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目录

1 黔江区自然环境概况 (1)

1.1自然地理 (1)

1.2生态环境 (14)

2 黔江区社会经济概况 (24)

2.1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24)

2.2黔江区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28)

2.3黔江区农业发展状况 (29)

2.4黔江区工业发展状况 (31)

2.5黔江区服务业发展状况 (32)

2.6黔江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 (34)

3 黔江区人口现状 (37)

3.1黔江区概况 (37)

3.2黔江区人口发展演进过程 (41)

3.3黔江区人口现状构成特征 (42)

3.4城镇人口概况 (44)

3.5城区人口概况 (44)

4 区域城乡统筹现状 (47)

4.1区域城乡总体发展概况 (47)

4.2区域各乡镇概况 (48)

4.3农村居民点现状概况 (69)

4.4区域城—镇(乡)—村体系现状 (72)

4.5城乡公共设施现状 (73)

5 黔江区土地利用现状 (76)

5.1土地利用现状 (76)

5.2基本农田保护现状 (77)

6 黔江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现状 (79)

6.1城区用地现状汇总表 (79)

6.2居住用地现状 (80)

6.3工业用地现状 (81)

6.4仓储用地现状 (83)

6.5公共设施用地现状 (83)

7 城乡园林绿地系统现状 (93)

7.1城乡绿地概况 (93)

7.2公共绿地 (93)

7.3专用绿地 (93)

7.4道路交通绿地 (93)

7.5生产防护绿地 (93)

8 城乡旅游资源及历史文化保护现状 (94)

8.1旅游资源概况 (94)

8.2旅游发展建设概况 (94)

8.3旅游服务设施发展状况 (96)

8.4历史文化遗存 (98)

8.5民族民间文化 (100)

9 城乡综合交通现状 (101)

9.1区域交通 (101)

9.2城区道路交通 (110)

10 城乡市政设施现状 (120)

10.1给水现状 (120)

10.2排水现状 (123)

10.3供电现状 (124)

10.4通信现状 (128)

10.5燃气现状 (130)

11 城乡环保环卫现状 (132)

11.1环境污染现状 (132)

11.2环境质量现状 (136)

11.3环卫设施现状 (137)

11.4主要存在问题 (137)

12 城乡综合防灾现状 (139)

12.1防洪现状 (139)

12.2消防现状 (145)

12.3人防现状 (146)

12.4抗震现状 (146)

12.5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147)

1 黔江区自然环境概况(规划局)

1.1 自然地理

1.1.1地理区位

重庆市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边陲,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8′~108°56′,北纬29°4′~29°52′。它东临湖北省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省利川市。南北长约90km,东西宽45km,土地面积2402km2(360.3万亩)。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

黔江城位于区境中部略偏东北,东经108°46′,北纬29°31′,海拔580m,川湘、渝咸公路在此交汇,为鄂西入渝门户。城区东至湖北省恩施市162km,南距湖南省吉首市367km,西北至重庆市区350km,面积约10km2。黔江河由册山河、大木溪交汇形成,由西至东穿城而过,注入阿蓬江。老城坐落在黔江河北岸,南岸为烟厂所在地,西山新区为地区所在地,形成三个片区。

地处武陵山腹地、渝东南边陲的黔江区,是渝、鄂、湘、黔4省(市)武陵山区边贸重镇,这里区位条件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山川景色秀美,政策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是重庆乃至西部地区进入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

1.1.2地形地貌

黔江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的南西段鄂西川东褶皱带,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杠坪、筲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km,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区域地处巫山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交汇地带,武陵山脉西翼,属中、低山区,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坝、河谷、山间小盆地,山地占总面积的85%。区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与河流基本平行,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

区内主要山体有灰千梁子、五福岭、麒麟盖、八面山、三塘盖和贾角山等,灰千梁子为最高山峰,峰顶海拔1938.5m,最低点为黑溪乡的马嘶口,海拔320m。主要河流是阿蓬江,小南海是区内唯一的山间淡水湖泊。

全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土地总面积360.3万亩,其中耕地50.35万亩(田19.34万亩,土31.01万亩),占21.03%,人均耕地1.07亩。有林用地10万亩,乔木42种、90属、146种,马尾松分布最广,占70%以上,森林覆盖率32.5%。有野生动物23目、69科、147种;鱼类6目、24科、70余种;水生植物15种。年径地表水和地下水总是过45.25亿m3。区内河流发育,利用自然落差可发电2.5万kw。区内主要矿产有煤、萤石、重晶石、铝土矿、石灰石、大理石、矾、锌、铅、汞、铁、铜、锰、钠、磷、镁、硫铁矿、铅锌矿、含钾页岩、石英砂岩、方明石、石膏、高岭土、粘士等20余种。旅游资源丰富集中,门类齐全,

有小南海、官渡峡、武陵山、城东溶洞群、石钟山、两河至大河口峡谷等,山、水、湖、峡、洞融为一体。其中小南海是省市级风景名胜区。

(一)地质

(1)构造

黔江的地质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走向为北东—南西。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黔江区处于鄂西、川东褶皱带。这个地区震旦纪至古生代为一拗陷带,三叠纪晚期上隆,印支运动上升为山,燕山运动全面褶皱,形成当今区域构造雏形。

鄂西、川东褶皱带形成明显的自西向东的走向断裂。如:七曜山断裂、郁山断裂、咸丰断裂、桐麻岭断裂、石耶司断裂。黔江处于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弯、青杠坪、筲箕滩至石家河附近,全长56km,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主要背斜和向斜有:郁山背斜、桑柘坪向斜、筲箕滩背斜、濯河坝向斜、天井坝背斜、八面山向斜。主要断层有:马喇湖正断层、天井坝逆断层、筲箕滩冲断层、胜地坝逆断层。

出露地层及岩性由老到新为:下古生界发育完全,寒武、奥陶系以炭酸盐岩积为主,下、中志留统以砂页岩石主,上泥盆统以石英岩为标志,缺石炭系。二迭系假整合于中志流统或上泥盆统之上,以灰岩为主,上、下二迭统底均夹炭质页岩(含煤)。三迭系连续沉积于二迭系之上,下统为灰岩、白云岩,中统为紫色砂页岩与灰岩、泥灰岩。侏罗系假整合于三迭系之上,以砂页岩为主,夹少许生物碎屑灰岩。上白垩统零星分布于正阳盆地内,为紫红色砂砾岩,第四纪除河流冲积层外,普遍见有炭酸盐岩和残积、崩积物,其岩性主要有石灰岩、页岩、粉砂岩、砂岩及砾岩等。

(2)地史

地壳构造的发展历史分为前古生代(含太古代、元古代、震旦纪)、早古生代(含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含泥盆纪、石炭纪、二迭纪)、中生代(含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为第三纪,晚从第三纪到第四纪为新构造运动阶段。

黔江从震旦纪至白垩纪均有沉积。从区文化馆文物陈列室的史前文化可以看出区境地质。从奥陶纪至第四纪,除石炭纪、三迭纪外均有古生物的化石遗存。

奥陶纪有:石家河出土的三叶虫、早化出土的蜿足虫。

志留纪有:早化出土的无孔贝、水市出土的珊瑚。

泥盆纪有:水市出土的螺、仰头山出土的下褶贝。

二迭纪有:早化出土的长身贝、水市出土的蜓化石、县城河坝出土的贝壳堆(积石)。

侏罗纪有:正谊出土的介壳、正阳群众村出土的恐龙腕、椎、踝,腓、耻等骨化石。

白垩纪有:正阳三阳岭的恐龙牙化石。

第四纪有:老屋基洞众多的古动物化石,如剑齿象牙、水牛牙、犀牛牙、野猪牙、马牙、虎牙、大熊猫牙、猕猴牙、羊牙等。

(二)地貌

区地处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境内山峦起伏,山脉走向与河流平行,东北高,西南低,

形成“五槽六岭”地貌,是中低山为主的山地区。山地占全区幅员面积的90%以上,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山顶标高一般在700~1000m,切割深度一般在400~600m,属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全区海拔1400m 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04%,1001~1400m的地区占17.18%,700~1000m的地区占59.9%,700m以下的地区占19.49%。

(1)山地

境内海拔1000m以上的山体有17条。

灰千梁子主峰为全区最高点,海拔1938.5m,是境内东部与湖北省咸丰县、酉阳县的界山,东南有国营马喇林场。1984年在山顶黄柏垭修建电视差转台和广播转播台,覆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4县。

八面山主峰钟山顶,海拔1720m,位于城区西北,面积30km2,产天麻、黄连等名贵药材,设有林场。1971年飞机播种华山松后封山育林。

五福岭主峰海拔1617m,是境内东南部与酉阳县连界的—条山体。

三塘盖因多铁矿又名金山盖。主峰海拔1592m,在白土乡境内,与彭水县大厂相连,有铁、硫、煤等矿藏。1958年曾设厂冶炼铁和硫磺。

旗号岭主峰海拔1586m,是犁弯向斜和官庄背斜间的主要山体。

麒麟盖主峰海拔1464m,是濯河坝向斜和筲箕滩背斜间的主要山体。

贾角山主峰海拔1444m,是与彭水县连界的山体,在黑溪乡境内,有硫矿。1958年曾设厂冶炼。

鸡公山主峰海拔1372m,在杉岭乡境内,是与湖北省利川市交界的山体。

皇后寨主峰海拔1336m,在黄溪、黎水、杉岭乡交界处。

凤池山主峰海拔1330m,在白石、杉岭乡交界处,原产荆竹,又名荆竹山。

灵峰山主峰海拔1293m,在新民乡境内。

四角山主峰海拔1268m,在鹅池乡境内。

唐家盖主峰海拔1235m,在后坝、杉岭乡交界处。

仰头山主峰海拔1161m,在城区北。清《四川通志》称“羊头山”。

虎坐山主峰海拔 l127m,在金溪、白土乡交界处。

武陵山主峰海拔1092m,在石会、工农乡境内。

酉阳山主峰海拔1074m,在城区东,顶峰建有电视差转台。

(2)丘陵

境内主要丘陵有6处,多处于阿蓬江两岸和川湘公路沿线,海拔在400~600m之间,是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

①正阳丘陵区包括正阳乡和正谊乡、蓬东乡各一部,面积67.75km2。

②石会丘陵区包括石会、工农、白合乡各一部,面积52.45km2。

③舟白丘陵区包括舟白、县坝乡各一部,面积18.84km2。

④濯水丘陵区包括蒲花、濯西乡和濯水乡各一部,面积16.26km2。

⑤两河丘陵区包括两河、龙田乡各—部,面积8km2。

⑥联合镇丘陵区包括联合镇(今城区)、城北乡(今城区)各一部,面积5.49km2。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园头村村庄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附:村庄基础资料汇编 一、区位概况 区位一:莆田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北依省会福州市,南靠闽南“金三角”,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全市东起东经119°2’的莆田县南日群岛,西至东经118°27’的仙游县度尾镇境内,南自北纬25°2’的湄洲群岛,北到北纬25°46’的莆田县大洋乡境内。东西长122.4公里,南北宽80.5公里,面积3800平方公里。东北与福清市交界,西北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西南与永春县、南安市、惠安县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从东至南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大海湾,湾内有南日岛、乌土丘岛、湄洲岛等诸多岛屿,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0多海里。 区位二:华亭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西南部,东邻新度镇,西毗仙游县,南接灵川镇,北靠常太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万亩,山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71%。辖1个社区、34个行政村。324国道过境,横贯境内15.6公里,濑榜公路过境7.5公里,区位二:园头村位于华亭镇西部,莆田与仙游交界处,东临万坂村,西靠南湖村,南依仰天山,北伴木兰溪,距镇区仅4公里。 二、历史沿革 园头村古属闽中郡,名为“云庄”,也叫“王仓”,中晚唐期间划归清源(今仙游县)唐末后隶属莆田县文赋里管辖(含金西湖、后山村),现属城厢华亭镇管治。园头村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几百年来,境内聚集其他各姓氏如陈黄曾许张林卢杨詹等组合成的大村庄。清同治三年(1852)木兰溪上游山洪爆发,特大洪水把仙游石码桥冲毁,洪水把盖尾白湖村劈开成南北二个村(白湖村和高峰村)波涛涌入园头时,被溪心小山峦鲎山挡住,湍流涌入后山村又冲成一道新溪流,直到下游,分而又合,造化了木兰溪两岸唯一的溪心小岛,成为现在园头村。 三、自然环境与资源 1、地形地貌 园头村地形特点为南部山体,中部北部为冲积小平原。依山地势整体由南、北向中间木兰溪倾斜。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下,低山丘陵和河流谷地貌为主。 2、气象气候 园头村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夏不酷热,冬无严寒,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冬短夏长,霜期短暂,冰雪罕见,全年平均气温16-20℃,无霜期为346.4天,全年降水量在1300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996小时,年平均风速2.4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夏末秋初间有台风或带有暴雨,并有可能成灾。 3、水文条件 过境园头村的主要是莆田市的母亲河——木兰溪,木兰溪全长105公里,自仙游汇流后流入华亭,横贯华亭镇内18个行政村,镇域内流程15.2公里,年产水量为5.59亿方。木兰溪水文历年最大和最小水量、最高和最低水位相差悬殊,水位最高日期和流量最大日期大部分出现在每年的6-9月份,尤在6-7月出现最多。解放以来发生过三次大洪水,其中七三年洪水最大,木兰溪流量濑溪水文站最高达3710平方米/秒,水位达15.77米。 4、自然资源 人工果园果林:根据实地调查,人工果园果林是园头现状生态基线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现状用地及其周边,包括广大的山前地带、山包台地、片区平地坡地、溪河沟渠沿岸、以及村庄房前屋后等均有大面积、或成片或成带的茂密人工果园果林分布。现状果园果林类型,主要有龙眼林、枇杷园、以及上述果树混交等类型。 5、人文景观资源 园头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或人文景观资源,根据本次实地调查及资料调研和不完全的统计,主要包括已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6处,尚未列入4处,古民居8处,还有3处古井,因此又有“文化村”美誉。 古建筑统计一览表

总体规划资料清单

调查资料清单(2000-2020) Ⅰ、背景资料清单 (一)图纸 1、省地图 2、市行政区划、交通地图 3、规划区1:10000、1:5000地形图 (二)相关背景资料 1、城市总体规划 2、近五年市区统计年鉴,2000年年鉴 3、市里规划发展设想(十五计划等) 4、省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民政局、地名办】 Ⅱ、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第一部分镇域概况与社会经济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2、气候气象(年均及月均最高、低温度、降水量、风玫瑰、生长期)【气象局(站)】 3、河流水系(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流速、航运价值、主要湖泊及水库面积、 容量)【水文站、水利局】 4、地质地震(地质勘探资料、工程地质及基本地震烈度和设防标准)【地矿局】 二、历史沿革: 1、建制沿革及历史文化发展概况【地名办】 2、历史风貌特色 三、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规划文本【规划国土局】 2、土地利用规划图纸 四、人口与劳动力: 1、近10年(或5年)本市人口总量及变动情况:常住、暂住、流动数量,自然、机 械增长率【派出所、计生委】 2、人口构成资料:市区人口年龄、性别、家庭构成、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比例 【派出所、户籍科】 3、劳动力职业、性别构成、数量、文化程度【劳动局】 五、社会经济发展: 1、经济总量及变化:历年(5-10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值 【统计局、计经委】 2、经济构成及变动:社会总产值五大部门比例(工、农、建、交、商)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农业中农林牧副渔 工业产值中各行业产值比例及历年变动【统计局、计经委】 第二部分行业调查

一、居住: 1、家庭平均人口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建委、房产局】 2、住宅建筑建设时序,本镇历年新建住宅量,年增长率 3、住宅建设、旧城改造的计划和设想【建委、规划国土局、房产局】 二、公共设施: (一)行政办公:类型、分布、建筑总面积、使用情况 (二)商业金融:商业网点 1、主要零售商业设施的分布、建筑总面积、用地情况【商业局】 2、市内金融网点的分布【商业局】 3、宾馆、旅店、餐饮业分布和规模【工商局】 4、各类市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摊位数 【工商局】 5、商业和市场建设的发展构想【工商局】(三)文化娱乐 1、市内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影剧院等)分布和规模【文化局】 2、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规划设想【文化局】(四)体育 1、市内体育设施的分布、占地面积、建设规模【体委】 2、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构想【体委】(五)医疗卫生 1、市内各卫生院(所)的分布、占地面积、床位数、医护人员数 【卫生局】 2、其他卫生机构(防疫站、卫校等)位置规模【卫生局】 3、医疗卫生设施的发展构想【卫生局】(六)教育科研 1、市区教育机构、各级学校的分布、规模(中学、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统计: 位置、占地面积、教师数、学生数)【教委】 2、教育机构、学校等发展建设构想【教委】 3、科研机构、单位的数量、分布、研究方向、发展构想【科委】(七)宗教福利 1、社会福利机构(福利院、敬老院等)的分布、规模、发展构想【民政局】 2、市内各种宗教机构的分布和类型【民政局】 三、工业【工业局、乡镇企业】 1、市内主要工业企业统计(厂名、地址、所有制性质、占地规模、产品、职工数,年 货运量、主要货运品种)【工业局、乡镇企业】 2、工业经济发展报告或计划,工业发展规划和设想【计委、经委、工业局】 四、仓储 主要仓储基本情况:位置、种类、用地规模、货物来源及去向、库存量、所属部门 第三部分交通 一、对外交通 1、公路、铁路及有关设施现状(公路等级、长度、断面宽度和车道数,汽车站、铁 路客货运站的规模、分布等)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文本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仙桃市人民政府 仙桃市科学发展规划合作领导小组 张沟镇人民政府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文本 目录 总则 (1) 第一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规模 (2) 第二章镇域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3) 第三章镇区规划布局 (7) 第四章镇区用地布局 (8)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10) 第六章绿地水系景观规划 (11) 第七章镇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2) 第八章防灾减灾规划 (13) 第九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规划 (14)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6)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17) 附则 (18)

总则 一、编制背景 第一条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设置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全省区域发展的高度出发,做出的战略决策。为了加快仙洪实验区发展,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按照小城市建设规模,在试验区改造建设一批中心集镇”,并选择了仙桃张沟镇、洪湖峰口镇、监利白螺镇为中心镇建设试点镇。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在省建设厅的要求和指导下,制定了《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第二条“十一五”期间,张沟镇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张沟位于仙洪试验区的“门户”,将承担“先行先试”的发展责任;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特别是武汉至潜江的城际铁路即将建设,将使张沟成为承接和传递武汉经济向外辐射的重要节点区域;仙桃城区实施“南扩战略”,将使张沟融入城区实现“同城化”发展;以“养蟮”为主的特色农业和初具规模的工业、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将形成工农互动的发展局面,促进张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为张沟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第三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仙洪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按照仙桃市委市政府建设“市域副中心”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升特色农业,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江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城镇和“荆楚明珠”。 第四条立足张沟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按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促进发展、生态优先、集约节约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促进张沟镇与周边区域城镇和仙洪试验区的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建立区域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突出城镇建设重点和方向,实施“战略空间北移”,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优化空间布局,与仙桃城区无缝对接,实现“同城化”发展; (4)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市域副中心”的标准培育小城市功能; (5)坚持“工业兴城”,积极承接城南工业园产业辐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6)按照“现代化小城市”标准,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过境交通干扰和环卫、污水处理、燃气等设施不足的问题; (7)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彰显江南水乡的城镇特色,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三、规划依据、期限与规划区范围 第五条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

(完整版)BDJ-党家片区控制性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一、历史沿革 党家地区的起步建设是在1966年—1977年“文革时期”,受“三线”建设项目分散、靠山、隐蔽布置思想的影响,在党家庄设立工业片区而开始的。此时,济南城市开始形成主城区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外带王舍人和党家两个工业片区的整体空间结构。 到二十世纪末,随着贤文和大金组团的发展,济南城市布局形态逐渐演变成由集中的主城区和王舍人、贤文、党家、大金四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组成的“一城四团”的带状布局结构模式。《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则把党家片区划入主城区。 在这几十年的建设过程中,党家地区一直是作为济南城市的一个工业组团而存在和发展的。 二、行政区划 1966年—1977年(“文革时期”)——党家庄被确定为济南城市的独立工业片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将党家庄和王舍人作为两个工业重点建设地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修订)——确定党家是以汽车制造工业为主的独立工业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工业。 《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将党家组团和大金组团划入主城区,规划党家严禁发展污染工业,可发展绿色食品种植及加工等无污染的工业项目,也可布置一些教育培训基地。 1983年6月10日,国务院以国函字第120号文批复了《八O年规划》。国务院在批复中对实施规划,加强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七点指示。 其中将王舍人庄、党家庄作为工业片区发展,是市区的工业组团。 2000年12月22日,国务院以《国务院关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0〕134号)正式批复了《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2000年,济南市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5区,长清、平阴、济阳、商河4县和章丘市,共设50个街道办事处,68个镇,42个乡和393个居委会、4702个行政村(5478个自然村)。市中区辖经二路、大观园、泺源、四里村、二七新村、经七路、馆驿街、岔路街、魏家庄、七里山、六里山、玉函路、杆石桥、舜玉路、王官庄15个街道办事处和七贤、十六里河、党家庄3个镇,有120个居委会,92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 三、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党家片区位于济南市西南部,距济南主城区仅4公里,是济南市西南方向的对外交通主要出入口。范围北至二环南路及铁路联络线,东至马五寨山、围子山一线,南至马鞍山山脊,西至京福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为72.00平方公里,涉及党家镇、七贤办事处及长清部分用地。党家片区总人口4.08万人,

170712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清单

各部门对口资料收集 村镇建设发展中心: 1、上版镇总规; 2、镇区地形图(1:1000或1:500);镇域地形图(1:10000或1:20000) 3、昌宁县城镇体系规划; 4、镇域范围内温泉资源及古茶树资源。 5、镇域及镇区的工程地质报告、地震烈度等情况; 6、镇域及镇区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和近期(3—5年内)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7、2014、2015、2016年度等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编志办 所辖县县志和镇志。 土地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派出所 1、201 2、201 3、201 4、201 5、2016年等五年的历年镇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数量及户数; 2、2016年镇区、镇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 3、2016年镇区、镇域人口变动情况(包括迁入、迁出)和机械增长率; 4、镇域各行政村人口数量; 5、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统计部门 1、2010—2016经济统计报表;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水利部门 1、镇域范围内各主要河流、水库及各种水利设施基本情况现状图; 2、主要河流的防洪标准及最大洪水水位、洪水淹没区范围、面积、危害情况及最大洪水流量。 气象站

1、风玫瑰图。 文物、旅游部门 1、镇区及镇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数量、范围、等级等; 2、镇域内现状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及发展设想。 卫生、防疫部门 1、镇区及镇域内医院、诊所的数量、分布、级别、规模等(列表); 2、现状问题及发展设想。 教育部门 1、镇域内中小学校数量、分布、用地、人数及班级规模、(列表); 2、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市政部门 1、排水设施现状图(应标明管径、走向、明沟、暗渠);较大范围的排水去向; 2、主要单位的排水量及水处理情况; 3、排水工程现状问题及规划设想。 自来水公司 1、水源位置、水源地保护范围,供水能力、水井数量、井深、单井出水量,给水管网现状图; 2、现状水厂位置、规模、保护范围,人均用水量、用水普及率; 3、给水工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设想。 电管所 1、镇域内变电站位置、等级规模; 2、镇域及镇区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发展设想。 消防部门 1、镇区消防设施现状(位置、占地、车辆装备、队员人数等); 2、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环卫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一、益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公共厕所一览表

二、益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垃圾收集站一览表

三、城市环境卫生现状 一、现有环卫人员构成 现有环卫工作人员1751人,由在编人员和临时工组成。在编人员421人,临时工1330人。 二、环卫设施设备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厕所142座(含公园、沿江风光带、车站、加油站公厕),其中一类水厕7座、二类水厕37座、三类水厕98座;已建成垃圾中转站42座,其中压缩式30座,行吊式12座;小型垃圾围点(垃圾斗)1398个,果皮箱3472个;环卫车辆149台(含市场化清扫保洁公司作业车辆,未含单位和小区清运车辆),其中洒水车28台,垃圾运输车62台,清扫车16台,装载车6台,其它工作用车37台。 三、管理模式 市设立市环境卫生和渣土管理处,赫山区、资阳区设立赫山、资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赫山、资阳两区环境卫生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高新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相对独立,高新区城管办下设城管大队和环卫处。各街道设城管中队。各级市容环境卫生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经费列入市区财政预算。城区主次干道全部实行市场化清扫保洁,背街小巷清扫保洁全部实行了环卫责任承包。 四、垃圾收集处理方式 日清运垃圾约450吨。垃圾收集清运采取1:垃圾从各垃圾产生点由人力收集至中转站或垃圾压缩车收集点,再由清运车辆清运至益阳市白鹤山垃圾处理场。2、手拖收集清运至白鹤山垃圾处理场。3、挂臂式收集清运车清运至白鹤山垃圾处理场。4、垃圾压缩车收集清运至白鹤山垃圾处理场。 垃圾收集清运至白鹤山垃圾处理场后作卫生填埋的无害化处理。 五、公厕、垃圾中转站分布状况 公厕分布状况:资阳区68座、赫山区64座、高新区16座;垃圾中转站分布状况:资阳区8座、赫山区20座、高新区15座。现有环卫设施主要分布在桥北片和桃花仑片,高新区北片环卫设施配套很少,高新区东片和高新区西片为城市规划新区,几乎没有环卫设施。其中桥北旧城区环卫设施主要是沿五一路、资江路周边区域布置,环卫设施比较陈旧落后,桃花仑片环卫设施分布不均匀,呈北多南少趋势,另外两个工业园区公厕、垃圾中转站数量偏少。 六、现日清扫面积 现日清扫面积716万平方米(含背街小巷150万平方米)。 七、垃圾清运路线 资阳区: 五一路——资江一桥——金山路——花乡路 马良路——资江一桥——金山路——花乡路 赫山区: 滨江路——粮运路——金山路——花乡路 滨江路——大桃路——益阳大道——花乡路 龙洲路——益阳大道——花乡路 秀峰西路——金山路——花乡路 团圆路——益阳大道——花乡路 桃花仑路——大桃路——益阳大道——花乡路 萝溪路——益阳大道——花乡路

美丽乡村规划基础资料清单

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清单 一、基本图纸资料 1.用地红线范围控制图 2.红线范围内地形测绘图(精度1:1000以上) 3.县域、镇域总体规划(最新版);村庄发展规划(如果有请提供); 4.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布置图;暖通、电气管线规划图;建筑资料和图纸 二、地理人文资料 1.区域条件 2.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包括户数、人数;人口结构;耕地面积);经济发展状况(村庄总体收入状况、人均收入状况、村镇及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4.公共服务设施——村庄行政办公设施;广场个数及其设施(娱乐、文化、健身)状况;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设施状况,可容纳师生数量等;卫生所或医疗点设施,医疗人员配置。 5.文化相关资料——村庄内是否古迹遗址、寺庙、古树名木,如果有请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地点、规模、现状等);村内存留的民间习俗及村民经常参与的文化形式(如戏曲)。 6产业——村庄的支柱产业及其它产业;村内及周边企业。 7居民住宅——民居风格,格局,以及民居的现状情况。 三、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工程——现状道路状况,路面宽度,路面材质,路面状况,道路长度,道路等级 2.给水工程——村庄的水源与取水点(水库、河流、湖泊);输水设施建设(管道、渠等) 3.排水工程——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雨水、洪水的处理;明沟、明渠所在位置 4.电力工程——照明设施数量、布置与其他状况(如有无损坏、安全状况等);村内供电站分布、供电线路现状,电气的供需状况 5电信工程——有线电话的接入状况、线路布置;无线信号站建设情况;邮政局及邮政站点状况;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建设。 6环卫工程——垃圾中转站点、处理站点和垃圾的处理方式7其它天然气、沼气建设和接入情况。

总规基础资料汇编内容

总规基础资料汇编内容 一、区域环境资料 1、城镇化资料 (1)现状村镇的数量,各村镇的常住人口数以及各村镇的非农业人口数; (2)城镇化水平历年变化情况; (3)农村各行业劳动力总数,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可能; (4)农村耕地的总量及历年的变化情况; (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以及不同流动方向上的流量; (6)城市建设投入奖金、建设奖金来源及人口规模扩大所需的城市建设投资增加的数量等。 2、村镇体系资料 (1)村镇在县域城镇体系、经济区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2)镇域范围的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 (3)全镇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 (4)镇域范围内的交通条件,包括铁路、航运、公路等的规模等级、容量、利用率等; (5)镇域各村镇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其中包括各村镇的性质、规模及其腹地的范围,各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占潜力,各村镇的经济结构与主导产业,各村镇县有区际意义的企业及其产品,各村镇间经济、社会联系的程度; (6)镇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状况 二、历史环境资料 1、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及城市的关系; 2、文物古迹,如革命史迹、风景名胜、人文资料等; 3、城镇格局的特色; 4、城镇轮廓景观,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5、建筑风格; 6、期货物质和精神环境的特色,如民俗、土产、特产、风情等; 7、城镇的历史成因、发展沿革、沿袭名称、区划变迁。 三、自然环境资料 1、地理环境资料 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气候区; 地形地貌: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 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地一矿藏; 水文和水文地质:江河流量、流速、流向、水位(常年水位、最高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湖泊和水库的容量以及洪水淹没范围。 2、自然气象资料 风象:盛行风向、风向频率、风速(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静风频率; 气温: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 降雨:包括降雨量、暴雨及降雨(雪、雹)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日照:日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 3、自然生态资料 镇域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植被、城镇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四、社会环境资料 1、镇域的人口资料:全镇总人口、总户数、非农业户数、非农业人口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清单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主编:0810060111 勇富 副编:0810060131 玉梅 一、容 1、区域环境 ①城市用地 1、居住用地:包括总的居住用地面积、各类型居住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四大类)、主要地段的居住分布情况、建筑质量等 2、工业用地:包括总的工业用地面积、各类型工业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大类)、重点调查工业园区的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 及工业园区的相关规划资料 3、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设施、文物古迹及其它行政办 公用地:现状行政办公用地的分布及用地面积、性质。 商业金融用地:各级(大型百货商店、大型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商业网点的分布及用地面 积、性质;银行、金融、保险机构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围;宾馆、旅

馆、招待所位置、占地面积、床位数、一般入住率、附属设施情况、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围。 文化娱乐用地: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分布、用地面积、性质。 教育科研:科研机构的名称、地址、科研人员数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验场地面积;各类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名称、地址、学制、在校学生人数、占地面积;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分布、用地面积、班级数、师生人数 医疗卫生:现状主要医院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医生人数、床位数等;防疫站、卫生站情况;私人诊所情况体育设施: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分布点、用地面积 文物古迹:现状主要文物古迹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 仓储用地: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及性质 4、对外交通用地:公路: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 铁路: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性质、交通运输手段, 航空:机场的布点、用地面积、等级 5、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各等级道路(可细分为主干路、次路、支路及其它)的路幅、横断面形式;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 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 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防灾环境保护

(完整版)镇总体规划资料收集清单

镇总体规划收资清 下列的内容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如有不足,请指正! 相关表格见附表。1、历版总体规划以及其它相关规划的电子版(文字和图纸)2、当地行政区划图(能够显示该城镇在上级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界线明显)3、地方志 ⑴ 气象资料(风玫瑰图)当地主导 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冰冻深度及 灾害性天气等一些相关记载 ⑵ 水文资料镇域内的河流、湖泊等名称、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洪水淹没界线,现有防 洪设施(是否有山洪发生) ⑶ 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城镇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建设区的扩展等资料。 ⑷ 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域的地质构造情况地震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区断裂带 的分布及地震活动情况 4、201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5、最近5 年统计年鉴6、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7、城镇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各产业的具体概况,特色产业详细说明) (1)包括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整体的产业结构、三产的比例、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等,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状况 (2)一、二、三产业的状况 (3)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企业入驻情况,企业类型、产值状况;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4)当地工业发展情况8、主要资源及利用价值 ⑴ 自然资源主要涉及到城镇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 被、城镇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⑵ 矿产资源: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以 及矿产资源分布图。 ⑶ 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 9、给排水现有自来水、污水、雨水处理设施数量、位置、管道长度、管径。 10、清洁能源(燃气、沼气等)现状用气气源种类、位置、供气量、气化率;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燃气其它设施位置、规模。 11、环保镇域及镇区内主要污染源的位置、单位名称、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等级及污染范围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报告)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直辖十年,重庆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重要讲话和国家批准重庆设立全国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标志,掀开了重庆奋勇前进的新篇章。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的特殊市情出发,集中力量建设一小时经济圈,优化“一圈两翼”总体布局,是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第一章范围界定和基础条件 第一节范围界定 按照基础条件较好、道路交通便捷、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水平接近的原则,将距内环高速公路一小时车程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区县,纳入一小时经济圈。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万盛区、双桥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南川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等23个区县,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4.8%,2005年末常住人口16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4%。 专栏1一小时经济圈区位图

第二节基础条件 直辖十年来,一小时经济圈依托较好的区位优势、资源环境和发展基础,实现了相对更快的发展,处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整体进入高成长阶段。“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12.3%,超过同期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0.7个百分点;2005年GDP总量占全市78%,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90%以上;人均GDP超过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核心区规模效应明显。都市区处于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区域,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密度高达2778万元/平方公里,

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潦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班级:104653 学号:105040650051 姓名:苟武林 指导老师:王丹

目录 潦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1) 1 镇域基本情况 (1) 1.1地理位置及镇域范围 (1) 1.2自然环境 (1) 1.3历史沿革 (1) 2 现状人口 (1) 2.1现状人口概况 (1) 2.2劳动力状况 (2) 3 镇域经济发展情况 (2) 4 居住现状 (2) 4.1居住概述 (2) 4.2乡镇住宅类别 (3) 4.3住宅配套设施 (3) 5 社会事业 (3) 5.1行政办公事业 (3) 5.2科学、文化与教育事业 (3) 5.3卫生事业 (3) 6 工业和仓储现状 (3) 6.1工业用地 (3) 6.2仓储用地 (5) 7 基础设施建设 (5) 7.1道路交通 (5) 7.2给排水现状 (5) 7.3电力、通信及有线电视 (6) 7.5供热工程规划 (6) 7.6环保现状 (6) 7.7防灾工程规划 (6) 8 绿地系统现状 (6)

1 镇域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及镇域范围 潦河镇位于南阳市境西南部。其辖区东与溧河乡以白河为界,南靠陆营,西与镇平县彭营乡接壤,北与王村乡为邻。总面积76. 25平方公里,辖潦东村、潦西村、王营村、崔营村、闫庄村、张茂庄村、胡庄村、姚营村、元西袁营村、清凉寺村、王陈庄村、西粱庄村、大陈营村、吴集村、刘谢营村、中庄村、上范营村、李庄村、丁奉店村、大周庄村、小周庄村、大官庄村、小官庄村、前宋马营村、后宋马营村、辛店村26个村委会,80个自然村 1997年总人口601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988人。主要为汉族,有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侗族等兄弟民族。 1.2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潦河镇地处丘陵地区,地势东高西低,东有新店岗自北而南延伸,海拔145米,西部海拔110米。 气候特征:潦河地处中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四季气侯特点: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 天。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平均气温0.5-2.4℃。年降雨量703.6-1173.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文:境内地表水、地下水丰富,且水质良好。白河、段长8公里;潦河,段长10公里;沐垢河,段长12公里 1.3 历史沿革 历史上该镇辖区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新店的毛笔、宋马营的柳编制品、清凉寺的陶器、西梁庄的苇编、上范营的稿荐都久享盛名。现在潦河是辖区的中心集镇,80年代以来,集市贸易繁荣,逢集可上市2万余人,商业、服务业沿南邓公路两侧兴起。新店、于刘营、吴集、新集4个传统集镇的开发建设也取得新的进展。 文物古迹有张茂庄村北汉墓、新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潦西村委会潦河遗址。 2 现状人口 2.1 现状人口概况 根据2009年人口统计结果,林坛镇全镇人口30776人,共7702户。其中镇区人口2464人,共684户。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

综合资料备注 1、统计年鉴(近10年)统计局或规划管理部门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五”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发改委 3、市、县志及专业志等(如交通志、建设志) 4、政府工作报告 5、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公安局 6、历次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镇)总体规划(文字或图纸)规划管理部门 7、土地利用规划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相关资料(文字或图纸)国土局 8、各类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给排水规划、防灾规划等) 相关的部门如交通局、水利局及环保局等 8、行政区划图民政局 9、1:5000或1:10000地形图规划管理部门 10、卫星遥感影像图(针对不同城市而言)规划管理部门 分类资料(基础资料汇编撰写的主要内容) 第一大类:自然环境调查 调查项目主要内容 1、地理位置城市所处的经纬度自然环境方面的各类调查项目对城市的布局、建设项目的选址以及工程设施与建筑物的布置密切相关,对城市景观也有着直接的作用,是城市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障。资料的来源主要是市(县)志 2、地理环境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 3、地形地貌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 4、工程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黄土、滑坡、溶岩、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载力、地下矿藏等 5、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没范围的变化情况 6、风象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海陆风等的频次与特征等。 7、气温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 8、降雨包括雨量、降雪量及降雨(雪)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9、日照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 10、自然生态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12、土壤资源总面积,其中耕地、林地、水面、道路及城镇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特点 13、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 第二大类:经济环境调查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资料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说明书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5年9月

简介 1992年元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确定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重庆市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垄断性。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公里,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近年,为深入发掘“长寿”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力开发具有长寿特色的旅游产品,争取将长寿湖开发建设成为重庆主城区近郊的休闲、观光、康娱、度假旅游中心,使其成为长寿区旅游拳头产品;并在长寿区内逐步形成以长寿湖为重点的“园区—城区—湖区”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带。长寿区逐步加大了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力度,将理顺管理体制,向湖区纵深发展,提高开发层次,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旅游线路等作为近年长寿湖风景区建设工作重点。并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如抓紧完成长寿湖旅游项目和产品策划、开工建设双龙—罗山旅游公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广场、旅游码头、西岸片区道路、电、水、气等。 在此背景下,2005年4月,受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承担《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5月初,项目组共十一人进入现场,展开基础资料收集、现状踏

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_secret

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 (2001—2020) 基础资料汇编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城科规划设计事务所 2002年6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一.区域位置及行政区划 ................................ 1 二.历史沿革................................................... 1 三.自然地理................................................... 1 四.资源状况...................................................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一.经济发展状况 ........................................... 2 二.人口状况................................................... 2 三.附表.......................................................... 2

第一章 基本概况 一. 区域位置及行政区划 新石塘地域范围包括撤扩并前的箬山、钓浜、石塘三镇,位于浙江省南部台州湾南端温岭市东南松(门)石(塘)半岛。东经121°35′北纬28°16′,北临松门镇,离温岭市20公里,东南西三面环海,距上海至福州、广州航道1海里。镇域面积28.47平方公里,总人口76373人,辖60个行政村。 二. 历史沿革 石塘历史悠久,原为东海海滨岛屿,清朝时因水道渐淤,石塘逐渐与大陆相连,形成半岛。宋元时黄岩第六十六都,乾隆六十年归太平县所辖,嘉庆时为石塘庄属五都。民国时称石塘镇,属松门区。1948年曾与箬山合为石箬乡。1951年属石陈区,箬山分离为乡,石塘镇为区政府所在地。1956年石陈区撤消,改属松门区。1958年称石塘营,属松门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石塘镇,1979年11月属石陈区。1992年在撤区扩镇并乡中,把原石塘镇、车关乡和上马乡的金星、盐南、盐北、后沙扩并成新的石塘镇。2001年,温岭市城镇体系调整,原石塘、钓浜、箬山三镇合一,成为目前的石塘镇。 三. 自然地理 1、地质地貌 温岭市地质构造属浙闽地质的东南边缘,位于我国东南部新华夏系第一级构造复式第二隆起带南端的东南侧。燕山期总的属隆起剥蚀区,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石塘东南部的剥蚀平原被抬升,经侵蚀切割成山地,这些山脉直通海洋,经长期风化,侵蚀合海浪冲击,切 割较深,坡芭较陡,土层浅薄。沿海山脚深入海洋、岩石裸露、石芽嶙峋,呈独特的岩坡海 岸。其西滩涂平坦,淤泥松软,泥质肥沃。石塘属沿海丘陵,全镇被山体分隔,山多为荒山 秃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以红壤为主,由近代海积物形成,含盐量较高。 2、气候及水文 石塘镇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四季分明,冬温夏凉,雨量充沛,阳光适宜,早春回温迟,秋季降温慢,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1℃,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温度36.9℃,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6.3℃,极端最低温度-5.9度。年平均降雨量157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58天,年平均雾日数56天,年日照数1840.5小时常年风向为东北偏北。由于风大,陆地年蒸发量1427.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度600毫米,同时境内山体小,集雨面积少,植被破坏严重,储水条件差,水资源贫缺,生活用水不足。 主要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夏末和秋季的台风,其次为干旱、暴雨。 3、植被 石塘山体多裸露岩皮,植被浅薄稀松,境内缺少成片茂盛的树林。 四. 资源状况 石塘镇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有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水产加工、滩涂围垦、海盐生产等,其中海洋捕捞产品中,主要有带鱼、绿鳍马面屯、大黄鱼、中国毛虾、乌贼、鲳鱼、蓝点马鲛等浅海滩涂现养殖有蛏子、泥哈、抟哈、牡蛎、对虾等,浅海岩礁的野生生物品种有50余种,为国家一级渔港,浙江渔业重镇,台州渔业第一镇。 石塘三面环海,旅游资源丰富: 有雷公山、老公头山、狮子山等山石景观;洞下沙滩、三蒜等沙滩景观;有大小蚊虫岛、

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清单

总规基础资料清单 一、地形图 1、镇区范围内1: 1000地形图 2、镇域地形图(1: 1万或1: 5千)及行政区划图 二、相关规划 1、上一级规划 2、已编制的其它规划(如重点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3、镇域现状土地利用及规划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三、地质灾害资料 1、镇区范围内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2、水土流失情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河流防洪标准 四、城镇概况 1、镇志 2、地理位置(经、纬度)、镇域面积 3、历史沿革、行政区划情况 4、气温、日照、降水等气候条件、主导风向、水文条件(河流水系) 5、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五、人口资料(详见附表) 1、镇区近五年人口统计资料(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 2、镇域各村近五年人口统计资料(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

六、社会经济资料 1、近5年镇政府工作报告 2、近5年镇(镇区及各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报告(报表),镇区及各村GDP及各产业产值,各村主导产业、发展优势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七、资源情况 1、社会文化、人文景观相关资料(文字﹑照片) 2、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关资料 3、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相关资料 4、矿产﹑水利等其他资源相关资料 八、社会服务设施 现状各公共设施情况(行政、市场、教育、医疗、文体等) 九、道路交通资料 1、高速公路﹑铁路情况 2、镇域过境交通现状及规划情况 3、镇域乡村道路现状及规划情况 4、水运现状及规划情况 5、加油站、加气站、消防站现状及规划情况 十、基础设施资料(包括图纸、文字等) 1、镇区及各村供水、排水、供电、电信、邮政、供气、广播电视、垃圾处理等现状及规划发展设想等资料。 2、规划区水源: 水厂规模: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