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课程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章 女性主义批评 《影视批评》教学课件

第十章 女性主义批评  《影视批评》教学课件

2020/10/3
7
• 哈斯盖尔把电影史描述为一条曲线,从 “尊重”(默片时期)到“强暴”(60年 代和70年代的好莱坞)。
• 这条曲线的最高点由40年代的坚强的、 独立的女主人公代表,其代表是如凯瑟琳· 赫本这样的明星。
• 哈斯盖尔把自己表现为一个持异议的批 评家,经常和女性主义保持一段距离,忽视 对非白人妇女的思考并暴露了深刻的两性主 义(在她看来,赫本和特莱西是性别互补的 浪漫主义的典范)。
2020/10/3
26

• 女性批评中以前不大为人们所触及的以 种族为中心的批评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 视。
• 到目前为止,性别的不同是精神分析中 主体性研究的中心坐标,拉康的女性主义 电影理论在把性别问题和种族的、民族的 、阶级的、国家的或其他的差别结合起来 研究上还很欠缺,无论是在视觉和叙事符 码、或者还是在观众反映的分析上。
2020/10/3
17

• 在另一方面,女人则被确定为奇观,或 象墨尔维所描述的“可看性”上。
• 墨尔维观察到,“在一个由性别的不 平衡所构成的世界里,看的快感被分裂成 积极的/男性的和被动的/女性的两个部分” 。
• 墨尔维排除了在叙事电影中女性观众通 过挑衅性地利用指定给观众的男性位置所 可能享有的快感。
2020/10/3
20
• 墨尔维对女性观众在叙事状态中的描绘 暗示了性别的认同和身份的确认是一个过 程。
• 这个观点被特瑞莎·德·劳瑞体斯所采纳 。劳瑞体斯认为,“真正的任务是要在叙 事中让妇女的欲望和妇女作为社会主体的 矛盾激活起来;表现她的运动和终结、她 的形象和凝视,并始终意识到观众在社会 实践中、在真实世界中都是在具体历史条 件下被性别化的,在电影中也是如此”。

电影哲学PPT课件

电影哲学PPT课件
电影哲学
目录
• 电影哲学的概述 • 电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 电影与人类精神的关系 •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 电影的哲学思考 • 电影哲学的影响与未来发展
01
电影哲学的概述
电影哲学的定义
电影哲学是探究电影艺术中哲学问题的学科,它探讨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如何表达和引发对人类存在、意义、价 值观等方面的思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电影可以通过展现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各 个方面,让观众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和自己,从 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电影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本质,从而更好地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04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电影的叙事手法
非线性叙事
打破时间顺序,通过闪回、闪前 、多线并进等方式讲述故事。
色彩运用
通过画面中的元素布局,形成具有美感和意 义的画面。
光影效果
通过光线的明暗、角度等,营造氛围和突出 主题。
电影的音乐与音效
音乐与画面的配合
音乐与画
为电影量身定制的音乐,增强电影的艺术表 现力。
音效的运用
利用音效模拟真实环境,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音乐与情节的融合
电影的社会批判
电影可以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不 公、矛盾和问题的揭示和呈现, 引发观众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 反思和批判。
电影的心理批判
电影能够深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 ,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对观众的自我认知和心理状态产 生影响和启示。
03
电影与人类精神的关系
电影对人类精神的表达
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影像、声音和故事情节来表达人类情感、思 想和观念。
电影哲学的历史发展

精神分析与电影(电影理论课程课件)

精神分析与电影(电影理论课程课件)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电影
拉康理论对于现代电影的影响 A.电影是一种想象的镜子。 电影是一种想像的建构,迎合个体内在的欲望 和需求。而这种个体最初自我心灵的构成是由语言 /文化而来。 或者说,电影的叙事与主体内部的想象叙事同 构。 拉康学派的影评人认为,观众和银幕的关系即 观影的活动,可被视为代替了一种想像的状态:对 整体性和丰富性的欲求;解除我们自身的现实匮乏 感、分离感的欲望:

1920年代中期,法国先锋派电影导演和理 论家就接受了弗洛伊德关于创作的源泉来 自于力比多的精神分析学观念,把电影特 性说成是情感的自我表现形式,把现实中 受到压抑的欲望转移到自己幻想中的形象 上去 以白日梦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暴力、色情、凶杀、 渎神、恐惧等. ,
• •
提示: 所谓力比多的升华,具有两方面意义: A 艺术创作主体也可以从中获得力比多的升华 B 艺术作品中的人物通过艺术游戏,获得了力 比多的升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放牛班的 春天》
精神分析相关电影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碍 《歌西卡》犯罪心理学 《美国精神病》双重人格 《钢琴教师》性心理变态 《美丽心灵》偏执性精神分裂 《记忆碎片》失忆症 《蓝丝绒》心理扭曲 《雨人》自闭症 《本能》性与暴力 《沉默的羔羊》变态心理
• •
1.“我”的主体性建构: 电影叙事在我们面前展开,彷佛是由我们控制 的;我们似乎组织着我们所见的世界。它并且顺着 我们的意思发展;让我们产生幻觉,认为我们创造 了银幕的世界,它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 2.主体置换: • 电影主观镜头让我们透过角色的双眼来看,使 得观众对银幕人物产生强烈的认同。因此某种意义 上,我们“成为了”主角,纵使是幻觉,但这种心 灵的身分转换减轻了我们的不安,赋予我们在外在 世界生活中无法享受的完整性。

女性电影

女性电影

• 运动基调:消除两性差别,并把这种差别视为 造成女性对男性从属地位的基础 。 • 规模宏大,涉及了各主要发达国家。到70年代 末期,仅英国就拥有了9000多个女性协会,美 国、加拿大涌现出大量女性组织。 • 论争的重点:由妇女权益转向了妇女解放“经 历”以及两性的性别差异,带有强烈的政治意 识形态色彩。 •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 男女平等的政治权利。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争 得了选举权和一定意义上的财产权、受教育权 和就业权。
一、法国 • 艾丽丝· 居伊-布朗什 • 谢尔曼· 杜拉克 • 狄安娜· 柯瑞斯《薄荷汽水》、《一见钟 情》 • 玛格丽特· 杜拉斯 • 阿涅斯· 瓦尔达 • 卡特琳娜· 布雷耶《罗曼史》 (1999)
二、英国 • 萨莉· 波特《奥兰多》《惊悚片》《探戈 课》 • 毕班· 基德隆《阿力克斯》《加速》 • 普拉缇巴· 帕玛《愤怒之地》《战士之痕 》 • 艾达· 卢皮诺《小鸟依人》
•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在宣布“人人生 而平等”时使用的居然是“ALL MEN”公然 将女性排斥在”人”和”人权”外。 (3)女性的真实处境 • 西方:没有基本人权的第二性别 • 中国:被压迫与被奴役的对象 发展变化(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序,朋友有信——董仲舒:三纲五常——程颐 、朱熹: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柏拉图: 在理想国里,妇女也只是使男子幸 福的工具。 • 卢梭:女人是要取悦于男人、要贡献给男人、 要赢得男人的爱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顾 男人,要安慰、劝慰男人,并要使男人的生活 甜蜜且愉悦。 • 叔本华:女人是第二性。 • 尼采:你到女人那边去吗?别忘了你的鞭子。 •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则不孙,远则 怨。 • 西方语境 “误 读” • 中国语境 “妖魔化”

影视美学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PPT课件

影视美学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PPT课件
11始的开始的现代电影理论现代电影理论从一开始就注意运用语言学从一开始就注意运用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注重对电影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注重对电影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不再像不再像以前传统经典理论重视对电影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前传统经典理论重视对电影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是侧重于将人文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电影学而是侧重于将人文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电影学领域之中
对手 语义方阵:或称符号学矩阵。
24
4.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方法的论文 顺序:叙事本文中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同想象世
界中事件发展的顺序可能不一致。 时间:叙事本文中的时间一般都短于想象世界中
的时间。 视角:叙事本文中的叙述方法,尤其表现在谁是
叙事者和人物视点变化上。
25
二.电影叙事学
; 六、根据直线叙事组合段中陈述是否中断切分(场景和段
落); 七、根据中断镜头是否有组织性切分(插曲式和普通)。
16
八大组合段:
自主镜头:表现完整情节的镜头段落或被称做组合段 的插入镜头。
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不同画面之间的时间关系并非 真实的时间。
非时序性的括入组合段:几个事件之间有相同的关系, 一般和回忆相关。
就是“某种借助自身和对象酷似的一些特征作为符号发生作用的东西
”,例如照片、地图、肖像画。“指示符号”是“某种根据自己和对
象之间事实的或因果的关系而作为符号起作用的东西”,也就是符号
和它所代表的对象之间并不类似,只有某种经验上的因果联系。例如
敲门声意味着客人到来。“象征符号”是指标志者与被标志者之间并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结构主 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女性主义电影简史PPT课件

女性主义电影简史PPT课件
41
主义的激进观念,“女性片”中的女人依然是男性文化 观支配下的典型,但是,从女性的角度探讨社会问题的 “女性片”在男导演手中出现显然代表着
42
历史的进步。60年代末期不只在美洲,几乎整个西欧都 处在政治混乱的紧张气氛中。女性主义即女性解放运动, 是在此时期涌现的意识形态之一。尽
43
管妇女运动在电影中的成就已颇为显著,但大部分女性 主义者仍坚持:在男权价值体系下,女性权益仍缺乏保 障。在电影鼎盛的20世纪30~50年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64
35
情场的自立精神,呈现了与一般“女性片”中“堕落荡 妇”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为“女性片”奠定了良好的 开端。1934年后,美国电影开始走向
36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迎合传统社会理想;“女性片”也 迎合时代潮流,“荡妇”形象一扫而光,纯情少女和贤 妻良母成为影片的主角,驯服于男性文化
37
的规范。尽管如此,孤军奋战的女导演阿兹纳的“女性 片”始终着力表现性格坚强、独立思考、命运多舛的女 人,体现了女性导演独到的思考。在她的
62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63
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20
会以及杂志书刊也开始以“女性”为重点,试图以主动 的姿态,唤醒社会对女性主义的各种思考。学术研究方 面,开始有人研究男性主导的电影中的女
21
性形象,希望正视好莱坞主流电影中如何扭曲或摧残女 性的真实经验。 再有学者尝试在电影史上重新挖掘女性 电影工作者的意义与贡献,并以厚实的

第十一讲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通用课件

第十一讲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通用课件

03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实践应用
女性导演的作品分析
女性导演的创作风格
01
分析女性导演如何通过独特的镜头语言、叙事手法和题材选择
,展现出不同于男性导演的创作风格。
女性导演的视角
02
探讨女性导演如何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呈现社会问题和女性议
题,以及她们如何通过电影表达对性别平等的追求。
女性导演的突破与创新
女性导演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表达 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挑战传统 的性别角色和叙事模式。
女性主义电影语言的特征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主张采用非传统的 电影语言,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视 觉风格,以呈现女性角色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
女性形象与叙事策略
01
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呈现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关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和刻板印象,主张打破
第十一讲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通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概述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核心观点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实践应用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01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概述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一种以女性 视角和女性经验为基础的电影研 究理论,强调性别平等和女性权 益。
特点
关注女性在电影中的形象和地位 ,探究电影中性别角色的塑造和 性别关系的呈现,以及电影制作 和接受过程中的性别问题。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女权 运动开始兴起,女性主义学者开始关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和性别问题。
发展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逐渐在全球 范围内传播和应用,成为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女权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初, 法国著名女作家西蒙· 波伏娃《第二性》 德· 是此次运动的理论结晶。第二次高潮发生 在20世纪60年代。 女性主义作为一门学科一般认为是在20世 纪60年代诞生的,并且以美国凯特· 米勒 特《性政治》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马卓莉· 洛森把好莱坞电影中的女性形
象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天使型, 以女星玛丽· 璧克馥所塑造的形象为代 表;一种是妖女型,以默片女星塞 塔· 巴拉所塑造的形象为代表。这些形 象背后隐藏着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 的歪曲和压抑。
玛丽· 璧克馥
塞塔· 巴拉
【德】《蓝天使》(1930),导演:约瑟夫· 斯登堡,主演:玛琳· 冯· 黛德丽
电影中以男性主人公的观看为主导, 通过主观视点的引导,使观众对银幕 上的形象产生一种“心理认同”,并 变相地满足自己“占有”的欲望。 ——男性目光是观众投向女性的目 光的中介。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就 是通过对好莱坞经典电影模式的视听 语言的解构式批判,来揭露其意识形 态深层的反女性本质。
——“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
“在一个由性别的不平衡所构成的世界
里,看的快感被分裂成积极的/男性和 被动的/女性的两个部分。……作为性 欲对象被展示出来的女人是色情奇观 的主导动机,……主流电影干净利落 地把奇观和叙事结合了起来。在常规 的叙事影片中,女人的出现是奇观中 不可缺少的本上是父权制的和以男性
为中心的,好莱坞经典电影使女性的 视觉形象成为色情的消费对象,来维 系主流社会的性别成规。
穆尔维:“好莱坞风格的魔力充其量
不过是来自它对视觉快感的那种技巧
娴熟和令人心满意足的控制,……在 丝毫没有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主流电 影把色情编入了父系秩序的语言之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女性主义重在思考,重在批判,重在重新 建立起一套新的知识体系,因而女性主义 是一种认识论。
• 女权主义重在找出问题之所在,重在实践, 重在行动,以建立一个性别间更加平衡、 和谐的新的社会体系。
二、历史背景
1、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浪潮(1890--1920 ) 关注焦点是女性权利。争取教育权、财产权和参 政权,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女性主义组织和妇女团 体。在第一次浪潮中,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流派发 挥的影响尤其巨大。
①后结构主义文化思潮 • 雅克·德里达 :解构主义 • 米歇尔·福柯:话语、知识、权利 • 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 茱莉娅·克里斯迪娃(Julia Kristeva):女
• B.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 基本观点:认为,女性问题在工人运动、社会民
主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将得到根本的解决。 女性解放最主要的途径是进入社会主义劳动市场。 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将男权制得心理加以 转变,才能使女性得到真正的解放。
•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最关注的问题有:女性参加社 会劳动的问题;家务劳动不被当作工作的问题; 女性的劳动报酬低于男性的问题。
• 从狭义来说,女性主义就是指以性别视角来看待、 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论原则。
“女性主义”VS“女权主义”
•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是同一个英语单词 (feminism)两种译法,源起相同,然而使用时 有所侧重。
• 女权主义主要指争取男女社会平等地位,而女性 主义则侧重打破性别霸权,打破男性中心主义。
• 女权主义一般不涉及到性,女性主义则很侧重性。 女性主义用法上更加平和,也更加学术。换言之, 女权主义算是宏大叙事(关于国家、历史),而 女性主义算是微观叙事(关于个体)。
电影与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定义
• 从广义上讲,女性主义可以概括为,以消除性别 歧视,结束对妇女的压迫为政治目标的社会运动, 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和文化领域的革命。从政治 层面来看,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革命,一种 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的斗争;从理论层面来看,它 强调两性平等,对女性肯定的一种价值观念、学 说或方法论原则;从实践层面看,它是一场争取 妇女解放的社会运动。
• 主张重新评估女性的重要性,认定女性价值高于 男性价值,如果社会建立在女性价值之上,社会 会变得更加“富于生产力、和平和正义”
• 主张重新评估传统女性的技术和观点,超越男性 的思维模式,重新评估女性对文化的贡献。
三、理论背景
*作为一种思想文化运动的女权主义思
潮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后结构主义 的宏大背景中展开的。
②、从单纯的政治运动向整体文化批判的演进,是 新女性主义最重要的特征。 新女性主义不再局限于 对具体政治权利的主张,也主张对女性身体的控制 权,更重要的是清除渗透到思想和文化肌理中的父 权主义观念。
• 第二次浪潮中,引领风骚的理论思潮:激 进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 A.激进女性主义
• 基本观点:把对女性的压迫视为统治的最基本最 普遍的形式,其目的在于理解和结束这一统治; “男权制”
A.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 基本观点:理性、公正、机会均等和选择的自由 • 局限性:不承认阶级压迫的存在;未能在工作和
政治领域争得两性平等,甚至在法律方面的平等 也没有完全争得;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两性平等
• 要求忽略了性别社会角色的差异,忽略了 两性的生理区别;仍旧以男性的规范为标 准,要求女人变得和男人一样,忽略了女 性品质所特有的价值等。
• 在第一次浪潮之后,历经经济萧条期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女性主义组织走向衰落。
2、第二次浪潮New Feminism(1960年后) ①、新女性主义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欧洲各国的 学生运动,情绪高涨的反越战运动和‘嬉皮士”共 同构成了西方社会内部的反叛力量。 在这些运动中,不乏女性的身影,但是尽管女性积 极参与,却失望的发现只是从属于男性领导者的权 威之下,自己的意见不受尊重,声音被湮没。于是 第二次的女性主义运动浪潮被掀起。
• 反对性别两分和性别不平衡;
• 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其他女性主义在性问题上的 观点,认为他们都没有摆脱权力的压制模式,都 把权力视为由某种机制和群体所占有的一种东西。
• 局限性:指向其认识论、多元主义、相对 主义,最终导致个人主义政治:后现代主 义抛弃性别、种族、阶级等概念
• B.文化女性主义
• 基本观点:目标是创造一种独立的女性文化,赞 美女性气质,限定男性统治文化的价值。
• 局限性:没能够解释生理性别是如何变成社会性 别的。如果将男性压迫女性的原因归结为生理上 有问题,是生理原因使他们变得残忍,那么就很 难认为这种压迫关系是能够改变的。此外,激进 女性主义被批评为具有种族中心主义的缺点。
•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米利特:《性的政治》 (Sexual Politics)、费尔斯通:《性的辩证法》 (Dialecticof Sex)、玛丽琳·弗伦奇:《超越权 力》、玛丽·戴利:《超越父神:迈向妇女解放的 哲学》
• 批评:它将男性的主要领域定义为生产,而将女 性的主要领域定义为生殖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女 性主义就把女性的位置固定在私领域之中,而把 公领域仅仅限定为男性的领域。这不仅在理论上 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对女性也很不利。
• 代表人物和作品:朱丽叶·米切尔:《妇女地位》 、艾里斯·扬《妇女革命》、阿利森·贾格尔:《女
性主义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与人性》
3、第三次浪潮(90年代)
90年代以来,伴随着“婴儿潮”一代的渐渐老去, 又出现了第三次浪潮,(享用前人成果,继续深 化女性主义事业)
• 第三次浪潮中,引领风骚的理论思潮:后 现代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
• A.后现代女性主义
• 基本观点:应当对我们的社会合法性所建立的法 则和原理作重新的审视。认为所有其他女性主义 理论都是以偏概全,没有一个单一的女性主义理 论;反对二元,提倡多元的模式
•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沃斯通克拉夫特《女 权辩》、穆勒《女性的屈从地位》、斯坦 顿女性宣言”、波伏娃《第二性》、弗里 丹《女性的奥秘》
• 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的浪潮在很大程度上 停留在社会现实层面本身,与女性生活现 实密切相关,却没有在理论和思想意识层 面得到纵深的拓展,对于形成女性问题的 社会和思想意识根源没有进行有效的探索 和理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