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电影参考书目及文本

合集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律政俏佳人》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律政俏佳人》

48[摘要] 电影《律政俏佳人》是一部在父权制社会背景下拍摄的女性主义电影。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是按照男性的审美标准塑造的,充分展现了女性特质。

电影的绝大部分内容体现了女性以爱情、家庭为第一要务等隐性不平等,但影片最后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又体现了较进步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电影 隐性不平等 进步一、相关背景简介女性主义最早作为一种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法国,后来相继在英美等国以及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

不仅包括初期女权运动争取各种政治权利的社会斗争,而且包含着在法律、教育和文化领域内批判与建构的理论研究。

女性主义电影是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方面。

电影和电视作为再现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对创造和确立各种社会成规和性别成规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电影《律政俏佳人》是美国的青春喜剧。

2001年发行的第一部作品受到了广泛好评,以1800万美元的低成本赢得了1.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

在第一部作品中,女主角艾丽是个金发美女,影片开头却被各方面条件均不俗的男友沃纳甩了,理由是她只有漂亮的外表,配不上考上哈佛法学院、日后要在政界大展手脚的自己。

艾丽为了挽回男友,努力考进哈佛法学院,男友却与旧女友维维安复好。

哈佛的学习生活非常枯燥,而且这个金发美人还处处受到歧视。

但是,艾丽不惧挑战,最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并非徒有其表。

她凭借着自己对细节的洞察力和生活经验,打赢了一场大官司,最后成了2004届最优秀的哈佛法学院毕业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该部电影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塑造了传统社会期待的女性形象,又体现了较进步的女性主义思想。

二、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律政俏佳人》实际上是一部在父权制社会背景下拍摄的电影。

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一书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就认为,女性之为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作为男性中心文化(菲勒斯)的“他者”而被建构的,是男性主体的客体,扮演着父权制社会给予她们的规定性角色。

《2024年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范文

《2024年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范文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观念的革新,女性主义已成为一种广泛传播与影响深远的文化与政治理论。

它主张分析社会中的性别问题,寻求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的保障。

而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自然也成为了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和表达平台。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和述评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脉络、主要观点及其影响,为深入研究此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脉络自上世纪中叶开始,女性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学问,在电影研究领域更是独树一帜。

早期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主要关注电影中女性的形象塑造和角色定位,以及性别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

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逐渐扩展到对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性别问题、女性导演的创作以及电影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联等问题的研究。

三、主要观点1. 女性形象与角色:早期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关注电影中女性的形象塑造和角色定位。

这一阶段的理论认为,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边缘化、刻板化,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因此,理论家们呼吁在电影创作中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注和表现空间。

2. 性别与叙事: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性别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

他们认为,性别不仅是电影中的一种符号和工具,更是推动剧情发展和构建故事结构的重要因素。

这一阶段的理论开始深入挖掘性别与电影叙事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叙事手法来展现女性的真实生活和经历。

3. 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性别问题:除了关注电影文本中的性别问题外,一些学者还开始关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性别问题。

他们认为,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如女性导演和编剧的缺乏、女性在制作团队中的地位等。

因此,他们呼吁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加强性别平等的意识,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4. 女性导演的创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开始在电影界崭露头角。

这些女性导演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展现女性的生活和情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茉莉花开》绽放的女性主义文本

《茉莉花开》绽放的女性主义文本

《茉莉花开》绽放的女性主义文本《茉莉花开》是一部由陈可辛执导、章子怡主演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少女赵茉莉在民国时期的上海,经历了一段丰富多彩的成长历程,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的故事。

这部电影具有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展现了女性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也强调了女性的自尊、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本文将分别从赵茉莉的成长历程、女性个体的自我救赎以及女性抗争压迫三个方面来阐述电影中所呈现的女性主义文本。

首先,电影中赵茉莉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一个女孩子在异乡和困境中怎样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

电影中的赵茉莉从小就经历了家庭变故,失去了原本的家园,被迫跟随父母流浪到了上海,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在上海,赵茉莉面对的是贫穷、种族歧视、流氓暴力等种种压力和困境。

但是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反而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

她自学英文,到报社当翻译,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当时非常困难的工作;她大胆追求爱情,不惧流言和抵制,坚持和周铁民在一起;她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

在这样的成长历程中,赵茉莉不断地克服自己和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愈发坚定了自己独立自主的性格,展现了女性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和意识。

其次,电影中呈现了女性个体自我救赎的主题,突出展示了女性在经历磨难后如何拯救自己的内在精神。

在赵茉莉遭遇人生最大危机的时候,电影运用了诗搭配音乐的形式,强调女性追求自我救赎和内在精神的重要性。

当周铁民背叛了赵茉莉,离她而去的时候,她感到情感上的极度失落和孤独。

此时,赵茉莉在一个废弃的空间里大声朗诵诗歌,以此来告诉自己,她仍然拥有自己独立的心灵和活力。

这段镜头特别强调女性的自我救赎,女性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可以依靠艺术、思想和信仰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来支撑自己的内在世界,让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最后,电影中展现了女性抗争压迫的力量和意识,特别突出了女性在社会和政治方面所面临的各种巨大挑战和对抗。

女性电影

女性电影

• 运动基调:消除两性差别,并把这种差别视为 造成女性对男性从属地位的基础 。 • 规模宏大,涉及了各主要发达国家。到70年代 末期,仅英国就拥有了9000多个女性协会,美 国、加拿大涌现出大量女性组织。 • 论争的重点:由妇女权益转向了妇女解放“经 历”以及两性的性别差异,带有强烈的政治意 识形态色彩。 •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 男女平等的政治权利。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争 得了选举权和一定意义上的财产权、受教育权 和就业权。
一、法国 • 艾丽丝· 居伊-布朗什 • 谢尔曼· 杜拉克 • 狄安娜· 柯瑞斯《薄荷汽水》、《一见钟 情》 • 玛格丽特· 杜拉斯 • 阿涅斯· 瓦尔达 • 卡特琳娜· 布雷耶《罗曼史》 (1999)
二、英国 • 萨莉· 波特《奥兰多》《惊悚片》《探戈 课》 • 毕班· 基德隆《阿力克斯》《加速》 • 普拉缇巴· 帕玛《愤怒之地》《战士之痕 》 • 艾达· 卢皮诺《小鸟依人》
•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在宣布“人人生 而平等”时使用的居然是“ALL MEN”公然 将女性排斥在”人”和”人权”外。 (3)女性的真实处境 • 西方:没有基本人权的第二性别 • 中国:被压迫与被奴役的对象 发展变化(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序,朋友有信——董仲舒:三纲五常——程颐 、朱熹: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柏拉图: 在理想国里,妇女也只是使男子幸 福的工具。 • 卢梭:女人是要取悦于男人、要贡献给男人、 要赢得男人的爱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顾 男人,要安慰、劝慰男人,并要使男人的生活 甜蜜且愉悦。 • 叔本华:女人是第二性。 • 尼采:你到女人那边去吗?别忘了你的鞭子。 •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则不孙,远则 怨。 • 西方语境 “误 读” • 中国语境 “妖魔化”

《2024年“凝视”理论与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范文

《2024年“凝视”理论与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范文

《“凝视”理论与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篇一凝视理论下的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视觉文化的传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中,凝视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性别、权力和影像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深入探讨凝视理论在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中的应用,以期揭示电影中女性形象和性别权力关系的深层含义。

二、凝视理论概述凝视理论主要探讨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的视觉体验和解读过程。

在电影中,凝视不仅是一种视觉行为,更是一种具有社会和文化意义的符号。

凝视理论认为,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受到影片中角色、场景、服装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和情感反应。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电影中的性别、种族、阶级等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凝视女性主义电影研究将凝视理论作为重要工具,探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性别权力关系。

在许多传统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被物化、刻板化,成为男性凝视的对象。

然而,女性主义电影努力打破这一局面,通过塑造多样化的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这些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不再仅仅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思想和行动能力的个体。

四、凝视理论在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中的应用(一)分析女性形象塑造凝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和背后的意图。

例如,某些电影通过特写镜头和镜头运动等手段,强调女性角色的身体特征和吸引力,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对女性身体的凝视,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而女性主义电影则努力打破这一局面,通过塑造具有独立思想、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呼吁观众关注女性的内在品质和价值。

(二)探讨性别权力关系凝视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探讨电影中的性别权力关系。

在许多传统电影中,男性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则处于弱势地位。

这种性别权力关系在电影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然而,女性主义电影努力打破这一局面,通过塑造具有独立思想和行动能力的女性形象,揭示女性的力量和价值。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英】xx·xx:《妇女与小说(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2、【法】xx·xx:《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xx:《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xx】xx·弗里xx:《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英】xx·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6、【英】xx:《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7、xx、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xx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9、xx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xx】xx·xx:《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xx等译,xx: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1、xx:《“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xx】xx:《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xx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xx:《走出男权传统的xx: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xx:三联书店1995年版。

15、xx:《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xx:《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xx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xx:三联书店1995年版。

18、xx:《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0、【xx】E.M.xxxx:《女性主义神学景观》,xx译,xx:三联书店1995年版。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作者:————————————————————————————————日期: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它借助于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分析学三种模式,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解释。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基本立场是:性别是生理的,社会性别是文化的和历史的,社会性别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形象批评(妖女/天使)、叙事结构批评、文化批评。

20世纪70年代符号学、意识形态分析和精神分析批评浮现于主流思潮中时,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迅速吸纳了这些最新的理论资源,将电影与其受众的关系引入理论中论述,阐释了电影中女性是如何被塑造为“景观”和“配角”的过程,叙事结构批评就应运而生。

这种批评主要是根据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的方法来分析以男性视点拍摄的影片,试图揭示妇女在电影中是怎样被塑造的。

劳拉·穆尔维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导演、制片人,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英国电影协会任职多年,现为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电影与媒体研究教授。

她发表于1975年的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是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中提出了电影镜头代表的是男性凝视的目光等观点,电影怎样迎合并利用社会中既定的欲望、幻想、恐惧等问题在文中得到处理。

劳拉揭露批判当时主流电影中的菲勒斯中心主义(男性优于女性),希望能把人们从父权社会的无意识中换醒过来,从而将女性形象从视觉被动和情节被动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但30多年过去了,今天主流电影中,女性被看被推动地位未发生实质改变,只是通过叙述结构的调整使之更隐晦。

该文序言中说道:“精神分析理论被作为一种政治武器,以便阐明父权制社会中的无意识怎样建构了电影的形态” 。

第十一讲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通用课件

第十一讲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通用课件

03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实践应用
女性导演的作品分析
女性导演的创作风格
01
分析女性导演如何通过独特的镜头语言、叙事手法和题材选择
,展现出不同于男性导演的创作风格。
女性导演的视角
02
探讨女性导演如何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呈现社会问题和女性议
题,以及她们如何通过电影表达对性别平等的追求。
女性导演的突破与创新
女性导演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表达 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挑战传统 的性别角色和叙事模式。
女性主义电影语言的特征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主张采用非传统的 电影语言,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视 觉风格,以呈现女性角色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
女性形象与叙事策略
01
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呈现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关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和刻板印象,主张打破
第十一讲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通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概述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核心观点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实践应用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01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概述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一种以女性 视角和女性经验为基础的电影研 究理论,强调性别平等和女性权 益。
特点
关注女性在电影中的形象和地位 ,探究电影中性别角色的塑造和 性别关系的呈现,以及电影制作 和接受过程中的性别问题。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女权 运动开始兴起,女性主义学者开始关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和性别问题。
发展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逐渐在全球 范围内传播和应用,成为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电影影片分析》课程参考书目
性别与女性/文化:
《女性主义思潮》美,罗斯玛·帕特南·童
《性政治》美,凯特·米利特
《第二性》法波伏瓦
《女性的奥秘》弗里丹
《自己的一间屋》英,弗尼吉亚·沃尔夫,
《政治学与女性主义》加,芭芭拉. 阿内尔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鲍小兰
《历史中的性别》(美)梅里·E·威斯纳-汉克斯
《后女权主义》索菲娅·浮卡
《女性权力的崛起》李银河
《乳房的历史》(美)玛丽莲.亚隆
《性侵犯的历史》(法)乔治·维加莱洛.
《被奴役的性》(美)凯瑟琳.巴里
《中国女性史》日本山川丽
《存在与荒谬》潘绥铭
《女性主义与文学》康正果
《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研究》李健群著,
《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日本须藤瑞代
《另类的尖叫》周青编译
《弗洛伊德看电影》陈儒修等译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英,劳拉·穆维尔
《电影中的女权主义:一种立场,一种方法》李奕鸣《女性与电影》E.Ann Kaplan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秦喜清
《女性电影发展史》应宇力
《激情的疏离》英,休.索海姆
《弗洛伊德看电影》陈儒修等
女性主义叙事影片文本:
《茱莉雅》(美国)《流浪女》(法国)《让娜·迪尔曼》《裸体切割》(澳大利亚)《钢琴课》《天使与我共桌》《奥兰多》《我家有女初长成》(法国)《末路狂花》《夜幕降临时》(加拿大)《安东尼亚的家族》《蒙娜丽莎的微笑》《决不让步》《红颜》《无穷动》《时时刻刻》《地狱解剖》《罗曼史》《穿过情欲海》布雷亚《女魔头》派蒂-杰金斯派
《你的生活我决定》《我,你,他,她》《苹果》《圣烟》《探戈课》《沉默的时刻》《购物惊魂记》《硬水果糖》《回归》《故乡来信》《四月三周又两天》《弗里达》《寻找阿里布兰迪》《今年夏天》《人鬼情》《第二次觉醒》《姐妹俩》《罗莎.卢森堡》《贬值的人格》《女酒鬼的肖像》《孩子们没事》《破镜/碎镜》《一个沉默的问题》《沙漠之花》《白色空间》《穆兰赫道》
还有大量女同性恋影片待加
参考影片:《处女膜报告》德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