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解读

合集下载

试析后现代女性主义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超越

试析后现代女性主义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超越

试析后现代女性主义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超越摘要:精神分析学一直影响女性主义思潮的起伏,从弗洛伊德到霍妮再到拉康,女性主义借用精神分析的理论为女性解放之路点亮了更多引航之灯。

关键词:镜像阶段;女性主义;超越拉康在人出生的过早性(尚早性)中寻求“镜像阶段”,论述了主体在镜像中发现自己,并通过镜像阶段修复自己的统一性。

他提出镜像亦是人与自我、与他人疏离的关键。

主体在争夺主导权的斗争中,与他人一起被构成了。

在对拉康镜像阶段的剖析与扬弃中,后现代女性主义者提出了“女性话语”“他者并非地狱”等创造性的论点。

可以说,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为女性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精神灵感。

一、镜像阶段拉康将镜像阶段定义为:通过我认同处在我之外部的镜中形象,把我自身构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肯定的形象过程。

根据拉康的理论,主体在镜像阶段体验到只能将自己还原到外部的他人之中。

它将我们导入这样—种关系中,即“我”在成为自己本身之际认同的对手其实并非自己,而是他者,我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而必须舍弃自己本身,主体因此在自己内部刻上自己和他者这一互相矛盾的本源性裂痕,陷入了“我是他者”的状况中。

在镜像阶段中,“他者”的影响非常重要,可以说对他者的认知、理解与摆脱是主体获得自身统一性的关键,也是两性本质上求得平等的关键。

但在解决“我是他者”的这一状态时,两性遇到了不同的境况。

男性拒绝认同母亲,转向了对与自己生理结构相同的父亲,通过对父亲的认同,获得主体性与个性,并内化传统秩序,社会角色以及话语权力。

而女性则被迫强制地纳入这一象征秩序,因为她得到的是父权制下的语言、法律与思维逻辑,而这些并不能代表女性。

总体来说,每一个社会都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符号、角色和仪式来制约的,这些被拉康称之为象征秩序。

象征秩序大部分等同于父权制社会的运行秩序。

父权制社会中,为维持统一性与理性中心,其建构了两性以及一系列的社会角色,并让阳性语言占据垄断地位。

该话语体系的建构目的是维持男权统治,压迫妇女,消解她们作为个体与群体的力量。

《劳尔·斯泰因的迷狂》: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最佳诠释

《劳尔·斯泰因的迷狂》: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最佳诠释

法 国女 作 家 玛 格 利 特 ・杜 拉 斯 ( ru r e Du Mag e t - i
本 文 倾 向 于 《 尔 ・ 泰 因 的 迷 狂 》 一 译 名 , 为 劳 斯 这 认
该 作 品 是 杜 拉 斯 艺 术 风 格 的 最 佳 代 表 , 后 现 代 女 是 性 主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 的最佳 诠 释 , 管 后 现 代 女性 主义 理 论 尽
第2卷 2
第3 期
《 尔 ・ 劳 斯泰 因的迷狂》: 后 现 代 女 性 主 义理 论 的最佳 诠 释
卢 敏
(上 海 师 范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 海 上 203 0 2 4)

要: 将杜拉斯的小说《 劳尔 ・ 斯泰因的迷狂》 和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互相参照解读, 从叙述者、 解谜、 解题
rs 的 《 尔 ・ 泰 因 的 迷 狂 》 英 语 学 术 界 影 响 甚 a) 劳 斯 在
广 , 国 很 多 大 学 文 学 教 授 的 大 纲 上 指 定 《劳 尔 ・ 美
斯 泰 因 的迷 狂 》 授 课 内 容 , 中 哥 伦 比 亚 大 学 比 为 其
较 文 学 教 授 翟 内 斯 ( an s Ja u )的 大 纲 比 较 具 有 代 表 性 。 他 指 定 该 小 说 以 及 拉 康 对 该 小 说 的 评 论 文 章
Ke r s: r g e t Du a ;F e c e n s ;L l ie st y wo d Ma u r e i r s r n h F mi i m o ;dv r i y


引 言
“ 力 无 穷 ”、 可 爱 ” 意 思 。 即 使 英 文 有 现 成 的 对 魅 “ 的 应词 , 者也 可 以选 择 不 同 的释 义 , 不 同 的解 释 。 读 作

女性主义简介

女性主义简介

六、文化女权主义
• 文化女权主义以激进女权主义为基础,要求把女性从“男 权价值”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并根据“女性价值”创造一 种替代“男性价值”的文化。 • 第一,强调性暴力是男权文化的本质和目的,关注和抨击 大众传媒和色情作品中的性暴力。第二,强调两性差异, 女性有许多特殊和优秀的品质,而男性特质则是攻击和情 绪表达上的困境。强调发展女性特质,进行社会结构的重 组。这一理论强调女性气质对男性气质的替代也就是替代 了性别平等,这一点遭到了质疑。
二、有偿家务劳动论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完全是私有 制,而是由于有薪水的劳动与无报酬的家务劳动的分离;他们 强调要使妇女摆脱压迫,必须打破公共劳动与家务劳动的界线。 在有关家务劳动是否有偿的方面,有两种不同观点。 美国女权主义者认为,有偿家务劳动会使妇女与世隔绝;使夫 妻关系、母子关系商品化;使劳动力的性别分工固定化。 英国等欧洲国家认为,政府为主妇付费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主 妇对于家务劳动的重视,通过家务创造劳动力价值。 三、妇女解放的最终目标:全面自由发展 该理论指出,在阶级社会中,首先必须消灭剥削阶级的统治, 人类的平等包括男女平等才会成为可能。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所 争取的平等主要使权利和地位的平等,即男女在政治上、经济 上、文化教育上、社会上和家庭中享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力,这 种平等带有资产阶级法权特征。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男女 平等才会真正实现。
(二)父权制压迫理论 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而非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建立在男权文化的基础上的, 主要支柱是“性政治” (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高度重视存在于个人领域的性别压迫 (四)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 提出建立一个双性一体(androgoynous)的平等社会, 试图消除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以此来消除性别歧 视。

法国后现代主流女性主义研究评述

法国后现代主流女性主义研究评述

主义 , 国女 性 主义在 西方女性 主 义的后 现代理 论 转 向过 程 中做 出 了突 出贡 献 。 法 国主流女 性 法 主义后 现代 理论 转 向的 思想 渊源 主要 有拉 康 的精 神 分 析 学 , 以福 柯 、 奥塔 和德 里 达 为代 表 的 利
法 国后 现代 主 义社会 思 潮 , 法国后现 代 女 性 主 义代表 人 物 主要 有 希 克 苏斯 、 里格 芮和 克 里 丝 伊 蒂娃 。对 法 国后 现代 女性 主 义理论 的研 究将 对 中国女性 主 义研 究提 供 有益 的启 示。 [ 关键 词 ]法国后现 代女 性 主义 ;希 克 苏斯 ; 里格 芮;克 里丝 蒂娃 伊 [ 中图分类号 ] 926 [ C 1.7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号 ]17 59 (06 0 09 63— 55 20 )5— 07一(5 0)
维普资讯
20 0 6年 l 0月
中国石 油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 a o hn n es yo e o u E io f o il ce c s o r l f iaU i r t f t l m( dt no ca S in e ) n C v i P re i S
悉 , 它们 的研 究也 已取得 令人 瞩 目的成绩 , 对 而对 法
的进程 , 深刻 地影 响 了 当代 西 方 国家 的 政 治 实践 和
社 会运 动 。 ]
国的后 现代 女性 主 义 研究 却 没 有 取得 应 有 的成 果 。 本文 尝试 以述评 的方 式介 绍法 国后 现代 主流女性 主 义 三 大 家—— 号 称 “ 三 位 一 体 ”的 希 克 苏 斯 圣
后 现代 主义思 潮 的产 生 有 其深 刻 的 社 会 背景 , 跟社会 学 的产 生一样 , 社会 发生 急剧 变迁 的产物 , 是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理论概述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理论概述

借鉴的思维模式 。 作为一位有着强烈女J I 生主体意识 的学者 ,斯皮 瓦克对传
统 的西方女性主义表现出质疑 的态度 ,这一点 主要表 现在斯
质性和权力关系 , 倡 导不 同国家 、 民族 的人们在差异性 的基础
上 和谐 相 处 。
女性 主义文化理论大致产生于 2 0世纪中叶 , 它从揭示性 别歧视 、 争取男女平等开始 , 发展到强调女性心理 的、 经验的 、
都属 于以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后学 的一部分 , 因此 , 后殖 民主 尔人 , 其家族患有精神病史 , 她与罗切斯特的结合完全是 因为 义与女性主义对传统 的“ 男/ 女” 、 “ 东, 西 方” 、 “ 第一世界妇 女 物质利益的转接关系 ( 罗切斯特想得到梅森丰厚 的嫁妆 以支
佳亚特 里 ・ 斯 皮瓦 克( G a y a t r i C .S p i v a k , 1 9 4 2 一) , 出生 于 印度加尔各答 市的一个 中产阶级家庭。她是当代西方后殖 民 理论思潮的主要代 表 , 著述甚 丰 、 影响极大 。斯皮瓦克最为重 要 的学术贡献是把 性别 维度纳入后殖 民主义 的论述 中,通过 对种族 、 阶级 、 性别 等的整体思考反观后殖 民女性 主义 的差异 性质 ,对后来的后殖 民女性主义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 了可 资
化理论试图颠覆 主流 的男性文化价值观对女性 的压迫 ,为弱 势女性群体 发声 , 它始终处于边缘 的位置 。 事实上 , 后殖 民主义与女性主义都是西方学术界 的“ 少数 话语” , 这两种理论进行 “ 联姻” 诞 生了后 殖民女性主义这一新 的理论 。 后殖 民女性主义话语集理论 阐释与创作实践为一身 , 包括后殖 民女性 主义文学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学
中图分 类号 : I 1 0 6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0 8 — 0 2 4 4 — 0 2

后学语境中的女性主义日常生活理论及其启示

后学语境中的女性主义日常生活理论及其启示

主要体 现为 对基于 日常 生活体验 的身体话 语 的发现与 重估 ; 对基 于 日常生 活差 异性 的 多元 主体 的尊 重 ; 充斥 于 日 对
常 生活 的身体美化 与消 费的关 注。后 学语境 中的女性 主 义对 日常 生 活之 内的 意义 和价 值及 其蕴 含 的无 限可 能性 的
理 论揭 示 , 给女性 主义 日常生 活文艺 创作和批 评提供 了 多方面 的理论 启示 。
关键 词 : 日常 生活 ; 女性 主义 ; 后学 语境 中图分类 号 : 2 6 7 I 0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4— 3 0 2 0 一 ) o 8 一 ) 17 5 l ( 09 ( J 4一 【 _ ( )4 6
后学 语境 中的女性主义包括许多理论方法差异 很大 甚至互相排斥 的女性 主义流派 , 2 如 0世纪 8 代 以后 0年 各种受后结构 主义 、 代主义 、 后现 后殖民主 义和 文化 研究 影响的女性主 义流派 。这些女性主义流派在西方 后学语 境下产生了重大理论转 向 : 它们在 质疑和 反思第二 浪潮 女权主 义的基础上 ,从启蒙主义的宏大叙事转 向探索局 “
有关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认识都来源于 以启蒙 主义为
主导的现代化进程 的认 识论 , 这 些 宏大叙述 在政 治、 “ 认 识论 和哲学上大 多企图跨越历史 、 会和文化 , 社 具有一 同 性和普遍主义的倾 向。 ”… 认为 以前的女性 主义批评对
主义批评中 , 女性 主义论及 日常生活 时往往 是为了达 到
感觉 的快乐 。它就 是我女性的肚 子 、 我女性 的阴道 、 我女
全不可想象 的。 我一 定要提 到这件 事 , 为只有说 到 … 因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那一反以往强调 宏观结构或统治

女性主义的概念

女性主义的概念

女性主义的概念一前言20世纪的最后30年是一个“女性主义时代”。

在这一时期,关于女性的研究和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当这一“文化转向”的支流与翻译相遇时,女性主义翻译便应运而生。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兴的一个翻译理论,它把翻译的语言转换置于后现代和解构主义的语境中去考察,唤起人们进一步从性别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翻译的复杂性,同时也使译论界进一步意识到结构主义立场下的传统译论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西方社会妇女运动的高涨,性别作为与表示生理差异的性属相区别的一个概念,开始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在西方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女性学的发展,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开始向各学科领域渗透。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女性主义开始摒弃传统女性主义“男女平等”的概念,强调和肯定“两性差异”。

西方社会(尤其是英国和美国)自70年代进入“女性主义时代”以来,女性主义翻译观就凭借其鲜明的政治主张、犀利的斗争语言和激进的翻译策略,不断地挑战、反拨传统译论中的“忠实”、“对等”、“准确”等先在性标准。

在翻译研究方面,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正步出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边缘,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忠实观和父权论,解构翻译研究中的主流话语,对翻译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彻底颠覆,是一种革命性的力量。

二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结合20世纪是“翻译研究”的世纪。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翻译研究更是突飞猛进,流派纷呈。

其他相关学科纷纷介入翻译研究,形成了各种翻译流派,诸如语言学、文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哲学等等。

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等。

女性主义学派对翻译理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女性主义与翻译自古以来就有不解之缘。

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同属于文化研究的范畴,都认为语言是自己文化身份的表现形式,都对传统等级制度和性别角色提出疑问,都对意义和价值的普遍合理性表示质疑。

电影《BJ单身日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

电影《BJ单身日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

电影《BJ单身日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作者:丁慧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摘要: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宏大叙事,否定二元对立,主张女性话语权,并提倡在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平等和男女和谐相处。

根据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本文分析了电影《BJ单身日记》中女性话语权的建立,女性主体建构,以及多元解读后现代男女关系,得出单身女性虽然面临困境,但也要享受自我,和男性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

关键词:《BJ单身日记》;后现代女性主义;布莉琪·琼斯[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引言:《BJ单身日记》是英国女作家海伦·菲尔丁的代表作,讲述了33岁肥胖、平庸的大龄剩女布莉琪寻找真爱的过程,曾获“尼尔森白多图书奖”。

2001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引起强烈反响,BJ也成为单身女性的代表。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20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结合的新女性主义流派,其特征是否定宏观概括理论,反对传统的二元对立和男性话语霸权,建立女性话语权,尊重男女差异,两性之间的合作。

女性主义作家李银河在《女性主义》一书中强调,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的一个关注点就是“认为对于男女不平等问题不宜以对立的态度提出,而应以寻求两性和谐的态度提出来”。

一、女性话语权的建构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都是通过“话语”获得,话语即权力。

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话语权是权力斗争的手段和武器,为了反抗男权中心主义,必须建构女性话语。

电影中女主角用日记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建构了女性话语权。

1.女性叙述声音电影女主角布莉琪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生活,让观众进入女性的世界,听到新时代女性的心声。

大龄剩女布莉琪身材微胖,又爱喝酒,不断被周围的人“催婚”。

新年第一天,她决定改变自己,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日常生活等,给观众打开了她的世界。

在两性关系上,布莉琪在日记中也记录得清清楚楚,包括对上司丹尼尔的迷恋,和马克的相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思潮提出了实现男女差异性平等、认同差异、包容差异,并且认为差异并不必然带来性别歧视;呼吁建构女性自我意识,立志铲除地球上所有不平等现象与制度。

概括地说,后女性主义思潮一是认为女性主义夸大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是一种“受害者”哲学;二是认为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原本就不该政治化,是女性主义人为制造出来的;三是认为对男女不平等问题不宜以对立态度提出,而应以寻求两性和谐的态度提出来。

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解读后现代女权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是在现代女权主义各大理论派别长达百余年的论争之后,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崭新的女权主义理论流派。

它是在面对当前的妇女生存状况和妇女问题,在反思现代女权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从另一种角度探寻妇女解放的途径而产生的。

它试图发展出一套不依赖传统哲学基础的女权主义的社会批判范式。

后现代女权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女权主义流派,它自身也充满了矛盾,各种理论侧重点不同,有时相互冲突、歧义百出,政治主张有同有异,缺乏一致性,作为与现代女权主义不同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具有如下共同特征:否定所有那些高大宏伟和涵盖一切的现代理论,对关于社会、历史与政治的宏观理论进行彻底批判,并对所谓绝对真理、永恒基础和普遍性提出挑战;反对西方知识结构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提倡多元论的模式;反对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强调注重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因国家、种族、阶级、宗教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差异,呼唤人们注意女性内部千差万别的经验;反对现代社会中的统治关系模式;注重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的压迫,承认主体性和权力的构成性等。

女权主义对后现代理论的吸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801、否定“宏大叙述”或“元话语”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要点是反对一切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型理论体系,主张只有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理论才是有效的。

女权主义借鉴了这一理论观点,对以往的女权主义进行了反思,把研究的重点从大一统理论的建构转向了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的理论探讨。

因为,从启蒙运动开始,所有的大型理论虽然都标榜其普遍性和性别中立的性质,强调两性差异的理论也自称是性别中立的,但在女权主义者看来,这些理论都是以男性为标准的,完全忽视了女性的存在。

在思维方式上,女权主义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例如,总要把事物分成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你与我、好与坏、高与低等,提倡重视他人、重视差异以及多元论的思维模式等。

2、话语即权力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拒斥所有那些认为权力仅停泊与宏观结构或统治阶级手中,并认为权力本质上是压迫性的现代理论,他提出了一种关于权力的心的后现代观点,认为权力是生产性的、分散的、不确定的、形态多样的,它构造了个人的认同。

福柯指出,所有的权利都是生产性的,它产出知识,反过来知识又生产权力,知识和权力是一回事,没有什么区别。

女性主义从福柯那里获得的启示是:福柯的权力形成学说不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也不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蓝图,而是为我们提供如何看待既存理论的视角,以及从权利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方法。

它使女权主义认识到,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是如何为统治他们自己服务的,人们又是如何通过制造真理的过程管制他们自己的。

受后现代主义“话语就是权力”理论的影响,女权主义的抱负之一就是要发明女性的话语。

3、标准化或正常化以及惩戒凝视福柯认为,权力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标准化或正常化(normalization) 及惩戒凝视(disciplinarygaze) 。

他指出,标准化或正常化是控制和自我规范的深化,社会通过纪律管束着人的身体,通过话语来定义何为正常,何谓反常;通过标准化或正常化过程来要求人对规范的遵从。

他采用环形监狱作为“凝视”意象的形象化说明,旨在指出人人都处在社会的凝视之下,不可越轨。

正如福柯所说:“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制,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就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视者,于是看似自上而下的针对每个人的监视,其实是由每个人自己加以实施的。

”借用福柯关于标准化、正常化的思想来看,妇女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压力之下,不仅要服从纪律,而且要遵从规范,自己制造出自己驯服的身体。

并认为,所有的现代女权主义模式都属于一个男权压迫和禁制女性的模式,其主要的逻辑是:男权社会长期压制着处于无权地位的妇女。

4、反本质主义和反普遍主义p85本质主义(essentialism)强调的是人的生理和生理决定论,普遍主义(universalism)则认为用自然或人性可以解释一切,而且认为自然和人性是不会改变的。

后现代主义认为,所谓自然、人性,既非固定不变,也非普遍相同,而是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而又很大差异的。

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变化、断裂、矛盾和对立。

女权主义对上述四项有很大共鸣,反对人们总是强调女性的生育能力极其对女性特质形成的影响。

它不仅反对性别的两分,而且反对性别概念本身,反对生理决定论和本质主义。

它提出整合的思维模式,其中包括为女性赋予价值的模式,反对二元论提倡多元论的模式,差异政治的模式(其中包括种族、民族、阶级、性别和性倾向的差异)等;5、内在联系论,差异论女权主义接受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的内在联系和提倡的多样性、差异性等理论观点,在争取妇女解放的过程中不再把男性都看做压迫女性的敌人,而是关注男性与女性的相互依存关系,注重男性与女性之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尤其是男性与女性之间在阶层、阶级、国家、种族等方面的差异;质疑以往女权主义理论中存在的那种以西方中产阶级白人妇女为言说主体的普遍主义倾向,主张妇女主义理论的多元化;提出了以一种新的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男女平等观取代传统抽象的男女平等观。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五个理论向度p891、解构主体的后现代女权主义p93解构主体的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以解构为目的,不仅否认人的主体性,而且否认“男性”和“女性”概念。

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社会造成的,是由社会话语构成的;并认为,没有固定不变的女性本质,如果有,也是父权文化强加于女性的;女性的自我意识是男权思维逻辑的延续,女性的主体性是在父权文化下形成的,追求女性的自我意识或主体性,无助于真正改变女性的地位。

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由话语构成的,而社会中的主流话语是男性话语,因此,女性所追求的主体性是以男性标准建构而成的,是建立在男性经验基础上的,所以要对这种主体性进行解构。

女性走向解放的关键是自身主体性的建构,而女性主体性建构的前提应该是在解构父权制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设定与歪曲的基础上寻找和认识真实的自我,实现真实的自我。

2、重构女性主体的后现代女权主义p96在女性经验的基础上重构女性主体,它们试图找到真正的“女性特征”,而不是被男性定义的“女性”特征,重构女性主体。

女性的本质特征是由主流文化建构并通过社会主流话语进行言说的,在父权制文化下,女性的这种本质特征是由父权制文化建构并由男性霸权话语来演说的,这势必造成对女性本质特征的歪曲。

几千年来的人类文化史是女性经验不在场的历史,男性作为经验主体和言说主体,基本上无视女性经验。

他们演说女性,基本上是按照他们自知或不自知的性别偏见来言说的,在他们的话语中,女性经验是被扭曲被曲解的形式而出现的。

重构女性主体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在男权文化统治的社会中,男性与女性处于一种主动与被动、支配与服从的关系之中,这就导致了不仅男性忽视、歪曲着女性的经验,而且女性因长期收压抑、处于从属地位,也就认同了男性对自身的设定,使自己的真实经验沉入水底。

一方面是男性模拟女性的身份表现女性,并按照自己的需要不断地修改女性话语;另一方面是女性对男性所模拟的女性话语被动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女性自己不再是自身经验的言说主体,而是由男性引导下的被动的言说主体,她们的形象和内心都无可逃避地被男性话语所控制。

女性要走出自身经验由男性言说、自身特征由男性界定的困境,就必须停止对男性文本的被动接受,从女性自身的真实经验出发,对文本作出独立自主的阐释,清算男性文本对女性经验与女性特征的歪曲。

它认为,在父权文化下女性的特征是由男性来界定的,所建构的女性主体性是由男性话语构成的,不是建立在女性经验基础上的,这种界定和建构必然地产生了对女性的歪曲和误解,这样的女性主体性不利于真正改变女性的地位。

因此,它主张在解构父权制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本质特征的设定与歪曲的前提下,使女性成为自身经验的言说主体并在女性经验基础上,寻找和认识女性真实的自我,重新建构女性主体性。

重新界定女性特征:首先,对被歪曲的女性特征加以纠正,这需要在女性切身经验的基础上,由女性自己来言说和界定自己的特征;对被贬低的女性特征加以肯定和赞扬。

女性经验基础上的主体性建构。

女性的话语言说权利不是靠谁来恩赐,而是靠自己对话语权利的自觉与掌握,让自己真实的经验。

感觉、思维进入语言,倾听自己真实的内心的声音。

3、重建女性话语的后现代女权主义p100 p144重建女性话语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吸收了后现代主义关于“话语就是权力”的理论,致力于重建女性的话语。

它认为,在数千年的人类社会中,女性一直生活和存在于男性所创造的男性霸权话语中,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话语权,并一直处于话语的边缘地带。

这也是女性受到压迫的重要原因,女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拥有女性自己的话语领地,就必须占领话语权。

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强调权力和话语的不可分割性,福柯在他的权力——知识形成学说中清楚的表明:权力的实施创造了知识,知识本身又产生了权力,权力是由话语组成的,话语是权力的产物,在话语的实践中潜藏着权力的运作,话语的争夺实质上即权力的争夺,话语的拥有意味着权力的拥有。

通过女性身体本身和真实的女性经验来创造女性话语,以便对抗男权文化传统的权力话语,颠覆男性话语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统治地位,4、生态的后现代女权主义5、理想的后现代女权主义理想的后现女权主义者充分肯定事物多样性、差异性的重要,并认为要对任何一个具有普遍性和本质主义的现代概念和理论进行审视和批判。

它提出一种新的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男女平等观来取代传统的、抽象的男女平等观。

它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相辅相成的和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

认为应建立以性别差异为基础而把男女平等看成是在承认个体独特性的前提下女性与男性的具体平等。

主张与男性开展全面合作,争取男性的支持,使男性中的许多人都可以成为女性的盟友和伙伴,它主张,男女关系应从男性统治模式转变为伙伴关系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