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女性形象
红楼梦女性形象分析

红楼梦女性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史上最漫长、最缜密、最壮丽的诗歌小说”。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清代贵族世家的兴衰和女性命运的沉浮。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小说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和描绘。
1. 宝黛颦莲的塑造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主要角色的描写,展现了不同类型女性的形象。
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复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之一。
她具有创造性和艺术天赋,但情感纤细脆弱,对世俗的虚伪与磨难毫不畏惧,展示了女性独立自主的追求。
相比之下,薛宝钗的形象更加平淡和温婉,她是一位完美的贤妻良母兼才女。
她的门第和学识使得她拥有社交圈和知识资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黛玉的孤独和只能依靠自己的处境。
2. 家族命运与女性命运的关联红楼梦以家族为单位,通过戚、贾、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交织出一幅辉煌宏大的历史画卷。
小说不仅展示了家族的兴衰沉浮,也将女性的命运与家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家族的繁荣与女性所处的家庭地位密切相关。
贾府的衰落不仅意味着财富的消失,同时也导致了女性地位的下降。
例如,贾府的女性开始被送到外面嫁人,失去了家庭的主导地位,甚至受到了虐待。
红楼梦通过家族的兴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变迁和较低的社会地位。
3. 妇女在封建社会的角色红楼梦中还细致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妇女的角色。
封建社会赋予妇女作为妻子、母亲和女儿的角色,而不被赋予作为个体发展的权利。
小说中,许多女性形象忍辱负重地履行着她们的角色。
她们以温顺、善良和顺从的品质来为家庭付出。
然而,这种社会角色的限制也导致了女性个体发展的局限性。
红楼梦通过对这些女性的描写,批判了封建社会对女性权利的压制和束缚。
4. 爱情与婚姻的陷阱红楼梦通过爱情与婚姻的塑造,对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命运进行了探讨。
女性在红楼梦中往往陷入复杂的婚姻关系中,受制于封建伦理和家族命令。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与现代女性的价值观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与现代女性的价值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群体的参与度和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公众对待女性的观念也经历了很大的转变。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职业平等、家庭责任分担等等。
本文结合《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和现代女性的价值观,探讨女性的命运和价值观的改变。
一、《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1. 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集多重不幸于一身的角色,她因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而广为人知。
林黛玉虽然生在富贵之家,却常感觉浮生若梦,痛苦连连。
她被描述为聪明、善良、才貌双全,但却从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权力。
“含羞草”的代表形象让林黛玉更显得脆弱和无助。
这样的形象在现代女性心中并不乐观。
2.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经典女性形象。
她来自名门世家,却聪明能干、机智过人。
与林黛玉不同,她不光有出色的官场能力和大智慧的战略眼光,更有家族的支持,能够以纯粹的聪明口才在大场面上脱颖而出。
但是,她也遭受了当时社会的限制,缺少自由。
3. 史湘云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最活泼开朗的女孩。
她与薛宝钗和林黛玉齐名,不仅才华横溢,还性格开朗,懂得享受生活。
史湘云充满了青春气息,她有自己的个性和信仰,也有社交能力和娱乐能力。
然而,史湘云的自由和个性却被受制于偏执的父亲和封建男性代代相传的婚姻观。
二、现代女性的价值观现代女性更加注重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尤其是在职场上,女性比男性背负更多压力和抑制,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面对。
她们不只是关注自己的生计问题,更注重学习和个人发展。
三、女性命运与在家庭中的地位女性常常被社会和家庭束缚,停留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难以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
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下,男性扮演着外面的主人公角色,而女性往往只能局限于家庭、孩子和家务等范畴。
现代女性则开始关注自我,更多地追求外面的事情,不再是家庭的“黄花闺女”,也更不会停留在某个特定的定位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待女性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人教版高中语文红楼梦中的众多女性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红楼梦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它塑造了众多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视角,探讨红楼梦中的众多女性形象。
一、贾母——慈祥的家长女性形象贾母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她是贾府的家长,也是贾蓉的祖母。
她具有聪明、仁慈、宽容的特点,是整个贾府的精神支柱。
贾母擅长管理家庭,富有人情味,善于化解矛盾。
她对待家族成员非常宽容,将贾府视为一个大家庭,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
在处事上,她秉持公允的原则,能够做到公正对待每个人,赢得了家族成员的信任与尊重。
二、林黛玉——才情出众的独立女性形象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耀眼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天生聪明、才情出众,精通琴棋书画,尤其擅长诗词创作。
她不拘小节,性格独立,不受世俗偏见的束缚。
林黛玉在家族中独特的地位,使得她可以对抗封建礼教和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她的敏感和脆弱让她更容易受到伤害,但也正是这样的性格特点,使她成为整个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角色之一。
三、贾宝玉——情感丰富的复杂女性形象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她是贾府的女主角。
贾宝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她美丽聪明,但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对待感情非常丰富,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待亲朋好友充满真诚。
在她的一生中,她经历了爱恨情仇,既有快乐和对爱情的向往,也有对自己痛苦和不满的深深刺激。
贾宝玉的复杂性格和深情的爱让她成为整个小说的灵魂。
四、王熙凤——精明能干的聪明女性形象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位独特女性形象。
她是贾府里唯一一位受过教育的媳妇,也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女人。
她善于处理家务事务,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面对困难。
她在整个贾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家庭事务的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的出色能力和智慧使她成为整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五、史湘云——快乐天真的少女形象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一位有趣且独特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与女性意识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与意识觉醒

红楼梦与女性意识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与意识觉醒红楼梦与女性意识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一,作品中展现了丰富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觉醒的描写。
通过对林黛玉、贾探春、王熙凤等角色的刻画,小说深入了解女性内心的挣扎、自我反思以及对于传统制约的抗拒。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意识觉醒,向读者传递了对于女性地位、社会角色以及传统束缚的思考和讨论。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典型女性形象,她聪明敏感、富有才情,但因身世的限制感到无奈。
她天生才情出众,但在封建社会的世俗道德观念下,她的才情被贬低为“痴”,也因此受到了冷落和诋毁。
然而,林黛玉对自己的独立性格和追求自由的渴望的坚持,让她在不断抗拒传统束缚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
她的意识觉醒不仅仅是在于自己对社会压迫的抗争,更在于她对于自我价值的重新评估和追求,这种追求使她赋予了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更加丰富的内涵。
贾探春是红楼梦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
她作为贾府中的孤女,不同于其他女性角色,她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权势使得她成为一个既受宠又受约束的对象。
然而,她并不甘心受制于常规,她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并非真正独立,而是建立在男性的权力之上。
因此,在小说中,贾探春的意识觉醒表现为她对屈从和压抑的反抗,寻求自我身份的重新认同。
她试图以自己的才情、智慧和善良来博取尊重与自由,在极力地追求自我价值并作出改变的过程中,她在完全意识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揭示了红楼梦中女性对社会及自我的思考。
王熙凤则展现了一个不同的女性形象,她聪明果断、机智过人,是贾府中的家族栋梁。
她独特的生存策略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她成为红楼梦中的强势女性代表。
然而,她的强势与她的女性身份并无冲突,相反,正是她对自己地位和角色的认同,使她能够在男权社会中立足。
她没有依附他人,也没有按照世俗的期待来规范自己,她追求自己在家族中的利益最大化,并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证明了女性的独立和力量。
纵观红楼梦中的各个女性形象,王熙凤的意识觉醒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女性力量,这种力量并非彻底颠覆传统制约,而是通过她的聪明与努力,寻求在传统社会中立足之道。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一部描绘封建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展现了不同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几位重要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
贾迎春是贾府四大贵妇之一,她是一个温文尔雅、聪明而理性的女性。
她早年被奶妈教育得非常好,温顺和善,并且具备媚惑他人的才华。
她对待婚姻持有理性的态度,不会轻易流露情感。
在家族纷争中,贾迎春保持着理智和冷静,成为风波中的一片净土。
她的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中有教养且顽强的女性形象。
另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是林黛玉。
黛玉是贾府中贾母的外孙女,聪明敏感、多愁善感。
她对自己的身世充满疑惑,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她既是文学创作的天才,又是赋予贾宝玉精神力量的人物。
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悲伤最终使她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林黛玉的形象具有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她是封建道德禁锢下的叛逆者,也是红楼梦的心灵代表。
在红楼梦中,还有一个深受读者喜爱的角色是王熙凤。
王熙凤是贾府中熙凤堂的堂主,她聪明、有能力,是一个出色的家庭经理人。
她有着高度的社交能力和商业头脑,对家族的生活和财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然而,她的聪明和心机也使她显得冷酷和自私。
王熙凤的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权谋和阴谋的一面,同时也呈现了女性在婚姻和社会地位上需要面对的诸多挑战。
红楼梦中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的女性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例如林妹妹贾宝玉的妹妹宝钗,聪明才智、美丽大方,她是贾府中人人称羡的女子;又如史湘云,活泼开朗,心地善良,她成为了贾宝玉的知己和朋友。
红楼梦以其多元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不同女性角色的命运和价值观。
总结起来,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非常丰富多样。
从温文尔雅的贾迎春,到聪明敏感的林黛玉,再到精明能干的王熙凤,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这些形象不仅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不同命运和境遇,也呈现出女性在家族纷争、婚姻选择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描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人们的爱恨情仇。
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丰满、复杂而深刻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娴静、聪慧和美丽,更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困境和对于社会命运的无奈。
首先,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多样丰富。
其中,贾元春是霞台二十四孝之首,她聪慧、贤淑,是贾府的主母。
她备受尊敬,不仅在家庭中作为母亲和妻子,保持了妇道的美德,还在家族纷争中起到了和平协调的作用。
王熙凤则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女性,她聪明机智,才智超群,能打败男性对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谋,不仅获得了权力和地位,还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与此同时,黛玉是红楼梦之中最为复杂和深刻的形象之一。
她具有独特的灵性和感性,拥有极高的艺术才华,但命运多舛,最终因为家族的变故而离世。
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的多种角色,她们既是家庭的支撑和凝聚力,又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其次,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困境。
封建社会对女性有着严格的规范与束缚,她们在传统价值观中缺乏真正的自由。
例如,黛玉作为林黛玉的扮演者,在封建观念中被认为是“红颜薄命”,她注定要遭受命运的压迫和不公。
此外,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多次受到利益权力的摆布,她们被迫嫁人、生子,为家族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作出牺牲。
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被压抑,她们往往缺乏发展自己才能和追求自身价值的机会,而这些都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最后,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无奈。
虽然女性的地位受到限制,但她们并非无能为力。
在这样一个压抑的社会环境中,她们依然通过智慧和努力为自己争取到一些权益。
例如,王熙凤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权,不仅在婚姻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还成功地帮助了家族摆脱困境。
黛玉虽然最终被命运击败,但她在自己短暂的生命中,通过个人魅力和情感力量,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封建伦理束缚的无奈和反抗。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剖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剖析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也是贾府的血脉继承者。
他被描绘为一个情感敏感、自我意识强烈的人物。
作为一个富贵公子,他与众不同的是对于情感和文艺方面有着极高的追求。
然而,他也因为过于纵容与奢侈而显得软弱,缺乏担当和责任心。
2. 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婉约而又坚毅的女子形象。
她机智聪明,有着出色的才华和理想化的美丽外貌。
然而,她也深受命运的压迫,并时刻生活在别人赋予她巨大期望的阴影下。
她内心复杂,既有对爱情深切渴望又对生活充满了无奈与忧伤。
3. 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府中另一个重要女性角色。
与黛玉截然相反,她是一个理性、温和且淡泊名利的人。
她善于计划和管理,具备着出色的家庭美德和责任感。
然而,她的淡漠与理智使得她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真实感情与自我表达。
4. 贾母贾母是贾府的家长,也是一个极重要的角色。
她被描述为聪明、有智慧和权势背后隐忍忧愁的女性。
儿女对她充满敬畏之情,因为她在贾府中拥有无可挑剔的地位和掌控力。
然而,在传统压力下,贾母不得不做出许多牺牲来维护家族荣誉。
5. 史湘云史湘云被描绘为一个活泼开朗、机智幽默的女孩形象。
奇特而又天真率直,在红楼梦中扮演着调侃者和幕后推手的角色。
她每次出现都给故事带来了一种活力和喜剧元素。
通过以上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与性格进行简要剖析,我们可以发现每个角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复杂性。
这使得他们在小说中充满了活力,并反映出作者对人性的深度触摸和揭示。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是故事中情节的驱动力,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思考和探讨的空间。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世界和一个时代。
在这个作品中,女性形象被塑造得极为丰满和独特,她们各具特色,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是贾府中的贾母的孙女,性格独立、聪慧、敏感。
林黛玉以其美丽的外貌和独特的个性成为了红楼梦中最具魅力和争议的女性之一。
她对世界的敏感和挑剔使她难以适应封建礼教,从而成为了对抗家族和社会规范的象征。
她的悲剧结局也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无奈和无力。
贾宝玉是林黛玉的堂兄弟,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羁绊。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深情厚意体现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真爱的追求。
然而,由于贾宝玉的无心和家族的阴谋,他们的爱情最终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
林黛玉的形象在红楼梦中扮演着一种反抗和抗争的角色,她的命运也道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剧处境。
另一位重要的女性人物是薛宝钗,她是贾府的外宾薛家的女儿。
与林黛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薛宝钗是一个理性、淡定且内敛的女性。
她以她的美貌和无懈可击的品德赢得了众多人的欢心,成为了红楼梦中的“完美女性”。
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礼教中理性与情感的张力,她所代表的是妇德、妇言和妇道的价值观。
她的存在使整个故事更加平衡和完整。
另外一个令人难忘的女性是贾母,她是贾府的家族长辈。
贾母作为家族的重要支撑,她智慧、慈祥和宽容。
她关心孙辈的成长,以及整个府邸的家族兴衰。
贾母体现了中国传统封建家族结构中女性地位的重要性,她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智慧对府邸中的事务和人情世故发挥着重要作用。
贾母的形象给予了整个故事一种和谐和温暖的基调。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极其丰富多样,她们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个女性形象都有自己的特质和命运,通过她们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社会角色。
从林黛玉的叛逆,到薛宝钗的内敛和贾母的智慧,这些女性形象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贾宝玉的性格形象 《红楼梦》产生在中国资本主义还是在萌芽的阶段中,它所反映的新的意识形态因此也不能不是萌芽状态的。一方面那比恋爱本身更丰富更具深刻的含义,在朦胧中鼓舞着书中主人公的追求,一方面那陈旧的社会渣滓还随处缠绕在身边,阻碍了那新的道路明确的出现。然而愈是在萌芽中的出土的气息,愈是带着新鲜的不可抵御的诱人的力量,这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使人觉得近于疯狂、迷惘的性格形象。此前中国恋爱故事中的主角,无论张君瑞、郑元和……一般都是容易理解的,其矛盾也是有限度的;而《红楼梦》中的矛盾乃是无边无涯的,贾宝玉的性格形象就仿佛是飞蛾扑火,清醒而又朦胧,热情而又近于幼稚,《红楼梦》从众人眼中写出他的这种性格,在三十五回和六十六回有两段最为鲜明的概括:成天疯疯颠颠的,说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千真万真,有些呆气,大雨淋得水鸡儿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J”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有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见了鱼,就和鱼儿说话。看见星星月亮,他不是长吁短叹的,就是咕咕哝哝的,且一点刚性儿也没有,连那些毛头的气都受到了。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都是好的,糟蹋起来.那怕值千值万,都不管了。这形象是没有法子从贾宝玉整个性格中抽掉的,这正是一个萌芽状态中朦胧而又清醒的追求,这里已经意识到有着新的东西,但是还不能全部明白是什么。他苦闷执著地追求,甚至于是贪婪地追求着。《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写刘姥姥信口编了一小姑娘雪夜抽柴的半神话的故事,贾宝玉听得简直入了神,非刨根问底不可,大家都看出他的痴来,而他却不觉得。《红楼梦》通过旁人的眼睛写出宝玉的执著。黛玉笑道:“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说着,宝钗等都笑了。宝玉瞅了他一眼,也不答话。一时散了,背地里宝玉到底拉了刘姥姥细问…… 这里宝玉的形象是活画的,对于这样一个神话式的素不相识的少女,他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呢?是爱情吗?是同情吗?他自己似乎也说不清楚,正因为这时一个新的历史含义将要通过爱情的主题而被感受到,一个比爱情本身更为丰富的内容将要通过青年人的心灵而震荡着,共鸣着,然而那含义与内容究竟是难以全部认识的,贾宝玉的话与行动因此就成了“谁也不懂”的了。宝玉的毫无人我之分,正是得天独厚。当其他的人都不知不觉地在变的当中,他偏偏不变。他的童心与天真,使得他始终不通世故,他的不变使得他对于那变感觉到迷惘。第五十七回:正值黛玉才歇午觉,宝玉不敢惊动,因紫鹃正在回廊上,手里做针线。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便上来问他:“昨日夜里咳嗽的可好了?”紫鹃道好些了。宝玉笑道:“阿弥陀佛!宁可好了罢!”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一面说,一面见他穿着弹墨绫薄绵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宝玉便伸手在他身上抹一抹,说道:“穿得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着,时气又不好,你再病了,越发难了。”紫鹃便说道:“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一年小的,叫入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账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不留心.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不及呢!”说着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的房里去了。宝玉见了他这般景况,心中像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只瞅着竹子发了一回呆。因祝妈正在那里刨土种竹,扫竹叶子,顿觉一时魂魄失守,随着坐在一块山石上出神,不觉滴下泪来.直呆了一顿饭功夫,千思万想,不知如何是可。偶值雪雁从王夫人房中取了人参来,从此经过,忽扭头儿看见桃花树下石上一人,手托腮颊正出神呢,不是别人却是宝玉。雪雁疑惑道:“怪冷的他一个人在这里做什么?春天凡有残疾的入肯犯病,敢是他也犯了呆病了?”一边想一边走过来,蹲下笑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呢?”宝玉忽见了雪雁,便说道:“你又做什么来找我,你难道不是女儿,他既嫌妨不许你们理我,你又来寻我,倘被人看见,岂不又生气,你快家去罢了。”……紫鹃听说,忙放下针线,又嘱咐雪雁好生听叫,若问我答应我就来。说着便出了潇湘馆,一竟来寻宝玉。走至宝玉跟前,含笑说道:“我不过说了那两句话,为的是大家好,你就一气跑在这风地里来哭,弄出病来还了得?”宝玉忙笑道:“谁赌气了?我因为听你说得有理,我想你们既这样说,自然别人也是这样说,将来渐渐的都不理我了。”宝玉虽然对于黛玉有特别的感情,对于其他的姐妹们也莫不尽心尽意。迎春嫁得不好,宝玉便向贾母要求把她接回来,还像小时候一样的大家好老住在一起。他一心一意都在为别人着想,却把自己的事耽误了,所以,说他是“无事忙”。从我们今天看来,他也是如此幼稚,如此难以理解的人物。这“无事忙”其实不就是一事无成的“多余的人”吗?然而他的执著,他的向往,他的民主性,他的叛逆性,他的为了理想而追求的整个生活,却又是如此鲜明地感染着我们。这就是《红楼梦))中丰富的矛盾,与一个新鲜的还在朦胧中的萌芽的形象。《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写贾宝玉对柳湘莲说: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入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这里的话说得何等清楚,这正是反映了:“个人束缚在一种限定了的人的集团里”,而萌芽着要求“脱离”这些羁绊的努力。这萌芽中的性格形象,也就贯穿在《红楼梦》全书中大多数的青年——甚至于是幼年——男女们的心中。他们都不过是在情窦初开的年龄。若对照《金瓶梅》中所写的多乃三十开外、虎狼之年的妇人们,真有如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而语了。“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演红楼梦”、“试云雨情”,那时只有12岁。这些早熟的天真未凿的青春幼芽,本身就意味着一个萌芽中的性格形象,散发着刚刚出土的泥土香所带来的新鲜的艺术魅力。宝玉与黛玉的爱情与《牡丹亭》中的“惊梦”同为一段夙缘,可谓无独有偶。所以黛玉也无意间念出了“惊梦”中“良辰美景奈何天”的诗句,书中并故意借宝钗之口为之点出。而宝玉与黛玉初见面时,“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 心中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宝玉也说:“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旧相识,恍若久别重逢的一般。”这里的先验性变成了合理性,成为冲破当时网罗的精神支柱与斗争中一往无前的有力凭借。当然《红楼梦》的时代悲剧性比起《四梦记》来,又远远更为深刻高大,具有更严肃、更丰富的现实意义与艺术魅力。《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故事的框架可追溯到唐人传奇《甘泽谣》中“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两断肠”!的情节张本上。《红楼梦》在开卷第一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便点到了:“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还写道那通灵石后面有谒云:“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身前身后事”不正是“欲话因缘两断肠”吗?这三生石的故事盖出自佛家语,《红楼梦》全书因以“茫茫大士”、“风月宝鉴”贯穿于其间;再加上那姑苏女尼妙玉的带发出家。旁敲侧击,扑朔迷离。真可谓“假(贾)语(雨)村言”“真(甄)事(士)隐”。而这乃正是作者所要表白于看官之前的。 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反封建社会
中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而特别强调女子的地位。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太虚幻境里的仙子们也称贾宝玉为“浊物”,“浊物”也就是“泥做的”意思。换句话说在传统上是男子“阳清为天”,女子“阴浊为地”;“生男弄璋”,“生女弄瓦”的封建社会里,开始倒过来听见女子们反攻的声音。这反攻也许是矫枉过正的,但是矫枉原是难免过正的。所谓男女平等,并不在于男子如何“捧角”似地赞美女子的美丽,而是要从思想上承认女子与男子有同样的智力与工作能力。这一个观念,《红楼梦》‘开篇就说得很明白,第一回的楔子:忽忆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所谓“行止见识”不下于男子,才正是男女平等观念的新根据。 全书中对于女子的看法,这楔子里的话并非随便敷衍的。《红楼梦》里每写到女子,往往都用大力强调其聪明才智,这是随处可见的,林黛玉、薛宝钗的诗才往往表现得比贾宝玉都好,至如第二回从冷子兴的口中写出凤姐来:谁知娶了这位奶奶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的夫人,琏爷倒退了一合之地;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第十四回又从赖升口中及众人眼中写出凤姐的精明强干,宁国府原是个烂摊子,赖升报告了凤姐要来管理的消息之后,,就道:论理我们里头也得他(她)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到了凤姐来了,一施发号令,井井有条,人人佩服,《红楼梦》正是着力地强调凤姐的工作能力。凤姐在《红楼梦》里无疑地是个不被肯定的人物,她的能力愈强,做的坏事也愈多,但是作为一个还是被压抑在男子之下的女子来说,她比起那一家之长的贾政、贾琏等来,作者是更为出色地来写她的。 宝钗和探春都是不亚于凤姐的能干女性,只是性格和表现不同而已。第五回写宝玉游太虚幻境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图画,关于探春的题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正概括了她的特点。第五十五回和五十六回写凤姐病倒,探春理家,宝钗协助。探春以一个庶出的小姐而能树立主子的威严,整顿家政,蠲除弊习,将大观园分给众仆妇管理,出入账精打细算,连凤姐也不得不让她三分,并对平儿说: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宇,更利害一层了。如今俗语“擒贼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探春又是这个家庭中最有远见,头脑最清醒冷静的人物。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她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样的见识正是高出于书中所有人物之上的。 宝钗则与她哥薛蟠的恶少形象成为鲜明对照。“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因而薛府“一应经济世事”都由她处理。与探春不同的是,她既重实利,又洞明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