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宋公疏》白话文翻译

合集下载

《国语之赵宣子请师伐宋》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国语之赵宣子请师伐宋》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赵宣子请师伐宋》原文宋人弑昭公,赵宣子请师于灵公以伐宋,公曰:“非晋国之急也。

”对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明训也。

今宋人弑其君,是反天地而逆民则也,天必诛焉。

晋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

”公许之。

乃发令于太庙,召军吏而戒乐正,令三军之钟鼓必备。

赵同曰:“国有大役,不镇抚民而备钟鼓,何也?”宣子曰:“大罪伐之,小罪惮之。

侵袭之事,陵也。

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以于、丁宁,儆其民也。

袭侵密声,为暂事也。

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

吾备钟鼓,为君故也。

”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宋。

《赵宣子请师伐宋》译文宋国人杀了宋昭公,赵宣子请求晋灵公出兵讨伐宋国,灵公说:“这并不是晋国的当务之急。

”赵宣子回答道:“最大的是天地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君臣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明确的规定。

现在宋国人杀了自己的国君,这是违反天地人伦的事情,一定要遭受天的惩罚。

晋国作为盟主,而不执行天的惩罚,恐怕、祸患就要到来了。

”灵公答应了这一请求。

于是在太庙里发布号令,召集军吏并且告戒乐官,命令三军的钟鼓必须齐备。

赵同问道:“国家有重大行动,不去镇定安抚人民却准备钟鼓,这是为什么呢?”宣子回答说:“大罪讨伐它,小罪威吓它,偷袭、入侵这类事,是欺凌他人。

所以讨伐要有钟鼓,以便声讨它的罪行。

打仗要用于和丁宁两种乐器,是为了警告他的人民。

偷袭和入侵要秘而不宣,是为了让对方暂时没有防备。

现在宋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没有比这罪更大的了。

明白声讨它,还怕他们听不到呢。

我备齐钟鼓,是为了尊重君道的缘故呀。

”于是派人到各处去告诉诸侯,整顿军队,振饬军容,一路上鸣钟击鼓,去攻打宋国。

《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加翻译5篇

《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加翻译5篇

《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加翻译5篇第一篇:《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加翻译邵公谏厉王弭谤《左传》厉王虐[1],国人谤王。

邵公告王曰[2]:“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3],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4],史献书,师箴[5],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6],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上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7]?”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8]。

——《国语·周语上》[1]厉王:周厉王,姓姬,名胡,暴虐无道。

[2]邵公:指邵穆公。

名虎,周厉王的卿士。

[3]卫巫:卫国巫人。

巫,以降神为业者。

[4]替:指乐师。

古代多以盲人充乐官。

[5〕师:指少师。

箴:告诫。

[6]耆:六十岁以上的人。

艾:五十岁以上的人。

[7]其与能几何:拥护你的能有几个呢?[8]流王于彘:把厉王放逐到彘地去。

彘,在今山西霍县境。

【译文】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责骂他。

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

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

”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

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

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

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

《谏宋公疏》白话文翻译

《谏宋公疏》白话文翻译

给宋总的一封信尊敬的宋总:很遗憾要离开绿城了,心里有些羞愧。

想到您这番事业来之不易,加上现在形势艰难,犹豫了再三之后,我还是决定给您写这封信,斗胆说一些平常不敢说的话,说说我对绿城的担忧。

虽然有些不够礼貌,但还是希望您能抽空一看。

绿城现在的困境,虽是由外部环境引发,但根源还是在内部。

从人力资源、内部管理和战略规划这些方面都有可以检讨的地方。

一、人力资源方面的担心1、善于项目营造但缺乏管理人才,这是第一方面的担心。

项目营造是绿城的长项。

绿城的品质,虽然有很多人极力模仿,但终究不能相比。

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再加上“师徒制”,绿城拥有一大批的项目营造人才,虽然其中也有好坏,但跟同行相比已是相当不错。

绿城缺的是管理人才,决策型人才,缺乏审慎的决策机制,所以常常会想法很好却效果一般,品质优异却利润有限。

高层管理人才缺失,尤其是没有好的执行总裁、运营总监和营销总监。

高管,作为公司的核心团队,必须兼具“忠、勇、贤、智”四方面的素质。

现在的高管团队,“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除了他们对公司的忠心之外,其他方面都没有达到高管应有的素质要求,底下的人对他们越来越不满。

2、第二点担心是,关键岗位上人岗不匹配。

您常说“心中有数,目中有人”,但是真的做到了吗?这几年,随着公司项目的不断增加,破格提拔了很多人,但良莠不齐的状况也日渐突出。

我认为,没有过三五年的锻炼和学习是很难胜任关键岗位的。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如果新任命的经理人,没有吃苦的准备却想坐享其成,不但会造成管理的混乱,更会影响到绿城的品质和品牌。

现在的形势,除了增强紧迫感,没有任何资本去冒险。

乱世用重典,这是自古以来的做法。

对于混日子的人,就应该早日淘汰,起到示范作用。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3、第三点担心是,重视工程和营销,却轻视其他人才,还任人唯亲。

课外古诗文翻译

课外古诗文翻译

子鱼论战”也已。

shè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

宋襄公准备迎战。

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不可原谅的了。

弗听。

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襄公不听。

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

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司马曰:”不可。

“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不行。

“襄公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

“司马公孙固说:”未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还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公孙固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

襄公说: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全国人都归罪襄公。

.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腿部受伤,侍卫官也全部被歼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公曰:“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

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襄公说:”我虽然是亡了国的殷商的后裔,也不攻击没有排好队列的军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皆我敌也。

且今之勍者,不亦可乎?犹有惧焉!阻而鼓之,天赞我也。

隘而不列,敌之人,ngqí勍君未知战。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可也。

nchá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君王不懂得作战。

强敌的军队,在险隘的地方不能成列,这是上天赞助我们;阻敌于险地而进攻他们,不也子鱼说:是可以的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

而且现在我们面对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

即使到了很大年纪,俘获了就夺取过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使军队明白国耻,教会他们作战,是为了杀敌人。

伤势还未到死的程度,怎么不再伤害他们?要是舍不得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就应当根本不要伤害他们;要是怜惜他们当中头发花白的人,就应当向敌人投降。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

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神器:帝位。

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3〕景:大。

〔4〕殷:深。

〔5〕董:督责,监督。

〔6〕作:兴作,建筑。

指兴建宫室之类。

〔7〕谦冲:谦虚。

自牧:自我修养。

〔8〕盘游:打猎游乐。

〔9〕三驱:一年打猎三次。

《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1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12《谏宋公疏》

12《谏宋公疏》

《谏宋公疏》宋公钧鉴:憾别绿城,羞愧于心。

犹豫上疏,妄论忧弊而言尝所不敢,唯念公业不易,时势艰辛,虽大不敬但求察之一二为感。

今绿城之困,虽缘于外,实因于内。

人、治、略,均有可察可省之处。

人忧篇善工而乏谋,此忧一。

工者,绿城所长,器、气、蕴、韵,纵仿其极亦不得一二。

高标严律佐以师徒,绿城善工者众,虽资能有异,然佼于业。

绿城之缺在于谋,乏善谋之士,缺缜思之举,是故常虑远而效弱,工卓而利不达。

肱股贤谋之失,于集团执总、运营总监、营销总监尤甚。

肱股,国之根砥,非俱忠、勇、贤、智者无以为托。

现居其位者,“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唯忠可悯,其实难副,下不满者日众。

集团运营之基本弱,今吴氏新去,倘用未达者施轮岗之策,则乱不久矣。

可察缜思善谋、精业善断之资深掌项目者,晓以大局而舍其小利,委以重任。

任重而力多不逮,此忧二。

公尝言“心中有数,目中有人”,然达者几何?经年,项目增,破格擢拔者甚众,良莠之差益现。

愚以为,非殚精竭虑、敏学好思、辅事通略三五年者,必难负重任。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若新负重任者,不念苦、劳,而坐享其位之优,则政乱事小,恐伤品质之基,此不可不察也。

当下之势无时可待,无事可试,非自觉重压无以为计。

乱世重典,古法也。

于浑噩庸碌辈,宜早明杀伐,儆效尤。

与人宽仁,于己残酷,是知也。

重工销而轻他,任人唯亲,此忧三。

工,立业之根,销,存业之本。

公重之二者,无可厚非。

然业日盛,稳固发展所系繁于初创。

可鉴万科、金地、保利之同业,重工、销,亦不废旁系之才。

尝闻公戏言“将来绿城十执总,营销者七,工程者三”。

常言“不拘一格降人才”,又何来从业之别?愚以为绿城营销、工程皆已有定法,唯管控偏于资智、当家之才。

当家者,须工、销、利并重,缺其一则无以为继。

是故,不可不察也。

任人唯亲,今亦有之,或不甚众,但宜早防。

一女,非要职,年末部门考评中下,然领导擢为优。

递疏其利害文言文翻译

递疏其利害文言文翻译

夫国家者,天下之大器也,非贤者不能操持。

故圣王之治,必先察其利害,而后行其政。

今有臣子,欲献疏以论其利害,庶几君上得观其得失,以资治道。

疏曰:臣闻古之圣君,皆能审时度势,明辨利害,故能兴利除弊,使国家长治久安。

今陛下龙飞九五,登基以来,政通人和,四海之内,莫不归心。

然而,天下之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陛下宜深思远虑,以防微杜渐,庶几国运昌隆。

夫利害者,国之根本也。

夫利,国之宝也;害,国之忧也。

陛下宜审其利,去其害,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今论其利害如下:一、利之所在,天下归心。

陛下宜广开言路,使天下贤才,皆得尽其才智,以共图国是。

如此,则国家之事,无不兴利除弊。

如诸葛亮之辅刘禅,魏征之辅唐太宗,皆以利国利民为己任,故能垂名千载。

二、害之所伏,国家之忧。

陛下宜严明法度,使官吏不敢贪污腐败,百姓不敢欺凌弱小。

如此,则国家之害,无不消弭。

如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皆以除弊兴利,使国家强盛。

三、利与害相生,治国之道,在乎权衡。

陛下宜审时度势,辨其利与害,然后行其政。

如孟子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陛下宜求道于天下,使天下归心。

四、利与害相辅,治国之道,在乎兼济。

陛下宜以天下为己任,使利与害相辅相成。

如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陛下宜以仁爱之心,推己及人,使国家百姓,各得其所。

五、利与害相克,治国之道,在乎变革。

陛下宜察时弊,革故鼎新,使国家不断进步。

如秦始皇之统一六国,汉武帝之开疆拓土,皆以变革求利,使国家强盛。

六、利与害相融,治国之道,在乎和谐。

陛下宜和衷共济,使利与害相融,国家得以和谐。

如周公之辅成王,孔明之辅刘禅,皆以和谐治国,使国家长治久安。

总之,陛下宜深察利害,审时度势,以利国利民为己任。

臣愿陛下,以天下为己任,广开言路,严明法度,求道于天下,兼济天下,变革天下,和谐天下。

如此,则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陛下千秋万岁之业,必将永垂不朽。

臣言尽于此,愿陛下察纳雅言,以光耀我国家,惠及万世。

《宋昭公出亡》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昭公出亡》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昭公出亡》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昭公出亡》原文及翻译译文《宋昭公出亡》原文及翻译刘向《新序》原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译文: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2] 解释:(1)出亡:失国后逃亡。

(2)鄙:边境。

(古今异义)(3)喟然:叹气的样子。

(4)所以:……的原因。

(5)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6)圣:圣明。

(7)侍御:侍奉君王的人,这里指侍从妃子。

(8)被:通“披”,穿上。

(9)过:过错(10)是以:因此。

(11)社稷:指国家。

(12)谄谀:奉承拍马。

(13)卒:终于。

(14)反:同“返”,返回。

[2、《宋史·宋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宋湜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宋湜,字持正,京兆长安人。

曾祖择,牟平令。

祖赞,万年令。

父温故,晋天福中进士,至左补阙;弟温舒,亦进士,至职方员外郎,兄弟皆有时名。

湜幼警悟,早孤,与兄泌励志笃学,事母以孝闻。

温舒典耀州,湜侍行,代作笺奏,词敏而丽。

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梓州榷盐院,就迁右赞善大夫。

宋准荐其文,拜著作郎、直史馆,赐绯。

雍熙三年,以右补阙知制诰,与王化基、李沆并命,仍赐白金五百两、钱五十万。

加户部员外郎,与苏易筒同知贡举,俄判刑部,赐金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宋总的一封信尊敬的宋总:很遗憾要离开绿城了,心里有些羞愧。

想到您这番事业来之不易,加上现在形势艰难,犹豫了再三之后,我还是决定给您写这封信,斗胆说一些平常不敢说的话,说说我对绿城的担忧。

虽然有些不够礼貌,但还是希望您能抽空一看。

绿城现在的困境,虽是由外部环境引发,但根源还是在内部。

从人力资源、内部管理和战略规划这些方面都有可以检讨的地方。

一、人力资源方面的担心1、善于项目营造但缺乏管理人才,这是第一方面的担心。

项目营造是绿城的长项。

绿城的品质,虽然有很多人极力模仿,但终究不能相比。

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再加上“师徒制”,绿城拥有一大批的项目营造人才,虽然其中也有好坏,但跟同行相比已是相当不错。

绿城缺的是管理人才,决策型人才,缺乏审慎的决策机制,所以常常会想法很好却效果一般,品质优异却利润有限。

高层管理人才缺失,尤其是没有好的执行总裁、运营总监和营销总监。

高管,作为公司的核心团队,必须兼具“忠、勇、贤、智”四方面的素质。

现在的高管团队,“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除了他们对公司的忠心之外,其他方面都没有达到高管应有的素质要求,底下的人对他们越来越不满。

2、第二点担心是,关键岗位上人岗不匹配。

您常说“心中有数,目中有人”,但是真的做到了吗?这几年,随着公司项目的不断增加,破格提拔了很多人,但良莠不齐的状况也日渐突出。

我认为,没有过三五年的锻炼和学习是很难胜任关键岗位的。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如果新任命的经理人,没有吃苦的准备却想坐享其成,不但会造成管理的混乱,更会影响到绿城的品质和品牌。

现在的形势,除了增强紧迫感,没有任何资本去冒险。

乱世用重典,这是自古以来的做法。

对于混日子的人,就应该早日淘汰,起到示范作用。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3、第三点担心是,重视工程和营销,却轻视其他人才,还任人唯亲。

工程和营销是房地产业的两大根本,您格外重视这两方面本也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实现公司的稳步发展要比当初的创业更加复杂。

可以看一下万科、金地和保利这些同行,在重视工程和营销的同时也很重视其他方面的人才。

曾经听您说过“将来绿城的执行总裁,十个里面七个营销出身,三个是工程”。

常言说“不拘一格降人才”,又为什么要有专业的歧视?我认为,绿城的营销和工程已有标准的流程,缺唯独缺乏管控方面的“当家”人才。

当家的人,必须营销、工程和财务并重,缺一不可。

任人唯亲的现象,虽然不多见,但目前还是存在,应该加以提防。

有一名不是关键岗位的女员工,年底考核的时候部门给评了个“中下”,但最后领导还是给她评了优,今年还当上了主管。

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也应该加以杜绝。

师徒制的初衷是为了思想和技艺的传承,而不是为了相互庇护。

您就像曹操一样,也算是这个行业里的英雄了。

但要成就霸业,就需要积聚各方面的人才。

跟袁绍相比,曹操的优点就是更善于笼络人才,更会听取各方面意见。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根本。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选拔机制,没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凡事需要您亲力亲为,那您该有多辛苦啊!二、内部管理方面的风险1、把您当全才,这是风险一。

个人感觉,绿城的管理更多是依赖于人而不是制度。

曾有这样的说法,“没有宋卫平就不是绿城”。

您的想法和个性已经完全融入到公司之中,这也正是绿化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是细想绿城现在的管理,我还非常担心的。

凡事都由您来决策,这是绿城的一大风险。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您虽然智谋深远,高瞻远瞩,但难免会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我在绿城两年半的时间,很少看到有人跟您据理力争,也很少听到有比您更好的建议。

在您手下,像郭嘉、荀攸和魏征这样有想法的人有几个?凡事都由您来决策,吹捧拍马的风气就越来越重。

员工中开口就说“宋总说的”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人搬出了“最高指示”的说法。

这样的风气是很让人担心的。

大家都知道,有才能的人把忠心表现在行动里,奸佞小人才注重形式上的忠诚。

凡事都由您来决策,为公司真心实意考虑的人就越来越少。

您的高深,是很多人没法达到的。

像我这样自以为对您的想法进行反复琢磨的人,也常常领会不了您的意图。

那些混日子的人,只顾保全自己的位子,就更加不会去想去说,只会对您惟命是从了。

结果就是没人在想营销创新的办法,也没人在提降价保收益的建议。

去年的客户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花了几百万,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常想,地方选在万象城,观众会不会更多些?把比赛设在山水天地酒文化主题公园,参与的人会不会更多些?请任志强来讲,听的人会更多些吗?2、做事只关注形式,缺少认真的思考,这是风险二曾经有人用“夜总会”来形容绿城。

我觉得,开会应该是交换思路解决问题的。

只有那些一个人想破脑袋没法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来开会。

PPT是整理思路、提炼问题、总结成果的一个工具,而不是工作的重点。

事情能做好,没有PPT 也可以。

现在的PPT,特别注重形式,很多人加班加点地在做,以致在员工中间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要成立“反PPT联盟”。

微博上有个笑话,说是有个小偷进了绿城后,因为始终有人加班在里面藏了三天三夜。

出来后,有人问他有什么收获。

他说,就学会了PPT。

绿城的会议太多了,特别是营销方面,而且都是到会议纪要就结束,很少有得到落实的。

即便偶尔有,那也是因为您的再加强调,而非执行者的认真思考。

像联动营销方案,大概也是您的意思吧?可有人提出过要挑选全面熟悉项目的人去杭州大厦坐镇?再举一两个例子。

部分合格供方的售价比同质者高出了30%,虽是个别现象,但也应该加以重视;11的销售短信滥发,每个月少则五六条,多则十多条,导致了客户的逆反心理。

如何充分利用好“绿城会”这个平台,也没有人比您考虑的更超前。

3、计划管理不足,奖惩机制不完善,这是风险三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在调控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但是有的是拍脑袋想想,有的是默认强压,有的是存在侥幸心理,很多计划在制定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没法达成,这种现象在绿城也特别突出。

一方面是对上都很怕您,另一方面对下没有有效的管理办法。

像青岛华川,两年都没有达成目标,虽然集团也有部分原因,但是他们对销售形势的误判也负有重要责任。

以至于现在,他们的计划已经没人敢相信了。

公司也没有完善的奖惩机制。

吴女士和童女士都是特别有才能、肯吃苦的人,虽然我是个男人,在这方面恐怕这辈子也赶不上她们了。

去年,童女士开创了“内保外贷”这一新的业务模式,既解决了外债的问题,也缓解了绿城的资金压力,到今年“内保外贷”竟还能盈利超过两亿。

去年底的时候,吴和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力保公司渡过难关,而这期间的艰辛又有几个人知道?如果不是要离职了,我还不敢讲这个话,既怕有争利的嫌疑,也怕说了这话后反而对他们不利。

吴女士和童女士实在是“愚忠”之人,绝不是求利之徒。

两人常说“如果没有宋总,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如果离开了绿城,自己就一无是处了”,真正是公司的忠诚员工。

三、战略规划方面的担心担心一:善于品质营造却缺乏资金,想法很好却管控不力您看到了绿城在品质方面的长项和资金方面的困乏,所以开创了“代建”这一模式。

虽然想法很好,但离不开有效的执行。

现在绿城有很多擅长项目营造的人才,但缺乏好的管控机制,也没有能掌握全局的人才。

所以绿建的业务虽然发展很看,问题也很多,多是因为考虑不周,沟通不畅和执行力不足。

近了看,有很多人在担心绿建目前的发展,如果放缓进度而影响了费用的收取,靠千把万的钱撑着,很快就会入不敷出;放远了看,那么多的代建项目,如果不好好梳理、整顿沟通,很可能会因为合作的问题或是品质的问题而伤害了绿城这块价值千万的牌子。

这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养老地产。

养老地产必将成为绿城新的产业支柱。

产品和服务的优势使绿城处在了养老地产的先发高点。

但是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不管是目标、客户、服务还是盈利都需要进行全新的探索,需要认真的思考和扎实的推进。

我认为,做事一定要追求第一“品”,未必要第一“先”。

代建和养老地产虽是两个新的增长点,但主业绝不能放弃。

现在,绿城的根基还是在主业,主业是其他产业品质的保证,也是其他产业依存的基础。

要发展好主业,关键在于管控和资金。

改善资金压力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弊端。

一个是酒店,一个是合作项目。

酒店虽然能给产品和销售带来好处,但却不是绿城所能负担的。

主要是因为绿城酒店的标准,不论是在营造、运营,还是在资金周转方面,都和绿城的资金实力不相符。

比如千岛湖,收入难抵成本,仅有的利润还不够支付相关税费。

现在的合作项目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既有因为合作方实力不足而造成的麻烦(如黄岩),也有因为所持权益偏低而失去资金控制权的问题(如丽水)。

这方面的问题恐怕远要影响到明后年。

担心二:产品定位配比不合理虽然绿城在别墅、大户型方面很有优势,但是在改善性产品之外更应该关注中小型户型,进行统筹考虑。

有天晚上,我曾经在兰园和销售人员与来访客户进行过交流。

有说不喜欢装修风格的单一而放弃的,也有因为面积太大总价过高而承受不了的。

虽然有很多人诟病绿城的中小户型设计,但是中小户型在绿城各类产品中不论是存货还是去化都排在前列。

不论是富人给子女买房,还是夹心层自住,我觉得中小户型中的高端市场需求潜力都很巨大。

将心比心地想,我也宁愿在绿城80-90方的房子里蜗居,也不愿意在同样总价的120方房子里苟活,主要还是因为品质、服务和层次方面的差异。

相应的,材质方面也应有所区分。

我在绿城做过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在千岛湖度假公寓给老爸老妈买了套房子。

但让我感到很奇怪的是,单价一万四的房子为什么要做石材干挂还带装修?按当地市场,即便换成真石漆,在外观和售价方面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现在的做法虽然对客户来说是好的,但是对于公司这样的微利项目来说却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这在绿城并不是个案。

先说到这里吧,虽然感觉还没说够,但已经犯了众怒了。

我并不擅长文言文,本来想用白话文写的,只因用词有些偏激,显得不够真诚,所以就选择了并不擅长的文言文,减少些文章的锋芒。

如果还是觉得有些针刺,不够真诚的话,还请谅解。

祝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