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专项练习(教师版)

2014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专项练习(教师版)
2014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专项练习(教师版)

2014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策略

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两种形式,逻辑思维严格遵守数学概念和逻辑演绎的规则,而直觉思维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它直接领悟事物本质,是一种跳跃式的预见,因此大大缩短思考时间。在解数学选择题时,巧妙运用直觉思维,能有效提高解题速度、准确度。

培养数学直觉思维,可以从特殊结构(包括代数式的结构、图形的结构、问题的结构)、特殊数值、特殊位置、变化趋势、变化极限、范围估计、运算结果、特殊联系等方面来进行。

1、从特殊结构入手

【例题1】 ,则对棱的距离

为( )

A 、1

B 、2

1 C 、

2 D 、22 此题情境设置简洁,解决方法也多,通常可以考虑作出对棱的公垂线段再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求解。不过若能意识到把这个正四面体置于一个正方体结构中(如图1),则瞬间得到结果,就是该正方体的棱长,为1,选A

2、从特殊数值入手

【例题2】、已知ππ2,5

1cos sin ≤<=+x x x ,则tan x 的值为( ) A 、43- B 、43-或34- C 、34- D 、43

由题目中出现的数字3、4、5是勾股数以及x 的范围,直接意识到34sin ,cos 55

x x =-=,从而得到3tan 4

x =-,选C 。 【例题3】、△ABC 中,cosAcosBcosC 的最大值是( )

A 、383

B 、81

C 、1

D 、2

1 本题选自某一著名的数学期刊,作者提供了下列 “标准”解法,特抄录如下供读者比较: 设y=cosAcosBcosC ,则2y=[cos (A+B )+ cos (A-B )] cosC ,

∴cos 2C- cos (A-B )cosC+2y=0,构造一元二次方程x 2- cos (A-B )x+2y=0,则cosC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由cosC 是实数知:△= cos 2(A-B )-8y ≥0,

即8y ≤cos 2(A-B )≤1,∴8

1≤y ,故应选B 。 这就是“经典”的小题大作!事实上,由于三个角A 、B 、C 的地位完全平等,直觉告诉我们:最大值必定在某一特殊角度取得,故只要令A=B=C=60゜即得答案B ,这就是直觉法的威力,这也正是命题人的真实意图所在。

3、从特殊位置入手

【例题4】、如图2,已知一个正三角形内接于一个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中,问x 取什么值时,内接正三角形的面积最小( )

A 、2a

B 、3a

C 、4

a D

、2a

显然小三角形的端点位于大三角形边的中点时面积最小,选A 。

【练习5】、双曲线221x y -=的左焦点为

F ,

点P 为左支下半支异于顶点的任意一点,则直线PF 的

斜率的变化范围是( )

A 、 (,0)-∞

B 、(,1)(1,)-∞-+∞

C 、(,0)(1,)-∞+∞

D 、(1,)+∞

进行极限位置分析,当P →A 时,PF 的斜率0k →;当PF x ⊥时,斜率不存在,即k →+∞或k →-∞;当P 在无穷远处时,PF 的斜率1k →。选C 。

4、从变化趋势入手

【例题6】、(06年全国卷Ⅰ,11)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 )的5根细木棍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多少?( )

A 、2

B 、2

C 、2

D 、20 cm 2

此三角形的周长是定值20,当其高或底趋向于零时其形状趋向于一条直线,其面积趋向于零,可知,只有当三角形的形状趋向于最“饱满”时也就是形状接近于正三角形时面积最大,故三边长应该为7、7、6,因此易知最大面积为2,选B 。

【例题7】甲、乙、丙三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个射箭20次,三人测试成绩如下表:

123,,S S S 分别表示三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 A 、213S S S >> B 、312S S S >> C 、321S S S >> D 、132S S S >>

我们固然可以用直接法算出答案来,标准答案也正是这样做的,但是显然时间会花得多。凭直觉你可以估计到:它们的期望值相同,离开期望值比较近的数据越多,则方差——等价于标准差会越小!所以选B 。

5、从变化极限入手

【例题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a 等于AC 边上的高,那么sin cos 22

C A C A -++的值是( ) A 、1 B 、12 C 、13

D 、-1 进行极限分析,0A → 时,点C →A ,此时高0,h c a →→,那么180,0

C A →→ ,所以sin cos 22

C A C A -++sin90cos01→+= ,选A 。 【例题9】与方程221(0)x x y e e x =-+≥的曲线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曲线方程为( )

A 、ln(1y =+

B 、ln(1y =

C 、ln(1y =-+

D 、ln(1y =-

用趋势判断法:显然已知曲线方程可以化为2(1)(0)x y e x =-≥,是个增函数。再令,x →+∞那么,y →+∞那么根据反函数的定义,在正确选项中当y →+∞时应该有,x →+∞只有A 符合.

6、从范围估计入手

【例题10】甲乙两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比赛规则为“3局2胜”,即以先赢2局者为胜,根据以往经验,每局比赛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则本次比赛中甲获胜的概率为( )

A 、0.216

B 、0.36

C 、0.432

D 、0.648

先看“标准”解法——甲获胜分两种情况:①甲:乙=2:0,其概率为0.6×0.6=0.36,②甲:乙=2:

1,其概率为12

[0.60.4]0.60.288C ??=,所以甲获胜的概率为0.36+0.288=0.648,选D 。 现在再用直觉法来解:因为这种比赛没有平局,2人获胜的概率之和为1,而甲获胜的概率比乙大,应该超过0.5,只有选D 。

【例题11】连续投掷两次骰子的点数为,m n ,记向量b =(m ,n )与向量a =(1,

-1)的夹角为θ,则0,2πθ??∈ ???

的概率是

A 、512

B 、12

C 、712

D 、56

凭直觉可用估值法,画个草图(图4),立刻发现在AOB ∠范围内(含在OB 上)的向量b 的个数超过一半些许,选C ,完全没有必要计算。

7、从运算结果入手

【例题12】、函数sin(2)cos 23

y x x π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2

π B 、π C 、2π D 、4π 因为sin cos sin()a x b x A x ωωω?+=+,所以函数y 的周期只与ω有关,这里2ω=,所以选B ,根本不必计算。

【例题13】、若7270127(12)x a a x a x a x -=++++L ,则0127||||||||a a a a ++++=L ( )

A 、-1

B 、1

C 、0

D 、73 选D 。

8、从特殊联系入手

【例题14】不等式组??

???+->+->x x x x x 22330的解集是( )

A 、{}20<

B 、{}5.20<

C 、{}60<

D 、{}30<

直接求解肯定不是最佳策略;四个选项左端都是0,只有右端的值不同,在这四个值中会是哪一个呢?直觉:它必定是方程33||33x x x x

--=++的根!,代入验证:2不是,3不是, 2.5也不是,所以选C 。 【例题15】、四个平面,最多可以把空间分成几部分?( )

A .8

B .14

C .15

D .16

这个问题等价于:一个西瓜切4刀,假设在此过程中西瓜不散落,则最多可以切成几块?

前3刀沿横、纵、竖三个方向切成8块应该没有问题,第4刀怎么切呢?要得到最多的块数,应该尽可能切到前8块,所以切法应该区别于前3刀的方向,即斜切,但总有1块切不到,所以答案为8×2-1=15,选C 。

也可以这样考虑:假设已经切好了,则中间必定有1块是没有皮的四面体,与每一个面相邻的有1块,共4块;与每条棱相接的有1块,共6块;与每顶点相对的有1块,共4块;所以总数是1+4+6+4=15,选C 。

选择题专题训练(17) .doc

选择题专题训练(17) 姓名 班级 学号 1.化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食用松花蛋时蘸些食醋可以去除氨的气味 B .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 .只用淀粉溶液即可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 D .液氯罐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2.已知在101kPa 时:CH 4(g)+2O 2(g)=CO 2(g)+2H 2O(g);△H=-820kJ/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B .CH 4的燃烧热是820kJ C .11.2LCH 4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10kJ D .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甲烷在正极被氧化3.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0.2mol 过氧化氢完全分解生成0.1molO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B .300mL2mol/L 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 A C .在常温常压下,17g 硫化氢气体所含质子数目为9N A D .在标准状况下,2.24L 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N A 4.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干燥Cl 2 B .检验K 2CO 3中的K + C .石油的蒸馏 D .吸收NH 3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酸铝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Al 2(SO 4)3+3H 2O 2Al(OH)3+3H 2SO 4 B .铜跟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 +4NHO 3(浓)=Cu 2+ +2NO 3- +2NO 2↑+2H 2O C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 2O +O 2+4e -→4OH - D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久置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Cl 2 浓H 2SO 4 NH 3 稀H 2SO 4 C 6H 6 生成物能量总和 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 反应物能量总和 能 量 反应进程

(完整word版)高三理科数学选择题填空题专项训练

高三理科数学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每题都给出四个结论,其中有且只有一个 结论是正确的.) 1. 复数z 满足(2)z z i =+,则z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2. 已知实数a ≠0,函数2,1()2,1x a x f x x a x +

高考数学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 前面讲到,高考选择题占高考分数比重十分可观,750分中约有320分为选择题,占总分的45%左右。其中数学选择题的分数为60分,而且单项分数很高,两道选择题的分数等于一道大题的分数。学生的在选择题这类题型上,又普遍失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400分左右的学生,选择题丢分高达150~240分。500分左右的学生选择题丢分80~150分。所以,一直以来,选择题是拉开同学们分数距离的一条屏障,老师总是利用选择题的特点,让高考的选拔形成梯度。如果选择题不丢分,同学们的总分就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快速跨越当前的局限。 解答高考选择题既要求准确破解,又要快速选择,正如《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的,应“多一点想的,少一点算的”。我们都会有算错的时候,怎样才不会算错呢?“不算就不会算错” 因此,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在对照选择支的同时,多方考虑间接解法,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我们不要给任何“方法”做出限定,重要的是这种解答的思想方式。下面略举数例加以说明: 快速解题思维一、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选项的特殊性。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大家看题目,就可以看到所有选项都是数值。并且这个数值正是我们所求的k1k2的值。这么说来,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能满足这个条件。于是我们可以令A、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上的两个顶点,C为短轴上的一个顶点,那么就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过程,省去了“标准答案”中提供的设置未知数,产生庞大的计算量。通过特殊图形的构建,就能简化整个计算过程,最终得出选项为B(请大家自行计算)。 例2 △ABC中,a、b、c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B是A和C的等差中项,则a+c与2b的大小关系是 () A a+c<2b B a+c>2b C a+c≥2b D a+c≤2b 大家看这道题,本题中没有给定三角形的具体形状,故说明任何三角形都可以得出一个唯一选项。所以我们不妨令A=B=C=600,则可排除A、B,再取角A,B,C分别为300,600,900,可排除C,故答案为D。

2014年高考全国2卷文科数学试题(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4年高考全国2卷文科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设集合2 {2,0,2},{|20}A B x x x =-=--=,则A B =I ( ) A .? B .{}2 C .{0} D .{2}- 2. 131i i +=-( ) A .12i + B .12i -+ C .12i - D .12i -- 3.函数()f x 在0x x =处导数存在,若0:()0p f x =;0:q x x =是()f x 的极值点,则( ) A .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 B .p 是q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 的必要条件 C .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 的充分条件 D .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 4.设向量b a ρρ,满足10||=+b a ρρ,6||=-b a ρ ρ,则=?b a ρρ( ) A .1 B .2 C .3 D .5 5.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是2,若248,,a a 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 ) A .(1)n n + B .(1)n n - C . (1)2n n + D .(1) 2 n n - 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 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的部分的体积和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A . 2717 B .95 C .2710 D .3 1 7.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23,D 为BC 中点,则三棱锥11A B DC -的体积为 (A )3 (B ) 3 2 (C )1 (D 3 D 1 1 A B 1 8.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 ,t 均为2,则输出的S =( )

(完整)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二)

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二) 1、函数y =cos 4x -sin 4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 (A )x =-2π (B )x =-4π (C )x =8 π (D )x =4π 2、已知l 、m 、n 为两两垂直且异面的三条直线,过l 作平面α与m 垂直,则直线n 与平面α的关系是( )。 (A )n //α (B )n //α或n ?α (C )n ?α或n 不平行于α (D )n ?α 3、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a 、x 、b 和b 、y 、c 都成等差数列,且xy ≠0,那么y c x a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4、如果在区间[1, 3]上,函数f (x )=x 2+px +q 与g (x )=x + 21x 在同一点取得相同的最小值,那么下列说法不对.. 的是( )。 (A )f (x )≥3 (x ∈[1, 2]) (B )f (x )≤4 (x ∈[1, 2]) (C )f (x )在x ∈[1, 2]上单调递增 (D )f (x )在x ∈[1, 2]上是减函数 5、在(2+43)100展开式中,有理数的项共有( )。 (A )4项 (B )6项 (C )25项 (D )26项 6、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0,前n 项和为S n , T n =n n a S ,则有( )。 (A )T 1T 9 (D )大小不定

7、设集合A =ο/,集合B ={0},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8、已知直线l 过点M (-1,0),并且斜率为1,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A ) x +y +1=0 (B )x -y +1=0 (C )x +y -1=0 (D )x ―y ―1=0 9、已知集合A ={整数},B ={非负整数},f 是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f :x → y =x 2(x ∈A ,y ∈B ),那么在f 的作用下象是4的原象是( ) (A )16 (B )±16 (C )2 (D )±2 10、已知函数y =1 -x x ,那么( ) (A )当x ∈(-∞,1)或x ∈(1,+∞)时,函数单调递减 (B )当x ∈(-∞,1)∪(1,+∞)时,函数单调递增 (C )当x ∈(-∞,-1)∪(-1,+∞)时,函数单调递减 (D )当x ∈(-∞,-1)∪(-1,+∞)时,函数单调递增 11、在(2-x )8的展开式中,第七项是( ) (A )112x 3 (B )-112x 3 (C )16x 3x (D )-16x 3x 12、设A ={x | x 2+px +q =0},B ={x | x 2+(p -1)x +2q =0}, 若A ∩B ={1},则( )。 (A ) A ?B (B )A ?B (C )A ∪B ={1, 1, 2} (D )A ∪B =(1,-2)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小技巧总结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小技巧总结 1.直接法 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 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2.特例法 就是运用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数值、特殊位置、特殊关系、特殊图形、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等对各选择支进行检验或推理,利 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的原理, 由此判明选项真伪的方法。用特例法解选择题时,特例取得愈简单、愈特殊愈好。 3.图解法 就是利用函数图像或数学结果的几何意义,将数的问题(如解方程、解不等式、求最值,求取值范围等)与某些图形结合起来,利用 直观几何性质分析,再辅以简单计算,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这种 解法贯穿数形结合思想,每年高考均有很多选择题(也有填空题、解 答题)都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既简捷又迅速。 4.验证法 就是将选择支中给出的答案或其特殊值,代入题干逐一去验证是否满足题设条件,然后选择符合题设条件的选择支的一种方法。在 运用验证法解题时,若能据题意确定代入顺序,则能较大提高解题 速度。 5.筛选法 也叫排除法、淘汰法。就是充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从选择支入手,根据题设条件 与各选择支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选择支进行

筛选,将其中与题设相矛盾的干扰支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结论 的方法。使用筛选法的前提是“答案唯一”,即四个选项中有且只 有一个答案正确。 对于数学学科,就具体题目来说的话,选填题大部分是送分,重要的话说三遍,要细心,要细心,要细心!不要出各种低级错误(当 年我在数学和物理上面犯的低级错误简直数不过来)。就往年的情况看,选择题的前面几个就在二次方程、复数、逻辑词、简单的积分、数列、数形结合、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算法这几个方面出题,基本上都没有多大难度。值得注意的是10、11、12三个题,选 择题里面可能拖时间的就在它们当中(一般1-2个,三个题都很难的 我没见过),这些题考的基本上就是立几、解几、函数性质,关键是 多做题,找手感,而且考试的时候可以考虑代数值进去验算或者强 行构造特殊情况(感觉在教坏学弟。。。不过一定要在考后用正规方 法做一遍,这些题里面的运算思路都是有可能出现在大题当中的)。 填空题情况差不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学会听课 高二教学速度快、容量大、方法多,同学中会出现听了没办法记,记了来不及听的无所适从现象,但是做好笔记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 环节,那就应该记思路和结论,不要面面俱到,课后再整理笔记。 另外要有效地练习。练习应具有针对性、同步性,如果见题就做, 常常起不到巩固作用;还要学会限时完成,才能提高效率,增强紧迫感,不至于形成拖拉作风;正确对待难题,即使做不出,也应该明确 此刻的收获不一定小,因为实质上已经巩固了相关知识与方法,达 到了一定的目的,不能因此影响信心。遇到困难问题,应先自己思考,实在没有头绪要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防止问题积累,降低 学习热情。 发展思维 平时教学中,好多同学都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就错。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思维层次。由于学习有三个能 力层次:一是“懂”,二是“会”,三是“悟”,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加强基础、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以高考中热点、重点

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十)

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十)1、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 (d>0),直线a在平面α内,则在平面β内与直线a相距2d的直线有()。 (A)一条(B)二条(C)无数条(D)一条也没有2、互不重合的三个平面可能把空间分成()部分。 (A)4或9 (B)6或8 (C)4或6或8 (D)4或6或7或8 3、若a, b是异面直线,a?α,b?β,α∩β=c,那么c()。(A)同时与a, b相交(B)至少与a, b中一条相交(C)至多与a, b中一条相交(D)与a, b中一条相交, 另一条平行4、直线a//平面M,直线b?/M, 那么a//b是b//M的()条件。(A)充分不必要(B)必要而不充(C)充要(D)不充分也不必要5、和空间不共面的四个点距离相等的平面的个数是()。 (A)7个(B)6个(C)4个(D)3个 6、在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上各取一个点,那么过这三点的截面一定是()。 (A)三角形或四边形(B)锐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7、圆锥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且l>2r, M是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从M拉一条绳子绕侧面转一周再回到M,那么这条绳子的最短长

度是( )。 (A )2πr (B )2l (C )2lsin l r π (D )lcos l r π 8、α、β是互不重合的两个平面,在α内取5个点,在β内取 4个点,这些点最多能确定的平面个数是( )。 (A ) 142 (B )72 (C )70 (D )66 9、各点坐标为A(1, 1)、B(-1, 1)、C(-1, -1)、D(1, -1),则 “点P 在y 轴”是“∠APD =∠BPC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函数y =1-|x -x 2|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11、若直线y =x +b 和函数y =21x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2) (B )[-2, 2] ( C )(-∞,-2)∪[2, +∞) (D )[1, 2)

十大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十大2019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选择题比其他类型题目难度较低,但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解题熟练、灵活、快速、准确。现总结了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提高答题效率及准确率。1.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2.特特殊值检验法: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3.极端性原则: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采用极端性去分析,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4.顺推破解法: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5.逆推验证法(代答案入题干验证法):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否定错误选项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6.正难则反法:从题的正面解决比较难时,可从选项出发逐步逆推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或从反面出发得出结论。

7.数形结合法:由题目条件,做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8.递推归纳法: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9.特征分析法:对题设和选择项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0.估值选择法: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201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1(理科)

绝密★启用前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 I 卷 ) 数 学(理科 )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 A={ x | x 2 2x 3 0 } , - ≤<=,则A B = B={ x | 2 x 2 A .[-2,-1] B .[-1,2 ) C .[-1,1] D .[1,2) (1 i )3 2. (1 i ) 2 = A .1 i B .1 i C . 1 i D . 1 i 3.设函数 f ( x) , g( x) 的定义域都为 R ,且 f ( x) 时奇函数, 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 A . f (x) g( x) 是偶函数 B .| f ( x) | g ( x) 是奇函数 C .f (x) | g( x) 是奇函数 D .|f ( x) g ( x) 是奇函数 | | 4.已知 F 是双曲线 C : x 2 my 2 3m(m 0) 的一个焦点,则点 F 到 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A . 3 B .3 C . 3m D . 3m 5.4 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 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 A . 1 B . 3 C . 5 D . 7 8 8 8 8 6.如图,圆 O 的半径为 1, A 是圆上的定点, P 是圆上的动点,角 x 的始边 为射线 OA ,终边为射线 OP ,过点 P 作直线 OA 的垂线,垂足为 M ,将点 M 到直线 OP 的距 离表示为 x 的函数 f ( x) ,则 y = f ( x) 在 [0, ]上的图像大致为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4题

24题题型训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兴起和第一次社会转型) 1.【2013年全国I卷.24-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2014年全国I卷.24-1】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3.【2014年全国II卷.24-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4.【2015年全国II卷.24-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C.反对进行社会变革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5.【2018年全国II卷.24-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6.【2017年全国I卷.24-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7.【2016年全国Ⅲ卷.24-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B.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8.【2015年全国I卷.24-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

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九)

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九) 1、如果(1+x)3+(1+x)4+(1+x)5+……+(1+x)50=a 0+a 1x +a 2x 2 +……+a 50x 50,那么a 3等于( )。 (A )2350C (B )351C (C )451C (D )450C 2、299除以9的余数是( )。 (A )0 (B )1 (C )-1 (D )8 3、化简)4 sin()4cos()4sin()4cos(x x x x +π++π+π-+π的结果是( ) 。 (A )-tanx (B )tan 2 x (C )tan2x (D )cotx 4、如果函数y =f (x)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那么它必适合关系式( )。 (A )f (x)+f (-x)=0 (B )f (x)-f (-x)=0 (C )f (x)+f -1(x)=0 (D )f (x)-f -1(x)=0 5、画在同一坐标系内的曲线y =sinx 与y =cosx 的交点坐标是( )。 (A )(2n π+2π, 1), n ∈Z (B )(n π+2 π, (-1)n), n ∈Z (C )(n π+4π, 2)1(n -), n ∈Z (D )(n π, 1), n ∈Z 6、若sin α+cos α=2,则tan α+cot α的值是( )。 (A )1 (B )2 (C )-1 (D )-2

7、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是π的函数是( )。 (A )f (x)= 22tan 1tan x x ππ+ (B )f (x)=22tan 1tan x x - (C )f (x)=cos 22x -sin 22x (D )f (x)=2sin 2 (x -2 3π) 8、在△ABC 中,sinBsinC =cos22A ,则此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三边不等的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9、下列各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直线a, b 异面,b, c 异面,则a, c 异面 (B )若直线a, b 异面,a, c 异面,则b, c 异面 (C )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 ?平面α,则a//b (D )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10、斜棱柱的矩形面(包括侧面与底面)最多共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6个 11、夹在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的充要条件是( )。 (A )两条线段同时与平面垂直 (B )两条线段互相平行 (C )两条线段相交 (D )两条线段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 12、如果正三棱锥的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θ 应属于下列区间( )。 (A )(0, 6π) (B )(4π, 3π) (C )(6π, 4π) (D )(3π, 2π)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精选.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且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确保准确;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要避免“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1、直接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 ) 125 27 . 12536.12554.12581.D C B A 解析:某人每次射中的概率为0.6,3次射击至少射中两次属独立重复实验。 125 27)106(104)106(33 3223= ?+??C C 故选A 。 例2、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利用立几中有关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上述三个命题作出判断,易得都是正确的,故选D 。 例3、已知F 1、F 2是椭圆162x +9 2 y =1的两焦点,经点F 2的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 、B ,若|AB|=5,则|AF 1|+|BF 1|等于 ( ) A .11 B .10 C .9 D .16 解析: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F 1|+|AF 2|=2a=8,|BF 1|+|BF 2|=2a=8,两式相加后将|AB|=5=|AF 2|+|BF 2|代入,得|AF 1|+|BF 1|=11,故选A 。 例4、已知log (2)a y ax =-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2) C .(0,2) D .[2,+∞) 解析:∵a>0,∴y 1=2-ax 是减函数,∵ log (2)a y ax =-在[0,1]上是减函数。 ∴a>1,且2-a>0,∴1tan α>cot α(2 4 π απ < <-),则α∈( ) A .(2π- ,4π-) B .(4π-,0) C .(0,4π) D .(4π,2 π) 解析:因24παπ<<-,取α=-6 π 代入sin α>tan α>cot α,满足条件式,则排除A 、C 、D ,故选B 。 例6、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它的前3n 项和为( ) A .-24 B .84 C .72 D .36 解析:结论中不含n ,故本题结论的正确性与n 取值无关,可对n 取特殊值,如n=1,此时a 1=48,a 2=S 2-S 1=12,a 3=a 1+2d= -24,所以前3n 项和为36,故选D 。 (2)特殊函数 例7、如果奇函数f(x) 是[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是( )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减函数且最小值是-5 C.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是-5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数学(文)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数学试题卷(文史类)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已知集合A={2-,0,2},B={x |022 =--x x },则A B= (A )? (B ){}2 (C ){}0 (D ){}2- (2) 131i i +=- (A )12i + (B )12i -+ (C )12i - (D )12i -- (3)函数()f x 在0x x =处导数存在.若p :0'()0f x =;q :0x x =是()f x 的极值点,则 (A )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 (B )p 是q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 的必要条件 (C )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 的充分条件 (D )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 (4)设向量a ,b 满足||a b +=,||a b -= ,则a b = (A )1 (B )2 (C )3 (D )5 (5)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2,若2a ,4a ,8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 (A )()1n n + (B )()1n n - (C ) ()12 n n + (D ) ()12 n n - (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 ),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 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 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 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A ) 1727 (B )59 (C )1027 (D )1 3

选择题专题训练7

选择题专题训练7 1、☆☆☆如图所示,A 、B 两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的高度相等,长木板C 放在它们上面,用水平力F 拉木块A ,使A 、B 、C 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则 ( AD ) A 、A 对C 的摩擦力向右 B 、 C 对A 的摩擦力向右 C 、B 对C 的摩擦力向右 D 、C 对B 的摩擦力向右 2、☆☆如图所示,重物质量为1kg ,动滑轮质量不计,竖直向上拉动细绳,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以5m/s 2的加速度上升,则拉力F 在1s 末的瞬时功率为( A ) A 、75W B 、37.5W C 、12.5W D 、15W 3、☆☆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带电荷量之比为 1:7,相距为r ,两球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位置,则它们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 CD ) A 、4/7 B 、3/7 C 、9/7 D 、16/7 4、☆☆☆☆如图所示是一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此交流电的有效值是 ( B ) A 、52A B 、5A C 、3.52A D 、3.5A 5、☆☆☆☆在一根铁棒上绕有一线圈,a 、c 是线圈的两端,b 为中间抽头,把a 、b 两点接入一平行金属导轨,在导轨上横放一金属棒ef ,导轨间有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若要 求a 、c 两点间的电势都高于b 点,则金属棒沿导轨的运动情况是 ( B ) A 、应向右加速平动 B 、应向右减速平动 C 、应向左加速平动 D 、应向左减速平动 6、☆☆☆如图所示,天平左边放着盛水的杯,杯底用轻线系一木质小球,右边放着砝码,此时天平平衡,若轻线发生断裂,在小球加速上升过程中,不计水的阻力,天平将( B ) A 、左盘下降 B 、右盘下降 C 、保持平衡 D 、右盘先下降后又上升 7、☆☆☆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开关,当开关S 1闭合时,电磁铁F 将衔铁D 吸下,C 线路接通,当开关S 1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D 将延迟一段时间才被释放,则 ( BC ) A 、由于A 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 的作用 B 、由于B 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 的作用 C 、如果断开B 线圈的开关S 2,无延时作用 D 、如果断开B 线圈的开关S 2,延时将变长

高考数学《集合》专项练习(选择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集合》专项 练习(选择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集合》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1.(2016全国Ⅰ卷,文1,5分)设集合,,则A ∩B =( ) (A ){1,3} (B ){3,5} (C ){5,7} (D ){1,7} 【解析】集合A 与集合B 的公共元素有3,5,故}5,3{=B A ,故选B . 2.(2016全国Ⅱ卷,文1,5分)已知集合,则A ∩B =( ) (A ) (B ) (C ) (D ) 【解析】由29x <得33x -<<,所以{|33}B x x =-<<,因为{1,2,3}A =,所以{1,2}A B =,故选D . 3.(2016全国Ⅲ卷,文1,5分)设集合{0,2,4,6,8,10},{4,8}A B ==,则A B =( ) (A ){48}, (B ){026},, (C ){02610},,, (D ) {0246810},,,,, 【解析】由补集的概念,得{0,2,6,10}A B =,故选C . 4.(2016全国Ⅰ卷,理1,5分)设集合, , 则A ∩B =( ) (A ) (B ) (C ) (D ) 【解析】对于集合A :解方程x 2-4x +3=0得,x 1=1,x 2=3,所以A ={x |1<x <3}(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对于集合B :2x -3>0,解得x > 23.3{|3}2 A B x x ∴=<<.选D . 5.2016全国Ⅱ卷,理1,5分)已知(3)(1)i z m m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 -, (B )(13)-,(C )(1,)∞+(D )(3)∞--, 【解析】要使复数z 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应满足3010 m m +>??-,则S ∩T =( ) (A) [2,3] (B)(-∞ ,2] [3,+∞) (C) [3,+∞) (D)(0,2] [3,+∞) {1,3,5,7}A ={|25}B x x =≤≤{123}A =, ,,2{|9}B x x =<{210123}--,,,,,{21012}--,,,,{123}, ,{12},2{|430}A x x x =-+<{|230}B x x =->3(3,)2--3(3,)2-3(1,)2 3(,3)2

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1有答案

数学试卷 第1页(共18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18页) 数学试卷 第3页(共18页)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 理科数学 使用地区:河南、山西、河北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230}A x x x =--≥,{|22}B x x =-<≤,则A B = ( ) A .[2,1]-- B .[1,2)- C .[1,1]- D .[1,2) 2. 3 2 (1i)(1i)+=-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f x |()|g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已知F 为双曲线C :22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 A B .3 C D .3m 5.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为 ( ) A .18 B .38 C . 58 D . 78 6.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为射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成x 的函数()f x ,则 ()y f x =在[0,π]的图象大致为 ( ) A . B . C . D . 7.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 ) A . 203 B . 72 C .165 D .158 8.设π(0,)2α∈,π(0,)2 β∈,且1sin tan cos β αβ+=,则 ( ) A .π32αβ-= B .π 32αβ+= C .π22αβ-= D .π 22αβ+= 9.不等式组1, 24x y x y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x y D ?∈,22x y +-≥; 2p :(,)x y D ?∈,22x y +≥; 3p :(,)x y D ?∈,23x y +≤; 4p :(,)x y D ?∈,21x y +-≤. 其中的真命题是 ( ) A .2p ,3p B .1p ,2p C .1p ,4p D .1p ,3p 10.已知抛物线C :2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 交点,若4FP FQ =,则||QF = ( ) A .72 B .3 C .52 D .2 11.已知函数32()31f x ax x =-+,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0x ,且00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 B .(1,)+∞ C .(,2)-∞- D .(,1)-∞- 1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 ) A .B .6 C .D .4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8()()x y x y -+的展开式中27x y 的系数为 (用数字填写答案). 14.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 ,B ,C 三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 城市; 乙说:我没去过C 城市; 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 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 . 15.已知A ,B ,C 为圆O 上的三点,若1()2 AO AB AC =+,则AB 与AC 的夹角为 . 16.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2a =,且(2)(sin b A +- sin )()sin B c b C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1a =,0n a ≠,11n n n a a S λ+=-,其中λ为常数. (Ⅰ)证明:2n n a a λ+-=; (Ⅱ)是否存在λ,使得{}n a 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在 --------------------此--------------------卷-------------------- 上-------------------- 答-------------------- 题-------------------- 无-------------------- 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