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条件下氮高效水稻株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等性状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水稻栽培技术试题答案

水稻栽培技术试题答案

1、安全齐穗期: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穗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 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

4、保花肥:防止颖花退化的肥料称为保花肥,一般雌雄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

5、超重期:指种子出苗后经过一定的生长,植株总干重超过原有种子干重的时期。

6、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7、出叶间隔: 相邻两片叶伸出的时间间隔,称为出叶间隔。

8、促花肥: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

9、稻谷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

10、生态需水: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

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11、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

12、稻米品质: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内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

13、断奶肥:幼苗在1 心时,胚乳中贮藏的氮已经用完,是氮断奶期,为了满足这时幼苗生长对氮的需要而施用肥料,一般生产上1 心时施用。

14、垩白度: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为垩白度。

15、垩白米率:是整精米中垩白米粒的百分比。

16、垩白面积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百分比。

17、发根率:单位时间或单位地上部干重的必根能力,如发根重对地上部干重的百分重表示。

18、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19、发育特性:指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20、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21、返青期: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 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水稻氮高产高效与低产低效两类品种株型特征差异研究

水稻氮高产高效与低产低效两类品种株型特征差异研究
a u Ye nd LIG O—
Ke b r t r f Cr p Ge e c a d P y i l g fJ a gs o i e y La o a o y o o n t n h s o o y o in u Pr vnc ,Ya gz o i e s t Ke bo a o fCr p Ph i l g ,E o o y a d i n h u Un v r i y; y La r t r o o yso o y c l g y n
Cul v to i dl d Lo rRe c e fYa g z v r M i sr f rc lu e Ya g h u 2 5 0 Ch n i t a i n i M d ea we a h s o n t e Ri e , nity o Ag iu t r , n z o 2 0 9, i a n n
张洪程 2 魏海燕 2 马 群 ’ ,
杭 杰
李 敏
扬 州大学 江苏 省作物 遗传 生理重 点实 验室 ; 农业 部长 江流 域稻作 技术 创新 中心 , 苏扬 州 2 5 0 江 2 09
摘 要:以氮利用 高产 高效 型和低产 低效 型 的 1 粳 稻品种 的大 田试验研 究 了 2 5k mI 纯氮水 平下 株型特 征 的 2个 2 gh 2 类 型 间差异,以及株 型特 征 、 伏性 状 、 倒 产量 和氮肥 利用率 的相 互关 系 。 果表 明,水 稻上 三 叶的叶长 、 结 叶披 垂度 ,氮 高产高 效型 品种显著 低 于氮低产 低效 型,平 均分 别低 92 %、6 .%;上三 叶 的叶宽 、 体 L 、有 效 L 、高效 L I .9 53 群 AI AI A 和 比叶重,氮 高产 高效 型平均 分别 比氮低 产低效 型高 2 . %、82 %、1 . %、66 %和 58 %。相对 于氮低产 低效 92 5 .7 33 2 .6 .2 型 品种 ,氮 高产高 效型 品种植 株茎秆 节 问配置合 理,抗倒 能力增 强 。 稻的产 量 、 水 氮肥 利用 效率 与植株 上三 叶 的叶长 、 叶披垂 度均呈 显著 或极显 著负 相关 ,与上 三 叶的叶宽 、群体 L I A 、有 效 L I A 、高效 L 和 l n 重呈 显著 或极显 著正 AI : f l : : 相关 ,与抗 折力 、弯 曲力矩 和秆 型指 数呈 显著 或极 显著 正相关 。尤 其是 剑 叶 、倒 三 叶的 叶长和 叶宽 对氮 素利用 效率 的作用 较大 。说 明 良好 的株 型结构 是氮 肥利用 效率 提高 的前提 。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差异分析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差异分析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差异分析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优质和抗逆性的关键在于土壤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中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水稻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氮素素调控下,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变化更是显著的。

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氮素水平对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影响。

一、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1. 高氮水平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高氮水平下的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以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为主,这些微生物能够利用高氮的环境来快速的进行氮素的循环。

但同时,也会引起土壤酸化,导致其他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不利,从而降低了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 低氮水平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低氮水平下的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主要以固氮细菌、解磷菌、有机物分解菌和协同菌等为主,这些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能够维持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水稻生长和发育。

3. 适宜氮水平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适宜氮水平下的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维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微生物群落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更高,而且各类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二、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的差异1. 高氮水平下的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高氮水平下的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主要表现在氮素循环速度快、耐药性增强等方面。

然而,高氮环境很容易引起微生物的异化,导致一些病原微生物对水稻造成伤害。

2. 低氮水平下的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低氮水平下的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表现在微生物的拮抗作用、较强的抗逆性和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等方面。

这些功能特征有利于维护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

3. 适宜氮水平下的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适宜氮水平下的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主要体现在微生物的氮素高效利用、病害的控制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等多方面,这种状态更有利于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和发展。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氮肥作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能够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水稻产量,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氮肥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但是过量的氮肥施用则会导致土壤酸化、氮污染等问题,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科学合理地确定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而过量或不足的氮肥则会导致产量的下降。

根据研究,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以显著增加水稻的出苗率、株高、穗长、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适宜的氮肥施用能够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养分吸收、促进籽粒的充实,进而增加水稻的产量。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的抗逆性和品质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增加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水稻的倒伏、落穗率,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等。

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品质,增加水稻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改善稻米的口感和加工品质。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学合理地确定氮肥施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促进水稻的养分吸收、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增加水稻的抗逆能力和品质形成。

在实际的水稻生产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水稻品种、生长期等因素,科学确定氮肥施用量,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推动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也需要合理利用农业技术手段,降低氮肥的施用量,减少氮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施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其品质的影响

施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其品质的影响

施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其品质的影响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对水稻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施氮量在0-180kg/hm2范围内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80kg/hm2后,水稻产量下降。

依据水稻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最佳施氮量为192.9kg/hm2。

施氮可以提高水稻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并能提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天数,其中施氮量180kg/hm2处理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吸收总量、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最高,出现的天数最早。

氮肥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分别由49.7%、21.1kg/kg、149.5kg/kg和42.5kg/kg下降至29.0%、9.4kg/kg、41.5kg/kg 和32.5kg/kg。

施氮可显著提高稻米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指标,对稻米糙米率、直链淀粉和胶稠度等指标影响较小。

关键词: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稻米品质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07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27.1% [1],是我国65%以上人口的主食,在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在不断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上,改善稻米品质十分重要。

水稻产量与品质受品种遗传特性[2-3]、土壤环境条件[4-6]和施肥技术[7-9]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品种特性较为优化和土壤环境一定的前提下,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合理施氮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人们为了追求高产,出现了氮肥施用过量,施肥方法不当等现象,不仅没有使水稻产量提高,反而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导致水稻品质和肥料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10-11],为此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及稻米品质影响,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氮肥合理施用提供技术支撑。

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

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

5
>20
透明度 (Transparency)
指精米在光透视下的晶亮程度。除糯米外,优质 米要求透明或半透明。
透明度分级
级别
范围(%)
1
>70
2
61-70

46-60
4
31-45
5
<30
粒形 (Grain shape)
通常以长宽比表示。长宽比>3.0称为细长形,<2.0 为粗短形,两者间为椭圆或中长形。
思考题:
1.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有哪些? 2、通过哪些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稻米品质?
注意一些基本概念, 如:一些品质指标的计算方法,品质指 标间的关系?品质形成的一些原理 稻米垩白多发生在稻米的腹部和心部,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3.0 15.0~19.0
8
3 77.0 62.0 30 5.0 15.0~20.0
7
80 — 70 — 60 —
籼糯 稻谷

77.0
54.0


≤2.0
7
100 —
粳糯 — 80.0 60.0 —

≤2.0
稻谷
7
100 —
注:稻谷定级以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为指标,应达到表
中规定;如有2项以上指标不合格但不低于下一个等级指标的降一级定等;
(3)胶稠度 Gel consistency
0.1000g精米粉(含水量 为12%)在沸水浴中充分 糊化形成4.4%的米胶, 并经冰水浴冷却后,在 室温下水平标准试管中 米胶流淌长度。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粮食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对于人类的生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施氮量作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农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1 适宜施氮量能够提高水稻产量适宜的施氮量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根据研究表明,合理施氮能够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和穗粒数,增加水稻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

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不仅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还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稳定性。

过量的氮肥施用则会对水稻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过量的氮素会导致水稻茎叶过早老化,影响光合作用及养分的积累,从而导致水稻产量减少。

过量的氮素还会影响水稻的抗逆性,增加水稻发生病虫害的风险,进而影响产量。

1.3 不同生育期氮肥施用量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氮肥的施用量也会对产量产生影响。

在水稻灌浆期,适当的氮肥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籽粒灌浆量,促进籽粒充实,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二、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品质的影响适宜的氮肥施用有助于提高水稻的品质。

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以增加水稻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水稻的品质。

适宜的氮肥施用还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淀粉含量,改善水稻的食味。

2.2 过量施氮会降低水稻品质过量的氮肥施用会导致水稻过度生长,而过度生长的水稻籽粒中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这样不仅会影响水稻的口感和食味,还会降低水稻的加工品质。

过量的氮肥还会导致水稻籽粒中含矿元素的积累,降低水稻的营养价值。

三、结论不同的施氮量会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适宜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而过量的氮肥施用则会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要进行氮肥的施用,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扬两优6号在皖南山区低氮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扬两优6号在皖南山区低氮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53·随着皖南山区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以及通过利用扬两优六号高产的栽培技术,例如适合栽培,对培育幼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以及根据天气原因可以进行自由栽插,通过水稻种植者进行合理的密植,通过施加足够的肥料和养料,科学对水源进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病虫害技术,最大化的确保皖南山区对水稻的丰收量。

1.扬两优6号在皖南山区低氮种植表现扬两优六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占634s 和扬州6号配组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组合,该产品与其他的水稻种植产品相比具有高产、高效,优质和抗倒性强等重要特点,扬两优六号能够在农区得到全方面的推广以及应用其主要原因还是其低氮种植技术,种植表现主要表现为农艺性状好,扬两优六号该品种在种植的田间表现茎秆粗壮,株型集散适中以及生长青秀,符合高产水稻株型要求。

大田生长前期旺盛,后期叶片直挺,生长较为健壮,而且抽穗历期较长,而且穗大粒重,根据调查研究扬两优六号的株高能够长在一百多厘米左右,而且穗长也能生长地较长。

其次扬两优六号的生长米粒晶莹剔透,米饭松软可口,而且品质较为优良,根据检测技术人员对扬两优六号的质检表明米质指标为糙米率百分之八十多,而且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有利于人们饮食健康也利于控制一些老年人的含糖量的摄入,而且扬两优六号抗性显著,扬两优六号的茎秆粗壮,而且根系发达,因为产量以及品质优良,所以扬两优六号的收购价要比其他常规水稻的收购价要高,收购价格的不同能够让水稻种植者从中收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有利于来年的水稻种植。

2.扬两优6号在皖南山区的高效栽培技术2.1适期栽培在提高扬两优六号产量的过程中只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严格把控好扬两优六号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习性,种植者要结合专业的扬两优六号种植知识以及自身的培育经验把握好和控制好扬两优六号生长的土壤条件、空气湿度以及温度和水分的需求量,要选择合适的生长季节种植,一定要把握好栽培的时机和收获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氮条件下氮高效水稻株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等性状的基本
特征
在大田低氮条件下,2012-2013年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遗传群体114
个株系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源库、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其构
成因素等性状,采用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分析方法,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低
将供试群体分为6类,从小到大依次为A、B、C、D、E、F类,分析不同氮素籽粒
生产效率类型水稻株系上述性状的变化趋势、差异及其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关
系;2014年以典型的氮高效、氮低效各3个株系,在测定上述性状基础上,增测
了稻米主要品质指标。通过3年的试验,初步分析了低氮条件下影响水稻氮素籽
粒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明确了低氮条件下氮高效利用水稻源库、物质生产与分
配、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等性状的基本特点,以期为水
稻氮素高效利用、高产、优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主要结果如下:1.供试遗传群体株系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显著。供试群
体中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大的株系为最小株系的2.23倍,类型间变异丰富。
2.随着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产量呈明显增加趋势,高氮素籽粒生产效
率(以下简称氮高效)类型水稻产量明显高于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以下简称氮低
效)类型水稻,典型氮高效、氮低效水稻株系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具有相同的趋势。
成熟期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供试遗传群体水稻株系的产量均呈极显著线
性正相关(r吸氧量=0.657**,rNUEg=0.510**),成熟期吸氮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
系数(0.889)略大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0.77)。
说明提高水稻的氮素吸收(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能力可
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水平,氮素吸收对产量的作用虽然仍大于氮素利用对产量的作
用,但较标氮条件下要小。3.产量构成因素方面,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水稻具
有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单穗穗重大的特点,而单位面积穗数不占优势,千粒重
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关系不密切。
4.源库方面,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水稻成熟期叶面积系数较小,库容量
及单穗库容量较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较高;而抽穗期叶面积系数与氮
素籽粒生产效率关系不密切。5.物质生产与分配方面,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
型水稻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及抽穗期各器官干重比例无明显差异,但高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水稻成熟期茎鞘、叶干重比例低,穗重比例高,结实期茎鞘
叶尤其是茎鞘干物质运转量大、运转率高,从而表现出经济系数较高的特点。
6.氮素积累与运转方面,随着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抽穗期全株含氮率
(主要是茎鞘)、成熟期全株含氮率(包括茎鞘、叶、穗)而呈下降趋势,成熟期更
明显,成熟期吸氮量亦随着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而降低。氮高效水稻结实期
茎鞘叶(尤其是茎鞘中)氮素运转量、氮素运转率明显大于氮低效水稻,是其氮素
利用效率(包括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重
要的氮素运转特征。
7.稻米品质方面(1)加工品质方面,氮高效水稻的精米率、糙米率明显高于氮
低效水稻,前者达显著水平,但氮高效水稻与氮低效水稻在整精米率上无明显差
异。(2)外观品质方面,氮高效水稻的垩白米率、垩白度大于氮低效水稻,长宽比
略小于氮低效水稻,但均未达显著水平。
(3)营养品质方面,氮高效水稻精米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氮低效水稻。氮高
效水稻糙米中Cu、Fe、Mn、Zn、Ca、K、Mg、P等元素累积量均大于氮低效水稻,
增幅在33.33%-47.63%,其中Zn、Ca两种元素累积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Cu、K、
Mg、P四种元素累积量的差异达显著水平,Fe、Mn两种元素累积量的差异接近显
著水平。
氮高效水稻精米中Cu、Fe、Mn、Zn、Ca、K等元素累积量均大于氮低效水稻,
增幅在36.43%-65.02%,其中Zn、Ca元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Cu、Fe、K三种元素
达显著水平,Mn元素接近显著水平。元素累积量与籽粒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除
精米中Mg元素外,糙米和精米中的元素累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
性正相关。
氮高效水稻糙米中Zn、Ca、Mg、P等四种元素浓度均低于氮低效水稻,降幅
达7.18%-9.81%,达极显著(P)、显著(Mg)及接近显著(Zn、Ca)水平。氮高效水稻
精米中Zn、Ca元素浓度低于氮低效水稻,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精米中元素浓度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精米中Cu、Zn元素浓度与蛋
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氮高效水稻精米中总氨基酸浓度小于氮低效水稻,
降幅达9.13%,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表现为不显著;在人体必需氨基酸浓度中,异
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浓度均呈降低趋势,降幅为9.67%-10.71%,
差异达显著(亮氨酸、苯丙氨酸)或接近显著(异亮氨酸、赖氨酸)水平,其它人体
必需氨基酸浓度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