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医学课件)横纹肌溶解症

物理治疗
如按摩、温热疗法等,可 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和恢复 。
心理支持
对于因肌肉疼痛和担忧病 情的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和疏导。
03
横纹肌溶解症的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 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降低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 。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 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 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肌 肉健康。
负担。
补液治疗
由于横纹肌溶解症可能 导致肾功能损伤,因此 需要大量补液以促进肌
红蛋白排出。
饮食调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避免高热量、高蛋白食 物,以减轻肾脏负担。
疼痛控制
对于肌肉疼痛和炎症反 应,可适当使用非处方
止痛药或抗炎药。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尿剂
在补液治疗的同时,可适当使 用利尿剂以促进肌红蛋白的排
出。
碱性药物
如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防 止肌红蛋白在肾脏中沉积。
抗凝药物
对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可适当 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其他药物
如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根据 病情需要可适当选用。
其他治疗手段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血液净化治疗
对于严重肾功能损伤或高 血钾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血液净化技术清除肌红蛋 白和其他毒素。
诊断技巧
提高对横纹肌溶解症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
3
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定期检查与筛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通过常规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横 纹肌溶解症的迹象,及时采取措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24页】

预防
3)避免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夏季进行大 运动量活动,避免长时间、大强度进行运动 或训练,注意劳逸结合;
4)训练后如出现晕厥、恶心、呕吐、身体不 适等情况,应注意检查血清CK、血尿肌红蛋白 ,及时诊断,早期补液治疗。
第二十四页
出现肾衰,不留后遗症。
第十二页
是不是?鉴别诊断---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缔组织疾病。任何年龄
组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亚急性起病( 数周至数月内逐渐加重) 主要临床表现:对称性乏力(四肢近端颈部肌 肉咽部)伴肌肉压痛,有的病人因为咽部和 呼吸肌受累而出现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 该病首选激素治疗,效果往往在6周左右才见 效,若合并其他疾病或并发肿瘤者预后不良 。
360.5U/L
(0- 40)
2636.8 U/L (0- 40)
7348.6u/l
(0- 40)
86.3umol/L (30-110)
6.39mmol/L (1.8-7.5)
3.73mmol/L
第五页
病例介绍
临床诊断
肝功能损害
第六页
什么是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RM是指各种
原因导致横纹肌细胞受损使细胞内容物崩解 后释放入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有学者称为
物理性和非物理性的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其 发生,可引起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凝血障 碍、低血容量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诱发 sepsis和MODS,严重者可以致死。
第七页
临床表现
深色尿,双下肢压痛 、水肿明显
症状表现 典型的“三联征”包括:肌痛、乏力和深色尿 短暂意识丧失,大汗,头痛、恶心、呕吐、高热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第一页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 如避免过多运动、控制躁动、停止服用相关药物、治疗感染、
纠正代谢异常、必要时手术等。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治疗
• 3、积极液体复苏 • 保证有效循环血量,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保证肾脏灌注,排
出肾小管中的肌红蛋白,防止肾功能损害。
• 开始输液速度可达到10~20mL(Kg•h),补液速度依赖于
是骨骼肌的肌浆网,通过抑制肌浆网释放钙离子而减弱肌肉收 缩,也可以用来治疗横纹肌溶解症。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治疗
• 10、并发症的治疗 • 低钙血症一般不主张早期补钙,以免加重横纹肌细胞损伤及恢
复期高血钙。
• 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甘露醇可降低肌隔室内压力,但无尿患
者应慎用,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可行肌筋膜切开减压术。
持续性代谢性酸中毒,应尽快介入血液净化治疗。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治疗
• 8、低钙血症的处理 • 低钙血症极少需要补钙,因补钙可增加钙在受损肌肉中沉积,
而致肌肉损伤,并且在恢复阶段增加血钙水平,而高钙血症需 要进行治疗。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治疗
• 9、应用抗氧化剂保护肾小管细胞 • 抗氧化剂如去敏铁、谷胱甘肽、维生素E等。 • 丹曲林钠是一种直接作用于骨骼肌的肌松剂,其主要作用部位
病因
• 非物理性原因: • 细菌、病毒感染 • 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
、EB病毒、HIV、单纯疱疹病毒等。
• 细菌感染:如弯曲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大肠杆菌、军团菌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PPT

01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可发现肌酶升高、肌红蛋白尿等特 征性改变,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诊断
。 02
鉴别诊断
应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以避免误诊。
02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充分休息以减轻肌肉负担。
02 补液
及时补充体液,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预防电 解质紊乱。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关键是尽早识 别并去除病因,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 补液、碱化尿液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 室检查,如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指标 升高。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因多样,包括过 度运动、药物副作用、感染、电解质紊 乱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肌肉 疼痛、肿胀、无力、棕色尿等,严重时 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高温会导致肌肉温度升高 ,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
详细描述
一名建筑工人因连续多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出现了全身性肌肉疼痛、肿胀和无 力等症状。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高温环境下工作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 过及时治疗,患者逐渐康复。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肌肉损 伤疾病,可导致肌肉坏死、肾功能衰竭 和死亡等严重后果。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概述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治疗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预防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横纹肌细胞 坏死,使肌细胞内的物质释放进入血液,进而引发的一 系列临床病理生理改变。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也称为肌源性溶血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主要特点是骨骼肌组织的广泛损伤导致溶血和高血肌酸激酶(CK)水平。
这种疾病可能由多种遗传或后天原因引起,包括药物过敏、暴力运动、内分泌紊乱等。
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恶化,可以出现全身乏力、尿色深红甚至褐色、肌肉无力和压痛等临床表现。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定义、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接下来,将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进行综述,包括其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类型与分类。
然后,将详细介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断过程,包括临床评估与疑似判断、实验室检查与指标解释以及影像学检查与辅助诊断方法。
最后,将总结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或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疾病,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
此外,希望通过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深入剖析,推动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并为治疗和预防探索新的途径。
2.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部分的内容如下:2.1 定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肌溶解导致血清中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并伴有特定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是溶酶体内储存的酶类被释放到细胞外间质和血浆中,损害了肾脏等重要脏器。
2.2 临床症状和体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①运动后无力、肌肉僵硬或压痛;②尿色深茶样或棕黑色;③明显全身乏力、四肢无力和不耐劳动;④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终末期时,出现胸、腰等部位肌坏死,甚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
体检可触及受累肌群硬化和压痛。
2.3 实验室检查诊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需要以下实验室检查结果:①血清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通常超过10倍正常上限;②尿液中存在肌红蛋白和/或血红蛋白,可通过尿液颜色变化来判断溶血的程度;③血清电解质和肾功能等其他相关生化指标异常,如血钾、BUN和肌钙蛋白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1、病理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2、发生机制 :
(1)肾小管堵塞;
(2)小管氧化物损伤;
(3)肾缺血(包括血管收缩及低血容);
3、横纹肌溶解后肾衰发生率15-40%,占所有急性肾衰的5-7%;
4、 SCr升高快,可达225umol/L/日;高SCr/BUN ;
5、预后:
(1)重要影响因素:
与损伤肌肉多少有关:尿Mb>20mg/L易ARF,<18mg/L不易;血 CK>16000U/L,AKI显著增加 ;有AKI死亡者多为CK>75000U/L、高 AST及LDH者
~3h)。 血CK高于正常值5倍(即> CK 10000U/L,但无明显心脑
疾病或同功酶提示为骨骼肌来源。 碳酸酐酶Ⅲ:只存在于骨骼肌,特异性强。但尚未推广
。
RM鉴别诊断
注:HRFS:肾综合征出血热 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HUS: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RM并发症的机制和治疗
横纹肌溶解所致AKI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rhabdomyolysis,RM)
RM定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横纹肌细胞急性损伤坏死、 溶解,导致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 合征。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
RM原因
RM的临白的测定; ➢ 以下高度怀疑: 有典型病史; 尿常规有“血”,但镜检无红细胞或少量红细胞; 血、尿肌红蛋白检测为阳性。 肌红蛋白尿不作为诊断RM必需的指标,因为它的半衰期短(2
(5)不主张用除甘露醇外的利尿剂,包括袢利尿剂(急性期)
蛋白尿消失;但仍需大量静脉补液至少至CK1000U/L; (2)碱化尿液:予NaHCO3,目标:尿PH>6.5-7.0; (3)保护肾小管细胞的药物:抗氧化剂(谷胱甘肽、VitE、VitC)、小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相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肌肉僵硬、尿液变色等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通过
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中药治疗方面,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的中药。
桑
寄生、红花、地黄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
疼痛。
针对体内水肿的情况,可以选用黄连、赤芍、茯苓等具有消肿作用的中药。
一些具
有强筋健骨作用的中药如乌骨膏、羚羊角等,可以促进肌肉的修复和恢复。
针灸疗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促
进气血循环和代谢、舒缓筋膜、缓解肌肉疼痛。
常用的治疗穴位包括肺经、大肠经、胃经等,如迎香、合谷、胃五等穴位。
还可以选择一些个体化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根据患者
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调整。
推拿疗法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推拿可以刺激肌肉、经络等组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拿等,可
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法进行治疗。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还应重视康复锻炼和运动的指导,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体能。
康复锻炼可以通过物理治疗、理疗等方法进行,如热敷、电疗、牵引等。
运动指导也
是非常重要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
运动,防止再次发生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症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治疗
• 治疗原则 • 在去除病因损伤的前提下,积极预防AKI的发生,和治
疗后期可能出现的一些列并发症。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治疗
• AKI的预防 • 建议早期(最好是在肌肉受伤后的6小时内)的液体复
苏,以保障有满意的尿量(以保持成人尿量在300毫升 /小时)来预防AKI,的发生。
筋膜室综合征(比如,在液体复苏后患者出现肢体和 肌肉的水肿加重)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给与积极 对症治疗。
THANK YOU.
横纹肌溶解症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概述
•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肌肉受到严重损伤后,大量肌肉细
胞内的物质(如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和各种电解质)释 放到血液中,而引起的一组疾病综合征。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概述
• 实验室检查以血液中肌酸激酶显著升高为特点。 •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可能会出现典型的三联征-肌肉疼
3%。
• McMahon评分>10风险为52%-61.2% ( 对于达到6
分以上的患者要格外重视)。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治疗
• 1、早期积极的液体治疗 • 早期积极的液体补充这是预防和治疗横纹肌溶解引起
的AKI的核心内容,补液的目的是恢复肾脏灌注,从而 减少缺血损伤。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治疗
• 1、早期积极的液体治疗 • 建议使用等张盐水,最初的液体复苏速度可为1 - 2升/
小时,达到充分的利尿效果后,再调整补液速度,将 患者的尿量维持在200-300mL/h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热所致的给予降温
药物所致的停用可疑药物 皮肌炎所致的积极治疗皮肌炎等
注 意
长时间、大面积、严重挤压后解除压力前,要考虑、 评估、预防解压后钾离子等细胞内物质突然、大量入 血带来的危险。
横纹肌溶解本身的治疗
治疗原则:1.及时、积极地补液
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必要时,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
横纹肌溶解有诊断意义,尤其是CK-MB同功酶增高的患 者。 Shapiro ML, et al. J Intensive Care Med 2012;27(6):335–42
Cervellin G, et al. Clin Chem Lab Med 2010;48(6):749–56
辅助检查--血、尿肌红蛋白增高
电解质紊乱
细胞内Ca++浓度升高
激活细胞内 蛋白酶
Shapiro ML, et al. J Intensive Care Med 2012;27(6):335–42
肌肉破坏和肌 纤维坏死
横纹肌溶解并发ARF
大量骨骼肌细胞破坏 肌细胞内肌红蛋白入血 肌红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内浓度升高
尿液酸性环境下
2
内环境紊乱
高钾、高磷、低钙 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
3 血小板减少或DIC
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
1
病因诊断 临床诊断 合并症的诊断
有明确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因
2
典型表现、辅助检查 急性肾衰竭等
3
横纹肌溶解症的治疗
1
病因治疗 横纹肌溶解的治疗 并发症的防治
2
3
病 因 治 疗
针对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ARF
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
1
原发病的表现
如皮肌炎、一氧化碳中毒等
2
横纹肌溶解的表现
包括局部表现及全身表现
3
并发症的表现
如电解质紊乱、ARF、DIC等
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受累肌群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如昏睡
所致单侧肢体受压,表现为受压肢体比对侧明显肿胀、疼 痛,甚至出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表现。
$ 合用贝特类、环孢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华法令、地高辛等药物
Thompson PD ,et al.JAMA.2003,289:1681
simvastatin(辛伐) 80mg daily six months
Fallah A, et al. The Australasian medical journal, 2013, 6(3): 112.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Rhabdomyolysis)
骨骼肌 横纹肌
心肌
平滑肌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由于挤压、 运动、高热、药物、炎症等原因所致横纹肌破坏 和崩解,导致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细胞内的 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血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 急性肾衰竭等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物理性原因--高热
1.气温或体温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肌肉损伤,诱发 横纹肌溶解。 2.热射病是体温过高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另一原因。
3.劳力型热射病,高温和运动(体力劳动) 叠加在一起,更容易发生横纹肌溶解。
Sucholeiki R. Semin Neurol.2005,25:307
非物理性原因--药物
全身表现:全身乏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
急性肾衰竭表现:深色尿(肌红蛋白尿)、尿色素管型、 少尿、无尿及氮质潴留。 横纹肌溶解典型的“三联征”:肌痛、乏力和深色尿 10%
Shapiro ML, et al. J Intensive Care Med 2012;27(6):335–42 Cervellin G, et al. Clin Chem Lab Med 2010;48(6):749–56 Bosch X, et al. N Engl J Med 2009;361(1):62–72.
诊断:辅助检查--sCK增高
1 肌酸激酶(CK)是反映肌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不 仅用于诊断,还可以反映预后。 2 CK在发生肌肉损伤后2-12小时内开始升高,1-3天达 到高峰,3-5天后开始下降,如下降速度缓慢则提示可 能存在进行性的肌肉损伤。 3 CK超过正常峰值5-10?(肌肉损伤的比例)倍以上对
物理性原因--挤压与创伤
1.地震、塌方、战争、交通事故等灾害引起 的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挤压综合征。
2.长期制动、电击伤、三度烧伤、多发伤
Gonzalez D. Crit Care Med.2005,33:S34 Huerta-Alardin AL ,et al. Crit Care.2005,9:158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
物理性原因
挤压 与 创伤
非物理性原因
药 物 毒 物 感 染 电解质紊乱 自身免疫性疾病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过度大量活动
电 击 高 热
长期制动
Shapiro ML, et al. J Intensive Care Med 2012;27(6):335–42. Huerta-Alardin AL, et al. Crit Care 2005;9(2):158–69
非物理性原因--毒物
1 有机磷农药、重金属、昆虫的毒液以及蛇
毒等常见。
2 急性有机磷中毒后并发横纹肌溶解主要发
生在重度中毒的患者,其中以1605农药最 多,甲胺磷次之。
Huerta-Alardin AL ,et al. Crit Care.2005,9:158
草酸、柠檬酸和亚硫酸盐的“洗虾
粉”
非物理性原因-感染
Sever MS. Acta Clin Belg Suppl. 2007,(2):375
1
背景及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急性肾损伤 诊断治疗
Rha
3
4
背景
最早报道的横纹肌溶解症案例:
1881年,欧洲发生的一场战争中,5个士兵 被瓦砾长久压在战壕中,获救后出现受压部位 肿胀、酱油色尿、无尿症状,不久就都死亡了
5.12 汶川 大地震
1.纠正电解质紊乱 2.血液净化
并发症的防治
1.主要是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治疗 2.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 有创口:要积极、干净地清创 无创口:尽量保守治疗,肌筋膜切开要慎重
筋膜切开很容易导致大量渗液、出血、感染
3.合并DIC或其他器官损害,给予相应的处理
King TW,et al.J Emerg Med.2008,Epub ahead of print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身免疫性疾病
皮 肌 炎
2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疾病
Yen TH,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05,59:188
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机制
病因 机械损伤 机制 直接损伤肌细胞膜
肌细胞缺氧
ATP耗竭,影响 Na+-K+-ATP酶和Ca++-Na+的交换 影响Na+-K+泵功能
总结
病因 物理性 非物理性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 Ca++, 肌肉破坏,内容物进入细胞外 液和血循环 肌红蛋白管型阻塞,肾脏缺血 引起ARF 辅助检查 血肌酸激酶增高 血、尿肌红蛋白增高 血生化指标异常 影像学检查异常
临床表现 原发病的表现 本身的表现 并发症的表现 “三联征”: 肌痛、乏力和深色尿 诊断 病因诊断 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 合并症的诊断
Treated with rosuvastatin (瑞舒)20 mg 40 days
Fig. Bone scans show a diffuse soft tissue uptake in right pelvis and both lower legs
Ahn P,et 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3, 28(4): 331-334.
肌红蛋白
1 肌红蛋白尿时显微镜检无RBC,而尿隐血试验阳性
2 肌红蛋白在肝中代谢较快,且代谢率难以预测, 血中或尿液中肌红蛋白检测不敏感
尿沉渣检查可见色素管型
多种色素管型
肌红蛋白免疫染色阳性
辅助检查—血生化
1 肾功能异常
RM相关AKI中肌酐上升速度比其他类型AKI快 血尿素氮/肌酐比率低
正常情况下 血尿素氮与肌酐的比例约为10:1, 横纹肌溶解时会降至6:1或更低。
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 管腔内压力增高 肾小球滤过受阻
分解为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
诱发氧自由基形成 清除血管舒张因子NO 小管缺血性损伤
小管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低血容量或脱水 肾脏缺血 血液重新分布 酸性尿 Al-Ismaili Z,et al.Pediatr Nephrol2011;26(10):1781–8
Fleischer R. Berl Klin Wochenschr 1881;18:691.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英国Bywate发现引发横纹 肌溶解症的原因
1989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成立了“肾脏灾难援救特遣队” (RDRTF),在近年的伊朗地震、巴基斯坦地震中都发挥了 重要作用。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 1999年土耳其马尔马拉地震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等 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
病毒感染:流感病毒A和B
细菌感染:军团菌、沙门氏菌、链 球菌、葡萄球菌等
Malvy D,et al.Intensive Care Med.1992,18:132 Pesik N,et al.J Emerg Med.1996,14:425
非物理性原因--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
低磷血症
低钠血症
低钙血症
Huerta-Alardin AL ,et al. Crit Care.2005,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