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合集下载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养羊技术羊痘,也就是常说的'羊天花',主要是由羊痘病毒入侵引起的,属于人畜共患的一种疾病类型。

此病典型症状全身皮肤,尤其无毛处有特异性痘疹.山羊痘四季皆发,可经呼吸道、破损皮肤或黏膜、吸血昆虫叮咬传播等等。

山羊痘的流行范围非常广泛,平均有6~8d的潜伏期,有典型羊痘、顿挫型羊痘和非典型羊痘三种,预防接种工作要注意找准注射部位、剂量准确等。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一、发病情况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典型的斑疹、丘疹,后变水泡、脓包和结痂的病理过程。

继发全身感染者常因败血症而死亡,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

2022年7月以来,云南省盈江县平原镇、新城乡、勐弄乡等3个乡镇饲养的山羊发生疑似山羊痘病例,3个乡镇存栏山羊6642只,在短短几天内发病376只,发病率5.66%;死亡124只,死亡率32.98%。

其中勐弄乡中山村彭某饲养74只羊并发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全群发病,死亡50只,死亡率达67.56%;新城乡新安村刘某饲养27只羊,全群发病,死亡15只,死亡率达55.55%,给盈江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盈江县畜牧兽医局专门成立疫病疫情调查专家组,前往发病地区开展调研工作。

二、发病原因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不足,重养轻防,为该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主要表现为:一是追求良种覆盖率,四处引种,不注重产地检疫,将携带病原的羊只引入而发病;二是片面追求养殖数量和规模,不注重科学饲养管理,造成羊群的抗病力下降而发病;三是该病没有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不接种疫苗,造成羊群对该病无免疫能力,一旦该病发生会迅速造成暴发性流行;四是供销流通渠道多,科学引种措施不健全,疫病监测及产地检疫、出入境检疫技术滞后,也给该病的病原营造了滋生蔓延的机会,造成疾病流行。

此次山羊痘的发生,主要是养殖户从外县购买了携带病原的羊只而引起发病。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612023.7如需引入雏鹅或种鹅,必须了解疫苗接种情况,经过严格检疫且禁止到疫区引种,引进后须进行15天以上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可混合饲养。

6.2 科学饲养管理根据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确保营养均衡,饮水充足,合理通风换气,调节鹅舍内温湿度适宜,保持舍内干燥,定期消毒,调整鹅群适宜饲养密度,减少发生各种应激反应。

一经发现病鹅应立刻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封锁鹅厂,并使用百毒杀、含氯消毒制剂或氢氧化钠等消毒剂对生活环境和饲养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每日1次,连续7天,对于病死鹅的尸体必须采用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7 治疗措施患病鹅群可连续3天使用0.01%氧氟沙星饮水,每日2次;每日肌肉注射1次2倍量的禽干扰素,连续注射2日;再每日使用2次0.01%氧氟沙星饮水,连续3日;配合恩诺沙星饮水,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黄芪多糖,防止继发感染。

也可取12克芍药、6克薄荷,黄连、水牛角、银花、连翘、黄芪各15克,僵蚕、黄芩、苍术、蝉衣、佩兰、苍术、柴胡、丹皮、葛根、藿香各10克,生地黄、鲜芦根各20克等全部研磨成粉末,添加到饲料当中饲喂,每只用量约0.33克,连续使用8天。

若患病鹅食欲完全废绝可采用原始的人工方式填喂。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补气升阳、健脾生津、调节机体气血、代谢和防御免疫功能,快速恢复机体,起到抗病毒作用,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且不复发。

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家禽病毒感染,配合注射或接种有针对性的高免抗体效果更好。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马国发(四川省盐源县平川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盐源 615700)摘要:山羊痘病会对羊只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养殖人员对于山羊痘病的危害要有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做好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明确山羊痘病的病原体、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并进行有效的实验室诊断以及鉴别诊断。

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以采取加强山羊痘疫苗注射、加强养殖场养殖管理等措施。

一起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低 ,不仅 会造 成 巨大 经济损 失 ,而且严 重影 响养羊 业 的
发展 。
2 主要临床症状及病变
21 主要 , . 临床症状 检查4 只病羊 ,其体温分别 为4 ℃、 1
41 该病传播 速度 快的原 因 该场 饲养 管理人 员少 ,病 . 羊 与 健康 羊 没 有 及 时 隔离 。不 同羊 群 之 间 的 隔 断为 栅 栏 ,相互 之间 能够接触 到 ,再加上 风大 、寒 冷 ,是 该病 传播较快 的原 因。
2 1年 l 月 ,某养 殖基地饲养 的 10 00 2 0 多只 当地 山羊发
生 了一种 急性传 染病 , 以体 温升 高 、精 神沉 郁 、呼吸 困 难 、流浆液 性或 脓性 鼻汁 、阵发 性咳嗽 、全 身皮肤 均 出 现丘 疹为基 本特 征 。笔者对 该病 的病 因进行 了调查 与分 析 ,做 出了初步诊断 ,现总结如下 :
21 01年第 5期 ( 总第 1 2 ) 7期
防治


起 山羊痘 的诊 断与防治
普 拉① 柴 家前②
( ①西藏阿里地 区札达县农牧局兽医站 89 0 ②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56 0
中图分类号:¥ 5 .7 88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 —7 32 1)50 3 -2 0 7 13 (0 10 —0 50
4 ℃、3 .℃和3 .C。病 羊表现精 神沉郁 ,呆立墙边 , l 97 96 "
不 愿行 走 ,食欲减 退 。 口、鼻 、眼 部周 围以及 乳房 、外
生 殖器 、 四肢和尾 内侧 、胸部 、躯干 部皮肤 出现 如豌 豆
至 黄豆 大丘 疹 ,丘 疹发展 迅速 。后期 形成 水疱 ,有 的变 为 脓疱 ,脓 疱 内容物 逐渐 干 固,形成 褐色痂 皮 ,痂皮脱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制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制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制张鹏飞山羊痘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中的山羊痘病毒引起的山羊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在皮肤与某些部位的粘膜出现痘疹和水疱、呼吸困难、流粘液性或脓性鼻液。

近年来该病在古浪县一带个别乡镇呈地方性流行,尤其在山区发病率比较普遍,给古浪县养羊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1年4月6日,笔者接诊一起山羊痘病例,经采取有效措施,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1 发病情况古浪县古浪镇暖泉村王发永家养羊175只,4月4日早晨户主发现13只羊发病,2日后发病数增加到18只,并有8只羔羊死亡,4只怀孕母羊发生流产。

临床检查发现,病羊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病羊食欲废绝,反刍减少,独卧一隅,不愿走动,体温40.5 ℃~41.5 ℃,呼吸及脉搏增数,眼结膜及鼻粘膜充血发炎,流泪及流浆液性鼻液。

在颜面部、颈部、乳房、外阴部、肛门周围、尾根、腹下及四肢内侧等少毛区出现红色豌豆大的圆形丘疹,并在丘疹中央出现黄白色的脓液。

2 病理解剖学剖检濒死羊,丘疹下的肌肉及结缔组织有充血、出血现象。

镜下可见病变皮肤上皮组织明显增生,丘疹区域可见组织细胞集聚,许多细胞呈水肿变性,胞浆内有大量的微小泡形成。

感染细胞核附近可见椭圆形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

肺组织可见充血、红色肝变、渗出及凝固性坏死,病灶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带,且肺小叶间隔增宽。

脾和淋巴结的前皮质区淋巴细胞减少。

3 诊断对于这起疫情,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山羊痘,为了确诊我们进一步做了实验室诊断。

检抗原:以无菌手术剪取疑似丘疹皮肤用汉克液浸泡、冲洗、离心后作组织抗原,进行抗原检测。

待检抗原中和后,接种细胞无CPE,而未中和待检抗原的接种细胞有与接种羊痘抗原细胞相同的CPE。

包涵体检查:取丘疹组织涂抹在玻片上,作姬姆萨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大量的病毒包涵体存在。

4 处理对于18只患病及死亡羊进行不放血扑杀,并将尸体进行深埋、化制、销毁等无害化处理。

浅谈山羊痘病的综合诊断与防制

浅谈山羊痘病的综合诊断与防制

} 邻的几个 自然村相继 出现疫 情 , 洋 状 、 圆形 或不 规则 行 ) 形态 各 异 的
6 讨 论和小结 、
洞村 1 户 、 5 大村子 2 多户 、 0 活水 2 的 山羊 接触传 染性脓 疱病病 毒 , 属
发病 。发 病 13 18只 , 死亡 6 6只 , 0
( ) 的 山羊痘疫 情死 亡率 1发生r

( ) 过调Βιβλιοθήκη 查 研究 , 3通 弄清 了该 现广泛性 丘疹 ,有 的 现鼻 炎 、 结 紧急 通 知》 关 于引 进 山羊 造 成 病在本地 的流行范 围和危害性 。该 和《 ; 膜炎 , 体表淋 巴结特 别是前淋 巴结 疫病有关 情况 通报》 ,并 派 专业 病 易 感动 物 主要 是 山羊 ,不 同年 肿大 ,H 睑 J的丘疹 引起 眼睑炎 。 技术 人 员深 入 疫 点疫 区 开展 调 查 龄 、 别 的山羊 均 易感 , 艮 二 性 幼畜 和体
j 槽 河 村 的 山羊 商 贩 户 购 进 1 石 0只 在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均 看 到 注 射 05 l1头 份 ) 1 后 , 再 .m ( 。 周 未 山羊 发 病 。随 后 有 1 户 ,0 1 2 8只 山 圆形 、 圆 形 或 似 砖 样 、 囊 膜 、 卵 有 有 发 现 有 新 的病 例 发 生 , 效 控 制 该 有 ; 相继发病 , 亡 9 羊 死 O只 。1 后 , 周 相 多 样 形 核 心 ( 纺 锤 形 、 状 、 环 病 的 发 生 。 似 梭 苯
继 发 呼 吸 道 疾 病 ,H 咳 嗽 、 吸 和 防制 工 作 。 }现 呼 困难 等症 状 。 质 差 的羊 死 亡 率 高 。一 年 四 季 都有 ( ) 山羊 痘 疫 情 进 行 拉 网式 发 生 , 要 呈 区域 性 、 方 性 流 行 , 2对 主 地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疫治疗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疫治疗
定 期 进 行 山 羊 痘 疫 苗 的 防 疫 注 射 , 平
( 1 )特 征 性 的 病 理 变 化 , 主 要 是
皮 肤 与 粘 膜 、 尸 体 腐 化 迅 速 , 在 皮 肤
少 毛 地方 ,可 见 到 不 同 的 时期 的痘 疱 。 ( 2 )呼 吸 道粘 膜 有 出 血性 炎 症 , 有 的有 增 生 性 的 病 灶 ,呈 灰 白 色 、 圆 形 或 椭 圆形 、直 径 为 O . 5 一 l c m左右。 ( 3 )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内 充 满 混 有 血 液 的 浓 稠 粘 液 , 消 化 道 粘 膜 有 出 血 性
泌 物 .痘 诊 渗 出液 、脓 汁 、痘 痂 及 脱
性 ,但疥 癣 虽有 传染 ,却 发 展很 慢 ,
并 不 形 成 水 泡 或 脓 泡 ,在 实 验 室 用 显 微镜 镜 检 刮 屑 物 可 发 现疥 虫 。 6 预 防 ( 1 ) 对 羊 群 、羊 舍 、饲 料 饮 水 及 用 具 , 羊 场 周 围 运 动 场 所 定 期 进 行 消
时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提 高 羊 的 抵 抗 力 , 达到 完全 扑 灭 羊 痘 疫病 的 目的。 关键 词 : 羊疽 ;诊 断 ;防 疫 ; 治疗
1 山羊 痘 病 的概 述
发 炎
注 意 卫 生 . 给 予 软 嫩 而 容 易 消 化
羊 病 又 叫 羊 天 花 .是 一 种 急 性 接
( 3 )诊 断 区别 :在 浓泡 结 痂 期 , 可 能 误 认 为 是 皮 肤 湿 疹 或 疥 癣 , 但 这 两 种 病 均 无 发 热 症 状 .而 湿 疹 无 传 染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疫治疗
落 的上 皮 内 都 含 有 病 毒 ,可 在 病 期 任 何 阶 段 都 有 传 染 性 。健 康 羊 和 病 羊 直

山羊痘的诊断与治疗

山羊痘的诊断与治疗

养殖与饲料2022年第04期山羊痘病又称为羊天花病,该病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

山羊感染后多表现为高热,皮肤以及黏膜处有丘疹或者水疱。

山羊痘病发生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是我国的一类动物疾病,一旦暴发山羊痘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张北县是羊养殖聚集地,在养殖过程中做好山羊痘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极为重要。

1病原学山羊痘病毒属于山羊痘病毒科的一种DNA 型病毒,形状多表现为砖形、圆形或者卵圆形等,核型为RNA ,该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进行生长繁殖,并且会在寄生的细胞中产生嗜酸性或者嗜碱性的包涵体[1]。

该病毒对于寒冷、干燥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存活几周甚至半年,但山羊痘病毒对于腐败作用抗性较弱,使用碘酊、2%福尔马林或者3%石炭酸均可有效杀灭病毒。

2流行病学患病山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山羊痘病毒主要以呼吸道感染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垫草、体外寄生虫以及工作人员、工具、皮毛产品等进行传播,或者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进入机体引发病症。

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但以4-5月和9-10月发病率高。

在新疫区,山羊痘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若不做治疗处理,从出现患羊到全群感染只需1个月,并且死亡率可达70%以上,在老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死亡率降到50%左右[2]。

自然状态下,山羊痘病只对山羊易感,不会传染给绵羊或者其他动物。

3发病机理山羊痘病毒对山羊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的亲和力非常强,山羊感染该病毒后经过血液或者皮肤到达黏膜处,在上皮细胞内病毒大量繁殖,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呈现特异性的丘疹、水疱、结痂等病理现象。

4临床症状山羊痘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20d ,发病初期,体温升高明显,可达40~43益,随病程的发展,患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者废绝,伴有脉搏加快以及呼吸紧迫等症状。

山羊痘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为3~5周[2],发病1~3d 时,可见患羊乳房和股内侧通常最早出现丘疹,随后鼻、唇、眼、尿道口周围等收稿日期:2021-09-23魏海龙,男,1975年生,高级兽医师。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一、山羊痘的概述山羊痘是一种由山羊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它主要感染羊、山羊和人等动物,以发热、皮疹等为主要表现。

病毒携带者为山羊和羊,人群发病率较低,但病情较为严重,有致死率。

山羊痘病毒属于痘疹病毒科,与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相似,是目前已研制出的痘疹类疫苗中唯一一种。

二、山羊痘的症状山羊痘的潜伏期为1-2周,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喉咽疼痛等,病情轻微的病人会自行恢复。

如果没有治疗,山羊痘会进一步发展,皮肤出现红斑,之后出现水疱和脓疱。

水疱和脓疱融合后,形成痘疱,最终干燥、结痂脱落。

有些病人会出现皮下和内部器官的病变,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三、山羊痘的诊断山羊痘的诊断基本上依赖于医生的临床鉴定和病人的症状。

虽然山羊痘的症状比较明显,但是还是需要结合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检查病人的口腔、喉咙、眼睑等部位的病变,来确定病人是否感染了山羊痘病毒。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病人的血液、尿液等体液,以确认病人是否感染了山羊痘病毒。

四、山羊痘的防治1.疫苗预防:目前已经有了山羊痘疫苗,定期接种能够有效地预防山羊痘的发生。

2.消毒和隔离:由于山羊痘的病毒可通过接触、飞沫和摄入途径传播,因此,及时消毒和隔离感染的病人,能够有效地遏制疫情的传播。

3.保持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在有病毒感染的地区,应尽量避免与病人接触。

4.治疗:如果病人感染了山羊痘,应及时就医治疗。

山羊痘的治疗需要定期检查皮肤、控制发热、输液等,目的是防止感染的继续扩散和病情的恶化。

5.医学观察:在疫情高发期,医疗机构建立广泛的医学观察和监测网络,定期进行疫情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响应和处理疫情。

总之,对于山羊痘这种疫情传染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科学防治等各种手段,提高公众的卫生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王琼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7期
摘要结合永善县山羊痘病的防治工作实践,介绍了山羊痘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以期为山羊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羊痘;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85-01
山羊痘由山羊痘病毒引起,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症状为皮肤和可视黏膜出现丘疹和疱疹。

2010年10月云南省永善县务基乡某村部分山羊养殖户所养山羊出现山羊痘症状,经当地兽医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县动物疫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安排技术人员前去调查处理。

10月23日,经现场调查,发现共有3户养殖户的山羊发生了山羊痘病,通过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紧急免疫、对症治疗等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现将山羊痘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为山羊养殖户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2010年10月17—20日,务基乡某村3个养殖户的山羊相继发病,到10月23日,技术人员到现场调查时,3户养殖户的山羊75%以上均已发病,并且出现死亡。

其中一养殖户共养山羊52只,10月17日开始发病,10月21日开始有山羊死亡,到10月23日已死亡山羊5只;另一养殖户共养山羊35只,10月18日开始发病,到10月23日山羊死亡3只;第三户养殖户共养山羊32只,10月20日开始发病,到10月23日未见死亡。

以上3户养殖户的山羊均未注射过山羊痘疫苗。

2 临床症状
山羊痘患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行走,体温升高至40~42 ℃,结膜潮红肿胀,流黏液脓性鼻液。

无毛或少毛部位处出现丘疹,经2~3 d形成水疱,再经3~4 d变为脓疱,脓疱内容物逐渐干涸,形成痂皮,痂皮脱落而愈。

病死的山羊均出现严重的角膜炎,眼睑肿胀,眼角内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两眼被分泌物粘连在一起,无法睁开。

鼻流脓涕,呼吸困难,咳嗽,口流黏液,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或废绝,全身衰竭而死亡[1-2]。

3 病理变化
患病羊明显消瘦,体表皮肤呈典型的痘疹病理变化,切开皮肤可见皮下严重出血、呈暗红色,皮下结缔组织呈淡黄色。

食道胃肠等黏膜表面均出现痘疹,甚至破溃糜烂。

肺呈卡他性、
出血性肺炎和丘疹样肉变,有黄豆至核桃大的痘疤和干酪样结节。

瘤胃和皱胃黏膜表面出现圆形或半球形结节。

其他内脏器官没有典型病变[3-4]。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山羊痘。

实验室诊断:取丘疹组织,用切片机切成薄片置载玻片上,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福尔马林固定后,用显微镜观察,在细胞质内发现病毒包涵体,从而进一步诊断此次疫情属于山羊痘。

5 防治措施
5.1 疫区处理
封锁发生山羊痘的村社,疫区内的山羊严禁运出疫区范围;深埋或焚烧山羊痘病死山羊,并对疫区内其他山羊进行隔离;对圈舍、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隔日1次,连续进行5~7 d;对污水、污物、粪便作无害化处理。

5.2 免疫接种
对疫区山羊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每只羊尾根内侧皮内注射0.5 mL。

并且应进行常规免疫接种,每年秋季对存栏山羊注射山羊痘疫苗,并及时对新进羊群补注射。

5.3 加强检疫,定期消毒
对新购进的山羊隔离观察14 d,确认无病后方可合群饲养,同时畜牧兽医站应加强对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监督管理,防止疫源传播。

定期对羊舍、用具等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药有2%福尔马林溶液、2%烧碱溶液、30%草木灰水、20%石灰水等。

5.4 加强管理
加强对山羊的饲养管理,提高山羊的抗病性能。

一是实行种草养羊,保证山羊食用牧草的质量,冬春季节给羊群适量补充精饲料,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二是改善羊舍环境,保持羊舍宽敞、通风、干燥、卫生。

三是定期驱除山羊体内外的寄生虫。

5.5 对症治疗
山羊痘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病情较轻的病羊进行如下治疗。

一是用吉林正业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山羊痘活疫苗,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头份0.5 mL,不论羊只大小,每只0.5 mL(即10头份/只),采用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之后不再用其他药物,病羊3~4 d后开始好转,7~8 d后基本痊愈。

二是用硫酸庆大霉素(规格:每支5
mL/20万U)肌肉注射,每天1次,每次大羊2支、小羊1支,连用5 d。

痘疹局部涂以5%碘
酊,脓疱发生溃疡时,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涂碘甘油溶液。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病羊4~5 d后开始好转,8~10 d后基本痊愈。

三是中药治疗。

病羊初期,用藏红花6 g、升麻3 g、葛根6 g、连翘6 g、生甘草3 g,水煎一次灌服。

痘疹破溃时,用连翘12 g、黄柏45 g、黄连3 g、黄芪6 g、栀子6 g,水煎灌服。

(下转第288页)
(上接第285页)
6 结语
山羊痘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中的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被污染的草料、工具、病羊排泄物等均可成为传染源。

在今后的山羊痘防治工作中,一是坚持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是防止山羊痘病发生的关键;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山羊抵抗力,对新购进的羊只先隔离观察,并定期进行消毒、驱虫,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养殖户认识到疫病的危害,自愿地参与常年免疫,配合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做好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

7 参考文献
[1] 张勇,尤海.动物疫情监测分析与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2] 林秀彬,林振祥.大剂量注射羊痘弱毒疫苗治疗羊痘[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8):85.
[3] 祝水岳,蒋月娣,张东华.山羊痘的诊治病例[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2):84.
[4] 郝宝成,梁剑平,王学红,等.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11(5):154-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