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文化名城南昌的城市特色及其延续_刘刚

论历史文化名城南昌的城市特色及其延续_刘刚
论历史文化名城南昌的城市特色及其延续_刘刚

浅谈城市规划的意义与原则

浅谈城市规划的意义与原则 1城市规划的意义 1.1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基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2城市规划前言 2.1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做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内外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2.2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3城市规划编制总体原则 3.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4城市规划遵循原则 4.1简介 4.2城市规划的原则有五项,包括: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5整合原则 5.1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5.2、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年~2020年) 概 要 南昌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

一、总则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增强服务功能;保护历史文物,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本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期限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本规划分为二个空间层次: 中心城:建成区范围面积约330平方公里。 市 域:南昌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7402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指高速外环(由乐温高速、乐生高速、南外环高速公路组成)围合的范围以及向塘行政范围、湾里行政范围和昌北机场保护范围,面积共约1400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将南昌建设成为商贸繁荣、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成滨江城、滨湖城、山水城、园林城、生态城。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交通线为主轴线,外围中小城镇星罗棋布的空间格局。

规划至2020年,市域城市数量达4个,建制镇数量达43个。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一般建镇制等四级结构。 1、中心城市:由南昌市中心城、长堎片区和外围五个城镇组团(莲塘、望城、湾里、乐化、麻丘)构成南昌都市区,范围面积约5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50万人。 2、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人口规模10~25万人。 3、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扬子洲、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李渡十三座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上。 4、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一般建制镇为三十座。人口规模为l万人左右。 四、城市性质与城市发展规模 1、城市性质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和信息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城市发展规模 2005年底南昌市总人口475.17万人,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600万人。 2005年底南昌市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为204.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68平方公里。

浅析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经济性

浅析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经济性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根据作者多年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角度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的关系,分析了在处理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经济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前瞻性经济性 自从有了城市一词,就产生了城市资源的利用和配置问题,怎样才能做到城市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既合理又科学,就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态势,做到超前而不脱离实际,经济而不因循守旧,即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及经济性的关系问题。 一、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的关系 1、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相互联系的关系 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规划具有适度的前瞻性,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有的城市认为规划应量入而出,所以不应超越经济的发展水平,但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过分强调眼前局部利益,忽视长远与全局利益,才是资源的最大浪费和规划的最大失败。 2、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协调一致的关系 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是协调一致的关系。规划的适度前瞻性使得规划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城市资源,实现城市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规划的经济性要求又使得规划必须考虑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定位城市功能,科学配置城市资源,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高屋建瓴,适度超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必须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相互制约的关系 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是相互制约的,规划的前瞻性制约和影响着规划的经济性,规划脱离实际的盲目的前瞻性,必然造成事实上的不经济性;而规划的经济性又反过来制约着规划的前瞻性,使规划的前瞻性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 三、规划的前瞻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所谓的国际化 目前,城市规划出现的一个倾向,就是片面追求所谓的国际化,严重脱离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25万人。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文明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

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7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产霸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作用谈谈 了解城市规划,首先从了解城市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中国,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而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则加强了全面规划;宋开封城是按照五代的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北宋中叶,开封城已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而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代罗马建筑师马可·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纺机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安德烈亚·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1922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子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 通过研究前人对于城市规划的研究,我们知道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而城市规划就有着有它无法取代的作用: 城市规划师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展开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运作,但纯粹的市场机制运作会出现“市场失效”的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干预,这种干预的手段是多样的,既有财政方面的,也有行政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试卷及答案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试题及答案 1、“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由中央哪个部门授予的?(A) A. 中央文明委 B.中央宣传部 C.中央组织部 2、“全国文明城市”几年评选一次?(B) A.2年 B.3年 C.4年 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由哪两部分组成?(A) A.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 B.基本指标和综合指标 C.综合指标和特色指标 4、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数据采集采取、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等方式。(ABD) A.听取汇报 B.材料审核 C.电话咨询 D.问卷调查 5、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影剧院、图书馆、会场等场所无大声喧哗、污言秽语、嬉戏吵闹现象,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ABC) A.公共场所无乱扔杂物、随地吐痰 B.公共环境无损坏花草树木等行为 C.公共场所无吵架、斗殴等行为 6、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市民。(ABC) A.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B.友善对待外来人员 C.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7、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交通行为要求是什么?(ABC) A.交通遵章率达标 B.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 C.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

8、中共中央于哪一年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9、中央文明委将每年的几月几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A) A.9月20日 B.3月10日 C.7月6日 10、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包含市民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内容?(ABC)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 B.道德实践 C.形势政策与国情教育 11、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要以净化网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ABC) A.净化网吧 B.净化荧屏声频 C 净化出版物市场 1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并设有明显的 (AB) A.全面禁烟 B.禁烟标识 C.保持肃静 1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公共场所无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ABC) A.乱扔杂物 B.随地吐痰 C.损坏花草树木 1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开展活动,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大兴读书学习之风。(C) A.全民购书 B.“全民健身” C.“全民阅读” 15、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开展和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节约能源资源理念,纠正奢侈浪费现象,大兴勤俭节约之风。(AC) A.低碳经济 B.刺激消费 C.低碳生活 16、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 乐、。(ABC) A. 爱护公物 B. 保护环境 C遵纪守法.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长沙市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贤辈出,革命历史丰富,城市风貌独特。1982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沙市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区域性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和开发改造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长沙人民继续继承长沙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城市特色,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使长沙市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得以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都市。 一、长沙古城历史发展 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秦代长沙郡涵盖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临湘县为治所。 之后秦朝灭亡,汉王朝建立。刘邦称帝之后,公元前202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东汉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29年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长沙在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宣传材料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宣传材料 1、全国文明城市由哪个机关表彰? 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文明城市的概念? 答: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它是反映城市社会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10方面内容:认真完成中央文明委重点工作;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建设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建设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 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5、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宗旨是什么? 答:为民利民惠民育民。 6、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是谁? 答:广大市民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支持和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是市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7、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经过哪些阶段? 答:文明城市评选每三年一次,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第二阶段,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第三阶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8、本届文明城市评选活动是第几轮? 答:是全国第四轮、全省第六轮评选。 9、我市目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处于什么阶段? 答:我市于20XX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XX年、20XX 年顺利通过省复检,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城市称号。现在已经进入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阶段。20XX年,是新一轮文明城市评选之年,我市正在全力以赴迎接省文明城市复检,并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为20XX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好基础。 10、创建文明城市对广大市民有什么好处? 答: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是城市形象的标志,也事关广大市民群众的福祉。市民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主体,更是城市文明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各项指标都直接关系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比如,加强居民小区安全设施建设、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加强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和管理、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提高食品卫生合格率、增加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降低空气污染指数、改善后街背巷设施等等。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有利于建立更加廉洁高效的服务政府,有利于建立公正公平的法制社会,有利于建立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建立优美宜人的生活家园,有利于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的美丽盐城。可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它更是每个人为自己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目标。这就需要广大市民充分发挥城市主人翁作用,关心、支持、参与、评判、监督文明城市创建,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尽到自己的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11、为什么说支持和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是市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答: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是造福市民群众,市民群众是直接受益者。所以,广大市民理应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详细文字版) 从南昌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获悉,《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获原则通过,“规划”对南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市域城镇体系、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诸方面描绘了宏伟蓝图,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此外,南昌市首次在专题规划会议上提出要兴建城市轻轨。 “一城两核”发展新南昌 到2020年,南昌市域即行政辖区范围面积将达到740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9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3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达到600万人。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其规划总体空间格局为“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端延伸,多点、多组团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将“依山傍水,两核拥江”列入城市核心区域的规划中,即以赣江为分隔,两岸分别按照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城区即昌南、昌北进行布局,形成一江两岸即“一城两核”城市新格局。中心城带动重点镇南昌市至2020年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方针:做强做大中心城,适度拓展中心城用地,发挥次中心城镇各自特色职能,促进小城镇发挥。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次中心城为主体,重点建制镇为基础,并辐射到广大农村居民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中心城:由昌南城、昌北城构成,范围约3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5万人,包括昌东组团、莲塘组团、望城组团、湾里组团、乐化组团;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等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人口规模10万至25万人;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等十一个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两万人以上; 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数量达34个,人口规模为1万人。 各片区功能独特 昌南城:城市适度发展,重点是疏散旧城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环境质量,理顺交通体系,调整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其中旧城中心区将不再安排工业项目,实行用地置换,逐步外迁旧城区的污染扰民工厂,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保护“四湖”等历史人文景观与环境;城东片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依托现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优势,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发展技术密集型,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建设好青山湖、艾溪湖风景区,使城东片区成为集科技文教、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生活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综合新区;城南片区以提高内涵发展为主,形成上规模上等级的主导产业,使该片区发展成为以汽车、飞机、摩托车等行业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物流、仓储、居住综合区;朝阳片区充分利用赣江、抚河、象湖等自然风景资源优势,形成条件舒适、环境优美的集居住、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提升并强化其生态旅游功能,打造文化品牌。昌北城:作为城市重点发展新区,将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建设,保证设施配套,城市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集中建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形成规模。吸引和疏散旧城人口和产业,发展外向型工业,保护昌北整体环境。将充分保护和利用昌北现有良好的山水自然条件,空间布局上重点突出与“山”、“水”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使昌北城成为有独特风貌的现代化新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红谷滩中心区集商务、办公、信息、商业、文化、旅游、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市中心区—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工程建设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周茂琅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城市规划的现状作了系统 梳理,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作了粗浅探讨,以期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路。城市规划应该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的准则,以人性化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城市规划核心价值基本准则发展趋势 一、概述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财富的积累,综合国力的提升, 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不论从速度还是规模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从1978年到2000年这短短的20几年间,小城镇由2176个增加到了20312个,城市的数量由190个增加到了663个,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有93个,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响应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市 场化、法制化、生态化的趋势,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在规划中凸显,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将成为亮点。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一定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客观的形式以及自身的特点,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认清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做法,努力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 二、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正面临着更快更大规模的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在肯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妥善合理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以致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造成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 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 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 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 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 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2. 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 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响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大型和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 的操作过程中,不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建设部门往往对此重视不够,致使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从政策角度而言,是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保护专项规划,并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渗透到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之中。 传统建筑群:是指和周围环境形成一体构成历史景观的并具有较高价值及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集合体。 保护框架:保护框架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冻结保存:即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等。 无形文物: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在历史上、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戏剧、音乐以及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二.填空 1.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 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3.欧洲对历史传统城市的分类大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概念(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名城特色的含义),(名城特色的构成要素),(名城特色的结构)。 5.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前进阶段)。 6.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秦兵马俑)被誉为八大奇观之一。 7.历史文化名称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三.简答 1.简述列入文化遗产的选定标准 (1)能代表一项独特的艺术或美学成就,构成一项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相关的艺术或人类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 (3)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 (4)构成某一类型结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一类型代表了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或工业的某项发展;(5)构成某一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建造方针或人类住区的典型例证,这些建筑或住区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转的社会文化、经济变动影响下已变得易于损坏;(6)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7)真实性标准: 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 2.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城市保护的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表现方面 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现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4.北京古城具体保护内容: (1)保护河湖水系,特别是与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如护城河、六海、长河、莲花河等;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配置城市资源、调控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市的发展规律与现状,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的概念、阶段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简要分析与描述。 【关键字】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重要性;影响 1978年11月,我国在经济上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而后的三十多年里,我的经济的发展果然不负众望,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在飞速进行中,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还是沿海内地,城市的面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在建筑设计者、城市规划设计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者们的辛苦努力下,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环境与形象变得越来越美好,居住的家园变得越来越温馨。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在早期,人们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场所,三五成群,靠捕鱼打猎为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开始崛起,人们也开始由此进入到群居的最高级模式,逐渐的走向了成熟与文明的时代。当然,伴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一个新的名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城市规划。 谈及城市规划,每个民族对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知识的组成。所谓城市规划,顾名思义就是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处理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侧重于研究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据,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中位于最首要的地位,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分析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随着时代与地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并且紧跟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存在了,而因为各个学科的参与,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例如地理学科、社会学科、历史学科以及考古学科等知识文化对研究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问答

附件1: 徐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问答 注:知识问答为全体市民应知应会内容,其中第1-20项为中小学师生重点掌握和了解内容。 1. 您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吗? 答:我知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您认为徐州市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如何? 答:效果很好。近年来,徐州市多角度、全方位持续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公益广告、电子显示屏、宣传海报等社会媒介持续叫响“24个字”,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开设《德耀彭城》、《讲述我心中的雷锋》、《好人365》等专题专栏,创作了群口快板《徐州好人颂》、MV《中国人的宣言—价值观之歌》、电影《渠立强》等一大批传播主流价值的文艺作品,使核心价值观逐步深入人心。 3、“八礼四仪”主要内容指什么? 答: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4.中国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内在地包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包含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包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更高追求。实际上是一个新的“三步走”的战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第三步。 5、您认为徐州市开展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效果如何? 答:效果很好。徐州市开展了“中国梦·徐州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我的梦”征文演讲大赛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更加激发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建设美好徐州的热情和信心。 6、您知道围绕贯彻落实“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徐州市开展了哪些活动吗? 答:知道。全市各中小学“清明”期间开展了凭吊革命先烈活动,“六一”期间开展了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七一”期间开展了“童心向党”活动,“十一”期间开展了“向国旗敬礼”活动。 7、徐州市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您支持吗? 答:我支持。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近年来,徐州市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有力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 8、您认为文明城市创建有效果吗? 答:有效果。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徐州市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根据《南昌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市城市规划区内编制城市规划、实施城市规划管理、进行建设,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专业规划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与适建范围 第四条建设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和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按照本市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 第六条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不宜超出本市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的规定。 第七条单栋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或者两栋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需要依法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规划总平面图、表达规划设计与周边现状空间关系的实景效果图(重要地段公共建筑还应当增绘夜景灯光设计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含消防分析图)、单项及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和相关说明等。 第八条建设用地规模在旧城区未达到5000平方米、在新城区未达到10 000平方米的,一般不得新建房地产开发项目。 第九条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容积率及建筑密度按照本市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及容积率计算规则计算。 可供公众使用的架空层,其公共部分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后,其建筑面积可以不计入建筑容积率,但应当计入总建筑面积。 第十条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本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配建相应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十一条居住建筑应当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宜采用南偏东15度至南偏西15度朝向布置,临湖、临江等有景观要求的地段除外。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浅议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我国城市建设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问题;解决策略 前言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我们在为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欢心鼓舞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它将有可能给我们的城市留下永久的遗憾和创伤。 1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基本蓝图和首要原则。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总体来看,城市规划及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在规划建设上体现出明显的盲目性 主要表现有:盲目争建国际化大都市;盲目争建cbd(中心商务区):盲目追求高层建筑,盲目建设大量城市雕塑。以上盲目的做法其实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表现。 1.2 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些盲目的表面工程使得城市规划多是因为人为因素而改变,缺少严肃性。城市规划作为一个城市的“龙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更应突出体现,一旦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经充分论证确定后,就不应该以个别人的更替而改变,但在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这种不好的现象。一换届,一换领导,规划马上就变,而且这种规划改变往往是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这些规划改变往往过分重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极大地消耗了城市资源,导致城市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以上问题自然引起民众的不满,规划的权威性难免受到置疑。 1.3 城市规划应充分体现“以民为本”的准则,可是我们做的还不够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规划编制过程来看,民众参与程度远远不够。第二,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地方官员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左右规划的主体,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使领导意志和判别是非好恶的标准成为规划的出发点,规划人员难免受其影响,使规划的独立性和公允性被打破,造成规划与现实的脱节,民众的需求也得不到必要的反映。第三,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强,极大降低了民众对规划的信任和关注。 1.4 城市规划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不少城市只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近期建设规划缺乏指导和安排城市有序建设的有力措施和政策,城市建设没有依据,操作性不强,从而造成城市规划建设局面混乱。另外,许多城市的控制性规划、详细性规划、城市设计及其它系统专业规划覆盖面不够,规划体系建立地不够完善。 1.5 脱离实际的情况依然存在 这里有两种倾向:一是中小城市规划过度超前;二是大城市规划相对滞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规划依据问题。城市规划应该建立在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但是由于规划依据不科学导致城市规划脱离了实际。比如在确定城市发展规模问题方面,由于我国存在着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户籍统计往往不把流动人口计算在城市人口的范围内,所以也就没有纳入规划视野,这样造成规划基数往往偏小。另外,一些地方搞城市规划不是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思考城市如何定位,而是先搞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碰到问题后,再返过来去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这种程序颠倒的做法,使规划脱离城市发展实际;还有一些地方搞城市规划单纯从行政区域着眼,缺乏区域整体观念,没有看到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