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 发展历史

水泥行业发展历史

水泥行业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历史悠久。本文将从古代水泥的发展、工业化生产的兴起以及现代水泥行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古代水泥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古埃及人发现了一种能够与石材紧密结合的材料,这种材料被称为“水泥”。古埃及人将石灰石与黏土混合,经过烧制后得到了一种能够硬化并与石材结合的材料。这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古埃及的金字塔、神庙等建筑物的修建中,为古代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水泥的制作方法逐渐失传。直到19世纪初,人们才重新发现了古代水泥的制作方法。在英国,人们利用石灰石和黏土进行混合烧制,得到了类似于古代水泥的材料。这种材料被称为“罗马水泥”,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道路修建中。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水泥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1824年,英国人乔瑟夫·阿斯坎(Joseph Aspdin)发明了一种新型水泥,即现代水泥的前身——普通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是通过石灰石和粘土经过高温煅烧得到的,具有较强的硬化性能和抗压强度,成为当时建筑业的重要材料。

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水泥行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阶段。在工业化生产的推动下,水泥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证。水泥行业开始采用旋转窑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新型水泥的研发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矿渣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等,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水泥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代水泥工厂的生产线更加先进,自动化程度更高,环保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绿色环保成为水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泥行业也在不断创新。新型水泥材料的研发,如高性能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等,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此外,水泥行业还在探索绿色生产方式,如利用废弃物进行水泥生产、采用碳捕集技术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水泥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从手工制作到工业化生产的演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现代水泥行业不断创新发展,为基础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未来,水泥行业将继续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一、引言 水泥是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水泥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水泥工业发展状况 1. 历史回顾 水泥工业起源于19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建筑材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家,拥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规模。 2. 生产规模 水泥工业在中国的生产规模庞大,年产量持续增长。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水泥产量达到了30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3. 技术水平 水泥生产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显著提升。新型水泥生产线的应用,使得水泥生产的能耗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同时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4. 市场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对水泥的需求持续增长。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也对水泥市场的需求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5. 环境影响 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水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三、水泥工业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 未来水泥工业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新型水泥生产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绿色水泥、高性能水泥等。 2. 环保要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水泥工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水泥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3. 市场多元化 未来水泥市场将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建筑业需求外,新兴行业的发展也将对水泥市场提供新的增长点,例如海洋工程、新能源等领域。 4. 国际竞争 中国水泥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国际水泥市场的开放将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同时也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5. 绿色可持续发展 未来水泥工业将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通过减少能耗、降低排放等措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四、结论 水泥工业作为建筑材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规模庞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未来,水泥工业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加大环保投入,开拓多元化市场,面对国际竞争,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水泥概述 水泥是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早期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水泥按用途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每种水泥都代表了不同的用途。 二、水泥的发展历程 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1889年,中国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4万吨。

而到1893年,日本远藤秀行和内海三贞二人发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20世纪,人们在不断改进波特兰水泥性能的同时,研制成功了一批适用于特殊建筑工程的水泥,如高铝水泥,特种水泥等,全世界的水泥品种已发展到100多种。 三、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1、水泥产量降幅收窄 2020年上半年,我国遭遇突发新冠疫情,经济运行明显受阻,随着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生产生过逐渐恢复,复工复产深入推进,产量降幅明显收窄,2020年1-6月份累计产量99823万吨,同比下降4.8%,比1-5月份降幅同比减少3.4个百分点。 2、进口持续增长,出口持续下降 受沿海地区需求旺盛影响,2019年水泥熟料进口量达2274万吨,同比增长80%。而截止至2020年6月水泥熟料累计进口量达1411万吨,比1-5月增长了304万吨。而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口量持续下跌,截止2020年6月中国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数量为148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6万吨,降幅为49.6%。 3、水泥专用设备产量转好推动水泥产量上升 随着疫情高峰期的结束,下游工程项目推进水泥需求快速复苏的同时,政府组织行业有序复工复产,水泥专用设备产量好转。2020

中国水泥历史

甲子沧桑书写巨变、盛世水泥铸就辉煌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之际 来源:中国水泥发布时间:2009-10-15 2009年是新中国60华诞。60年,弹指一挥间。正是在这60年间,中国水泥工业在党和政府 的领导下,演绎了一场波澜起伏的巨大变迁,造就出令世界瞩目的“水泥大国”。温故而知新,梳理回顾60年共和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历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新时期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为此,应《中国水泥》杂志之邀撰写此文,与水泥行业广大同仁共勉。 如果从1889年唐山细绵土厂土窑生产水泥算起,中国水泥已有120年的历史了;如果从1906年“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算起,也有103年的历史了。 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但中华民族依然处在三座大山统治之下。旧中国,始终处于腥风血雨、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中。中国水泥工业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畸形发展,但规模之小、产量之低,发展之慢,令人乍舌。1949年水泥产量只有66万吨。4 亿5 千万人口的大国,人均水泥不到1.5公斤,中国水泥工业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一、回顾历史追寻共和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足迹 中国水泥工业的大发展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我国水泥工业60年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30年”,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 建国初的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7)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水泥生产企业只有35家,其中东北区14家,华北区5家,华东区 8家,中南区3家,西南区4家,西北区1家。新中国成立后,水泥工业的主要任务是接管国 民党官僚资本企业,修复遭受战乱破坏的设备,组织恢复生产。1949~1952年间,陆续修复了东北、华北遭到破坏的哈尔滨、本溪、小屯、抚顺、锦西、鞍山、大连、牡丹江、琉璃河、太原、启新等水泥厂。华东地区恢复生产的有中国、上海、江南、光华等水泥厂,中南地区有广州、华新水泥厂,西南地区有重庆水泥厂,全国总共有18 个大中型水泥厂相继恢复生产。另外还有口泉、济南、南平、辰溪、贵阳、嘉华、窑街等几个小型水泥厂也陆

中国水泥发展历史

中国水泥发展历史 中国水泥工业是我国建筑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泥在建筑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本文将从水泥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三个方面对中国水泥发展历史进行探讨。 一、水泥的起源 水泥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人们就开始使用含有石灰的黏土来建造房屋和修筑水利设施。而真正意义上的水泥的发明,则要追溯到19世纪。 1824年,英国人乔瑟夫·阿斯特利·波特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他将石灰石和粘土石进行研磨、混合,并在高温下煅烧,制成了一种名为“波特兰水泥”的材料,这就是现代水泥的雏形。这项发明引发了一场革命,使得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水泥的发展 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的水泥工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产量低、质量差、生产工艺落后。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水泥工

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水泥生产技术和设备,促进了水泥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泥工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这些举措为中国水泥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水泥工业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水泥生产线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工艺逐渐改进,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此时,中国水泥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水泥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据统计,我国水泥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全球水泥生产大国。同时,我国的水泥生产技术和设备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企业具备了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能力。 然而,水泥工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一方面,由于水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传统的水泥生产方式存在着严重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问题,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行业的规模扩大和建材市场的竞争加剧,水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

水泥行业的发展历程

水泥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水泥的发明与早期应用 水泥,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水泥是由英国工程师J.阿斯普丁于1756年发明的。自那时以来,水泥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早期的水泥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主要采用粘土或石灰石作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煅烧和研磨制成。 二、工业革命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水泥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水泥的制造工艺得到了改进,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同时,随着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泥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三、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这种技术采用悬浮预热和窑外分解工艺,使水泥熟料的生产更加高效和节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水泥行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环保法规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开始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对水泥行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水泥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同时,也推动了水泥行业的绿色发展,提高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水泥行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泥行业的技术创新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新型的原料制备、节能煅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使得水泥的生产更加高效、节能和环保。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水泥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六、水泥市场的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水泥市场的全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跨国水泥企业通过兼并与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国际贸易的增加也使得国际水泥市场更加活跃。然而,全球水泥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七、水泥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水泥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同时,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消费者对绿色建材的需求增加,水泥行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未来水泥行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此外,随着全球

水泥行业 发展历史

水泥行业发展历史 水泥行业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历史悠久。本文将从古代水泥的发展、工业化生产的兴起以及现代水泥行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古代水泥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古埃及人发现了一种能够与石材紧密结合的材料,这种材料被称为“水泥”。古埃及人将石灰石与黏土混合,经过烧制后得到了一种能够硬化并与石材结合的材料。这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古埃及的金字塔、神庙等建筑物的修建中,为古代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水泥的制作方法逐渐失传。直到19世纪初,人们才重新发现了古代水泥的制作方法。在英国,人们利用石灰石和黏土进行混合烧制,得到了类似于古代水泥的材料。这种材料被称为“罗马水泥”,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道路修建中。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水泥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1824年,英国人乔瑟夫·阿斯坎(Joseph Aspdin)发明了一种新型水泥,即现代水泥的前身——普通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是通过石灰石和粘土经过高温煅烧得到的,具有较强的硬化性能和抗压强度,成为当时建筑业的重要材料。 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水泥行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阶段。在工业化生产的推动下,水泥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证。水泥行业开始采用旋转窑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新型水泥的研发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矿渣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等,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水泥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代水泥工厂的生产线更加先进,自动化程度更高,环保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绿色环保成为水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泥行业也在不断创新。新型水泥材料的研发,如高性能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等,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此外,水泥行业还在探索绿色生产方式,如利用废弃物进行水泥生产、采用碳捕集技术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水泥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从手工制作到工业化生产的演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现代水泥行业不断创新发展,为基础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未来,水泥行业将继续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混凝土技术的四次重大革命发生时期

混凝土技术的四次重大革命发生时期 混凝土,简称“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自1824 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开始,混凝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混凝土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活动中消费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混凝土仍将是建工、铁路、公路、水运、水利、港口等行业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这样一种广泛应用的人造石材,使用过程中在原材料、配制技术、施工技术、综合性能、能源、资源及环保要求等方面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混凝土技术的四次重大革命。 混凝土技术的四大革命是: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外加剂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第一次重大技术革命——普通混凝土:在18 世纪前,有以天然黏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作为胶凝材料配制混凝土的记载。进入18 世纪以后,火山灰—石灰体系的混凝土因凝结缓慢和早期强度低而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曾想了不少办法改进胶凝材料的性能。直到1824 年,英国的烧瓦工人Joseph Aspdin调配石灰岩和粘土,首先烧成了人工的硅酸盐水泥,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首创了波特兰水泥的名称,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水泥工业的开端。1886 年,美国首先用回转窑煅烧熟料,使波特兰水泥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用该水泥和砂、石、水为原料配制的普通混凝土,用量和适用范围日益扩大。 混凝土第二次重大技术革命——钢筋混凝土:1850 年前后,法国人取得了钢筋混凝土的专利权,用钢筋来增强混凝土以弥补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低的缺陷。1850 年,法国人兰伯特( Lambot) 用加钢筋的混凝土做了小水泥船;1861年巴黎花匠蒙耶(Monier) 发明了在水泥沙浆花盆中放置铁丝网,制成的花盆薄且强度大,并获得专利,其后又陆续获得了梁、板、管等多项专利。至此,钢筋混凝土开始具有实用价值。随后,在欧美几个国家通过试验逐步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公式。 混凝土第三次重大技术革命——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到19 世纪末,法国的Freyssinet E 发明了预应力锚具,天才的创造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它充分利用了近代科技提供的混凝土与钢筋的高强度等优越性能,发挥了两种材料共同作用的复合功能,为减小结构断面、增大荷载能力,提高抗裂和耐久性等起了卓越的作用,使长跨、高耸、重载等结构使用钢筋混凝土作为主体材料成为可能。这是混凝土技术的一次飞跃,大大推动了建筑工程的进步。 混凝土第四次重大技术革命——外加剂钢筋混凝土: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德国发明了引气剂和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应用,使混凝土的耐久性、流动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此后,多种化学外加剂先后制成并在工程中迅速得到应用,被认为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以后的又一次技术大突破。

华润水泥发展历程

华润水泥发展历程 1. 背景介绍 华润水泥是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成立于1933年。公司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主要从事水泥、混凝土和相关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销售。华润水泥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中国建筑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2. 创立与发展初期 华润水泥创立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公司主要从事香港地区的小规模水泥生产。 在二战期间,华润水泥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开始向国内市场供应产品。这一时期,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市场资源。 3. 公司改革与重组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开放措施。作为国有 企业,华润水泥也面临着改革的压力。1994年,公司进行了重组,并引入外部投 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这一步骤使得公司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并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4. 水泥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对水泥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华润水泥抓住了这一机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公司还加强了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高性能的水泥产品,满足了市场对不同用途水泥的需求。 5.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措施 华润水泥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公司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了废气排放和能源消耗。此外,华润水泥积极开展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并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公司还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对环保意识和技能。 6. 国际化战略与海外市场拓展 近年来,华润水泥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在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机会。公司先后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并与当地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华润水泥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先进技术,赢得了海外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7. 未来展望 华润水泥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公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未来,华润水泥将继续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并进一

我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我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混凝土是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工程结构材料,是支撑我国建设发展的关键性材料之一。目前我国混凝土年产量已超过40亿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混凝土生产和应用大国。 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我国混凝土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制备技术和施工领域等很多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三峡大坝混凝土工程总量超过2500万立方米,其工程量之大、混凝土要求之严、施工难度之高,堪称世界之最;又如广州西塔、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中心、北京中国尊和奥运工程、沈阳的多个高强混凝土高层建筑、青藏铁路桥隧工程、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混凝土工程技术都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1.我国混凝土发展的第一阶段——预制混凝土阶段 回顾旧中国及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混凝土技术相当落后,施工现场多是沿袭1∶2∶4的体积比配料,人工大铲翻拌,较好的现场也只是自落式滚筒搅拌机,用水量凭搅拌工经验而定,技术落后,产量低,施工进度慢,质量不稳定。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建筑工程方面学习引进前苏联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在几所著名高等学校开办了“混凝土制品工艺专业”,1956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北京第一混凝土构件厂。之后,上海、西安等多地也相继建设了预制混凝土构件厂,生产梁板等建筑用构件、铁路轨枕、涵管等。这十多年间,几乎所有建筑工程都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连农村都有预制混凝土板生产,有学者称这一时期可谓预制工艺一统天下。就混凝土本身来说,预制构件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干硬性(或半干硬性)混凝土并加强振捣密实。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成本的唯一途径。从工艺上来说,也要生产构件的混凝土稠度越小越好,这样可保证混凝土成型时不至于塌陷(如空心板),并尽量缩短构件加热养护前的静停时间。 2.我国混凝土发展的第二阶段——预拌混凝土的崛起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某些缺点或局限性难以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和混凝土结构建筑体系的变革,混凝土的现浇

水泥简介

水泥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中国秦安大地湾人,他们铺设了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后来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目录 简介 历史 分类 水泥化学反应 生产工艺 生产工序 生产工艺流程举例 指标 水泥主要技术指标 水泥标准的修订 水泥污防标准 装饰水泥选购与使用 装饰水泥品种 运用与选购 水泥发泡 使用注意事项 国家标准 注意事项 混凝土 真假辨别 行业情况 总体 消费分布 行业前景 展开 简介 历史 分类 水泥化学反应 生产工艺 生产工序 生产工艺流程举例 指标 水泥主要技术指标

水泥标准的修订 水泥污防标准 装饰水泥选购与使用 装饰水泥品种 运用与选购 水泥发泡 使用注意事项 国家标准 注意事项 混凝土 真假辨别 行业情况 总体 消费分布 行业前景 简介 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可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 水泥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和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性水泥三大类。通用水泥为用于大最土木建筑工程一般用途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专用水泥是指有专门用途的水泥。如油井水泥、大坝水泥、砌筑水泥等。特性水泥是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自应力铝酸盐水泥等。按照主要的水硬矿物,水泥又可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以及少熟料和无熟料水泥等。 历史 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很像古罗马时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为罗马水泥。因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经配料直接烧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别适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约瑟夫·阿斯谱丁(Joseph Aspdin)发明了水泥并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他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它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907年,法国比埃利用铝矿石的铁矾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烧制成了水泥。由于这种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铝,所以叫做“矾土水泥”。 1871年,日本开始建造水泥厂。 1877年,英国的克兰普顿发明了回转炉,并于1885年经兰萨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转炉。1889年,中国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4万吨。 1893年,日本远藤秀行和内海三贞二人发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

水泥发展史

水泥发展史 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久性强 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泥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 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下面我将以时间顺序为基础,简明扼要 地介绍水泥的发展历程。 1.古代水泥的起源(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1000年): 在古代,人们发现了一种由石灰和黏土混合后形成的水泥物质。 最早发现这一技术的是古埃及人,他们使用这种水泥制作了众多精确 的建筑物,如吉萨金字塔。此外,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古罗马 等古代文明也使用了类似的水泥材料。 2.罗马水泥及其衰落(公元前300年-公元5世纪): 古罗马帝国发展了一种称为“波托兰水泥”的新型混凝土材料。 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凝结技术,可以在水中硬化,并与粘合材料混合。这种水泥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古罗马城市的建设,并使其成为西方世界 最发达的文明之一。然而,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波托兰水泥的生 产和应用逐渐消失。

3.现代水泥的发展(19世纪): 现代水泥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24年,英国发明家 Joseph Aspdin研制出了一种烧结的水泥,他将其命名为“波特兰水泥”(Portland Cement)。这种水泥与古罗马时期的水泥相似,但与古代 相比有更加稳定的性能和更高的强度。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科学家 和工程师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并逐步把水泥的生产和应用推向了新 的高度。 4.水泥的现代化(20世纪):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泥的生产和应用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Wilhelm Michaelis发明了“氧化镁砂水泥”(Magnesia Cement),这是一种能在高温下硬化的新型材料。随后,人们还发现了其他种类的水泥,如高炉矿渣水泥、硫酸盐水泥和 磷酸盐水泥。这些新型水泥材料在建筑和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建筑物的强度和耐久性有了显著的提升。 5.现代水泥技术的发展(20世纪后期至今):

中国商品混凝土发展历程及行业特征

中国商品混凝土发展历程及行业特征预拌商品混凝土作为散装水泥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体现。商品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历史。预拌商品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是商品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转变,它实现了商品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是建筑依靠技术进步改变小生产方式,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而且有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蓬勃发展。为了区分20世纪50年代冶金系统如XXX及XXX企业内部曾使用过的集中搅拌商品混凝土,并强调其进入社会后的商品属性,曾命名它为“商品商品混凝土”。但在商品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标准中,为了与国际接轨,仍称其为预拌商品混凝土,英文是Readymixedconcrete,不能直译成 XXX。 统观整个商品商品混凝土行业,具有建材行业的一般特性。 周期性:由于整个建筑行业受季节影响较大,这也相应影响到建材行业,使其具有了季节性,一般在年底和年初整个商品商品混凝土行业处于萎缩状态。

地域性:因为建材行业受到有效运距的限制,区域市场代价差异较大。 投资拉动性:预拌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长直接受房地产施工及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增长的影响,属于投资拉动型行业,和水泥等其它建材产品一样直接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这从整个商品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历史都可以看到这个因素对行业影响的清晰脉络。 具有规模效应:企业规模优势明显,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保供能力。 同时由于商品混凝土在发展过程中又具有一些独有的特性:生产属于简单加工性质,没有复杂的窑炉,进入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生产的非连续性,经常需要集中时段供应; 区域市场设备产能容易过剩,宜引发价格竞争; 单一企业规模不宜过大,相似商业网点,适宜合理布局,方能坚持合理运距、实时供给、实时服务等。 由于商品混凝土行业具有这些特点,所以进入行业的企业也由其区域、发展状况等而有所不同。商品商品混凝土行业进入者情况主要由以下几类构成:

水泥行业资料ppt

水泥行业资料ppt 水泥作为建筑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和基础设 施的建造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水泥行业的相关资料,并介绍一些关 键的信息。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读者们更好地了解水泥行业提供帮助。 1. 水泥行业的发展历史 水泥行业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在埃及和巴比伦等古代 文明中,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石灰和黏土混合制作建筑材料。然而,现 代水泥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初。英国人约瑟夫·阿斯坎姆发明了一种能够硬化并保持长期强度的水泥,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普通水泥。 2. 水泥的生产过程 水泥的生产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石灰石的采掘与准备、熟料制 备以及水泥磨制。首先,石灰石和黏土被采掘并送入破碎机中。然后,这些原料被混合、研磨和烧结,形成熟料。最后,熟料被磨细,形成 最终的水泥产品。 3. 水泥的种类与用途 根据不同的成分和用途,水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水泥类型 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耐火水泥、硫酸盐水泥等。普通硅酸盐水泥是 最常见的一种,用于大多数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造。耐火水泥用于耐 高温和耐腐蚀的建筑,如炉窑和化学厂房。 4. 水泥行业的环境影响

水泥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泥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同时,水泥生产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做出贡献。为减少环境影响,许多水泥生产商正在转向更环保的生产方法,如使用替代燃料和提高能源效率等。 5. 水泥行业的全球市场 水泥是全球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因此水泥行业具有巨大的全球市场。中国、印度、美国和巴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家。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泥的需求将继续增加。然而,全球水泥市场也面临不少挑战,如原材料紧缺和市场竞争加剧。 总结 水泥行业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水泥行业的发展历史、生产过程、种类与用途、环境影响以及全球市场情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水泥行业面临的挑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混凝土发展历程

混凝土发展历程 一、概述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材料中,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应首推混凝土。现在,混凝土更加越来越多地应用研于现代工程建设之中,各项大小工程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混凝土材料。同时,混凝土也同其他很多项目的发展一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生态问题、环保问题、节能问题等等。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既要保持科学发展的态势,又要适应人类的环保、生态、绿色发展需要。 二、混凝土的历史 1.混凝土的产生混凝土问世的历史,如果从广义的角度,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象古埃及、古罗马和我国的古代,人们就探索用石膏、石灰和火山灰为胶凝材料,用烧石灰、烧粘土、烧石膏等材料配制成混凝土。尽管不能与现在的混凝土相比,但说明混凝土的制作和探索在古代就开始萌芽了。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混凝土产生,应以1824年水泥的发明和以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开始,混凝土工程与混凝土技术才真正意义地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史。 ⒉混凝土的发展历史首先是不断探索和发明的时期。1824年,英国人发明了水泥,之后围绕水泥的生产开创了水泥工业,水泥的品种逐渐增多,不再是单一的硅酸盐水泥,用各种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也开始大量地使用。法国人在1850年用钢筋网建造了第一条小水泥船,1887年英国人首次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方法。从此,钢筋混凝土的时代和对混凝土材料科学探索时期开始了。1918年,美国人建立子水灰比强度公式,1930年瑞士人应用数理统计法,提出了混凝土强

度与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之间的关系,后来混凝土强度增长与胶空比的关系得到确立。揭示了混凝土强度与毛细空隙的关系。 第二是不断提高和完善时期。1928年,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理论在法国被提出,1934年,干硬性混凝土在前苏联被开发出来,从此,预应力混凝土和干硬性高强度混凝土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工程之中。到1937年,美国首先用亚硫酸盐纸浆液作为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并获得提高强度和耐久性的专利。随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了混凝土外加剂研究的行列,这些外加剂的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开创了流动性混凝土的时代。 第三是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不断开发和使用时期。围绕混凝土强度的研发,使混凝土的强度从20世纪30年代的10-30Mpa,一直到20世纪末,高层建筑的泵送混凝土高达110Mpa。现在通常把抗压强度达60Mpa才被认为是HSC。实验室研制的HSC例外,因为实验室用的优质天然骨料可生产230-460Mpa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HPC)是20世纪60年代后才形成的新概念,其含义世界各国有不尽相同的解释。西方一些国家把HPC定为是一种高弹性模量、高密度、持续高强度、高韧性、抗侵蚀、抗劣化、低渗透、寿命长的耐久性混凝土。我国专家和学者从高密实与自密室性、高抗渗性、体积稳定性和高抗压强度的技术特性解释高性能,所以,HPC是属于混凝土科学技术的前沿范畴,尚在进一步的研发过程中。 3.混凝土的发展现状混凝土从1824年问世以来,混凝土的技术、生产方式、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拌商品混凝土基本取代现场加工的混凝土生产方式,并冲击预制混凝土构件工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行业迅速发展起

关于水泥行业的相关资料

关于水泥行业的相关资料 关于水泥行业的相关资料 概述 水泥是建筑材料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基础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建设中。本文将从水泥行业的发展历程、生产工艺、市场前景等方面,为大家介绍有关水泥行业的相关资料。 发展历程 水泥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的水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埃及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的制造工艺不断进步,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近代工业水泥的生产开始于19世纪,到20世纪初,水泥工业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 生产工艺 水泥的生产主要通过两个过程来进行:熟料生产和水泥磨烧。熟料生产过程包括原料的选矿、破碎、混合、磨细和烧成等环节,而水泥磨烧过程则是将熟料磨细后与适量的石膏混合,制成不同标号的水泥产品。熟料生产和水泥磨烧过程的改进与创新,对提高水泥的质量和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前景 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之一,与房地产、基础建设等行业密切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水泥需求量不断上升。同时,水泥行业也面临环保和能源消耗等挑战,对于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生产工艺的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水泥行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环保问题

水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粉尘污染,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水泥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增加除尘设备的投入、优化燃烧工艺以减少气体排放等。此外,推动水泥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泥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例如,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新型水泥材料的研发等,都为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等应用也将为水泥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结论 水泥作为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水泥行业正朝着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水泥行业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意:本文为生成的模拟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水泥发展历程

水泥生产自1824年诞生以来,生产技术历经了屡次变革。从间歇作业的土立窑到1885出现回转窑;从1930年德国伯力鸠斯的立波尔窑到1950年联邦德国洪堡公司的悬浮预热 器窑;1971年日本石川岛公司和秩父水泥公司在悬浮预热技术的根底上研究成功了预分解 年法,即预分解窑。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技术为核心,利用现代 流 体力学、燃烧动力学、热工学、粉体工程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并采用计算机及其网络 化信息技术进行水泥工业生产的综合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具有高效、优质、节能、 节约资源、环保和可持续开展的特点,充分表达了现代水泥工业生产大型化、自动化的特征。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水泥生产技术的格局和开展进程,它采用现 代最新的水泥生产工艺和装备,逐步取代了立窑生产技术、湿法窑生产技术、干法中空窑生产技术以及半干法生产技术,从而把水泥工业生产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国水泥工业几乎同 步把握了世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开展脉搏。 “四平型〞预分解窑的形成 1970年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建材研究院〕根据石灰石配料和悬浮预热器的 实践,提出了“两级煅烧,即窑尾加把火〞的设想,这是我国关于水泥预分解技术的最早设想, 与当时的日本等国在设想的提出时间上相差无几。1970年6月经原国家建委建材工业组批 准立项,首先在建材研究院实验室的0.7m×7m窑系统中进行中间试验,效果良好。1972 年在杭州水泥厂的立筒预热器的底部采用喷入少量煤粉补燃的方法,实施了“窑尾加把火〞 的生产性探索试验。后因历史原因而搁置,直到1973年建材研究院正式开始对预分解技术 进行系统研究,在试验室配备有四级旋风预热器的0.7m×7m窑系统上,完成了烧油和烧 煤的试验室试验。1976年在吉林四平石岭水泥厂2.4m×40m窑上完成了烧油预分解的工 业试验,即“四平型〞预分解窑设计,产量比同规模的中空窑提高一倍以上。这是我国第一台 预分解窑的工业规模生产线。该工程1977年通过部级鉴定,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6 年我国第一台“四平型〞烧油预分解窑在吉林石岭水泥厂投产后,各设计院即着手以煤为燃 料,先后开发700t/D、1000t/D级预分解窑。1978年3月,建材研究院设计的本溪水泥厂1200t/D〔燃煤〕熟料生产线〔3.7m×57m窑、KSV炉〕建成投产。该工程1979年6月

建材行业发展历程

建材行业发展历程 建材行业是指用于建筑、装饰和修缮等领域中的各种材料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的产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材行业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将就建材行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建材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古代人类最早使用的建材是天然材料,如石头、木材、土壤等。这些材料存在于大自然中,人类只需简单加工就可以使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开始使用更多的人造材料,如砖块、纸板等。这些发明使建筑更加坚固,也满足了人们对于建筑物功能和美观的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建材行业也开始发生变革。19世 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到来为建材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使建材的产量大幅提高,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最具代表性的建材之一就是水泥。发明于19 世纪的水泥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强等优点,使建筑物更加牢固和耐用。此外,钢材的广泛应用也极大地改变了建筑行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还使建筑设计更加灵活多变。 20世纪后半叶,建材行业进入了一个更为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们对于建材的需求不断增长。新型建材开始涌现,如塑料、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重量轻、造价低、耐久性强等优点,很快在建材行业广泛应用。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建材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太阳能板、水性漆等绿色建材的出现,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

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建材行业正在经历着全面升级和转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于舒适、智能生活的要求,智能建材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智能建材具有自动控制、能源自给自足等特点,能够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居住环境。此外,绿色建材的研发和应用也成为当前建材行业的重要方向。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资源消耗等手段,绿色建材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建材行业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产业。从古代的天然材料到工业革命的机械化生产,再到现代的智能建材和绿色建材,建材行业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变革。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建材行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并将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宜居的生活环境。

水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水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水泥被誉为建筑的“粮食”,现代水泥按化学组成可以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三大类。目前,全世界水泥产量已达20多亿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宗产品。现代水泥的诞生,是在古代众多建筑胶凝材料的基础之上,经过人类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的结果。回顾水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人类文明发端的上古时期。 ??在中国,大约公元前5000-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用“白灰面”涂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变得光滑和坚硬。“白灰面”因呈白色粉末状而得名,它由天然姜石磨细而成。姜石是一种二氧化硅较高的石灰石块,常夹在黄土中,是黄土中的钙质结核。“白灰面”是至今被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建筑胶凝材料。 仰韶文化半穴居建筑 ??大约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古埃及 人开始采用煅烧石膏作建筑胶凝材料。金 字塔的建造过程中就使用了这种材料。在 公元前30年埃及并入罗马帝国版图之前, 古埃及人都是使用煅烧石膏来砌筑建筑。 古埃及人使用煅烧石膏将金字塔上的石块粘合在一起 公元前16世纪,在中国商代,地穴建筑迅速向木结构建筑发展,此时除继续用 “白灰面”抹地以外,开始采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 公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腊出现了硬度较高的石灰砂浆。 ??公元前7世纪,中国周朝出现了石灰。这种石灰是用大蛤的外壳烧制而成。蛤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将煅烧到碳酸气全部逸出即成石灰。这种工艺自周朝开始到明代仍未失传,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很长的时间。 ??在随后到来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03-221年),人们开始使用草拌黄泥浆筑墙,还用它在土墙上衬砌墙面砖。在中国建筑史上,黄泥浆和草拌黄泥浆作为胶凝材料一直沿用到近代社会。 ??公元前300年,古代巴比伦人使用沥青粘合石块和砖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