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课文《悯农》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课文《悯农》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课文《悯农》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课文《悯农》优秀教学设计三维目标:

A.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认;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大体内容,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和不易;

4.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爱惜一切有用的东西。

B.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看挂图、看视频、师辅导、生拼读、生齐读、生拼写等一系列的综合教育教学方式,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积累汉字,知识充电、正确写字、珍爱事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处处重,处处难,点点滴滴都要学好学透才ok.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本学期我们学过古诗吗?是哪一首?《咏鹅》

2.还记得吗?怎么读?

3.很好?让我们一边欣赏影片,一边读。言毕,师播放影片。

4.我们伟大的祖国古诗多得数不清,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另一首古诗《悯农》。黑板挂图《悯农》

二.读好课文,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拼读古诗,师巡视辅导;

2.指名读,小组读。师与四个小组开火车接力读;

3.齐读,跟影片一起读;

4.合书试颂,背诵。

三.学习本课生字:

1.看挂图上的拼音颜色,有几种?是何原因?(生字音)

2.逐一找出生字来,师应和出示生字卡片;

3.指名读,齐读生字,众议众评;

4.师逐一指导书写;

5.每组两人上黑板来写,大家评议;

6.让学生完成课文93页“描描写写”。

四.讲解古诗大致内容:

1.展示影片一,提问:图上有什么?在干什么?

(中午,劳动人民头顶着炙热的太阳,在地里艰辛地劳动)

2.展示影片二,质疑,总结:

(一滴一滴辛劳的汗水洒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

3.展示影片三,质疑,总结:

(要知道我们碗盘里的一粒粒食物,是劳动人民用辛劳的汗水换来的)

4.这些食物来的容易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五.总结:

是呀! 一粒粒食物来之不易。我们从小应该做一个爱惜食物的人。我们还要爱惜校产、学习用具、生命、水电……

教学反思:

在条件较为薄弱的农村小学里上公开课,想找点资料,想编辑教具,想找一个大点的显示器,想找一个声音大点的音箱,想给大家一个惊喜,却令我头痛和无奈。但无论如何,因地制宜而因材施教。是非成败,评课之后本人再将所有反思集思广益,综合取优填于后。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课文影子

5.影子 课时目标 1. 会认“影、前、后”等11个生字,会写“在、后、我、好”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呢?学生说出自己朋友的名字。 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常常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 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我和他说话,他呀不开口。 你们猜,我的好朋友他是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回答后随机板书课题,读准音yǐnɡ zi,识记“影”。 二、实践活动,了解影子 1.提问: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猜谜,通过猜谜说原因,学生对影子有了初步的感觉。 2.设计影子游戏,交流“我的发现”。 (1)你们也有这样一位朋友吧?你在哪儿见过他?现在能马上找到他吗? (2)找到了你的朋友,和它一起玩吧,一边玩一边观察,它是什么样的?你也可以回忆你是怎么样在操场上跟影子赛跑、踩影子的。 (3)影子跟我们形影不离,跟随着我们,陪着我们;影子变化无穷,前后左右位置会变,高矮胖瘦形状也会变。 【设计意图】有趣的“影子”游戏让学生对影子产生了感性认识。恰当的语文实践更有助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教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读儿歌,看看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吧! 1.引导学生小声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在文中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如果小伙伴都认对了,请你夸夸他。 3.检查自学:老师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读生字和带有拼音的词语。 (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3)比赛形式考查会认的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而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妙趣横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4.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跟着红色的笔顺跟随描字,再照着范字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2)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再改进。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影子可真调皮,它和太阳捉迷藏玩呢!它们是怎样捉迷藏的呢?请两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2.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拉进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活动的画面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减缓教学难点的坡度。 3.同学们看得认真,你发现了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

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 《悯农》是宋代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借闰年比平年时间长来表达农民对歉收 饥馑的无奈和悲凉。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 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mǐn nóng 《悯农》 sòng yáng wàn lǐ 宋 杨万里 dào yún bù yǔ bù duō huáng, qiáo mài kōng huā zǎo zhuó shuāng.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yǐ fēn rěn jī dù cán suì, gang kān suì lǐ rùn tiān cháng.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注释】 悯农:同情农民。悯,怜悯,同情。 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面积大。 黄:成熟。 荞(qiáo)麦:荞麦,顶花生长的一种早熟的粮食作物,叶心形,互生;花 散穗状,白色*;果实近三棱锥形,果皮灰黑色*,磨成的面粉为白色*,可食。 空花:是指无实之花,即光开花没结果。 着(zháo):受到。 已分:早就料知。 分,料想,料到。 更堪:即更哪堪,哪里又经得起或经受得了。 闰:即闰月。闰月,闰月年照正常年份多出一个月。 【古诗 今译】 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 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 挨饿 的日子就更长了。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 年-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 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进士。历任国子博 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 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 里。在中国文学 史上,与陆游 、 范成大、 尤袤并称“南宋四家”、 “中兴四大诗人”。 他作诗 25000 多首, 只有少数传下来。 淳煕六年(1179 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 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 内。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 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 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其人其诗在惠州影 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头, 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 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 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 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 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 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 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 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 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 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 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 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给劳动者 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 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 海无闲田”, 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 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 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 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 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是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

2018年关于《悯农》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年关于《悯农》教学设计及反思 《悯农》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意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不知种庄稼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饭……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通过开展珍惜粮食的活动来启迪学生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已刻不容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 2.能初步诵读出五言古诗的韵律。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出题。

导入:小朋友,今天早晨我们吃的是什么?(幼:馒头) 馒头是从那里来的?(引出儿歌)。在刚才念的儿歌里,我们觉得农民伯伯种地容易吗?(幼:不容易)小朋友想不想学一首古诗来表达农民伯伯种庄稼的不易呢?(幼:想)在学古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出示教学挂图) 二、指导幼儿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教学挂图。 1.小朋友们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的太阳又红罩着大地又热?比如早晨、中午、下午?(幼:中午) 2.中午太阳最红最热的时候,小朋友看这是谁,他在干什么?(幼:农民伯伯) 3.小朋友们看农民伯伯额上一滴一滴的是什么?(幼:汗水) 小结:哦,汗水一滴一滴的流着,都掉到泥土里去了。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更清楚,明白粮食来的不易呀!(幼:是的) 三、诵读古诗,体会诗意。 师:从前有个名叫李绅的老爷爷,他也看了这幅画立马写了一首古诗,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古诗是怎么写的?(幼:好想)这首古诗叫《悯农》,小朋友跟着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说的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中午太阳当空照,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他们很辛苦,汗水

《悯农》教学设计

《悯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查阅字典,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读懂古诗《悯农》,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用“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方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总结学法延伸课外,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读诗学法——激趣用法,扩展读诗”的三步过程,教给学生“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古诗阅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农”、“当”的写法。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包含:教学计划、总目标) 一年级春季最新教材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各单元内容安排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在本册教材中,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就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等,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还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篇新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文章很长,但故事情节有趣,真正体现了生活阅读。通过童话故事,来了解如何写通知,学生很容易理解。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学前班语言活动教案《悯农》

学前班语言活动教案《悯农》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活动目标: 1 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按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体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 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古诗挂图,小朋友的书。 活动过程 一、分组引导幼儿讨论 1 白米饭从哪里来的? 2 是怎么来的?容易吗? 二、教师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锄禾日当午”中的“锄”是锄草的意思;“禾”是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 2、“汗滴禾下土”是农民的汗水一滴滴地到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盘”指碗,“餐”指粮食,“皆”是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三指导幼儿朗诵: 1韵律节奏为:每一句的前两字相连,后三字相连,中间略停顿。2重音字为: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四.结合学古诗,带幼儿去田间观察农民劳动的情景,从而帮助幼儿自然而然地习得古诗。 五、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黄梅调《古朗月行》 一活动目的:1感受黄梅戏曲调清新婉转的特点。2学习用“填词”的方式改编戏曲,尝试为黄梅戏曲调配新词。3萌发幼儿喜爱黄梅戏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黄梅戏《打猪草》选段的录音带及伴奏带。2幼儿已听过黄梅戏曲调。3幼儿已熟练掌握多首五言绝句。 三活动过程:(一)听黄梅戏:放录音《打猪草》选段,让幼儿感受原曲。师:“这是一首什么曲子?你们喜欢听吗?”“为什么觉得很好听呢?”(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其感受黄梅戏的特点。) (二)哼唱黄梅戏 引导幼儿用衬词随乐哼调感受黄梅戏曲调的韵味。 (三)学唱黄梅戏

古诗《悯农》教案

《悯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 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陆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陆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 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 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齐读。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古诗,从古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幻灯出示《悯农》的朗读节奏) 5.指名读,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幻灯出示)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4.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了自己喜欢的古诗,你能背一背吗? 指名背古诗。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全集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全集 篇一 识字 1 天地人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生字。 2.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

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 6 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 __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

一年级必背古诗注音版首带拼音

悯农李绅 chúHérìdāng wǔ 锄禾日当午,hàn dīhéxiàtǔ 汗滴禾下土。shuízhīpán zhōng cān 谁知盘中餐,lìlìjiēxīn kǔ 粒粒皆辛苦 绝句杜甫 chírìjiāng shān lì 迟日江山丽,chūn fēng huācǎo xiāng 春风花草香。níróng fēi yàn zǐ 泥融飞燕子,shānuǎn shuìyuān yāng 沙暖睡鸳鸯。 江? ?南(汉乐府) jiāng nán kěcǎi lián 江南可采莲, lián yèhétián tián

莲叶何田田! yúxìlián yèjiān 鱼戏莲叶间。 yúxìlián yèdōng 鱼戏莲叶? 东, yúxìlián yèxī 鱼戏莲叶西, yúxìlián yènán 鱼戏莲叶南, yúxìlián yèběi 鱼戏莲叶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lè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qióng lúlǒng gài sì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tiān cāng cāng yěmáng 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 chuīcǎo dīxiàn niúyáng 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鹅(骆宾王) ééé 鹅,鹅,鹅, qū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项向天歌。 bái máo fúlǜshuǐ

白毛浮绿水,hōng zhǎng bōqīng bō 红掌拨清波。 登鹳雀楼(王之涣) bái rìyīshān jìn 白日依山尽,huáng hérùhǎi liú 黄河入海流。yùqióng qiān lǐmù 欲穷千里目,gèng shàng yīcéng lóu 更上一层楼。 春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juéxiǎo 春眠不觉晓,chùchùwén tíniǎo 处处闻啼鸟。yèlái fēng yǔshēng 夜来风雨声,huāluòzhīduōshǎo 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唐】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guāng 床前明月光, yíshìdìshàng shuāng 疑是地上霜。

歌曲《悯农》教学设计

歌曲歌谣——悯农 活动导言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根据古诗写成的歌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歌曲的说唱,第二部分是轻快的歌唱。歌曲表现了农夫劳动的艰辛,告诉我们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的道理。通过聆听范唱、对比分辨、哼唱旋律、打击乐器伴奏、体态律动中感知歌曲的情绪,感受A段与B段之间在节奏、情绪上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在审美体验活动中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有机融合,层层深入。注重从聆听人手,让幼儿在审美体验中理解歌曲的内涵,做到在演唱中的以情带声。 活动的重点是熟悉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悯农》。难点是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古诗意境。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悯农》。 2. 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古诗意境。 3. 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悯农》、轻音乐、沙锤、dodo娃头饰、lala 妞头饰、幼儿用书。 2、经验准备:幼儿背诵过唐诗《悯农》。 3、常规准备:将幼儿座位以半圆形摆列。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问好节奏:引导幼儿跟老师做相同的肢体动作。 (2)教师播放“巧入情境厅——《悯农》”的动漫视频,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表现的内容。 师:“孩子们,你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从哪儿来的吗?” 2、欣赏乐曲 (1)教师播放“玩转妙音屋——音乐屋《悯农》”,引导幼儿进行歌曲欣赏,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为了秋天能有好收成。现在农民伯伯要去做什么?在田间劳作辛不辛苦?” (2)教师再次播放“玩转妙音屋——音乐屋《悯农》”,引导幼儿分辨歌曲的说和唱。 师:“请你仔细听听,这首歌有什么不同?” 3、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教案古诗悯农反思

教案古诗悯农反思 教案古诗悯农一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从小懂得爱惜粮食,珍惜成人的劳动。 二、活动准备: 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观察图片,猜图意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请幼儿说说图上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幅图可以用一幅图来表达,他的名字叫《悯农》。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2、教育幼儿要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提问; 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进餐时该如何做?

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热爱农民伯伯。 3、学习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朗诵古诗 1.根据图片,幼儿跟着教师朗诵。 2.幼儿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古诗。 3.请部分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为,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出示图片二,观察图上小朋友的行为,说一说她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 比一比以后谁吃饭最干净,不浪费粮食?比一比以后谁洗手不浪费水? 教案古诗悯农反思二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中农民劳作的辛苦与粮食来之不易的寓意,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及 节奏美,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2、运用观察、探索、比较、选择等方式,理解诗歌的画面及寓意。 乐意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独特感受。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悯农》

部编版一年级优秀教案⑤ g k h

⑤ g k h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g k h 三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 k h 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能够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2)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公园游玩。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玲玲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2.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

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生:ɡ、k、h) 3.揭示课题:ɡ、k、h。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二、观察图画,学习字母 (一)教学声母ɡ。 1.(出示课件3)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嘴里叼着一个花环,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师引入:鸽子的“鸽”声母是ɡ。花环的形状像ɡ,板书:ɡ。 2.教学ɡ的发音,记清字形。 (1)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学生读:鸽子。 (2)教学ɡ的发音: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ɡ。 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3)教师指名读声母ɡ,学生开火车读声母ɡ,小组读声母ɡ。 (4)记字形,启发想象,ɡ像什么? (出示课件4)教顺口溜:一群白鸽ɡɡɡ,鸽子花环ɡɡɡ,9字加钩ɡɡɡ。 (二)教学声母k。 1.多媒体课件出示蝌蚪,问:它的名字叫什么?(蝌蚪) 引入:蝌蚪的“蝌”的声母就是k,板书k。 2.教学k的发音,记字形。 (1)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蝌蚪。学生跟读:蝌蚪。 (2)教学k的发音:如果把蝌蚪的“蝌”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幼儿园悯农教案

幼儿园悯农教案 【篇一:幼儿教案《古诗悯农》】 《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熟练背诵古诗。 2、认识“汗”“滴” “辛苦”并正确组词。 3、了解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准备: 1、字卡 2、挂图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回忆曾学过的古诗,并数一数,看一看已经学过了 多少首古诗,让幼儿感到非常的有成就感。 (二)打开字宝宝的家,和幼儿一同复习以前学过的字宝宝,并且 巩固那些记得不好的。并数一数,看一看已经学过了多少个字宝宝,并表扬幼儿是识字大王。 (三)提问引入活动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是谁种出来的,怎样种出 来的?”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粮食种植的过程,农民伯伯种粮食 的辛苦。 (四)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图里画什么?表扬举手回答 问题的小朋友。告诉幼儿今天又要把一首古诗放到宝宝的小脑袋里。 (五) 学习古诗 1 、教师朗读古诗,边在挂图上按顺序出示相应的图和字。 2 、引导幼儿进行情景讲述,理解“日当午”时劳作的辛苦,理解粮 食的来之不易。教育幼儿珍惜粮食,要吃完自己的饭和菜。 3 、告诉幼儿,今天字宝宝又来做客了,请幼儿与字宝宝玩找朋友 的游戏,认读汉字:汗滴、辛苦,说说是什么结构并组词。进一步 理解古诗文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六)幼儿朗读古诗,请幼儿打开阅读课文古诗2“悯农”。要求1 幼儿手指字,耳朵听,闭上嘴巴注意听。 要求2 幼儿手指字,耳朵听,张开嘴巴出轻声。 要求3 幼儿双手拿书,身坐正,大声朗读有感情。 (七)请幼儿从古诗中长出与字卡上的汉字相同的字,然后把它圈 出来,认读汉字。

(八)活动结束:发给幼儿人手一本图书,请幼儿在上面找自已么认识的字宝宝,看谁认识的朋友最多。 【篇二:幼儿园大班古诗教学:《悯农》】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学:《悯农》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悯农两首教学设计

《悯农》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检查读。(小组合作) 2、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交流)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 子。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死:没有了生命。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质疑。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三、品析体会过渡: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中屈指可数的2 0个字,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 粮食。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 (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3)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4)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 (5)议议: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 (6)体会:从这首诗中,你又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中班语言教案悯农

中班语言教案悯农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并理解字词:日,盘,辛苦。 2.能够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3.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节约意识的习惯。懂得尊重别人的劳 动成果。 4.具有节约意识。 活动准备: 1.字词卡:日、盘、辛苦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CD 3.教学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 (1)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看一幅画,请你们看看图上有什么吧。(一位农民伯伯在顶着烈日给禾苗除草,他的汗水一滴滴流到了田里。) 鼓励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2)老师带来了一首古诗,就是讲这位农民伯伯的,就让我们一起学学吧。 导出古诗名称,带领幼儿指读一次,并向幼儿解释“悯农”的意思。 (3)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 导出古诗“锄禾日当午”,带领幼儿指读,并向幼儿解释本句的意思。 (4)农民伯伯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导出古诗“汗滴禾下土”,带领幼儿指读,并向幼儿解释本句的意思。 (5)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有没有想过我们碗里的饭,一粒

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 导出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带领幼儿指读,并向幼儿解释本句的意思。 2.出示教学挂图。 (1)你们在挂图里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吃饭,剩了很多饭,浪费) (2)他们这么做对不对啊?(不对。)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通过前后的对比,认识到浪费粮食是不好的行为,应该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节约粮食。 (二)带领幼儿理解、记忆古诗 1.带领幼儿朗读古诗两遍。 2.将幼儿分成两组,朗读古诗。 3.教师念上句,幼儿念下句,朗诵古诗一遍。

一年级上册语文 部编版 《大小多少》优秀教学设计

《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首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认知编写的儿歌,属于集中识字中的生活中识字。儿歌通过学生熟知的事物,具体形象地讲述了“大小”和“多少”,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巧妙地展示了汉语量词的丰富,告诉学生要根据具体事物使用恰当的量词。儿歌押ɑo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识字的兴趣。 2.课文每小节配有一幅图画,图画形象地展示了“大小”“多少”相对的关系。利用这些图画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儿歌意思,了解“大小”“多少”相对的关系,发展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言语能力。 3.本课继续让学生认识偏旁反犬旁和鸟字旁,根据教师用书对“要求认识的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认识偏旁的目的,是知道合体字这个概念;到认识积累了一定量的字后,再了解其表意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识记汉字,现阶段的教学注意不要拔高目标要求。 学情分析: 1.通过汉语拼音的学习,大多学生基本能拼读和认读音节,但有部分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要充分利用课文全注音的有利条件,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让学习慢的学生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达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要求。 2.虽然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一上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本教学设计不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3.课文中使用到的量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是熟知的,而且课标对词语只要求“了解”水平,故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和评价的度,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画达到了解就适度了。 教学目标:

小学必读80首古诗(带拼音版)

36118285401 咏鹅骆宾王 ééé 鹅,鹅,鹅, qū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项向天歌。 bái máo fúlǜshuǐ 白毛浮绿水, hōng zhǎng bōqīng bō 红掌拨清波。 02 敕勒歌北朝民歌 chìlèc 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qióng lúlǒng gài sì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tiān cāng cāng yěmáng 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 chuīcǎo dīxiàn niúyáng 风吹草低见牛羊。 03 春晓孟浩然 chūn m ián bùjuéxiǎo 春眠不觉晓, chùchùwén tíniǎo 处处闻啼鸟。 yèlái fēng yǔshēng 夜来风雨声, huāluòzhīduōshǎo 花落知多少。

04 回乡偶书贺知章 shào xiǎo líjiālǎo dàhuí 少小离家老大回, xiāng yīn wúgǎi bìn máo shuāi 乡音无改鬓毛衰。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xiāng shí 儿童相见不相识, xiào wèn kècóng héchùlái 笑问客从何处来。 05 静夜思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guāng 床前明月光, yíshìdìshàng shuāng 疑是地上霜。 jǔ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头望明月, dītóu sīgùxiāng 低头思故乡。 06 忆江南白居易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jiùcéngān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rìchūjiāng huāhóng shèng huǒ 日出江花红胜火, chūn lái jiāng sh uǐlǜrúlán 春来江水绿如蓝, néng bùyìjiāng nán 能不忆江南?

《悯农》教学设计_1.doc

《悯农》教学设计- 1、同学们,你们见过农民伯伯劳动吗?现在就让我们到田间看一看吧!(放录像,农民头顶烈日在给禾苗锄草,同学们,谈一谈你现在的感受吧! 2、是啊,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唐朝有位大诗人李绅站在田间看到此情此景时,同你们一样,心里很有感触,便写下了一首诗《悯农》。(板书课题)这首诗广为传诵,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学习古诗。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读的效果,易读错的字:谁、皆。 3、自己读古诗。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指名读古诗 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质疑,答疑,师适明引导) 5、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 三、朗读古诗 1、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播放配乐朗诵) 2、自己试着读一读(跟读、诵读等)。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4、再次呈现农民耕作画面。

看哪,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汗水一滴滴落进泥土里,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吧!(配乐读文) 4、们闭上眼睛,吟诵出心中的感受吧!(配乐读文)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你还能背出一些这样的诗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外作业 课后我们再去查一查,找一找写人们辛苦劳动的诗,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议一议好吗? 六、附板书设计(可用投影仪投影)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17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李绅《悯农》优秀教案

《悯农》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访问农民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教师准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