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广东省佛山市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 (5分) (2017八下·蒙阴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_______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4)

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5)

但愿人长久,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

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7)

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8)

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二、诗歌阅读 (共1题;共3分)

2. (3分)阅读下面的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次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泰山是“五岳之首”,被尊称为_______。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险峻奇绝。

B . “决眦入归鸟”表明薄暮时分诗人细望泰山所见之景。

C . 前三联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极写泰山的高峻神秀景象。

D . 尾联表达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3. (8分)按要求答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 ②吾妻之美我________;③臣之妻私臣________ ④ 期年之后________

(2)

下面句中划线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 皆以美于徐公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D . 暮寝而思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

常言说“忠言逆耳”,但从本文看,“忠言未必逆耳”。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4分)

4. (4分)(2018·嘉兴模拟) 文言文阅读

初,康①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③康欲助毌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③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逐并害之。

康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晋书·嵇康传》)

【注释】①康:即嵇康,“竹林七贤”之一,下文的山涛、向秀也在其列。②谮(zèn):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③安:吕安(人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________

②非毁典谟________

③帝寻悟而恨焉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 . 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

B .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C .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

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5)“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卧龙’’一词是徐庶赞美好友诸葛亮的,钟会也说嵇康是“卧龙”,你如何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5. (15分)(2011·普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天里种植自己

王清铭

①3岁的时候,在一个小煤窑打工的父亲因塌方被埋在土中,撒手而去。父亲被埋葬的那天,别人哭得声嘶力竭,他黑着脸,就是不哭。大人就对他说,你爸过世了,再也回不来了。

②他不说话,只是把头摇得像风中的小草。

③他不相信那个老是用宽大的手掌抚摩他,用粗硬的胡须扎他小脸蛋的父亲,会永远消逝,像一颗不发芽的种于。他跟母亲在房前的空地种过南瓜,一粒种子点下去,浇一些水,隔一段时间,就长出嫩叶,然后藤蔓爬满架子,最后结出很多很大的瓜。

④他问母亲:把爸爸种进上里,什么时候再长出来呢?

⑤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睛,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连声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

⑥于是,他经常坐在屋门前,眼望着后山,希望看到婆娑的树影里他的父亲正大步走回冢中。第二年清明节时,他跟。母亲去上坟,坟土的树跟他一样高了,但他的父亲还是没有从地里长出来。

⑦他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长出来,是不是我们没有浇水呢?

⑧母亲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他有点明白过来了,也哭了,眼泪把整个衣襟都弄湿了。

⑨13岁的时候,祸不单行,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一场车祸吞噬了生命,他成了孤儿。埋葬娘的那天,天下起瓢泼大雨,但他不哭。也不再相信娘种进土里后,会再长出来。

⑩13岁的孩子没有谋生能力,邻居东凑一把米,西给一捆柒,衣服破了,有人争着拿回家缝补。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架了,那些孩于回去肯定挨父母的打。谁家里煮了背东西,一定要派孩子来叫他,以致有些孩子怀疑他是父母送给别人的兄弟。父亲就对孩子黑着脸,说:就是,就是,你以后要把他当兄弟。

?13岁的时候他在村里有了许多的兄弟姐妹,虽然村里的生活很贫困,但他的生活很幸福。23岁时大学毕业,他要求分配回村里的小学当教师,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要报答村人的恩情,他的学费是村里人用米和鸡蛋换来的。他的工资除了留一点生活费,仝部补贴给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于。为了报恩,他娶了村里一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女子,只因为这女子的母亲把家里最后一只母鸡卖了,凑足他的学费。

?恩情似山顶的天空压在他的心头,但他瘦弱的身体不是嶙峋的山峦。有时侯,他偷偷跑到父母的坟前,让泪水漫过他孤独无助的心灵。他想到三岁时的梦想:假如父母种进土里,能够再长出来该多好啊,至少他现在不会觉得欠了村里人很多的情,这份情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

?33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决定离开的时候,妻子骂他忘恩负义,他摇了摇头,给了这个他从来就没有爱过的女子一巴掌,然后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一抹嘴角的血,他走了,再也没有回。

?43岁的时候他在城里当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给农村教育基金会,并指定要捐给他上作过的那个乡村小学,他不留名,也拒绝记者采访。我成为他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时,他说起了这段经历。我

沉默了许久,然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把自己种进了生活过的那个乡村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阴凉。”

?我成为他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时,他说起了这段经历,我也沉默了许久。然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把自己种进了生活过的那个乡村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荫凉。”

(1)

第①段中父亲死后“他黑着脸,就是不哭”与第⑨段中母亲死后“但他不哭”,两次不哭的原因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2)

从?段中找出与?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3)

心存感恩之心的他,为什么又要逃离养育他的那个村子?

(4)

第⑩段细致描写了村人对失去双亲的“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你从中看到村人具有哪些品质?

(5)

请说说文章标题“春天里种植自己”妙在何处?

(6)

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结尾一段中“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句话的理解。

6. (14分)(2016·广州)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宣言

龙应台

安德烈:

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安德烈,那一刻就是儿子在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我没办法应付这局面,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

你记不得你香港的数学家教?他是博士生了,谈妥要来上班之前,还要打电话回北京问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记不得大三的小瑞?她到台北和朋友晚餐,结束之后还打电话问她妈准不准许她搭计程车回家,结果电话里

妈妈说计程车危险,她必须搭公交车。你记不记得大二的阿芬?拿着暑期创意营的选课单,说伤脑筋,不知道她妈会不会同意她选她真正想要的课程。

这些,都是典型的镜头,我不是这样的母亲。

但是同时,我也看见二十一岁的女儿跟母亲手挽着手亲密地逛街,看见十八岁的儿子很“乖”地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访友,跟母亲有说有笑。

老实说,安德烈,我好羡慕啊。

我也觉得,刚成年的人跟母亲太亲近,太“乖”,恐怕代表着他本身的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我渴望和你们保持儿时的亲密,但是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幻想。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亚洲母亲了,而且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给我的“课”。

十六岁的菲力普曾经说:“妈,我觉得,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份。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菲力普做这归纳的时候,安德烈,我这有名的社会观察家,真的傻了。

菲力普给我另一次“震撼课”,是在垦丁。我们一大帮人坐在凉风习习的海岸咖啡座看

海。过了一阵子,我想去洗手间,起身时问菲力普:“要不要上厕所?”你老弟从一本英文杂志里抬眼看我,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吗?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小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你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譬如你的中文家教来到家中,我看见你直接就坐下来准备上课;我把你叫到一旁跟你说,“安德烈,虽然你的家教只比你大几岁,你还是要有一定的礼节:给他奉上一杯茶水,请他先坐。他离开时,要送客送到电梯口。“你显然觉得太多礼,但你还是做了

我也记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陈婉莹教授来到家中,你看她进来,对她说了声“嗨”,还是坐在椅子上读报。我说,“不行,再熟她都还是你的教授,在中国的礼仪里,你要站起来。”你也接受了。

我们之间,有很多价值的交流,更何况,德国的传统礼节不见得比中国的少,欧洲社会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不见得比亚洲人轻,对吧?

可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隔了一夜还觉得郁结在心中。

你和菲力普到上海来做暑期实习,我一个做母亲的快乐想像:母子三人共处一室,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多幸福。让我来引导你们认识中国大陆,多愉快。

你说,“我好不容易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何又要和妈住一起?而且,难道以后我到某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做妈的都要跟着吗?”

十八岁的菲力普,刚从德国降落,天真的眼睛长在一百八十四公分的身躯上,认真地说,

“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大陆──因为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但是真正的世界哪里能这样。我要自己去发现中国。”

我听见自己可怜巴巴的声音说,“难道,连一个周末都不肯跟我去玩?青岛?苏州?杭州?”你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异口同声说,“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己出去,自己探索?”

安德烈,我在面对你们的“欧洲价值”,心里觉得彻底的失落:可是,转念想想,你们俩,是否也努力在抵抗你们母亲身上的某些“亚洲价值”而觉得“有点累”呢?

昨晚,我一个人去散步。月亮黄澄澄的,很浓;梧桐的阔叶,很美。我足足走了一个小时,然后,叫车到你俩的住处,看见你们自己洗好的衣服袜子凌乱地散在沙发上。我想,“不行,我也不能帮你们清理家里。”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马路上搭车。他忍受我一个深深的拥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马路的对岸。

MM 2007.4.25(选自《亲爱的安德烈》,有删改)

链接:安德烈,龙应台长子,生于台湾,八个月大时随母移居欧洲,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他,返回台湾,母子年龄相差三十岁,且存在中西文化差异,为了重新认识成年的安德烈,龙应台用书信与他交流,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互相通信,这些信后来汇集成书信体散文集《亲爱的安德烈》

(1)

文中所说的典型的亚洲母亲是怎样的?请分点概括。

(2)

请分别概括文中菲利普给作者上的两次“震撼课”的内容。

(3)

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

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4)

结合文本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我)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利普给我的“课”。

(5)

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什么矛盾?你认为能否化解?请简述理由。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

7. (9分)假如你正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解说某场足球比赛,换人间隙,突然一群鸽子落在球场上,裁判示意比赛暂停,这时你将怎样向观众解说?请写一段100字以内的解说词。要求:①对鸽子的外形特征和场中表现要有说明;②将这一意外机智地向观众说明;③语言明快、生动。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7八上·铜仁月考) 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那个“提灯人”你一定很熟悉的。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为那个“提灯人”写一篇小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班级、人名(可用字母代替);(4)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诗歌阅读 (共1题;共3分)

2-1、

2-2、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3-1、

3-2、

3-3、

3-4、

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4分)

4-1、

4-2、

4-3、

4-4、

4-5、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5-1、

5-2、

5-3、

5-4、

5-5、

5-6、

6-1、

6-2、

6-3、

6-4、

6-5、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

7-1、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