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试行)

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试行)
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试行)

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

(试行)

一、在线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

二、在线课程制作规范(一)视频内容规范

(二)视频单元技术规格

(三)非视频单元标准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本科校用,仅供参考)

二、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0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5.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期为2年,要求在2016年面向学生进行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试点期间,要加强网上辅导和答疑,课堂讨论时间一般要求占课程总学时的一半,教师教学工作量按课程原设课时统计。项目结题时,需要提交:在线开放课程网站、总结报告、改革方案(含教学大纲、课程具体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等)、学生学习感受与调查总结报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论文等其他成果。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题作业。 5. 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

【精品】精品课程高校工资系统详细说明(送源代码和数据库)

..................................................................... ..................................................................... ................................................... 五、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编写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项目背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参考资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 2.总体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需求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软件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3.程序描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功能......................................... 错误!未指定书签。

最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视频、教学资料(PPT课件、参考资料等)、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 应保证各类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各类资源的具体规范如下: 1. 视频(教师的授课录像,知识点) (1 )技术要求 时长范围:5~15 分钟(尽量控制在10 分钟以内); 视频格式: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小于200M视频采用H.264 编码方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 X 720, 16:9 ); 音频: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课程简介:如制作课程简介视频,建议长度50~60 秒。 (2)拍摄要求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不建议无教师形象的全程板书或PPT配音。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视频片头/片尾(可选):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 秒以内。一个教学单元内,如果有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 (3)字幕文件(可选) 字幕文件应单独制作并上传,不能与视频合并,要求用srt 格式。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4)课间提问 时长超过5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5?6分 钟插入一次。课间提问为1 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 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 2. 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可以是课程教学演示文稿或其他参考资料、文献等。 演示文稿和其他格式文档需以PDF文档的格式上传;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例如,每讲的PPT教案,可放在该讲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 3. 随堂测验随堂测验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随堂测验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也不会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随堂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或判断题。一份随堂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4.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平台为每个话题生成单独 的讨论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5. 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设有提交截止有时间,教师可选择计入平时成 绩,发布前需确保题目和答案核查无误。 (1)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一份单元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教师可以对单元测验设置管理策略,如:学生可以提交的次数(建议2~3 次)、有 效成绩取最后一次成绩还是最好成绩(建议取最好成绩)。 注意:由于填空题判分时有严格的字符比对规则,出题需谨慎。

(完整word版)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 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1.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2.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整合数字化教学内容,实现学习过程的即时管理,达到师生在线互动,调动学习者参与积极性,将网络资源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4.以先进的“学习中心”教学共享平台为依托,融合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前沿信息科技,共享优质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展现学校水平和实力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划“十三 —1—

五”期间自主建设20门左右的慕课,1000门左右的在线课程。 二、建设范围 1.在线开放课程为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在“学习中心”平台上建设的,在教学建设与改革中有特色和成效的课程。 2.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能充分利用在线课程特点,结合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三、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 教学内容既要精炼简洁、思路清晰,又能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课程资源要系统、完整、丰富,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 课程建设需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考试方法改—2—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首先要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5.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课程组成员均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负责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一支教学、辅导、设计和技术支持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优秀课程教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指南

附件4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受众面广、量大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动高职院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 二、功能定位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定位于“能学、辅教”。“能学”指凡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高职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并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辅教”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课程要求,利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使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巩固所学和拓展学习。 三、建设要求 (一)内容要求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能够涵盖课程标准(或课程教学基

本要求)规定内容、覆盖该课程所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包含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环节,颗粒化程度较高、表现形式适当,能够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申报学校应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出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并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成果应用到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资源要求 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1.基本资源。基本资源指能系统、完整、科学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及利用、课程改革成果,有力支撑教学目标实现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微课程等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2.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支持教学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各类典型新技术应用、生产案例、教学案例、专题讲座、素材资源,

湖北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

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题作业。 5.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团队成员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 6.教学效果与影响。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内容和反馈,全面跟踪和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对进度缓慢或有可能弃学的学生进行回访和提醒,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 —- 2 -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效果

1.建设了协作与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学团队 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创建互动、讨论组等大量问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与分工合作,改革了传统教育教师单打独斗的弊端,有助于不同教学与学习理念的拓展与传播。 2.转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在资源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反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教”的被弱化,学习者的“学”的主体作用被强化。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的速课课件,学习者可以提前进行课程预习,利用教学课件、课程录像、教学视频或微课等进行学习或者课后的巩固复习。“贴心大学”交互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交互学习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交互平台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贴心大学提供的一种在线学习、交互学习的新模式。一用网络平台,学习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学习的限制,提供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学习情况,随时随地自主的安排学习。 3.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网络平台上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完善的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学习区、互动交流区、实践实训区和评价考核区等,利用在线开放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多元化的交互式和应用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学习、主动学习。 4.推动了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考核内容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包括资源利用情况、交互情况、答疑情况、作业提交、综合考试等,在线开放课程还能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并生成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反馈数据。所以,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促进了教与学评价体制的变革。 5.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及实践环节涉及教学等多学科内容,相关学科之间紧密相关。在精品在线开放网络平台建设中可以实现学科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附件1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 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 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 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 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申报程序第六条.

宏观经济学(叶航)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在线播放

宏观经济学(叶航)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在线播放 宏观经济学(叶航)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叶航)浙江大学 分类:经济管理 观看人数:3054 TAG: 时间:2013/4/14 21:32:05 收藏:更多3 1: 优酷01导论02导论03导论04导论05导论06导论07总产出08总产出09总产出10总产出11消费、储蓄和投资12消费、储蓄和投资13消费、储蓄和投资14消费、储蓄和投资15消费、储蓄和投资16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17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18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19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20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21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22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23有效需求决定模型24有效需求决定模型25有效需求决定模型26有效需求决定模型27有效需求决定模型28有效需求决定模型29IS-LM模型30IS-LM模型31IS-LM模型32IS-LM模型33IS-LM模型34AD-AS模型35AD-AS模型36AD-AS模型37AD-AS模型38通货膨胀39通货膨胀40通货膨胀41通货膨胀42通货膨胀43通货膨胀44通货膨胀45通货膨胀46经济增长47经济增长48经济增长49经济增长50经济

增长51经济增长52经济增长53经济增长54经济增长55经济周期56调控的技巧与艺术57调控的技巧与艺术58调控的技巧与艺术59调控的技巧与艺术60宏观调控三十年61宏观调控三十年62宏观调控三十年63宏观调控三十年64宏观调控三十年65宏观调控三十年66宏观调控三十年67宏观调控三十年68宏观经济学流派69宏观经济学流派70宏观经济学流派宏观经济学(叶航)浙江大学介绍 宏观经济学(叶航)浙江大学精品课程 叶航,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经济学的跨学科研究,涉及领域主要包括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效用与偏好理论、神经元经济学、神经元伦理学、演化博弈理论与演.. 为了突出教材的逻辑性,还对传统教材的章节和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其中主要有:把消费、储蓄和投资列为宏观经济变量篇中专门的一章(第二章),而消费、储蓄和投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则放在第四章有效需求决定模型中加以介绍。有效需求决定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灵魂,因此我们对这一章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充实,以便读者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这一理论的精髓。在介绍IS—LM模型(第四章)和A —AS模型(第五章)时,突出了模型的数理推

2017年11月浙江省技术选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信息)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技术试题 姓名: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 本试题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术,第二部分通用技术。全卷共16页,第一部分1 至10页,第二部分11至1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在重复使用中会产生损耗 B. 信息无处不在,且呈现现形式多样 C.信息的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D.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2.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输,该协议的简称是 A. WEB B.WWW C. HTTP D. HTML 3.下列应用中,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有 ①机器人通过语音与人交流 ②饮水机根据水温自动加热 ③宾馆通过专用系统进行人脸识别,核实住宿人员身份 ④计算机程序根据输入的三条边长自动计算三角形面积 ⑤停车管理系统通过拍摄识别车牌号码,并用语音进行播报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使用Access软件打开数据库,部分界面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cess软件是数据库应用系统 B.当前打开的数据表名称是“zjtj” C.当前打开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D.删除当前记录后,该删除操作无法撤消

浙江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和制作规范

附件1: 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和制作规范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申报程序

王兆青:教授,浙江省优秀教师

王兆青:教授,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理工大学第二届名师,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任浙江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研部副主任。在《IEEE Software》、《IEEE Tra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Integrated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等高级杂志发表了论文和专著30余篇(部),其中10余篇被SCI/EI收录,主编浙江省重点教材建设1部、中央电大教材2部,主持承担浙江省精品课程1门,主持浙江省财政实验室建设专项项目1项,完成和在研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电子、信息与通信、计算机、控制等领域,专业基础扎实,在基于激光技术的检测系统研究,嵌入式实时系统研究,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研究,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XML Web服务技术研究以及C/C++代码技术研究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研究成果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同和肯定。现为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IEEE智能运输系统协会机电及嵌入式系统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 现任: 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高等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2006 IEEE/AS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 and Embedded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被年会推荐为传感器和传感网络分会主席,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 IEEE智能运输系统协会机电及嵌入式系统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ociety (ITS Society) Technical Committee (TC) on Mechatronic and Embedded Systems in ITS)。

浙江大学本科教育精品课程评选与管理暂行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教育精品课程评选与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浙江大学本科教育精品课程评选与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浙江,大学,本科,教育,精品课程,评选,管理,暂行办法,浙江,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成教大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浙江大学本科教育精品课程评选与管理暂行办法 浙大教发[20XX]20号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龙头。为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依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系列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申报条件 1.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且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 2.精品课程负责人应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

授担任,课程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3.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大,教学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在全国高校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辐射和影响力。 4.精品课程要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开发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5.精品课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和独特的风格。二、申报程序 由课程负责人填写“浙江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附件1),经学院组织初评后,统一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同时,由课程负责人在学校规定时间内,通过学校指定服务器提交课程申报表电子版和上载网络课件。 三、评审方式 精品课程原则上每两年评审一次,采用学院先行建设,择优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学校评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主管部门初审、学校专家组评审(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和校内公示。校内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由学校组织专家复审;如无异议,经学校批准后公布。通过评审的课程授予“浙江大学精品课程”称号。 四、运行管理 1.课程上网。凡被评为“浙江大学精品课程”的,需将网络课件上载到学校指定服务器,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已建有课程网站的课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详细

《网络营销》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商贸管理学院 二0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1) (一)建设思路 (1)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1)

(二)建设目标 (1) 1.课程建设的特色 (1) 2.建设目标 (2) 二、课程建设的容 (4) (一)建设容与进度 (4) (二)教学主要容 (5) (三)建设具体措施 (5) 四、建设预期效果、验收要点 (9) (一)预期目标 (9) (二)验收要点 (9) 五、经费使用说明 (11) (一)建设资金总预算 (11) (二)建设资金使用明细 (11) 六、保障措施 (11) (一)组织保障 (11) (二)资金保障 (12) (三)制度保障 (12)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网络营销》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精品开放课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网络营销》课程已于2017年开始进行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过积累,目前已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二)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的特色 《网络营销》课程是基于项目实践过程,结合市场、行业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本课程主要依托校教师、学生评价,同时结合校外专家评价,目前的评价效果较好。 (1)校外专家、行业专家评价 ●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教材建设体现了工学结合,把实际工作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完善的教学试验基地,毕业学生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作适应性强。 ●近几年来,通过积极引进及培养人才,师资力量显著增强,青年教师还因参加项目实践活动,接受造价电子商务师等专业培训,这成为了高质量专业教学的基本保障。 ●教学容符合当前的工作岗位需要,教学条件优越,教学手段多样化,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