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LCG+0022-2013+油溶性高温驱油剂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QSLCG 0072-2013 钻井液用油基润滑剂Ⅱ型技术要求

QSLCG 0072-2013 钻井液用油基润滑剂Ⅱ型技术要求

5.3.1 取样前应充分搅拌取样桶中的产品,每次按不得少于总量 10%的桶数在每桶的上、中、下部等 量取样,取样总量不得少于 1500 mL,经充分混合后为该批产品试样。 5.3.2 采集的试样经充分混合,分成三份,每份取约 500 mL,分别装入洁净、干燥的密闭容器中,贴 上标签,标签上应填写产品名称、取样日期、取样人、生产厂名及出厂日期。一瓶送交检验,一瓶留待 复检,一瓶保存三个月以备仲裁。 5.3.3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1)新产品定型期; 2)原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3)停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 4) 上级部门要求检验时。 5.3.4 检验项目为表 1 要求全部项目。 检验如发现某项性能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表 1 要求时应加倍抽样重新检验,如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 时,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R
式中: R—润滑系数降低率,%; K0—基浆的润滑系数; K1—加样浆的润滑系数。
K 0 K1 100 ................................... (1) K0
2
Q/SLCG 0072—2013 4.3.7 4%盐水粘附系数降低率测定 4.3.7.1 取 5.3.4 配制好的基浆 400 mL 两份,加入 16.0 g 氯化钠,在高速搅拌机上搅拌 20 min,即为基 浆;其中一份加入 8 mL 试样,再高速搅拌 20 min。室温条件下,用粘附系数测定仪分别测定基浆及加 样浆的粘附系数。 4.3.7%; f0—基浆的粘附系数; f1—加样浆的粘附系数。 4.3.8 有机氯含量 按Q/SH1020 2093-2013执行。 5 检验规则 5.1 5.2 本产品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f 0 f1 100 ................................... (2) f0

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

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
➢ 烷烃分子的碳链上分支越多,排列越紧凑,辛烷值越高。 ➢ 对于烯烃,双键位置越接近碳链中间位置,辛烷值越高。 ➢ 同族烃类,分子量越小,沸点越低,辛烷值越大。汽油的干点降低,辛烷值会升
高。
2021/4/21
炼油工艺学
28
➢ 各种烃类调和时,其调和辛烷值不一定与其调和比例呈线 性关系。烷烃与烷烃或与环烷烃的调和辛烷值与组分呈线 性关系;而烷烃与芳香烃或与烯烃的调和辛烷值与组分没 有线性关系,而且多数情况下有增值效应。
➢ 调整工艺操作条件,如降低汽油干点、改变反应 温度、反应时间、强化异构化、芳构化反应等。
2021/4/21
炼油工艺学
32
四、汽油的安定性
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汽油的氧化安定性,简称安 定性 。安定性差的汽油易出现颜色变深、生成粘稠胶状沉淀物。使用这类汽 油,将严重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例如不蒸发的胶状物会沉积在油箱、导管、 滤清器、进气阀等机件上,造成堵塞,影响供油;高温下胶状物变成积炭,聚 积在进气阀、气缸盖和活塞顶等部位,增加了爆震的可能性。
炼油工艺学
25
• 抗爆指数 ONI=(MON+RON)/2 是衡量汽油抗爆性的指标。 MON= RON×0.8+10 (经验关联式)
• 道路辛烷值:在一定条件用多缸汽油机测定的辛烷值。 道路辛烷值=28.5+0.431×RON+0.311×MON-0.040×烯烃含量
• 调和辛烷值(BON):汽油调和时表现出来的辛烷值。
2021/4/21
炼油工艺学
21
爆震产生的原因?
• 主要原因是与汽油化学组成和馏分有关,如果汽油中 含有过多容易氧化的组分,形成的过氧化物又不易分 解,自燃点低,就很容易产生爆震现象。

QSH1020 2193-2013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2193-2013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2193-2013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2013-07–05 发布 2013-07–15 实施Q/SH1020 2193-2013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文媛、曹秋芳、宋 丹、赵晓红、王善堂。

IQ/SH1020 2193-20131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溶性高温稠油降粘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以及 HSE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溶性高温稠油降粘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Q/SH1020 2093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3 技术要求高温稠油降粘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 1 高温稠油降粘剂的质量要求 指标 项目液体 固体 外观均匀液体,无机械杂质 自由流动粉末及颗粒,无结块 水溶性溶于水 pH 值(1.0%的水溶液)7.0~9.0 固含量≥30.0% 2000~5000 ≥95.0% 5000~10000 ≥98.0% 降粘率(50℃或油层温度) 原油粘度 mPa·s10000~50000 ≥99.0% 耐温性能(300℃、24h 处理)降粘率保持在原有的92%以上 乳液状态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未见透明水层 高温后沉降脱水率≥80% 有机氯含量 0.0%Q/SH1020 2193-201324 试验仪器a)分析天平:感量 0.01g;b)恒温干燥箱:室温~350℃,控温精度±2℃;c)高温高压热处理容器:内径 25mm,长度 150mm;d)BROOKFIELD 粘度计或同类产品:精度 1mPa·s;e) 搅拌器;f)精密 pH 试纸;g)恒温水浴:可控制在(50±1)℃。

QSH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2193-2013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2013-07–05 发布 2013-07–15 实施Q/SH1020 2193-2013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文媛、曹秋芳、宋 丹、赵晓红、王善堂。

IQ/SH1020 2193-20131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溶性高温稠油降粘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以及 HSE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溶性高温稠油降粘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Q/SH1020 2093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3 技术要求高温稠油降粘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 1 高温稠油降粘剂的质量要求 指标 项目液体 固体 外观均匀液体,无机械杂质 自由流动粉末及颗粒,无结块 水溶性溶于水 pH 值(1.0%的水溶液)7.0~9.0 固含量≥30.0% 2000~5000 ≥95.0% 5000~10000 ≥98.0% 降粘率(50℃或油层温度) 原油粘度 mPa·s10000~50000 ≥99.0% 耐温性能(300℃、24h 处理)降粘率保持在原有的92%以上 乳液状态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未见透明水层 高温后沉降脱水率≥80% 有机氯含量 0.0%Q/SH1020 2193-201324 试验仪器a)分析天平:感量 0.01g;b)恒温干燥箱:室温~350℃,控温精度±2℃;c)高温高压热处理容器:内径 25mm,长度 150mm;d)BROOKFIELD 粘度计或同类产品:精度 1mPa·s;e) 搅拌器;f)精密 pH 试纸;g)恒温水浴:可控制在(50±1)℃。

PF-C4耐高温解堵驱油剂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PF-C4耐高温解堵驱油剂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合理筹措和使用资金, 降低财务风险。
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管理 ,提高决策效率和资源利 用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政策支持
国家对石油行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石油行业进行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PF-C4耐高温解堵驱油剂作为一种新型油田化学剂,符合国家对石油行业发展的 政策导向,有望获得政策支持。
02
产品介绍
PF-C4耐高温解堵驱油剂
01
02
03
简介
PF-C4是一种耐高温解堵 驱油剂,专门设计用于解 决油田开采过程中遇到的 油层堵塞问题。
市场风险评估
01
政策风险
石油行业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监管,政策变动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例
如,环保法规的趋严可能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生产成本。
02 03
价格风险
石油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解堵驱油剂的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价格低迷可 能导致企业订单减少,盈利下滑;价格暴涨则可能引发市场投机和供应 紧张。
技术风险
组成
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有机 溶剂和助剂组成,具有良 好的耐温性和稳定性。
生产工艺
采用先进的合成工艺,确 保产品质量和性能。
产品特点
耐高温
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有 效解决油田高温环境下的堵塞问
题。
驱油效果好
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生产成 本。
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可直接注入地层,无需 复杂设备。
产品应用
技术保密风险
技术泄露或被盗可能对项目造成重大损失。
市场风险
市场需求风险
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销售预期。
市场竞争风险
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产品可能对项目产生冲击,影响市场份额和利润 空间。

QSLCG 0042-2013钻井液用胺基聚醇

QSLCG 0042-2013钻井液用胺基聚醇

R
m2 m1 100 m1
………………………………,%; m2——1.0%试样溶液三次回收岩屑的质量,g; m1——三次水中回收岩屑质量,g。 4.3.6 有机氯含量 按 Q/SH1020 2093-2013 执行。 5 检验规则
5.1 产品由生产厂的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质量合格证明书。 5.2 采购部门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入库检验,以每次入库的同一批号为一批。 5.3 检验中如有指标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可加倍取样复检,若仍有指标不符合本技术要求,则判该批 产品不合格。 5.4 按 GB/T 6680-2003 的规定取样, 取样量不少于 1000 mL, 抽取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分装于两个清洁、 干燥的取样瓶中,贴上标签,注明生产厂、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采样日期、采样人, 一瓶供检验用,一瓶保存备查。 6 6.1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标志
2013 -08 -30 发布
2013 - 09 - 01 实施
胜利油田技术监督处
发 布
Q/SLCG 0042—2013


本技术要求由技术装备处与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制定。 本技术要求在产品标准正式发布前作为产品采购及产品检验的依据, 相应的产品标准发布后本技术 要求自动废止,按产品标准进行产品采购和质量检验。
2
Q/SLCG 0042—2013 包装袋上应该标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厂址、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 型号、标准编号、保质期和净质量等。 6.2 包装
产品包装采用高压聚乙烯塑料桶。每桶净质量为(200±2.5)kg(或按用户要求进行包装)。在每 批产品中,任意抽检10桶,其平均净质量不得少于200 kg。 6.3 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光曝晒、严防雨淋,轻搬轻放,防止包装袋破损。 6.4 贮存

QSH1020 2192-2013采油用清防蜡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2192-2013采油用清防蜡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2192-2013采油用清、防蜡剂通用技术条件2013-07–05 发布 2013-07–15 实施Q/SH1020 2192-2013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凤梅、杜灿敏、张志振、张 娜、刘红霞、何 留、徐英彪。

IQ/SH1020 2192-20131采油用清、防蜡剂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油用清、防蜡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以及 HSE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油用清、防蜡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10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21615 危险品 易燃液体闭杯闪点试验方法Q/SH1020 2093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3 技术要求采油用清、防蜡剂应符合表 1的技术要求。

表1 技术要求 指 标 项目 清蜡剂 防蜡剂 外观均匀液体 闭口闪点,℃≥15 凝点 a ,℃ ≤-15pH 值 -7.0~10.0 防蜡率 -≥20 % 溶蜡速率,g/min ≥0.025- 二硫化碳含量 0%有机氯含量0.0% a 对于一般地区,要求凝点不高于-10 ℃,对于特殊地区,凝点应不高于当地最低气温。

4 仪器与材料仪器与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a) 天平:感量 0.01 g,感量 0.0001 g;b) 高速搅拌器:(0~6000)r/min;Q/SH1020 2192-20132 c) 恒温干燥箱:能控制在(100±2 )℃;d) 防蜡率测定装置:见附录A;e) 酸度计:精度0.01;f) 恒温水浴:能控制在(45±1)℃;g) 柴油:O号;h) 石蜡:(58~60)号医用切片石蜡;i) 乙醇溶液95 %:分析纯;j) 0.1 mol/L 硫代硫酸钠:按GB/T 601 规定配置并标定;k) 0.5 %淀粉溶液:称取 0.5 g 可溶性淀粉于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倒入 100 mL 沸水, 继续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贮于细口瓶中;l) 吸收液:称取 25.00 g 氢氧化钾于烧杯中,加质量分数为 95 %的乙醇,搅拌至完全溶解,倒入 250 mL 容量瓶中,再加质量分数为 95 %的乙醇至标线摇匀,临用前配制;m) 0.1 mol/L 碘溶液:称取 12.70 g 碘于烧杯中,加入 40.00 g 碘化钾和 25 mL 水,搅拌至完全 溶解后,倒入 1000 mL 棕色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QSLCG 0081-2014流型调节剂

QSLCG 0081-2014流型调节剂

w
m2 m3 100 m2 m1
…………………………………(2)
式中: w—水份,%; m1—称量瓶质量,g; m2—干燥前称量瓶加试样质量,g;
2
Q/SLCG 0081—2014 m3—干燥后称量瓶加试样质量,g。 4.3.4 pH 值的测定 将2.0g试样在室温下溶于100 mL的蒸馏水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0min,然后用精密pH试纸测定pH 值。 4.3.5 Ⅰ型产品的表观粘度、动切力和滤失量的测定 4.3.5.1 在 400mL 蒸馏水中加入 20g 钠膨润土, 高速搅拌 20min, 密闭养护 24h, 高搅 5min, 按 GB/T 16783.1 的规定测其表观粘度,应在(3~6)mPa.s,滤失量应在(20± 3)mL 范围内范围内,否则应调整土的加 量,重新配制。 4.3.5.2 在上述配好的基浆中加入试样 4.0g, 高速搅拌 10min 后, 用 NaoH 调 pH 为 10, 高速搅拌 10min, 按 GB/T 16783.1 的方法,用旋转粘度计和中压失水仪分别测定 600r/min、300r/min 的读数和滤失量。 4.3.5.3 计算 AV= 1 Φ600 ………………………………………………(3) 2 1 Φ600………………………………………(4) 2
筛余量(筛孔 0.9mm) ,% pH 值 水分,% 表观粘度,mPa·s 动切力,Pa 滤失量,mL 有机氯含量,% 4 试验方法 4.1 仪器和器皿
a) 高速搅拌器:GJ-1型或同类产品,承载转速(11000±300)r/min; b) 旋转粘度计:ZNN-D6型或同类产品;
1
Q/SLCG 0081—2014 c) d) e) f) g) 恒温干燥箱:控制范围(0-300)℃,控制灵敏度± 3℃; 天平:感量0.01g、 0.1mg; 标准分析筛:筛孔孔径为0.90mm; 中压滤失仪:ZNS-1型或同类产品; 精密PH试纸:色阶间隔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S LCG 胜利油田产品采购技术要求
Q/SLCG 0022—2013 油溶性高温驱油剂技术要求
2013­08­30 发布 2013­09­01 实施
胜利油田技术监督处 发布
Q/SLCG 0022-2013
前 言
本技术要求由胜利油田采油工程处与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制定。

本技术要求在产品标准正式发布前作为产品采购及产品检验的依据, 相应的产品标准发 布后本技术要求自动废止,并按新产品标准进行采购和质量检验。

I
Q/SLCG 0022-2013
油溶性高温驱油剂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油溶性高温驱油剂的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安全与环保要求。

本技术要求用于油溶性高温驱油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1-2008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 510-1983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T 4472-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GB/T 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SY/T 5672-1993 注蒸汽用高温起泡剂评定方法
3 技术指标
产品性能应符合表 1的要求。

表 1 技术指标
项目 指标
外观 均匀液体
,g/cm 3 0.85~0.95
密度(25℃)
溶解性 溶于二甲苯
凝固点,℃ ≤-20
闭口闪点,℃ ≥40
提高管式模型蒸汽驱油效率 ≥12%
耐温能力(300℃,24h 处理后)
≥10%
提高管式模型蒸汽驱油效率
有机氯含量,% 0.0
4 试验方法
4.1 外观
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目测。

1
Q/SLCG 0022-2013
4.2 密度
按GB 4472-1984中2.3.3执行。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小于0.05g/cm 3 ,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4.3 溶解性
将样品配成 10%的二甲苯溶液,用玻璃杯搅拌 1min,静止 3min 观察,成均匀液体。

4.4 凝固点
按GB 510-1983的规定执行。

4.5 闭口闪点
按GB/T 261-2008的规定执行。

样品不需脱水处理,用样品原液直接测定。

4.6 提高管式模型蒸汽驱油效率
4.6.1 试验试剂与材料:
a) 二甲苯:化学纯;
b) 丙酮:化学纯;
c) 试验用油样为目标区块的脱水原油,粘度(50℃)大于10000mPa·s;
d) 水样为模拟盐水(模拟盐水见表2,配制见表3)。

表 2 模拟盐水的组成
离子含量,mg/L
Ca 2+ Mg 2+ Na + +K + HCO3 - Cl - 矿化度 mg/L
221 55 2817 595 4558 8246
表 3 模拟盐水配制表
1L模拟水中的组分含量,g
CaCl2 MgCl2·6H2O NaCl NaHCO3 蒸馏水
0.6132 0.4683 6.5947 0.8194 991.5044
4.6.2 仪器及设备
蒸汽驱线性模拟系统见图1,其中包括:
a) 计量泵:LB-20一台、LB-10两台;
b) 蒸汽发生器:最高蒸汽压力20MPa,最高蒸汽温度347℃,最高蒸汽干度80%,最高
蒸汽流量20mL/min;
c) 测温测压系统:由温度、压力传感器及中间放大器组成,测温精度±1℃,测压误
差小于0.2%;
d) 电子天平:量程0g~100g,感量0.0001g;
e) 分析电子天平:量程0g~6000g,感量0.01g;
f) 储油罐:容积5000mL,耐压16MPa;
g) 氮气罐:容积18000mL,耐压16MPa;
h) 管式模型:不锈钢圆管,法兰连接,内径50mm,长1000mm;
2
3
Q/SLCG 0022-2013
i)
主控制台:对全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及监测、数据录取等。

1-电子天平; 2-供水泵;
3-钢瓶; 4-注氮泵; 5-电磁阀; 6-注药泵; 7-锅炉;
8-保温套; 9-电动阀; 10-阻尼器; 11-线性模型; 12-单流阀; 13-压力 调节阀; 14-油水分离器; 15-中间系统; 16-数据采集系统
17-微机处理及控制; 18-绘图机;
19-仪表控制台; 20-打印机。

图 1 蒸汽驱线性模型系统简图
4.6.3 试验准备
按SY/T 5672-1993中4.4执行。

填充砂选用除油油层砂。

4.6.4 蒸汽驱油试验
4.6.4.1 用计量泵以5mL/min的流量向阻尼器系统中注水,启动蒸汽发生系统,设定加热功 率,控制系统压力调节器,使蒸汽发生器出口的蒸汽达到如下指标:温度250℃,干度20%, 压力4.1MPa。

4.6.4.2 利用电动阀将蒸汽转入管式模型系统中,开始蒸汽驱油,模型尾部记录驱出的原 油,记录蒸汽的注入量。

4.6.4.3 当蒸汽注入量达到岩心管的8PV体积时,停止注入,称取产出液总量,分离原油并 计算原油质量。

4.6.4.4 蒸汽驱油效率按式(1)计算:
(1)
式中:
——蒸汽驱油效率;
W 1——蒸汽注入 8PV 时驱出原油质量,g;
W 0——岩心管饱和原油的质量,g。

注:当 >20%可进行下一步的注油溶性高温驱油剂SC-103驱油试验。

4
Q/SLCG 0022-2013
4.6.5 蒸汽中伴注油溶性高温驱油剂SC-103驱油试验
4.6.
5.1 同时启动蒸汽发生器注水泵和药剂注入泵,调节控制系统,使蒸汽发生器出口的 蒸汽达到如下指标:温度250℃,干度20%。

蒸汽注入流量4mL/min;药剂注入流量1mL/min,, 药剂浓度为1500mg/L(产品浓度,用模拟盐水配制药剂并充分搅拌1min,配好的药剂在3h 内进行测试,若分层应搅匀后测试)。

模型尾部记录产出液质量,记录蒸汽和药剂的注入量。

4.6.
5.2 当注入量达到8PV时,停止注入,称取产出液总量,分离原油并计算驱出原油的质 量。

4.6.
5.3 蒸汽中伴注油溶性高温驱油剂SC-103驱油效率按式(2)计算:
(2)
式中:
Q 2——蒸汽驱油效率;
W 2——蒸汽中伴注油溶性高温驱油剂 SC-103 注入 8PV 时驱出原油质量,g;
Q/SLCG 0022-2013
W 0——岩心管饱和原油的质量,g。

4.6.6
提高管式模型蒸汽驱油效率评价按式(3)计算:
(3)
式中:
Q
——提高管式模型蒸汽驱油效率;
——蒸汽驱油效率;
——蒸汽中伴注油溶性高温驱油剂SC-103的驱油效率。

4.7 耐温能力
4.7.1 试验方法
用量筒取60.0mL油溶性高温驱油剂SC-103倒入高温高压热处理容器(内径25mm,长度 150mm)中,绝氧密封后置于恒温箱中,在(300±1)℃下烘24h取出,冷却后得到高温处理 试样备用。

4.7.2 提高管式模型蒸汽驱油效率
按本标准4.6测定高温处理后提高管式模型蒸汽驱油效率。

4.8 有机氯含量
按 Q/SH1020 2093-2013 执行。

5 检验规则
5.1 产品由生产厂的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质量合格证明书。

5.2 采购部门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入库检验,以每次入库的同一批号为一批。

5.3 检验中如有指标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可加倍取样复检,若仍有指标不符合本技术要求, 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5.4 按 GB/T 6680-2003 的规定取样,取样量不少于 1000 mL,抽取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分
Q/SLCG 0022-2013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玻璃瓶中,贴上标签,注明生产厂、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批号、出 厂日期、采样日期、采样人,一瓶供检验用,一瓶保存备查。

6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6.1 标志
产品包装外应有牢固、明显的标志,标明产品名称、型号、厂名、地址、生产日期、批 号、净质量、保质期及产品主要成分。

6.2 包装
产品包装应牢固可靠。

6.3 运输
生产厂应注明产品在运输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6.4 贮存
生产厂应注明产品在贮存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7 安全与环保要求
生产厂应注明产品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安全环保及人身健康方面的注意事项。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