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四章 聚糖的结构和功能

5第四章 聚糖的结构和功能
5第四章 聚糖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中存在着种类各异的含糖的复合生物大分子,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统称为复合糖类(complex carbohydrate),又称为糖复合体(glycoconjugate )。组成复合糖类中的糖组分(除{单个糖基外,称为聚糖(glycan )。就结构而论,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均由共价连接的蛋白质和聚糖两部分组成,而糖脂由聚糖与脂类物质组成。体内也存在着蛋白质、糖与脂类三位一体的复合物,主要利用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 inositol, GPI)将蛋白质锚定于细胞膜中。

大多数真核细胞都能合成一定数量和类型的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分布于细胞表面、细胞内分泌颗粒和细胞核内;也可被分泌出细胞,构成细胞外基质成分。糖蛋白分子中蛋白质重量百分比大于聚糖,而蛋白聚糖中聚糖所占重量在一半以上,甚至高达95%,以致大多数蛋白聚糖中聚糖分子质量高达10万以上。由于组成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聚糖结构迥然不同,因此两者在合成途径和功能上在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节糖蛋白分子中聚糖及其合成过程

糖蛋白(glycoprotein )分子中的含糖量因蛋白质不同而异,有的可达20%,有的仅为5%以下。此外,糖蛋白分子中单糖种类、组成比和聚糖的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组成糖蛋白分子中聚糖的单糖有7种:葡萄糖(glucose,Glc)、半乳糖(galactose,Gal)、甘露糖(mannose,Man),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GalNAC)、N-乙酰葡糖胺(N-acetylglucosamine,G1cNAc)、岩藻糖(fucose,Fuc)和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Ac)。

由上述单糖构成结构各异的聚糖可经两种方式与糖蛋白的蛋白质部分连接,因此,根据连接方式不同可将糖蛋白聚糖分为N-连接型聚糖(N-linked glycan )和0-连接型聚糖(0-linked gly-can)。N-连接型聚糖是指与蛋白质分子中天冬酰胺残基的酰胺氮相连的糖链;0一连接糖链是指与蛋白质分子中丝氨酸或苏氨酸经羟基相连的糖链(图4-1)。所以,糖蛋白也相应分成N一连接糖蛋白和0一连接糖蛋白。

不同种属、组织的同一种糖蛋白的N-连接型聚糖的含量和结构可以不同。即使是同一组织中的某种糖蛋白,不同分子的同一糖基化位点的N-连接型聚糖结构也可以不同,这种糖蛋白聚

79

80 第一篇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糖结构的不均一性称为糖形(glycoform)。

一、N-连接型糖蛋白的糖基化位点为ASn-X-Ser/Thr、

聚糖中的N-乙酞葡糖胺与多肤链中天冬酰胺残基的酰胺氮以共价键连接,形成N-连接糖蛋白,但是并非糖蛋白分子中所有天冬酰胺残基都可连接聚糖。只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即Asn-X-Ser/Thr(其中X为脯氨酸以外的任何氨基酸)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序列子(sequon)才有可能,这一序列子被称为糖基化位点(图4-1)。一个糖蛋白分子可存在若干个Asn-X-Ser/ Thr序列子,这些序列子只能视为潜在糖基化位点,能否连接上聚糖还取决于周围的立体结构等。

二、N-连接型聚糖结构有高甘露糖型、复杂型和杂合型之分

根据结构可将N-连接型聚糖分为3型:高甘露糖型、复杂型和杂合型。这3型N-连接型聚糖都有一个由2个N-G1cNAc和3个Man形成的五糖核心(图4-2)。高甘露糖型在核心五糖上连接了2~9个甘露糖,复杂型在核心五糖上可连接二、三、四或五个分支聚糖,宛如天线状,天线末端常连有N- Z乙酰,神经氨酸。杂合型则兼有二者的结构。

三、N-连接型聚搪合成是以长萜醇作为聚糖载体

N-连接型聚糖的合成场所是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与蛋白质肤链的合成同时进行。在内质网内以长萜醇(dolichol, dol )作为聚糖载体,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先将UDP-GlcNAc分子中的GlcNAc转移至长萜醇,然后再逐个加上糖基,糖基必须活化成UDP 或GDP的衍生物,才能作为糖基供体底物参与反应,直至形成含有14个糖基的长萜醇焦磷酸聚糖结构,后者作为一个整体被转移至肽链的糖基化位点中的天冬酰胺的酰胺氮上。然后聚糖链依次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先由糖苷水解酶除去葡萄糖和部分甘露糖,然后再加上不同的单糖,成熟为各型N-连接型聚糖。图4一3显示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三种不同类型的聚糖逐步加工的过程。

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81 在生物体内,有些糖蛋白的加工简单,仅形成较为单一的高甘露糖型聚糖,有些形成杂合型,而有些糖蛋白则通过多种加工形成复杂型的聚糖。不同组织的同一种糖蛋白分子中的聚糖结构可以不同,说明N-连接型聚糖存在极大的多样性。即使同一种糖蛋白,其相同糖基化位点的聚糖结构也可不同,显示出相当大的微观不均一性,这可能与不完全糖基化以及糖苷酶和糖基转移酶缺乏绝对专一性有关。

四、O-连接型聚糖合成不需聚糖载体

聚糖中的N-乙酰半乳糖胺与多肽链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的羟基以共价键相连而形成O-连接糖蛋白。它的糖基化位点的确切序列子还不清楚,但通常存在于糖蛋白分子表面丝氨酸和苏氨酸比较集中且周围常有脯氨酸的序列中,提示0-连接糖蛋白的糖基化位点由多肽链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决定。

O-连接型聚糖常由N-乙酰半乳糖胺与半乳糖构成核心二糖,核心二糖可重复延长及分支,再连接上岩藻糖、N-乙酰葡糖胺等单糖。与N-连接型聚糖合成不同,O-连接型聚糖合成是在多肽链合成后进行的,而且不需聚糖载体。在Ga1NAc转移酶作用下,将UDP-Ga1NAc 中的Ga1NAc基转移至多肽链的丝/苏氨酸的羟基上,形成O-连接,然后逐个加上糖基,每一种糖基都有其相应的专一性转移酶。整个过程在内质网开始,到高尔基体内完成。

五、蛋白质β-N-乙酰葡糖胺的糖基化是

可逆的单糖基修饰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除N-连接型聚糖修饰、0-连接型聚糖修饰外,还有β-N-乙酰葡糖胺的单糖基修饰(0-G1cNAc ),主要发生于膜蛋白和分泌蛋白。蛋白质的0-G1cNAc糖基化修饰是在0-G1cNAc糖基转移酶(0-G1cNAc transferase,OGT)作用下,将β-N-乙酰葡糖胺以共价键方式结合于蛋白质的Ser/Thr残基上。这种糖基化修饰与N-或O-聚糖修饰不同,不在内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系统中进行,主要存在于细胞质或胞核中。

蛋白质在O-G1cNAc糖基化后,其解离需要特异性的β-N-乙酰葡糖胺酶(0-G1cNAcase)作用,0-G1cNAc糖基化与去糖基化是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糖基化后,蛋白质肽链的构象将发生改

82 第一篇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变,从而影响蛋白质功能。可见,蛋白质在OGT与O-G1cNAcase作用下的这种糖基化过程与蛋白质磷酸化调节具有相似特性。此外,0-G1cNAc糖基化位点也经常位于蛋白质Ser/Thr磷酸化位点处或其邻近部位,糖基化后即会影响磷酸化的进行,反之亦然。因此O-G1cNAc糖基化与蛋白质磷酸化可能是一种相互拮抗的修饰行为,共同参与信号通路调节过程。

六、糖蛋白分子中聚糖影响蛋白质的半衰期、结构与功能

人体细胞内蛋白质约三分之一为糖蛋白,执行着不同的功能。糖蛋白分子中聚糖不但能影响蛋白部分的构象、聚合、溶解及降解,还参与糖蛋白相互识别、结合等功能。

(一)聚糖可稳固多肽链的结构及延长半衰期

糖蛋白的聚糖通常存在于蛋白质表面环或转角的序列处,并突出于蛋白质的表面。有些糖链可能通过限制与它们连接的多肽链的构象自由度而起结构性作用。0一连接型聚糖常成簇地分布在蛋白质高度糖基化的区段上,有助于稳固多肽链的结构。一般来说,去除聚糖的糖蛋白,容易受蛋白酶水解,说明聚糖可保护肽链,延长半寿期。有些酶的活性依赖其聚糖,如羟甲基戊二酸单酞辅酰A(HMG-CoA)还原酶去聚糖后其活性降低90%以上;脂蛋白脂肪酶N-连接型聚糖的核心五糖为酶活性所必需。当然,蛋白质的聚糖也可起屏障作用,抑制糖蛋白的作用。

(二)聚糖参与糖蛋白新生肽链的折叠或聚合

不少糖蛋白的N-连接型聚糖参与新生肽链的折叠,维持蛋白质正确的空间构象。如用DNA定点突变方法去除某一病毒G蛋白的两个糖基化位点,此G蛋白就不能形成正确的链内二硫键而错配成链间二硫键,空间构象也发生改变。运铁蛋白受体有3个N-连接型聚糖,分别位于Asn251,Asn317和Asn727。已发现Asn727与肤链的折叠和运输密切相关;Asn251连接有三天线复杂型聚糖,此聚糖对于形成正常二聚体起重要作用,可见聚糖能影响亚基聚合。在哺乳类动物新生蛋白质折叠过程中,具有凝集素活性的分子伴侣—钙连蛋白(calnexin)和(或)钙网蛋白(calreticulin )等,通过识别并结合折叠中的蛋白质(聚糖)部分,帮助蛋白质进行准确折叠,同样也能使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进人降解系统。

(三)聚搪可影响糖蛋白在细胞内的靶向运输

糖蛋白的聚糖可影响糖蛋白在细胞内的靶向运输的典型例子是溶酶体酶合成后向溶酶体的靶向运输。溶酶体酶在内质网合成后,其聚糖末端的甘露糖在高尔基体被磷酸化成6一磷酸甘露糖,然后与溶酶体膜上的6一磷酸甘露糖受体识别、结合,定向转送至溶酶体内。若聚糖链末端甘露糖不被磷酸化,那么溶酶体酶只能被分泌至血浆,而溶酶体内几乎没有酶,可导致疾病产生。

(四)聚糖参与分子间的相互识别

聚糖中单糖间的连接方式有1,2连接、1,3连接、1,4连接和1,6连接;这些连接又有a和β之分。这种结构的多样性是聚糖分子识别作用的基础。

猪卵细胞透明带中分子质量为5.5万的ZP一3蛋白,含有0一连接型聚糖,能识别精子并与之结合。受体与配体识别、结合也需聚糖的参与。如整联蛋白与其配体纤连蛋白结合,依赖完整的整联蛋白N一连接型聚糖的结合;若用聚糖加工酶抑制剂处理K562细胞,使整联蛋白聚糖改变成高甘露糖型或杂合型,均可降低与纤连蛋白识别和结合的能力。

红细胞的血型物质含糖达80% -90%。ABO血型物质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糖脂中的聚糖组分。ABO系统中血型物质A和B均是在血型物质0的聚糖非还原端各加上GaINAc或Gal,仅一个糖基之差,使红细胞能分别识别不同的抗体,产生不同的血型。细菌表面存在各种凝集素样蛋白,可识别人体细胞表面的聚糖结构,而侵袭细胞。

细胞表面复合糖的聚糖还能介导细胞一细胞的结合。血循环中的白细胞需通过沿血管壁排列的内皮细胞,才能出血管至炎症组织。白细胞表面存在一类猫附分子称选凝蛋白

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83 (selectin ),能识别并结合内皮细胞表面糖蛋白分子中的特异聚糖结构,白细胞以此与内皮细胞黏附,进而其他黏附分子的作用,使白细胞移动并完成出血管的过程。

免疫球蛋臼G(IgG)属于N-连接糖蛋白,其聚糖主要存在于Fc段。IgG的聚糖可结合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并与补体C1q的结合和激活以及诱导细胞毒等过程有关。若IgG 去除聚糖,其绞链区的空间构象遭到破坏,上述与Fc受体和补体的结合功能就丢失。

框4-1,蓬勃发展的糖生物学研究

在糖生物化学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自1980年,起复合糖类中聚糖的多种功能相继被发现,糖类不再被看作仅是生物体的产能物质和结构物质。1988年,糖生物学(glycobiology)概念被提出。随着复合糖类中聚糖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聚糖具有涉及蛋白质折叠、稳定性和细胞内运愉,以及细胞识别、黏附和迁移等重要的生理作用,因而被认为是继核酸和蛋白质后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糖组(glycome )是指一种细胞或一个生物体中全部聚糖种类,而糖组学(glycomics )则包括聚糖种类、结构鉴定、糖基化位点分析、蛋白质糖基化的机制和功能等内容,也是对蛋白质与聚糖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的全面分析。当今以高通量、高效率技术探讨个体全部糖链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为主体内容的糖组学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其成果对拓展糖生物学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第二节蛋白聚糖分子中的糖胺聚糖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复合糖类,主要由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共价连接于核心蛋白所构成。一种蛋白聚糖可含有一种或多种糖胺聚糖。糖胺聚糖是由二糖单位重复连接而成,不分支。由于糖胺聚糖的二糖单位含有糖胺而得名,可以是葡糖胺或半乳糖胺。二糖单位中一个是糖胺,另一个是糖醛酸(葡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除糖胺聚糖外,蛋白聚糖还含有一些N-或0-连接型聚糖。核心蛋白种类颇多,加之核心蛋白相连的糖胺聚糖链的种类、长度以及硫酸化的程度等复杂因素,使蛋白聚糖的种类更为繁多。

一、糖胺聚糖是含己糖醛酸和己糖胺组成的重复二糖单位

体内重要的糖胺聚糖有6种: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硫酸皮肤素(dermatansulfate)、硫酸角质素(keratan sulfate)、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肝素(heparin)和硫酸类肝素(heparan sulfate)。这些糖胺聚糖都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组成(图4-4)。除透明质酸外,其他的糖胺聚糖都带有硫酸。

硫酸软骨素的二糖单位由N一乙酰半乳糖胺和葡糖醛酸组成,最常见的硫酸化部位是N-乙酞半乳糖胺残基的C'4和C6位。单个聚糖约有250个二糖单位,许多这样的聚糖与核心蛋白以0-连接方式相连,形成蛋白聚糖。

硫酸角质素的二糖单位由半乳糖和N-乙酰葡糖胺组成。它所形成的蛋白聚糖可分布于角膜中,也可与硫素软骨素共同组成蛋白聚糖聚合物,分布于软骨和结缔组织中。

硫酸皮肤素分布广泛,其二糖单位与硫酸软骨素很相似,仅一部分葡糖醛酸为艾杜糖醛酸所取代,所以硫酸皮肤素含有二种糖醛酸。葡糖醛酸转变为艾杜糖醛酸是在聚糖合成后进行,由差向异构酶催化。

肝素的二糖单位为葡糖胺和艾杜糖醛酸,葡糖胺的氨基氮和C6位均带有硫酸。肝素成

84 第一篇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时都是葡糖醛酸,然后差向异构化为艾杜糖醛酸,并随之进行C'2位硫酸化。肝素所连接的核心蛋白几乎仅由丝氨酸和甘氨酸组成。肝素分布于肥大细胞内,有抗凝作用。硫酸类肝素是细胞膜成分,突出于细胞外。

透明质酸的二糖单位为葡糖醛酸和N-乙酰葡糖胺。一分子透明质酸可由50000个二糖单位组成,但它所连的蛋白质部分很小。透明质酸分布于关节滑液、眼的玻璃体及疏松的结缔组织中。

二、核心蛋白含有与精胺聚糖结合的结构域

与糖胺聚糖链共价结合的蛋白质称为核心蛋白。核心蛋白均含有相应的糖胺聚糖取代结构域,一些蛋白聚糖通过核心蛋白特殊结构域锚定在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中。

核心蛋白最小的蛋白聚糖称为丝甘蛋白聚糖( serglycan),含有肝素,主要存在于造血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贮存颗粒中,是一种典型的细胞内蛋白聚糖。

饰胶蛋白聚糖(decorin)的核心蛋白分子质量为3.6万,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模体,它能与胶原蛋白相互作用,调节胶原纤维的形成和细胞外基质的组装。‘黏结蛋白聚糖(syndecan)的核心蛋白分子质量为3.2万,含有胞质结构城、播人质膜的疏水结构域和胞外结构域。细胞外结构域连接有硫酸肝素和硫酸软骨素,是细胞膜表面主要蛋白聚糖之一。

蛋白聚糖聚合体(aggrecan)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之一;由透明质酸长聚糖两侧经连接

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85 蛋白而结合许多蛋白聚糖而成,由于糖胺聚糖上放基或硫酸根均带有负电荷,彼此相斥,所以在溶液中蛋白聚糖聚合物呈瓶刷状(图4-5)。

三、蛋白聚精生物合成时在多肤链上逐一加上糖基

在内质网上,蛋白聚糖先合成核心蛋白的多肤链部分,多肤链合成的同时即以O-连接或N-连接的方式在丝氨酸或天冬酰胺残基上进行聚糖加工。聚糖的延长和加工修饰主要是在高尔基体内进行,以单糖的UDP衍生物为供体,在多肤链上逐个加上单糖,而不是先合成二搪单位。每一单糖都有其特异性的糖基转移酶,使聚糖依次延长。聚糖合成后再予以修饰,糖胺的氨基来自谷氨酰胺,硫酸则来自“活性硫酸”或3'-磷酸腺昔-5'-磷酰硫酸。差向异构酶可将葡糖醛酸转变为艾杜糖醛酸。

四、蛋白聚糖是细胞间基质重要成分

(一)蛋白架枪最主要功能是构成细施间基质

在细胞基质中各种蛋白聚糖以特异的方式与弹性蛋白、胶原蛋白相连,赋予基质特殊的结构。基质中含有大量透明质酸,可与细胞表面的透明质酸受体结合,影响细胞与细胞的黏附、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等细胞行为。由于蛋白聚糖中的糖胺聚糖是多阴离子化合物,结合Na+、K+,从而吸收水分子;糖的羟基也是亲水的,所以基质内的蛋白聚糖可以吸引、保留水而形成凝胶,容许小分子化合物自由扩散但阻止细菌通过,起保护作用。

细胞表面也有众多类型的蛋白聚糖,大多数含有硫酸肝素,分布广泛,在神经发育、细胞识别结合和分化等方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有些细胞还存在丝甘蛋白聚糖,它的主要功能是与带正电荷的蛋白酶、羧肽酶或组织胺等相互作用,参与这些生物活性分子的贮存和释放。

(二)各种蛋白滚抽有其特殊功能

例如,肝素是重要的抗凝剂,能使凝血酶失活;肝素还能特异地与毛细血管壁的脂蛋白脂肪酶结合,促使后者释放入血。在软骨中硫酸软骨素含量丰富,维持软骨的机械性能。角膜的胶原纤维之间充满硫酸角质素和硫酸皮肤素,使角膜透明。在肿瘤组织中各种蛋白聚糖的合成发生改变,与肿瘤增殖和转移有关。

86 第一篇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糖脂由鞘糖脂、甘油糖脂和类固醇衍生糖脂组成

糖脂(glycolipid )是糖通过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的化合物。由于脂质部分不同,糖脂可有鞘糖脂(sphingolipid)、甘油糖脂和类固醇衍生糖脂之分。鞘糖脂、甘油糖脂是细胞膜脂的主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一、鞘糖脂是神经酰胺被糖基化的精苷化合物

与鞘磷脂一样,鞘糖脂是以神经酰胺为母体的化合物。鞘磷脂分子中的神经酰胺1一位羟基被磷脂酰胆碱或磷脂酰乙醇胺化,而鞘糖脂分子中的神经酰胺1一位羟基被糖基化,形成糖苷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

鞘糖脂分子中单糖主要为D-葡萄搪、D-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岩藻糖和唾液酸;脂肪酸成分主要为16~24碳的饱和与低度饱和脂肪酸,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α一羟基脂酸。鞘糖脂又可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有唾液酸或硫酸基成分,分为中性鞘糖脂和酸性鞘糖脂两类。

1.脑苷脂是不含唾液酸的中性鞘糖脂中性鞘糖脂的糖基不含唾液酸,常见的糖基是半乳糖、葡萄糖等单糖,也有二糖、三糖。含单个糖基的中性鞘糖脂有半乳糖基神经酰胺(GaIβI,1 Cer)和葡糖基神经酰胺(G1cβ1,1 Cer),又称脑苷脂(cerebroside)(图4-6A)。含二糖基的中性鞘糖脂有乳糖基神经酰胺(GaIβ1,4GIcβ1,1 Cer)。已知ABH 和Lewis血型的细胞表面抗原物质也为鞘糖脂,通常由抗原决定簇的蛋白质部分与乳糖基神经酰胺共价连接成五糖基神经酰胺和六糖基神经酰胺。

鞘糖脂的疏水部分伸入膜的磷脂双层中,而极性糖基暴露在细胞表面,发挥血型抗原、组织或器官特异性抗原、分子与分子相互识别的作用。

2.硫苷脂是指糖基部分被硫酸化的酸性鞘糖脂鞘糖脂的糖基部分可被硫酸化,形成硫苷脂(sulfatide)。如脑苷脂被硫酸化,就形成最简单的硫苷脂,即硫酸脑苷脂(cerebroside sulfate )(图4-6B)。硫苷脂广泛地分布于人体的各器官中,以脑中的含量为最多。硫苷脂可能参与血液凝固和细胞黏着等过程。

3.神经节苷脂是含唾液酸的酸性鞘糖脂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常称为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属于酸性鞘糖脂。神经节苷脂分子中的糖基较脑苷脂为大,常为含有1个或多个唾液酸的寡糖链。在人体内的神经节苷脂中神经酰胺全为N-乙酰神经氨酸,并以α—2,3连接于寡糖链内部的或末端的半乳糖残基上,或以α一2,6连接于N-乙酰半乳搪胺残基上,或以α—2,6连接于另一个唾液酸残基上。

神经节苷脂是一类化合物,人体至少有60多种。神经节苷脂可根据含唾液酸的多少以及与神经酰胺相连的糖链顺序命名。M、D、T分别表示含1,2,3个唾液酸的神经节苷脂;下标1、2、3表示与神经酰胺相连的糖链顺序:1为Gal-GalNAc-Gal-Glc-Cer;2为Ga1NAC-Gal-Glc-Cer;3为Gal-Glc-Cer。图4-6C显示了G M1、G M2、G M3的结构。

神经节苷脂分布于神经系统中,在大脑中占总脂的6%,神经末梢含量丰富,种类繁多,在神

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87

经冲动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神经节苷脂位于细胞膜表面,其头部是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伸出细胞膜表面,可以特异地结合某些垂体糖蛋白激素,发挥很多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神经节苷脂还参与细胞相互识别,因此,在细胞生长、分化,甚至癌变时具有重要作用。神经节苷脂也是一些细菌蛋白毒素(如霍乱毒素)的受体。神经节苷脂分解紊乱时,引起多种遗传性鞘糖脂过剩疾病(sphingolipid storage disease)如Tay-Saehs病,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发育阻滞、神经麻痹、神经衰退等,其原因为溶酶体内先天性缺乏β-N-乙酰己糖胺酶A,不能水解神经节苷脂极性部分Ga1NAc和Gal残基之间的糖苷键而引起G M2在脑中堆积。

二、髓磷脂中含有甘油糖脂

髓磷脂(myelin)是包绕在神经元轴突外侧的脂质,起到保护和绝缘的作用。甘油糖脂(glyceroglycolipid )也称糖基甘油脂,是髓磷脂的重要成分。甘油糖脂由二酰甘油分子3位上的羟基与糖苷键连接而成。最常见的甘油糖脂有单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和二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

88 第一篇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聚糖结构中蕴含大量生物信息

聚糖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黏附、细胞分化、免疫识别、细胞信号转导、微生物致病过程和肿瘤转移过程等。糖生物学研究表明,特异的聚糖结构被细胞用来编码若干重要信息。在细胞内,聚糖参与并影响糖蛋白从初始合成至最后亚细胞定位的各个阶段及其功能。

框4一2聚糖作为信息分子:.糖密码

生物体内的大分子—聚糖是继蛋白质和核酸后又一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一门研究糖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新兴学科—糖生物学。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异的聚糖结构被细胞用来编码若干重要信息,诸如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拣、投送、定位或分泌、折叠并维持蛋白质正确的空间构象、细胞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组织与器官发育以及细胞外信号转导等。

现代先进技术分析获得的寡糖和多糖结构,揭示了糖蛋白聚糖结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其复杂性在于可含有14个单糖基,存在(1→2)、(1→3)、(1→4)、(1→6)、(2→3)和( 2→6)等多种糖苷键连接方式,其中有些键为a构型,有些为b构型。聚糖还常含有分支结构。在聚糖中可有20种不同的单糖,据此可计算得到存在1. 44 X10的15次方个不同结构六聚糖的可能性,而20种氛基酸形成六肽,仅有6.4x10的7次方,种(20的6次方)可能的六肽;4种单核苷酸,仅有形成4096种(4的6次方)含6个单核

苷酸的多核苷酸的可能性。聚糖含有如此巨大的信息,不仅可与核酸相媲美,而且在相同分子量所含信息密度上,远超核酸。每一聚糖都有一个独特的能被蛋白质阅读,并与蛋白质相结合的三维空间构象,即糖密码(sugar code)。

一、聚糖组分是糖蛋白执行功能所必需

各类多糖或聚糖的生物合成并没有类似核酸、蛋白质合成所需模板的指导,而聚糖中的糖基序列或不同糖苷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糖基转移酶的特异性识别糖底物和催化作用。依靠多种糖基转移酶特异性地、有序地将供体分子中糖基转运至接受体上,在不同位点以不同糖苷键的方式,形成有序的聚糖结构。

鉴于糖基转移酶(一类蛋白质)由基因编码,所以糖基转移酶继续了基因至蛋白质信息流,将信息传递至聚糖分子;另外,聚糖(如血型物质)作为某些蛋白质组分与生物表型密切相关,体现生物信息。

二、结构多样性的聚糖蕴含生物信息

聚糖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可能赋予其携带大量生物信息的能力。上述复合糖类分子中聚糖在细胞间通讯、蛋白质折叠、蛋白质转运与定位、细胞黏附和免疫识别等发挥的功能,就

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89 是聚糖携带的生物信息的表现。目前对聚糖携带生物信息的详细方式、传递途径所知甚少。

(一)聚糖空间结构多样性是其携带信息的基础

聚糖结构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复合糖中的各种聚糖结构存在单糖种类、化学键连接方式及分支异构体的差异,形成千变万化的聚糖空间结构。尽管哺乳类动物单糖种类有限,但由于单糖连接方式、修饰方式的差异,使存在于聚糖中的单糖结构不计其数。例如,2个相同己糖的连接就有α与β1,2连接、1,3连接、1,4连接和1,6连接8种方式,加之聚糖中的单糖修饰(如甲基化、硫酸化、乙酰化、磷酸化等),所以从理论上计算,组成复合糖类中聚糖的己糖结构可能达1012之多(尽管并非所有的结构都天然存在);目前已知糖蛋白N-聚糖中的己糖结构已有2000种。这种聚糖序列结构多样性可能是其携带生物信息的基础。

(二)聚糖空间结构多样性受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调控

聚糖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提示所含信息量可能不亚于核酸。每一聚糖都有一个独特的能被蛋白质阅读并与蛋白质(如凝集素等)相结合的三维空间构象,这就是现代糖生物学家假定的糖密码(sugar code)。如果真的存在着糖密码的话,那么糖密码是如何产生的,其上游分子又是什么?这是糖生物学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

已知构成聚糖的单糖种类与单糖序列是特定的,即存在于同一糖蛋白同一糖基化位点的聚糖结构通常是相同的(但也存在不均一性),提示“糖蛋白聚糖合成规律可能由上游分子控制”。目前,从复合糖类中聚糖的生物合成过程(包括糖基供体、合成所需酶类、合成的亚细胞部位、合成的基本过程)得知,聚糖的合成受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调控。糖基转移酶的种类繁多,已被克隆的糖基转移酶就多达130余种,其主要分布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参与聚糖的生物合成。除了受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调控外,聚糖结构可能还受其他因素影响与调控。

小结

在细胞表面和细胞间质中存在着丰富的糖蛋白和蛋白聚糖,二者都由蛋白部分和聚糖部分所组成。糖蛋白聚糖有N-连接型和0-连接型之分,前者聚糖以共价键方式与糖化位点即Asn-X-Ser模体中的天冬酰胺的酰胺氮连接,后者与糖蛋白特定丝氨酸残基侧链的羟基共价结合。N-连接型聚搪可分成高甘露糖型、复杂型和杂合型三型,它们都是由特异的糖苷酶和糖基转移酶催化加工而成。糖蛋白的聚糖参与许多生物学功能,如影响新生肽链的加工,运输和糖蛋白的生物半衰期,参与糖蛋白的分子识别和生物活性等。

蛋白聚糖由糖胺聚糖和核心蛋白组成。体内重要的糖胺聚糖有硫酸软骨素、硫酸肝素、透明质酸等。蛋白聚糖是主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它与胶原蛋白以特异的方式相连而赋予基质以特殊的结构。细胞表面的蛋白聚糖还参与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功能。

糖脂可分为鞘糖脂、甘油糖脂和类固醇衍生糖脂。鞘糖脂、甘油糖脂是细胞膜脂的主要成分。鞘糖脂是以神经酰胺为母体的化合物,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有唾液酸或硫酸基成分可分为中性鞘糖脂和酸性鞘糖脂两类。神经节苷脂是含唾液酸的酸性鞘糖脂,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种类繁多,在神经冲动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复合糖类中的各种聚糖结构存在单糖种类、化学键连接方式及分支异构体的差异,形成千变万化的聚糖空间结构,其复杂程度远高于核酸或蛋白质结构,很可能斌予其具有携带大量生物信息的能力。聚糖空间结构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90 第一篇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思考题

1.简述糖蛋白的N-连接寡糖链的结构及合成过程。

2.简述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糖基化位点、所需的酶以及基本过程。

3.常见的糖胺聚糖有哪几种?各有和结构特征?

4.简述说明糖蛋白寡糖链的主要功能。

(查锡良)

第4单元第一章第5节根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第五节根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表述根尖外形及根毛特点。 2.准确描述根尖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明确相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根尖各部分结构的联系以及各部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体会到生物体是统一整体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 借助根尖结构图,能够准确说出根尖各部分的名称、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的探究活动,能够正确描述根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黑麦根的生长发达程度,通过图片和数据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教师提问它们在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什么?将来发育成什么? 这是同学们课前采集到的黄豆和玉米的根,除此之外,同学们还认识其它植物的根吗?(课件展示其它植物的根)猜测一下它们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吗? 一株植物根的总和叫做根系,我们以黄豆植物和玉米植物的根系为例,它们属于什么根 系?有哪些根组成的? 这是从叶上(课件展示从叶上长出的根)发出的不定根。 学生自学课本26页及相关链接。 学生指出主根,侧根,直根系,不定根,须根系。

2.总结根有主根、侧根、不定根,由胚根发育成的根是主根,主根上生出侧根,从茎、叶等部位生出的根是不定根。根系有直根系和侧根系。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须根系由不定根组成。 过渡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根系为什么如此发达?根为什么会不断长长呢?它有特异功能吗?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 (一)探究活动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课前一周进行探究) 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完成探究活动并记录详细的结果,课堂上共同展示,并汇报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 1.提出问题根的长长与根的什么部位有关? 2.作出假设根的长长与根的尖端有关。 3.制定计划该实验的对照组是根的尖端被切除,实验组是根的尖端完整。 5.得出结论根的长长与根的尖端有关。 幼根上部横线距离没有明显变化,越接近根的尖端横线距离越大,说明根的长长依靠根尖实验组幼根长长,对照组幼根停止生长。 6.表达交流 (1)实验组中,根的划线部分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2)实验组和对照组根的生长有何差异? 现在请不同小组的同学将本组的探究实验进行展示,并汇报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 学生根据小组的实验过程,进行阐述。 共同总结根的长长主要依靠根的尖端。有尖端的根生长的快,没有尖端的根生长的慢。(二)根尖 根的尖端有什么结构使根长长的呢?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培养的小麦的幼根,你发现了根的最下端是什么颜色?往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强调概念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是根尖。 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片,再结合28页的根尖模式图,了解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特点,填写“根尖的结构比较”图表,总结出根尖的基本结构。

林木的细根结构及其功能特征分析

林木的细根结构及其功能特征分析 摘要 本文是通过在实习中对细根的了解与学习而写的。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加以总结与整理,从细根的结构、细根的分级方法、细根根序结构与其功能特征分析三方面来综述。细根具有复杂的分枝系统, 不同树种间的细根在空间分布、形态和大小上有较大差异, 研究不同树种的细根构型及不同根序的养分特征, 对认识不同树种的细根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异格局, 及其对树种地下生态位分离、共存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大多数研究都把直径<2 mm 根作为同一个单元进行研究,而相关的研究表明这部分的根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大量的变化。依据Fitter根系发育顺序,采用根序则能较好的预测细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关键词: 细根;根序;根长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of fine root in the practice of writing.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summarize and finishing, from the fine root structure, fine roots, root order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ree aspects to review. Fine root branching system is complex,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of fine root distribution in space,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 in morphology and size,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root configuration and different root orders of different tree species, the variation pattern of fine root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species, and the species of underground niche separ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fluence of coexisting and func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processes. Most studies have put the diameter < 2 mm root as a unit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shows that this part of the root have a lot of changes in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sequence of Fitter roo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oot order can predict better the fine root. Keywords: root; root order; root length 目录 细根的结构 (3) 1.1.细根的重要性及其功能 (3) 1.2.细根的准确定义 (3) 细根的分级方法 (4) 2.1.细根的划分 (4) 2.2.“根序法”在细根研究中的应用 (5) 细根根序结构与其功能特征分析 (5) 参考文献 (7) 1.细根的结构 根系是植物重要的功能器官,它不但为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固定地上部分,而且通过呼吸和周转消耗光合产物并向土壤输入有机质。因此,研究细根具有重要意义。 1.1.细根的重要性及功能 细根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部分,其占有年初级净生产力的大部分,也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途径[1]。据估计,森林生态系统中地下部分( 主要是细根) 的年净初级生产力要大

《第五节 根的结构与功能》习题

《第五节根的结构与功能》习题 一、选择题 1、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它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向下和向上分别分化成() A、根冠和分生区 B、根冠和伸长区 C、根冠和成熟区 D、伸长区和成熟区 2、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 A、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大 B、细胞伸长,液泡增大 C、细胞大、排列疏松,细胞质浓厚 D、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细胞较小 3、根尖各部分细胞生长、伸长最快的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4、下列叙述中,不是根尖成熟区特点是() A、细胞停止生长并开始分化 B、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C、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D、细胞中液泡小,细胞核大 5、根不断增加长度的主要原因是() A、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分生区也不断地增加新细胞 B、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 C、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D、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迅速地伸长 二、非选择题 6、下图表示的是根尖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D位于根的最尖端,具有作用,在根向土壤深处延伸时,不断地和土壤颗粒摩擦,有一部分细胞会死亡、脱落,但是这部分结构始终是存在的,并没有因为摩擦而减少或消失,你认为原因是。 (2)根的生长是连续的。图A表示的是当前根的某一部位形态,过一段时间,它的形态将是(用字母表示)。 (3)图B表示的是细胞,该部分的最大特点是具有 ,移栽植物时,如果被破坏较多,植物将会出现现象。随着根的生长,此部分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将发生的变化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D 5、D 二、非选择题 6、(1)保护,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来补充。 (2)B (3)成熟区,大量根毛,萎蔫,根毛脱落内部分化出现导管。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考分预测 ·核酸的分子结构 ·DNA的结构与功能 ·RNA的分类与功能 一、核酸基本单位-核苷酸 (一)核苷酸元素组成 C、H、O、N、P(含量较多,相当恒定占9~10%) (二)核苷酸分子组成 核-核糖(戊糖) (三)核酸种类(DNA和RNA) 记忆:两种核酸有异同。腺胞鸟磷能共用;RNA中独含尿,DNA中仅含胸。 RNA所含碱基:AUCG。DNA所含碱基:ATCG。 二、DNA的结构与功能 (一)DNA碱基组成的规律: DNA分子中A与T摩尔数相等,C与G摩尔数相等,即 A=T,C≡G。所以A+G=T+C ,A/T=G/C 。 一级结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的序列) 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弹簧) 三级结构:超螺旋结构(电话线) (二)DNA的一级结构 1.概念:核苷酸在核酸长链上的排列顺序。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所以也称为碱基序列。 2.化学键:酯键。 3.骨架:戊糖和磷酸。 4.最恒定的元素:P。

(三)DNA双螺旋结构(二级结构) ·氢键配对(A=T; G C)相互平行,但走向相反,右手螺旋。 ·螺旋直径为2.37nm,形成大沟及小沟。 ·相邻碱基螺距3.54nm,一圈10.5对碱基。 ·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稳定性。 (四)DNA的高级(超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链再盘绕即形成超螺旋结构。 ·真核生物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五)DNA的功能 1.DNA的基本功能是以基因的形式荷载遗传信息,并作为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它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2.基因从结构上概念是指DNA分子中的特定区段,其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功能。 三、DNA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1.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其本质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变性后①OD260增高(增色效应):对波长260nm的光吸收增强的现象。②黏度下降。③生物活性丧失。 2.DNA复性:变性DNA经退火恢复原状的过程称变性DNA的复性。伴随复性,DNA溶液紫外吸收减弱,称减色效应。 3.核酸的紫外线吸收:核酸分子的碱基含有共轭双键,在260nm波长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可以利用这

酵母葡聚糖

酵母葡聚糖研究 摘要:酵母葡聚糖作为一类免疫多糖,其具有生物活性强,毒副作用低,属高效生物应答剂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文章论述了酵母葡聚糖的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及免疫作用机理,介绍了酵母葡聚糖的免疫学功能以及医学方面的应用现状,并综述了酵母葡聚糖在各种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酵母葡聚糖结构特性免疫学作用应用 在1939 年人们提出啤酒酵母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到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提供免疫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存在于酵母细胞壁的多糖成分[1]。1957年,Benacerarf和Sebestyn 发现静脉注射酵母细胞壁的酵母多糖可以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肝脏、脾脏巨噬细胞的增殖。随后,他们对酵母细胞壁多糖进行了纯化;发现酵母多糖的主要成分是β-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2]。终于在1961年,Riggi等确定酵母多糖的活性成分是β-D-葡聚糖,所以人们就将这种具有免疫活性的酵母多糖称作酵母葡聚糖。 酵母葡聚糖具有免疫活性的这一发现开启了葡聚糖作为免疫活性物质的新纪元。酵母葡聚糖是第1个被发现具有免疫活性的葡聚糖,随后,酵母葡聚糖又被发现具有抗感染、抗肿瘤、抗辐射和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效应应答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BRM)。因此,开发利用酵母葡聚糖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1 酵母葡聚糖的结构研究 酿酒酵母细胞壁约占细胞干重15%-30%,糖成分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0%~60%,酵母葡聚糖包括碱溶性和碱不溶性两种,其中碱溶性和碱不溶性的含量大致相当[3]。关于两种葡聚糖成分的详尽化学分析,Bacon 等(1969)提出酵母葡聚糖是由以β-1,3-葡聚糖为主、β-1,6-葡聚糖为辅的混合物组成。Manners 等所作的葡聚糖结构分析发现:85%的碱不溶性葡聚糖是β-1,3-连接,同时在链间穿插3%β-1,6-葡聚糖苷键,并且有着1450±150 的聚合度(DP),相当于240kDa 的分子量;其余15%的碱不溶性葡聚糖是β-1,6-键连接的,呈高度分支,含有约19%β-1,3-葡聚糖苷键,聚合度141±10,相当于22kDa的分子质量。从他们的结构分析来看,尚不清楚存在单分支还是多重分支,分子是呈层状、梳状还是树状结构。一些学者认为,低度的分支可便于线性链段的排列并形成螺旋结构,从而使得大分子具有一定的刚性和在水中不溶。 关于葡聚糖和其它细胞壁成分的相互关系,Peter等研究显示:壳聚糖通过其还原末端的β-1,4-糖苷键与β-1,3-葡聚糖链的非还原末端连接;甘露糖蛋白质(O-和N-糖苷键)与壳聚糖及β-1,3-葡聚糖相连接,这种连接是通过其与C-末端葡聚糖磷酸基肌醇(GPI)残基突起端连接而实现的。另外,Kapteyn等提出的所有4种细胞壁成分连接聚集成一个模块,以及充当着酵母细胞壁构建基团的其它物质。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大纲要求】 一、掌握 1.核酸的化学组成和一级结构; 2. DNA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3.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 4.核酸的紫外吸收、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 二、熟悉 1.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2.DNA的变性、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 三、了解 1.核酸酶; 2.其他小分子RNA及RNA组学。 【重点及难点提要】 一、重点难点 1.重点:核酸的化学组成和一级结构、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DNA的变性、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 2.难点: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和分子杂交。 二、教学内容概要 核酸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线性多聚生物信息分子。分为DNA和RNA两大类。其化学组成见下表: DNA RNA 碱基 ①嘌呤碱 A、G A、G ②嘧啶碱 C、T C、U 戊糖β-D-2 脱氧核糖β-D-核糖 磷酸磷酸磷酸 碱基与戊糖通过糖苷键相连,形成核苷。核苷的磷酸酯为核苷酸。根据核苷酸分子的戊糖种类不同,核苷酸分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前者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后者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多聚核苷酸链,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多聚核苷酸链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为核酸的一级结构。多聚核苷酸链的两端分别称为3′末端与5′末端。 DNA的二级结构即双螺旋结构的特点:⑴两条链走向相反,反向平行,为右手螺旋结构;⑵脱氧核糖和磷酸在双螺旋外侧,碱基在内侧;⑶两链通过氢键相连,必须A与T、G与C配对形成氢键,称为碱基互补。⑷大(深)沟,小(浅)沟。⑸螺旋一周包含10个bp,碱基平面间的距离为0.34nm,螺旋为3.4nm,螺旋直径2nm;⑹氢键及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其稳定性。DNA的基本功能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并作为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mRNA分子中有密码子,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真核生物的mRNA 一级结构特点:5′末端“帽”,3′末端“尾”。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作为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其一级结构特点: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3′-CCA-OH,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结构。rRNA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装配机”。 细胞的不同部位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种类小分子RNA,统称为非mRNA小RNA(snmRNAs),对细胞中snmRNA 种类、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称为RNA组学。具有催化作用的某些小RNA称为核酶。 碱基、核苷、核苷酸及核酸在26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加热可使DNA双链间氢键断裂,变为单链称为DNA变性。DNA变性时,OD260增高。OD260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相应温度为DNA解链温度(Tm)。DNA的Tm 与其G和C含量所占比例相关。变性DNA在一定条件下,两链间重新形成氢键而复性。不同来源单链核酸

第五节根的结构与功能练习题1

第1页(共4页) 第五节根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准备移栽的茄子幼苗和黄瓜幼苗,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烂根 B .保护根毛,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 C .防止营养物质流失 D .促进根的生长 2.植物幼根的生长依靠( ) A .分生区、成熟区 B .根冠、伸长区 C .成熟区、伸长区 D .分生区、伸长区 3.下列有关植物根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④处细胞与①处细胞虽然功能不同但是遗传物质相同 B .②处细胞生长速度很快,根的生长只与该区有关 C .①处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这一特点是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的 D .根尖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4.有关植物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熟区细胞的迅速伸长是根伸长的唯一途径 B .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C .植物体的根系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D .中耕松土的目的之一是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5.如图是根尖的结构模式图。请在如表中找出对根尖各部分的描述错误的是( ) 6.下列为某同学观察玉米根尖结构的细胞图,其中最有利于根吸收水分的细胞是( ) A .A B .B C .C D .D 7.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输入的液体最可能含有水和( ) A .淀粉 B .植物油 C .无机盐 D .蛋白质

第2页(共4页) 8.把3株大小相似的青菜分别放入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培养液和蒸馏水中培养。培养过程中注意光照、通气并及时补充培养的液体。一周后观察它们生长的情况如图,出现如图生长结果差异的原因是青菜的生长需要( ) A .水 B .无机盐 C .空气 D .光照 9.水培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 ) A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 .含钙、磷、钾的无机盐 C .含钼、硼、钾的无机盐 D .含锌、氮、钾的无机盐 10.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冠 B .b 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 .c 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二.填空题 11.植物根毛都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根属于 . (2)从根的顶端到生长根毛的部位称为根尖,根尖 区的表皮细胞向 外突起形成根毛,这一部位吸收的 进入 (填“导管”或 “筛管”)中,被运输至植物体的茎、叶等其他部位. (3)一株黑麦约有150亿条根毛,总表面积与两个网球场大小相近,这一特点与根的 功能相适应. (4)根尖成熟区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没有的细胞结构是 ;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后,绝大部分用于植物的 。 12.如图是植物的根和根尖部分细胞图,据图回答问题. (1)A 图中水的吸收部位在根尖的 区,生长速度最快的是 区。 (2)根毛是由图 中所示细胞的一 部分形成。 (3)具有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的是 图中标号 。 (4)植物所需水分和无机盐主要是由图 中的所示细胞吸收。

第二章核酸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核酸结构与功能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核酸测定中,可用于计算核酸含量的元素是: A.碳 B.氧 C.氮 D.氢 E.磷 2.通常即不见于DNA又不见于RNA的碱基是: A.腺嘌呤 B.黄嘌呤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 3.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 B.磷酸和戊糖 C.戊糖和碱基 D.单核苷酸 E.磷酸、戊糖和碱基 4.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中? A.腺嘌呤 B.尿嘧啶 C.鸟嘌呤 D.胞嘧啶 E.胸腺嘧啶 5.DNA的组成成分是: A.A,G,C,T磷酸

B.A,G,C,T核糖 C.A,G,C,T磷酸,脱氧核糖 D.A,G,T,U磷酸,核糖 E.A,G,T,U磷酸,脱氧核糖 6.在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3′,3′-磷酸二酯键 B.糖苷键 C.2′,5′-磷酸二酯键 D.肽键 E.3′,5′-磷酸二酯键 7.核酸对紫外吸收的最大吸收峰在哪一波长附近?A.220nm B.240nm C.260nm D.280nm E.300nm 8.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mRNA B.DNA C.tRNA D.rRNA E.hnRNA 9.核酸的紫外吸收是哪一结构产生的? A.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氢键 B.碱基和戊糖之间的糖苷键 C.戊糖和磷酸之间的酯键 D.碱基和戊糖之间的糖苷键 E.嘌呤和嘧啶环上的共轭双键 10.DNA分子碱基含量关系哪种是错误的? A.A+T=C+G

B.A+G=C+T C.G=C D.A=T E.A/T=G/C 11.DNA的二级结构是指: A.α-螺旋 B.β-片层 C.β-转角 D.双螺旋结构 E.超螺旋结构 12.下列关于核苷酸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作为生物界最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B.作为辅酶的组成成分C.作为质膜的基本结构成分D.作为生理调节物质E.多种核苷酸衍生物为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物质 13.作为第二信使的核苷酸是: A.cAMP B.cDMP C.cUMP D.cTMP E.全是 14.下列哪种碱基是DNA和RNA的共同成分: A.胸嘧啶、胞嘧啶 B.胞嘧啶、尿嘧啶 C.尿嘧啶、腺嘌呤 D.胞嘧啶、鸟嘌呤 E.尿嘧啶、胸嘧啶 15.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DNA链组成 B.碱基具有严格的配对关系,A=T,G=C C.戊糖和磷酸组成的骨架在外侧

植物的根的结构和功能的观察

植物的根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 (2010-07-28 16:35:52)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根尖的部构造 2.了解根的初生结构、初次生结构。 3.掌握被子植物根尖的吸收分泌功能。 二、实验原理 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叫做根尖,主根、侧根和不定根都具有根尖。根尖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根的生长和根组织的形是在根尖进行的。根尖一般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经过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植物体发育出成熟的根结构,这种由顶端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的

增生和成熟所引起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都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同组成的器官结构称为初生结构。从根的成熟区作一横切或纵切,就能清楚地看到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分别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图5-1)。

←图5-1 根横切面的一部分,示初生结构 A.近外方的组织; B.维管柱 l.表皮;2.皮层;3.皮层;4.中柱鞘;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 7.初生韧皮部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在初生结构成熟后,要继续进行次生生长,形成次生结构,包括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但有些草本双子叶植物和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通常不再进行次生生长。根的次生维管组织是维管形成层活动的结果。维管形成层最早源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原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后来与原生木质部相对的中柱鞘细胞也进行分裂,并向两侧扩展,其侧的子细胞参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于是形成了环绕在初生木质部外侧的连续的维管形成层。由维管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一部分向分化,形成次生木质部,另一部分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从而使根加粗。在有些植物的根中,由中柱鞘细胞衍生的形成层细胞往往分裂以后形成宽的射线,而其他部位形成的维管射线较窄。由于次生生长,每年在根的部增加许多新的次生维管组织,使根不断加粗。因此,维管柱外围的表皮和皮层在根加粗过程中常被拉、挤,最后被撑破。通常在皮层组织未破坏之前,根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活动,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进行切向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产生栓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层共同构成周皮,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周皮发生后,包括皮层在的皮层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案-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层练习

第一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简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重点) 2.掌握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重点) 3.理解DNA和RNA组成和结构上的区别。(难点)

1.种类? ????核糖核酸,简称RNA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2.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①甲基绿+DNA→显示绿色。 ②派洛宁+RNA→显示红色。 (2)实验步骤 制血涂片并干燥 ↓ 固定: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固定10 min ↓ 染色:甲基绿—派洛宁染液,染色15 min ↓ 冲洗:蒸馏水冲洗血涂片1 s ~2 s ↓ 目的:去除多余染料 速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反复速浸10~20 s ,进一步脱水固定 ↓ 晾干 ↓ 观察:比较染成绿色和红色的部位,得出DNA 和RNA 的分布规律 (3)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 象 结 论 绿色明显、集中在细胞中央 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合作探讨] 探讨1:能用人的红细胞做该实验的材料吗? 提示:不能,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探讨2:实验材料可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能用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吗? 提示:不能,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有紫色大液泡影响观察。叶肉细胞有绿色叶绿体,影响观察。 探讨3:“DNA只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这种说法对吗?原核细胞的DNA分布在什么部位? 提示:这种说法不对。真核细胞: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在拟核区域。 [思维升华] 注意事项 (1)两种碱性染料不是单独使用,而是混合使用,利用对物质的亲和力不同分别进行染色。 (2)选取植物细胞作实验材料时,应选择颜色浅的细胞,以防止深颜色对颜色反应的干扰。

葡聚糖和壳聚糖的区别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应用 1、化妆品专用壳聚糖 化妆品专用壳聚糖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湿、调理、抑菌等功能;适用于润肤霜、淋浴露、洗面奶、摩丝、高档膏霜、乳液、胶体化妆品等;有效的弥补了一般壳聚糖的缺陷。2、絮凝剂专用壳聚糖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都是具有良好的絮凝、澄清作用。作为饮料的澄清剂,可使悬浮物迅速絮凝,自然沉淀,提高原液的得率;在中药提取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鞣酸和果胶,可以用壳聚糖溶液方便地除去,精制出纯度较高的中药有效成份;利用壳聚糖的吸附性,在水质净化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3、农业、饲料、饵料专用壳聚糖 壳聚糖是天然的植物营养促长剂--叶面肥的原料,由壳聚糖复配而成的叶面肥,既能给植物杀虫,抗病,起到肥料的作用,又能分解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及微量金属元素,从而转化为植物的营养素,增强植物免疫力,促进植物的健康;虾壳、蟹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动物食入吸收后,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4、UTA(吸附剂)专用壳聚糖 UTA专用壳聚糖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壳聚糖系列产品;它能有效地吸附蛋白,比一般壳聚糖的吸附要高40%。 5、烟草(烟胶)专用壳聚糖 该产品可与烟丝均匀混合,且能粘附于烟丝表面,可增强抗张强度、耐水性、耐破度,加工时不易破碎,适用于现代高速卷烟机;该烟草添加剂可使烟支的燃烧性能显著增强,具有降低烟草焦油和烟碱含量的作用,使烟支杂气减轻,烟气中有害物质减少,吸味得到改善,香气显露;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烟叶霉变,延长烟草的保存时间。 5、保健食品添加剂 壳聚糖难被人体胃肠消化吸收,当人把它们摄入体内后,它们可与相当于自身质量许多倍的甘油三酯、脂肪酸、胆汁酸和胆固醇等脂类化合物生成络合物,该络合物不被胃酸水解,不被消化系统吸收,从而阻碍人体吸收这类物质,使之穿肠而过排出体外。因此,壳聚糖类可以降脂,减少食品热量,可用作保健食品添加剂。Agullo等研究表明,壳二、三聚糖不仅具有非常爽口的甜味和调解血压、消除脂肪肝、降低胆固醇和增强免疫力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提高食品的保水性及水分调节作用,可作为糖尿病和肥胖病的保健食品添加剂。

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根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第五节根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表述根尖外形及根毛特点。 2、准确描述根尖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明确相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根尖各部分结构的联系以及各部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体会到生物体是统一整体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重点难点】 一、重点 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主要功能。 二、难点 根尖的发展变化规律。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教学环节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5分钟这是黄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它们在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 种皮的结构是什么?它将来发育成什么? 学生回答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这是同学们课前采集到的黄豆和玉米的根,除此之外同 学们来认识其它植物的根,(课件展示其它植物的根)猜 测一下它们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吗? 认识各种植物的根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一、根的生长 1、同学们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吗? 一株植物根的总和叫做根系,我们以黄豆植物和玉米植 物的根系为例,它们属于什么根系?有哪些根组成的? 自学课本26页及 相关链接 学生指出: 主根,侧根,直根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过渡: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 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 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根系为什 么如此发达?根为什么会不断长长呢?它有特异功能 吗?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 (一)探究活动: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课前一周进 行探究) 1、提出问题:根的长长与根的什么部位有关? 2、作出假设:根的长长与根的尖端有关。 3、制定计划:该实验的对照组是根的尖端被切除,实验 组是根的尖端完整。 4、实施计划: 组别第1 天 第2 天 第3 天 第4 天 第5 天 实 验 组 长度 间隔 变化 对 照 组 长度 间隔 变化 5、得出结论:根的长长与根的尖端有关。 6、表达交流: (1)实验组中,根的划线部分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2)实验组和对照组得根的生长有何差异? 现在请不同小组的同学将本组的探究实验进行展示,并 汇报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在黑板上更形象的画 出根的生长吗? 学生利用一周时间 完成探究 活动并记录详细的 结果,课堂上共同 展示,并汇报实验 数据和实验结论。 学生根据小组的实 验过程,进行阐述 各个实验小组派出 代表对实验过程进 行汇报,由其他学 生对实验过程进行 评议,对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从而得 出结论。 幼根上部横线距离 没有明显变化,越 接近根的尖端,横 线距离越大,说明 根的长长依靠根尖 实验组幼根长长, 对照组幼根停止生

《第五节 根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第五节根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教材分析 植物体的根是由根尖发育而成的。根尖为什么能够发育成根,这与其结构紧密相关。而根尖的结构特点又决定了根尖的功能。根尖的功能又决定着整株植物的生与死。所以,只有掌握了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地了解根和根的功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把根尖的四个部分看成是界限分明的,而不是互相连续的。这就应该在最后研究根尖的发展变化的时候,指出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连续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发展变化的。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由分生区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而形成的,使学生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形成了根尖是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根吸收水分的过程和原理。 了解无土栽培的原理及应用。 能力目标 确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无土栽培的原理,关注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 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及其相应的功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问:“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小结,并引入新课:根有固着植物于土壤中,并且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根为什么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呢?这应与根的结构有关。那么,根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根的生长 直接介绍根的分类: 主根:由胚根发育成的根。 侧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 不定根:茎、叶等部位生出的根。 直根系:有一条比较长而粗壮的主根,在主根周围长出一些细而短的侧根。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有的停止生长),主要由茎基部丛生的许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组成。 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 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实验成果。得出结论:根的生长主要靠根尖。 结合幻灯片讲解根尖的结构。 成熟区(伸长区上部) (1)结构特点:细胞停止伸长,开始分化。分化出有根毛的表皮细胞和位于根中央导管; (2)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主要的吸收部位);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根冠结构特点: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太整齐。根冠功能: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 (1)结构特点:细胞小,排列紧密、壁薄、核大、质浓; (2)功能:不断分裂出新细胞,使根生长(属于分生组织)。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上部) (1)结构特点: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 (2)功能:使根伸长,它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谚语吗?“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意义? 学生回答:水分和肥料(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由简单的问题入手,充分利用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五节.根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五节《根的结构与功能》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描述传粉的概念和传粉的方式。 2、概述受精的过程,描述有性生殖的概念,为阐述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打下基础。 3、说出传粉与受精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生理活动。 4、模拟人工辅助授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自觉习惯。 二.使用方法: 根据以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步骤,先预习自学基本知识,探究相关问题(10分钟);不懂的知识和问题在小组内按顺序合作讨论探究(10分钟);然后进行展示点播(10分钟)和知识巩固(10分钟)环节;最后自主练习和自我检测。注意珍惜时间,争做先进小组。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预习自学探究问题(10分钟) (要求:1、请同学们依据学习目标和导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勾画主要知识点。并用红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2、小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导学问题”的答案,发挥合作精神,统一好答案。3、疯狂记忆基础知识。(A 层同学全面理解和掌握;B层同学基本理解并掌握;C层明确答案,初步理解和记忆知识)组长掌控好,保证高效、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 1、根的分类:学法指导:先阅读P22页课文,划出“主根、侧根、不定根”的定义以及直根系和须根系的特点;然后阅读和观察P24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思考P26 页1、2;然后自主阅读P27页的课文,理解无土栽培的意义。3分钟) (1)主根:由——发育成的根。 (2)侧根:从——上生出的根。 (3)不定根:从———、————等部位生出的根。 2、根系 (1)概念:一株植物根的。 (2)分类:1.直根系:大多数——植物的根系是直根系。 2.须根系:大多数————植物的根系。 (3)入土深度:————————地上部分的高度。 3.根尖 (1)概念:从根的——到着生———的部分。 (2)特点:根——、——、————最活跃的部分。 (3)结构:包括——、————、———和———四部分。 ①根冠:根尖最顶端,有——作用

1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答案)

1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有机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化学本质的学科。 2、DNA一级结构:由数量极其庞大的四种脱氧的单核苷酸按照一定的顺序,以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线形或环形多核苷酸链。 3、增色效应:含DNA和RNA的溶液经变性或降解后对紫外线吸收的增加。是由于碱基之间电子的相互作用的改变所致,通常在260nm测量。 4、减色效应:一种含有DNA或RNA的溶液与含变性核酸或降解核酸的相同溶液相比较,其紫外线吸收为低。是由于DNA双螺旋结构使碱基对的π电子云发生重叠,因而减少了对紫外线的吸收。 5、DNA的变性:指核酸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6、DNA的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全过程为复性。 热变性后的复性又称为退火。 7、核酸分子杂交:应用核酸分子的变性和复性的性质,使来源不同的DNA(或RNA)片断按碱基互补关系形成杂交双链分子,这一过程称为核酸的分子杂交。 8、熔解温度:DNA变性的特点是爆发式的,变性作用发生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通常把热变性过程中光吸收达到最大吸收(完全变性)一半(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用tm表示。 9、Chargaff定律: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A=T),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G=C),即嘌呤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含量相等(A+G=T+C)。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另外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二、填空 1、核酸完全的水解产物是(碱基)、(戊糖)和(磷酸)。其中(碱基)又可分为(嘌呤)碱和(嘧啶)碱。 2、体内的嘌呤主要有(腺嘌呤)和(鸟嘌呤);嘧啶碱主要有(胞嘧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某些RNA分子中还含有微量的其它碱基,称为(稀有碱基)。 3、嘌呤环上的第(9)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1位碳原子相连形成(N-C糖苷)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核苷)。 4、体内两种主要的环核苷酸是(cAMP)和(cGMP)。<3’,5’-环腺苷酸,3’,5’-环鸟苷酸> 5、写出下列核苷酸符号的中文名称:ATP(腺苷三磷酸),dCDP(脱氧胞苷二磷酸)。 6、tRNA的三叶草型结构中,其中氨基酸臂的功能是(携带活化氨基酸),反密码环的功能是(与mRNA模板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配对的专一性的识别)。 7、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RNA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8、核酸分子中的糖苷键均为(β)型糖苷键。糖环与碱基之间的连键为(糖苷)键。核苷与核苷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多聚体。 9、核酸在260nm附近有强吸收,这是由于(在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中存在共轭双键)。 10、给动物食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可使DNA带有放射性,而RNA不带放射性。 11、双链DNA中若(G-C对)含量多,则Tm值高。 12、DNA样品的均一性愈高,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愈(窄)。 13、DNA所处介质的离子强度越低,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越(宽),熔解温度越(低),所以DNA应保存在较(高)浓度的盐溶液中,通常为(1)mol/L的NaCl溶液。 14、双链DNA螺距为3.4nm,每圈螺旋的碱基数为10,这是(B)型DNA的结构。 15、NAD+,FAD和CoA都是(腺苷酸)的衍生物。 16、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碱基堆积力),其次,大量存在于DNA分子中的弱作用力如(氢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也起一定作用。 17、tRNA的三级结构为(倒L)形,其一端为(3’-端CCA),另一端为(反密码子)。 三、单项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4、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 A、减色效应 B、增色效应 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D、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 5、下列复合物中除哪个外,均是核酸与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A、核糖体 B、病毒 C、端粒酶 D、RNaseP E、核酶(ribozyme)

葡聚糖

花耳绣球菌 花耳绣球菌(胶囊) 从日本引进的一种抗癌保健食品。 内容量: 250mg/粒(其中含有花耳绣球菌干燥粉末150mg),150粒/瓶 建议食用量: 3-5粒/日,也可根据自身状况适量增减食用量 产品特征: 日本原装进口,100%使用日本和歌山栽培的高品质绣球菌 选用经过严格筛选和改良的KSC -03号菌种(日本农林水产省种苗登记号:FERM-19748), 使用独创NK瓶细胞栽培技术(具有PAT2628286,PAT2739394,PAT3205751三项专利, 并获得了日本第43届林业技术奖),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可放心食用。研磨成5μm以下 超微粉末,从而使绣球菌粉末在人体内的接触表面积扩大了10倍,更易于人体吸收。 人工栽培的绣球菌中β-葡聚糖含量的高低是由种菌的特性、生产工艺及培土的养分决定的。 经日本食品分析中心鉴定,花耳绣球菌中β-葡聚糖的含量在日本同类产品中高居榜首。 葡聚糖 葡聚糖 [编辑本段]葡聚糖 由数个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同多糖就是葡聚糖。葡聚糖制成的凝胶常用来进行生化分离,如柱层析。 葡聚糖dextran ,glucan 葡聚糖不是单糖而是低聚糖,葡聚糖按照组成它的单糖-葡萄糖的单元数目,分为葡聚糖10万,葡聚糖14万,葡聚糖2万等等系列聚合物。 [1]为细菌性多糖之一。是由在蔗糖溶液中培养的细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des),葡聚糖明串珠菌(L.dextranicum)]的葡聚糖蔗糖酶催化下列反应而生成的:n蔗糖→葡聚糖+n果糖。在氧化葡糖杆菌工业亚种(Gluconobacter ox-ydans subsp.industrius)[以前将含有这种物质的菌称为粘稠醋杆菌(Acetobacter viscosum)和荚膜醋杆菌(A.capsulatum)]中,由糊精合成葡聚糖。葡聚糖的种类很多,仅由D-葡萄糖组成,主链是α(1,6)键,也有α(1,4)或α(1,3)键的支链。葡萄糖为白色粉末,在水中加一点点即可产生很强的右旋性。医药上用作代用血浆。 [2]是以葡萄糖为组成糖的多糖的总称。由于D-葡萄糖残基彼此间结合样式的不同而分为多种,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动物界。其中代表性的有细菌的多缩葡萄糖(由α-1,6键的主链上支出以α-1,4和α-1,6键的侧链),褐藻类的海带多糖(lami-narin)(主要以β-1,3键),地衣类的木聚糖(β-1,4和β-1,3键),高等植物的纤维素、(β-1,4结合),直链淀粉(α-1,4键),支链淀粉(由α-1,4键的主链上支出α-1,6键的侧链),动物的糖原等。 [编辑本段]其他解释 葡聚糖以β-葡聚糖最具生理活性。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Pillemer博士首次发现并报道酵母细胞壁中有一种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之后,经过图伦大学Diluzio博士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酵母细胞壁中提高免疫力的物质是一种多糖——β-葡聚糖,并从面包酵母中分离出这种物质。 β-葡聚糖的活性结构是由葡萄糖单位组成的多聚糖,它们大多数通过β-1,3结合,这是葡萄糖链连接的方式。它能够活化巨噬细胞、嗜中性白血球等,因此能提高白细胞素、细胞分裂素和特殊抗体的含量,全面刺激机体的免疫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