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比较与翻译第八章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英汉句法(句子)对比与翻译

He became deaf at five after an attack of typhoid fever. (Typhoid Mary伤寒病患者[带菌者]; 传染病患者) 讨论:T-shaped road会不会 更忠实原文?
3.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地看见一条丁字街,明 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 门停住了。(鲁迅《药》)
最好等明天再来谈罢。
The best thing would be for you to come again tomorrow.
有时可以考虑通过词类转换将动词转化为抽象名词或名 词化结构,并将其置于主语位置来重设主语:
C-E 一看到这条河,我便想起了我的故乡。
The sight of the river reminds me of my hometown. E-C A new dignity crept into his walk. 他走起路来,不知不觉地添了几分尊严。
---Gu Hungming
Li Kuang was out hunting one time when he spied a rock in the grass which he mistook for a tiger. He shot an arrow at the rock and hit it with such force that the tip of the arrow embedded itself in the rock. Later, when he discovered that it was a rock, he tried shooting at it again, but he was unable to pierce it a second time.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与翻译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与翻译本文根据喻体联想意义的异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进行语用对比, 并在此对比的基础上, 以语用等效的翻译原则为指导, 提出了在英汉比喻性语言的翻译中应采取的相应的处理方法。
标签:喻体;联想意义;语用意义;语用等效1. 引言大约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中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
之后,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一直是传统修辞学的研究重点。
20世纪70年代后期,欧美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达到高潮。
自此,隐喻从传统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逐渐成为众多学科,如语言学、哲学、语用学、心理学、文学批评、认知科学,翻译学、符号学、外语教学等的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说明了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隐喻在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虽然我国历史上没有系统的隐喻理论,但中国历代的文学精品中充满了精彩的隐喻,历代先哲和学者有关文学和语言的论述中也不乏对隐喻的真知灼见。
鉴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地理、习俗、政治、宗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我们只有从语用和文化角度加以对比,才能真正比较全面地发现隐喻的构成和使用特点,才能较为全面地认识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从而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
2.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2. 1 地理环境引起的语用差异语言来源于自然。
多彩的自然环境赋予了不同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独特语言。
例如,英国是个岛国。
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航海和水产的隐喻,如“He is all at sea”(他浑然不知所措),“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等。
而汉族世代在大陆上生活,在翻译这一类的隐喻时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对等的关于航海和水产的隐喻。
地理环境不同,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也受到影响。
同一自然现象在东西方人眼里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认知。
2.2 生活习惯引起的语用差异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带来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不同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也会在各自的语言尤其是在隐喻中体现出来。
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 Jimmy Carter
Trunk line: S + V + (O)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 这样的英语句子,结构显得过于松散了,变成汉式英语而非典型地道的英语句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 英汉句子的差异:形合与意合 •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给译者带来一定的障碍。将一个重形合的
语篇译成重意合的语篇,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将形合的特点迁 移(transfer)到重意合的语言中。 • 翻译中译者面临的困难很多,但句型结构的迁移是最大的障 碍。现在不少译者的译文充斥着英语的句法结构,甚至还美 其名曰“忠实于原文”,这种观念实在有害。
• 英语的结构性就很明显,如:
• It is a curious fact, 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英汉语言修辞对比

英汉语言修辞对比英汉语言修辞对比摘要:本文通过对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来分析和讨论英汉修辞的异同,其中重点讨论了英汉比喻、排比修辞的差别。
通过对比研究找出英汉修辞格之间差异,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利用汉语的优势促进英语修辞的研究。
关键词:英语修辞汉语修辞修辞对比英语和汉语语言在其文化习惯和表述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其中,“修辞结构”不仅能体现出语言文字的区别,又能同时展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在审美内涵方面的取向。
因此,笔者选择从英汉语言的修辞结构方面切入,试图分析英、汉语言在修辞结构方面的差异,同时进行两者修辞结构异同背后的文化比较研究。
1 英汉比喻修辞差异所谓比喻(figures of comparison)就是不把要说的事物平淡直白地说出来,而用另外的与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来表现的修辞方式。
英汉语言中的比喻一般包括明喻、暗喻(又称隐喻)和借喻(即借代)三类。
这里主要研究英汉明喻和暗喻。
1.1 明喻英语明喻(simile)与汉语明喻基本相同,它也是将需要加以说明或描绘的事物,用另一种性质不同但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事物来做比拟,而不是性质相同的同一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英语明喻常用的比喻词有as,as…as,as if,like,seem等。
例如:Mirror:Lips red as the rose.Hair black as ebony.Skin white as snow.魔镜:她的嘴唇红如玫瑰,头发黑如乌木,皮肤嫩如白雪。
汉语明喻就是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同时出现,表明比喻和被比喻的相类似的关系,又称直喻、显比,即明显的打比方。
汉语明喻的常用比喻词有:“像、似、若”、“好像……一样”等。
例如:不错,你有天赋,可是天赋就像深藏在岩层底下的宝石,没有艰苦的发掘、精心的.雕琢,它自己是不会发出光彩的。
1.2 暗喻英语中的暗喻(metaphor)与汉语暗喻的作用也基本相同,但其包含的内容却比汉语的暗喻广泛,具有汉语暗喻、借喻和拟物等三种修辞格的特点。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一、英汉隐喻对比研究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产生一种新的意义。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隐喻表达方式,但它们的使用和理解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1. 英汉隐喻的差异英汉隐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隐喻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隐喻“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比剑更强大),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不被理解,因为中国文化中剑通常被视为更具有威力的武器。
(2) 语言结构的差异:英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的语言,而汉语是一种主谓语言。
因此,英语中的隐喻往往通过动词和名词的转化来实现,而汉语中的隐喻则更多地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转化来实现。
(3) 隐喻类型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隐喻和象征,而汉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象征和借代。
二、英汉隐喻翻译策略针对英汉隐喻的差异,翻译工作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更好地传达隐喻意义:1. 保留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似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可以保留原文的隐喻形式,直接翻译隐喻中的语言表达。
2. 意译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将隐喻的意义传达出来,而不是直接翻译隐喻的语言表达。
3. 借代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是通过借代来实现的,而汉语中没有相应的借代方式,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例如,可以将借代隐喻转化为汉语中的比喻或象征。
4. 增译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比较隐晦,需要通过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明确隐喻的意义,可以采用增译的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总之,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和翻译策略是翻译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通过深入了解英汉隐喻的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隐喻的意义,提高翻译质量。
英汉语言对比及翻译

3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他也谈到了改变句法结构和保留句法 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不是说原 文的句法绝对可以不管,在最大限度 内我们是要保持原文句法的,但无论 如何,要叫人觉得尽管句法新奇而仍 不失为中文。这一点当然是不容易做 到的,……” 1
1. Delisle, J.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M]. Eng. trans, by Logan. P & Creery. M.,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1980: 74
2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思果说:“千万不能跟英文走。” 2
1.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8.)
2.思
果. 翻译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23)
6
汉语的线性序列 与英语的空间结构
7
关于英汉语言的比喻
英语句子的结构: “葡萄藤型”结构 (grapevine structure),意为在短短的主 干上派生出长长的枝蔓和丰硕的果实;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一)
1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Jean Delisle, representative of French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ays in his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In other words, each community has developed habits of expression that, over time,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language and lent i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1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Inadequate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the low productivity of many farms place the majority of country dweller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their own countries. 农民缺乏训练,许多农场生产率很低,这就使 得大多数农民处于贫穷的境地。
I worked very hard on this book. 这本书我花了很多心血。 He isn’t interested in things like watching TV, listening to songs, or dancing. 看电视、唱歌、跳舞这类活动他都不感兴趣。
英汉语言语态上的差异 英语: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汉语:较少使用被动语态
英汉语言语序上的差异 潘文国:英语基本上是一种形态性的语言,汉 语基本上是一种语义性的语言。 主要差异集中在定语和状语的位置上。
例句: 由于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使农村社会与外界隔绝, 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具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什么是修辞
陈介白曾给修辞学下过这样的定义:“修辞学是 研究文辞之如何精美和表出作者丰富的情思,以 激动读者情思的一种学术。”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一书讲到: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景,运用恰当的语
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修Βιβλιοθήκη 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的科学。”
2.7 委婉语(euphemism)
英汉修辞翻译技巧
3.1 直译法 3.2 意译法
3.1 直译法
3.2 意译法
拟人种类
拟人翻译技巧
2.5 反语(Irony)
反语就是说反话,或是正话反说,或是反 话正说。既可用恭维的言语暗含挖苦与讽 刺,也可用抨击的语言示意保驾与解救。 反语多数表示讽刺、嘲弄的意思,反语用 得好,常比正面陈词更有力量。
Examples
2.6双关(Pun)
Examples
双关翻译技巧
2.2 暗喻(Metaphor)
暗喻是明喻进一步的比喻,是一种隐藏的 比喻,不使用比喻词,不表露比喻的痕迹, 本体与喻体同时出现,本体隐藏在喻体内。 如:She is a woman with a stony heart.她是 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我是妈妈的掌上明 珠。I’m the apple of my mother’s eye.
2.3 借代(Metonymy)
2.4 拟人(Personification)
所谓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有生命 的事物来描写,赋予它以人的动作或思想 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Oxford is always different ,”he said to me once.“Always I see her in a new mood of beauty from these hills. ”
可见,在暗喻这种修辞手法中,比喻是靠 句子整体意象来传递,而非比喻词。
2.2 暗喻(Metaphor
He is as stubborn as a mute. He is a mute. 第一句以比喻词“as…as”来连接,是明喻,
第二句直接是用be动词,将人物与意象等 同,属于暗喻。
2.2 暗喻(Metaphor
1.2 修辞与文化
一.物质文化 “to work like a horse”(像马一样干活) 二.制度文化 could do no wrong like a king(像国王一样不
会犯错误) 三.心理文化 as merry/lively as a cricket/a grig,
英汉具体修辞手法对比与翻译
放弃比喻,动态对等
The ship plows the sea. 船在乘风破浪地前进。
2.3 借代(Metonymy)
借代是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要表达 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 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借代可以是
一.以部分代替整体 二.以整体代替部分 三.以种类代替属类 四.以属类类代替种 五.以物质代替所制成的东西 六.以个别代替种类
翻译技巧: 保留差异,等值再现
Our state to be disjoint and out of frame. 我们的国家突然脱了节,脱了榫。
代换比喻,去异求同
Mr. Smith may serve as a good secretary,for he is as close as an oyster. 史密斯先生可以当个好秘书,因为他守口如瓶。
2.1 明喻(simile) 2.2 暗喻(Metaphor) 2.3 借代(Metonymy) 2.4 拟人(Personification) 2.5 反语(Irony) 2.6双关(Pun) 2.7 委婉语(euphemism)
2.1 明喻(simile)
Examples
Beauty, sweet love, is like the morning dew… 美丽、甜蜜的爱,犹如清晨的露珠。 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玫瑰。 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 我的心像一只歌唱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