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原菌习题集

常见病原菌习题集
常见病原菌习题集

第五章常见病原菌

一、填空题

1.根据色素、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将葡萄球菌分为____葡萄球菌、____葡萄球菌和____葡萄___ 球菌。

2.链球感染后引起的超敏性反应疾病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3.脑膜炎奈瑟菌呈____形,通过______传播,引起的疾病是________。

4.人患肠热病后可获得______免疫力,其免疫以______为主。

5.霍乱弧菌有单根_____,可作穿梭氧运动,生长最适宜的PH_______。

6.常见致病的厌氧芽孢梭菌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7.对受伤机会较多的人群可定期接种破伤风_______,对伤口较深或有泥土污染者应肌注破伤风_______进行紧急预防。

8.在牛奶培养基中有汹涌发酵现象的细菌是________。

9.结核分枝杆菌革兰染色不易染色,常用______染色,呈___色。

10.检测机体对结核是否具有免疫力,常用的体内皮肤试验是__________。

11.麻风分枝杆菌的传播方式是______,引起________。

12.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兰染色____性菌,培养时能产生水溶性______色素。

13.异染颗粒是_______菌鉴别的主要特征。

14.鼠疫主要经______传播。

15.百日咳鲍特菌的传播途径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判断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标志之一是()

A.透明质酸酶

B.链激酶

C.链道酶

D.血浆凝固酶

E.卵磷脂酶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病灶扩散趋势明显主要是因为()

A.溶血毒素和杀白细胞素

B.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和链道酶

C.红疹毒素和链激酶

D.链激酶、溶血毒素和链道酶

E.血浆凝固酶

3.下列哪种疾病是一种菌群失调症( )

A.假膜性肠炎

B.风湿热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脓疱疹

E.流脑

4.对青霉素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淋病奈瑟菌

5.下列哪种糖发酵试验可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肠道致病菌()

A.葡萄糖

B.乳糖

C.甘露醇

D. 蔗糖

E. 麦芽糖

6.一般不致病且能合成维生素B.K的细菌是()

A.变形杆菌B.大肠埃希菌C.伤寒沙门菌D.痢疾杆菌

E.猪霍乱沙门菌

7.霍乱病人大便的特征是()

A.水样B.蛋花样C.果酱样D.米泔水样E.粘液样9.霍乱患者产生“米泔样”粪便由哪种因素引起()

A.鞭毛B.内毒素C.菌毛D.霍乱肠毒素E.菌体蛋白10.尺海产品或腌渍食品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霍乱弧菌B.大肠埃希菌C.痢疾志贺菌D.副溶血性弧菌E.链球菌

11.毒性最强的毒素是()

A.破伤风痉挛素B.肉毒毒素C.肠毒素D.红疹毒素E.溶血素

12.能引起气性坏疽的是()

A.沙门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破伤风梭菌

E.无芽孢厌氧菌

13.肉毒梭菌所致食物中毒的主要表现是()

A.胃肠道症状

B.败血症

C.肌肉弛缓性麻痹

D.肌肉筋挛

E.化脓性感染

14.需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繁殖的细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炭疽芽孢梭菌

C.葡萄球菌

D.志贺俊

E.白喉棒状杆菌

15.结核分枝杆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接触感染D.创伤传播E.以上均不是

16.关于结核分支杆菌的生物学特性错误的是()

A.营养要求高B.生长繁殖速度慢C.菌落粗糙D.对酒精不敏感E.革兰染色阳性

17.通过血吸昆虫为媒介传播的疾病是()

A.白喉

B.炭疽

C.军团病

D.鼠疫

E.百日咳

18.波浪热由下列哪种病原菌引起()

A.布鲁菌

B.幽门螺杆菌

C.空肠弯曲菌

D.嗜肺军团菌

E.铜绿假单胞菌

19与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发病有关的细菌是()A.空肠弯曲菌 B.铜绿假单胞菌C.百日咳鲍特菌D.炭疽芽孢杆菌E.幽门螺杆菌

三.简答题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及防治原则。

2.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及致病性。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试题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 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B) A 应穿隔离衣 B 应当实施手卫生 C 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D 以上都不对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 A 可同时收治不同耐药菌感染病人 B 不必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 经患者同意可挂隔离标识 3.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是错误的? (D) A 及时脱去手套 B 及时脱去隔离衣 C 及时进行手卫生 D 以上都无必要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 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是哪一个(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ESBLS D 多重耐药菌(MRSA 6.对确诊或疑似的MDR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那种隔离措施( A ) A 接触隔离 B 空气隔离 C 飞沫隔离 D 消毒隔离 二、多项选择 1.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哪些时,应

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ABCD)E A 溃烂面 血液和体液 C 分泌物 D 伤口 E 正常皮肤 2.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何处理?(AC) A 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B 仅用清水擦拭 C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D 以上都不用 E 没必要处理 3.医务人员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实施手卫生?(ABCE) A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B 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 C 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 D 处理清洁物品后 E 摘掉手套后 4.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那些细菌实施目标性监测(ABC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 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D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E 表皮葡萄球菌 5.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那 些部门采取有效措施(ABCDE A 医疗 B 护理 C 检验 D 感染控制 E 后勤 6.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ACD) A 首选单间隔离 B 患者安置无特殊要求 C 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D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 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E 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不必单独安置 7.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E) A 室内清洁消毒时,要用专用的拖把、抹布。 B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具如血压计、体温表等专用。 C 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及时杀灭细菌,防止传播。 D 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要及时通知院感科,对患者进行隔离。 E 对多重耐药菌定植的患者可与普通患者同原则管理 8.标准预防的具体内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 A 加强手卫生、注意咳嗽礼节 B 正确安置患者

医院感染试卷及答案

医院感染培训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8题,每题1分,共28分。请把答案写在下面答题框内,否则无效。):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C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2、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 A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3、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D ) A 霍乱、鼠疫; B 麻疹、疟疾、甲型H1N1流感; C 乙脑、血吸虫病; D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禽流感; E 乙型肺炎、艾滋病。 4、隔离的实施应遵循( C )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A. 接触隔离; B. 严密隔离 C.标准预防; D.飞沫隔离; E.空气隔离。 5、当手没有明显的血液体液污染时,可用( D )去除手部污染。 A、肥皂; B.清水;C.液体皂液;D.含酒精的手消毒剂;E、碘伏。 6、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D )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隔离传染病人; 、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措施。E;、洗手D. 7、减少外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有( D ) A、消毒灭菌; B、无菌操作; C 、预防隔离;D 、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 8、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72小时 9、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C )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 标准预防+严密隔离;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10、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B )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B.冲洗瓶口;C.查看溶液的颜色;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11、终末消毒是指:( A )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E、对所有场所的彻底清洁消毒。 12.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规定入院多少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6小时 B. 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72小时 13.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称之为(A ) A. 消毒 B. 灭菌 C. 隔离 D.去污E洗涤

常见病原菌采样分离过程

金黄色葡萄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奶样的采集: 采集有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症状较明显的奶牛,消毒挤奶人手、奶牛乳头,弃2-3把乳,以乳样收集管无菌收集每个乳区乳样10-30mL,编好编号,4个乳区按:左前LF、左后LH、右前RF、右后RH编号,采集后尽快返回实验室,如不能尽快返回,应放在低温环境中带回。 (2)乳房皮肤拭子 用0.5mL肉汤润湿的消毒棉球拭子从乳房皮肤檫拭到乳头顶端,如果乳房土较多的话先檫掉土。拭子放入5mL离心管中,再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3)鼻腔拭子 用消毒棉球拭子插入动物鼻腔中,取出后放到盛有0.5mL肉汤的5mL离心管中,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菌种的初步分离 首次分离时,用接种环蘸取样品在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上涂布接种,37℃,16-18小时培养后,从显色平板上挑取红色的单菌落,用脑心浸液(BHI)肉汤35℃培养18小时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金葡菌初次分离时,接种显色培养基后培养时间最好不超过18h进行观察,因为超过24h后所有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皆会导致显色培养基变色,进而出现假阳性。 2、菌种的保存 2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400μL新鲜菌液+200μL60%灭菌甘油,-80 ℃(长期)或-20 ℃(临时)冻存。 3、菌种的复苏 如需再次纯化,或进行进一步实验,可将甘油保种的菌液在显色平板或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或者将保种的菌液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肠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肛门拭子 以灭菌长棉签采集猪肛门拭子或蘸取新鲜粪便,棉拭子应以捻转方式插入肛门4-5厘米深,取出后放入1mL营养肉汤的灭菌离心管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放于低温环境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2)泄殖腔拭子 以灭菌短棉签采集鸡泄殖腔拭子或采集一段盲肠后蘸取新鲜粪便,棉拭子应以捻转方式插入泄殖腔2-3厘米深,取出后放入1mL营养肉汤的灭菌离心管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放于低温环境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首次分离时,将样品在6.5%NaCl营养肉汤中,45℃,18-24小时预增菌进行选择性培养后,将上述培养物以划线方式接种在肠球菌选择性培养基(叠氮钠-结晶紫-七叶苷培养基,BEA)上,37℃,培养18-24小时,从选择性培养基上挑取灰色,半透明,1-2mm大小的单菌落,用脑心浸液(BHI)肉汤37℃培养18小时左右。 2、菌种的保存 2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400μL新鲜菌液+200μL60%灭菌甘油,-80 ℃(长期)或-20 ℃(临时)冻存。 3、菌种的复苏 如需再次纯化,或进行进一步实验,可将甘油保种的菌液在BEA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或者将保种的菌液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BEA琼脂颜色的变化导致假阳性的发生,因此,可以将肠球菌疑似菌株在BEA琼脂上进行二次筛选,提高分离准确率。

实验室常用器材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常用器材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常见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常见的仪器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见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 (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它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1、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

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常见病原菌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葡萄状,0.4~1.2 m 2.培养:色素、耐盐 3.抗原构造:SPA 4.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5.抵抗力:强;易耐药 致病性: 1、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食品监督;合理使用抗生素。 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链状,0.5~1.0 m 2、培养:血平板 3、分类: 1) 根据溶血现象分: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溶血环。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宽大溶血环。致病性强 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无致病性 2) 依细胞壁多糖抗原不同分:A、B、C、D等20个群,致病链球菌株90%属A群 4、抵抗力:不强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菌体表面物质:M蛋白;脂磷壁酸 (2)毒素: 1)链球菌溶血素: SLO:对氧敏感,免疫原性强,感染后血中可出现溶血毒素O抗体; SLS:对氧稳定; 免疫原性弱,与溶血环有关 2)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 (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使链球菌的感染容易扩散且脓汁稀薄。 2、所致疾病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条件致病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防治原则: 1、讲究卫生,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减少传染源。 2、彻底治疗咽峡炎、扁桃体炎,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治疗链球菌感染性疾病首选青霉素G。 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 ,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荚膜 2、培养:血平板,自溶现象 3、生化反应: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菊糖分解试验阳性 4、抗抗力:弱 致病性: 主要致病物质:荚膜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 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 (1)、正确患者安置: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 8m。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 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其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是按生活垃圾处理。 (8)、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 (9)、解除隔离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即可解除隔离;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患者还需在连续两次(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附: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 空气隔离:将病人单间隔离(最好置于负压空调(每小时换气速率6~12次)之隔离室),并维持房门关闭;且空气需过滤后排出,不可重覆循环使用。接触病人需戴特殊口罩。手套和隔离衣不需要。:接触病人前后或处理污染物后要洗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 实验三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四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酶切与鉴定 实验五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实验六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 DNA提取 实验七 DNA的定量 实验八 PCR基因扩增 实验九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与纯化目的DNA 实验十 DNA重组 实验十一动物组织细胞总RNA的提取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

事实证明,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从事哪个领域的研究,要想突破,除了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仪器设备以及良好的研究环境。一个标准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除了具有一般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用途的仪器,这些仪器一般较精密,价格昂贵。下面介绍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冷冻离心机 低温分离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基因片段的分离、酶蛋白的沉淀和回收以及其它生物样品的分离制备实验中都离不开低温离心技术,因此低温冷冻离心机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备的重要仪器。在国内,有多个厂家生产冷冻离心机,本实验室的高速冷冻离心机为GL-20G-Ⅱ型(上海安亭),落地式。配有角式转头:6×50ml、12×10ml和12×1.5ml。极限转速20000rpm。 1. 安装与调试 离心机应放置在水平坚固的地面上,应至少距离10cm以上且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中,周围空气应呈中性,且无导电性灰尘、易燃气体和腐蚀性气体,环境温度应在0~30℃之间,相对湿度小于80%。试转前应先打开盖门,用手盘动转轴,轻巧灵活,无异常现象方可上所用的转头。转子准确到位后打开电源开关,然后用手按住门开关,再按运转键,转动后立即停止,并观察转轴的转向,若逆时针旋转即为正确,机器可投入使用。 2. 操作程序 (1)插上电源,待机指示灯亮;打开电源开关,调速与定时系统的数码管显示的闪烁数字为机器工作转速的出厂设定,温控系统的数码管显示此时离心腔的温度。 (2)设定机器的工作参数,如工作温度,运转时间,工作转速等。 (3)将预先平衡好的样品放置于转头样品架上,关闭机盖。 (4)按控制面板的运转键,离心机开始运转。在预先设定的加速时间内,其运速升至预先设定的值。 (5)在预先设定的运转时间内(不包括减速时间),离心机开始减速,其转速在预先设定的减速时间内降至零。 (6)按控制面板上的停止键,数码管显示dedT,数秒钟后即显示闪烁的转速值,这时机器已准备好下一次工作。 3. 注意事项 (1)离心机应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外接电源系统的电压要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线,机器不使用,要拔掉电源插头。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病原菌分离方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丝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了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重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他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原的分离培养。 二、实验用具: 酒精灯、手术剪、镊子、75%酒精、3%~5%次氯酸钠、灭菌水、培养皿、封口膜、乳酸等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煮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AGAR)20g(10:1:1)水1000ml (1)将去皮称量好的马铃薯切片后加水煮沸15~20min(水可以适量多加200ml 左右,因为在煮的过程中会蒸发一些),待土豆煮软即可。 (2)三层纱布滤去马铃薯后将过滤的水倒入洗净的锅中,加琼脂粉搅拌充分后再加热煮沸,小火使其充分融化。 (3)加入葡萄糖并不断搅拌,待其完全融化后双层纱布过滤,定容到1000ml,分装到500ml的玻璃瓶内,每个玻璃瓶最多装300ml,121℃湿热灭菌 30min。 2、培养皿干热灭菌170℃1h;蒸馏水、枪头等湿热灭菌121℃30min。 四、实验步骤: 1、用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所有器具用紫外灯灭菌30min,分离室要保持清洁。 2、取样,病斑大小约20个(含病缘线) 3、分装培养基:(1)融PDA,松盖在微波炉中加热约3min(看量多少而定) (2)待冷却至50℃后在超净工作台指示灯显绿灯时分装 (3) 分装时滴入一管乳酸约20滴(每10ml培养基中加3滴乳酸) (4)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 约15m1(300ml一瓶的培养基倒20多个平板),加盖后轻轻摇动培 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

医院感染试题一[1]

2012年我院上半年医院感染知识及手卫生考试试题一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共20题) 1、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副手套 2、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 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4、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5、标准预防针对体内物质的隔离预防不包括() A.血液 B.体液 C.汗液 D.排泄物 E.分泌物 6.对留置导尿患者,SOP要求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打开; B、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 C、疑似导尿管梗阻,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 D、疑似尿路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疗前,先更换导尿管。 7、《医院感染培训制度》中规定,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应包括以下哪些人员() A.各级管理人员B.医护人员 C.工勤人员 D.各级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工勤人员 8、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 A.1米以内 B.1.2米以内 C.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9、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几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为医院感染() A、3例以上 B、5例以上 C、2例以上 D、10例以上 10、氧气湿化瓶的湿化液应用()A、生理盐水 B 、灭菌水 C、蒸馏水 D、白开水 11、手卫生不包括() A外科手消毒 B洗手 C卫生手消毒 D消毒剂泡手 12、医院感染暴发时,应该由谁来确认:() 医生 B.护士 C.病区护士长 D.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E.科主任 13.下面有关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正确的是:() 清洁(无菌)操作前、清洁(无菌)操作后、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前、接触患者环境后 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前、将诶出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 14、关于洗手不正确的描述是:() 要有充足的水洗手不必考虑是否为流动的 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E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15.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患者住院次日晨尿常规检查显示,WBC30/个高倍镜视野 患儿住院48小时内出现麻疹C.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D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切口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见化脓性分泌物 E手术缝线通过处有轻微炎症 16.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住院期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患者住院1周后出现无症状菌尿症 病人肌内注射后出现注射部位明显肿胀、疼痛,穿刺有脓性分泌物 患者在拔牙后出现化脓性牙龈炎 因肺炎链球菌肺炎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痰培养又发现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征象 17、有关应用感染诊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无症状性菌尿不属于应用感染 1周内有留置导尿史,现尿液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虽无尿路刺激征,但属于医院感染 C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以后出现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属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D创口感染就是手术切口感染 E病人化疗后出现活动性肺结核,不属于医院感染 18.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 泌尿道感染 B.胃肠道感染 C.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D.医院获得性肺炎 E.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9.关于微生物标本采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避免常居菌群污染 B.在感染急性期 C.使用抗生素后采集标本 D.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 E.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20、医院感染暴发常见类型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 A 某一综合症的暴发 B 某一系统感染的暴发 C 某一环境污染的暴发 D 某一种细菌感染的暴发 E 某一种病毒感染的暴发

实验室常用蒸发浓缩方法

实验室常用蒸发浓缩方法 氮吹仪 原理:将氮气快速、连续、可控地吹向加热样品的表面,使待处理样品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分离,实现样品无氧浓缩。 应用:农残分析,药物筛选,液相、气相、质谱分析前处理。 优点: 干燥速度快 缺点: 样品温度高 样品处理量少 存在将样品中物质吹到实验室中的风险,必须在通风橱中操作 需要消耗氮气,增加额外成本 可燃溶剂存在爆炸危险 整个过程需要监控 旋转蒸发仪 原理:基本原理即是减压蒸馏,可降低液体的沸点,那些在常压蒸馏时未达到沸点就会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质就可以在分解之前蒸馏出来,“旋转”可以使溶剂形成薄膜,增大蒸发面积。另外,在高效冷却器(一般是冷凝管)作用下,可将热蒸汽迅速液化,加快蒸发速率。 应用:萃取液的浓缩,有机物提取,色谱分离接收液的蒸馏。 优点: 蒸发速度相对较快 样品量大 控制水浴温度可控制热量输入 真空度可控制 整个过程可见,好控制 缺点: 只能处理单一样品 需要清洗玻璃装置 密封件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 样品会泄露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离心浓缩仪 原理:负压降低溶剂沸点,冷阱捕获蒸发出来的气体,使蒸发过程快速进行,离心力可保证样品沉积在管底,不会产品气泡和交叉污染。 应用:DNA/RNA的浓缩,药物代谢物的浓缩,液相色谱的前后处理,免疫球蛋白的浓缩等。 优点: 安全 样品处理量大 多种离心管可选择 样品沉积在离心管底部,好回收 最大程度减少发泡与交叉污染 可通过红外方式提高加热效率 精确控制真空度 蒸发温度低 可通过编程实现多组分分离 缺点: 速度较慢 蒸发过程可见程度有限 冷冻干燥机 原理:预冻样品中的水分,在真空状态下直接升华,可利用冷阱捕获蒸发出来的气体,使蒸发过程快速进行。 应用:菌种、疫苗、蛋白、核酸、药物等对温度和氧敏感性生物样品的干燥,冻干后的样品易于保存和运输。 优点: 安全 水分去除率非常高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第四章植物病原菌分 离与纯化 植物病原菌 一、植物病原菌分离流程 二、分离的准备 ?分离的准备工作 无菌室操作前保持清洁无菌 接种工作准备 培养基的准备 ?分离材料选择 以收获的材料从病健交界处采样 果实腐烂从开始腐烂处分离 根腐和枯萎层可能从离土较远处分离

有些枯萎如野火病被固定在局部,从病斑边缘分不到等 有些材料污染严重时可先接种再分离:即将病组织接种到健康材料等 发病后分离 ?组织表面消毒 ⑴升汞:1‰ ◆升汞1g HCl(浓)25ml 水1000ml ◆升汞先溶于盐酸中,加水后稀释,也 可用NaCl 5g/L 代替盐酸,但易沉淀 ◆作用:盐酸,NaCl增加溶解度,HCl 能增强杀菌能力。 ◆处理时间:30’S-30min不等,常3 -5min;所需时间因材料不同而异, 消毒后灭菌水3-5次 附在组织表皮的气泡,含使消毒剂不能与寄生表面直接通气影响消毒 效果,除气泡抽气、70%酒精浸2 -3秒

⑵漂白粉 ◆常用表面消毒剂适用于病组织表面消 毒,也可处理种子 ◆成分:漂白粉10g,水140ml,过滤后使 用。 ◆最好现配现用,放久失效,有效成分 CaClO次氯酸钙 ◆好的消毒液易使有色纸褪色,且产生氯 气有强烈臭味。 ◆一般3-5min,时间长短因材料不同而 不同。处理种子5-10min,长的可达20 -30min。 优点:杀菌能力强,具有挥发性,不会遗留在组织上影响分离结果,其杀菌能力小于升汞。 (3)酒精:70%,浸很短时间(几秒到1min)灭菌水洗。 ◆较大的材料在酒精中浸或棉花 擦,然后在火焰烧去。 ◆幼嫩的病组织,表面用药剂消毒 时可能会同时杀死其中的病原真

法医实验室几种常用DNA提取方法及比较

法医实验室几种常用DNA提取方法及比较(一)Chelex100法 原理:Chelex100是一种螯合树脂,由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体组成,含有成对的亚氨基 二乙酸盐离子,起着螯合基团作用,对多价金属离子有极强亲和力。在低离子强度、碱性及100℃煮沸条件下,可以使细胞膜裂解,并使与DNA结合的蛋白质变性,DNA游离。检材基质中一般含有大量金属离子,在低离子强度及加热条件下,金属离子可以辅助脱氧核糖核酸酶降解DNA,也可以抑制PCR反应,所以在提取DNA时,加入Chelex100,螯合了金属离子,防止了DNA降解,提高了PCR扩增成功率。 方法:剪取适量血斑、精斑、汗斑、鼻涕斑、指甲、毛根、软组织等等生物检材,置于 0.5ml离心管内,加入适量纯水,室温浸泡,13,000rpm离心5min,上清丢弃,管底留约20μl左右液体及检材基质,加入100-200μl 5%Chelex100(有时需加适量PK)56℃15min至数10小时不等,100℃8min,13,000rpm离心5mim,上清备用。 评述: 1、Chelex100法已经成为DNA提取的基本方法,Chelex100法是万能的。目前,我们一切 纯化方法都在Chelex100法的基础上进行,Chelex100法又不是万能的。 2、Chelex100法提取前的检材清洗非常重要,因为现场检材往往均较脏,脏东西可以抑制 PCR反应,所以往往不止清洗一次,清洗检材时可能损失部分DNA。所以应平衡清洗抑制剂与损失DNA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清洗时应“把根留住”,很多情况下已知样本DNA检验失败的原因是把根没有留住。DNA检验时还有另外一句名言:“一个萝卜一个坑”,防止混乱检材。肝素抑制PCR反应,血红素抑制PCR反应,所以长时的浸泡、多次清洗往往可能洗除肝素及血红素。在已知样本多次无检验结果疑为肝素抗凝的情况下,多洗是检验成功所必须的。血红素对普通Taq酶的抑制作用是明显的,而目前mtDNA 扩增一般用普通Taq酶,所以同一样品除进行STR检验外尚需进行mtDNA检测时,尽量去除干净血红素,显得尤为重要。现场提取毛发或样本毛发,用毛根进行STR检验时,纯水清洗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清洗干净,毛根DNA本身很少,很易检出为混合型。 因为现场毛发及样本毛发很易粘附另一人成份。毛根清洗的特点为振荡洗涤,不离心,多换水。 3、清洗后检材中加入5%Chelex100量视检材而定。检材参考加入量 0.5×0.5cm血斑150ul-200ul 二步法精斑100ul 毛根10ul 烟头30-50ul 4、对于组织,难溶检材,有疑问检材,均可加入终浓度为100ug/ml左右PK,有时间隔一 段时间,补加适量PK,PK(蛋白水解酶K)作用最佳pH为8.0。 5、加入Chelex100后,56℃浸泡时间,血斑≥15min;组织≥30min,二步法精斑≥1h。 6、PCR扩增前应离心。PCR扩增时不应吸入Chelex100,因为Chelex100为PCR抑制剂。 7、Chelex100使用浓度5%,有些人用10%,有些人用20%,各人爱好。配制好5%Chelex100 pH

有机实验室常用仪器

有机实验室常用仪器与使用 旋转蒸发仪 旋转蒸发仪,主要用于在减压条件下连续蒸馏大量易挥发性溶剂。尤其对萃取液的浓缩和色谱分离时的接收液的蒸馏,可以分离和纯化反应产物。旋转蒸发仪的基本原理就是减压蒸馏,也就是在减压情况下,当溶剂蒸馏时,蒸馏烧瓶在连续转动。结构:蒸馏烧瓶可是一个带有标准磨口接口的梨形或圆底烧瓶,通过一高度回流蛇形冷凝管与减压泵相连,回流冷凝管另一开口与带有磨口的接收烧瓶相连,用于接收被蒸发的有机溶剂。在冷凝管与减压泵之间有一三通活塞,当体系与大气相通时,可以将蒸馏烧瓶,接液烧瓶取下,转移溶剂,当体系与减压泵相通时,则体系应处于减压状态。使用时,应先减压,再开动电动机转动蒸馏烧瓶,结束时,应先停机,再通大气,以防蒸馏烧瓶在转动中脱落。作为蒸馏的热源,常配有相应的恒温水槽。 催化氢化装置 催化氢化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反应的具体内容是气态氢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有机化合物进行加成或还原反应,从而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它的优点是: (1)有些反应,如碳碳不饱和键的加氢,应用其他方法比较复杂和困难,而应用催化氢化反应,则可以方便的达到目的。 (2)它对醛酮,硝基及亚硝基化合物都能起还原作用,生成相应的醇和胺,不需要任何还原剂和特殊溶剂。氢气本身极其便宜,因而成

本低操作方便。 (3)反应完毕后,只需滤去催化剂,蒸发掉溶剂即可得到所需产物,后处理方便,产品纯度、收率都比较满意。 根据氢化时选用的压力不同,可将催化氢化分为常压氢化,低压氢化(4-5atm)及高压氢化(>6atm)。而高压氢化则需要非常特殊的装置,(由于有较高压力),这些已超出本书的范围,但不论是在任何压力进行氢化,都不得使用明火,包括电火花。 催化氢化装置:主要包括氢化用的圆底烧瓶,气压计,量(贮)气管和平衡瓶。贮气管的体积一般在100mL到2L之间,可根据反应的规模大小选择合适的贮气量;在平衡瓶里所装的液体通常是水或汞。在反映过程中,氢气的压力大小可以通过平衡瓶的高度来调节。反应结束后,再通过平衡瓶来测量参加反应的氢气的体积。气压计可以保证在反应前后,氢气都在相同的压力下(一般为1atm)进行体积测量。 压缩气体钢瓶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有时会用到气体来作为反应物。如氢气、氧气等,也会用到气体作为保护气,例如氮气、氩气等,有的气体用来作为燃料,例如煤气、液化气等。所有这些气体都需要装在特制的容器中。一般都是用的压缩气体钢瓶。将气体以较高压力贮存在钢瓶中,既便于运输又可以在一般实验室里随时用到非常纯净的气体。由于钢瓶里装的高压的压缩气体,因此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注意安全,否则将会十分危险。

医院感染常见类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身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水痘等。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呼吸系统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行病因(如过敏等)所至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发热 (2)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 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 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出现新病变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6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出相同病原体。 2.痰定量培养分离到病原菌计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浓度≥105cfu/ml的病原菌、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浓度≥104 cfu/ml的病原菌,或经防污染样本毛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对于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细菌浓度必须≥103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三.胸膜腔感染

常见物质分离操作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常见物质分离操作: 1.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2.蒸发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 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3.结晶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4.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 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 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5.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 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 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 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 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6.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 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 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普通植物病理学 实验十七、病原菌得分离培养与纯化 一、目得要求 (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得基本原理及方法。 (2)掌握倒平板得方法与组织分离、稀释分离、平板划线分离得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在平板、斜面及液体培养基上培养病原菌及观察其培养性状得方法。 二、基本原理植物病原菌得分离培养,就是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中得基本技能。为了获得某微生物得纯培养,一般就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得生活条件,即让病原菌生活在适宜得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她菌生长得环境.从而得到纯菌株。植物病原頁?菌得分离方法主要有组织分离法与稀释分离法两种。最常用得方法就是组织分离法,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砲子得病原真菌得分离。病原细菌得分离方法以划线分离法为最常用,在有些情况下也采用稀释分离法。为了获得分离菌得纯培养,必须要进行分离菌得纯化,纯化得方法类似于分离工作中采用得稀释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三、材料、仪器与用具 1?材料(依当地情况进行选择,下列材料供参考) (1)稻瘟病叶、病节、病穗颈(pyric u 1 a r ia orycae)。 (2)玉米大斑病叶(exserohilum t urcicum)0 ⑶玉米弯抱菌叶斑病叶(c u r v u lar i a 1 u n ata)。 (4 )玉米小斑病叶(bipo 1 aris may dis)。 (5)番茄灰霉病果(botryt i s cinefc a )。 (6 )黄瓜菌核病果(sclerotinia s c I erotio r um)? (7)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叶(pscu d omo n as syringa e p v .lac h r y mans)。 (8)水稻白叶枯病叶(xant h o mo n as canipc s tmspv、o r y eue)o

实验室常用的基本操作

实验室常用的基本操作 玻璃仪器的基本操作 1、认领仪器按照仪器单领取和认识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

2、玻璃仪器的洗涤

(1)震荡水洗 (2)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用毛刷刷洗 倒废液——注入一半水——选好毛刷,确定手拿部位刷洗——如是反复 (3)刷洗后,再用水连续振荡数次,必要时还应用蒸馏水淋洗三次洗净状态下,水均匀分布不挂水珠(如左图所示); 未洗净状态下,器壁挂着水珠(如右图所示)。玻璃仪器里如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加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附有油脂等污物可先用热的纯碱液洗,然后用毛刷刷洗,也可用毛刷蘸少量洗衣粉刷洗;对于口小、管细的仪器,不便用刷子洗,可用少量王水或重铬酸盐洗液涮洗;用以上方法清洗不掉的污物可用较多王水或洗液浸泡,然后用水涮洗。( (1)不要未倒废液就注水 (2)不要几支试管一起刷) 3、仪器的干燥 (1)晾干(左图)与烤干(右图)

(2)吹干(左图)与烘干(右图) (3)气流烘干(左图)与快干(右图) 4、常见玻璃仪器的使用 (1)量筒与量杯 (2)移液管 移液管使用注意事项: 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大小合适的移液管,如取1.5ml的溶液,显然选用2ml移液管要比选用5ml移液管误差小;吸取溶液时要把移液管插入溶液,避免吸入空气而将溶液从上端

溢出;移液管从液体中移出后必须用滤纸将管的外壁擦干,再行放液;不可用移液管直接从瓶中移取溶剂或溶液,剩余溶剂或溶液不可倒回贮液瓶,应作废弃物处理。 (2)滴定管 操作步骤:洗涤——涂凡士林——检漏——装入操作液——滴定管排气——滴定操作 (3)容量瓶 容量瓶使用前应检查容量瓶的瓶塞是否漏水,合格的瓶塞应系在瓶颈上,不得任意更换。容量瓶刻度以上的内壁挂有水珠会影响准确度,所以应该洗得很干净。称量的任何固体物质必须先在小烧杯中溶解或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容量瓶绝不应加热或烘干。容量瓶定容完再翻转摇匀,若翻转摇匀后定容,会因加的水或溶剂过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