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相关研究
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治疗进展

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治疗进展【摘要】:目前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方式较多,包括直接前方入路、Super PATH入路、微创后外侧入路等,其各具有优劣性,为了保证治疗效果,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入路方式。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选择;进展髋关节置换手术自40世纪20年代开始广泛推广于临床,微创化已成为主流趋势,具有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等优势,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完善和改进,此项治疗获取了革命性的进展[1~2]。
虽然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但临床学者发现不同入路方式可达到不同疗效[3]。
而本文针对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文。
1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劣性髋关节置换手术优势:(1)微创手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膝关节完整性,减轻对肌肉和神经的损伤,降低翻修率,减少术后假体脱位率[4];(2)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势,可全面暴露术野区域,减轻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性,利于术后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5];(3)微创技术能够尽可能保留肌腱、肌肉、神经等功效,缩短患者下床行走和站立时间,促使关节功能恢复,保证髋关节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微创手术不放置引流管,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率[7]。
髋关节置换手术缺陷:(1)不适合复杂的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手术;(2)微创技术对操作者经验要求较高,且可因为切口小,暴露术野不足,出现股骨端或髋臼等准备操作困难,延长手术时间[8];(3)术区止血困难,学习曲线长;(4)易出现假体位置不正,容易并发假体周围骨折;(5)极易出现神经、肌肉肌腹等牵拉损伤[9]。
微创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髋关节发育正常;髋关节没有严重畸形;BMI<30kg/m2;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0]。
(2)禁忌证:病态肥胖症;骨关节强直;转移癌;骨质疏松;要求使用骨水泥假体;有髋关节手术史,出现骨不连;髋关节严重畸形;髋臼发育不良Growe III或IV级;病情复杂需要延长切口[11]。
微创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早期效果分析

微创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早期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1T09:12:20.04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4期作者:许欢,[导读] 分析微创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早期效果。
许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泌尿外科830011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早期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通过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41例),观察组(微创直接前侧入路手术治疗,41例),对比两组置换前后Harri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换后1、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置换后红细胞沉降率、置换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微创直接前侧植入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直接前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随着微创外科医学的不断发展,让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发展也取得良好效果。
常规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可以准确定位与安装假体,但是对患者髋关节周围肌群的破坏较大,不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1-2]。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微创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
观察组:男/女:24/17,年龄55~72岁,平均(63.5±2.8)岁,对照组:男/女:25/16,年龄54~73岁,平均(63.5±3.2)岁。
直接前方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对比分析

临床研究直接前方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对比分析任秋晓1,周甲彬2,谭淏文2,崔冠兴2,韩桂全2△,张玉莹1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将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依据不同术式分为DAA组(42例)和PLA组(48例)。
比较2组术后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1、3、5d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
比较分析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外展肌力矩、单腿站立试验结果、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关节位置感觉(JPS)角度。
结果DAA组手术时间长于PLA组,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d血红蛋白(Hb)下降值均少于PLA组(P<0.01)。
2组HHS评分、力矩随着时间延续均呈增加趋势,而VAS、JPS角度呈降低趋势,且各时点DAA组HHS、力矩高于PLA组,VAS、JPS角度低于PLA组。
DAA组各时点的单腿站立试验结果优于PLA组(P<0.01)。
DAA组和PLA组并发症发生率(2.4%和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AA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快,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应用DAA的早期疗效优于PLA。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关节成形术,置换,髋;本体感觉;老年人;关节功能;直接前方入路;后外侧入路中图分类号:R683.421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58/20210726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arly efficacy of hemiarthroplasty by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andposterolateral approachREN Qiu-xiao1,ZHOU Jia-bin2,TAN Hao-wen2,CUI Guan-xing2,HAN Gui-quan2△,ZHANG Yu-ying1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261042,China;2Department of Joint Surgery,AffiliatedHospital of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arly clinical efficacy of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and 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in hemiarthroplasty for aged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Methods A total of90 aged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treated with hemiarthroplasty were divided into DAA group(42cases)and PLA group(48cas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The postoperative general data,visual analog scale(VAS)before operation and1d,3d and5d after operation,Harris hip function score(HHS)before operation and1w,1month,3months and6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hip abductor torque,Berg balance scale(BBS), joint position sensation(JPS)angle and the Trendelenburg’s sig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1 week,1month,3months and6months postoperatively.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longer in the DAA group than that in the PLA group,but the incision length,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the decrease in hemoglobin(Hb)on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 were less in the DAA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PLA group(P<0.01).The HHS score and torque of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with time,while the VAS and angles of JPS decreased.The HHS and torque of the DA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LA group,while the VAS and JPS angles of the DAA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PLA group. Trendelenburg's sign in the DAA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PLA group at each time point.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DAA group(2.4%)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LA group(4.2%),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DAA has less operative trauma,and faster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hip joint function and proprioception,which contribute to the speedy recovery of patients.The early efficacy of DA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LA.Key words:femoral neck fracture;arthroplasty,replacement,hip;proprioception;aged;joint function;direct anterior approach;posterolateral approach作者单位:1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邮编261042);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作者简介:任秋晓(1993),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研究。
前侧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操作手册 DAMIS说明书

(Direct An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2一 介绍二 DAMIS 专用牵引床三 DAMIS 专用假体及工具四 髋关节解剖结构五 DAMIS 手术过程01 术前准备 02 摆放患者体位 03 入路和皮肤切口 04 处理阔筋膜张肌05 识别并处理旋股外侧动脉升支 06 显露并打开关节囊 07 股骨颈截骨 08 取出股骨头 09 显露髋臼10 制备髋臼并植入假体CONTENTS020405080909101112131415161718(Direct An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01 11 制备股骨侧12 松解股骨侧关节囊13 股骨开髓14 植入假体柄15 检查和复位16 快速缝合六 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19202122232425(Direct An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前侧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02一近年来,随着关节置换技术和假体设计的进步、手术工具的改进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兴起并日益普及。
不断增长的临床数据和患者的满意度也有力证实了微创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越性。
虽然仍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但是微创关节置换手术已毋庸置疑地成为骨科领域的大势所趋。
DAMIS(Direct An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是春立医疗结合国际流行的先进手术技术推出的带有牵引床的前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
DAMIS 的优点是: ● 住院时间短 ● 康复周期短 ● 脱位风险低 ● 血液流失少● 术后肌肉张力恢复快 ● 术后疼痛少● 恢复日常运动时间短. ● 瘢痕组织少适应症:与普通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应症类似DAMIS 也可用于:● 髋关节双侧同时置换患者● 后脱位高风险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 肌肉神经紊乱患者禁忌症:● 肥胖● 既往髋部手术史● 肌肉发达● 近端股骨严重缺损参考文献:[1]唐新 沈彬 裴福兴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 14(02):135-138[2] 张先龙 蒋垚 陈云苏 人工髋关节外科学——从初次置换到翻修手术[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德】约阿西姆.普菲尔,维尔纳.E.希伯特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黄宁庆.主译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3.5[4] AO RECON 视频[M/CD][5] Frank H. Netter 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王怀经 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Direct An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前侧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03致谢:本操作手册特别感谢希腊骨科协会主席、欧洲髋关节协会前主席George Macheras 教授。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进展

维普资讯
・
3 ・ 8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 年 l 箜 2 鲞 笙 塑 06 旦 7
! ! : ! P 』
!
!! ! :望! :
・
综述 ・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进展
秦 啸龙
摘要
张先龙
微 创 全 髋 置换 术作 为一 项 新 技 术 在 近 几 年 有 了很 大 的发 展 , 多 学者 在 临 床 实 践 中提 出 多 许
种 不 同 的微 创 全 髋 置 换 手 术 入路 。该 文就 文献 报 道 的 微 创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手 术 入 路 度 其 特 点 、 议 和 未 争
来 展 望作 一 综述 。 关键 词 微 创 手 术 ; 髋 关 节 置换 ; 术入 路 全 手
微创手术 ( ii l vs e ugr , S 行全髋关 m n l i ai rey MI ) ma y n v s 节置换 (oa h r rpat, A) 临 床 日益得 到 推 t l i at o l y TH 在 t p h s 广 。现就近几 年报 道 的三类 手 术入 路 6种 小切 口微 创
20 年 ,egr 0 1 B re 等进行首例双切 口 T HA。前侧切 L - I 从股骨头基部沿股骨颈纵轴指 向粗 隆间线 , 5m长度 。 约 c
两次截骨后 , 借助过弯 的 H h n oman拉钩 、 低领髋 臼锉 、 犬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术后康复和护理,术中的手术方式和操作技术也至关重要。
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术中使用的入路方式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常见的两种入路方式为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
直接前侧入路是指通过在髋关节前方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接置换整个髋关节。
这种入路方式能够较容易地暴露整个髋关节,操作空间较大,有利于手术者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
而前外侧入路则是通过在髋关节外侧切开皮肤和软组织进行置换,相比直接前侧入路,操作视野受限,但可以减少对髋关节肌肉的损伤。
针对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优缺点,有必要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在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方面的差异。
这样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差异,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选择方案。
通过对大量临床资料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将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并发症率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通过对疗效对比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指导医生在选择手术方式时能够更全面地考虑患者的情况和手术需求,以实现个性化医疗的目标。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揭示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发展与进步。
1.3 意义关于的内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而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是常用的两种入路方式,它们各有优势和劣势。
通过比较这两种入路方式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并可改善脑神经功能,减缓病情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1]杨黎,董宪喆,张兰.左乙拉西坦和苯妥英钠治疗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疗效与安全性meta 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21,39(10):782-787.[2]孙平静,陈龙.苯巴比妥、地西泮、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9,17(9):128-130.[3]吴昊昊,杨君素,黄保岗,等.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10):151-156.[4]中国抗癫痫协会.临床治疗指南癫痫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6-68.[5]邱名才.不同治疗方案对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83-84.[6] GEN Ç F,ERDAL A,AK ÇA G,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status epilepticus severity score and etiology in adult NCSE patients[J].Ideggyogy Sz,2019,72(7-8):257-263.[7]邱峥,何必华,林力.喹硫平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睡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0):1490-1492.[8]何琴,孙红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1):92-95.[9]师睿,阴怀清,王转转.左乙拉西坦与苯妥英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 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4):356-362.[10]陈石娇,陈运旺,陈妮,等.持续性静脉泵入咪达唑仑对癫痫持续状态小儿血NPY、GAL 和BDNF 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4):1552-1556.[11]王海滨,门庆玲,蔡艳丽,等.左乙拉西坦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1,41(4):545-550.[12]马颖,徐辰寒.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30):107-110.(收稿日期:2023-01-04) (本文编辑:马娇)①莆田市中医医院 福建 莆田 351100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龚骏①【摘要】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0I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7 0 8 3 . 2 ( ) 1 4 . 0 1 . 0 1 2
作为微创入路 , D AA是否如传统 后外侧人路那样 需 要放 置伤 口负压 引流 呢?K l e i n e r t 等l 1 阳 前 瞻性随机对 照 研究微创 D AA简单 、 初次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 置换术 后 使用 引流情 况 ,1 2 0例患 者 随机分 成 3组 ( 不 使用 引 流 组、 闭式引流组和 自体 血 回输引流组 ) , 对 比失 血量 、 疼 痛
术 中应 用 日益广 泛 。采 用 该 入 路 患 者 术 后 功 能 康 复 更 快 , 术 后 短 期 临 床 疗 效 具 有 明 显 优 势 。但 微 创
D AA 技 术 操 作 有 一 定 的技 术难 度 , 需要 经 历 学 习 曲线 , 同时 存在 一 些 不 同 于其 他 入 路 的 并 发 症 。该 文 就
3 是否需要 引流
微创 D A A 理论上适合所有 髋关节 置换术如 初次髋 关节置换术 和翻修术 。由于术 中需要 伸直 、 内收 和极度 外旋患侧下肢 , 因此对术 前难 以完成 这些 动作 的患者应 慎重选择该入路l l 2 ] 。H a l l e r t 等口 ] 研究认为 , 接受 D A A患 者体重指数 ( B MI ) 虽与手术持续时间关 系不大 , 但肥胖患 者髋臼杯位置 可能更容 易 出现偏差 , 因此建议 对非 常肥 胖、 肌 肉发达或股骨颈较短 、 股骨偏 心距较小而手 术显露 时可能遇到 困难的患者 , 慎重选择该入路 。
2 临床 疗 效
P o g l i a c o m i 等[ 4 ] 对 比研究微 创直接外 侧人路 ( 3 5例) 与微创 D A A( 3 5例)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 时间 、 住院 时间、 输血量、 围手术期并发 症 、 假 体位置 、 患者术 前及 术 后1 年 Ha r r i s 髋 关节功能评分 ( HHS ) , 结果 显示两组 手 术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 同, 但微创 D A A 组患者 疼痛评分更低 。G o e b e l 等 对 比研究微创 D A A 与经臀肌 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 结果显示 D AA组患 者手术 当天及术后 1 d疼痛明显轻于臀肌外 侧入路 组, 且 髋关节达到一定屈 曲活动范围的时间和住 院时间也明显短 于臀肌外侧人路组 , 因此认 为 D A A有助于减轻术 后疼痛 和减少术后疼痛药物 的使用 , 术后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也 会相应缩短。G e b e l 等 回顾性研究早期 1 0 0 例D A A全髋 关节置换术患者 , 发现髋 臼杯外 展角平均为 4 3 。 , 9 9 患者 双下肢长度相差在 5 n ' L r n内, 临床疗效优 良。 B a r r e t t 等 前 瞻性 随机对 照研究 4 3例 D AA与 4 4 例后外侧入路( P AA ) 全髋关节置换 术患者术后 1 d 、 6 周 及3 、 6 、 1 2 个月时的临床效果 , 发现 D A A组患者术后 1 d 疼痛较轻 , 术后 6 周时可爬 楼梯和 自由行走病例数 较多 , 术后 3个 月 时髋 关 节功 能 障 碍 和 骨 关 节 炎 疗 效 评 分
1 患者 选择
B e r g i n等 前 瞻性 对 比研 究 2 8例微 创 D A A和 2 9 例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 , 分别 测量患者术前 、 术 后在麻醉复苏室及术后 1 d 、 2 d血清 软组织损 伤标记物 血清肌酸激酶( ( 、 K ) 、 C反应蛋 白( C R P ) 、 白细胞介素( I L ) 一 6 、 I L - 1 p和肿 瘤坏 死 因子 ( T NF ) 一 a , 结 果显 示 D AA 组术 后 血清 软组织 损 伤标 记 物 浓度 明显低 于后 侧 入路 组 , 提示 D AA 对软组 织损 伤更 小 。 微创 D A A无需切 断任何肌 肉, 但术 中是否会损伤髋 部短外旋肌群呢?I t o 等_ _ 9 _ 研究 2 ( ) 具尸体短外旋肌群在股 骨大粗隆内侧止点分布情况 , 结果 显示短 外旋肌群 大部分 位于股骨大粗隆前上方 ; 鉴于该肌群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 认 为D A A虽然不需 剥离肌 肉止点 , 但在全髋关节 置换术 中 松解髋关节囊以显露股创操作 , 小心保护髋周肌群。
髋关节置换术微创直接前方人路 ( D A A) 经缝 匠肌与 阔筋膜张肌之间显 露髋关 节 , 具有 不切断 任何肌 肉的优 势, 近年在临床上的应用 日益广泛L 1 j 。我院于 2 0 0 9 年在 国 内首次开展该微创人路施行髋关 节置换术 , 短期临床疗效 满意。不过 , 该人路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需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 。现就该入路 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国际骨科学杂志
2 O 1 4年 1 月 第 3 5卷
第 1期 I n t J Or t h o p , J a n u a r y 2 5 , 2 0 1 4 ,Vo 1 .3 5 ,No . 1
・ 3 3 ・
微创直接前方人路髋关节置换术相关研究
俞银 贤
摘要
马金 忠
微 创 直接 前 方入 路 ( D AA) 具 有 不 切 断 髋 部 任 何 肌 肉即 可显 露 髋 关 节 的优 势 , 在 髋 关 节 置 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