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

十四行诗

Sonnet,又译为商籁体,这是欧洲抒情诗中占首席地位的一种诗体。自13世纪产生于意大利之后,在以后的岁月里传遍了世界各国:15世纪流传到了西班牙,16世纪流传到了英、法;17世纪传到德、美;19世纪传到俄国;20世纪初又传入我国……影响深远。

总的说来,十四行诗有两种基本的体式: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和英国体(或莎士比亚体)。

彼特拉克体

彼特拉克(1304——1374),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其代表作《歌集》对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当时整个欧洲的桂冠诗人。

学者们一般认为,十四行诗源自13世纪的意大利,但彼特拉克并不是这种诗体的创立者,也不是其最早的使用者(例如,但丁);但是因彼特拉克几近完美的创作使得这种诗体成为欧洲最重要的诗体。于是它便被冠上了“彼特拉克体”的名称。

具体说来,它可分为两部分:前面是一个“八行组”(八行体);后面是一个“六行组”(六行体)。一般说来,前面的“八行组”用于展现主题或提出疑问;后面的“六行组”是解决问题或作出结论。

从韵式上看,前八行又包括两个“四行组”,使用抱韵,韵式固定:abba abba;后六行则又包括两个“三行组”,韵式则多变,常见的有:cde cde; cdc dcd等。这样全诗就形成了“4 4 3 3”结构,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富有结构美,韵律美。

爱的矛盾

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

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合着恐怖,

我乘风飞翔,又离不开泥土,

我占有整个世界,却两手空空;

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

我却仍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

我既无生之路,也无死之途,

即便我自寻,也仍求死不能;

我不用眼而看,不用舌头而抱怨,

我愿灭亡,但我仍要求康健,

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

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

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

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的原因。

我形单影只

我形单影只,思绪万千,

在最荒凉的野地漫步徘徊,

我满怀戒备,小心避开

一切印有人的足迹的地点。

我找不到其它屏障、遮掩,

能把我和群集的人们隔开

因为人们透过我忧愁的神态

一眼就能看穿我内心的烈焰。

如今啊,尽管我避人耳目,

海岸和山地、森林和流水

对我生命的真旨已无不洞悉。

但我却找不到如此荒野的路,

使得爱神也不能把我追随,

并整日里与我辩论不息。

The poetry of earth is never dead:

When all the birds are faint with the hot sun,

And hide in cooling trees, a voice will run

From hedge to hedge about the new-mown mead;

This is the Grasshopper’s –he takes the lead

In summer luxury, --he has never done

With his delights; for when tired out with fun

He rests at ease beneath some pleasant weed.

The poetry of earth is ceasing never:

On a lone winter evening, when the frost

Has wrought a silence, from the stove there shrills

The Cricket’s song, in warmth increasing ever,

And seems to one in drowsiness half lost,

The Grasshopper’s among some grass hills.

韵式为:abba abba cde cde;前八行写在夏日里有蚱蜢欢歌,在严冬有蟋蟀鸣叫,这世界永不寂寞,而诗人的创作吟咏也永远不会停止。

莎士比亚体

十四行诗于16世纪30年代传入英国。“莎士比亚体”最初是由萨雷伯爵在“意大利体”的基础上所首创,但是直到莎士比亚手里才臻于完善,故被称为“莎士比亚体”。

在韵式上,莎士比亚体与彼特拉克体不同,全诗分为三个“四行组”和一个“对句”;韵

式为abab cdcd efef gg。

在结构内容上,莎士比亚体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大多“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都有着或显或隐的“起承转合”结构:前四行是“起”,中四行是“承”,后四行是“转”,最后两行是“合”——对一首诗作一小结。

我可否能够拿你同夏天相比?

夏天不像你这样可爱和温婉:

娇嫩的蓓蕾经不起五月风急,

而夏天这季节又是多么短暂;

有时候天上那眼睛照得太热,

它金色的面庞又常暗淡无光;

任何一种美难以永葆其美色,

被意外或自然变化剥去盛装。

可是你永恒的夏天不会凋零,

不会失去你享有的美丽姿容;

死神不能吹嘘你落进他阴影——

你在不朽的诗中像时间无穷:

只要人还能呼吸,眼睛能看清,

我这诗就将流传并给

你生命。

我一旦失去幸福,又遭人白眼,

就独自哭泣,叹自己被别人抛弃,

徒然地用哭喊来麻烦聋耳的苍天,

看看自己,只痛恨时运不济,

但愿自己像别人那样前程远大,

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

想有这人的见识,那人的才华,

对自己平素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

但在这些几乎是自鄙的思绪里,

我偶尔想到了你呵,——我的心怀

顿时像破晓的云雀从阴郁的大地

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

我怀着你的厚爱,如获至宝,

教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我曾经看见:时间的残酷的巨手

摧毁了往古年代的异宝奇珍;

无常刈倒了一度巍峨的塔楼,

狂暴的劫数甚至教赤铜化灰尘;

我又看到:贪婪的海洋不断

进占着大陆王国濒海的领地,

顽强的陆地也掠取大海的地盘,

盈和亏,得与失相互代谢交替;

我见到这些循环变化的情况,

见到庄严的景象向寂灭沉沦;

断垣残壁就教我这样思量——

时间总会来夺去我的爱人。

这念头真像“死”呀,没法子,只好

哭着把惟恐失掉的人儿抓牢。

“莎士比亚体”主要流传于英国,从范围上看,不如“彼特拉克体”流传广泛(换韵太多)。

(和其他诗体一样,)十四行诗虽主要是单独成诗,但有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诗节,由多个十四行诗组成一首长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公认的俄罗斯文学的经典)。

《叶甫盖尼·奥涅金》就是由一首首十四行诗组成的,每首十四行诗组成长诗的一个诗节,并被称为“奥涅金诗节”。其韵式为:abab ccdd effe gg。

《西风颂》是雪莱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由五个十四行诗组成。

西风颂

1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

(唤出嫩芽,像

羊群一样,觅食空中)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2

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

流云象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

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

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

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

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

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

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

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

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3

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

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

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

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

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抖颤,

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

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为了给你

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

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

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

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

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

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4

哎,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

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

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

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仅仅不如

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

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

(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

似乎并非梦幻),我就不致像如今

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我跌在生活底荆棘上,我流血了!

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服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样:骄傲、轻捷而不驯。

5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要是冬天?

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查良铮译本

十四行诗的起源

关于十四行诗的起源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一般认为,十四行诗是由意大利诗人维奈于13世纪初所创始的,后经但丁、彼特拉克等人的完善,逐渐在欧美各国传布开来。但有的中国学者,如杨宪益先生则提出十四行诗可能起源于中国。中国古诗,如李白的几首“古风”及“行路难”(金樽清酒)等,从行数、诗组和用韵的变化等方面和十四行诗相似。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共十四行,前面是一个八行诗组,(又可分为两个四行组);后面是一个六行诗组,和意大利体十四行诗相似。

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十四行诗最初起源于我国,后经由当时的大食(阿拉伯)传至西欧。

亚历山大体

亚历山大体,又称“十二音节诗体”,因中世纪法国的《亚历山大传奇》采用此诗格而得名,每行十二音节,抑扬格(有时也称抑扬格六音步,但在法语诗中,一般只称音节,不称音步)。

但准确说来,应是“亚历山大格”,因为严格说来它不是一种诗体,而是一种诗格,或诗行(类抑扬格五音步)。

亚历山大格是法语诗中最重要的诗格(诗行)。像龙沙的爱情诗、古典主义悲剧及喜剧、雨果的重要诗集等大都采用此诗格。

明天天一亮,正当田野上天色微明,

我立即动身。你看,我知道你在等我。

我越过辽阔森林,我翻爬崇山峻岭,

我再不能长久地远远离开你生活。

我将一边走,眼睛盯着自己的思想,

我将对外听而不闻,对外视而不见,

我弯着腰,抄着双手,独自走在异乡,

我忧心忡忡,白昼对我将变成夜间。

我将不看黄昏时金色夕阳的下沉,

也不看远处点点飘下的白帆如画,

只要我一到小村,马上就给你上坟,

放一束冬青翠绿,一束欧石南红花。

(以十四个汉字对应十二音节)

跨行

一句诗不占一行,而是跨两行甚至更多诗行;而一行诗也未必是一句(诗)。这就是跨行。

跨行是西方诗歌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西方诗歌一般论行不论句。这与汉诗不同。(汉诗一般一行诗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论句不论行: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I travell’d am

ong unknown men

In lands beyond the sea;

Nor, England! did I know till then

What love I bore to thee.

我曾在陌生人中间做客,

在那遥远的海外;

英格兰啊!那时我才懂得

我对你多么挚爱。

Thy mornings showed, thy nights concealed

The bowers where Lucy played;

And thine too is the last green field

That Lucy’s eyes surveyed.

你晨光展现的,你夜幕遮掩的

是露西游憩的林园;

露西最后一眼望见的

是你那青碧的草原……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不光跨行,甚至跨节:

西风颂

1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

(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2

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

流云象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

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

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

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

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

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

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

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

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

诗的破格

诗的破格,poetic licence,指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由于诗人抒发情感的需要,另一方面出于诗歌音韵格律的考虑,对常规的、传统的语法进行有意识地偏离或违背。

“诗的破格”,这个术语大家可能没听说过,但它的表现大家都见过。

诗的破格最常见的一种是变异。

变异,deviation,是指对语言常规(norm)的有意识地偏离或违背。它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语音变异:指在诗歌中,出于韵律或节奏的需要,在语音方面偏离常规。可分为以下几种:

省略音节:

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I travell’d among unknown men

In lands

beyond the sea;

A little black thing among the snow

Crying “’weep, ’weep, ” in notes of woe!

’tis=it is o’er=over ’gainst=against

增加音节:

Only to kiss the air

That lately kissed thee.

(六音节)

重音移位: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英雄双行体)

改变读音:

The force of Nature could no further go;

To make a third she joined the former two.

题弥尔顿像

三个诗人出生在三个远隔的年代,

各为希腊、意大利、英格兰添光彩。

第一位出色的是他崇高的思想,

第二位,壮丽;第三位兼二者之长:

造化的能耐也只不过如此而已——

要造第三个,只能够凭合二为一。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存在语音变异,但少见: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词汇变异:即偏离或违背词汇的常规用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改变词类:

A world of made is not a world of born.

Vernal breezes green the Thames with a kiss.

春风一吻泰河绿

春风又绿江南岸

自造词汇:

manunkind(人类,男子) mankind

wherewhen(何地何时,时地)

卡明斯(e·e·cummings),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在诗歌形式方面多有创新,善标新

立异。

句法变异:指在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方面偏离或违背语言常规。这是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倒置(inversion)

19世纪及以前的英诗里,几乎每一首都含有倒置。

Thy mornings showed, thy nights concealed

The bowers where Lucy played;

And thine too is the last green field

That Lucy’s eyes surveyed.

Bower:凉亭,凉棚; survey:观察,检查

你晨光展现的,你夜幕遮掩的

是露西游憩的林园;

露西最后一眼望见的

是你那青碧的草原……

Full many a gem of purest ray serene,

The dark unfathomed caves of ocean bear:

Full many a flower is born to blush unseen,

And waste its sweetness on the desert air.

serene:平静的,宁静的;bear:have, produce; blush:脸红,引申为绽放。

世界上多少晶莹皎洁的珠宝,

埋在幽暗而深不可测的海底;

世界上多少花儿吐艳而无人知晓,

把芳香白白地,散发给荒凉的空气。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在汉诗中,“倒置”很常见: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省略:即省去某些句子成分。

Into the sunshine,

Full of the light,

Leaping and flashing

From morn till night!

Into the moonlight,

Whiter than snow,

Waving so flower-like

When the winds blow!

省略了主语;谓语也不完整,省掉了系动词。

(J. R. Lowell: The Fountain)

中国古典诗歌因简隽含蓄等特点,“省略”极常见: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杨柳岸,晓风残月。

铁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省略了主语或谓语等句子成分,使得诗句精练,诗意浓郁。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语域变异(deviation of register),指在诗歌语言中,借用其他语域的词汇或表达方式,从而使得诗作别有意趣,或产生某种特别效果。

Yield

Yield.

No Parking.

Unlawful to pass.

Wait for Green Light.

Yield.

Stop.

Narrow Bridge.

Merging Traffic Ahead.

Yield.

Yield.

这首诗完全是由道路上的交通标志组成,每种标志,如“Yield”(慢行,让路)、“No Parking”、“ Stop”……谈不上有任何诗意。但作者别出心裁,把它们凑在一起组成了一首小诗,则具有了新意,从而表达了这样一种主题:人生的“道路”上会有种种障碍和限制,困难重重。

Yield:慢行,让路;Merge:合并,合成一路,合流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and so cold.

(W·C·威廉斯)

这首诗实际上是借用了应用文(便条)的表达方式,也给读者一种新颖感。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and so cold.

书写变异:

诗的书写形式与散文不同,有的诗人改变传统的诗的书写法,试验新的形式,即书写变异。如不一定每行都用大写字母开头,或完全不用大写字母,或取消标点符号,或写成一种特殊的形式,等等。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

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and so cold.

l(a

le

af

fa

ll

s)

one

l

iness

树叶飘落

这是卡明斯(e·e·cummings)的一首以描写落叶而引起孤独感的名诗。

括号外:loneliness

括号内:a leaf falls

排列成这样,是模拟树叶徐徐向下飘落的样子,从而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孤寂感。

一叶落而生孤独concrete

这也就是所谓的视觉诗,也称具体诗(concrete poetry)。

复活节的翅膀

上帝呀你曾给人丰裕生活,

但愚蠢的人把它丧失,

就因为日益堕落

最后竟至于

极落魄;

让我像

宛转的云雀

和你呀同上天堂

并歌唱今日你的胜利:

于是堕落更促我奋飞向上。

我尚未成熟便已开始忧愁;

而你还用病痛和羞耻

把罪孽如此惩处,

最后我终于

极消瘦。

哦请让

我同你一起

把你这胜利分享;

因为我倘把翼附于你,

痛苦磨难更促我奋飞向上。

修辞手法

在所有的修辞格中,最重要最多见的应该说是比喻。和汉语有些不同,英语中的比喻可分为多种,如明喻、暗喻、换喻、提喻等。

明喻(simile)

直接明显地打比方,本体(tenor)和喻体(vehicle)之间由比喻词来连接。常见的比喻词有like, as

O,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

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明喻也是汉诗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暗喻(metaphor)

隐含着的比喻,本体(tenor)和喻体(vehicle)之间没有比喻词来连接。

Life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喧哗与骚动》 the Furies

A book that is shut is but a block.

暗喻是英语中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修辞格。

换喻(metonymy)

简言之,换喻指的是,说的是(同)一个事物,不过是换一种说法来表现而已。一般

借用伴随或附属于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该事物的名称。

board 原义:木板、桌子,后也指坐在会议桌边的人。

换喻可使表达多样化、简洁、生动。

英语中常见的换喻有以下几种:

1、用一个事物来象征人或另一个事物。

To defy the crown (王冠——君王)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 (birth death )

2、用工具或器官来代替本体。

He has an eye for beauty. (鉴赏力)

3、用容器的名称来代替所盛的东西。

They serve Chinese dishes. (中餐)

4、用制造者(作者)的名字来代替作品。

I’ve never read Homer.

5、用地方代事物(人)。

White House (美国总统)白宫发言人

Kremlin (苏联政府)

换喻可使表达多样化、简洁、动人。

提喻 (synecdoche)

也是不直接说出某一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之相连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与换喻不同,换喻主要是借助于密切的关系和联想;提喻则是借助于部分相似。

换喻:相关性

提喻:相似性

提喻通常是用局部代替整体,间或也用整体代局部。

1、用局部代替整体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hand”表示干活的人)

The case was defended by eloquent lips. (表有辩才的人)

They came to live under the same roof. (building)

sail —— ship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纨绔:富贵子弟,儒冠:文人学士

2、用整体代局部

It (the volleyball match) was a close contest. In the end, China won. (用China 代中国队)

有时用society代 high society(上流社会)。

此外,还有:

用个体代整类:

She is another Madam Curie.(“居里夫人”代卓越女性)

用具体代抽象:

The father yearns in the true prince’s breast.

用抽象代具体:

the authority / authorities (权力、权威——当局、官方)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用材料代事物:

a piggy- bank full of coppers (铜——铜板、铜币)

双关(pun)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意地利用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具有双重含义,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谐音双关:利用词语的同音关系构成的双关。

Not on thy sole, but on thy soul. ——Shakespeare

——Why is the Middle Ages also called the Dark Ages?

——Because there were many knights. (knight——night)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语义双关:利用词语同音同形而不同义构成的双关。(一词

多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作者巧妙地运用地名作双关,表现自己孤苦愤懑的心情。

相比说来,利用一词多义的双关比谐音双关更有趣,更巧妙。

莎士比亚是用双关语的能手:

“Ask for me tomorrow, 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 man!”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中乐观、开朗的Mercutio受了致命剑伤,临死前还要说俏皮话:

“grave”有“坟墓”与“严肃”双重意。

So will I pray that thou mayst have thy “Will”

If thou turn back and my loud crying still.

still:使……平静,安抚,抚慰

(如果你回转,来抚慰我的悲啼,

我就将祷告,你将从心所欲。)

这里,“Will”就是一个双关语,既可指“意愿、意志”,又是莎士比亚的昵称:Will——William。

这样诗中的“have thy Will”既可理解为:have what you wish,也可理解为:have your William。

“The day breaks not; it is my heart.”(J .Donne)

“break”有“破晓”与“破碎”双重意。

约翰·多恩(J .Donne),17世纪英国“玄学派”的代表。

悖论 (paradox)

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却包含着真知灼见。(似非而是)

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 (Romeo and Juliet)

sweet pain cruel kindness cold fire

彼特拉克的《爱的矛盾》主要就是以悖论构成的:

爱的矛盾

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

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合着恐怖,

我乘风飞翔,又离不开泥土,

我占有整个世界,却两手空空;

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

我却仍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

我既无生之路,也无死之途,

即便我自寻,也仍求死不能;

我不用眼而看,不用舌头而抱怨,

我愿灭亡,但我仍要求康健,

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

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

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

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的原因。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华兹华斯的名句: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弥尔顿Paradise Regained:

“The Childhood shows the man

As morning shows the day.”

每个人都是从童年而来的,从童年而及成年;且成人性格中美好的一切也是来自纯洁的童心。中国谚语:“从小看大,三岁看老”。

虹彩

每当我看见天上的虹彩,

我的心就欢跃激荡

我生命开始的时候是这样,

现在成人了,我也是这样,

将来我老了,也不会更改,

否则,就让我死亡!

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希望

永远怀着赤子的虔诚。

悖论这一修辞手法在中国诗歌中也并不罕见: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

反讽(反语,irony)

故意使用意思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常用于讽刺、嘲弄。

“He was my friend, faithful and just to me,

But Brutus says he was ambitious;

And Brutus is an honourable man.” (Shakespeare)

“honourable”本意是光荣的,体面的,光明正大的意思;这里说话者表面上是赞扬Brutus,实则是讽刺他是一个卑劣小人。

“Keep up your bright swords, for the dew will rust them.”

keep up:保养的意思,这是剧中Othello说的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关心和赞扬对方:“保养好你那明晃晃的刀剑”,实际上则是嘲笑对手:刀剑明晃晃的,保养得很好,好象没使用过,它生锈也是因为沾上了露水,而不是血。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呼告 (apostrophe)

直接对要描述的人或事物呼叫或说话。常用第二人称,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激起读者感

情上的共鸣。

England! awake! awake! awake!

Jerusalem thy sister calls! (W. Blake)

O Captain! my Captain! our fearful trip is done,

The ship has weather’d every rack, the prize we sought is won. (W. Whitman)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李贺)

拟声 (Onomatopoeia)

利用象声词摹拟人、物或自然界的声响,使语言表达生动逼真,增加描述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最著名之一: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Cold do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最后一行摹拟春天里的各种鸟鸣。

T. Nashe, “大学才子派”成员之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回文 (palindrome)

Palindrome, 译成中文是“回文”,指的是一个词或句子正读倒读完全一样。

回文,则是指正读倒读都成文理,都能说的通。

Madam, I’m Adam.

Rise to vote, sir.

苏轼《题金山寺钟》:

潮随暗波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自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是一首回文诗,正读倒读都

成文理,都押韵。

一般认为,Palindrome和回文是“貌合神离”的,差别很大:

“回文”所表现的语意与原作是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而Palindrome则是正读倒读完全一样。其实,回文也有和原作一样的: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 ?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迢迢远树江

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苏轼《题金山寺钟》

B、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是一首写景的好诗,合乎诗的格律,而倒读: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蔼蔼,晓天江树远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倒读之后,诵读仍然通畅,有诗的意境合乎格律,不失为写景佳作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日月长。

????长月日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这四首诗,属于“杂体诗”中“回文体”的“盘中体”或“铭文体”。回文指顺读倒读皆能成义的杂体诗章,始于晋代,其诗多为四言五言,至唐代皮日休、陆龟蒙又创七言回文诗。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 王涧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我们编选了高中语文选修课《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其中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要求是这样的: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与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4。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一、本书的体例 本书分为诗歌与散文两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导言、讲读课文、自读课文、思考与探究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诗歌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三篇共六篇,散文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两篇,共四篇。导言是每个单元内容的总括,一般概括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提示学习的方法、目标等。如第一单元的导言,重在讲诗歌与其他文体尤其散文在形式上的区别,提示学习者注意诗歌由于分行排列而形成的语言上的中断、空白及其背后的深长意味。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也都围绕着这一学习重点来安排。讲读课文是本书学习的重点,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关键是要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式方法。自主阅读部分建议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采用诵读、讨论、比较鉴赏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思考与探究部分属于课后练习,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本单元一些重点内容和可探究的知识点,有些还需要课外的阅读与实践来充实,有些单元还专门安排了一些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试图引导他们通过诗歌与散文的尝试性写作,掌握诗歌与散文的一些基本写法与特点。 二、诗歌部分 诗歌部分是围绕着外国诗歌的形式特点与表达方式来划分单元、选择作品的。四个单元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选择范围既涵盖英法德俄美等欧美名篇,也涉及伊朗、印度等东方名作。从时间范围来看,18世纪以后的作品占多数,也有少部分古代诗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具体的外国诗歌名作,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与表达技巧。 第一个单元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突出特点。学生以前虽然也学过不少中外诗歌,但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体会还不够深刻。在此,从诗歌与一般文体特别是散文的区别入手,分析诗之所以成为诗的外在与内在因素。从外在形式上看,诗歌是分行、分节排列的,这是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诗歌名篇都善于运用句式的重复与变化,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绪。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分行排列的都是诗歌,诗意的形成还需要许多内在的因素,如语言运用的方式、目的,诗歌善于运用声音、节奏、分行、想象等手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外在事件的本身,转移到事件背后的情绪,使思想与感情的表达更加集中,更加生动,更富有深长的意味与感染力。所以说,诗歌不以事件的完整生动见长,而是以表达事件中人类的感受、思绪、思想为目的。这个单元所选的6篇诗歌,在形式上都有突出的特点。英国18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布莱克的《老虎》通过相同句式的重复,形成一种急骤、强劲的节奏,鲜活地体现了老虎所象征的生命强度和激情。19

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作者: ————————————————————————————————日期:

诗歌鉴赏之形象 ——事物形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 2.了解鉴赏景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掌握其答题方法。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 1、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2、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3、认知理解形象 例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三、质疑探究成果展示 活动一:真题导航,明确考点(完成下列高考题,明确考点) 例1:(2013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例2、(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江[明]张弼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之一,想赢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几点解题技巧: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诗人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4)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诗歌鉴赏各种题型训练

诗歌鉴赏各种题型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诗后的题目。(分析意象题型) 晚泊岳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炼字题型)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2008福建卷)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分析手法型)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三、四句的妙处。(分析语言题型)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2008江西卷)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5、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分析虚实题型)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 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全词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思想情感题型) 诗歌鉴赏各种题型训练答案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表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赏析】 本诗是欧阳修的名作之一。是一首七言古诗。全篇以叙述起笔,“卧闻”二字,从容不迫,纡徐而来,显得悠然自适,并点明是途经暂泊。“城里”、“城下”,为全诗紧要处。系舟城下,“城里”之事当然不知,所以首句仅仅以悠闲笔调轻轻带过,但那钟声却有无限韵味,耐人思索。日暮钟声,想此刻“城里”,大概正是炊烟袅袅,灯火煌煌。而诗人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心中不由泛起层层涟漪。 待到他从沉思遐想中醒来,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似欲亲人。“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此时,他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探寻那归去的水路。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江路又在哪儿呢? 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表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张若虚的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蓦地,水面上传来一串歌声,原来是舟子趁着明月归去的唱晚之声。对一个羁旅中人来说,这“一阕”歌声将引‘起多少思绪,难怪诗人要“听不尽”了。这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诗人久久凝视着,其心情如何,便不再说下去了。实在也无须言说,因为读者自能体会到。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仅仅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所以方植之说:“欧公情韵幽折,往反咏唱,令人低徊欲绝,一唱三叹而有遗音,如啖橄榄,时有余味”(《昭昧詹言》)。这段话可谓此诗的评。此诗以情韵胜,实是欧之本色,其唱叹之致,与欧文相似,而与他学李白或韩愈的那一类诗歌不同。

部分现代诗、外国诗欣赏(多媒体版)

闻一多的《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何其芳的《预言》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於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著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疲倦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著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著,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与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转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2020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我”,一般指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人物形象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指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诗歌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包括意象和意境。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中的“事物”。 人物形象 【例题剖析】 1、阅读《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⑶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的孤傲豪迈相比。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意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评分标准: 开头或结尾简明扼要地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参考答案: 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众鸟皆向高空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了他的孤僻。那孤云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体现出他的高傲。 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①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墅。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③这首诗写作者途经金谷园故地,因见眼前的景象而引起的怀古之思。 (1).请赏析诗句“流水无情草自春”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4分) (2)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永州愚溪作者住宅以西。 (1)结合全诗,说说诗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2)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1)填空:(6分)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从体裁看属于诗。诗的韵脚是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

出了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__ 的心情。 (2)请赏析划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6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五.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其描写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一种心情?(3分)(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3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简析第三联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2分) (2)试简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分)

西方诗歌鉴赏

波德莱尔 契合 自然是座大神殿,在那里 活的柱石不时说出模糊的话; 行人穿过象征的森林, 接受它们亲密的注视。 有如远方的漫长的回声 混成幽暗和深沉的一片, 渺茫如黑夜,浩荡如白天, 芳香、色彩、声音在互相应和。 有的清爽芳香如儿童的肌肤, 柔声如双簧管,翠绿如草场, --更有些呢,腐败、浓郁、雄壮 像无极限的东西飘散着飞扬, 如琥珀、麝香、安息香和乳香, 歌唱心灵与官能的欢狂。 在波德莱尔的诗学观念中,他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而不可分割的整体”。波德莱尔着重发展了两种理论和征论。这两者是互为基础,不可单独运用的。 契合被西方认为是西方象征派的宪章,是象征派的诗学总纲,还是中国现代象征主义发生的思想之源。梁普遍而且基本的真理一样,象征之道也可以一以贯之,曰‘契合’而已。当我们放弃了理性与意志的权威,把物的本性,让我们的想象灌入物体,让宇宙大气透过我们心灵,因而构成一个深切的同情交流,物我之间同跳着一个节奏的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一粒细沙,一朵野花或一片碎瓦,而是一颗自由活泼的灵魂与我遇:两个相同的命运,在那一刹那,互相点头,默契和微笑。 唐湜认为:诗正是这样的自然,这样的神殿,那些活的支柱,象征的森林正是意象,相互呼唤,相互应和响。这深邃的神殿,也正是那个阴郁又深沉的一致,那个一致的生命,在那里,从意识的暗示的意象、音响里沉埋了的从远方来的回音,广阔如黑夜又如白日的潜意识流。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包括着人与自然,自然之物与自然之物之间,其相互关系是互为交流,互为契合的。中的万物万物之间,则组成一个互相象征的统一体,一座“象征的森林”。人从“象征的森林”中穿过,森林以视着人,向人发出信息。然而,这种信息是模糊的,不可解的,唯有敏感的诗人才能洞察这种物质世界与精神和契合,在色香味各种官能的交感和“热狂”中达到“物我一致”的境界。 烦闷(二) 当沉重的低天像一个盖子般 压在困于长闷的呻吟的心上,

17首外国最经典的情诗朗诵欣赏

17首外国最经典的情诗朗诵欣赏 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客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17首诗歌译文 1.我曾经爱过你(俄国: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扰你,我也不想再让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象我一样爱你。 2.印度小夜曲(英国:雪莱) 在夜晚第一度香甜的睡眠里,我从梦见你的梦中起身下了地。习习的夜风正轻轻地吹,灿烂的星星耀着光辉;从梦见你的梦中起身下了地,有个精灵附在我的脚底,它引导着我,来到你的纱窗下,哦,亲爱的!真是不可思议。四处游荡的乐声已经疲惫,湮没在幽暗静寂的清溪。金香木的芳馨已经消逝,就象梦中那甜美的情思;夜莺一声声泣血的怨啼,已在心底盍然死去,我的生命也必将在你心上停熄,因

为,哦,我所热爱的只是你!哦,请快把我从绿草地上扶起,我气息奄奄,神智昏迷,衰竭无力!让你的爱在亲吻的密雨里降落,降落在我苍白的嘴唇和眼皮,我的面颊已经冰凉,惨淡!我的心脏音响沉重,跳动迅疾。哦,请再一次把它拥在你的朐前,它终将碎裂在你的心窝里。 3.茅屋(丹麦:安徒生) 在浪花冲打的海岸上,有间孤寂的小茅屋,一望辽阔无边无际,没有一棵树木,只有那天空和大海,只有那峭壁和悬崖,但里面有着最大的幸福,因为有爱人同住。茅屋里没有金和银,却有一对亲爱的人,时刻地相互凝视,他们多么情深,这茅屋又小又破烂,伫立在岸上多孤单,但里面有着最大的幸福,因为有爱人作伴。 4.雅典的少女(英国:拜伦) 雅典的少女呵,在我们临别以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或者,既然它已经和我脱离,那就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请听一句我别前的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我要依偎那松开的鬈发,每一阵爱琴海的风都追逐着它。我要依偎着那长睫毛的眼睛,睫毛直吻着你颊上的桃红,我要依偎着那野鹿似的眼睛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还有我久欲一尝的红唇,还有那轻盈紧束的腰身,我

初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阅读此题可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涨满的江水翻滚着白白的浪花,在烟雨迷蒙中传来了杜鹃阵阵的啼声。真是一派乡村四月生机盎然的景象。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写作意图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写作意图,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老虎》(高二选修)

1 老虎 赏析指导 《老虎》是诗人布莱克的一首名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集中体现了诗歌独特的形式魅力。对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探究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二是探究“老虎”这一形象的多重内涵。 在语言、形式方面,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首先是通过相同句式(“什么样……”)的重叠使用,形成强劲的语言节奏,一行一行诗,像锤子一下一下打在铁锭上,铿锵有力,震撼人心。阅读此诗,即便抛开诗歌的意义,这种节奏本身,就可让读者感受到老虎威猛的气势。其次,全诗以疑问句为主,基本上没有使用描摹、叙述的手段,但在强劲的节奏之外,也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我们仿佛真的见到一只老虎,正活灵活现地跃出纸面。这点与布莱克同时也是个画家不无关系。这首诗没有直接描绘老虎的形象,但诗人一连串的追问,也像画笔或刻刀一样,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在读者的想像中刻画出了虎的铁掌、眼睛、体形。这种绘画性,也表现在诗人对色彩、环境的反差的把握上,譬如,在诗的开始,“黑夜的森林和草莽”,是诗人营造的整体氛围,它黑暗、神秘又无比宽广。正是在这一背景中,“老虎!老虎!”两个词的突然出现,才有先声夺人之效:老虎鲜艳的皮毛,“火一样辉煌”,在无边的黑夜与熊熊的火焰之间,一种充满张力的画面感,得以强烈地凸现。 从结构上说,全诗共分六节,前面四节一气呵成,可以说节奏越来越急骤,对虎的渲染也不断加强,但到了第五节“到临了,星星扔下了金枪”一句,节奏却一下子慢了下来,色彩的对比也变得柔和起来,诗人也将笔触从暗夜中的老虎,转向了缀满星斗的夜空(将星星比做“千万滴银泪”)。如果说,前面四节诗行追问的是造物主的创造过程,那么在这一节,诗人呈现的是“创造”之后的平静:“完工了再看看,他可会笑笑?”这个“他”,指的应该就是“老虎”的创造者。在这短暂的平静之后,最后一节又回到雷霆万钧的句式,与第一节首尾呼应,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此诗虽短,却张弛有度。 “老虎”的形象本身,也包含了多重的意蕴。在诗中吟咏动物,在“咏物诗”的传统中是一种常见的类型,老虎也是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家钟爱的对象。然而,布莱克书写的与其说是一只真实的老虎,毋宁说是一只不存在的老虎,它直接从诗人的想像中跳出,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的化身。因而,这首诗一方面在听觉、视觉上充满了具体的感性,在内涵上还是有些抽象的,不只是简单地描摹一只猛兽。是“虎”又非“虎”,这也为我们的理解带来了丰富的可能。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期,布莱克本人也是这场革命热烈的支持者。一种解释,就是着眼于它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内涵,将“老虎”看作是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摧毁了“黑暗森林”一样的旧制度,诗人赞颂的正是这种摧枯拉朽、创造新世界的革命力量。这种解释当然很有道理,但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读者对上述时代背景一无所知,也仍然能被诗歌中的节奏和力量所感染,对“老虎”的理解,似乎也不必如此实在。上面说到,布莱克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一个画家,同时还可以看作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很多诗作都包含着神秘的哲理,譬如《天真的预示》中的名句“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就因含义隽永而脍炙人口。这首咏叹老虎的诗作,其实也可从宗教的、哲学的层面理解。“什么样”的力量创造了老虎,对自然伟力的追问背后,依托的正是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上帝创造了万物,创造了老虎,也创造了羔羊。作为一种幻象出现的“老虎”,由此也可看作是一种神秘的象征,代表了一切生命的创造。

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事物形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 2.了解鉴赏景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掌握其答题方法。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 1、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2、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3、认知理解形象 例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三、质疑探究成果展示 活动一:真题导航,明确考点(完成下列高考题,明确考点) 例1:(2013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例2、(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江[明]张弼

诗歌鉴赏练习题集附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练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枋得:宋末弋阳(今属)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5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桑乾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皂,人。②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登鹳雀楼 畅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筝,无限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482通向友人之路(新)

2通向友人之路(节选) 自学指导 《通向友人之路》以短章的形式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大有“人生箴言”的意味。审视普里什文的散文作品,我们很容易会联想起泰戈尔、纪伯伦、卡夫卡和尼采的散文短章。普里什文的作品因其语言的创造性和表现力而被誉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意思是说,他作品中丰富的语言就如同百草一样纷繁茂盛,不受拘束。 一、主题 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篇短章都表达一个主题,同时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这些短章的主题有: (1)生命。如《追随》讲命运中的机缘;《生命长在》将生命的生生不息;《紫红色的斑点》讲对待生命的态度;《思想的诞生》讲生命中的创伤对人生的意义;《花园》讲生命的终结。 (2)幸福。如《幸福》讲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3)创造与创作。如《读者》阐明作者的创作思想以及创作与爱的关系;《最困难的》指明文化创造和奉献的关系;《公路》形象地描述了写作顺利时的心理状态。 (4)沟通。如《通向友人之路》启示我们在自己内心开辟一条“通向另一个人的心灵”的路径,达到人与人的沟通。 (5)爱。这是本文中出现最多的主题。如《爱的起源》讲爱与希望;《读者》讲爱与创作;《为了爱的斗争》和《向自己提出的问题》的主题是爱与行动;《神秘的地方》的主题是爱与选择;《爱的孩子》的主题是爱与忍耐和怜悯;《心灵──杜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爱;《关于爱》的主题是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善和爱》的主题是社会性的爱。 二、形象化的说理 文章中的片段记载了作者点点滴滴的思考和领悟。有的是作者看到自然景物引起的遐思,比如《公路》,作者看到一片干白桦叶跟在汽车后边急速飞翔,由此想到了自己写作时的心理状态;《紫红色的斑点》中,一棵松树被太阳涂上了一块紫红色的斑点,太阳越往下坠,斑点却越升越高,作者由此想到人的一生,虽然难免一死,但一定也要像这块斑点一样壮烈,在上升的时候,在进取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能平平庸庸了此一生。有的是作者对哲理进行的形象化的再包装,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些典型的景物,借助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哲思。比如《追随》,作者想要表达生命的偶然性,就用在雪地行路的事情做比喻,互相比较,充满了理趣;《生命常在》中,严寒开始笼罩一切,“大地似乎已经在呼出它的最后一口气”,但生命并没有停止,远处“茂盛而富有朝气的秋播作物”预示着生命的顽强不息;《思想的诞生》中,“子弹和霰弹”比喻生活的折磨,击中心灵的“弹伤”则是生命中创伤或者岁月的伤痕的形象描述;《通向友人之路》中,作者用“通路”形象比喻人与人的沟通和理解;《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中,通过对鸟和扁角兽、老虎的错觉,类比我们“人生中充满了爱”的错觉,指出在付出爱的问题上,我们普遍存在的惰性和缺憾。 三、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下边这些语句? 1.人们的幸福有时会“出现”,而欢乐却只能获得。 幸福有两种。“有一种幸福,纯属偶然”,也就是说幸福可能不经过努力也会“出现”在你面前,但作者认为在这种幸福中体验不到欢乐。只有另一种幸福,那种像建立功勋一样,经历“备受煎熬”的岁月,通过“顽强的劳动”避开个人所受的欺凌,从而获得的幸福,才能体会到胜利的欢乐,也才是弥足珍贵的。在这里,“出现”是被动的接受,而“获得”则是主动出击。 2.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思想来。

(完整版)诗歌鉴赏练习题

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3、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欧美诗歌鉴赏

《欧美诗歌鉴赏》教学大纲 授课时数:32 教学目的:导引学生领会英诗特点,提高学生英语诗歌鉴赏水平、完善学生诗歌审美趣味与品位, 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对英诗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理解与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周:英诗的构成特点(诗的节奏、音韵、语言风格、词汇、句法特点以及比喻、形象、象征的使用、诗的变异与突出)的简介(二学 时) 第二周:英诗赏析的相关知识与认知(诗歌外在形式及内在内容、常规解析手段及欣赏套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文艺批评理论和方法对诗 歌重新认识评价)(二学时) 第三周:Thomas White Farewell,Love 主要是针对怀特的诗风进行解析,让学生认识诗歌的演变形式 (二学时) 第四周:Norton Love Me Little, Love Me Long Ted Hughes Hawk Roosting 主要是分析两个诗人的所属流派的背景,并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 传统的分类方式的知识(二学时) 第五周:William Blake The Sick Rose Percy Bysshe Shelley Ozymandias of Egypt 主要解读诗歌的审美内涵以及两位诗人如何接受时代影响,明晰

时代的各个方面对诗歌进程的冲击(二学时) 第六周:Carl Sandburg The Fog e.e. cummings [L(a] 主要解析意象派诗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使学 生对此流派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二学时) 第七周:W.B. Y eats When Y ou are Old William Wordsworth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主要分析两位诗人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明晰诗歌的本质:对生命、 死亡、思维、存在、意识、宇宙的探索(二学时) 第八周:Allan Poe To Helen William Shakespeare Sonnet 18 主要解析诗歌的形式因素及其所承载的音韵、节奏、词汇使用、 修辞的手法等相关方面的意义(二学时) 第九周:John Donne The Flea Thomas Gray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引导学生如何依据自身的知识和认知能力自行解读诗歌的内涵 (二学时) 第十周:Robert Burns A Red, Red Rose 引导学生学习用社会学批评方法解读此诗,对比讲解彭斯与美 国诗人惠特曼的诗风的形似点与相异之处(二学时) 第十一周:John Keats Ode to a Nightingale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音韵之美,探讨诗与歌的相关性(二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