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土壤

合集下载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碳氮垂直分布特征及对水热变化的响应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碳氮垂直分布特征及对水热变化的响应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碳氮垂直分布特征及对水热变化的响应大兴安岭是我国北部典型的多年冻土区,其中森林土壤作为该区域的重要碳汇之一,其碳氮垂直分布特征及对水热变化的响应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的形成机制、碳氮垂直分布及其对水热变化的响应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的形成机制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的形成机制受到气候、地形、土父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大兴安岭区域,气候条件寒冷、降水年限短、蒸发量小,导致树木生长缓慢,枯死树干积攒较多,成为森林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同时,多年冻土层位上覆盖的厚度也是影响森林土壤形成的因素之一。

在大兴安岭区域,多年冻土覆盖层厚度较大,限制了森林土壤的垂直发育,使其主要分布在多年冻土下1米以内,土壤发育度相对较低。

二、森林土壤碳氮垂直分布特征森林土壤的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养分的来源和分配有关。

在大兴安岭区域,森林土壤的碳氮主要分为有机层(O层)、腐殖层(A层)、粉壤层(E层)和冻土层(C层)四个层位。

其中,O层主要是由枯枝、落叶等有机物堆积形成的,含有丰富的有机碳和生物活性元素,主要集中在土表面。

A层由O层和下层土壤经生物作用和地球化学作用分解后形成,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元素,主要分布在O层下方的10-30厘米深度处。

E层为粉壤、流末砾等物质混合形成,含有较高的氮和矿质元素,分布在A层下方的30-60厘米深度处。

C层为多年冻土层,富含一些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但其平均含量较低,分布在E层下方的60厘米以深处。

三、森林土壤对水热变化的响应由于多年冻土区气候特征明显,水热变化对森林土壤有明显影响。

在大兴安岭区域,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可以有效地改善森林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养分转换效率。

同时,降水增加也可以增加O层和A层的厚度,提高森林土壤的生产力和土地利用能力。

但是,极端干旱或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对森林土壤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

在此基础上,森林土壤的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神秘大兴安岭的黑土壤

神秘大兴安岭的黑土壤

神秘大兴安岭的黑土壤
大兴安岭是中国北方的一片独特地区,其境内的黑土地被世人
誉为“黑龙江的世界之冠”。

其中,黑龙江境内的黑土地则被称为“黑土的故乡”。

最为神秘的则是大兴安岭的黑土壤,被誉为“黑土
的极致”,是全球最古老、最纯净、最保护生态的黑土。

黑土壤是一种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由草木长期积累和自然
酝酿而成。

黑土壤有着独特的保水保肥性质,其中富含的大量有
机质、微生物和矿物质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是农业资源的重要组
成部分。

大兴安岭的黑土壤火山红土和冰蚀土混合,形成了特殊的构成,富含丰富的富钾、富磷、富有机质等物质,对农业非常有益。

同时,大兴安岭的黑土壤还有着特殊的物理性质,不容易产生泥石
流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据专家和学者分析,大兴安岭黑土的形成是世界上最复杂和神
秘的过程之一。

大兴安岭原始树林遮天蔽日,枯枝、落叶被大自
然漫长的时间转化成犁头、泥炭等有机物,与岩石、矿物质混合
沉淀,形成黑土地。

而在黑土地中,含有大量的孢粉和有机质,
使得这里土质特别肥沃。

这种特殊的土质世界上只有少数的地方存在,是农业和生物多样性大本营。

但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出现,导致黑土地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地压力。

(居然也会有错别字)近年来,国家和当地政府开始保护和修复黑土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并利用好这些北方贵重的黑土地。

我们相信,在科技和人的努力下,黑土壤之神秘,一定有更多的秘密被揭开,然后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惊喜。

暗棕壤——精选推荐

暗棕壤——精选推荐

暗棕壤暗棕壤1、地理分布:暗棕壤分布很⼴,是东北地区占地⾯积最⼤的⼀类森林⼟壤。

分布于⼩兴安岭,长⽩⼭,完达⼭及⼤兴安岭东坡,其范围北到⿊龙江,西到⼤兴安岭中部,东到边境乌苏⾥江,南到四平,通化⼀线。

2、成⼟条件:1)⽓候:暗棕壤属我国东北温带季风⽓候。

冬季寒冷⼲燥,⼟壤冻层深,表层冻结时间150天左右,冻结深度1——2.5⽶,年平均⽓温在-1——5C,年降⾬量600-1000mm ,年降⽔分配极不均匀,夏季降⾬量占全年降⾬量的半数以上。

(2)植被: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

共有植物2000种,主要的针叶树种有红松,冷杉,云杉长⽩落叶松;阔叶树种有⽩桦,⿊桦枫桦,春榆,胡桃楸,⽔曲柳,紫椴及各种槭树。

(3)地形:地形主要为低⼭,中⼭,丘陵的部分平坦的⾕盆地。

(4)母质:长⽩⼭,张⼴才岭等分布最⼴的岩⽯为花岗岩,其次为⽞武岩;⼩兴安岭主要为花岗岩和⽚⿇岩,成⼟母质为这些岩⽯和破积物以及⼀部分为第四纪湖积冲积物。

3、成⼟过成(两个过程):(1):弱酸性淋溶过程。

(2):温带湿润森林下腐殖质积累弱酸性淋溶过程: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林分组成复杂,地被物⽣长茂盛,森林每年有⼤量的凋落物,其中所含各种养料元素经微⽣物分解后补充到⼟壤中,林下的草本植物有庞⼤的根系,有机质解过程较快,⼟壤积累了⼤量的腐殖质。

其组成:胡敏酸为主弱酸性,代换性盐基含量丰富,盐基饱和度⾼,因此暗棕壤具有较⾼的肥⼒。

温带湿润森林下腐殖质积累:温带湿润⽓候条件下树⽊郁闭,湿润,降⽔量⼤,集中于夏季,⼟壤中产⽣了强烈的淋溶过程,致使暗棕⾊森林⼟成弱酸性反应,并含有⼀定量的活性铝。

季节性冻层的存在削弱了暗棕⾊森林⼟的淋溶过程,因被淋洗灰分元素受到冻层的阻留。

由于冻结,⼟壤溶液中的硅酸脱⽔析出,淀附于全⼟层内,致使整个⼟壤剖⾯均有硅酸粉末附着于⼟壤结构表⾯,于后成为灰棕⾊。

4、主要性状:(形态和性质)(1)剖⾯性状:暗棕壤剖⾯可分成A oo ,A o ,A ,Ab ,B ,C 等层次。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寒地农业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热,土壤肥沃,是玉米种植的适宜地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种植技术的提高,极早熟玉米品种逐渐在大兴安岭的农业区得到推广和种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

我们来了解一下极早熟玉米品种。

极早熟玉米品种是指生长期极短、抗寒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其生长周期一般为70-90天,适应寒冷气候,早熟性强,不仅能够避开大兴安岭地区的短暑期,还能够在较短的生长周期内完成生长发育,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的农业区具有很大的种植潜力。

对于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气候条件。

大兴安岭地处寒地,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气温变化大,降水充沛。

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对于玉米种植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

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种植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措施。

其生长周期短,抗寒能力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长发育,保证了玉米的收获期,降低了气候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提高了种植的成功率。

土壤条件也是影响极早熟玉米品种种植的因素之一。

大兴安岭的土壤类型多样,有肥沃的黑土和盐碱地,也有瘠薄的石土和沙质土壤。

不同的土壤对于极早熟玉米的生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极早熟玉米品种适应性广,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上生长,与当地的土壤条件相适应。

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也是影响极早熟玉米品种种植的重要因素。

在大兴安岭的农业区,农民们正在逐步引进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如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有机肥料施用等,以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通过科学的灌溉和施肥管理,调整种植密度和播种期,以及采用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了玉米的品质和产量,保证了稳定的经济收益。

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也是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的农业区得以种植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极早熟玉米品种,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补贴,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降低相关的种植风险,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种植极早熟玉米品种的成功率。

大兴安岭地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大兴安岭地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作者简介 张词博(1999—) ,男,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遥感监测与信息分析。 ∗通信作者,讲师,博士,硕士生导
师,从事遥感监测与信息分析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9-19;修回日期 2023-01-03
表征植被覆盖情况 NDVI 数据参考的是蔡崇法等[4] 、张宪奎
等[1] 以及张雪花等[5] 的研究结果。
grades, while moderate erosion was only distributed in low elevation, and there was no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erosion intensity and altitude. The mild erosion was distributed in all slope grades. The mild erosion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edium and low slopes, and the
弱、气候变劣等各种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土等,林区植被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群落。
因此,研究大兴安岭地区的土壤侵蚀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1. 2 数据来源 降雨数据来自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
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土壤侵蚀模型包括 USLE、RUSLE 等。 经验模型
网。 DEM 数据来自地理空间数据云 ASTER GDEM 30 m ×
用下的侵蚀过程,从宏观上反映了土壤侵蚀量。 该研究采用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提出的《黑龙江省土壤流失方
程》 [1] ,根据黑龙江的实际情况对各因子的数值进行了全面
修改,因此更适用于大兴安岭地区的土壤侵蚀研究。

大兴安岭课文原文

大兴安岭课文原文

大兴安岭课文原文
摘要:
一、大兴安岭的位置和面积
二、大兴安岭的植物和动物
三、大兴安岭的山峰和河流
四、大兴安岭的气候和土壤
五、大兴安岭的开发和利用
正文:
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山脉,位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总面积约为32.7 万平方公里。

大兴安岭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南北走向,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之一。

大兴安岭的植物资源丰富,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针叶树,还有白桦、山杨等阔叶树。

此外,大兴安岭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东北虎、棕熊、猞猁等野生动物,以及人参、灵芝等野生植物。

大兴安岭的山峰众多,其中最高峰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青山,海拔2265 米。

大兴安岭的山峰主要由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山势陡峭,地形复杂。

大兴安岭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辉南江等,其中黑龙江是大兴安岭最长的河流,总长度约1800 公里。

大兴安岭的河流水质清澈,含有丰富的水资源。

大兴安岭的气候属于寒冷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短暂。

大兴安
岭的土壤主要是黑土和暗棕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适合农业和林业发展。

大兴安岭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包括林业、农业、旅游业等。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之一,林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此外,大兴安岭还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适合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

大兴安岭的土壤

大兴安岭的土壤

大兴安岭的土壤大兴安岭的土壤大兴安岭地区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组成,一般坡度较缓。

本地区又处在寒温带,气候冷湿,季节性冻层存在的时间很长,局部还有岛状永冻层。

降雨量由南向北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山地、丘陵分布的主要地带性土壤是棕色针叶林土,大兴安岭东坡和伊勒呼里山南坡逐渐过渡到降雨量较多的暗棕壤区,黑土只是呈小块零星分布在江河的河谷平原上。

沿江河的河谷低地和山间水线则分布有草甸土、沼泽土等非地带性土壤。

在高山地区也有少量的石灰土分布。

(一)石灰土石灰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海拨较高的山岭顶部,是本地区山地垂直带上分布最高的土壤类型。

海拨高度一般在12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候严寒,常年近9个月出现积雪,因而山顶母质不断遭受冻裂风化,大多崩裂为岩屑碎块,形成大片“碎石坡”或“石塘”。

除大量碎石裸露外仅在部分碎石之间,镶嵌有少量土壤,其上生长着呈匐状的偃松及兴安桧等木本植物,草木植物则有香鳞毛蕨与晚花拂子茅等;石块表面附生着大量地衣及各类藓类,反映出明显的抗寒耐湿特征。

这类土壤很少,仅占全区土地面积的0.1%左右。

(二)棕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是寒温带的土壤,也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土壤,高度在暗棕壤之上,具有垂直地带性的特色。

在成土过程中,尽管季节性冻层起着重大作用,但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成,仍然是生物――气候等综合成土条件作用的结果。

棕色针叶林土面积为4194497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1.00%。

棕色针叶林土在大兴安岭地区的中山、低山、丘陵均有分布,占据漠河县、塔河县、呼中区、新林区的大部和呼玛县的西南部及松岭区的北部地区。

棕色针叶林土表层腐殖质含量较高,但有效肥力低,腐殖质含量为10-12%,全氮含量为0.324-0.455%,全磷含量为0.134-0.181%,全部含量为2-3.9%。

棕色针叶土在成土过程中,由于地形、母质和植被的差异,形成了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和表层潜育棕色针叶林土三个亚类。

东北林区主要土壤

东北林区主要土壤

第十章东北林区主要土壤一、本章教学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掌握我国东北林区主要土壤(棕色针叶林土、灰色森林土、暗棕壤、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基本性状和改良利用途径。

二、学时计划:6学时三、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棕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是在寒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冻融回流淋溶型的土壤。

1 分布棕色针叶林土是我国北部寒温带针叶林下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和中段部分山地,约在北纬46030′~53030′之间。

2 成土条件1)气候棕色针叶林土分布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区,本区是我国最寒冷的地区。

2)植被本区棕色针叶林土的植被,主要是明亮针叶林。

3)地形大兴安岭大部分地区属于中山类型、北部为中山、台原地貌。

4)母岩和母质棕色针叶林土的地下岩层,基本由岩浆岩构成。

岩浆岩中,以花岗岩类、石英粗面岩的面积最广。

沉积岩主要有砂岩、砾岩,变质岩主要为片麻岩。

3 成土过程1)毡状凋落物层的泥炭化过程针叶林及其下木和藓类,每年以大量枯枝落叶、树皮、球果等有机残体凋落地表。

这些凋落物因缺乏灰分元素,富含单宁树脂,具有残余酸性物质,影响微生物活动;一年中低温时期长,并且因冻层造成了上层湿度较大的水分状况。

因此,微生物不能完全分解当年的凋落物,而逐渐积累成为半泥炭化的毡状层。

2)酸性淋溶过程针叶林下的凋落物主要是在真菌的活动下进行转化。

只有在温暖多雨的季节里(6~8月)微生物的活动较为旺盛,在分解有机质的同时也形成了以分子小、酸性强、活性大的富里酸类为主的腐殖酸类。

森林毡状层具有较强的保蓄水分的能力。

稠密的灌木在土壤中具有庞大的根量,也可导致土壤水分向下移动。

但向下的水流只有在多雨的季节才较多。

富里酸类随下渗水流进入土层与土壤中的盐基发生作用,导致了土壤盐基的淋失,土壤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具有稳定酸性。

土壤中铁铝化合物也可被富里酸类活化并向下移动,但由于气候寒冷淋溶时间短促,淋溶物质受到冻层的阻隔,这种酸性淋溶作用不能有显著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兴安岭的土壤
大兴安岭地区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组成,一般坡度较缓。

本地区又处在寒温带,气候冷湿,季节性冻层存在的时间很长,局部还有岛状永冻层。

降雨量由南向北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山地、丘陵分布的主要地带性土壤是棕色针叶林土,大兴安岭东坡和伊勒呼里山南坡逐渐过渡到降雨量较多的暗棕壤区,黑土只是呈小块零星分布在江河的河谷平原上。

沿江河的河谷低地和山间水线则分布有草甸土、沼泽土等非地带性土壤。

在高山地区也有少量的石灰土分布。

(一)石灰土
石灰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海拨较高的山岭顶部,是本地区山地垂直带上分布最高的土壤类型。

海拨高度一般在12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候严寒,常年近9个月出现积雪,因而山顶母质不断遭受冻裂风化,大多崩裂为岩屑碎块,形成大片“碎石坡”或“石塘”。

除大量碎石裸露外仅在部分碎石之间,镶嵌有少量土壤,其上生长着呈匐状的偃松及兴安桧等木本植物,草木植物则有香鳞毛蕨与晚花拂子茅等;石块表面附生着大量地衣及各类藓类,反映出明显的抗寒耐湿特征。

这类土壤很少,仅占全区土地面积的0.1%左右。

(二)棕色针叶林土
棕色针叶林土是寒温带的土壤,也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土壤,高度在暗棕壤之上,具有垂直地带性的特色。

在成土过程中,尽管季节性冻层起着重大作用,但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成,仍然是生物――气候等综合成土条件作用的结果。

棕色针叶林土面积为4194497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1.00%。

棕色针叶林土在大兴安岭地区的中山、低山、丘陵均有分布,占据漠河县、塔河县、呼中区、新林区的大部和呼玛县的西南部及松岭区的北部地区。

棕色针叶林土表层腐殖质含量较高,但有效肥力低,腐殖质含量为10-12%,全氮含量为0.324-0.455%,全磷含量为0.134-0.181%,全部含量为2-3.9%。

棕色针叶土在成土过程中,由于地形、母质和植被的差异,形成了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和表层潜育棕色针叶林土三个亚类。

在这三个亚类中以棕色针叶林土为好,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和潜育棕色针叶林土较差。

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因有灰化层,腐殖质较薄,土壤酸度偏大,表层潜育棕色针叶林土所处地势较平缓,土壤过湿,呈现泥炭化,沼泽化现象。

棕色针叶林土所处地势起伏,土层浅薄,只适于发展林业,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林业土壤。

以落叶松分布为最广,其次为樟子松和白桦。

(三)暗棕壤
暗棕壤是温带土壤,在大兴安岭地区分布面积不大,是呼玛县、松岭区和加格达奇的森林土壤,其它地区也有小面积分布,垂直分布在棕色针叶林土之下,分布在低山和丘陵区。

发育正常的暗棕壤土壤剖面具有AO、AI、B、C等层次。

AO 由木本凋落物和草本残体构成,有较好的白色菌丝体;AI层厚约10-20厘米,是腐殖质聚积层,棕灰色团粒结构,木本草本根较多;B层厚约30-40厘米,呈棕色,质地较粘重,结构为核状或团状块,有木质根,结构或砾表面有不太明显的铁锰胶膜;C层多为棕色粗砂和半风化岩石碎屑。

从肥力情况看,A层腐殖质含量较高,一般为5-9%或更高一些,向下急剧减少。

全氮含量与腐殖质含量趋势一致,也是A层高,0.179-0.298%。

磷素储量A层为0.126-0.244%,向下层过渡减少速度较缓。

全钾含量为1.2-3.3%。

微量元素含量高。

土壤呈酸性反应,水浸PH值为5.5-6.5,盐浸PH为3.8-5.4。

代换性阳离子以钙、镁为主,也有少量代
换性氢、铝。

代换性盐基总量约为16-41毫克当量/100克。

游离铁含量高。

大兴安岭地区的暗棕壤,在成土过程中,由于成土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暗棕壤、灰化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三个亚类。

本地区暗棕壤的面积约为2237807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7.00%。

暗棕壤对大兴安岭地区来说是最好的森林土壤。

生长着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和柞树、白桦等针阔混交林。

该土壤主要分布在呼玛、塔河、漠河、松岭等县(区)的沿黑龙江和嫩江一带。

灰化暗棕壤,灰化作用较弱,土壤肥力略低于暗棕壤,但差异不明显。

草甸暗棕壤的土壤水分偏多,但地表排水较好,除发展林业外,个别较平缓的地形部位可垦为农田。

(四)黑土
大兴安岭地区黑土面积较少,零星分布在呼玛县的黑龙江和松岭区的嫩江的阶地和山间谷地,面积约为211670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6%。

从黑土的剖面看,可以分为AP、A、AB、B、C五层。

AP层深0-20厘米,暗棕灰色,有植物根系,团块状结构,质地为重壤土。

A层20-50厘米,暗棕灰色,团块状结构,重壤土,根系较少。

AB层50-85厘米,暗灰棕色,有腐殖质下伸,有少量植物根,有田鼠穴,重壤土。

B层85-125厘米,黄棕色,中壤土,不明显的块状结构,有田鼠穴。

C层125厘米以下,浅黄棕色,轻壤。

从肥力上来看A层有机质含量为4-5%,有机质含量遂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到70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仍有2%以上。

土壤全氮量的变化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较一致.,A层全氮含量0.16-0.2%,向下逐渐减少。

磷素贮量A层为0.14-0.17%,向下减少的幅度较小,这与母质含矿质磷有关。

全钾含量较高,约为3%左右。

有效氮含量偏低,速效磷含量极低,这与冷湿条件是一致的。

土壤呈微酸~中性反应。

根据黑土所处的位置高低,又可分为黑土亚类和草甸黑土亚类两种。

黑土具有较厚的腐殖质层,有机质、养分含量较多,是大兴安岭地区最好的耕地土壤之一。

但多数黑土,特别是草甸黑土,土质粘重,气候冷湿,土壤有效氮、磷等养分缺乏。

(五)草甸土
大兴安岭地区的草甸土,分布在黑龙江、嫩江及其它支流的冲积平原、泛滥地、低阶地的低洼地或山间的谷地。

自然植被为小叶樟、沼柳、苔草等草甸植物,部分草甸土已被开垦为耕地,本地区草甸土的面积为273721公顷,占全区面积的3.3%。

草甸土所处的位置较低,受地表和地下水的影响,土壤水分充足,有时出现过湿。

土壤和成土母质不一,有壤土也有粘土。

草甸土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层及母质层两个发生层次。

A层0-40厘米,湿的,暗棕灰色,多草本植物根,团状块结构,中壤土,有锈斑。

Bg层40-63厘米,湿的,灰粽色,重土壤。

明显的锈斑和潜育特征。

少量植物根,有沙土夹层。

B1层63厘米以下,湿的,灰粽色,重壤土。

草甸土腐殖质层约为20-40厘米,有机质含量高,约7-8%,但到下层急剧下降。

氮、磷养分贮量较多,氮素向下急剧减少,磷素减少幅度较小些。

碱解氮含量高,但速效磷含量极低。

土壤呈微酸性反应。

本区草甸土可划分为草甸土和潜育草甸土两个亚类。

草甸土有机质含量高,水分、养分较丰富,土质较疏松,宜开垦为耕地。

但地势较低,气候冷湿,速效磷极缺乏。

(六)沼泽土
沼泽土多分布在河流两岸低洼处及山间沟谷的低洼处。

地表积水,植被为塔头、丛桦等,并有少量兴安落叶松分布。

本区的沼泽土面积约为734348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9%。

沼泽土一般分为两层,即泥炭层和潜育层。

T1层0-45厘米,棕褐色,半分解的泥炭层。

T2层45-60厘米,暗棕褐色,分解度较好的泥炭层。

G层60-71厘米,灰色潜育层,砂、粘土和碎石。

泥炭层有机质含量约为50%
左右,呈微酸性~酸性反应,泥炭的含氮量1.5-2%。

磷素含量0.38-0.54%,全钾含量约2%左右,碱解氮为23-55毫克/100克,速效磷含量极低。

沼泽土多有一定厚度的泥炭层,兴安落叶松生长不良,经过排水可以作为林业用地,或牧业用地,也可作为割草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