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教皇的权威

挑战教皇的权威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5课理性之光教案

【学习目标】

1.熟悉启蒙运动的背景,记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等启蒙运动先驱的主要观点,理解启蒙思想的影响。

2.认识“三权分立学说”“社会契约论”“人非工具”的含义及历史意义。

3.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揭示人文主义的新发展。

4.通过学习启蒙运动,理解世界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树立民主与法制观念的价值取向。

【教材分析】

一.重点难点与疑点

1.教学重点: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主要人物及思想、实质与意义

2.教学难点:伏尔泰、卢梭、康德思想的影响

3.教学疑点:启蒙思想家思想共性及其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二.教材解读

前言导入新课: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思想领域掀起一场更为激进、彻底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继承弘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第一子目【孟德思鸠:法的精神】

1.启蒙运动兴起

(1)启蒙运动的含义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理论上提倡理性,尊重科学;实践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批判封建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2)兴起的条件

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为此需要制造舆论。

同时,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许多优秀的自然科学家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的客观事物。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被经院哲学所束缚,他们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启蒙运动。

2.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1)孟德斯鸠简介: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1716年继承伯父的波尔多议会议长职位。后来,他卖掉官职,游历欧洲。认真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辛勤研究,终于写出了《论法的精神》这部资产阶级的早期法学经典著作。

(2)《论法的精神》: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的专制制度,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他的三权分立的学说,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3)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其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中

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发生过影响。1904—1909年,严复将《论法的精神》一书,以《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出版。

第二子目【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1.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一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腐朽黑暗,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精神上的准备。

2.伏尔泰主要成就:写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3.伏尔泰思想评价:伏尔泰比同时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地批判现存制度,更热情地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第三子目【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1.卢梭:是法国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急进的民主主义者。其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以来,对于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人类社会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这部书中,卢梭对于自由和平等的推崇和追求,他为建立民主政治而作的理论探索,以及他所提出的人民主权思想,有关代议制的论述等等,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纲领。

2.卢梭的主要思想:(1)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社会契约论》);(2)分析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自私有制;(3)主张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3.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共同点:主张用理性学说批判现实,否定现存的封建制度。抨击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天主教的黑暗统治;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各自特点:伏尔泰具有领袖威望的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和教权主义,影响巨大。但伏尔泰反对教会而又信仰上帝,反对君主专制又赞成开明君主,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倡导天赋人权,并继承发展了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这一原则使国家机器内部权力均衡,互相制约,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同时又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资产阶级对抗封建专制指出了道路。

卢梭主要观点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民主权”。他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上存在着体现人们共同利益的“公共意志”,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提倡当统治者要撕毁社会契约时,人民有权推翻他,这一主张不仅反对君主专制,而且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革命的理论。他认为立法权应该属于人民,人民有能力建立起体现公共利益的法律,他明确提出来“人民民主说”,反对君权神授论。他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还反对任何人因谋私而违反公共意志。

第四子目【康德:人非工具】

1.康德的思想: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康德是德意志著名哲学家。他继承和弘扬了法国的启蒙思想,主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反对贵族世袭制度,对法国革命表示同情,但又认为法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刑是“永世莫赎之罪”。

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启蒙运动的影响

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这个运动还直接影响了一些欧洲的封建专制君主如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和他的儿子约瑟夫二世,他们都借助“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第四,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

3.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其主要表现。

(1)文艺复兴主要抨击天主教会的神学观念,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攻击矛头对准的是封建社会里最神圣、最崇高的东西,也就是王权、神权与特权。

(2)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还不能公开地否定宗教神学,不少作品还借用宗教为题材;而启蒙运动中已提出了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引导人们从迷信上帝转向崇尚自然。

(3)文艺复兴重在宣传人文主义,追求人性解放;启蒙运动则前进一大步,强调人应该按照理性去行事,行使自然所赋予人的一切权利。

(4)文艺复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启蒙运动在批判封建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改革社会、改造国家的理论,为未来社会描绘了一幅蓝图。

巩固小结: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一场更为激进的思想解放活动。启蒙思想家们高举理性的大旗,提倡科学与民主,宣传平等与自由,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麻痹人们精神的基督教,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结构】

一.知识点图表

启蒙运动的含义

一、启蒙运动兴起

兴起的条件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二、启蒙运动高潮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三、启蒙运动扩展:康德:人非工具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学法指导

1.本课属于思想史内容,有一定理论学习要求和难度,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来分析。道德要明白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相应的经济基础所产生的上层建筑,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进而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

2.归纳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几个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再联系各自的重要著作和基本观点,区别各自思想的个性特点,以加深对教材重点知识的掌握。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延续与弘扬?一是在自由与个性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人文主义则基本上不涉及国家制度。二是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定了任何宗教与神学。三是为未来的理性社会即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描绘了一幅蓝图,而且,其中空想的成分并不多。像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后来都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至今仍在实行。

解析与探究:因为禁欲主义压抑人性,违背了人的天性,因此要批判禁欲主义。从而进一步解放人性,否定宗教神学。

自我测评:1。结合课本进行归纳整理即可。2同阅读与思考题答案。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

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及人口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小结:2、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意义 原因: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3)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4)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意义: ①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②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图:计生政策的调整(PPT) 思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与全面二孩政策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目的一样)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图片(PPT) 思考:这几幅图反映了我国资源环境面临哪些危回答 标记要点巩固要点 标记要点巩固知识点

机? 3、我国的资源环境面临哪些危机? 图:我国资源现状及问题(PPT) 思考:上列资料、表格说明了我国资源现状的哪些特点? 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资料(PPT) 思考:我国在开发资源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归纳:4、我国的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1)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影响: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图:当前我国环境形势(PPT) 思考:我国当前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5、我国的环境现状及其危害 环境现状: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思考问题回答 教材中标注要点 欣赏课件看图片思考问题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十二 阶段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

阶段优化提升 主题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及人文精神的内涵1.过程 (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须怀疑的世界主宰。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世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5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 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2.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发展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 阶段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智者运动智者学派将研究重点从自然界和神转移到人本身,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政治领域,要求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 [拓展训练——对接25分综合题] 1.(2020·江西七校联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必修三历史教学指导计划

必修三历史教学指导计 划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其中2班为文科班,文科的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争取高考中得高分。1班为理科班。他们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通过明年的学业水平测试。本年级是实行新课改的年级,使用岳麓版教材,。其中文科班,每周三节课,本期教学任务为完成必修三的新课教学内容,理科班,每周两节课,本学期教学任务为历史必修三的一半内容。 二、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中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材分析 必修三讲述的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技术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内容不是很容易掌握的,也不好理解。 四、教学措施 首先: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以夯实基础知识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学中双主体作用,迅速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要求,进一步提高高二历史教学水平,完成教学目标,本期工作主要采取措施如下: 1、进一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讲: (1)、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对于老师的要求:做一个导师,在知识传授、思想交流、能力培养等各方面都要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同时不断加强对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对新课改的研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针对学生,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正确而全面的看待和处理历史问题;把握好历史的科学性,教给学生一个传承的历史、发展的历史、客观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会求真,学会吸收;加强历史学习基础,要求充分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加大历史训练,用适当的练习题来提高历史的应用能力。理科学生要求掌握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基本历史内容。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常规工作,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坚持备课,做到每课都备好重点难点,认识学情,寻找突破点;认真准备好每一个教案(或课件);课堂教学难易适当,突出重点,多展开师生互动;作业是巩固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积极对作业进行批阅,做到每个单元一阅,并对每一课学生出现的疑难作讲解。文科的教学内容会深入详细些,而理科的只是掌握基本的事实,所以在教学时间上也是有区别的。

高二历史组工作计划

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2-8-29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进行,根据本学期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理念 1、在上学期学习基础上,继续狠抓基础知识。 2、提高课堂效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搞得更好,全面调动学习兴趣。 3、每一堂课,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有所收获,都能在有兴致的学习,这堂课就是成功的。 二、教师方面: 1、一如既往的实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个人备课除了备教材的总体结构、备本单元的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外,更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整合整节课堂内容,达到最为有效。 集体备课还是设定一个主讲,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点、难点、课件设计、导学案设计、探究问题、导入的设计、课堂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习题的设置和处理等问题讲完之后,大家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制定最佳方案, 2、关于导学案的设置。课前一周就开始制定,老师分工协作,每份导学案就由本节课集体备课的主讲老师为主来进行。根据集体备课时大家的意见来具体制定,包括知识框架,基础知识,老师要点拨和设疑的问题,在导学案里都要详细体现。 3、课堂授课方面。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老师上课主要讲重点、讲难点,解释疑点,即学生理解不了的,学生归纳不了的,学生运用不了的,对过易、过难、过偏的不讲。把课堂的关注点由“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移到“这堂课学生提高了多少”上来,以高考为目标要讲出方法,讲出规律,讲出能力。 4、课后练习方面。精选习题,有效训练。光说不练效果差,真抓实练才是根本。在习题的设计上,做到立足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和精选的同时,对

徐中学案第12课太平天国运动

徐中学案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梳理】 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 (2)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他的思想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色彩。 (3)1517年,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改革的导火线)。2、经过: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拉开。 3、影响: (1)是反对改革运动。 (2)改革后创立的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教、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1536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为发财致富做辩护,在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家用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知识探究】 材料一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任何活着或死了的真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都分享基督和教会的一切恩惠,这些恩惠是上帝所赐的。——马丁·路德《关于赎罪票效能的辩论》 材料二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我们坚信这种安排。就被选者一方面来说,是完全根据他(神)白白施赐的仁爱,与人的功劳丝毫无关。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材料三天主教徒……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奥芬巴赫尔 材料四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徒吃得高兴”的含义及原因。 (3)综合以上信息,分析宗教改革是怎样推动欧洲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的? (4) 根据材料四,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如何体现了“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关系。 【巩固练习】 1.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这说明了 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2.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到:“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文中的“它”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3.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可能会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4.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否定教皇地位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 12.下列各项,能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B.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5.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历史 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3

【使用说明】 1、依据知识结构,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 2、认真研究合作探究题目,在课本上勾划好,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以备小组探究。 3、学案的所有内容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再合作探究。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难点: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导学 问题引领 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 (2)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他的思想使人获得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带有鲜明的____ 色彩。 (3)1517年,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改革的导火线)。 2、经过: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 拉开。 3、影响: (1)是反对改革运动。 (2)改革后创立的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教、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1536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为发财致富做辩护,在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家用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 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1.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提示: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色彩的?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价值观养成的教学过程设计 ——以高中历史必修《文艺复兴》为例* 以历史价值观培育为核心设计教学过程,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充分运用符合学生情感和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的核心立意,激发学生对相应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感悟和共鸣,让历史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本文以高中历史必修《文艺复兴》一课为例,试探讨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历 史价值观养成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确立“课魂”,突出重点,解决历史价值观达成的关键问题 李惠军老师说过:“富有价值的历史感必然是深沉的,深沉的历史感是一种深刻的感知和厚重的理念。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灵魂。灵魂是历史课堂智慧的精髓,只有在这个灵魂的驱使下,历史才有深度力量,才有神韵风采。”[]《文艺复兴》一课的“课魂”毫无疑问是“人文精神”(Humanism)。学生通过对文艺复兴历史的学习,能否对人文精神的内涵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直接关系到本课历史价值观的达成度。 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设计时,必须突出人文精神这一重点。 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设计时要明确一个认识:“人文精神”不等于“人文主义”。两者有很大的共性,但也有根本的区别。“人文主义”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对神学束缚的反抗,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人文精神”则具有更大的广度和外延,历史上早于人文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古希腊时期),又伴随历史的发展,成为了超越民族、超过国界,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共识。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设计时,不仅仅局限于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理解,而要将更具广度的“人文精神”置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价值观层面更为准确地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凸显人文精神的历史感。笔者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米开朗基罗的着名壁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3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第三节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 教材整理1 加尔文和瑞士的宗教改革 1.背景 (1)加尔文思想受马丁·路德学说的影响。 (2)发表《基督教原理》,对新教的改革主张作了系统而又清晰的阐发。 2.内容 (1)把《圣经》的权威视为“永恒的真理准则”、教义和生活的标准、教会组织和纪律的依据。 (2)他在坚持不能靠行为得救外,还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预定论。 ①内容:上帝创世前对每个人都有一个判决,选民或弃民都是上帝预定的、不改变的。 ②影响:否定了神职人员和教皇的作用;鼓励信徒在现世尽力获得成功;破除了以清贫为美德的中世纪观念。 (3)创建日内瓦学院,成为培养改革派传教士的摇篮。 3.影响 (1)加尔文的预定论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市民阶级的要求,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使日内瓦获得“新教的罗马”之称。 [深度点拨] 如何认识加尔文改革 加尔文宗教改革显得比较激进,具体表现为建立民主教会,严厉排斥异己,主张国家的民主化和共和化,这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其主张适应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因而加尔文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进行革命、反封建的旗帜。 教材整理2 英国的宗教改革和清教徒运动 1.英国的宗教改革

(1)背景 ①罗马教皇的腐朽堕落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英国人民反对教皇干预英国事务,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③宗教改革派要求简化礼拜仪式,建立民族教会。 (2)1529年,亨利八世改革 ①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取消教皇法庭的最高司法权。 ②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正式承认国王是“英国教会在世唯一最高元首”,有权召开宗教会议。 ③教会向罗马教廷上交的贡金一律上交国王。 ④下令调查修道院的罪恶,封闭了全部修道院,财产收归国王所有。 (3)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改革 ①切断与罗马教廷的关系,恢复英国国教会,神职人员必须效忠女王。 ②宣布女王为英国教俗双方的最高管理者,主要神职的任命、教会决议的实施由政府指定的高级法庭执行。 ③通过了《三十九条信纲》作为国教会的官方教义,标志着英国国教会的最终确立。 2.清教徒运动 (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对专制王权控制教会的状况不满。 (2)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 (3)影响: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成为一支重要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力量。 [深度点拨]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 英国宗教改革有其特殊性。改革由国王为首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进行,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虽不再从属于罗马教廷,但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 教材整理3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1.实质 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社会革命。 2.作用 (1)打破了罗马教廷在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为人们进一步摆脱罗马教会和世俗政权的控制,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开拓了道路。 (3)产生了一批国家教会,加强了各民族国家的中央集权,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4)使诸多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对欧洲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深度点拨] 为什么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运动?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 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 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 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 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 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

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XX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 生回答后,师概括: 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 二、宗教改革概况 路德宗教改革 简单介绍路德:夏季,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1《正视发展挑战》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1.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变化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多,我国渐渐进入老年社会 ②延迟退休年龄是我国政府“十三五”期间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③人口老龄化趋势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重要依据 ④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合我国的人口发展状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下面图表体现了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 ) A.老龄化加剧 B.人口增速趋缓 C.城乡分布不均衡 D.人口素质偏低 3.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对这一政策认识错误的是( ) A.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B.说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也要适时调整和完善 C.有利于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D.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4.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33%、28%。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37%,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雾霾现象凸显。这体现我国( ) A.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B.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C.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形势和环境问题 D.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5.下表数据是我国主要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比例。它告诉我们( ) ②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 ③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率比较低 ④当前我们应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1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8%,预计能完成能耗强度降低3.4%以上、能耗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以内的年度目标。这说明( ) A.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B.我国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短缺 C.我国坚持绿色发展,致力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D.资源、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7.人民网2018年1月19日消息:“改善”成为去年全国空气质量的关键词。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这( ) ①说明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②是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成果 ③体现我国的环境质量在进一步改善 ④表明我国的环境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18年1月25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护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1)为什么要“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中历史 第13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4高中历史第13课宗教改革的历史 背景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1、课前导学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1)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①与②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 教团体。 ⑵发展 A.4世纪初期,演变为③的国教。 B.476年,在④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C.11世纪,分裂为以⑤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⑥为屮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 ⑴原因 A.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⑦争夺权力,组织“⑧”,势力不 断扩展。 B.屮世纪的欧洲,⑨严重,⑩衰弱。 ⑵表现 A.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乙一,还通过兜售“?”等?方式搜括钱财。 B.政治上:?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 C.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掌握了《圣经》?,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 D.社会生活方瓯: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束缚。 二、宗教“异端” 1.含义;古代屮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①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②”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③。 3.表现 (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④。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A.英国人⑤?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B.捷克人⑥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影响 ⑴对天主教会的⑦提出有力挑战。 ⑵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⑧、发展⑨经济的要求和⑩的愿 望 。

⑶对16世纪欧洲的?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经济上:①开始瓦解,②?开始岀现和发展。 2.政治上 ⑵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④,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⑶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⑤,实现⑥。3??思想上:⑦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⑧的统治。 2.、课堂识真 1.屮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抻权统治的主要原因迅() 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 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 C.教皇实力强大 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 2.主教扯着嗓了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的犯人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 出15个金帀,就可以获得赦免。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帀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材料屮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②材料屮的事件成为路徳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 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屮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 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③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④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4.著名的“卡诺莎之辱”集屮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徳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屮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 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情况,屮世纪的欧洲人民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屮学习哥白尼的XI心说 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6.lBttt纪30年代以后,宗教裁判所在欧洲逐步推广,这从木质上说明() A.夭主教地位更加巩固 B.当牧师成为人们理想职业 C.天主教会更加残暴 D.天主教会走向衰弱 7.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 B.“屮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课前 【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 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内容概述】 回顾: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本。西方人文精神最初来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中世纪时,天主教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文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大师们发掘出古希腊的精神遗产,重新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尊严;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了天主教神学统治,发起基督教人文主义,使人文主义在欧洲得以发展;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反对神性,认为人的理性是衡量万物的标准,人的理性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人文精神从此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位。 【知识梳理】 第 8 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前言: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为何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一、文艺复兴 概念:文艺复兴是 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兴资产阶级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经济根源/根因: ;基础是: 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享乐 文化遗产: 人才结构:意大利聚集了一批 ;黑死病引发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反思和怀疑。 特点和实质: ①主张 ,提升 肯定人的 ; ②反对 抨击 ,崇尚 和科学,追求知识; ③提倡追求 和幸福生活,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提倡探索 。 文学:“文学三杰”及其代表作 艺术:美术三杰及其代表作 扩展: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国家(莎英国的士比亚及其代表作) 影响:①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②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解放了 , 使人们更多地关注 。 二、宗教改革 ①经济/根因: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②政治:天主教会的专制、贪婪与腐败,尤其对德意志的压榨沉重,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③思想: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 ④目的: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教会。 导火线:1517年,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著名的“ ”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扩展到欧洲许多地方并出现其他新教派别,其中 和 影响最大。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 ② 圣经至上,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④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教随国定 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影响: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进一步 ,传播和发展了 ; 有利于 的发展;推进了欧洲 的形成和 的发展。 文艺复兴 原因 核心: 人文主义 成就 过程 主张 宗教改革运动 背景

第13课 宗教改革

高二历史学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 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自主学习】 1.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开始的标志、新教派 2.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及包含的人文主义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异同 【知识梳理】 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①政治:罗马教廷对欧洲实行封建政治、经济和思想压迫;分裂的德意志 地区所受压迫最为严重;②文化: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③直接:1517 年教皇兜售赎罪拳 2、代表作:《九十条论纲》;揭开改革的序幕 3、路德主张: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核心是“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代表作:1536年《基督教原理》 2、主张:①依靠信仰才能得救,②提出“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三、宗教改革的意义 1、猛烈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封建神权统治,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2、形成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新教; 3、促进了启蒙运动、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发展,

【问题探究】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阅读以上材料,归纳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指出这一思想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自主检测】 1.“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行称义 2.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否定教皇地位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发生在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 B.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C.都借助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D.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

高二历史下学期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导学案 岳麓版

高二历史下学期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导学案 岳麓版 一、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学习目标:(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学习重点难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概况及影响。Ⅰ、课前预习:欧洲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资本主义产生后,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从思想上冲破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为此进行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 2、此时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 3、它表面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实质上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4、文艺复兴矛头直接天主教会。开始于意大利地区。 5、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1)意大利前三杰:①但丁。②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③薄伽丘。《日谈》。(2)意大利后三杰(艺坛三杰)①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②米开朗基罗。《大卫》③拉斐尔(被称为“画

圣”)。《西斯廷圣母》(3)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他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二、宗教改革: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 2、此时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斗争矛头直接天主教会。 3、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1)马丁路德:主要在德意志地区。思想内容:①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②赎罪券功效微不足道,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2)加尔文:主要在瑞士,代表作《基督教原理》,思想内容:①信仰才能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权力。②先定论,这是加尔文宗教思想的核心。 4、宗教改革后,基督教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即改革后出现的宗教派别)。 三、启蒙运动: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 2、此时的社会思潮:理性主义。斗争矛头开始转向封建等级制度。运动中心在法国。 3、代表人物:①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②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思想主要内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法治,开明君主制。③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代表作《社会契约论》。思想内

2021岳麓版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word学案

2021岳麓版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word学案 刘丽萍 【课标要求】:明白马丁?路徳等人的要紧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梳理】: 一、背景: 1、经济:_________ 的产生和进展。 2、思想:文艺复兴后,各国的_________ 思想十分活跃。 二、马丁?路徳改革 1、全然缘故:教会压迫最严峻,阻碍__________ 的进展。 2、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 __________ 3、序幕:1517年马丁?路徳发表《 __________ 》 3、主张:强调_________ ,主张只有靠___________ 才能得救。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结果: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先的 __________ 、________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而。 三、加尔文改革: 1、背景:马丁?路徳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人只有靠 _______ 才能得救,反对 __________ 的等级观念,否定______ 统治人民的权力。 (2)耙“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说明成__________ ,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学说为以后的 _________ 提供了意识形状方面的依据。 (2)不仅创立了独到的宗教改革理论,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被誉为 四、意义:欧洲的宗教改革家不迷信传统、陈规,勇于挑战以____________ 为首的宗教权威, 为人类在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第14课理性之光(课前预习案) 【课标要求】:简述孟徳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徳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进展。 【知识梳理】: 一、兴起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二、性质: ________ 思想文化运动 三、要紧观点:提倡 __________ ,把斗争矛头指向 __________ 制度及其_________ 体系 四、代表人物: 1、孟徳斯鸠:代表作是《_________ 》,提出了________ 学说,那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差不多原则 2、伏尔泰:强烈反对__________ ,称教皇是" __________ ”,后人评论说,那个学说“18 世纪是 ________ 的世纪” 3、卢梭:阐述“_______ ”的学说,提出“________ ”的口号,代表作是〈〈 〉〉。 4、康徳:代表作是(__________ 〉,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_________ :提出

《收发电子邮件》教学设计(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收发电子邮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练习内容分为四部分:认识电子邮箱、申请电子邮箱、发送电子邮件和接收电子邮件。认识电子邮箱是本课学习的基础,申请电子邮箱为收发电子邮件做准备,发送和接受电子邮件是为了让学生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利用自己建立的免费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其中,学会注册电子邮箱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掌握发送电子邮件的具体方法也是重点需着重练习。我们用两个任务练习,从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电子邮件的几种常用操作技能方法。本课就内容而言,对已经学习了一段信息技术知识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就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接收邮件部分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有一定的探究发现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操作以及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对利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通信有一定的兴趣,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少数学生家庭已经具备上网的条件,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但是大多数学生仍然没有使用过电子邮件,不明确电子邮件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缺乏应用的基础知识。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把电子邮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遵守使用电子邮件的道德规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电子邮件的格式; 2.学会注册电子邮箱; 3.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具体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接收电子邮件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操作能力。

人民版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学案

人民版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学案欧洲宗教改革导学案 设计:刘亚军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容。 难点: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探究学习一】依据材料及课本知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一.背景: 兜售“”最终成为导火线 【特别提醒】对于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 (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的角度去探究。 (2)从欧洲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要性。(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西欧社会变

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政治上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君主结成政治联盟,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思想冲击了天主教神权。) 二.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改革的开端 (一)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 1.内容: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既不靠也不靠 只能靠 2.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 (二)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 1. :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 ,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简化天主教的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历史意义 1.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 2.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发展。 3.创立了新教派,主要在德国、北欧传播。 【特别提醒】马丁?路德代表的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的意志民族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所以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三.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改革的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