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家概况论文

合集下载

日本国家概况(上传的)

日本国家概况(上传的)

▪ 幕府时代:日本最后的封建时代 ▪ 明治时代:1868-1912,新政府积极引入欧美各种制度及废藩置县等等,
这些各项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
▪ 大正时代:1912年-1926年 ▪ 昭和时代: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 平成时代:1989—至今
人口民族
人口:截至2013年3月底日本人口总数为1.26亿 人,比2012年减少26.6万人,连续4年减少。日 本全国有39个道府县的人口减少。减少最多的 是北海道,为2.99万人。其次是受福岛第一核 电站事故影响的福岛县,减少2.07万人。减少 率最高的是秋田县,为1.23%。 民族: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但不能简 单地将其称作“单一民族国家”。所以这样 说,是因为日本列岛上除了人们熟知的“大 和人”以外,还生存和繁衍着别具民族特征 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
日本的著名三道
茶道:也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
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
比喜爱。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 会礼仪。
文化活 动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
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
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 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 之一。
Three 行政区划
东京,都
北海道,道
京都,府 京都,府
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 拥有自治权。全国分为1都(东京都: Tokyo)、 1道(北海道: Hokkaido),2府(大 阪府:Osaka、京都府:Kyoto)和43个县(省),下设市、町、村。其办事机构称为 “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

日本概况期末论文要求

日本概况期末论文要求

日本概况期末论文要求第一篇:日本概况期末论文要求一、格式要求(占论文分数30分)1、标题宋体三号字2、专业、姓名、学号宋体五号字3、内容提要(200字以内)、关键词(5个)宋体五号字4、正文宋体五号字,标准行距、上下左右边距。

5、参考文献(不少于5个)6、字数不少于3000。

7、A4纸打印8、不要封面,不要超过三张纸二、内容要求(占论文分数70分)1、写“论文”的,不要写成知识介绍的文章,如《日本茶道漫谈》、《日本歌舞伎的历史》,一律直接判为不及格。

2、写读书报告的,书本身的内容简介不得超过文章长度的一半,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体会,否则不予通过。

2、可以参考他人文章,但不可完全抄袭,特别是从某一两篇文章中大段原封不动地抄袭,一律直接判为不及格。

3、应尽可能写小的、具体的题目,写出自己的一点思考、观点,不要大而空。

最好与本人所学专业有一定联系。

三、参考选题1、日本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如地震应急)2、日本人口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3、日本的大都市建设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如首都圈)4、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5、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6、日本的资源问题及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影响(如资源进口)7、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如大化改新、遣唐使)8、日本天皇制的探讨(是天皇集权还是君主立宪)9、日本政治体制研究(两党制还是多党制)10、日本教育体制研究(如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生源不足)11、日本经济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探讨12、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研究13、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4、如何看待当前的日本经济15、“战后”意识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16、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为什么能保持世界领先)17、日本在国际社会的作用研究(如谋求加入常任理事国)18、日本对外关系研究19、日本对外贸易研究20、日本对外投资研究21、日本企业年功序列制的优劣探讨22、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与中国“铁饭碗”的比较23、日本企业内工会与美国行业内工会的比较24、相扑文化研究(传统文化的保存)25、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的比较研究27、日本茶道及与中国茶文化的比较28、日本影视作品中体现出的日本人的性格和日本民族精神(如入殓师、日本沉没)29、日本传统习俗中体现出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如七夕节)30、日本料理与中国饮食的比较31、日本武士道精神研究32、日本人的中流意识研究 33怎样看待“抵制日货”34中日关系如何走出目前的低谷 35怎样看待“抗日神剧”36智能手机时代日本制造业将何去何从?37中日关系的大趋势是什么? 38如何看待“安倍经济学”?第二篇:日本概况论文关于日本概况的论文怎样学习这门课程:一本学期的方式有利有弊: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日本概况的主动性,除了了解到关于日本方面的知识外,而且提高了诸如制作课件,讲课,交流方面的能力。

日本国家概况(第一篇 日本地理)

日本国家概况(第一篇 日本地理)

第一章日本の位置と面積第一節位置と国土日本はアジア大陸の東側に南北3,000kmにわたって、弧状に位置している島国である。

日本の東と南西には太平洋があり、アジア大陸と日本の間には、オホ―ツク海と日本海と東中国海がある。

日本は日本海と東中国海を隔てて、中国、韓国、北朝鮮と向い合い、東は広い太平洋を隔てて、アメリカ大陸と相対している。

北にはオホ―ツク海を隔てて、ロシアのシベリアがあり、南には太平洋を隔てて、フィリピンやインドネシアなどの国々がある。

特に、朝鮮半島とは対馬海峡で、また樺太(サハリン)とは宗谷海峡で接しており、大陸や近隣の島々と極めて近い位置にある。

こうした地理的条件は、大陸からの人間や文化の移動を容易にし、日本という国家の形成に大きな役割を果たした。

日本と中国は「一衣帯水」の隣国であり、上海から九州の長崎まで約460海里、台湾省から日本の南西諸島の南端までは、約60海里しか離れていない。

日本は東経約123度(沖縄県の与那国島)から154度(東京都の南鳥島)、北緯約20度半(東京都の沖の鳥島)から45度半(北方領土の択捉島)の間にあり、首都東京は東経140度、北緯36度にある。

日本の国土は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の四つの大きな島ほか、散在する4,000弱の島からなっている。

これらは日本列島と総称されている。

国土の面積は約37万8,000km2である。

北海道は本州の北にあり、九州は本州の南西にあって、四国は本州の南にある。

その中で、本州の面積が一番大きく、全国面積の61%を占めている。

ついで、北海道は22%、九州(沖縄県を含む)は12%、四国は5%をそれぞれ占めている。

日本の国土は、北から北海道、東北、関東、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沖縄の九つの地方に分けられる。

これらの地方区分は地形などの自然的特性と地域の産業や歴史的変遷を基礎にして分けられたもので、行政上の地方区分ではない。

行政上では、日本は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県に分けられている。

日本国家概况

日本国家概况

中日关系之我见在我记忆里,要论我第一个知道的中国邻国,那绝不用多说,一定是日本。

因为打小开始,无论是老一辈人常给我讲的老故事中,还是抗日电视剧和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中,“日本鬼子”的形象总给我们那么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这也是我们所有90后儿时记忆的共鸣之处。

于我而言,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对于日本十分好奇,对于中日关系也十分的关注,对于日本也有我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中日关系时好时坏,而且日本政府从未从国家政府层面就历史问题向中国人民作出过任何道歉,这也与二战后的德国形成了鲜明对比,日本历史上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种种罪恶与日本政府的右翼化倾向让中国人民十分反感,也为国家层面的中日关系增添了层层障碍。

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日本安倍政府上台,围绕钓鱼岛争端、东海南海问题、日本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并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各种问题,致使中日关系急剧恶化,民族矛盾激烈,中国国内人民的反日情绪高涨。

而日本安倍晋三一再获得连任首相,也使得日本政府的右翼化越来越严重,中日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长期未见面也反映出当下中日关系危机的严重性。

作为思政学子的我,关注时政是我们的专业要求也是我的个人爱好,对于当下中日关系,我有如下看法。

一、中国自身需理性:在2012年由于日本政府钓鱼岛国有化问题引发的中国人民大规模反日行动中,中国政府相对理性克制,而当时极端的反日情绪却使得大部分游行人员丧失了理性,打砸抢烧日货乃至公共设施,并在国际上对中国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也为中国人带来了教训,同时也间接的引导了我们中国人反思并学会了理性思考与对待中日关系。

自此至今,在面临日本右翼挑衅方面,中国人民也能够理性克制的对待当前中日关系,中国政府的处理方式也更加巧妙与理性,使得中国政府的形象更好,而日本政府的种种行为却让其在国际上越来越失去信任。

作为这些事件的见证者,我们当代大学生有浓厚的爱国热情值得赞扬,但理性的态度与客观的处理方式却是我们应该继承与弘扬的,毕竟我们即将成为中国的新一代建设者,我们要学会让有理更加有利,温和理性的态度不仅仅是我们在对待中日关系所必须的,也是我们今后人生生活所需要的。

日本国家概况 2

日本国家概况 2

宿題
「少子化の問題」の作文をWordで作成し、メールで送る。 (doc, docx, odt形式を使う) 少子化の問題について クラス・名前 少子化が進むと、 3月3日24時まで 送付先: 2518086728@ 文書名: クラス 名前.d婚率(一度も結婚しない人の割合)
少子化(しょうしか)の問題
現在、日本では、子供の数が減って少子化が進んでいます。 ある人は、「女性が子供を産む・産まないは個人の自由だ」と言 います。またある人は、「子供や若者の少ない社会になるのは問 題だ」と言います。今後、少子化が進むとどうなるでしょうか。ま たどうすればいいでしょうか。
日本国家概況
少子化の問題
2013‐2014年第2学期 121, 122 近藤
日本の人口 (P11)
・ 日本の出生率は高くなっていますか、それとも低くなっていま すか。 ・ 日本の人口は増加していますか、それとも減少していますか。 ・ 出生率が低くなっている原因は何ですか。 「現在、医学などの進歩によって死亡率(しぼうりつ)は低くなっ たが、家族計画の浸透、女性の晩婚化(ばんこんか)や出産に対 する意識の変化などで出生率(しゅっせいりつ)がそれ以上に低 くなったので、人口全体としての増加率(ぞうかりつ)は下がって いる。」
自分の意見を整理してみましょう
1. 日本の少子化について知っているのはどんなことですか。 2. どうして少子化が問題なんだと思いますか。 3. 少子化の原因は何だと思いますか。 4. 少子化を解決するにはどうすればいいと思いますか。 5. それはなぜですか。
自分の意見を書きましょう
少子化が進むとどうなるか、またどうすればいいか、次のような 構成で、自分の意見を書きなさい。 少子化の問題 クラス 名前 少子化が進むと、 【少子化の影響】 少子化の原因の一つとして、 【少子化の原因】 【少子化の原因を説明】 また、・・・ それから、・・・ 私は 【少子化問題解決のための自分の意見】 と思います。 【自分の意見を説明】 例えば、 【具体策】 【具体策を説明】 。

日本国家概况结课论文

日本国家概况结课论文

浅析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会计102 陈沁文100624222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自古就与我国交流甚密受我国影响深远。

日本文化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

怀着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我选修了“日本国家概况”这门课,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东瀛文化。

大一期间我选修过中日文化对比这门课,与日本国家概况的课程内容稍有重复。

但是坐下来静静地听老师讲日本文化,欣赏PPT,偶尔看动漫,下课听听日文歌,实在是一件享受的事。

如果忽略政治的因素,单单用心去了解和感受日本文化,是一件有趣又令人着迷的事。

说起日本,大家都不忘樱花,富士山,寿司,和服。

对于90后的年轻一代来说,日本的文化还包括宫崎骏的动漫,久石让的音乐,岩井俊二的电影,以及柏原崇,中孝介,山下智久等很多优秀的日星。

但是也会有人不忘提起日本火热的情色娱乐产业,恐怖电影等等。

有点又纯真又变态的意味。

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是,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

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

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记得开学第一节课,老师的最后几张PPT提到了日本的武士道,还有一本标题为《Bushido,the soul of Japan》的书。

武士道尚武,但也与一些儒家的道德仁义相结合,这使得武士道的存在在道德上得到支持,同时又不妨碍武士们在认为需要的场合用暴力解决问题,更理直气壮地成为社会所崇尚的榜样之一。

追求平和与崇尚暴力既各自存在,则必有相关联的层面。

它们的结合导致了一种日本所特有的瞬间暴力的审美情趣。

我特意去图书馆搜索了这本书,没找见,但是借到了另一本对于日本文化研究很深刻,颇有名气的书,《菊花与刀》,是1944年,美国著名人类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所著。

京都和东京 日本国家概况小论文

京都和东京 日本国家概况小论文

日本国家概况课后作业京都和东京,从古典到现代京都和东京,从古典到现代——日本国家概况课后作业一说到日本的城市,我总会率先想到东京和京都,这大概是受到过去所看的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吧,总能在荧屏上看到这两个城市的一景。

虽然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过370多公里,坐新干线也只需要2个多小时,但是它们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和风貌,一个古典,一个现代,来往于两个城市之间,就像进行了一次时光旅行,游走在过去和未来两个时空之中。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曾经介绍过日本的城市,东京和京都都在其中,但是老师要介绍的城市太多,也只是大致地讲解了一遍,看了些图片和文字资料。

为了满足我对它们的好奇,我特地查找了资料,比较这两所城市,同时完成我的作业。

关于东京。

东京(Tokyo)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是日本国的首都,东京仅次于纽约、伦敦,和巴黎并列,并称“世界四大城市”。

东京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是一座国际大都市,东京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财富500强公司总部的地区。

东京有全球最复杂、最密集且运输流量最高的铁道运输系统和通勤车站群,为世界经济富裕及商业活动发达的城市。

东京在明治维新后即成为日本首都所在地,同时也是日本文化、经济、教育、商业、时尚与交通等领域的枢纽中心。

东京不仅是当代亚洲流行文化的传播中心,为世界流行时尚与设计产业重镇。

关于京都。

京都(Kyoto)从794年成为日本的首都,名为“平安京”。

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

京都府位于日本本州岛的中部,近畿地区中央以北,北濒日本海。

京都府是人口较多的自治体之一,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是日本文化的源点,是日本的文化象征之地。

古都京都是根据历来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识所构建的。

以神社、佛阁等历史建筑物、庭院、绘画、传统活动、京都料理为代表,被称为“千年古都”。

日本国家概况(日文版)

日本国家概况(日文版)
日本の国土は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の四つの大きな島ほか、散在する4,000弱の島からなっている。これらは日本列島と総称されている。
国土の面積は約37万8,000km2である。北海道は本州の北にあり、九州は本州の南西にあって、四国は本州の南にある。その中で、本州の面積が一番大きく、全国面積の61%を占めている。ついで、北海道は22%、九州(沖縄県を含む)は12%、四国は5%をそれぞれ占めている。
地形的な制約と経済活動の状況から、人口の分布は全国均一ではない。工業化に伴う人口移動の結果、とりわけ関東平野?大阪平野?濃尾平野を中心に人口が分布し、東京?大阪?名古屋の三大都市圏への人口集中が著しい。とくに東京圏への人口集中率は高く、1現在、東京圏の人口は3216万人で、東京50km圏内の人口だけで、全人口の1/4近くを占める。こうした人口の過密から大都市圏は地価の高騰、住宅の不足、交通事情の悪化、ごみ処理問題など、深刻な問題を抱えている。
日本の人口は、江戸時代のおよそ250年間は約3千万人で、大きな変化はなかった。明治維新以後、産業が発達し、人々の働く場所が増えるにつれて人口も増加した。第二次世界大戦で一時減少したが、戦後再び増加し、明治から100年ほどのうちに約3倍に増加した。そのうえ、毎年およそ100万人ほど増えている。近年は、医学などの進歩によって死亡率は低くなったが、家族計画の浸透、女性の晩婚化や出産に対する意識の変化などで出生率がそれ以上に低くなったので、人口全体としての増加率は下がっている。
日本の気候
日本は中緯度地帯に位置するため、全体的に見ると気温が温暖で、四季の区別がはっきりしている。しかし、列島の北端から南端まで3000kmあるので、地域によって気温の差が大きい。例えば、北海道の稚内では年平均温度は6.2度であるのに、奄美大島の名瀬では年平均温度は21.1度であ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日本茶道源自中国。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本论文从茶道的产生,发展以及精神层面剖析日本茶道的特点。

正文
一、日本茶道的产生及发展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

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分四个时期来叙述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一奈良、平安时代
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嵯峨天皇爱好文学,特别崇尚唐朝的文化。

在其影响下,弘仁年间成为唐文化盛行的时代,茶文化时其中最高雅的文化。

嵯峨天皇经常与空海在一起饮茶,他们之间留下了许多茶诗,如《与海公饮茶送归山》。

嵯峨天皇也有茶诗送最澄,如《答澄公奉献诗》等。

日本虽于九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以后一度衰退。

日本平安时代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可以说是完全照搬《茶经》。

二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一)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划时代人物荣西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

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禅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

饮茶活动以寺院位中心,并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间,这是镰仓时代茶文化的主流。

镰仓时代末期,上层武家社会的新趣味、新娱乐“斗茶”开始流行,通过品茶区分茶的产地的斗茶会后来成为室町茶的主流。

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现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

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

在以东山文化为中心的室町书院茶文化里,起主导作用的是足利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1397—1471年),如果说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么能阿弥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驱。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

珠光通过禅的思想,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

珠光完成了茶与禅、民间茶与贵族茶的结合,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夯实了基础、完善了形式,从而将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地位。

(三)安土、桃山时代
镰仓时代,日本接受了中国的点茶道文化,以镰仓初期为起点,日本文化进入了对中国文化的独立反刍消化时期,茶文化也不例外。

镰仓末期,茶文化以寺院茶院为中心,普及到了日本各地,各地都出现了茶的名产地。

寺院茶礼确立。

总之,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吸收反刍中华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创。

三江户时代
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四现代时期
日本的现代是指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发展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

日本茶道的许多流派均到中国进行交流,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第100次访问中国时,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千宗室。

千宗室以论文《<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获南开大学哲学博士。

日本茶道丹月流家元丹下明月多次到中国访问并表演。

日本当代著名的茶文化学者布目潮风、沧泽行洋不仅对中华茶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并且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

二、日本茶道精神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

如今,有五百年历史的茶道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

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会已成为各种文化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千姿百态的茶道具成为日本美的象征。

有关茶道文化的电影、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从事茶道活动的人口达五百晚之多。

由于茶道不同与其他艺术的自赏性格,使茶道自己一直缺少自称为艺术的自信。

多少年来,致力于茶道实践的人层出不穷,而作为旁观者,冷静的思考、研究于茶道艺术的人却十分罕见。

给茶道下
定义,全面地论述茶道,是近年来才有的新事物。

下面就介绍一位大家的论述。

1977年,谷川彻三发表了《茶道美学》一书,他以艺术的隔离性为根据,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

他指出:所谓艺术的隔离性是有意识的与自然的世界和日常的世界隔开由此来确立艺术世界的自身的独立性。

油画的画框,水墨画的装裱,雕刻作品的台坐,舞台的帷幕,都是艺术隔离性的表现。

而在茶道里。

同样的喝茶却不能象平常喝茶的那样随便,而要求按规定的动作喝;同样是行礼,不能随自己判断行礼,而要求在规定的时机行规定的礼,说规定的话,甚至一个塌塌米走几步都有规定的礼。

由此茶道不能不属于艺术范围。

谷川彻三先生将茶道的内容归纳为四个因素:艺术因素、社交因素、礼义因素、修行因素。

这四个因素是相素关联、融为一体的。

艺术因素是凌驾于其他三个因素之上的,它是通过渗透到其他三个因素之中而体现出它的职能的。

尽管在形式上四者缺一即不成其为茶道,但除艺术因素以外的社交因素、礼仪因素、修行因素是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得到特殊的发挥的。

如在庄严的献茶式上,礼仪因素就占了主要位置;在熙熙攘攘的大茶会上,社交因素就取得了主导地位;当一个茶人自点自饮时,修行因素就获得了重大发挥。

如用图1进行说时的话,对四边形里的任何一个顶点加力,都会使其顶点突出出来,并且不会破坏四边形的基本结构。

谷川彻三先生的这一学说,受到了日本茶道界的尊理。

“道”在日本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道”字和大陆文化一起传到日本,平安时期,“道”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偏重于学术、技能方面。

如明经(经书研究)、记传(史学研究)、明法(法律研究)、算(算学研究)之四道,诗歌、管弦、书画等诸道。

可是到了中世,随着日本自身的艺术观的形成,“道”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道”成了通向澈悟人生之路、之行程。

首先大歌人藤原俊成的儿子藤原定家制定了歌道的理论,在其代表作《和歌大观》中,定家提出了“汉诗言志,和歌唱情”的理论,指出了日本文化的特点,给其后的“道”观以极大的影响。

继歌道之后,便有连歌之道、能乐之道,接下来,便把茶汤也称作茶汤之道。

这些道综合在一起,称之为“艺道”。

另一位日本学者仓行洋先生在他的艺道论《艺道的哲学》中指出:“茶道”包含的两个意思。

一个是以点茶吃茶为机缘的深化、高扬心境之路的意思。

另一个则是被深化,高扬了的心境为出发点的点茶吃茶之路的意思。

接着说下去的话就是:茶道是茶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如用图表示就成为“茶心”。

这里的心是绝对的“真心”,与佛教的“空”“无”相通的。

并且心到茶的含义,已经超出了茶道的范围,成为了“人生之路”。

简而言之,茶道是宗教的一种存在方式。

仓行洋先生的茶道艺道论触及到了日本茶道的深层。

综上所述,谷川澈三先生为茶道所下的“以身体为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的定义,久松真一先生为茶道下的“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的定义,熊仓功夫先生为茶道下的“室内艺能的一种”的定义,以及仓行洋先生对茶道所进行的“茶心”的解释,都从各种角度对茶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角度不同,结论当然会有差异,但相互之间并非是矛盾的,对茶道这样一个深奥的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也许正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解剖。

但是目前,把日本茶道作为综合文化体系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此定义比较稳妥。

参考文献: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2月刊《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作者:陆留弟农业考古2012年5月刊《日本茶道的渊源与演变》作者:彭璟; 郭燕
郑州大学《从千利休看安土桃山时期的茶道文化》作者:苏小丹
《茶道美学》作者:谷川彻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