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高中,学校生源既有农村的,也有乡镇和城市的。
由于各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情况区别很大,从而造成学生之间产生很大的差异,同一个班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有些学生却基础很差,甚至连鼠标操作都不熟练,造成了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教学整体水平提高的困难。
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得,是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开展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生分层
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
在这种要求下,在个人能力和基础不同的现实中,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主体要求,实施分层教学,因此首先要对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通过摸底测试以及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的观察,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对学生分层。
通常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将少数具有较好信息技术基础与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第一层次,把信息技术基础差及学习速度明显较慢的学生组成第二层次,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个组。
为了便于课堂管理,将同一组的学生上机位置安排在一起。
各类学生合理搭配,以基础好的带基础差的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
在给学生分层时,要让分层隐性、分组显性,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此要淡化各层间人为的界线,在分层时要教师自己心中有数,而让学生看来只是很自然地分组,以保护其自尊心,避免分层带来的负效应。
随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及学生学习的快速分化,要及时调整他们所在的层次以适应相对的变化,推动、鼓励学生由低层向高层递进。
二、教学分层
笔者运用“因材施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分层教学”,探索了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四个教学环节。
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重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以促进生生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环节一:任务分层分层教学开始时,教师以实例演示、设问、任务诱导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
为各层学生呈现适合于本层学生水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激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任务的确立,一般是以不同层次学生对象设计分层任务。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以强化基础、掌握计算机技能为主;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则重点在调动其非智力因素,引导其多观察、勤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实践,并定其为小组内的“导师”,让“导师”帮助其他学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同时也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组织教学。
环节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围绕任务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过程是给学
生不断设置障碍,学生不断跨越障碍的过程。
对于学生自学、讨论后仍无法逾越的障碍,教师要作为下一环节讲授与个别辅导的重点。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旧知识技能,发现新问题,跨越新障碍,建构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积极鼓动学生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与学习,鼓动小“导师”们帮助其他学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
环节三:集体讲授,个别辅导“集体讲授”主要是解决那些具有共性的问题;那些来不及解决的、不具有共性的问题个别辅导,同时学生可利用这段时间继续探讨。
“集体讲授,个别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是“教”与“学”的一个动态反馈教学过程。
在学生自学、教师巡回辅导时,主要围绕第一层次学生“吃不饱”与少部分学生“吃不了”的问题,重点辅导学困生,使之最终达到达标的基本水平;对大多数学生,积极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提高信息搜集、整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环节四:分层评价,激励提高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结合各层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困生往往虽然基础较差,但他们同样有很强的自尊,而且对评价非常敏感,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多加鼓励,对于错误及时加以纠正。
同样基础较好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往往非常渴望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我,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定其为小“导师”来帮助其他学生,既满足了这类学生的成就感,使之
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同时其余学生也得到了帮助。
利用分层评价激励学生,推动各层学生齐头并进,在下一个教学目标实施中取得更大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三、实施分层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1.学生分层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目前,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对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的观察,但是任务难易的程度会对学生分层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索科学有效的分层方法。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会快速分化。
这就要求教师要拓宽课堂管理的范围,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避免了传统的“一刀切”教学的弊端,建立了一个既有相互协作又有相互竞争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漯河四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