发酵制药的研究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微生物发酵制药的工艺研究微生物是一种遍布在我们周围的非常小的生物。

微生物的成员有:细菌、病毒等。

在制药领域中,这些微生物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帮助人们进行发酵作业,从而产生人们想要的东西。

人们最早发现微生物可以帮助人们让某些物质发酵的现象,是公元1897年,由德国的毕西纳发现。

从那年,从那个人之后,人们明白了产生发酵现象的原理。

这给人们掌握发酵的技术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发酵技术在生产方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到了现在,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在制药领域当中,成为制药生产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并且在制药领域的得到了大力推广。

本文将对微生物发酵制药进行探讨。

1微生物药物的类别借助一些科学原理和方法,制造出一些专门用于治疗或者预防的药物,这些药物就可以叫做微生物药物。

这些药物是借助对发酵环境温度的控制,还有某些特定剂量的营养成分,从而制造某些药物的微生物。

大部分的抗生素药物,都可以利用微生物制造出来。

2微生物发酵制药微生物制药的技术有许多种,可以借助两个标准来判定应用的是哪一种微生物制药技术。

这两个标准分别是:微生物的发酵环境,还有就是微生物发酵存放的设备。

并且还可以根据微生物发酵环境的分别,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分成下面几种类别:一种是好氧型;一种是厌氧型,还有一种是兼性厌氧型。

对于这三种类型的微生物发酵技术,主要判定的依据就在于,微生物的发酵环境是否需要氧气的参与。

好氧型发酵技术需要在有氧气的环境下进行,厌氧型微生物发酵技术对环境的需求是,不能有氧气的参与。

对于兼性厌氧发酵技术则对环境有无氧气并没有多大的要求。

依据微生物发酵存放设备的不同,可以将微生物发酵技术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敞口发酵;一种是密闭发酵;一种是浅盘发酵;还有一种是深层发酵。

发酵工程研究的新进展

 发酵工程研究的新进展

发酵工程研究的新进展前言:近些年,在有关技术领域中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医药行业内应用十分普遍,人们不断深入的研究微生物的发酵工艺意义重大。

为此,本文对发酵工程的发展进程及发酵工艺进一步优化的方法进行了讨论,为发酵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发酵;方法;发展1.发酵工程的发展发酵工程作为最早从事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几百年来为人类的生活、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发酵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发酵阶段、纯培养厌氧发酵技术的建立、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建立、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的建立几个阶段。

发酵工程是个传统领域,与现在的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相比处于劣势,普遍认为,通过一些操作过程的控制和菌种的筛选难以达到基因工程那样迅捷的效果。

但近些年,发酵工程不断地通过整合其它学科及领域的优点来发展自己,发展较为迅速。

1.1发酵工程上游方面发酵的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

在菌种选育方面与基因工程相结合,通过将供体微生物的基因提取出来或者人工合成基因,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经过体外加工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最终大量的获得基因药物、酶制剂、氨基酸等产品,在产品的特异性上更具选择性,比如,食用真菌富硒产品的开发等应用实例。

1.2发酵工程过程控制方面在过程控制中,与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计算机工程、控制工程、化工工程等学科相结合,将过程操作变量与微生物代谢活动结合起来。

基于微生物反应原理的培养基组成优化、基于微生物代谢特性的分阶段培养、基于代谢通量分析的发酵优化等策略的利用,促进了发酵过程的控制。

华东理工大学的多角度控制策略就是将化工领域的策略运用到微生物学领域的典型范例,并在制药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

1.3发酵工程下游方面:目前,很多产品都能通过发酵生产出来,将其从发酵液中高效的分离出来成为技术应用的关键,这也是发酵工程最需要解决和优化的问题。

发酵类中草药研究进展

发酵类中草药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8-0103-03发酵类中草药研究进展孟让,杨利博(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摘要从发酵类中药能够增强药效、降低毒性、分泌活性物质和不同微生物菌种发酵及不同的发酵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发酵类中药在药渣再利用、饲料添加剂、畜禽疾病防治的应用与进展,并对发酵类中药在发酵过程中菌种筛选、发酵工艺标准、产业规模化和科学理论基础的不足进行了预测。

在现代微生物学、中医药学等学科的结合下,进一步探究更加标准成熟的发酵工艺,使发酵类中药的药用价值与应用前景发挥巨大潜能。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转化;微生物发酵中图分类号S853.75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8.036Research Progress of Fermented Chinese HerbsMeng Rang,Yang Libo(School of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056038,Hebei,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fermented herbal medicines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y to enhance efficacy,reduce toxicity,secrete ac‐tive substances and fermentation by different microbial strains and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ethods.The applications and progress of fermented herbal medicines in the reuse of drug residues,feed additives and livestock and poultry disease control are introduced.It also predicts the shortage of strain screening,fermentation process standard,scale up of industry and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of fermented herbal medicines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microbiology,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disciplines,a more standard and mature fermentation process is further explored to make the medicinal valu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fermented herbal medicines reach great potential.Key words:Chinese herbal medicine,biotransformation,microbial fermentation1发酵中草药的背景及发展现状中草药主要以植物源为药材,其植物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活性物质[1,2],由于关键活性物质含量较少、转化率较低,并存在对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出现利用率低、药效不足、毒副作用大等问题[3]。

发酵工程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是将微生物、细胞或酶等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生物转化,以获得有用化合物的一种生物技术。

在中药领域中,发酵工程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新药研发等方面。

1.中药发酵生产
发酵工程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途径的调节,实现中药有效成分的高效生产。

例如,黄芩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黄芩的发酵生产得到。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材的发酵生产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灵芝、当归等。

2.中药发酵质量控制
发酵工程可以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和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中药的质量。

例如,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通过发酵工程可以控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3.中药发酵新药研发
发酵工程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途径的调节,合成新化合物,并从中筛选出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例如,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可以从微生物中提取出青蒿素等有效成分,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综上所述,发酵工程在中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随着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生产,疾病的发生也呈泛滥趋势,由疾病造成的死亡及用药投入在逐年增加,给养殖业带来惨痛的损失。

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病菌不断变异,耐药菌株层出不穷,抗生素的有效性不断下降,并导致动物免疫力低下,同时病害反复发作。

形成了无药可用的局面。

由于药残严重,又给人类的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如何应对这一难题已刻不容缓。

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历经十年科技攻关,共同开发的中药发酵制剂,秉承中华传统医学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了中草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又提高中草药物有效性,同时也发挥了微生物制剂调节自身菌群平衡,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

充分体现了治于未病,防患于未然的科学理念。

中药发酵制剂经吉林德大有限公司、秦皇岛正大集团有限公司等全国几家大型养殖使用,产品效果显著,并在众多养殖场产生强烈反响。

该制剂的绿色安全,标本兼治的实用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养殖场所信赖。

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具备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实时机也日趋成熟。

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并成功开发出一系列中药发酵制剂,市场推广的速度逐渐加快。

可以预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酵中草药物对扩大中药治疗范围、机型改进、创制新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中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提供新途径,给中药研究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为中兽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起着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必将成为中兽药研究的新领域。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近代,我国在中药现代化方面进展较慢,除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不能很好地接轨外,研究手段落后也是原因之一,使中药未能被国际社会充分接受。

中药的加工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也应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中药非常讲究炮制,通过炮制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3)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3)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273班田培佼 25号中国是中医中药的起源, 几千年来中医药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并逐渐积累, 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和大量经实践检验的成药验方, 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大, 中药作为天然药物, 它的优点的逐渐显现, 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一、中药发醉的历史沿革我国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开始将微生物发酵法应用于食品和中药炮制等方面。

中国传统的中药如六神曲、淡豆豉、半夏曲、红曲、豆黄等, 均是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如霉菌、酵母等固体发酵后而形成的药物。

而传统的中药发酵方法是将药材与辅料混和均匀, 在适宜的温度下, 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 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且不同的徽生物发酵后药性也会有差异, 如发酵淡豆豉, 若用桑叶、青篙发酵, 药性偏寒凉, 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热病胸中烦闷之症若以麻黄、紫苏发酵, 药性偏辛温, 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之症。

二、中药发酵的现状现代中药发酵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年代, 目前主要的发酵菌以真菌为主, 如灵芝、冬虫夏草等研究较多, 这是由于真菌具有强大的分级纤维素、淀粉、蛋白质、脂类等营养物质的酶类, 有较强的分解利用能力, 且真菌的种类多、次生代谢产物多也是其特点。

目前, 对真菌的自身发酵研究较多, 如灵芝、冬虫夏草、云芝、灰树花、获荃等, 在这些研究中主要采用单一菌种发酵法。

三、中药发醉的发展方向中药发酵是现代中药研究的热点, 但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为了更好的利用天然药物, 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许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

中药发酵的发酵菌目前主要是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真菌及细菌, 相较与微生物的种类而言仍然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还有大量的可利用菌种有待我们去发现并加以利用。

单一菌种发酵已经在工业上应用了, 但在研究中发现, 多菌种混合发酵有更强的生物转化能力, 但混合发酵难于控制使它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我们应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研究, 解决这一难题, 可以更好的利用中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发酵工程期中论文

2014年5月3日
姓 名: 王越
学 号: 1143004 年 级: 11级
专 业: 生物技术
指导教师: 王斌

现代中药固体发酵技术的最新进展
1

现代中药固体发酵技术的最新进展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11级生物技术班 王越 1143004
摘要: 简要介绍了微生物固体发酵的含义和特点,总结了其在中药领域的最新应用,
并对固体发酵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固体发酵;中药;最新进展

1.固体发酵的含义及特点
1.1固体发酵的含义
固体发酵( solid ferm entation) 是指在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的情况下,在有一定湿
度的水下溶性固态基质中,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固体发酵是我国传统与
特有的一类制药生产工艺,古代称之为“制曲工艺”,起于北魏时期,至今已1500余年历史,
国外尚未见有这类生产工艺产品的药用报道。

1.2固体发酵的特点
原理上来说,微生物以中药中的有效物质或一些非有效物质为前提,经微生物的代谢形
成新的化合物。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产生丰富的初生或次生代谢产物,有些代谢产物自
身就是功能良好的药物,或其中有些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由于中药的某些物质可
能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及活性成分的产生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微生物在中药的特殊环境中也
有可能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从而形成新的活性成分或改变各活性成分的相互关系。因为微
生物的分解转化作用,使其有可能对中药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分解,降低毒副作用。
一般来说,发酵可以增加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利用率,提高药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修
饰中草药活性成分袁产生新药效物质;节约药源,保护环境。
而且,与其他培养方式相比,固体发酵所需的培养基简单且来源广泛,多为便宜的天然
基质或工业生产的下脚料,投资少,能耗低,技术较简单,产物的产率较高。固体发酵的基
质含水量低,可大大减少生物反应器的体积,不需要废水处理,环境污染较少,后处理加工
方便,而且发酵过程一般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通气一般可由气体扩散或间歇通风完成,
不需要连续通风,空气一般也不需严格的无菌空气。随着微生物基因遗传技术的应用、优良
菌株的发现和筛选,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改进,固体发酵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

2. 固体发酵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2.1固体发酵技术的最新进展
固体发酵是以具有一定活性成分的中药材或药渣作为发酵营养基质,用一种或多种真菌
作为发酵菌种。中药基质在提供真菌所需营养的同时,还受到真菌酶的影响而改变自身组织、
成分,产生新的性味功能,具有双向性,体现了药用真菌与中药材之间的有机结合。不同性
质的发酵组合,可能产生大量的新药,故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上个世纪 80 年代,庄毅用药用真菌发酵具有活性成分的药性基质,这样药性基质能提
供真菌菌体大量生长所需营养,同时通过真菌菌体中的酶而改变原有组织成分。因其具有双
向性,被称为新型固体发酵,也称为双向性固体发酵,它的产物称为药性菌质。药性菌质,
常比真菌或药性基质本身或两者简单相加有更良好的药效,主要表现在增效、扩用、解毒等
方面。

2.2固体发酵对中药的作用
2.2.1增效、扩用作用
双向固体发酵是通过真菌在药性基质中的物质作为营养物质吸收,供其生长,生长代谢
过程中的酶,与基质中的药物成分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原来药物基质中的物质被修饰或分
解,产生底物衍生物或新的成分,这些物质具有新的性味功能。同时产生的菌质是真菌菌丝
深入到中药基质中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具有新合成的物质,真菌菌丝,以及中药中未
被发酵完的药用成分,他们的复合作用可以大大提高中药基质的药效,扩大中药基质的临床
应用范围。
庄毅等利用真菌槐耳在中药黄芪基质上发酵得到槐芪菌质,通过多项特异性与非特异性
(包括体液与细胞免疫)免疫试验,结果表明槐芪组都占显著优势,甚至明显超过黄芪口服液
对照组,另外还具有黄芪不具有的抗病毒和抑制肿瘤的功效。董玫等将六味地黄丸用真菌发
酵后的提取液,进行小鼠中移植H22 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六味地黄发酵液较六味
地黄煎剂对小鼠移植的肿瘤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邬吉野将槐耳接种于大黄药材,经槐
耳双向发酵后,使大黄结合型蒽醌转化为游离型蒽醌,从而缓和大黄峻泻作用,且双向发酵
后槐耳大黄菌质体系有新成分产生。双向发酵所得槐耳大黄菌质有一定的抑制肿瘤效果。
2.2.2 减毒作用
为了降低一些剧毒中药的毒性,除了利用传统上的一些炮制方法来降低毒性外,现在人
3

们利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通过真菌生长代谢过程中酶系的作用,以中药基质中的成分为底
物,经过多步代谢的联合反应,将中药基质中的有毒物质降解,合成具有相同药效而且低毒
的新物质,对有毒中药起到减毒作用。
例如,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但同时它是一味剧毒
药,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潘扬等利用槐耳、灵芝、猴头等 20 种真菌固体发酵马钱子,
在一定的生物技术控制条件下,将菌丝体生长良好的“药性菌质”中很多生物碱成分与马钱子
生品( 药性基质)相比,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士的宁、马钱子碱有毒物质
的含量均明显下降,而的士宁氮氧化合物、马钱子碱氮氧化合物等有效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增
加,且指纹谱中显示出5个新产生的或含量变化较大的未知成分出现。雷公藤用于治疗类风
湿性关节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但其临床毒副反应严重且发生率高 ,大大限制了雷公藤
的临床应用。庄毅用真菌灵芝和槐耳发酵有毒中药雷公藤,得到的菌质,动物试验 LD50
较雷公藤药物上升,而有毒物质雷公藤甲素含量同步下降 ,甲素含量下降与毒性 LD50上
升有一定相关性。进一步证明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可能对中药的减毒增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李国红等联合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三七根进行发酵后,在对其中的皂苷成分的研
究中发现,从发酵后的三七中分离到了人参皂苷 Rh4,这种化合物未在发酵前检测到,说明
这种化合物是通过发酵产生的,可能是在发酵的过程中,三七须根的某些皂苷被微生物转化
为人参皂苷 Rh4。杜晨晖等对不同菌株发酵的何首乌样品及其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
分析,并筛选出可以专一性降解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而不破坏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的菌
种。 为降低何首乌的毒副作用,建立了一种炮制何首乌的新方法。
2.2.3 其他应用
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在中药基质开发中具有减毒、增效、扩用等作用,还可以对药材渣进
行再开发利用。以药材渣作为发酵基质,以药用真菌为发酵菌种,共同构成发酵组合,在二
者相适应的情况下,进行固体发酵,所产菌质的成分及药效(性味功能) 值得研究。如,陈
合等以中药渣为主要原料,固体发酵法培养的灵芝固体菌质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灵芝
菌质多糖、灵芝酸三萜、蛋白质等) ,重金属含量低,毒副作用小。谷睿等用 14 种不同的
灵芝菌株和甘草渣进行复合型双向发酵,发现发酵后的菌质多糖含量都比没有经过发酵的纯
甘草渣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双向发酵”是开发药渣最有希望的途径,通过双向固体发
酵可以充分利用药材废弃资源,增加中药新药研发的可持续性,还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研发
成新药或保健品等。
4

3.展望
随着生活水平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固态发酵机理认识不断加深,现代固态发酵的成
功也将成为现代发酵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固态发酵过程动力学数学模型的不断研究和发
展,不断揭示固态发酵过程的变化规律,加以系统控制技术的完善,固态发酵反应器的设计
会更加科学合理,使固态发酵系统工艺参数控制达到最优化。
纵观现代与医药相关的各类生物工程如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等,但
在中药的历史传统中固体发酵是仅见的一类,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等,中成药药
渣的发酵再利用,也符合中药创新发展的原则和资源科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很值得
与必要去继承、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