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系统和蜂窝通信系统

集群系统和蜂窝通信系统
集群系统和蜂窝通信系统

一、什么是集群通信,它和蜂窝通信通信有什么区别?

集群是从英文Trunking或Trunked意译过来的。Trunk本意为中继或干线,从Trunked 的含义来说,应该是"系统所具有的全部可用信道都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即系统内的任一用户想要和系统内另一用户通话,只要有空闲信道,他就可以在中心控制台的控制下,利用空闲信道沟通联络,进行通话。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集群通话系统是一个自动共享若干个信道的多信道中继(转发)通信系统。它与普通多信道共用的通信系统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是,集群通信系统是多个用户(部门、群体)共用一组无线电信道,并动态地使用这些信道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用于指挥调度通信。所以,集群通信系统是专用指挥调度通信系统。而且集群通信系统是高级移动指挥调度通信系统,是一种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向用户提供优良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而又廉价的先进的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

对指挥调度功能要求较高的企事业、铁道、交通、民航、水利、电力、工矿、油田、农场、港口、轻轨和地铁、公、检、法、司法、安全、海关以及军队、武警等等部门都需要这种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是:

(1)集群通信主要是以单工或半双工方式来工作,故两用户通话只占一对频率(一个信道):蜂窝通信是无线电话,是有线电话的延伸补充和发挥,它采用全双工工作方式,故两用户通话要占两对频率(两个信道),所以从频率利用率讲集群通信要高。而从通话来讲则蜂窝通信要方便一些。

(2)集群通信系统主要采用信道动态分配方式(单工或半双工),蜂窝通信系统采用信道固定分配方式,即把信道分配给两用户固定使用(全双工),故当两者具有同样的信道数时,在一个区域内集群通信系统可容纳更多的用户。

(3)集群通信系统主要是大区、小区覆盖;而蜂窝通信系统是小区,微小区,甚至微微小区覆盖。

(4)集群通信系统主要是无线用户对无线用户(包括调度台),而无线用户与有线用户间通话是少量的。由于集群通信系统是指挥调度系统,所以通话时间不能太长,并有限定的通话时间;而蜂窝通信系统主要是无线用户与有线用户之间的通话,因为是无线通话,故与有线电话一样,话务量较大、通话时间长、对通话时间不限制。

(5)集群通信系统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有先等级和特殊功能;而蜂窝通信系统内的用户是同级的,也不具有特殊功能。所以有人称集群通信是一呼百应,蜂窝通信是一呼一应。

(6)集群通信系统的入网时间短,一般为300-500毫秒;蜂窝通信系统则较长,通常要几秒时间。

(7)集群通信系统是为集团用户服务的;蜂窝通信系统是为个人服务的。

三、数字集群通信的共网与专网

集群通信最早是各部门、各单位用于工作的指挥、调度的通信网、所以当时的集群通信网基本都是小范围的网络,一般是单基站的形式,仅能供本部门的几十或上百个用户服务。这种单基站的网络覆盖半径一般为15-25公里,而且要在平坦地形或高大建筑物很少的地域才行,若个别地区不在此覆盖范围内,则加个直放站也就可以解决。所以在开始一段时期内大部分都建这种网络。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部门的工作业务面的扩大和相互联系的增多,有的甚至还要跨部门、跨地区工作;加上一些大城市的城区在不断扩大,高楼、大厦越建越多、越建越高,因此原来用一个单基站的网就能满意覆盖的区域而变得不能满足了,单基站的集群通信网已不敷应用了。于是单区多基站和多区多基站的集群通信网络就发展了。在多基站系统的网络中,又可分成区域网(块状网),链状网和两者混合网,其中链状网还不少,如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运、江河和湖泊的防汛、查堤保险、石油和天然气的输油和输气管道等等所需要使用的指挥调度通信系统。

近几年来,随着用户的需要,国内许多使用部门都已建立了一些多区、多基站的联网系统、尽管建多基站网要比建单基站网复杂,但它的作用肯定是明显的,所以建立更大的(例如一个省的)专用模拟集群通信网就出现了,这就是数字集群通信共网的前身。

我国的集群通信工作频率开始在800MHz的频段分配为806-821MHz和851-866MHz,它共有600个信道(信道间隔为25kHz) ,随着使用集群通信的部门的增多和范围的扩大,后来国家无限电管理局又分配了350MHz频段(信道间隔也为25kHz)专门供公、检、法、司法、安全、海关、军队和武警等八个部门使用,共有560对频点。

由于集群通信的工作频段是有限的,而需要建集群通信专网的部门和单位却越来越多,因此频率不够分配了。于是出现了集群通信一种新的形式的网,即集群通信共网。集群通信共网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集群通信系统运营模式。几年前,国际移动通信协会(ITMA)对集群通信的发展曾提出过"商用集群无线电通信"这一个术语。商用集群无线电通信实际是一种集群通信共网,共网的英文应该是Common Network,而不是通常译成公网的Public Network。近几年来集群通信共网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这种建网的形式也多了起来。但需要明确的是蜂窝通信公网是无线电话系统,而集群通信共网是指挥调度系统,它是集群通信专网的共用形式。

集群通信共网的概念是随着对集群通信认识的深化而形成的。这样的一个网通常是由一个大部门或运营公司来运营,主要由投资商来投资,在某个区域内构成一个几万或十几万用户的大网。这个网的用户主要是集团用户,他们可以象使用蜂窝手机那样到运营公司去购买用户终端,缴纳入网费和通信费等。这种集群共网已和原来由某个部门、单位或公司所拥有的仅供内部使用的专网不同了,它的用户分布面是很广的。在这个大网中这些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又可各自组成一个虚拟专网进行各自的调度指挥,而群组之间相互不会干扰。这种网真正能发挥集群通信的特点,即:共用频率、共用信道、共享覆盖区、共享通信业务和"集小群为大群"等。所以集群共网是在体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体现经济效益为主的。这样有些要建网的部门就不必为频率、中继线、资金的筹划而伤脑筋,也不必为设计、建网而花功夫了。

现在数字集群通信共网又分为运营共网和政务共网,前者是以体现经济效益为主的,而后者是以体现社会效益为主的,它们的共同点是利用共同的频点为各自的用户服务,也即都是提高了频率利用率。

在强调发展集群通信共网的时候,不能忽视集群通信专网的发展,集群通信系统是从专用移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而集群通信网也是随着集群通信的发展而形成的,应该说这也是符合发展规律的。集群通信专网在一定的时间内还将发挥其作用,并有相当一部分以专网的使用形式是不能用共网来替代的。尤其是军警、公、检、法等国家专政部门所使用的集群通信专网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取消,甚至还要较长时期存在下去。当然建立虚拟专用网(VPN)也是一个发展方向。现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也都在虚拟专网上下功夫,随着发展,虚拟专网的作用和功能将会越来越快的发展。

集群通信共网与集群通信专网的不同处在于:一个商业性实体,由运营公司来运营,向用户提供服务,而一个是仅供一个部门内部使用的专网;共网是在以体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体现经济效益为主的,而专网主要是为了本部门工作需要而建的,它主要是体现社会效益的;共网的用户(集团用户)范围分布面很广,而专网的用户只限本部门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共网可以集中使用频率,使这些频率能为更多的用户服务,提高了频率利用率,专网的频率利用率较低。

关于发展数字集群通信的几点思考

安徽省淮南无线电监测站夏显竹

集群通信(Trunk Communication 或Trunked Radio) 含义即为将一些诸多类别的稀疏容量的专业用户集中起来构成一个共同有效利用同一无线信道, 进行以指挥调度为主体的多用途、高效能专用无线通信。集群通信系统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经历了从模拟集群到数字集群的飞跃。

数字集群与模拟集群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采用时分多址(TDMA )技术或码分多址(CDMA )技术同时采用高效数字调制技术的数字集群比采用频分多址(FDMA )技术的模拟集群能提供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数字话音和数据传输技术能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具更好的保密性能。采用数字集群技术,使系统容量有大的提高,使建设大规模集群共用网成为可能。采用数字化技术(数字调制、话音编码、信道编码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设备,其价格要优于模拟技术的设备;

数字集群与公众移动通信因目标用户群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业务特征,因定位的目标用户群不同,谁也不能取代谁,而在目前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方面处于同等水平,且均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公众移动通信的市场占有率占绝对统治地位,数字集群通信根本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1 ;数字集群通信的发展现状

数字集群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球范围内兴起,90年代末期在我国出现数字集群网络,信息产业部2000年12月28日正式发布了SJ/T11228-2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行业标准:为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发展制定了技术规范。为促进国内数字集群的发展和建设,2001年和2002年国家信息产业部分别发布518号和387号文件,规定集群频率划分和建设方式。在518号文件中,提出模拟集群网原则上在2005年底之前停止运行,清退频率用于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的集群共网平台。下面就目前我国市场上较有影响力的四种数字集群系统加以简单介绍。

1.1;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系统特点

我国数字集群电子行业推荐标准中的体制A 为Tetra ,它是由欧洲ETSI 制定的数字集群标准。Tetra 大量借鉴了GSM 概念,基于TDMA 方式,采用与GSM 类似的逻辑信道,载波带宽25kHz ,分 4 个时隙,调制方式为π/4DQPSK 。支持蜂窝式连续覆盖。Tetra 标准在指挥调度方面考虑较多,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工作方式,规定了话音、电路数据、短数据消息、分组数据等业务以及多种附加业务。网络内部接口没有标准化,对外互联技术未完全公开。

在设备方面,不同厂家的系统还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网络间的用户和业务的互通还存在问题,无法实现异地漫游。

从国内需求的角度来看,Tetra 还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系统支持业务有限,难以很好地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

●现有设备均由国外提供,安全性方面有难以克服的障碍;

●设备价高,难以很好地满足国内专业用户在价格方面的要求。

1.2 ;iDEN (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系统特点

我国数字集群电子行业推荐标准中的体制B 为iDEN (集成数字增强型网络)系统,它是由Motorola 研制、生产的一种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兼有双工电话互联、数据和短消息等功能,将数字调度通信和数字蜂窝通信综合在一套系统之中。

iDEN 为基于TDMA 多址方式的调度通信/ 蜂窝电话集成系统。它在传统大区制调度通信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数字蜂窝通信的优点,增强了电话的互联功能,并采用小区复用蜂窝结构,提高了网络覆盖能力。iDEN 系统采用M-16QAM 调制技术,将每个25kHz 信道分割成 4 个子信道,分 6 个时隙传输,每个时隙占时15ms 。在每时隙之始设置同步码作时隙同步,采用频分双工方式和 4.2kbits 的VSELP 语音编码技术,支持调度、电话互联、电路数据/ 传真等业务。

从国内需求来看,iDEN 存在以下不足:

●支持业务尤其是调度类业务的能力有限,集群特性不突出;

●不支持加密技术,在安全性方面缺乏保障;

●组网方式较单一、不够灵活,难以适应专网需求;

1.3;GoTa(Global open Trunking Architechture)系统的特点.

GoTa的含义是开放式集群结构,是中兴公司开发的基于CDMA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基于TD-SCDMA集群系统方案目前也在制订当中。

GoTa的空中接口在CDMA2000技术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造,以满足现代集群通信的技术要求。为了提高呼叫接续速度,GoTa定义了一套相应的体制结构和协议栈,以满足集群通信系统的快速连接。因此,GoTa具有快速的接入、高信道效率和频谱使用率,较高的用户私密性、易扩展性和支持业务种类多等技术优点。

1.4; GT800系统技术特点

GT800是华为公司基于GSM基础上开发的,采用时分多址的专业数字集群系统。通过对TDMA和TD-SCDMA进行融合和创新,为专业用户提供高性能、大容量的集群业务和功能。GT800数字集群系列核心芯片和关键算法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采用国内自主的端到端用户加密接口和流程,支持多种终端加密模块的开发及密钥管理机制,并定义了系统与终端之

间的控制信令,实现终端的遥开/遥毙等,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安全性保障。在可靠性(故障弱化)和集群补充业务等方面都有创新。

2 ;数字集群通信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国集群通信的发展历经了各个发展阶段,但一直没有得到好的发展,很多单位建了模拟专网,发挥作用的很少,有些专网投资几百万,没运行两年就停止了运营,造成巨大的损失。集群通信在指挥调度方面的巨大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有以下建议;

2.1; 限制专网发展, 发展全国数字集群共用网

集群通信系统从运营方式上可分为专用集群系统和共用集群系统。专用集群系统是仅供某个行业或某个部门内部使用的无线调度指挥通信系统,共用集群系统是指物理网由专业的电信运营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供社会各个有需求的行业、部门或单位共同使用的集群通信系统,它具有资源利用率高、单位成本低廉、网络覆盖和运营质量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用户业务可自行管理等诸多优点,是集群通信运营体制的发展方向。

集群共网能为不同集团用户提供各项所需的功能,使公众网的公共性和专业网的独立性比较好地得到协调解决,使每个原拟单独建网的部门都从该集群系统的虚拟专用网(VPN) 中感到一样方便,一样安全可靠。因信道共用,集群的用户越多,频率利用率越高。目前规划用于集群的频率只有 2 ×15M ,建很多专网显然不现实,共网也不能建的太多。

我们还应该从更高层次上分析发展全国数字集群共用网的必要性;一方面;电信市场对外开放,在全球电信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无论是公众移动通信,还是专业移动通信,都面临国际电信业进入中国电信服务业市场所带来的激烈竞争,这是无法回避的挑战。公众移动通信领域我国已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具有全球第一的GSM 数字蜂窝网。而专业移动通信领域,我国显得异常分散薄弱。另一方面;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对网络容量及服务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工具的高速化与经济的全球化,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快捷,都要求有先进的统一的通信手段与之相适应,在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运、旅游、消防、公安及城市应急联动等部门的专业网,随着各自业务的发展,也必然要求统一的数字集群系统以便跨部门、跨地区、跨省市以至全国联网。其次;从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投资和节省频率资源的角度看,也应该建设全国数字集群共用网,以前各部门建设的专网因管理问题、产业支持问题、互连互通等问题,造成使用率低甚至极大浪费。因此,必须建设专业移动通信全国数字集群共用网。使之具有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G 网、C 网同等的地位。国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要在频率资源、号码资源、互连互通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要发展好集群共网关键还要选好运营商,一类电信业务能否发展好,运营商起极重要的作用,以前集群业务发展严重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有实力的运营商介入。运营商应有组建全国网的实力,应采用先进的技术。目前我国六大电信运营商中处于后两位的中国铁通、中国卫通对发展数字集群共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目前都在进行大规模商用实验, 这两家都是数字集群共网的理想运营商。

2.2; 加强产业规划,明确全国数字集群共网技术体制

目前国际电信联盟(ITU )推荐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主要有北美Project25 ,爱立信公司的EDACS ,日本的IDRA ,欧洲的TETRAPOL 和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 )的TETRA ,美国MOTOROLA 公司的iDEN ,以色列的FHMA 等7 种。但最具代表性的在我国得到应用的是欧洲的TETRA 和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iDEN 。这两种体制已得到我国主管部门的认可,在国内都建有专网和共网试验网,其技术上的先进性、可靠性是勿庸置疑的。但就目前来看,无论哪一种体制作为全国共网的技术体制都不适宜。它们共同的优点是在数字调制技术、话音编码技术、数字处理技术及频谱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很先进、可靠,但因技术标准不公开,都缺乏产业尤其是国内产业的大力支持,不同厂家的设备互连互通存在障碍,网络的安全性缺保障,设备昂贵。

国内企业介入数字集群通信时间比较晚,中兴通信、华为公司近几年积极发展数字集群通信,两家公司在公众移动通信上因起步较晚,所占市场份额不大,但两家都把公众移动通信的技术移植到专业的数字集群通信中,因而起点比较高,发展潜力比较大,但毕竟是改造而来,总体上讲,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了集群系统的要求。中兴通信的GoTa 、华为的GT800 两种体制都得到主管部门认可,《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总体技术要求》、《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总体技术要求》已经由信息产业部发布。目前已经发布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涉及的体制有四种之多,据了解;大唐也在与国外厂家合作推出新的系统,国内厂家有蜂拥而上之势。

据西方国家的经验,专业移动通信的用户能达到移动用户总数的10 %,我国目前专业用户量差的很远,以后也未必能达到这一比例。面对有限的市场,过多的技术体制必然造成频率分配、互连互通等方面的问题,哪一种或几种技术体制能成为全国数字集群共网技术体制,最终得由市场决定,关键看运营商的选择,市场选择了其中的一种更好,如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能否解决好互连互通问题?有关部门应给予运营企业以必要的引导,应尽早明确全国网的技术体制,其余可作为专网体制。以避免重蹈从前集群系统七国八制的覆辙。

管理部门除了对运营商加以引导,也要对制造商进行指导、规划。集群系统的设备制造、终端制造是一个相当大的产业,目前,中兴通信承诺GoTa接口可以公开并标准化,GT800 也由华为牵头联合了一个企业群,这对系统设备的开发,终端产品的制造都是极为有利的。只有系统功能先进,且运行稳定可靠,终端产品丰富、价廉,数字集群通信才能真正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卫星通信的主要优点在于:通信范围大;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建设速度快;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这意味着,卫星通信可突破常规通信手段瓶颈,便于有关部门随时了解重灾地区灾情和传达救援指挥命令。

尽管中国卫通贵州分公司在本次雪灾中先后为气象部门、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贵州移动、铁通、电信和通信管理局应急办提供50多部卫星移动电话,但仍难缓解当地应急通信指挥的压力。

与我国地面通信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卫星通信可谓步履蹒跚。其表现一是发展速度落后于其他通信手段,二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百姓的需求。在美国,卫星通信已占社会全部电信收入的7%,而我国只有万分之七。

有专家认为,造成卫星通信应用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卫星通信应用的发展策略存在不当之处,将卫星通信定位为公用传输网,没有及时研究卫星通信应用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使其与地面光传输网形成了同质竞争。卫星通信技术与光通信技术相比,在电信传输的质量、容量和单位成本上都处于劣势,所以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卫星通信迅速衰落。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 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空中接口的标准大多是基于cdma技术的,本文详细的介绍了一下CDMA技术的发展历程,它的主要特点以及当前占主流地位的两种宽带cdma技术的主要异同。以及WCDMA与第二代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一、CDMA技术的发展历程 CDMA即码分多址,起源于扩频技术。由于扩频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的特点,80年代就在军事通信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频率利用率,在扩频的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码分多址的概念,即在同一频带内,利用不同的地址码来区分无线信道。尽管人们已经看到这种技术的诸多优越性,但实现起来的难度较大。1990年。美国的Qualcomm公司在曼哈顿区进行了小型实验,虽然只有三个基站和两个原始的移动台,但已证明许多性能都是成功的,1990年7月将“CDMA数字空中接口标准窝双模式移动台一基站兼容标准”第一草案提交给有关的厂家。1993年,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正式通过CDMA的空中接口标准--TA IS-95,Qualcomm公司已经设计开发了用于CDMA系统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作为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的元件,并于1995年生产出CDMA的基础设备和配套设备。目前,CDMA作为新兴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已被众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移动通信运营商看好。可提供CDMA设备的厂商已有MOTOROLA LUCENT NORTFIQUALCOMM、三星电子等四十多家。同时,CDMA也在世界各地加快了商用化的进程。例如,在香港世界上第一个CDMA商用网已于1995年9月向公众提供服务。其后,韩国、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也相继开通了CDMA商用网。在中国也利用800MHZ 频段,组建了 CDMA移动通信网--一中国电信长城网",在北京、广州、上海、西安等地开通。1998年 3月,中国联通公司的第一个CDMA试验网在天津首次开通,在上海和广州的试验网也正在建设之中。这一阶段的技术基本是基于IS-95的 CDMA的技术。 目前,扩频CDMA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Is-95建议的CDMA技术的扩频码的速率为1.2288MChiP/S扩频带宽约为1.25MHZ,信息数据速率最高为 13kb/s;它属于窄带CDMA范畴。窄带CDMA的缺点是传输能力有限,不能提供多媒体业务,扩频增益不高,不能充分的利用扩频通信的优点。为此,ITU制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统称为IMT-2000(开始的名称是FPLMTS,欧洲叫UMTS)IMT-2000空中接口的设计目标是:在覆盖区域内,移动台高速运动时。用户的最高速率要达到144KbPS,更高可达到384KbPS,在有限的覆盖区域内,移动台以一定的速率运动时,用户的速率最高可达到2Mbps。从UMTS的总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可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为任何人提供通用个人通信服务,包括提供Internet接入、电视会议和其他宽带业务。作为一个新的无线宽带系统将采用通用传输机制,提供实时(如话音)、非实时(如E -MAIL)两种业务连接,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图形、多媒体和基于视频的信息。 许多地区性标准化组织根据IMT-2000的要求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其中,日本的无线电标准组织(ARIB)于1998年6月向ITU提交了类似欧洲的WCDMA的标准。1995年3月,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负责制定Is-95标准的TR45.5委员会推出了与Is-95兼容的cdma2000方案。韩国也提出了两种宽带CDMA技术,一种类似与WCDMA,另一种类似与cdma2000。 二、CDMA的技术持点 1.CDMA是扩频通信的一种,他具有扩频通信的以下特点:

通信系统原理复习题

《通信系统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抗加性高斯白噪声性能方面,2ASK、2FSK、2PSK从差到优的次序。 (A) 2FSK、2ASK、2PSK (B)2ASK、2FSK、2PSK (C) 2ASK、2PSK、2FSK (D)2PSK、2FSK、2ASK 2.AM信号一般采用解调,SSB和DSB信号一般采用解调。 (A)包络,同步(B)鉴频器,同步 (C)相干,差分相干(D)同步,包络 3.根据香农公式,假设信道容量为C,信道信息传输速率为R,则在时,理 论上可实现无差错传输。 (A)R=C (B)R>C (C)R≤C (D)R≠C 编码后过最多出现( )个连续0。 4.二进制序列经过HDB 3 (A)2 (B)3 (C)4 (D) 5 5.为实现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设计的最佳接收机是()。 (A)相关接收机;(C)理想接收机 (B)匹配滤波器;(D)以上都不是 为:()。 6.若要纠正2个错码,则分组码的最小码距 d min (A)3 (B)4 (C)5 (D)6 7.2PSK信号的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的()倍。 (A)0.5 (B)1 (C)2 (D)3 8.电话信道的带宽是3400Hz,若要求传输6800bit/s,则要求信道的最小信噪比是

()。 (A)1 (B)3 (C)4 (D)7 9.一个二进制数字通信系统,其码元速率为104Baud,连续发送1个小时后,收到的 为()。 错吗为36个,则误码率P e (A)10-6(B)3.6*10-6(C)36*10-6(D)104 10.某信息源发送4个二进制脉冲编码信号A、B、C、D,信号独立出现,其出现概率 分别为1/4,1/8,1/8,1/2,则该信息源信号的平均信息量为()bit/symbol。 (A)0.75 (B)1.75 (C)2.75 (D)3.75 11.在(7,3)线形分组码的一个码组中,信息码元的位数是()。 (A)10 (B)3 (C)4 (D)7 已知某二进制数字基带系统的传输特性如图c1所示,请回答12-16小题。 12.奈氏带宽BN是()。 (A)0 (B)2 (C)2.5 (D)3 13.码元传输速率为()。 (A)0 (B)4 (C)5 (D)6 14.系统带宽为()。 (A)0 (B)2 (C)2.5 (D)3 15.滚降系数为()。

移动通信中的码分多址技术

移动通信中的码分多址技术 20 世纪70 年代末,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面世。从此以后,移动通信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而19 世纪70 年代末,国际上出现的蜂窝汽车电话标志着公众 移动通信又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各种蜂窝系统在各国的应用,制式五花八门,不能兼容互通,于是开发人员开发了GSM 数字蜂窝系统。 其中码分多址技术以其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码分多址技术是当今通信界关注的大热点,是当前公认的一种国际标准技术。它为解决频率资源紧缺这一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提供了理想途径,为移动通信提供了质量最高, 成本效益最好的方案。码分多址技术适用于各种移动通信,是当今最先进和最具市场潜力的通信技术,已被公认为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一.多址技术简介 多址技术是指把处于不同地点的多个用户接入一个公共传输媒质,实现各用户之 间通信的技术。多址技术多用于无线通信,又称为“多址连接”技术。多址技术分为 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 、码分多址(CDM)A 、空分多址(SDMA)。频分多址是以不同的频率信道实现通信的,如TACS模拟通信采用的是频分复用技术;时分多址是以不同时隙实现通信的,如GSM数字通信采用的是频分复 用和时分复用相结合的多址技术;码分多址是以不同的代码序列来实现通信的,如CDM采A 用码分多址技术;空分多址则是以不同方位信息实现多址通信的。 .多址技术的特点 1.频分多址(FDMA)技术 频分多址技术是让不同的地球通信站占用不同频率的信道进行通信。各个用户使用着不同频率的信道,所以相互没有干扰。早期的移动通信就是采用这个技术。其特点为: 1)以频道区分用户地址,一个频道可传输一路模拟或数字话路。 2)技术成熟,易于模拟系统兼容,对信号功率控制要求不严格。 3)频率规划复杂,在系统设计中需要严格的频率规划,是频率受限和干扰受限系统。 4)基站复杂庞大,重复设置收发信设备,基站有多少条信道就需要多少部收发信机,设备多且容易产生信道间的互调干扰。 5)越区切换复杂。在频分多址中,当话音信道被分配好以后,基站和移动台都是连续输出的,所以在发生越区切换时,必须把信道从一个频率切换到另一个频 率,传输会发生瞬间中断。对于数据传输,这样的切换方式会引起数据丢失。 6)总的来说,频分多址技术不适宜大容量系统使用。和其他多址方式相比,频分多址方式的系统容量要小于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 2.时分多址(TDMA)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的解释

【赛迪网独家特稿】集群技术是使用特定的连接方式,将相对于超级计算机便宜许多的计算机设备结合起来,提供与超级计算机性能相当的并行处理技术。早在七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可以使用这种集群技术完成并行处理,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网络交换技术的限制,集群系统在性能上与其他并行处理系统相距甚远,直到网络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它才具备了与超级计算机相匹敌的能力。 什么是集群 集群(Cluster)技术是指一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利用高速通信网络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每个群集节点(即集群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是运行其自己进程的一个独立服务器。这些进程可以彼此通信,对网络客户机来说就像是形成了一个单一系统,协同起来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系统资源和数据,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一个客户端(Client)与集群相互作用时,集群像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 计算机集群技术的出发点是为了提供更高的可用性、可管理性、可伸缩性的计算机系统。一个集群包含多台拥有共享数据存储空间的服务器,各服务器通过内部局域网相互通信。当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它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由其他节点自动接管。在大多数模式下,集群中所有的节点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集群内的任一节点上运行的服务都可被所有的网络客户所使用。 集群的特点 1.提供强大处理能力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计算机集群可以通过负载均衡、并行处理、时间片处理等多种形式,将多台计算机形成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对用户端(Client)而言,计算机集群则是一个单一的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而用户不用关心有多少计算机承担了系统实现的任务,而只需要关注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因此,计算机集群可以用多台普通性能的计算机组成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承担只有超级计算机才能胜任的工作。 2.提供高可用性的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机集群技术组成的系统,可以确保数据和应用程序对最终用户的高可用性,而不管故障属于什么类型。即当计算机集群中的节点计算机出现软硬件故障的时候,高可用性集群提供了对软件和硬件失败后的接替。它将服务器镜像到备用系统或节点中,当主节点上的系统崩溃时,冗余节点就从替补角色转换到正式角色,并自动投入应用,从而保证了系统运行的不间断。

《通信系统原理》作业题

《通信系统原理》作业题 第1章绪论 1.画出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噪声源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信 宿 数 字 调 制 信 道 编 码 加 密 信 源 编 码 信 源 信道 2.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码元传输速率信息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误码率误信率 3.说明通信系统的分类。 4.一个由字母A,B,C,D组成的字,对于传输的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脉冲编码,00代替A,01代替B,10代替C,11代替D,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1)不同的字母是等概率出现时,试计算每个字母的传输速率和信息速率; (2)若每个字母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10 3 , 4 1 , 4 1 , 5 1 = = = = D C B A P P P P 试计算每个字母的传输速率和信息速率。

第2章确知信号 1. 画出单位冲击函数的时域波形及频谱密度,并说明各波形表示的含义。 2.求一个矩形脉冲的频谱密度及能量谱密度。 G a( f 1/τ 2/ -2/τ -1/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1. 比较AM 与DSB 两种调制方式的优缺点。 AM :优点是接收设备简单;缺点是功率利用率低,抗干扰能力差。主要用在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 DSB :优点是功率利用率高,带宽与AM 相同。主要用于调频立体声中的差信号调制,彩色TV 中的色差信号调制 2. 已知线性调制信号为 t t c ωcos )sin 0.51(Ω+,式中Ω=6c ω,画出波形与频谱。

3. 已知调制信号)4000cos()2000cos()( t t t m ππ+=载波为t π4 10cos ,进行单边带调制,试确定该单边带信号的表达式,并画出频谱图。

曙光Gridview2.0安装维护手册2.0

Gridview2.0 安装维护手册

Gridview2.0安装维护手册 目录 1、系统安装 0 1-1、安装条件 0 1-2、 GRIDVIEW2.0安装前设置 0 1-3、 GRIDVIEW2.0安装 (5) 1-3- -1、管理节点安装 (5) 1-3- -2、计算节点安装 (7) 1-4、安装后的验证 (8) 1-4- -1、管理节点验证 (8) 1-4- -2、计算节点验证 (9) 2、系统卸载 (10) 2-1、管理节点卸载 (10) 2-1- -1、卸载步骤—计算中心版 (10) 2-1- -2、卸载步骤—数据中心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计算节点卸载 (10) 2-2- -1、批量卸载—计算中心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2、手动卸载—计算中心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3、批量卸载—数据中心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4、手动卸载—数据中心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系统维护 (11) 3-1、配置文件 (11) 3-1- -1、安装配置文件 (11) 3-1- -2、 PORTAL相关配置文件 (12) 3-1- -3、告警预处理相关配置文件 (12) 3-1- -4、 LOG配置文件 (13) 3-1- -5、采集相关配置文件 (13) 3-1- -6、 HIBERNATE配置文件 (16) 3-1- -7、作业调度管理进程配置文件 (18) 3-2、设备信息导入及参数设置 (19) 3-2- -1、设备信息导入 (20) 3-2- -2、采集参数设置 (22) 3-2- -3、告警参数设置 (22) 3-2- -4、设备使用配置 (23) 3-3、运行状态检查 (24) 3-3- -1、采集器运行状态检查 (24) 3-3- -2、告警预处理服务运行状态检查 (25) 3-3- -3、 TOMCAT服务运行状态检查 (25) 3-3- -4、作业调度管理进程状态检查 (25) 3-4、故障处理 (25) 3-4- -1、网络故障 (25) 3-4- -2、应用程序故障 (25) 3-5、系统日志 (26) 3-5- -1、采集系统日志 (27) 3-5- -2、告警预处理系统日志 (28)

集群系统实现方案详解

集群系统实现方案详解 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这就是集群。 1、集群的基本概念 Cluster集群技术可如下定义:一组相互独立的服务器在网络中表现为单一的系统,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此单一系统为客户工作站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 大多数模式下,集群中所有的计算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集群内任一系统上运行的服务可被所有的网络客户所使用。Cluster必须可以协调管理各分离的组件的错误和失败,并可透明地向Cluster中加入组件。 一个Cluster包含多台(至少二台)拥有共享数据存储空间的服务器。任何一台服务器运行一个应用时,应用数据被存储在共享的数据空间内。每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文件存储在其各自的本地储存空间上。 Cluster内各节点服务器通过一内部局域网相互通讯。当一台节点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这台服务器上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在另一节点服务器上被自动接管。当一个应用服务发生故障时,应用服务将被重新启动或被另一台服务器接管。当以上任一故障发生时,客户将能很快连接到新的应用服务上。 2、集群的硬件配置 镜像服务器双机 集群中镜像服务器双机系统是硬件配置最简单和价格最低廉的解决方案,通常镜像服务的硬件配置需要两台服务器,在每台服务器有独立操作系统硬盘和数据存贮硬盘,每台服务器有与客户端相连的网卡,另有一对镜像卡或完成镜像功能的网卡。

镜像服务器具有配置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诸多优点,但由于镜像服务器需要采用网络方式镜像数据,通过镜像软件实现数据的同步,因此需要占用网络服务器的CPU及内存资源,镜像服务器的性能比单一服务器的性能要低一些。 有一些镜像服务器集群系统采用内存镜像的技术,这个技术的优点是所有的应用程序和网络操作系统在两台服务器上镜像同步,当主机出现故障时,备份机可以在几乎没有感觉的情况下接管所有应用程序。因为两个服务器的内存完全一致,但当系统应用程序带有缺陷从而导致系统宕机时,两台服务器会同步宕机。这也是内存镜像卡或网卡实现数据同步,在大数据量读写过程中两台服务器在某些状态下会产生数据不同步,因此镜像服务器适合那些预算较少、对集群系统要求不高的用户。 硬件配置范例: ?网络服务器两台 ?服务器操作系统硬盘两块 ?服务器数据存贮硬盘视用户需要确定 ?服务器镜像卡(部分软件可使用标准网卡)两块 ?网络服务网卡两块 双机与磁盘阵列柜 与镜像服务器双机系统相比,双机与磁盘阵列柜互联结构多出了第三方生产的磁盘阵列柜,目前,豪威公司、精业公司等许多公司都生产有磁盘阵列柜,在磁盘阵列柜中安装有磁盘阵列控制卡,阵列柜可以直接将柜中的硬盘配置成为逻辑盘阵。磁盘阵列柜通过SCSI电缆与服务器上普通SCSI卡相连,系统管理员需直接在磁盘柜上配置磁盘阵列。 双机与磁盘阵列柜互联结构不采用内存镜像技术,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切换时间(通常为60——180秒),它可以有郊的避免由于应用程序自身的缺陷导致系统全部宕机,同时由于所有的数据全部存贮在中置的磁盘阵列柜中,当工作机出现故障时,备份机接替工作机,从磁盘阵列中读取数据,所以不会产生数据不同步的问题,由于这种方案不需要网络镜像同步,因此这种集群方案服务器的性能要比镜像服务器结构高出很多。双机与磁盘阵列柜互联结构的缺点是

移动通信中的码分多址技术

移动通信中的码分多址技术 20 世纪 70 年代末,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面世。从此以后,移动通信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而19 世纪 70 年代末,国际上出现的蜂窝汽车电话标志着公众移动通信又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各种蜂窝系统在各国的应用,制式五花八门,不能兼容互通,于是开发人员开发了 GSM 数字蜂窝系统。 其中码分多址技术以其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码分多址技术是当今通信界关注的大热点,是当前公认的一种国际标准技术。它为解决频率资源紧缺这一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提供了理想途径,为移动通信提供了质量最高,成本效益最好的方案。码分多址技术适用于各种移动通信,是当今最先进和最具市场潜力的通信技术,已被公认为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一.多址技术简介 多址技术是指把处于不同地点的多个用户接入一个公共传输媒质,实现各用户之 间通信的技术。多址技术多用于无线通信,又称为“多址连接”技术。多址技术分为 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频分 多址是以不同的频率信道实现通信的,如TACS模拟通信采用的是频分复用技术;时分 多址是以不同时隙实现通信的,如GSM数字通信采用的是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相结合 的多址技术;码分多址是以不同的代码序列来实现通信的,如CDMA采用码分多址技术; 空分多址则是以不同方位信息实现多址通信的。 二.多址技术的特点 1.频分多址(FDMA)技术 频分多址技术是让不同的地球通信站占用不同频率的信道进行通信。各个用户使用着不同频率的信道,所以相互没有干扰。早期的移动通信就是采用这个技术。其特点为: 1)以频道区分用户地址,一个频道可传输一路模拟或数字话路。 2)技术成熟,易于模拟系统兼容,对信号功率控制要求不严格。 3)频率规划复杂,在系统设计中需要严格的频率规划,是频率受限和干扰受限系统。 4)基站复杂庞大,重复设置收发信设备,基站有多少条信道就需要多少部收发信机, 设备多且容易产生信道间的互调干扰。 5)越区切换复杂。在频分多址中,当话音信道被分配好以后,基站和移动台都是连 续输出的,所以在发生越区切换时,必须把信道从一个频率切换到另一个频率,传输会发生瞬间中断。对于数据传输,这样的切换方式会引起数据丢失。 6)总的来说,频分多址技术不适宜大容量系统使用。和其他多址方式相比,频分多 址方式的系统容量要小于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 2.时分多址(TDMA)技术

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集团调度指挥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在专业移动通信领域。该系统具有的可用信道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它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 1、简介 集群通信的最大特点是话音通信采用PTT(Push To Talk),以一按即通的方式接续,被叫无需摘机即可接听,且接续速度较快,并能支持群组呼叫等功能,它的运作方式以单工、半双工为主,主要采用信道动态分配方式,并且用户具有不同的优先等级和特殊功能,通信时可以一呼百应。 2、发展历程 中国在1989年开始引进模拟集群系统,1990年投入使用。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集群通信系统也开始向第二代的数字技术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采用了TDMA(时分多址)和CDMA(码分多址)通信方式。同时,由于各集群使用企业为了满足其各自不同的使用要求,采用了独立建设集群通信网络的方案,所以众多企业的集群网络在网间互联互通性、频率资源使用、整体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此外,国外通信巨头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并设置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壁垒,使得内部接口基本不公开,技术开放性很差,系统和终端设备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也制约了中国数字集群的产业化进程和规模应用。 2000年12月28日,我国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SJ/T11228-2000)行业推荐标准,参照国际标准TETRA(体制A)和美国国家标准iDEN (体制B),确定了两种集群通信体制。后来又加入了我国自主的GoTa和GT800两种体制。目前我国现有数字集群标准有四个:欧洲的Tetra,美国的Iden,以及我国中兴和华为公司的GOTA和GT800。国产的两个标准都是在公网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在入网时间及脱网直通等方面无法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美国的Iden也是从公网改进而来的,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有Tetra能够满足包括公安在内的专业用户的需求。但Tetra也存在覆盖区域小、建网成本高、各厂商的设备无法互联、很难与模拟系统兼容以及国外知识产权壁垒等问题。中国公共安全行业亟需一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适合国内公共安全模拟系统数字化改造的新数字集群标准。

集群系统管理

简介:本文首先对Linux高性能集群Cluster1350及其集群管理系统CSM (Cluster System Management)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CSM的体系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剖析。 一、集群 一般来说,集群是指一组高性能计算机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的,在工作中像一个统一的资源,所有节点使用单一界面的计算系统。集群技术的出现,使得使用多台PC或工作站就可获得同大型机相匹敌的计算能力,同时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在很多高性能计算领域内由集群完全取代大型机也将成为可能。 广义上的集群的节点可以是任意类型的计算机,包括PC机、工作站、SMP等等,甚至是大型机。Linux集群是指一类以PC架构计算机为集群节点,以某一版本Linux操作系统为集群节点操作系统的集群。由于Linux本身具有开放源码、稳定、支持PC架构等诸多优势,以及操作系统及节点机价格的因素,Linux集群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集群技术。 回页首二、集群系统管理 根据典型的集群体系结构,集群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可以归属于四个层次:网络层、节点机及操作系统层、集群系统管理层、应用层。 ?网络层:网络互联结构、通信协议、信号技术等。 ?节点机及操作系统层:高性能PC或工作站、分层或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等。 ?集群系统管理层:资源管理、资源调度、负载平衡、并行I/O、安全等。 ?应用层:并行程序开发环境、串行应用、并行应用等。 集群技术是以上四个层次的技术有机结合,所有的相关技术虽然解决的问题不同,但都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集群系统管理层是集群系统所特有的功能与技术的体现。在未来按需(On Demand)计算的时代,每个集群都应成为业务网格中的一个节点,所以自治性(自我保护、自我配置、自我优化、自我治疗)也将成为集群的一个重要特征。自治性的实现,各种应用的开发与运行,大部分直接依赖于集群的系统管理层,并且,系统管理层的完善程度,决定着集群系统的易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诸多关键参数。正是集群管理系统将多台机器组织起来,使之可以被称为"集群"。 回页首三、IBM Cluster1350,Linux高性能集群 Cluster1350是IBM公司目标定位于高性能计算市场的Linux集群,包括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集成了众多IBM与非IBM的先进的软硬件技术,有其特有的技术优势与强大的服务支持。Cluster1350集群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华师大高性能计算集群作业调度系统简明手册

华师大高性能计算集群作业调度系统简明手册 华师大高性能计算集群采用曙光的Gridview作业管理系统,其中集成了torque+Maui,是十分强大的作业调度器。下面将依次介绍华师大的的作业调度系统的设定,使用,以及相关作业调度命令 一:华师大作业调度系统队列策略设定 由于华师大的超级计算中心共分三期建设,其作业调度设定较为复杂: CPU 节点名 (pestat 可查看) 节点Core 个数 队列备注 第一期E5450 b110-b149 b210-b229 8(2*4) mid1,huge 第二期E5640 b310-b339 b410-b439 8(2*4) mid2, hugeA(需申请) 其中hugeA队列提交后 需经批准 第三期X5675 ,GPU(c2050 ) a110-a149 a210-a249 a310-a339 a410-a447 12(2*6) mid3,small,ser ial,gpu hugeB(需申请), shu(私有队列) itcs(私有队列) 其中hugeB队列提交后 需经批准 shu和itcs为私有队列, 不向公共用户开放 在命令行输入cchelp 可以查看详细的华师大的作业调度系统策略,如下 二:作业调度系统的使用

华师大计算中心共有两个登陆节点login(59.78.189.188)和login1(59.78.189.187),供用户登陆提交相关作业。一般来说,可直接使用命令行提交作业。不过为了规范和易于管理,建议使用PBS脚本进行作业提交,提交命令为qsub **.pbs(pbs脚本文件)。 下面将简要的分别给出串行作业和并行作业的PBS样本(已放至/home/目录下),仅供参考,更多高级功能,请自行查阅相应手册。 1.串行作业pbs脚本样本 #PBS -N test \\表示该作业名称为test。 #PBS -l nodes=1:ppn=1 \\表示申请1 个节点上的1 颗CPU。 #PBS -j oe \\表示系统输出,如果是oe,则标准错误输出(stderr)和 标准输出(stdout)合并为stdout #PBS –q serial \\表示提交到集群上的serial 队列。 . /job>job.log 为提交的作业。 2.并行作业PBS脚本样本

(891)通信系统原理复习大纲

工学硕士研究生(891) 《通信系统原理》课程入学考试大纲 一、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冯玉珉,郭宇春,《通信系统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2版。 辅助参考书:冯玉珉,《通信系统原理学习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修订版。 二、考试信息 1. 课程性质:初试专业课 2. 考试形式:笔试 3.试题类型:填空、图表、分析计算、简答 三、考试要求及内容 基本要求:根据《通信系统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考生要完整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如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理论;要能够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掌握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如下。 1、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框图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有效性、可靠性 通信信道:分类、常用信道特征 2、信号与噪声分析 随机变量:统计特性和数字特征

随机过程:随机过程的概念、统计特性、数字特征;平稳随机过程的概念、数字特征、各态历经性、功率谱;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传输特性 噪声分析:高斯噪声、白噪声、高斯白噪声、窄带高斯噪声、余弦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 3、模拟调制系统 线性调制系统:各种线性调制的时、频域表达式、系统框图、功率和带宽计算、解调及噪声性能分析、信噪比增益比较、希氏变换 非线性调制系统:角度调制的概念及一般表达式、单音调角、 FM 信号的频谱特征、有关参数的分析、解调及噪声性能分析、 FM 门限效应 4、模拟信号数字化 线性 PCM 概念:取样定理、 PCM 编码,解码原理、基本参数 量化噪声分析:量化噪声功率、量化信噪比计算 线性 PCM 系统中的误码噪声:信道噪声和量化噪声对信噪比的影响 对数压扩PCM: A 律 13 折线 PCM 编解码方法 多路复用和传码率:多路复用的概念、各种情况传码率计算方法 增量调制:实现方法、不过载条件、量化信噪比分析、传码率计算 预测编码:DPCM、ADPCM基本概念 5、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数字基带信号码型:常见码型及其特点 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功率谱特征、带宽的取决条件 基带传输系统组成及符号间干扰:符号间干扰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基带数字信号的波形形成和 Nyquist 准则:形成无符号间干扰的基带波形的条件、 Nyquist 第一准则;互补滚降特性、升余弦频谱的特点;奈氏带宽、奈氏间隔、传输速率、传输带宽的计算 基带传输的误码率分析:误码率的分析方法、最佳判决门限及其确定条件

移动通信中的码分多址技术

移动通信中的码分多址技术 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面世。从此以后,移动通信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而19世纪70年代末,国际上出现的蜂窝汽车电话标志着公众移动通信又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各种蜂窝系统在各国的应用,制式五花八门,不能兼容 互通,于是开发人员开发了GSM数字蜂窝系统。 其中码分多址技术以其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码分多址技术是当今通信界关 注的大热点,是当前公认的一种国际标准技术。它为解决频率资源紧缺这一当前移动通 信技术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提供了理想途径,为移动通信提供了质量最高,成本效益最 好的方案。码分多址技术适用于各种移动通信,是当今最先进和最具市场潜力的通信技术,已被公认为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一.多址技术简介 多址技术是指把处于不同地点的多个用户接入一个公共传输媒质,实现各用户之 间通信的技术。多址技术多用于无线通信,又称为“多址连接”技术。多址技术分 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 频分多址是以不同的频率信道实现通信的,如TACS模拟通信采用的是频分复用技术; 时分多址是以不同时隙实现通信的,如GSM数字通信采用的是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相 结合的多址技术;码分多址是以不同的代码序列来实现通信的,如CDMA采用码分多 址技术;空分多址则是以不同方位信息实现多址通信的。 二.多址技术的特点 1.频分多址(FDMA)技术 频分多址技术是让不同的地球通信站占用不同频率的信道进行通信。各个用户使用 着不同频率的信道,所以相互没有干扰。早期的移动通信就是采用这个技术。其特点为: 1)以频道区分用户地址,一个频道可传输一路模拟或数字话路。 2)技术成熟,易于模拟系统兼容,对信号功率控制要求不严格。 3)频率规划复杂,在系统设计中需要严格的频率规划,是频率受限和干扰受限系统。 4)基站复杂庞大,重复设置收发信设备,基站有多少条信道就需要多少部收发信机, 设备多且容易产生信道间的互调干扰。 5)越区切换复杂。在频分多址中,当话音信道被分配好以后,基站和移动台都是连 续输出的,所以在发生越区切换时,必须把信道从一个频率切换到另一个频率,传输会发生瞬间中断。对于数据传输,这样的切换方式会引起数据丢失。 6)总的来说,频分多址技术不适宜大容量系统使用。和其他多址方式相比,频分多 址方式的系统容量要小于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 2.时分多址(TDMA)技术

891通信系统原理一

一、891通信系统原理(一) 1.系统概述 (1)通信基本概念:通信、消息、信息、信息量、平均信息量(熵) (2)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框图 (3)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可靠性 (4)通信信道:分类、常用信道特征 2.信号与噪声分析 (1)随机变量:概率、统计特性、数字特征 (2)随机过程:随机过程的概念、统计特性、数字特征、高斯过程 (3)平稳随机过程:平稳性、数字特征、各态历经性、功率谱 (4)随机过程传输特性: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 (5)噪声分析:高斯噪声、白噪声、高斯白噪声、窄带高斯噪声、余弦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 3.模拟调制系统 (1)调制:概念、分类、作用 (2)幅度调制:各种幅度调制信号的时/频域特征、线性调制模型、功率和带宽计算、希氏变换 (3)相干解调与非相干解调:解调原理、噪声性能分析、信噪比增益比较、传输衰减 (4)角度调制:角度调制波时域表达式、频谱特征、单音调角、参数分析 (5)角度调制信号的解调:解调原理、噪声性能分析、门限效应 (6)频分复用:概念、带宽计算 4.模拟信号数字化(信源编码) (1)线性 PCM 概念:取样定理、 PCM 编码/解码原理、基本参数 (2)量化噪声分析:均匀及非均匀量化的噪声功率、量化信噪比计算 (3)线性 PCM 系统中的误码噪声:误码噪声(信道噪声)和量化噪声对信噪比的影响 (4)对数压扩PCM:两种压扩特性、A 律 13 折线 PCM 编解码方法 (5)时分复用:时分复用概念、PCM复用群、帧同步、复帧同步、传码率计算 (6)增量调制:实现方法、不过载条件、量化信噪比分析、传码率计算 (7)预测编码:DPCM、ADPCM基本概念 5.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1)数字基带信号码型:常见码型及其特点、传输码型的理想特征、常见传输码型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功率谱特征、主瓣带宽 (2) 基带传输系统组成及符号间干扰:符号间干扰概念及产生原因、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3) 波形形成:奈氏第一准则、互补滚降特性、升余弦频谱、奈氏带宽、传输速率、传输带宽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通信系统原理 实验名称:通信系统原理设计性实验 课任老师:张奕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13级 学生姓名:余佩 学号:2013141443050

一、实验目的 ● 理解信源编码和解码的原理、步骤以及方法 ● 复习并更加熟练地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 ● 学习在EMC 开发工具下编程 ● 学习使用EM78P259N 微控制器 ● 通过观测示波器了解编码 二、编码实验 1、双极性不归零码 (1)实验原理 "1"码和"0"码都有电流,但是"1"码是正电流,"0"码是负电流,正和负的幅度相等,极性相反,故称为双极性码。此时的判决门限为零电平,接收端使用零判决器或正负判决器,接收信号的值若在零电平以上为正,判为"1"码;若在零电平以下为负,判为"0"码。 (2)实验流程图 开始 将Byte2和Byte1暂存于Data_temp2和Data_temp1 中并设置编码计数值 Data_temp2,7=1? Y 输出正电平 输出负电平 输出零电平 输出零电平 结束 Data_temp2和Data_temp1分别左移 编码计数值不为0? N Y N

(3)实验思路 需要在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基础上,在程序的开始和结束时添加调用零电平的程序即可(4)实验程序 /*****************************双极性不归零码子程序****************************/ Coding_Bi_NRZ: MOV A,Byte2 MOV Data_temp2,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2中 MOV A,Byte1 MOV Data_temp1,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1中 MOV A,@16 MOV temp,A ;Byte2,Byte1中的信息共计16位需要编码输出 call pulse_zero ;=====输出16位编码======= Bi_NRZ_LOOP: JBS Data_temp2,7 CALL Pulse_negative ;Data_temp2.7=0,调用负脉冲子程序 JBC Data_temp2,7 CALL Pulse_positive ;Data_temp2.7=1,调用正脉冲子程序 ;信息左移1位: RLC Data_temp1 ; R(n) -> R(n+1), R(7) -> C=Data_temp1.7 RLC Data_temp2 ; C=Data_temp1.7 -> R(0),R(n) -> R(n+1), R(7) -> C DJZ temp ; temp-1=0? JMP Bi_NRZ_LOOP ; NO,继续编码输出 call pulse_zero ;======================= RET ; NRZ编码输出完毕 /*****************************************************************************/(5)实验结果

曙光集群用户使用手册样本

1. 登录和文件传输 登录方式为ssh, 与telnet功能类似, 推荐的登录工具为putty或者Secure Shell ( , 绿色版无需安装) 在地址栏输入本集群的登录地址(node1对应的局域网IP), 点击”打开”, 就会出现登录窗口, 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 文件传输为sftp, 与传统ftp类似, 但其协议更安全可靠, 推荐工具为filezilla。 ( , 绿色版无需安装)

输入登录地址222.222.21.29,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端口填22( 本软件支持ftp, 端口为21) , 点击快速连接, 即可使用, 操作办法与常见ftp工具类似。

2. 图形窗口支持 Linux推荐使用vnc。vnc能够将用户的操作状态保持在服务器端, 即使断开连接也不会影响到正在进行的操作、计算等。 登录到linux服务器中, 在命令行运行vncserver。第一次运行时需要输入VNC登陆用的密码: 根据提示输入新的vnc密码。此密码与用户登录密码无关, 将在登录vnc时需要。 此处提示的node1:2即为vnc成功打开的端口。 运行vncclient, 输入登录服务器地址和端口号, 点确定, 输

入前面设置的密码, 即进入了图形窗口。 注意: 1、在第一次启动了vncserver之后, vnc的连接一直可用, 全部图形窗口保持在Linux服务器上。因此, 只在每次服务器重新启动后运行一次vncserver即可, 由于用户较多, 请勿启动多个。 2、如果需要使用node2的图形界面, 可执行ssh -X node2。 3. 作业提交 3.1. Fluent 3.1.1. 图形方式运行 首先经过VNC登陆到图形界面, 如果没有Terminal的话在桌面点击左键选择Xterm, 输入以下命令即可运行: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3.2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CDMA是一种以扩频技术为基础的多址通信技术,具有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通信容量大等优点,因而在数字移动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已成为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技术,典型的应用是IS-95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下面着重介绍IS-95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简称IS-95 CDMA系统)。 13.2.1 IS-95 CDMA 系统概述 IS-95 CDMA是美国高通公司于1992年提出的,1993年被北美电信址协会(TIA)采纳的北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标准。1995年5月TIA 发布了IS-95A修订版标准。 1.工作频段 IS-95 CDMA 系统的工作频带为: ①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频段为869~894 MHz; ②下行(基站发,移动台收)频段为824~849 MHz; ③双工间隔为45 MHz。 IS-95 CDMA PCS 系统的工作频带为: ①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频段为1850~1910 MHz; ②下行(基站发,移动台收)频段为1930~1990 MHz; ③双工间隔为 80 MHz。 2.通信体制 IS-95 CDMA系统采用FDMA和DS-CDMA 相结合的混合多址通信方

式。采用FDMA方式将可用频段划分为若干个载波,每个载波带宽为1.25 MHz。它是IS-95 CDMA 系统小区的最小带宽。业务量大时可以占有多个载波。采用DS-CDMA方式接入,每个小区可采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即频率复用因子为1。数字蜂窝系统采用DS-CDMA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⑴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分集技术(空间分集、时间分集和频率分集)。 ⑵较低的发射功率。 ⑶保密性好。 ⑷具有抗人为干扰、窄带干扰、多径干扰和多径时延扩展的能力。 ⑸软切换。 ⑹较容量。 ⑺大容量。 ⑻低信噪比或载干比要求。 ⑼高频率复用等。 13.2.2 无线信道结构 1.码分多址逻辑信道 CDMA 系统既不分频道也不分时隙,所有的信道(称为逻辑信道) 都是靠不同的码型来区别的。IS-95 CDMA 系统采用沃尔什正交码(WC)。 CDMA 无线信道分为前向传输信道(基站发,移动台收)和反向

曙光集群用户使用手册

1.登录和文件传输 登录方式为ssh,与telnet功能类似,推荐的登录工具为putty或者Secure Shell (,绿色版无需安装) 在地址栏输入本集群的登录地址(node1对应的局域网IP),点击“打开”,就会出现登录窗口,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 文件传输为sftp,与传统ftp类似,但其协议更安全可靠,推荐工具为filezilla。 (,绿色版无需安装)

输入登录地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端口填22(本软件支持ftp,端口为21),点击快速连接,即可使用,操作办法与常用ftp工具类似。

2.图形窗口支持 Linux推荐使用vnc。vnc可以将用户的操作状态保持在服务器端,即使断开连接也不会影响到正在进行的操作、计算等。 登录到linux服务器中,在命令行运行vncserver。第一次运行时需要输入VNC登陆用的密码: 根据提示输入新的vnc密码。此密码与用户登录密码无关,将在登录vnc时需要。 此处提示的node1:2即为vnc成功打开的端口。 运行vncclient,输入登录服务器地址和端口号,点确定,输入前面设置的密码,即进入了图形窗口。

注意: 1、在第一次启动了vncserver之后,vnc的连接一直可用,全部图形窗口保持在Linux 服务器上。因此,只在每次服务器重新启动后运行一次vncserver即可,由于用户较多,请勿启动多个。 2、如果需要使用node2的图形界面,可执行ssh -X node2。 3.作业提交 3.1.Fluent 3.1.1.图形方式运行 首先通过VNC登陆到图形界面,如果没有Terminal的话在桌面点击左键选择Xterm,输入以下命令即可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