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9年整理--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9年整理--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xx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

计272023人。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20xx年8-10月在北方地区,20xx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xx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xx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xx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xx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xx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第二部分主要结果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

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xx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二)一些营养缺乏病

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0xx多万,另有近20xx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

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第三部分拟采取的措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充分利用本次调查信

息,将组织有关部委和机构完成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论文集和系列科普丛书,并尽快向社会公开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本次调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部门的支持。附件1:六类地区定义及样本县名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样本县(市、区)的抽取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其中:大城市的定义为4个直辖市和14个副省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宁波、南京、广州、深圳、郑州、成都、西安、武汉、厦门。其余的城市为中小城市;农村四类地区的划分以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研究报告》为依据。一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以及南部沿海农村经济区。二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以及豫皖鄂赣长江中游农村经济区。三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汾渭谷地、太行山、大别山农村经济区。四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湘鄂川黔及秦岭大巴山、黔桂川滇高原、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区样本县名单附件二诊断标准糖尿病判断标准: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WHO(1999)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标准。⑴糖尿病(DM):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确诊为糖尿病:①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FBG)≥7.0mmol/l;②本次调查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③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⑵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 6.1mm ol/l但<7.0mmol/l。⑶正常人群

(NGT):无糖尿病史,本次调查FBG<6.1mmol/l,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血脂异常分类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血脂异常:有以上三种中的一种就为血脂异常贫血判断标准以全血血红蛋白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具体标准如下: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肥胖评价方法(一)学龄前儿童(0-6岁)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Z评分:Z>2超重;Z>3肥胖(二)儿童青少年(7-18岁)1、WHO推荐的BMI标准2、WGOC推荐的BMI 标准(三)成年人(18岁以上)1、WHO标准:BMI≥25超重;BMI≥30肥胖2、WGOC标准:BMI≥24超重;BMI≥28肥胖3、WHO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102厘米;女性腰围≥88厘米4、WGOC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价WHO推荐的性别、年龄别身高、体重参考值,常用的评价指标是Z评分1、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

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的调查思考**是湘西北农业大县,共辖32个乡镇,全县总人口88万,农业人口73.6万,其中农民党员3.1万。XX年7月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分三期共建设完成终端站点545个,其中乡镇远教培训中心32个,村级站点513个。在狠抓各级远教站点“建、管、学、用”,发挥好农村远教综合功能的同时,**县委始终坚持把远程教育教学资源

的开发、管理和全面利用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一环,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远教站点建设工作初步完成以后,我们就农村远教工作如何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有哪些迫切的需要,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存量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县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整体规划,提出并实施了以“夯实基础抓开发、整合资源增存量、健全机制保长效、强化学用出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思路。1、打好基础,全面增强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远程教育全面实施以后,原有电教中心的一些设施过于落后,已不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人员力量也显得比较薄弱,对此,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加大投入,搞好硬件建设。县委高度重视远教中心的基础建设工作,从XX年开始,每年县财政都拨付了一定的专项经费,近两年,共投入15万元,添置了课件编辑系统、数码摄影机、数码相机以及相关的采编配套设备,使县远教中心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课件开发的能力。二是引进人才,组建专业队伍。为保证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能得到有效利用,在试点工作刚刚起步时,我们就从广电局、教育电视台、县计生局、县农业局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教学资源开发小组,专门负责远教资源的开发制作。目前县远教中心拥有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资源开发人才两名,并根据开发高质量学用课件的实际需求,与长沙的一家公司建立长期联系,聘请他们提供业务培训和系统支撑保障。三是突出特色,打造课件精品。在课件自我开发上,我们强调要将有限的设备、人才资源和工作精力高

度集中,打造拳头产品。去年,根据全县葡萄产业推广规划的需要,以欧美系列葡萄种植栽培技术为基础,借鉴湖南农业大学最新的葡萄科研成果,制作出了实用性、时效性较强、广大葡萄种植户急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在远教站点进行推广,其栽培技术已被全县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县葡萄种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去年许多葡萄种植大户和企业达到了亩平纯收入近万元的历史最好水平。还有《中央一号文件及相关背景资料》、《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养殖技术》等课件都切合了当前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适用技术推广等的迫切需求,因而在教学实践中都受到教学对象的普遍好评。2、加强协调,有效整合各部门的教学资源。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县一些部门和单位在教学资源的积累上比较丰厚,有的还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开发制作。但是由于缺乏统筹管理和有机整合,在推广普及和使用方面往往是单兵作战,综合利用效率不是很高。在全县远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规划中,我们要求各部门积极配合,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以扩充现有资源库的有效存量,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实力。一是搞好资源普查汇总。今年初,由县远教办牵头,组织县农业、畜牧、科技、林业、经管等涉及到农村远教的23个县直部门和单位进行认真普查,全面了解各单位现有教学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对近3000份教学资料进行了汇编整理,将其中一部分内容新、实用价值较高的教学资源,采取复制、统一保管等形式在县远教管理中心进行了备份,有的还进行了二次开发。二是联合有关部门搞好资源开发。我们通过普查了解到,有许多单位配备了简

单的制作器材,有的单位和地方具有采编制作、实用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的优势,这些资源利用得好,将会从很大程度上增强我们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综合实力。为此,我们注意搞好组织协调,进行及时有效的资源调度。如在制作《无籽西瓜栽培技术》课件时,我们便以在本县已有近XX年种植历史的双龙西瓜栽培技术为基础,集中了农业局、广播局、科技局、蔬菜办、经济信息中心等单位的技术和人才,请来了本地西瓜种植方面的专家、大户,进行了共同开发。三是广泛引进教学资源。县远教办先后从省、市远教中心和其它多种途径引进各类市场经济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农村适用科技、先进典型宣传、历史人物传记等方面的教学光盘800多套,有关单位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本地实际需求,加大了教学资源的引入力度,弥补了本地教学资源的不足。县科协在科普远教行活动中,就为10多个基层远教站点送去教学培训光碟400多张。3、更新理念,引入教学资源的市场开发机制。除了采取行政手段,加强对部门资源的整合,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引进和交流方面,我们注重引入开放性的开发模式,通过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办法,增强了资源开发主体的积极性和学习对象的参与度,目的性更强,效果也更加明显。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引人才。为弥补教学资源开发工作中开发项目单一、技术含量不足的缺陷,我们与有关部门配合,通过调查摸底,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支包括各部门专家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能手、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在内的本地资源开发辅导队伍,为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优势搞好资源开发,

县远教办还依据他们在资源开发过程提供的技术、信息情况和学用效果情况给予一定的工作报酬。二是引入市场机制促开发。为把远教节目办得更加生动,有效降低工作成本,扩充资源素材,我们适当地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模式,按照教学课件开发项目整体规划,就部分教学课件的制作组成开发小组,进行任务委托,课件通过远教部门组织的综合评估后,再拨付开发费用。对于有些涉农公司推出的技术推广性教材,只要切实符合农村群众需求,我们也通过乡镇农科站组织学用对象与其建立共同开发协议,以聘请作为技术顾问,实行种子、种苗、产品的统购统销等方式进行产业推广扶持。农康公司参与开发推广葡萄栽培技术后,购买其种苗的种植户和开发公司成倍增加,仅去年一年,他们就从中获纯利15万元以上。三是建立网络平台促交流。远教系统本身也为我们提供了资源开发的便利条件,经

过精心研究,我们认识到可以利用远程网络先进的资源共享技术,扩充教学资源的交流渠道,满足广大农村群众远教学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在改造升级**远教网站时,我们便开辟了专门的“农业实用技术交流论坛”,设立生猪养殖、葡萄种植、蔬菜栽培、种草养畜等多个子栏目,每个学用对象都可以通过远教设备,在相应栏目内发布自己的学习体会、生产经验,也可以通过论坛提出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与同一开发领域的其他行家里手、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相互提供帮助。

4、强化管理,搞好教学资源的学习使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和农村群众学习爱好的不同,强化管理,健全网络,努力使教学资料的提供基本满足各个站点

的学习需要。一是建立了资源需求预测反馈机制。为了使资源开发工作进一步贴近党员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我们要求各乡镇远教办定期收集、上报本地群众的学习需求,然后进行汇总分析,确定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发放重点。今年初,县城附近蔬菜栽种面积较大的几个乡镇反映,许多群众需要大棚栽培技术指导,我们便和县蔬菜办一齐收集了相关教学培训资料,并组织有关专家和种植大户到这些乡镇举办巡回远教讲座,一些菜农发现所学内容对他们帮助很大,加大投入的信心有所增强,在短期内这几个乡镇就增加了50多个大棚,并引进了十多个反季节蔬菜品种。二是畅通资源传输渠道。我们将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光盘及文字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建立台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教学资源库。将各类资源分类列出清单,下发到各远教点,使各站点都能根据学习计划安排,较为方便地组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我们还尝试进行了远教资源网络传输,将一些群众需求广泛、应用普遍的简便性课件放在党建网站上,供学习对象随时下载学习。对于少数站点提出的个别需求,我们远教办教学资源组的工作人员也利用qq或发邮件的方式,为其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三是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为搞好常规性教学资源的利用,我们要求各站点结合中央远教频道上播出的卫星节目时间表,灵活机动进行集中学习活动的安排,对各级教学平台上适合本地需求的教学课件都一律进行复制保存,以备反复学习。近年来,我们根据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需要,集中有关职能部门、企业和本地专业人才的力量,组织编发了农村经济管理、农业实用技术、

农村文艺体育、本地历史地理、政策理论法规等各类教学课件10多个,其中《南方红宝石无核葡萄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全市远教课件观摩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被省、市远教资源库采用。另外从省、市远教管理中心和其他途径引入当前农村远教工作急需的教学光盘800多盘,并对有关单位、企业、学校现存的近3000多份教学光盘和其它资料进行了名录汇编。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资源开发的力量不够。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教学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宽泛,对资源开发工作的要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资源开发力量很难完全满足基层群众的学习需求。另外因为地域环境、学习需求的不同,也使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组织处于一个众口难调的境地。2、资源开发工作的经费相对欠缺。根据经验,制作完成一个高标准的专业教学课件,一般需要两个月左右,有的重新组织素材就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同时还要聘请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加上设备购置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目前,随着资源开发任务的进一步加大,所需经费会越来越多,尽管县财政对我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在经费上仍然感觉比较紧张。3、一些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偏低。有的农村群众习惯了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对远教资源的学习使用显得不够适应,因而学习效果不够好。有的教学资源开发出来以后,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够突出,相对于较高的制作成本显得不够划算。三、关于此项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1、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交流机制。为了进一步促进各地教学资源开发水平的提高,我们建议

上级远教部门打破区域或频道限制,建立大范围、广覆盖的资源共享系统,建立分专业、分栏目的网络交流平台,使各教学资源开发主体和学用对象都能够进行便捷的相互交流。2、增强资源开发工作的实效性。我们认为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应始终以简便易学、形象生动为宗旨,在考虑课件资源科学性和精美性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其灵活性和实用性,加大内容丰富、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的小型课件的开发力度,这样既能进一步充实资源存量,又可以相对降低开发成本。3、加大对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教学资源开发、使用是农村远程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身难以取得直接的经济收益,要想使这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必要的经费支持必不可少,要像远教站点建设一样,加强其开发资金的统筹安排,为其提供可靠的保障。

[1]

赴日照市考察学习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报告

赴日照市考察学习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报告市政府赴日照市考察组(20xx年2月3日)为迅速启动我市高教园区建设,1月30日市经济开发区、农业示范区、高教园区建设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结束后,1月31日市政府即组织由人事、劳动、教育、财政、国土、规划、宿迁学院以及宿城区、宿豫县分管领导参加的考察组,由副市长薛甫伦带队,对日照市的大学科技园建设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考察学习。通

过座谈交流和实地参观,我们对日照市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目标,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感受颇深。一、日照市基本情况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1985年3月撤县建市,1989年6月升为地级市,1992年12月设区带县,现辖东港区、五莲县、莒县,设置岚山办事处、日照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面积5310平方公里,人口276万,20xx年GDP亿元,财政收入亿元。日照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中段,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邻青岛,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处于环太平洋经济圈和环黄(渤)海经济圈,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和生产力布局的沿海主轴线与新亚欧大陆桥的交汇处。二、日照大学科技园基本情况日照大学科技园位于日照市区东北部,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是日照市为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而设立的专门园区,成立于20xx年7月。目前,已与近30所大学建立了密切联系,山东体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日照校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大学已经进园,设计在校生规模8万名,20xx—20xx学年在校生2万人。日照大学科技园发展迅速,成功的因素很多,但与日照的整体环境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是分不开的。一是生态环境良好,适宜人居、研发和创业。日照市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大气质量、近海水质、城市饮用水均保持在国家一级(类)标准,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环境优势,既是避暑、度假、疗养、发展旅游和海上运动

的胜地,又是人居、研发、创业的理想之地。国内一些知名大学之所以落户日照,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是主要因素。可以说,这是日照与高校合作的主要“兴奋点”。二是区位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捷。日照位于我国沿海主轴线与陆桥经济带的交汇处,具有重要的国际开发价值;日照又处于我国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结合部,便于接受京津沪宁等中心城市的辐射。日照—侯马—西安复线铁路、日照—东明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与100多个国家通航的日照港港、岚山港,奠定了日照在全国海陆交通、铁路交通、高速公路交通中的枢纽地位,拉近了与高校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距离。同时,日照北与青岛机场、南与连云港机场相距分别为160、120公里。这些,都为大学及科研机构来日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和必要的交通支撑。三是城市依托较好,开发空间广阔。日照海滨陆域开阔,城市规划区近30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3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多万,进入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通信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电力网络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城市道路、供水、供暖、供气等条件大大改善,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载体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托。大学科技园一带地势平缓,地质条件良好,环境优美,地价相对较低,是布设大学及研发基地的理想选地。四是启动建设较早,政策优惠到位。早在20xx年11月,日照市委、市政府就制定出台了《关于积极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意见》,启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同时制定了一系列

优惠政策,在土地政策上,兴办高等教育以划拨方式供地;建设科技中心、研发基地和高科技公司以出让方式供地;在收费政策上,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建设规费在市权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减免;在财政政策上,根据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情况,给予适当扶持。三、日照大学科技园建设基本运作模式日照大学科技园建设采取以下运作模式:一是政府主导。日照市委、市政府将大学科技园建设作为该市发展的战略重点摆到突出位置,确立了“态度积极、步子稳妥、工作扎实、务求实效”的方针,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分管领导参加的大学科技园工委、管委,一位市委副秘书长专职担任管委会主任,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对外联络处、规划建设处、后勤管理处等机构,工作人员多达100余人(其中12人为财政拨款,其余自收自支),具体负责科技园建设中的各项协调、服务和日常工作,同时还作出了“只要大学进园,一切手续我办”的服务承诺。二是自主办学。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政府创造环境、引进高校办学。引进的高校自主确定办学规模、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和收费政策。三是后勤社会化。按照“学校搞教学、社会办后

勤”的市校合作办学模式,高校学生生活区由大学科技园统一组织社会各方投资建设,不用学校出资,不用政府拿钱,运用市场机制,完全实现社会化。在建设过程中,把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帮助农民转

轨就业增收结合起来,组织被占用耕地的村民利用征地补偿金投资建设学生公寓,围绕高校后勤发展服务业,有效解决了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实现了大学、群众、政府的“多赢”。四是产业化。日照市在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同时,依托科技园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最突出的成果是教授花园建设。教授花园位于科技园东滨海部分,一、二期占地余亩,建成别墅套,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首都高校和山东省内高校的教授前来购房,房价由建设初期的每平方1800元涨到每平方5000多元。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起到引进智慧、促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要作用。两年来,日照市在引进大学、建设大学科技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增加了日照的人气、商气和文气,对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科技含量,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建设宿迁高教园区的对策建议招引高校、兴办高教园区,借助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科技力量,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提升城市综合素质,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它对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结合宿迁市情,根据省内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实践,特别是借鉴日照市兴办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明确发展定位。以引高校、兴办高等教育为核心,通过引进大学来我市办教育、搞科研;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来我市投资建设科技中心、研发基地和校办产业兴办高科技公司;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将宿迁高教园区建设成为区域性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

成果转化基地。二是建立办事机构。依托宿迁学院董事会和建设指挥部,成立骆马湖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教园区建设协调小组,宿迁学院、骆马湖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市教育、国土、规划和宿豫县、宿城区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并抽调专门人员,组建中共宿迁市委高教园区工作委员会、宿迁市人民政府高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建设、管理高教园区的决策机构,研究决定落户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项目审批和高教园区的建设规划、用地管理、社区服务等事宜。工作委员会(管委会)办公室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专门工作机构,具体负责高教园区建设中的各项协调服务和日常工作,提出区域规划建议和项目引进意见,协助办理进入高教园区单位的有关手续和相关事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在高教园区内兴办高等教育的,以划拔方式供地;建设科技中心、研发基地的,以出让方式供地,土地出让金政府收益部分将根据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酌情给予优惠。具体用地面积,根据项目的内容、规模和国家供地标准,以及投资者的开发能力和实际需要,由市、校(院、所)双方协商确定;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招标由市有关部门根据规定予以组织和协调,建设、管理等具体事宜以建设单位为主确定。对有关行政性收费属市级收入支配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照顾;对有关事业性收费属市级收入支配的,根据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按一定比例予以照顾;对有经营性收入的,市政府将根据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情况,给予适当扶持。四是明确招引方向。按照“立足市情、主攻省属、突出两北、放眼全国”的工作思路,明确招引方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测试题

公民健康素养66条测试题 第一部分: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 (一)判断题: 1.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2.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人类的疾病主要是自身原因引起的,与环境污染没有关系。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3.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4.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打针比吃药好得快,生病了就应该尽量打针。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5.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用人单位应该为员工提供职业危害防护培训。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6.您认为下列这些途径是否能传播艾滋病病毒?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 ①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能不能不清楚 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能不能不清楚 ③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劳动工具;能不能不清楚 ④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刮胡刀;能不能不清楚 ⑤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能不能不清楚 ⑥蚊虫叮咬;能不能不清楚 ⑦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过性生活;能不能不清楚 ⑧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能不能不清楚 ⑨感染艾滋病毒的母亲通过生产或母乳喂养传给婴儿;能不能不清楚 ⑩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能不能不清楚 7.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出现异常肿块,异常出血,体重的快速减轻是癌症的早期症状。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8.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每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中都会遇到心理卫生问题。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9.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关系。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10. 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心理问题不算病,无需去看医生。 ①完全赞同;②部分赞同;③不赞同;④不知道

健康教育宣传栏-2019.6

健康教育宣传栏-爱耳日、结核病防治及睡眠健康第6期------出刊日期:2019年3月25日---编辑:李珉颉 爱耳日 爱耳曰(Ear Day),为每年的3月3日,是针对中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的,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外出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平时注意爱耳保护。 耳病小常识怎样断定你的听力是否下降 1、你可以听到声音,但听不清。 2、在噪声环境中听声音困难。 3、只有面对讲话人时,才能理解清楚。 4、你觉得别人说话似在嘟囔或含糊不清。 5、你必须要谢谢人重复一些入人内容。 6、你需要将电视音量调到比别人大的位置。 7、你发现自己并不明白谈话的主题,常常会答非所问。 8、参加会议、去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时觉得有些困难。 9、除非距离很近否则不能听到电话声或门铃声。10、你感到头颅里有声音,如嗡嗡声或铃声(耳鸣)。 结核病的防治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人体除了毛发、牙齿和指甲外,任何组织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按照发病部位不同,结核病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大类。肺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的结核病;肺外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以外的结核病,如骨结核、肠结核、肾结核等。 二、肺结核病是怎样传染的? 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特别是未被发现的排菌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但经过合理治疗后,传染性可以大为减少或清除。肺结核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染。排菌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痰液干燥后含菌的尘埃在空气中,被人们吸入体内,就可能感染。其次是消化道感染。如果使用排菌病人用过而未经消毒的食具或吃这类病人剩下的食物,有可能通过饮食而引起感染。 三、如何发现结核病? 一个人如果发生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等症状就必需要到医院验痰或照胸片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开展普查工作,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如教师、服务性行业人员、老人等定期进行X线胸透视。有怀疑者一定要作进一步检查。 四、结核病的预防 1、结核病主要是由于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而发病的。特别是排菌病人,带菌的痰液干燥后,结核菌可随尘埃进入空气中。所以要把痰吐在痰盂里或吐在纸上经焚烧等方法处理。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2002年8-10月在北方地区,2002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03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03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04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

2015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新旧对比)

2015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出台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06日来源:中国慢病管理网作者:麦科点击:3287 摘要:2016年1月6日,国家卫计委官网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即2015版健康素养66条,从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三方面来做教育和促进,以达到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目的。... 资料图片 什么是健康,如何获取健康素养?首先,咱们先要了解健康素养的定义: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2016年1月6日,国家卫计委官网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即2015版健康素养66条,从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三方面来做教育和促进,以达到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目的。 据了解,2015版健康素养66条是在原卫生部于2008年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进行修订的,内容针对近年来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变化来做出调整。

一、背景 2008年1月,原卫生部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即66条),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时隔7年多(将近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有所变化,医疗卫生领域研究成果不断涌出。2013年国家卫计委成立,卫生计生工作也有了新的变化。为适应当前形势,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对2008年出版的《健康素养66条》进行更新、修订。 此次修订工作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下,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完成的。根据“总体框架保持不变,更新完善,查漏补缺”的原则,先后组织了近百名专家、历时1年多,经过专家论证、严格循证、广泛征求意见等工作环节,最终完成了修订工作。 二、内容改动 最新版健康素养虽然整体框架(还是三大条: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和条目数量(总66条)没有改变,但内容进行了完善和更新(各框架内有调整)。针对近几年凸显的健康问题,重点增加了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等内容;此外还增加了关

2019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19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一: 为切实抓好马王堆街道居民的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 居民自我保健水平,提升居民的健康素质。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以及我 中心各科室的密切配合下,我们深入展开健康教育工作,将健康教育 工作落实到人,层层抓落实,层层把关,通过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现将我中心上半年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了重要 议事日程来抓,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中心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建立健 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设立专职健康教育专干,制定相关工作制度。 调整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绘制了健康教育网络图,健康教育岗位责 任制,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并根据健康教育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 《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健康教育人员工作职责》等。我中心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各科室能积极配合,认真筹划,科室安排,定期为居民播放、宣传卫生知识课件,向 广大群众传播健康及卫生知识。 2、我中心及各村辖区服务站及村卫生室等共设置健康教育宣传 栏二十余处,定期更换宣传教育内容,半年共刊出6期,即时协同村 卫生室及各服务站向辖区居民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60000余份。宣传资料融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除此 之外,同时在宣传栏内增贴各种不同的宣传资料,例如:结核病防治,4、25计划免疫宣传,碘缺乏病,艾滋病等宣传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这个全新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开通网络博客专页,大力宣传政府惠 民政策,普及健康卫生常识,破除迷信,提倡广大群众自觉养成良好

的卫生健康习惯。门诊设立健康宣教书报资料架,发放各类健康教育 处方、健康宣传资料、《健康新语》等读物,可供居民就诊时取阅。 3、利用各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展开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 上半年的“3、24”结核病防治日。肿瘤宣传周。“4、25”计划免疫日。“4、26”疟疾宣传日。“5、31”世界无烟日等组织我中心医务 人员在社区、中心门口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举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对 育龄妇女和学生、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开设健康教育咨询热线。同时 发放各种宣传材料30000余份,免费电话及现场咨询达5657余人,免 费义诊1867人次,免费测量血压2122人次。 4、对门诊患者、体检居民、各类人群制度并免费发放各种针对 性的健康处方。同时我们通过门诊宣传、电话回访等形式,向患者及 家属展开健康教育宣传,散发宣传资料。为了大力推动健康素质促动 工作,加快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升我街道居民健 康素养综合水平。我们上半年已经完成各类人群健康知识讲座19场, 受教人员2540余人。并制作课件10个版式,在各场所播放电子图片400余幅。中心建立并开通网络博客专页至今9个多月时间,共上传中心图片1946张,发表博文537篇,博客访问量9482人次。努力为各 级政府惠民政策及健康知识宣教普及打造一个立体全方位的网络平台。 5、为了更好的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上半年对我街道医务人 员及村医生实行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培训,并定期指导工作。 6、中心对辖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实行协助、指导和督导。 上半年我中心对燕山二小实行健康教育讲座,做到有课时安排、 有备课、有课后复习题。并实行了健康教育现场测试,健康知识知晓 率和行为形成率均达90%以上。指导学校定期刊出卫生知识宣传栏。 7、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颁布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 我们积极展开了控烟教育,制定了《医院禁烟制度》,设立了禁烟监 督岗,配有控烟检查员,候诊区、诊室等公共场所设有醒目的禁烟标志。

健康教育宣传栏-2019.7

健康教育宣传栏-职业病预防知识 第7期------出刊日期:2019年4月15日---编辑:李珉颉 职业病预防知识 一、什么是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是调整规范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并以第60号主席令颁布,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单行法律。 二、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三、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主要职责 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包括:健康保障义务,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职业卫生管理义务;保险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报告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结果;卫生防护义务,用人单位必须设置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检测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用人单位应当知悉其产生的

职业病危害,不得隐瞒其危害;及时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义务;培训教育义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当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健康监护义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落实职业病患者待遇义务;特殊劳动者保护义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孕妇、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或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的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 四、劳动者如何运用《职业病防治法》保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1、劳动者要通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自己所履行的义务;学习和掌握相关职业卫生知识;自觉遵守企业所制定的各项有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自觉并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及时报告。 2、充分运用《职业病防治法》赋予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包括享受教育培训权、健康服务权、知情权、卫生防护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和检举控告权、拒绝违章作业权、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决策权、工伤社会保险权、赔偿权及特殊保护权。 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着事实的雇佣关系,不管用人单位是什么性质、属于什么经济类型,是否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均可受到该法的保护。 五、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

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2002年降低2.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2002年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200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2002年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2002年下降1.5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

我国居民营养现状

我国居民营养现状 张明威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0121871) 【摘要】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和追求健康,但目前国民的营养健康现状越来越表现出我国居民健康知识的匮乏和健康观念的落后。“吃什么健康,怎么吃健康”已经不是哪一个家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国民营养健康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建议。 【关键词】营养;健康现状;营养教育;对策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

最新-2019年爱国卫生月和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 精品

2019年爱国卫生月和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 2019年爱国卫生月和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今年4月是全国第29个爱国卫生月和我省第21个健康教育宣传月。 为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卫生和健康大会精神,全面推进健康建设进程,结合省爱卫会的统一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全国爱国卫生月主题为了人民的健康——65年的历史与展望。 市爱国卫生月主题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共建共享健康。 二、活动内容一爱国卫生主题宣传行动各地要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回顾爱国卫生运动辉煌历史成就,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展望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 活动期间,各地要组织一批专家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行爱国卫生知识宣讲,在弘扬爱国卫生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宣传新时期爱国卫生内容和《江苏省爱国卫生条例》。 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作用,拓展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利用好街道、社区、公园、单位、公交站台等宣传阵地,以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服务百姓健康等行动为载体,普及文明健康知识,重点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和禽流感、登革热、黄热病等传染病防治要点,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防病意识。 1爱国卫生月系列宣传活动开幕式。 按照全国爱卫办统一要求,4月14日上午,市本级和海州区联合在海州区市民广场举办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 各地也要联合住建、体育、共青团等部门,举行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取得的成绩,大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2媒体宣传。 在《日报》刊发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专版,展示近年来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1市本级要以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结合文明城市的创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菜市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公共厕所、背街小巷、河道涧沟、建筑工地、市容市貌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创卫综合治理不回潮、不反弹,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逐步深入。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建国后曾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年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年的人均每日消费克和克上升到克和克。与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增加到、脂肪供能比由增加到,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下降到。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克,低出生体重率为,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年平均增加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厘米,女性平均低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比年下降,其中城市下降,农村下降;儿童低体重率为,比年下降,其中城市下降,农村下降。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年的下降到;城市女性由下降到;农村男性由下降至;农村女性由下降至。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年的克增加到克,脂肪供能比达到,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明显低于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和,贫困农村分别高达和。生长迟缓率以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篇一: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

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xx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

推荐:201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1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前言:下载后全文任何地方都可以修改,相信《201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这篇文章能帮到您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卫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措施。近年来,在海安县教育局的领导下,我们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要求,在全体师生中持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一、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 多年来,我们一直以来十分注重抓好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来抓。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少先队、总务室负责人及年级组长、校医等相关人员为组员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调整和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等有关健康教育及卫生工作的政策法规,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使之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 二、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健康教育有章可循 近年来,为促进我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古城台小学开

展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教室卫生制度》、《绿化管理、保养制度》、《除四害工作防制措施》、《除四害工作检查监督规定》、《传染病及重大疫情应急预案》、《学校无烟标准》《绿化工作制度》、《校园安全工作制度》、《体育卫生工作制度》、、《防治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及《卫生管理人员职责》等制度,学校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渐趋完善,责任更加明确,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三、硬件到位,素质增强,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为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千方百计改善学校健康教育的硬件设备,提高健康教育老师的业务水平。教导处对上健康课的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业务水平。 四、立足根本,营造氛围,学校健康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近年来,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健康教育课本拥有率、开课率均达到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橱窗、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建立了新生入学体检制度和学生健康档案卡,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学生体质调研活动。 五、开展美化、绿化、净化工程,为全体师生建立健康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校园建设。多年来,学校多方努力,积极筹集资金,加大了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营养,谋求谓之“营”,养生谓之“养,”综而述之,即为谋求养生,生物从外界摄取养料以维持生其命。营养学家对营养所作的解释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是影响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能与智能的发育程度。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营养摄入不平衡将引起诸多疾病。只有合理膳食,保证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维持好居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现阶段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 (一)、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有所改善 1,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 2,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3,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二)、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类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一些营养素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偏远地区仍然比较严重,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下面具体分析: A.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 (1)钙 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

2019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9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卫生主管局的有关公共卫生工作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我院的公共卫生工作,确保2019年公共卫生的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有效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努力实现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农村服务,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年度XX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年度工作计划。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全镇健康教育工作,为全镇村(居)民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背景: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成为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基石,社区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社区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健康文明素质、提高全社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的

工作内容。 一、目标 2019年城乡居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宣传普及率达85%;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85%。 二、实施范围和内容 2019年项目在全市所有村开始实施,项目实施主要内容如下:(一)制定健康教育管理规范 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和《福建省201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必要时制定补充规定。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内容、方式、流程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需要等,现阶段我院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2、居民健康教育:合理营养、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应对紧张、改善睡眠、戒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3、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父母等。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全文)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全文)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

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 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