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状软骨脱原因及处理
环杓关节脱位

环杓关节脱位环杓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主要是气管插管损伤和颈部外伤所致,一般文献报道甚少。
首例环杓关节脱位由Korman于1973年报道。
可发生于成年人、婴儿,甚至新生儿,与性别无关,脱位方向包括向前、向后或垂直脱位。
气管插管所致环杓关节脱位发生率约1‰。
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一、患者因素:(1)颈部短粗,声门暴露困难,视野不清;(2)年老体弱、久病衰弱、肌张力减低;(3)疾病引起环杓关节韧带退行性变;(4)喉部肿瘤侵入,全身疾病包括慢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糖尿病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溃疡性结肠炎、喉软化、肢端肥大症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病人,因环杓关节变性及其韧带张力变弱而易发生环杓关节脱位。
二、操作因素:1、气管插管术所致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主要包括(1)喉镜显露声门时,过度上提喉镜,使咽会厌襞裂及杓状会厌襞裂张力过大(McCoy喉镜);(2)颈部过度后伸,导致气管及其周围组织弹性下降,特别是老年患者;(3)气管导管远端凸面弯曲部直接对左侧杓状软骨损伤,尤其当气管导管质地较硬时更易发生;(4)拔除气管导管时,未完全放气之气囊退出声门时,对杓状软骨直接损伤或气管导管及喉镜片对环杓关节直接损伤所致。
三、侵入性操作(1)胃管的置入及留置多次置胃管,胃管质地较硬,胃管在声门口盘曲,牵拉杓状软骨引起。
胃管长期位于中间位置,喉返神经后侧支受压或肌肉痉挛,可导致杓状软骨部分、环状软骨后溃疡形成、感染、声门功能障碍。
(2)胃镜置入(3)TEE超声探头的置入四、其他颈前钝性损伤,穿透伤甚至颈前加压。
咳嗽、打喷嚏、剧烈呕吐环杓关节脱位的类型主要包括前脱位和后脱位。
一般认为,若作用于杓状软骨上外力方向是由后向前,则导致杓状软骨前脱位,若作用于杓状软骨上外力方向由前向后,则可能导致杓状软骨后脱位,如气管插管时,气管导管远端凸面弯曲部分直接作用于左侧杓状软骨,或拔除气管导管时未完全放气之气囊退出声门时向后对杓状软骨直接损伤。
环杓关节脱位的症状、体征主要包括声嘶、咽下困难、喉痛、饮水时呛水,甚至失声。
环杓关节脱位23例

展, 发声 时对 侧声 带越 过 中线 代 偿 , 门无 缝 隙 , 声 发声 音 质 尚 好。2例外伤所致全脱位患者 2年后查患侧声带仍固定不能外 展, 发声 时声 门有缝隙 , 声嘶 明显 。
脱位患者 2 , 中男性 1 , 3例 其 7例 女性 6例 ; 年龄 1 7 6~ 3岁 , 平 均 3 岁; 1 病程均在 7 2d内。所有患者 均有不 同程度声音 嘶哑 或失声 ,3例发音 费力 、 1 气短 , 6例饮水 呛 咳。全脱 位 ( 附 4 见 页图① ) 4例 , 半脱位( 见附 4页图② )9例 。前脱位 ( 1 见附 4页 图③ )5例 , 1 后脱位 ( 见附 4页 图④ ) 8例。左 侧脱位 l , 6例 右 侧脱位 7例 。伤侧声 带松驰无 力 , 弧形 , 门裂均 呈不等 腰 呈 声
时间过长会影响预 后 , 由于本 组资料 过少 , 但 插管 时间长短 与
预后关系 尚有待进 一步 观察 。颈部外 伤所致 的声带 固定应 鉴 别有无喉返神经麻痹 。
喉部薄层轴位 C T可 显 示 环 杓 关 节 异 常 , 门裂 两 侧 底 角 声
不相等 , 但诊 断并 不依 赖 C 。需 注意较 轻的环 杓关节 脱位 患 T
较 痛 苦 , 于 年 老 体 弱 ,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以 及 颈 椎 病 者 宜 在 全 对 有
身 麻 醉 下进 行 。 参 考 文 献
[ j 王正敏. 1 临床耳鼻咽喉科 学[ . M]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96:2 19 6 . [ ] 林志宏, 2 王辉萼. 医源性喉环杓关节半脱位 6 1例诊治分析 [ ] 中 J.
差, 可能与受伤 当时需 抢救 , 复位 时病程 较长有 关。气管插 管
醉1 5例 ; 颈部外伤 3例 ; 食道下取异物 3例 ; 胃管和 胃镜检查 插 各 1例。2 3例患者发病至复位 时间 :0d内者 l ,1 0d 1 2例 1 ~3 者 5例 ,1— 0d者 4例 ,1 7 者 2例 。 3 6 6 ~ 2d 12 方法 . ( ) 面麻醉 下环杓关 节拨 动术 。咽 部喷 1 丁 1表 % 卡因行 表面麻醉后 , 在硬管喉镜下 ( 也可用间接喉镜 ) 将弯形 喉 钳放入病侧梨状窝 , 稍向前外移至杓状 软骨前外方 。前脱位 者 于患者发音时 向上拨动杓状软骨 , 后脱位者 于患者吸气时 向前
全麻术后拔管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全麻术后拔管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随着新型麻醉药物与各种监测设备的出现与应用,以及麻醉人员整体素质与水平的提高,全身麻醉病人的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的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
然而,麻醉医生似乎不同程度地忽视全身麻醉病人的麻醉苏醒过程,尤其对麻醉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认识重视不足。
一、气管导管拔管困难气管导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及相对应的处理为:1.气管导管气囊未放气,这是拔管困难最常见的原因;2.气管导管气囊过大,气囊嵌在声带部位;3.由于未用润滑剂,导管气囊或导管与气管壁粘连;4.外科缝线将气管导管与邻近组织固定,可见于颈胸颌面手术;5.气管导管过粗,插管用力,或喉部解剖异常;直视下手法推动喉与导管,旋转导管退出;6.气管导管气囊放气后,气囊形成袖套样皱折,使管径增粗,难以通过声门:处理:①再插入:旋转、退管;②再插入、充气、放气、退管;③皮肤钳或血管钳帮助下减小气囊皱折,退管。
二、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气管导管拔管时约有70%的病人出现心率和收缩压升高20%,甚至更高。
(一)原因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而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插管后1~10min,可出现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
(二)临床意义大部分病人可耐受气管导管拔管后的心血管反应。
但是某些病人可能不能耐受这种心血管反应,甚至出现严重后果。
1.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可能影响心肌氧耗与氧供平衡,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主要与心动过速明显相关,而不是高血压。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与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
2. 高血压病人对苏醒和拔管的高血压反应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
这种血压升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失代偿、肺水肿或脑出血等。
3. 先兆子痫产妇气管插管与气管导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均严重。
这种病人平均最大升高幅度为平均动脉压45mmHg,肺动脉压20mmHg,肺毛细血管嵌顿压20mmHg。
环杓关节脱位的治疗与护理

环杓关节脱位的治疗与护理杜晶艳;温晓慧;闫占峰;刘萍【摘要】[目的]总结门诊诊治的1 7例环杓关节脱位病人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环杓关节脱位病人17例,在电子喉镜监视下用喉异物钳行环状软骨拨动术治疗气管插管后的环杓关节脱位.[结果]17例环杓关节脱位病人中10例应用喉异物钳进行一次复位成功,4例进行二次复位,2例进行了3次复位,1例进行了4次复位.3个月后复诊15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电子喉镜监视下应用喉异物钳行环状软骨拨动术可有效治疗麻醉插管后环杓关节脱位,加强护理有利于预后.【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7(015)033【总页数】2页(P4152-4153)【关键词】环杓关节脱位;气管插管;环杓关节复位术;护理体会【作者】杜晶艳;温晓慧;闫占峰;刘萍【作者单位】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00007,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环杓关节脱位(arytenoid cartilage dislocation,ACD)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延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0.062 5 %~0.100 0%[1-2]。
其属医源性并发症,病人于全身麻醉后出现明显的喉功能障碍。
随着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的不断增多,环杓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3-6]。
AC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或失声,吞咽流质饮食时呛咳、伴吞咽痛,双侧脱位时可有窒息感。
有效治疗的关键是及早诊断并行关节复位。
近2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共诊治17例环杓关节脱位的病人,在电子喉镜下行环状软骨拨动术治疗气管插管后的环杓关节脱位,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6年7月共诊治环杓关节脱位病人17例,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20岁~69岁;均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所致,其中肝移植手术3例,开腹探查手术8例,胸科、泌尿科手术各6例;病程3天至4周。
杓状软骨脱位的诊疗进展

浙江医学2019年第41卷第15期林志宏,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委员、嗓音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耳鼻咽喉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坚持声学门诊已30年余,对声嘶的诊治尤其是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和复位有独到见解。
曾赴日本东京国立癌症中心头颈外科研修,对喉癌的诊治及处理具有丰富经验。
杓状软骨脱位(arytenoid dislocation,AD )又称环杓关节脱位,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声音嘶哑、气息声和吞咽困难等。
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是其最常见的病因,喉部钝性损伤、鼻胃管置入等也可导致AD [1]。
AD 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否则可致关节粘连或固定,进而导致永久的声音嘶哑[2-3]。
本文就AD 的发生机制、分类、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以供同行参考。
1发生机制环杓关节是由杓状软骨的环面和环状软骨的杓面构成的滑膜关节,由滑膜层、关节腔及纤维关节囊构成,位于关节背侧的环杓后韧带与喉内肌肉共同维持着关节囊的稳定。
环状关节面呈马鞍状,杓状软骨底(环面)较环状软骨杓面宽,且环状软骨环面的纵轴方向是从后内上朝向前外下,杓状软骨能够在环状软骨杓面上滑动、转动及跨动,使声带外展和内收,实现喉的呼吸和发声功能。
环杓关节是全身活动最多的关节,每次呼吸时,杓状软骨均需正常活动,同时由于鞍形关节的不稳定性及薄而松弛的关节囊,一旦直接受到外力,杓状软骨较易出现移位[3]。
既往认为AD 的发病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受诊断条件的限制,许多被漏诊或误诊为声带麻痹。
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喉钝性损伤是引起AD 最常见的病因,前者占80%~87%,后者占12.4%~15.9%[3]。
喉罩、鼻胃管的插入以及胃镜检查也可引起AD [4]。
插胃管的相关风险【范本模板】

1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1.1影响置管成功的因素1.1.1病人因素①紧张、焦虑、恐惧:许多病人一听要将胃管从鼻腔插入胃内,立即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就会本能的拒绝,用手阻止护士安置胃管,出现全身肌肉紧张。
处理措施为耐心向病人讲解安置胃管的目的、操作要领、让病人闭目、深呼吸、安慰病人使其尽量放松。
②恶心、呕吐、皱鼻、呛咳:这是由于鼻腔黏膜下有三叉神经的眼神经支分布,咽部有喉上神经分布,对刺激较敏感[1]。
处理措施为解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增加病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动作轻柔。
③鼻腔病变:如鼻骨骨折、兔唇、鼻息肉等。
处理措施为选择健侧鼻腔安置,如鼻腔无法安置可经口腔安置。
1.1.2操作者因素①操作不熟练,动作粗暴。
②经验不足对置管风险认识不够。
1.2并发症及处理1.2.1出血包括鼻黏膜和消化道出血.原因:①多由于插管动作粗暴或病人剧烈干呕,恐惧时强行插管,损伤食管黏膜或胃黏膜。
②胃管型号过粗.处理措施:插管前要认真评估病人,选择适宜的胃管。
插管时动作轻柔、熟练,病人出现剧烈恶心、呕吐时,暂停插管,让其放松,切勿强行插管。
②插管时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如为鼻黏膜的少量出血可不必处理,如为消化道大出血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行急诊手术治疗。
1.2.2误入气管胃管误入气管多见于不合作或不能合作的病人,对于不合作的病人,由于呛咳反射,绝大多数当时即能发现,但也有少数病人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对刺激反应减弱,甚至不出现呛咳[2]。
处理措施:插胃管时,护士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插管后一定要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1。
2.3杓状软骨脱位原因:①操作者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用力过大,速度过快,胃管在咽喉部弯曲盘旋[3]。
②由于咽腔的强力收缩,致使胃管挤压杓状软骨,造成杓状软骨脱位。
处理措施:插胃管时应十分谨慎,在病人吞咽时轻轻插入,如有阻力,不可强插.1。
2。
4心搏骤停原因:①咽部由喉上神经支配,反射敏感,当插胃管时的机械性和胃管温度形成较强的刺激,作用于咽后壁的感受器,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强,诱发心搏骤停。
胃镜检查致环杓关节脱位一例

胃镜检查致环杓关节脱位一例
马丽娟;王薇
【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2(010)001
【摘要】@@ 患者,女,66岁.因声嘶一月就诊,患者一月前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
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术后即感咽喉痛、声嘶,未做处理.一周后仍无好转,口服阿莫西林、强的松等药物,效果不佳.间接喉镜检查:会厌正常,两侧杓状软骨不对称,右侧向后外
侧脱位,固定.声带光滑无充血,右侧声带旁中位固定,诊断为环杓关节脱位.以1%的卡因喉部表面麻醉后,将间接喉钳的末端置人患侧杓状软骨外侧的梨状窝,深1厘米,发声时向前、内和向上挤拨杓状软骨.拨动后发声改善,杓状软骨位置对称.
【总页数】1页(P20-20)
【作者】马丽娟;王薇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淄博,255036;山东省淄博市中心
医院耳鼻咽喉科,淄博,255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7.2+1
【相关文献】
1.胃镜检查后下消化道大出血致呼吸心跳骤停一例的抢救 [J], 陈斐;金洁琼
2.胃镜检查致眼周巨大血肿一例 [J], 杨帆
3.SLIPA喉罩致环杓关节脱位一例 [J], 王力峰;彭道珍;钟茂林;陈丽;郭锐
4.病例报告用嗓过度致环杓关节脱位一例 [J], 陈灵侃;李株坚;覃江圆
5.用嗓过度致环杓关节脱位一例 [J], 陈灵侃;李株坚;覃江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杓状软骨脱位的诊治体会

用拇 指和食指按 捏颈 部喉 体 , 于两侧 作上 下 、 右 按摩 。早 晚 左
各 1次 , 每次按摩 10次 , 摩 时用力 发声 或作 清 嗓动 作。若 0 按
半年治疗无效病 例 , 自体 筋膜 加脂 肪混合 物 J 于全 身麻 醉 取 ,
难一 时 恢复关节活动 , 多在伤后 5~ 关节腔水肿 渗出基本 消 6d 退后方可 见活动。过晚治疗 因关节腔 已出现粘连 而影 响疗 效 。 如本组 中的 1例 无 效病 例 。一 般 治疗 时 间选 择在 伤 后 1~ 4 周 。2周 内治疗者 , 因可预防关节腔粘连 , 愈率 较高 。如本组 治 中1 例早期患 者拨 动 1次即治愈 。拔动 动作应轻 柔 , 每次拔 动
支撑 喉镜下实施声 带注射填充术治疗 。 参 考 文 献
[ ] 陈建强 , 1 金技丽 , 邹建定 , 等.频闪喉镜联合 多媒体技术 的临床应
用 [] J .听力 学及言语疾病杂 志,0 19 1 :33 . 2 0 ,( ) 3 —5 [ ] 孔维佳. 2 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学 [ . M]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0 5 人 20 :
发音时声 门梭形 裂 隙明显 。频 闪喉镜 (0 2型 , l公 司, 55 Wo f 德 国) 检查 : 均表现为两侧杓部不对称且 患侧红肿 明显 , 患侧声带 变短 , 黏膜 波及振 幅减弱 , 门后部 被杓 区与杓 会厌 皱襞 前移 声 掩盖 ( 封三图 1 。本组 1 ) 0例均为前脱位 。
麻醉管气 囊有残存气体时拔管 向后外 挤压杓状 软骨所致 j 有 ,
12 方法 .
杓 状软骨复位术 : 于伤后 1— 9例 4周 内治疗 , 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