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与教学论(4)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 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 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
2.学者下的“课程”定义 尽管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两个维度来概括“课程”, 但什么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却是很难把握,人们意见分 歧更大。 施良方教授归纳课程的六个定义,即课程是教学科目;课程是有 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是学习经验;课 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是社会改造。这六个定义,课程是 教学科目/课程是教学活动/课程是学习经验,最值得注意。
《课程与教学论》
3. 形成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群 大分化和大综合的趋势 19世纪单一的教学论学科 20世纪前期分化成了“课程论”和“教学论” 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成了各自的学科群:
–课程领域:一般课程论、课程社会学、教材学、潜在课程论 、课程平价论…… –教学领域:教学认识论、教学社会学、脚学伦理学、教学艺 术论、教学技术学……
《课程与教学论》
(二)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样和 实际能怎么样三个角度来分类研究。 问题的上述三个角度可以是从同一问题的三个方面来研 究;也可以据此对不同的问题有所角度侧重。这就有了 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包含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范畴。 (三)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课程与教学论》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体现时代的变革 ; –教育目的或目标:德性/智慧和笃信;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内容; –遵循万物的顺序;彻底、迅速和愉快的原则; –班级授课教学思想; –局限:宗教基石和比喻论证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的层次定义
美国学者古德莱特课程的层次定义,课程处 于五种状态: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简介本课程重点探讨语言与语言教师、语言学习理论与学习者、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备课与课程管理、课堂教学评价与反思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等七个方面。

本课程分为七个单元,每单元整合两个专题,采取导文、导文提示、文献阅读、观察与思考(课堂实录)以及任务活动等新颖的形式,把学术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其目的是确定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共核,帮助英语教师从其中一点出发,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

单元一第一部分语言与语言教师Language and language teachers导文 1 Lead-inWhat is a language?What do people know when they know a language? You would think that this is an easy question to answer, since, as speakers of it, we all use our language frequently.The situation is rather like driving a car.Many people drive a car perfectly well without knowing how the car works.In the case of languages, the situation is more difficult in that languages are not physical objects like a car.They exist only within the minds of speakers.There are many theories about how language works, but the more language is studied,the more complex it seems to become.Kuiper, K.& Allan, W.S.2004:1【导文提示Hints 】对于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人们持有不同看法。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教材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教材PPT课件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里程碑


拉尔夫.泰勒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 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 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 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誉为 “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原理”的思想渊源:其博士导师心理学家 贾德与桑代克继承并发展了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创 始人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路线,倡导行为科学 的研究方法,确立了“行为-联结主义的学习观” 美国由此兴起“教育测验运动”,他们的研究为 “原理”奠定了心理学与方法论基础。
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运动产生的背景: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 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轰动美国朝野,被认为是 科技领域的“珍珠港事件”。 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美国政府拨 巨款用于推行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 1959年9月,美国科学院召集了约35位科学家、学 者和教育家在马萨诸塞的伍兹霍尔集会,议题是 如何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会议主席布鲁 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1960年出 版)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 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于学科 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争论。会后运动在全 国展开。
教学的含义


教学的词源学分析:在我国,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 已出现了“教”与“学”二字。这两字连接为一体,成为 “教学”最早出现在《书.商书. 蜕 命》“教学半”《学记》 (传说是孟子学生乐正克所作)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里 的教学相长就是“教学半”的引申。 在西方,教由两个意义相近的“TEACHING”和 “INSTRUCTION”表示的,“学”“LEARNING”,教育 学家史密斯说:“教学这个词自古以来就同学习结下不解 之缘。”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课程与教学论 PPT

课程与教学论 PPT

• 预设课程重视教师要根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并传 递那些相对确定的固定的知识,把课程看作是 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
• 在师生关系上,预设课程强调教师成为课程的 设计者和控制者的角色,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 是控制和服从的关系,是传递和接受的关系。
生成课程
• 概念:生成课程是指课程内容未经预先设
定,而是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过程 中形成的一种课程形态。
生成课程的特征
• 与预成性课程相比,生成课程具有一定的 偶发性。 • 生成课程的目标强调的是在活动中形成的 目标,强调学习者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 用中所产生的自己的目标。
• 在教育内容方面,生成课程注重学习者的兴 趣和需要。 • 把学习者的经验看成是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 来源。 • 把教材看成是供学生建构、创造学习经验的 媒介、素材或工具。 • 在师生关系方面,生成课程强调教师与学习 者共同开发课程,教师是学习者学习积极的 支持者、引导者和平等的合作者。
2、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都是课程结构的重要 组成部分,两者具有互补性。 • 一般来说,预设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应处于 基础和主干的地位,生成课程处于补充地 位。预设课程是基础,生成课程是发展。 预设课程可以为生成课程奠定基础和方向。 生成课程则可以提高预设课程的针对性、 开放性和可变性。
• 预设课程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 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 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 划的落实。在这里,预设和生成都要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相对于学生的发 展,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都只是手段 和措施。
无处不在 一旦确立,难以改变,甚至影响人的一
隐性课程存在形态
非预设隐性课程 预设隐性课程 • 没有精心的组织,课 • 经过有意识的设计和 程计划没有明确规定, 组织,以渗透方式对 对学生发展起重要作 学生产生熏陶作用。 用。 • 校园风景 • 宣传栏、板报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1.1 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强调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和价值1.2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介绍重要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和理论1.3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课程设计2.1 课程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设计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2.2 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3 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强调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三章: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教学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3.2 教学策略的类型与选择介绍常用的教学策略类型和选择原则强调教学策略的个性化和差异化3.3 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提供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案例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有效性第四章:课程评价与反思4.1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4.2 课程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3 课程反思的实践与策略提供课程反思的实践案例和策略强调课程反思在教学成长中的重要性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5.1 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作用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5.3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第六章: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6.1 课程标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6.2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介绍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方法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6.3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评估提供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实施与评估的案例强调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七章:课程资源与教学材料7.1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课程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7.2 教学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介绍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强调教学材料的适宜性和有效性7.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供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案例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意义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8.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介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案例强调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有效性8.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提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九章: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9.1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与意义解释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9.2 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联介绍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系和方法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9.3 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强调多元智能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十章: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趋势探讨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10.2 课程与教学的创新与变革介绍课程与教学的创新和变革方向强调课程与教学创新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10.3 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探讨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强调教师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第十一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11.1 特殊教育的概念与挑战解释特殊教育的定义和面临的挑战强调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与独特性11.2 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个性化教学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1.3 特殊教育中的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提供特殊教育中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案例强调特殊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第十二章: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12.1 跨文化教育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跨文化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跨文化教育在多元社会中的作用12.2 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12.3 跨文化教育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讨跨文化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强调跨文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能力第十三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13.1 终身教育的概念与理念解释终身教育的定义和理念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13.2 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13.3 终身教育中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终身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第十四章: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14.1 在线教育的概念与特点解释在线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在线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14.2 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互动性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14.3 在线教育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在线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强调在线教育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第十五章: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15.1 教育政策与改革的概念与目标解释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强调教育政策与改革对教育体系的重要性1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15.3 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挑战与前景探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强调教育改革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设计原则与方法、评价与反思、应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等。

课程与教学论.ppt

课程与教学论.ppt

• 八)教学设计的方法 •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 • A教学目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落实在每
一个教学环节中
• B教学目标必须是整体的; •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
• 要突出三个内容: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方法)达到的目标
• 三方面在设计时要齐头并进,贯穿在完整 的过程之中。
•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 • 1.情景式教学模式 • 第一,创设情景 • 第二,确立问题 • 第三,自主学习 • 第四,协作学习 • 第五,效果评价
• 2.支架式教学模式 • 第一,创设情境,引入情境 • 第二,搭建支架,引导探索 • 第三,教师放手,独立探索 • 第四,合作交流 • 第五,效果评价
第七章 教学策略
•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 • 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
的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
• 二)教学策略的基本因素 • 1.思想观念 • 2.策略目标 • 3.操作程序 • 4.元认知调控
• 三)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 1.综合性 • 2.可操作性 • 3.灵活性
• 四)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特点
• 六)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 • 1.逻辑归纳型 • 2.示范型 • 3.逻辑演绎型 • 4.探究发现型 • 5.联系型 • 6.控制型
• 七)教学过程设计的一般环节 • 1.引起注意 • 2.告诉学习者目标 •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 4.呈现刺激材料 • 5.提供学习指导 • 6.诱导行为 • 7.提供反馈 • 8.评定行为 • 9.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 三、教学目标的陈述标准
• 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包 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 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 和测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语言来陈述。

课程与教学论配套优质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配套优质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各种课程的定义
其它的课程 定义
课程
计划
(香港)
经验
目标
(书面的) 活动计划
学习方案
预期的学习 结果的构造 系列
课程 (美国)
学程内容
在学校领导 下“已经获 得的”经验
有计划的学 习经验
社会改造
教学科目
社会文化的 再生产
课程 (施良方)
有计划的教 学活动
学习经验
预期的学习 结果
我们通过学习,能否自己给课 程下个定义呢?
目 录
01 什么是课程
02 相关概念辨析
03 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
什么是课程
什么是课程
从词源上看 各种课程的定义
初学者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从词源上看
《礼记·王制》篇有:“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 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 书。”
课程既包括 教学科目(学科)又包括这些科目的 教学顺序 和时间 。
影响课程的外部因素
01
社会
儿童
02
03
知识
第一部分
社会
社会需求和条件影响课程
当代社会需要 合作意识的人
培养合作意识 成为培养目标
随着计算机网 络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 列入课程内容
社会性质决定课程性质
古代社会的课程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1
现代社会的课程带有民主化特征
2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各领域直接影响课程
成为主导课程的 条件
1.漫长的封建社会为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空间 2.政治制度与文化上的继承性、一贯性 3.著作本身的价值及科举制度的取士标准
第二部分
西方古代的学校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PPT课件
(3)教学程序。(4)运用策略(包括方法)。(5)评价体系。 • 2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1)整体性。(2)中介性。(3)相对性。(4)可操作
性。(5))效益性。
5
第5页/共51页
二、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 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它以联系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这是一种新的思维 方式。
13
第13页/共51页
(三)杜威的教学模式
•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 物。杜威以“儿童中心”和“做中学”为基础构建 了他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特点:
• 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 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造的智慧, 即使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 在教学程序上,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需要经历五个
10
第10页/共51页
• (三)苏格拉底 •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造了一种以对话为主的教学实践形态,
一般称之为“产婆术”。特点:在教学目标上,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把现成的知识 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提问、争辩等方式帮助学生探求什么是接受正确知识的过程。在 教学程序上,主要注重以下步骤:一是苏格拉底讽刺,二是定义,三是助产。他认为教 师的角色和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因而后人把他的教育实际形态称作“产婆术”。
3
第3页/共51页
(二)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 下,通过相关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 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 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 教学范型。即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 构。
4
第4页/共51页
(三)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 1教学模式的结构 • 包括以下基本构成要素(1)理论基础。(2)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