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_李翠芳(3星)
我国高校_书院制_探索概述与思考_崔海浪

大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 第14卷第11期2015年11月Vol.14No.11Nov.2015[DOI]10.3969/j.issn.1672-2345.2015.11.017自2005年起,我国内地不少高校积极探索高校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书院制融合了西方传统博雅教育理念和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精神,是一种以学生住宿舍区为依托,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高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革新。
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我国高校书院制建设公开发表文献,择其要者加以综述,并结合国内书院制建设较具代表性高校的实践探索经验,概述我国高校书院制探索的现状,梳理学界各种观点,对中外书院制进行比较,对实践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书院制建设研究和发展有所裨益。
一、高校书院制概念的界定自2005年起,关于高校书院制建设的研究论文陆续见诸各大报刊和学术研究刊物。
目前,关于书院制概念的内涵和实质各学者众说纷纭,尚未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权威的概念界定。
李翠芳、朱迎玲从历史传承和发展角度出发,认为书院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国外住宿学院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体制,书院制是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等教育任务,本质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1〕;和飞从教育管理学视角出发,认为书院制是高校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是与学院制相匹配的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学生自主发展的制度,非形式教育、多元文化交流、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育人是书院制的重要特征〔2〕;西安交通大学的学者从书院功能着手分析,认为书院是现代大学以学生住宿舍区为依托,开展通识教育和践行学生自我管理的专门机构,书院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非形式教育,配合完全学分制,通过开展学术和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和个性拓展,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和个性化的辅导咨询服务〔3〕。
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及其构建策略

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及其构建策略【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及其构建策略。
首先解释了学生书院制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回顾了该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接着阐述了构建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的要点,并提出了实施路径和效果评估。
探讨了该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持续优化策略以及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的实践意义和发展趋势,为其持续优化和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构建策略、概念、特点、发展历程、构建要点、实施路径、效果评估、未来发展、优化策略、重要意义。
1. 引言1.1 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及其构建策略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书院为基本组织单位的管理模式,旨在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构建这种管理模式需要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分工、有效实施,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基于此,构建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包括明确权责分工、设立相应的学生管理岗位、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等。
要确保学生参与和沟通渠道的畅通,鼓励学生参与学院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促进学生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需要加强师生关系和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还要重视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和服务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方面的努力,可以逐步构建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支持和服务保障。
2. 正文2.1 学生书院制的概念和特点学生书院制是指高校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织单位,每个单位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设立学生书院长及相关管理团队,负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指导。
学生书院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学生书院制注重个性化管理。
我国高校书院制建设研究综述_崔海浪(综型4星述)

作者简介:崔海浪(1983),男,山西稷山人,云南财经大学讲师,管理学硕士。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第42卷2015年9月我国高校书院制建设研究综述崔海浪摘要: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我国高校书院制研究进行了梳理概括,从高校书院制的内涵、书院制实施原因和发展现状、中外书院制对比研究、我国高校书院制建设现存主要问题及优化对策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评述,以期为我国高校书院制理论研究和优化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书院制;住宿学院制;研究综述书院制是一种新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融合了西方传统博雅教育和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精神。
自2005年起,我国内地不少高校借鉴欧美住宿学院制,以中国古代书院精神为指导,在所在学校实行书院制学生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契机推行高校传统管理模式的革新。
一、书院制界定及内涵自2005年起,关于高校书院制建设的研究论文陆续见诸各大报刊和学术研究刊物。
李翠芳、朱迎玲从历史传承和发展角度出发,认为书院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国外住宿学院,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体制,书院制是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等教育任务,本质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和飞从教育管理学视角出发,认为书院制是高校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是与学院制相匹配的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学生自主发展的制度,非形式教育、多元文化交流、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育人是书院制的重要特征;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的学者从书院功能着手分析,认为书院是现代大学以学生住宿舍区为依托,开展通识教育和践行学生自我管理的专门机构,书院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非形式教育,配合完全学分制,通过开展学术和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和个性拓展,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和个性化的辅导咨询服务。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关于书院制的定义和内涵主要是从历史传承、规范制度、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界定,主要观点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其一,书院制是一种文化和制度,应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规范制度的建设;其二,书院制是一种新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
新时期我国高校书院制发展现状、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

■管理学新时期我国高校书院制发展现状、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胡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海棠9号书院,陕西西安710126)摘要:新时期高校书院制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更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改革方向。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书院制发展及其教育理念的梳理,总结归纳新时期高校推行书院制契合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使命,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改革共识难、文化建设难、通识教育功能发挥难、导师制落实难、专业分流机制明晰难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需要凝聚共识,正确认知高校书院建设理念;传承中国古代书院精神内核,挖掘书院品牌文化;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探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书院制运行模式;落实导师育人制度;制定专业分流保障机制,进而促进高校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书院制发展;问题探析;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2X(2020)02-0034-05收稿日期:2020-04-06作者简介:胡博(1983-),男,吉林松原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院海棠9号书院,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古代书院始于唐朝,南宋达到鼎盛,明朝开始衰落,清朝又开始复兴后被学堂所取代[1],历时千载,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
著名的有四大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是传统人文教育的精神家园,担负着传承道统的使命。
书院活化经典,可谓“心灵殿堂”。
我国现代大学书院是在效仿英美住宿式学院制的基础上,汲取中国传统书院的文化精髓,整合和构建的新型学生教育培养组织[2]。
培养的人才既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具有严谨科学精神、深厚人文素养、强烈社会责任和高尚道德情操,是现代大学书院制存在的价值体现。
一、新时期高校书院制产生背景及其重要意义(一)中西方高校书院制的发展及其教育理念1.西方高校书院制西方书院源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住宿制学院,1933年开始向美国高等教育转移,后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效仿了其主要做法。
高校书院制建设探索新举措——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

智库时代 ·169·智库理论高校书院制建设探索新举措——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任爱玲(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晋中 0308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对于自身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书院制作为今年来中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得到应用。
本文结合近期相关的文献著作,结合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书院制建设实际,详析该校书院制建设相关探索、举措,进而提出今年书院制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此进一步提出思考与解决方式。
关键词:书院制;建设;举措;挑战;思考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1-0169-00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已经无法应对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全国高校都力图在学生管理体制上寻求突破,适应中国本土需求的书院制应运而生。
就目前而言,书院制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尝试,中国现行的书院制基本是在结合中国古代书院和欧美书院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育人特色及各高校的育人理念而成。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作为山西省首家实行书院制改革的高校,在“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动新圈层”的定义下,认为书院是传统教育阵地赋予现代教育内涵的创新育人机制,是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举措。
书院作为社区化、交互性、共享式的育人平台支撑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办学愿景,依托家文化和领导力双核驱动,促进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质量提升,为学生创造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动的新圈层。
一、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书院制探索举措(一)空间文化多元涵盖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一直致力于打造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动新圈层,目前一共搭建了以“协作力”为核心的太行书院、以“表达力”为核心的杏花书院、以“责任力”为核心的无边书院、以“思辨力”为核心的箕城书院、以“营销力”为核心的青藤书院、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三达书院这六个青年社区式书院,右岸书院这一个文理学院式书院,各书院以学生公寓为单位,打破依院(系)专业划分宿舍的惯例,代之以跨学科、文理交融、自主选择的聚居生活,实现了所有同学全覆盖并横向纵向的混合住宿。
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内涵与发展目标

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内涵与发展目标
和飞
【期刊名称】《肇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4)001
【摘要】总结肇庆学院的书院制改革实践可以发现,书院制是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和人才培养改革的有益探索,或许会成为中国大学改革的一种方向.现代大学书院制是一种与学院制相匹配的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大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高校大学生德育方式的一种创新.随着书院制改革的深入,现代大学书院将成为大学生“诗意栖居”的“心灵之家”,为大学生的自由健康发展提供心灵装备.进而推进大学教育方式的转变,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使教育回归到培养全人的轨道上来,造就心灵完备、适应社会需要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总页数】5页(P1-4,12)
【作者】和飞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71
【相关文献】
1.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多元认识与实践策略——"全国第一届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研讨会"综述 [J], 王靖
2.现代大学书院制的有益探索——《书院制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书评 [J], 陈怡;
3.现代大学书院制的有益探索——《书院制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书评 [J], 陈怡
4.现代大学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建构路径\r——评《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的大学书院制研究》 [J], 陈晓斌;龚诗昆
5.古代书院传统与现代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基于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践 [J], 胡剑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及其构建策略

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及其构建策略1. 引言1.1 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及其构建策略概述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旨在通过建立以书院为单位的管理体系,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管理。
该管理模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书院,每个书院设有院长、导师等教职人员,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生活管理等方面工作。
通过构建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等。
在构建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时,需要考虑如何设立合适的书院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有效的导师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构建策略,才能实现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的良性运转,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在今后的发展中,高校需要重视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完善,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以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介绍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自治和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旨在通过建立小型社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该管理模式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书院,每个书院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每个书院有一名院长和若干名学生干事,负责管理书院内部的事务。
学生在书院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力,可以自主组织各类活动,制定书院规章制度,并参与书院事务的决策过程。
在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书院内结识各种不同背景的同学,促进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书院管理和组织活动,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也可以通过书院制管理模式,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成长环境和学习平台,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通过建立书院制管理模式,高校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
书院制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如何传承与创新

书院制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如何传承与创新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书院制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6)2.1 书院制的定义与特点 (7)2.2 书院制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8)2.3 书院制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9)三、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现状与挑战 (10)3.1 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特点与问题 (12)3.2 书院制与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融合点 (13)3.3 书院制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面临的挑战 (15)四、书院制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策略与实践 (15)4.1 建立健全书院制管理体系 (17)4.2 创新书院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 (18)4.3 加强书院文化建设与精神传承 (19)4.4 促进书院制与现代大学教育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21)五、书院制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评价与反思 (22)5.1 书院制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效果评估 (24)5.2 学生在书院制环境下的成长与发展 (25)5.3 书院制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26)六、结论与展望 (28)6.1 研究结论 (29)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0)一、内容概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学院制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家开始探索如何将书院制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系中,以实现传承与创新。
书院制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它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和师生互动。
在现代大学中,引入书院制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职业规划和人生指导。
在实践中,书院制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系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何在保持传统书院精神的同时,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如何平衡书院制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运作?如何确保书院制的实施效果?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重要阵地,其改革与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3-18作者简介:李翠芳(1981-),女,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朱迎玲(1982-),女,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助教。
现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李翠芳1,朱迎玲2(1.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河北张家口 075024)摘要:学生管理是关系到高校能否稳定运行的基础性工作。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创新势在必行。
古代书院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学生培养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我国部分高校推行书院制这一现象出发,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与意义,以期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古代书院;书院制;学生管理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09)03-0049-03 书院是我国古代融教育、讲学、议政、藏书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书院崇尚自由讲学,管理自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论辨,学术气氛浓厚。
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对现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有重要的启示。
国内最早实行书院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国外的书院制,即住宿学院制,源于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其住宿学院的做法后来为美国哈佛、耶鲁大学效仿,并延续至今。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全名为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国外住宿学院,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体制。
它主要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
一、国内部分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实施概况1.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惟一一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书院制是香港中文大学创校至今的悠久传统。
按成立时间先后,分别有新亚、崇基、联合及逸夫书院。
据悉,由于拟恢复大学本科教育四年制,到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将陆续增设5所新书院。
目前的4所书院各有特色,文化传统非常鲜明。
每位全日制本科生均可申请隶属一所书院。
专业学院负责学术事务,书院主要负责学生事务。
书院内气氛和谐融洽,各有宿舍、饭堂、图书馆、阅览室及其它设施。
学生通过不同书院提供的通识教育、学生宿舍、文娱康乐设施、辅导服务等获得更周到的照顾。
具体来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书院的身份和一个学院的身份,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要选择专业,第二要选择书院。
根据学习意愿、兴趣和特长等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书院、不同寝室,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在描述自己的身份的时候,书院放在前面,学院放在后面。
一个书院就是一个大的宿舍区。
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着重全人发展,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提供各种非形式的教育,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
2.复旦大学的书院制2005年,复旦百年校庆之际,成立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复旦学院。
学院首创四大书院,它们分别以已故老校长的名字命名,即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和任重书院。
各书院根据专业、国别地域、民族远离原则编班和安排学生宿舍,以后每年入学的新生都要首先进入“混编”的书院接受为期一年的文理综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之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改变了过去以院系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模式。
复旦学院设学生工作办公室,成立学院层面上的学生事务管理职能室、党建职能室、队伍培训管理职能室、大学导航中心和学养拓展中心。
各书院设立学生工作组,每个书院下辖10~11个班级。
每个班级设置辅导员1名,辅导员队伍由机关青年教师兼职、专兼职辅导员和研究生助管组成①。
新书院作为住宿点,既是学生生活空间,又是他们交流思想、培养集体意识、提升精神境界的空间。
书院实施驻楼辅导员制度,各班辅导员、各学科背景导师进入书院,鼓励不同背景的老师、学生互相交流。
3.西安交通大学的书院制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的雏形最早始于2005年10月成立的“文治苑”。
文治苑的目的是:导师融入学生;规律生活,确保学习质量;鼓励学生自律、自治等。
文治苑是书院制的尝试阶段。
2006年9月,—49— 2009年5月 第27卷 第3期 煤炭高等教育 M EIT AN HIGHER EDU CA T ION M ay ,2009 V ol.27 N o.3彭康书院的成立标志着书院制在西安交通大学正式推行。
在彭康书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又先后成立了文治、宗廉、启德、仲英、励志、崇实等书院。
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所有本科生住进书院,实施以年级为单位的书院制。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书院最重要的一线工作,书院建立党总支,常任导师与学生生活在一起。
书院实施大学生生活导航、学业规划、习惯养成、公民素质与礼仪培养、综合素质拓展、心理辅导与困难援助等一整套育人计划,成为本科生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承担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大职责[1]。
西安交通大学形成了学生工作矩阵式组织结构,书院直接负责学生事务管理及辅导员、学业导师、服务人员等队伍管理,原有学院所属学生工作队伍全部归口书院管理。
学院只是负责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学术事务。
西安交通大学在书院内设有完整的党团组织及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以书院为单位开展相应党团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
①此外,华东师范大学于2007年亦专门组建“孟宪承书院”,对免费师范生实施书院式管理,为这些学生建立相对集中的学习和生活圈子,促成其共同的教师职业信念与价值观[2]。
二、书院制学生管理实施动因分析1.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据2005年“当代中国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项目组的调查表明,社会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的评价很不理想,认为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振”,“大学生在公众中的形象已经跌到20年的最低点”。
它从一个侧面表明当代大学生管理面临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在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推动下,改革开放进程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置身于不断开放的环境中,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入,必须走出以前封闭的学生管理模式以应对国内外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
其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把大学生带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
信息资源的开放推动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异质性。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便捷性,促进了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新的载体;另一方面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混淆学生视听,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趁机渗入学生头脑,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最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发生变化,大学生开始以“消费者”、“顾客”的身份走进高校。
学生花钱受教育,自然希望教育的提供者尽量满足自己的要求与愿望,他们关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提供的各项服务、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也正是有了这层经济利益关系,教育的提供者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一切说了算”,教育的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对话与冲突较之以往增加,双方的关系也更加微妙、复杂。
2.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目前我国各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体制是:以学校管理为主、学生自主管理为辅,校—院(系)两级管理,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运行机制。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及其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问题日益突出,弊端日益明显。
(1)学生管理理念落后。
学生管理理念是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或宗旨。
长期以来,过去那种过分追求意志统一和学生绝对服从的重教育轻指导、重管理轻服务、忽视学生需要的管理理念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
高校实施扩招后,大学生的来源多样化,需求多样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学生要求平等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一项调查表明,73.67%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参与学校的重要决策过程,30.63%的学生表示希望参与讨论, 23.95%的学生表示希望知道详情,23.31%的人表示希望有权监督学校的管理,17.90%的人希望对学校管理能够有权决定,只有 4.22%的学生表示不希望参与[3]。
随着学生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增强,管理者必须转变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学生的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理念。
(2)科层制管理缺少民主参与和监督。
当前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以科层制为主,学生管理也是如此,形成了一套上至学校党委下至各院系党委、辅导员的科层制管理体系。
其他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也都处于科层制管理体系中。
在科层制管理中,由于权力高度集中,不单社会人员难以在高校管理中有一定发言权,学生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或由于渠道不通畅,而不得不放弃。
这种缺乏监督机制的管理体制,很容易产生滥用权力、滋生腐败、无视法律等问题。
(3)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滞后,人心不稳。
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人员少,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专业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有效性的一大瓶颈。
教育部规定每150~200名学生配备一位专职辅导员,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甚至根本没有配备专职辅导员。
辅导员带的学生多、工作量大、任务重,导致他们无法在时间和精力上对学生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疏导。
再者,大多数高校辅导员一毕业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学生管理专业知识,缺乏高校学生管理专业系统的学习—50— 煤炭高等教育 第27卷与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素质欠缺。
调查数据显示,辅导员中理、工、农、医类专业毕业的占44.9%,其中毕业于教育学、哲学、历史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的仅占26.0%,专业化人才匮乏。
另外,由于辅导员的薪资水平偏低,任务大,工作重,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很不稳定,工作热情不高,流动量大,最终影响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3.大学生自身特点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高校学生的来源层次多元化、社会背景的多元化要求学校不仅要保证他们的受教育权,而且更要满足分化了的学生的不同学习和发展需求。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比以往更加注重追求个人成才和成功,在渴望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对学校的教学、服务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某高校一项有关“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关系”的调查中,有64.9%的同学选择了“在为国家和集体利益作贡献的同时,也要兼顾个人利益”,认为“国家、集体利益至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同学则分别占到总数的19.4%和15.7%[4]。
三、书院制学生管理的意义学生管理体制需要不断创新,勇于创新。
书院制学生管理打破了以往学生管理体制的僵局,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创造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