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清除试验的临床应用 王铭
吲哚菁绿联合染料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

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3)英文缩写 (6)研究论文吲哚菁绿联合染料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前言 (7)材料与方法 (8)结果 (11)讨论 (15)结论 (18)参考文献 (19)综述腋窝反向淋巴作图的研究进展 (25)致谢 (39)个人简历 (40)吲哚菁绿联合染料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联合使用双示踪剂(吲哚菁绿+亚甲蓝/纳米碳)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5 月至 2019 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行保乳术或乳房单纯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采用荧光示踪剂联合蓝染/黑染示踪剂行术中双示踪寻找前哨淋巴结。
荧光示踪剂是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蓝染示踪剂是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黑色示踪剂是纳米碳混悬液(Carbon Nanoparticles Suspension Injection;CN)。
手术将前哨淋巴结分离出来,单独送病理检查。
分别记录每个患者术中前哨淋巴结( SLNs) 检出数量、示踪情况。
数据采用SPSS 21.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 表示,比较采用χ2 检验,三者比较用F检验,以 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70例患者行双示踪法(吲哚菁绿+亚甲蓝/纳米碳)SLNB 手术,其中行乳房单纯切除+ SLNB 手术的50例,行保乳+ SLNB 手术的20例。
其中单切组有1例未找到前哨淋巴结,不成功率是1.43%。
总体成功率为98.57%,单切+SLNB组成功率98.00%,保乳+SLNB组成功率100%。
在70例患者中,用染料法(亚甲蓝/纳米碳)检出57(43+14)例,检出率是81.43%;用吲哚菁绿检出65例(47+18),检出率是92.86%。
吲哚菁绿检出比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43)。
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在肝硬化患者行脾切断流术

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在肝硬化患者行脾切断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8-08-14T15:55:22.3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作者:张慧明杨威刘紫琳黄芳陈泽峰[导读] 吲哚菁绿是一种色素,对人体静脉注入吲哚菁绿后,肝细胞会选择性的摄取吲哚菁绿。
南溪山医院肝胆胰腺外科 541000科研编号:Z2016265科研出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摘要:目的:探讨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在肝硬化患者行脾切断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拟行脾切断流术肝硬化患者68例,按照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各组间ICG 血浆清除率(K)和吲哚菁绿15 min 滞留率(ICGR15)的差异,研究ICG排泄实验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
按照ICGR15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术后1周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及腹水情况,研究各变量与ICGR15之间的相关性。
把Child A级病例分为ICGR15≤15%组、15%<ICGR15<30%组和ICGR15≥30%组,对比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结果:Child A组患者的ICGR15值明显低于Child B组患者,K值明显高于Child 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GR15≥30的患者术后1周TBIL、PT和腹水深度明显升高,Alb水平明显下降,与ICGR15<30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GR15与术后Tbil、PT和腹水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ICGR15≥30的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ICGR15≤15%组。
结论:在对接受脾切断流术的肝硬化患者实施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ICG排泄实验能够对患者的肝储备功能进行有效评价,吲哚菁绿 15 min 滞留率是对Child-Pugh分级的有效补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肝储备功能进行有效评价,为患者的手术选择合适的时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吲哚试验

吲哚试验吲哚试验介绍:吲哚试验是指有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经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则为吲哚试验阳性。
吲哚试验正常值: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可分为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
最居优势的是厌氧菌,占菌群总数的99%,其中仅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就占90%,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可与我们终生相随。
这些正常菌群的种类以及比例均正常。
吲哚试验临床意义:有些细菌可以分解色氨酸生成吲哚可以与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的玫瑰吲哚,因此可根据细菌能否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来鉴定菌种。
异常结果:肠道的内环境不处于动态平衡,正常细菌的比例失调。
痛、胃酸、胃胀、腹泻、腹痛、下坠、脓血便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诱发癌变,如胃癌、结肠癌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以上症状者。
吲哚试验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暂时不明检查前禁忌: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正常的饮食习惯。
检查时要求:积极配合医生吲哚试验检查过程:方法:以接种环接种待试细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于邓亨氏蛋白胨溶液中,37℃培养24~48小时后(可延长4~5天)。
于培养液中加入戊醇或二甲苯2~3ml,摇匀,静置片刻后,沿试管壁加入试剂2毫升。
在戊醇或二甲苯下面的液体变红色者为阳性反应。
也可将一指头大的脱脂棉,滴上两滴欧立希氏试剂,再在同处加滴两滴高硫酸钾(K2S2O4)饱和水溶液,置于含培养液的被检试管中,离液面约半寸,置烧杯内水浴煮沸为止,脱脂棉上出现红色为阳性。
此法略繁,但省试剂且准确,因为将试剂加到液体中,吲哚和粪臭素均呈阳性,而用此法,只是吲哚(它能挥发)呈阳性反应。
亦可以滤纸片浸湿1%的二甲基苯丙烯甲醛的10%浓HCl溶液,然后以接种环刮取一环琼脂的纯培养物涂布于该滤纸上。
细菌涂印周围呈蓝色者为阳性,细菌涂印周围无色泽变化或淡黄色者为阴性。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法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第34卷第8期2021年4月医学信息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Vol.34No.8Apr.2021临床研究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法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阮自强,刘建,詹必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心胸外科,安徽安庆246000)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界定段间平面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可行性及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安庆市立医院胸外科进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6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界定段间平面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26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膨胀萎陷界定段间平面,实验组采用荧光染色法界定段间平面;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段平面出现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遥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85.77±45.58)min vs(213.13±45.7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段间平面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10.62±1.88)s vs(953.58±295.2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遥结论相比改良膨胀萎陷法,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法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可快速、直观显示段间平面,且有效完成段间标记,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应用遥关键词: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曰改良膨胀萎陷法;吲哚菁绿中图分类号:R655.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1.08.031文章编号:1006-1959(2021)08-0119-04Applica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t Staining Method in Thoracoscopic SegmentectomyRUAN Zi-qiang,LIU Jian,ZHAN Bi-cheng(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qing Hospital,Anhui Medical University,Anqing246000,Anhui,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advantages of fluorescent staining method to define the inter-segment plane in thoracoscopic anatomical segmentectom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66patients with pulmonary nodules underwent thoracoscopic anatomical segmentectomy in the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of Anqing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9to May2020.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defining the plane between segments,they a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40cases)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26cases).The control group used modified expansion and collapse to define the inter-segment plane,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fluorescent staining method to define the inter-segment plane;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segment plane appearance time,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postoperative catheterization time,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85.77±45.58)min vs(213.13±45.71)mi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JV0.05);The appearance time of the i nter-segment plan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0.62±1.88)s vs(953.58±295.20)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氏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s,postoperative catheterization time,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O 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m odified dilation and collapse method,the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staining method can quickly and intuitively display the inter-segment plane in anatomical lung resection,and effectively complete the inter-segment marking,which helps to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Anatomical segmentectomy;Modified expansion and collapse method;Indocyanine green研究表明,IA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解剖性肺段切除可达到和肺叶切除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正常肺组织,减少肺功能损失,提高术后生活质量[1]o相比较肺楔形和肺叶切除手术,肺段手术更为复杂,难度更高,如何术中准确界定段间平面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吲哚箐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利用ICG荧光成像技术完成的68例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方法、荧光导航方式、ICG注射时间及剂量、肿瘤显影特点、术后肿瘤病理结果等。
结果68例患者中3例中转开腹,65例按预先计划实施ICG荧光腹腔镜肝脏手术。
其中32例实施ICG荧光成像引导下腹腔镜肝段/肝叶解剖性切除(正显影17例,负显影15例),19例ICG成功显影(19/32,59.4%)。
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肝实体瘤(31例)、继发性肝肿瘤(12例)、肝囊肿(4例)、肝血管瘤(5例)、肝内胆管结石(12例)以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合并乙肝肝硬化背景29例。
结论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有积极意义。
合理的术前ICG注射有助于术中肿瘤的识别、定位和手术引导,特别是对于位置深在的中央区肿瘤;有助于提高腹腔镜肝脏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和手术安全性。
术中ICG注射的目标肝段显影和手术导航,有助于实施更加精准的解剖性肝段或肝叶切除。
术中ICG荧光技术对肝血管瘤、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等肝良性病变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因可在肝癌及癌旁组织聚集而使肝脏肿瘤呈现清晰、与正常组织对比强烈的荧光影像,目前在肝胆外科领域被应用于目标病灶或肝段的可视化,从而使术者能够在腹腔镜及开放肝切除术中更准确地识别肝脏肿瘤或实施肝脏的解剖性切除。
然而,ICG在肝胆外科的应用经验仍然匮乏,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术前ICG注射的时间,患者的肝硬化背景对ICG清除的影响,不同肿瘤的显影特点等,均有待大样本临床数据的积累和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不同病理状态下肝脏疾病腹腔镜外科手术的ICG荧光导航提供经验。
资料与方法1.患者临床资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2016年9月—2018年10月共实施68例ICG荧光引导腹腔镜肝脏手术,其中3例患者中转开腹(2例因术中出血、1例因严重腹腔粘连),其余65例成功实施ICG荧光成像引导下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吲哚菁绿标记荧光腹腔镜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文章编号:1009-6612(2019)05-0395-06DOI:10.13499/j.cnki.fqjwkzz.2019.05.395·指南·吲哚菁绿标记荧光腹腔镜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外科杂志》【关键词】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成像;胃肿瘤;腹腔镜检查;胃癌根治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设备与器械的不断完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然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仍有许多问题困扰着腹腔镜医师。
首先,对于未累及浆膜的肿瘤尤其早期胃癌[1-2]如何在手触觉缺失的情况下对肿瘤、切缘进行准确定位?目前,虽然术中胃镜能对大部分胃肿瘤进行定位,但对于某些早期胃癌可能发生漏检,而且术中胃镜充气造成的胃肠道胀气可影响腹腔镜手术操作,延长手术时间。
其次,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如何观察吻合口的血供,保证吻合口血运,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此外,早期胃癌中如何精确界定淋巴结清扫范围,进展期胃癌中如何保证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等[2-7],也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讨论的焦点。
上述问题已成为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开展的瓶颈。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标记近红外(near-in-frared,NIR)成像荧光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方案。
通过此技术,可在腔镜下完成对胃肿瘤的精确定位[8-9]、早期胃癌前哨淋巴结的标记[10-11]、进展期胃癌的淋巴引流导航[8,12-16]及术中吻合口血供的评估[8,17-18]等操作,从而协助完成精准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并保证足够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ICG标记近红外成像荧光腹腔镜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尚处在探索及经验积累阶段,对其功能的认知、使用存在的问题尚缺乏完整的循证医学证据、统一可行的操作规范。
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14]王德明,林慧艳,陈艳清,等.水面舰艇远航期间上肢骨折麻醉处理一例[J].海军医学杂志,2015,36(5):478-479.[15]王东,熊宜辉,李薇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6,51(4):364-366.[16]周凡林.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11):50-51.[17]瞿波,于永群,关睿聪,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5):515-517.[18]张宁,孙保民,程燕,等.地塞米松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8):935-939.[19]孔令鹏.地塞米松复合地佐辛和罗哌卡因对肌间沟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1):86-87.[20]杨卫华.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12):65-66.(收稿日期:2020-09-17) (本文编辑:周亚杰)*基金项目:韶关市卫计局课题(Y20202)①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广东 韶关 512025通信作者:黄仁峰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黄仁峰① 吴万明① 欧林洋① 雷睿文①【摘要】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SLNB 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示踪剂,对照组单独采用美蓝示踪剂。
比较两组患者前哨淋巴结检出结果、转移及阳性情况。
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检出49例,检出率98.0%;对照组淋巴结检出43例,检出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口腔癌诊治中吲哚菁绿的应用综述-口腔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口腔癌诊治中吲哚菁绿的应用综述-口腔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荧光显影剂,有低创伤、高时效、低细胞毒性、高显像分辨率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中。
但ICG在口腔癌治疗中的应用并不多,本文就ICG在口腔癌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文献复习结果表明,在口腔癌的诊治中,ICG主要通过荧光物质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及偶联各种肿瘤特异性抗体发挥作用。
在肿瘤可视化方面,ICG通过偶联特异性肿瘤抗体及EPR效应聚集于肿瘤原发灶及淋巴转移灶,从而指导肿瘤原发灶的完整切除及颈淋巴清扫的选择。
在口腔头颈修复重建方面,通过对ICG荧光强度的半定量测定,在术中指导游离血管化皮瓣的设计,在术后及早发现皮瓣危象,指导临床皮瓣探查的时机。
在口腔癌的非手术治疗如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中,ICG作为光敏纳米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
ICG在口腔癌的切除,修复重建可视化及非手术治疗中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吲哚菁绿; 口腔癌; 肿瘤可视化; 游离皮瓣; 修复重建; 荧光显影; 光动力治疗; 综合序列治疗;Abstract:Indocyanine green(ICG) is a fluorescence indicator characterized by low trauma, a long effect time, low cytotoxicity, and high imaging resolution.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However, ICG is not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ICG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ral cancer. The results of a literature review showed that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ral cancer, ICG mainly plays a role through the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EPR) effect of fluorescent substances and in coupling with various tumor-specific antibodies. For tumor visualization, ICG can focus on the primary tumor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by coupling the specific tumor antibodies and the EPR effect to guide the complete resection of the primary tumor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neck lymphadenectomy.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al, head and neck regions, semi-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ICG fluorescence intensity can be used to design a guide for a vascularized flap during the operation,for early detection of flap crisi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o guide clinical flap exploration opportunities. In nonsurgical treatments of oral cancer, such as photothermal therapy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ICG,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photosensitive nanomaterial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ICG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resection, reconstruction, visualization and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oral cancer.Keyword:indocyanine green; oral cancer; tumor visualization; free vascularized flap; reconstruction; fluorography; photodynamic therapy; sequential combined treatment;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 ㊀㊀目前 I C G清除试验多采用无创法 [ , 即脉动式 I C G分光
光度仪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血液中存在 2个不同的吸光物 从而求 质时, 用 2个不同的波长照射组织获得透过光的脉冲, 得血液中这 2个吸光物质的浓度比, 称之为脉搏分光光度测定 法。检测在 8 0 5n m 、 9 4 0n m两波长下的吸光度之比, 就可以求 得I C G和 H b 浓度比。相对于传统采血法而言, 脉动式 I C G分 光光度仪分析法具有微创、 简便、 快速、 可床边实时监测并短时 间重复的明显优势。 2 ㊀I C G清除试验在肝脏外科领域的应用 肝脏部分切除术是大多肝脏外科性疾病最主要的有效治 疗手段, 但如何准确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 指导术式的选择及 安全肝切除范围的确定, 降低术后肝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 率是肝脏外科的核心问题。 I C G清除试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 泛的肝储备功能评价方法之一, 其作为单一肝功能评估指标要 优于常规的血生化指标。卫生部颁布的《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
王铭, 等.吲哚菁绿清除试验的临床应用
1 1 8 3
WXYZ ý [\] .78iO
王㊀铭,唐㊀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感染性疾病中心,成都 6 1 0 0 4 1 )
摘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方法多为以血生化检测为代表的静态检测, 大多侧重于检测肝脏的损伤程度及功能障碍 情况, 而对肝脏储备功能, 即肝脏的有效功能状态的反映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吲哚菁绿( I C G ) 清除试验是临床中常用肝脏储备功能 C G清除试验在肝脏外科领域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 检测方法, 且具有微创、 简便、 快速、 可床边实时监测并短时间重复的特点。I 可, 近年来, 在肝脏内科、 肝脏介入、 重症患者、 药物安全性评估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步深入。现结合近几年的文献, 就I C G清除试 验的临床应用现状、 相关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肝功能试验;吲哚花青绿;肝功能试验;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5 7 5 ㊀㊀㊀文献标志码: A ㊀㊀㊀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5 6 ( 2 0 1 7 ) 0 6- 1 1 8 3- 0 5
1 - 2 ] 。国内外也将 I C G清除试验作为早期及隐匿性肝病 评估 [ 3 - 4 ] 。近年来, 的监测、 晚期肝病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 5 - 6 ] 一些研究 [ 提示 I C G清除试验在重症患者及药物安全性评
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就 I C G清除试验的临 床应用现状、 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1 ㊀I C G清除试验的原理 I C G安全无毒, 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批准的菁 染料药, 水溶性极佳, 有特定的光吸收峰, 便于光学测定。静脉 注入后, 与血中载体蛋白结合, 高效、 全部选择性地被肝细胞摄 C G在体内 2 0m i n 取, 直接以游离形式由肝细胞分泌至胆汁。 I 后即有 9 7 %从肠道排出, 不参与体内化学反应, 无肠肝循环、 无淋巴逆流、 不从肾等其他肝外脏器排泄。通过监测定量注射 C G被肝脏实质细胞膜摄取 / 转运 / 排泄入胆道系统这 入血的 I 一动态代 谢 过 程 即 可 量 化 的 评 估 肝 储 备 功 能 的 有 效 状 态。 I C G清除试验通过 1 5m i n 血液中 I C G滞留比例( I C G-R 1 5 ) 、 血浆 I C G清除率( I C G- K ) 、 有效肝血流量等作为衡量指标, 量 化评估剩余功能性肝细胞量的多少, 反映肝脏有效储备功能状 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 通常用以下标准对肝功能进行评
1 1 8 4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3 3卷第 6期 2 0 1 7年 6月㊀JC l i nH e p a t o l , V o l . 3 3N o . 6 , J u n . 2 0 1 7
7 - 8 ] 价[ ( 表1 ) 。影响 I C G代谢速度的主要因素为健存的具有
潜在风险的预判存在局限, 可能导致被认为合适被移植的病例 中出现捐肝者切除肝脏体积过大, 或供体接受肝脏体积过小, 致使出现术后肝衰竭, 移植失败的案例。在一项对 4 1例肝移
1 4 ] 植患者的观察研究 [ 中发现, 移植失败的 I C G-K值均低, 肝
正常功能的肝细胞的量, 其次为有效肝血流量以及胆汁排泄途 径是否通畅。因此通过对 I C G代谢速度的测定在一定程度上
9 - 1 0 ] 可以间接的量化功能性肝细胞的总量, 即肝储备功能 [ 。
表1 ㊀I C G- R 1 5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 I C G- R 1 5 I C G- R 1 5< 1 0 % 1 0 %< I C G- R 1 5 0 % ≤2 2 0 %< I C G- R 1 5 0 % ≤4 I C G- R 1 5> 4 0 % 肝损伤程度 良好 轻度受损 中度受损 重度受损
K e yw o r d s : l i v e r f u n c t i o nt e s t s ;i n d o c y a n i n eg r e e n ;l i v e r f u n c t i o nt e s t s ;r e v i e w
㊀㊀临床医学已经进入了以个体化治疗为基础的精准医学时 代, 在肝病治疗领域尤为如此。对肝功能全面准确的评估, 无 论是对于肝脏外科手术指征的把握, 还是对肝脏内科治疗方案 的选择均非常重要。传统的肝脏血生化指标以及在其基础上 建立的综合评分系统, 主要侧重于反映肝功能的受损及功能障 碍程度, 且其在实验室测定或模型赋值评分上受到诸多主客观 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 常用的血生化指标对肝功能受损后剩 余的有效储备功能的量化评估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肝脏储备 功能是指存活的功能性肝实质细胞的总和, 它反映肝脏潜在的 有效功能状态。吲哚菁绿( i n d o c y a n i n eg r e e n ,I C G ) 清除试验 是目前唯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实时动态肝脏储备功能 定量检测方法, 并已经常规应用于外科肝脏手术术前的肝功能
b l o o db i o c h e m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 w i t h a f o c u s o n t h e d e g r e e o f l i v e r i n j u r y a n d l i v e r d y s f u n c t i o n ; h o w e v e r , s u c h m e t h o d s h a v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i m i t a t i o n s o nt h er e f l e c t i o no f l i v e r r e s e r v ef u n c t i o n .I n d o c y a n i n eg r e e n( I C G )c l e a r a n c e t e s t i s c o m m o n l yu s e df o r t h et e s t i n go f l i v e r r e s e r v e f u n c t i o ni n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a n di t i s a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i m p l e ,a n dq u i c kp r o c e d u r e a v a i l a b l e f o r b e d s i d e r e a l - t i m e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c a n b er e p e a t e dd u r i n g a s h o r t p e r i o d o f t i m e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I C Gc l e a r a n c e t e s t i nt h e f i e l d o f l i v e r s u r g e r y h a s b e e n w i d e l y r e c o g n i z e d .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 m o r e a n d m o r e s t u d i e s h a v e b e e nf o c u s i n g o n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C Gc l e a r a n c e t e s t i n t h e f i e l d s o f i n t e r n a l m e d i c i n e , l i v e r i n ,c r i t i c a l l yi l l p a t i e n t s ,a n dd r u gs a f e t ya s s e s s m e n t .T h i sa r t i c l er e v i e w st h ec u r r e n t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l a t e da d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v a n c e s ,a n df u t u r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f I C Gc l e a r a n c et e s t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7 . 0 6 . 0 3 6 收稿日期: 2 0 1 7- 0 2- 0 4 ; 修回日期: 2 0 1 7- 0 3- 0 7 。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2 0 1 5 S Z 0 0 4 9 ) 作者简介: 王铭( 1 9 8 5- ) , 男, 医师, 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 制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唐红, 电子信箱: h t a n g 6 1 9 8 @h o t m a i l . c o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