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视听语言分析

合集下载

国产电视剧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国产电视剧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国产电视剧视听语言艺术分析摘要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影视剧作为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也绝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

现代语境下,国产电视剧进入高产时期,因此学术界对于其视听语言艺术的发展状况的关注也更胜从前。

本文以抗战剧《好家伙》为例,分别从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及镜头语言等视听语言的构成要素着手,对国产电视剧视听语言艺术的表现性展开了系统论述。

关键词影视作品;画面语言;声音语言;镜头语言;艺术表现在偶像剧、武侠剧持续霸屏的现代影视剧中,一部优秀抗战剧《好家伙》的出现成功地点燃了观众内心深处对历史的回忆。

从叙事内容的角度看,《好家伙》与以往播放的抗战神剧是截然不同的,它并没有赋予主人公独特的主角光环,而是将其置于矛盾重重的现实社会与人物关系当中,使人物在复杂的环境中互相冲撞,产生矛盾,激化矛盾,解决矛盾,最终认清自己内心所想,踏上保家卫国的道路。

纵观整部剧的剧情发展,可以看出矛盾的激烈程度与人物性格的凸显是成正比的,因此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就是矛盾激化的最高点,也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部分。

可以说,整部作品在环环紧扣的剧情设置中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正因如此,抗战剧《好家伙》才能在众多国产剧中独占鳌头。

作为抗战剧中的佼佼者,《好家伙》成功的把握住了写意与传情的平衡点,即在描绘抗战历史的同时,更向观众传达了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美感以及人文情怀。

本文将以《好家伙》为例分别从画面语言、镜头语言、声音语言等视听语言艺术的三个组成部分出发浅析现代语境下国产电视剧视听语言艺术的表现性。

一、画面语言营造艺术美感画面是构成影视作品的基本元素,也是影视作品视觉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今,随着摄影技术的成熟与影视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影视作品逐渐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体系,构图原则的充分运用不仅丰富了影视作品的画面语言,同时也使画面的视觉造型效果得以提升。

抗战剧《好家伙》之所以成为一部备受观众欢迎的影视作品,与其丰富的画面语言所营造的独特的艺术美感是不可分割的。

视听语言结课心得

视听语言结课心得

视听语言结课心得一、引言在学习视听语言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视听语言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心得体会。

二、对视听语言的认识1. 视听语言的定义视听语言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方式来传达信息的语言形式。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信息,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2. 视听语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传递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视听语言作为一种直观形式的表达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广告还是新闻报道,都需要使用到视听语言来传递信息。

3. 视听语言与其他表达方式的比较与文字和口头表达相比,视听语言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影像和音乐等元素来渲染情感,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信息,并且很容易激发情感共鸣。

三、学习视听语言的体会1. 视听语言的制作流程在学习视听语言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视听语言制作的具体流程。

首先需要确定信息传达的目标和受众群体,然后进行创意策划和脚本编写。

接着进行拍摄和录音,最后进行后期制作和剪辑。

2. 视听语言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视听语言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信息传达应该准确无误,不要出现错误或者误导。

(2)情感共鸣:通过影像和音乐等元素来渲染情感,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信息,并且很容易激发情感共鸣。

(3)节奏掌控:要掌握好节奏,让整个视频看起来流畅自然。

3. 视听语言对于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学习视听语言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于信息传达的能力,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创意思维、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四、结课总结通过学习视听语言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视听语言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如何制作一部优秀的视听作品。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视听语言对于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

电影视听语言个人总结

电影视听语言个人总结

电影视听语言个人总结电影是一种语言,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具有强大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影像、音乐、对白等多重元素的组合,电影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刺激,同时也通过其中的情节、角色等元素传递出导演的创作意图。

在我看过的电影中,我发现了一些共同的视听语言,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手法,更是影片表达的基础和支撑。

下面将从画面构图、音乐、对白等方面谈谈我对电影视听语言的个人总结。

画面构图电影是一门以影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因此画面构图在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画面构图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够表达出导演的创作意图。

首先是镜头语言。

镜头是电影中最基本的单位,它能够决定影片节奏、视角和重点。

合理运用不同的镜头语言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运用长镜头可以拉近与角色的距离,增强观众的代入感;运用广角镜头可以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宏伟的场景;运用特写镜头可以突出细节,让观众更加关注角色的情绪变化。

这些镜头语言的运用,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更是导演对于影片氛围和情感把控的体现。

其次是构图技巧。

构图是指摄影师将各种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画面的布局和结构。

良好的构图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同时也能够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

例如,运用对称构图可以表达出平衡、稳重的氛围;运用三分法构图可以让画面更加有层次感;运用逆光构图可以营造出神秘、悬疑的氛围。

这些构图技巧的运用,能够为电影增色不少,将观众带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音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表达角色情感、引导观众情绪等多重作用。

首先是音乐与画面的配合。

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绪需要与画面相呼应。

恰到好处的配乐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电影情境中,并且能够强化画面的表现力。

例如,激烈的动作片可能会使用快节奏的音乐,以增强观众的紧张感;浪漫的爱情片可能会使用柔和轻快的音乐,以凸显温馨甜蜜的氛围。

音乐与画面的组合,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音乐,更是为电影增色添彩。

视听语言课程心得体会(2篇)

视听语言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视听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视听语言课程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视听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在视听语言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视听语言的内涵视听语言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它融合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元素,通过画面、声音、文字等手段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视听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 直观性:视听语言通过图像和声音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信息传达更加直观、生动。

2. 情感性:视听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3. 互动性:随着技术的发展,视听语言逐渐具有互动性,观众可以参与到传播过程中。

4. 传播性:视听语言具有广泛的传播渠道,如电视、电影、网络等,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

二、视听语言课程的学习1. 理论学习:通过视听语言课程的学习,我对视听语言的起源、发展、特点等有了系统性的了解。

课程内容涵盖了视听语言的各个方面,如画面、声音、色彩、构图等,使我对视听语言的整体把握更加全面。

2. 实践操作: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操作,如拍摄、剪辑、配音等。

通过这些实践,我掌握了视听语言的基本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作品分析:课程中,我们分析了大量优秀的视听作品,如电影、电视剧、广告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剖析,我学会了如何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去欣赏、评价作品。

4. 团队合作:在视听语言课程中,我们经常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

三、视听语言课程的心得体会1. 视听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基础,关键在于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2. 视听语言课程使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视听作品不仅要有吸引人的画面和声音,还要有深刻的内涵。

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会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视听语言镜头分析推荐镜头在影视中有两指,一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二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也叫一个镜头。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视听语言镜头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篇1(一)淡出、淡入:又称渐隐渐显。

淡出是画面由明晰渐渐隐去,变为全黑,相当于舞台上的“幕落”;淡入是影片从全黑中渐渐显出画面来的一个镜头的开端,它的作用是分隔时间空间,表达戏剧段落,相当于“幕启”。

(二)化出、化入:即在前一个镜头渐隐的同时,后一个镜头又重叠出现,直到前一个镜头消失。

这种方法常用于影片开始时的字幕介绍,或表示剧中人的回忆、想象以及时间的省略。

比如从一个雪景转换为桃花盛开所表示的冬春季节,最适用于吐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

(三)划出、划入:是以一条直线或一个圆周线,从镜头画面的一边或一部分运动到另一边或另一部分。

第二个画面就跟着这条直线或圆周线出现,直到前后两个镜头交替完毕。

这种方法好象翻阅画册的动作,常用于科教影片中,也可在故事片中表现字幕或人,景等物。

另外,“划”的技巧中还有帘子卷起或放下那样的帘出、帘入形式和以缩小或扩大圆圈来展现画面的圈出、圈入等形式。

(四)切出、切入:它是从前一个场景的画面立即转为后一个场景的画面,中间不需要任何技巧,而采用镜头直接转换,连接紧凑,往往用在环境描绘、人物对话、行动的衔接上,在艺术表观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

(五)反转、倒转:是一个画面经过180度的前后翻转换为另一个画面。

这种反转画面特别适用于表现对比内容的镜头。

在影片结构上,还可以用它来连接两段各不相同的“戏”。

倒转画面,是将一个倒置的画面上下旋转180度变为正置的活动画面,这种方法,能够改变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电影镜头这里所讲的电影镜头,主要是指镜头运动的方式,拍摄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而言。

视觉听语言分析——以电影《 全城热恋》为例

视觉听语言分析——以电影《 全城热恋》为例

视听语言分析以商业电影《全城热恋》为例1.视听语言的概念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的调度的方法和音乐运用的技巧。

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符合人们的观赏习惯。

2.《全城热恋》中光线和色彩色调“光线(lighting)作为摄影艺术的灵魂,是电影重要的书写工具。

不同光源、光线角度、光线性质塑造同一物体的造型效果不同,物体呈现的特征也不同。

光线是表达情绪、营造气氛的重要手段。

光线效果和影调是影片形成视觉风格的造型元素。

”然而,在说到光线的运用中,不得不说到色彩色调的运用,因为光本来就带有色彩,他们是难以分割的。

“影视创作利用人对色彩的情绪反应来选择符合剧情、场景气氛、人物心情需要建立画面的主色和重点色。

”“暖色调代表不安、暴力、刺激、温暖、活力,又常常使影像有突出、前进的感觉。

冷色调代表安静、孤独、隐蔽、后退、收缩的视觉联想。

”《全城热恋》整片以“热”贯穿,“热”字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字眼,既代表感情的温度,同时也是城市的气候。

虽然是夏天拍摄夏天的感觉,但是在光照上,明显有对光线进行加强的处理,配合演员身上抹的油和不断地喷水,造成一种非常炎热的感觉,而且整个画面光线都有些泛白略带些金黄色。

给影片带来了一种明显的影调。

在拍摄晚上的场景时,人工光的成分变得很明显,泛着蓝色。

光对人物有塑造形体和强调表现内容的作用。

影片在00:11的时候,刘若英坐在病房打吊针,很多病人都坐在各自的病椅上,此时已是黄昏。

屋内比较暗,然而,从侧面的窗户那就打了一束金黄的光,集中照在刘若英一个人的脸上,不仅体现了她脸上的层次,也表现了她的皮肤质感,塑造了人物形象,而且突出了表现的主体。

观众可以在灰暗的屋子里一眼看到主人公,集中了注意力而不会去注意旁边那些无关紧要的表现元素——群众演员。

而在色彩色调上,《全城热恋》里对它的把握也是很有特色的。

影片表现了两个时空的5段爱情故事,每个故事各具特点,无论是处在哪个爱情阶段的人,看了之后,都会有一份自己的领悟。

视听语言实践总结报告(2篇)

视听语言实践总结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听语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自身的视听素养,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视听语言实践课程。

通过本次实践,我对视听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

二、实践内容与过程1. 实践内容本次视听语言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视听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包括视听语言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功能等。

(2)视听作品赏析:通过观看不同类型的视听作品,分析其视听语言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3)视听作品创作:学习拍摄、剪辑、配音等技能,创作自己的视听作品。

(4)实践交流: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 实践过程(1)理论学习: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知识,为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2)作品赏析:观看不同类型的视听作品,分析其视听语言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3)作品创作: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视听作品创作,包括拍摄、剪辑、配音等环节。

(4)实践交流: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实践成果1. 提高了视听素养:通过学习视听语言基础知识,我对视听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视听素养。

2. 增强了审美能力:在作品赏析过程中,我学会了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欣赏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掌握了视听作品创作技能:通过实践,我学会了拍摄、剪辑、配音等技能,为今后创作自己的视听作品打下了基础。

4. 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作品创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体会1. 视听语言的重要性:视听语言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学习视听语言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持续学习:视听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视听素养,跟上时代步伐。

视听语言学习心得

视听语言学习心得

视听语言学习心得学习《视听语言》课后的心得体会(2)学习《视听语言》课后的心得体会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视听语言》这门课,上了一学期的视听语言课程,在迟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视听语言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视听语言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我记得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讲的是视听语言所含有的元素,接着又讲到了视听语言的特点和发展史,后来又讲到了电影中镜头的运动,以及剪辑中长镜头和蒙太奇镜头的运用,当时我对蒙太奇镜头不太理解,后来到图书馆和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才明白了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

通过查看资料也使我学到了其它许多有关视听语言这门课的知识,下面我结和老师的讲解和我个人所学来谈一下我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句是罗伯特·布烈松(法国)先生的一句话——“电影书写的影片,集影像与声音的关系来表达,而非靠(演员或非演员的)动作和声调的模仿。

它不分析,也不解释,它重组”。

第二句是安德烈·巴赞(法国)先生的一句话——“要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的倾向如何,最好先理解该影片是如何表现其倾向的”。

对于这两句话我个人认为应该通过了解影片的剪辑和镜头的运用,从而来了解电影影片的影响视觉效果和声音效果,并揣摩电影影片倾向于哪一方面;迟老师在《视听语言》这门课上讲到了镜头的移动和镜头的运用,而我所了解到的是早期的电影是不需要剪辑的,只用镜头来表现故事,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制约,早期的电影一般情况下都是由镜头来表现的,而且这些影片每部都不能放映太长时间,譬如说: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的第一部的影片《工厂大门》就是有一个镜头构成,它是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紧接着他拍摄的《火车到站》、《出港的船》、也都是由一个镜头构成。

当时他通常是选择一个有意思的记录对象,将摄影机对准它,一直拍摄到胶片用完,譬如说在《水浇园丁》一片中,卢米埃尔兄弟记录了一个事先安排好的喜剧性的场景,一个园丁正在浇花,喷头突然没水了,园丁感到奇怪,停下来看水管,一个小孩松开了踩着的水管,水浇了园丁一身,这部短片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处理镜头内的元素,但是它使用了固定机位、全景视角,是用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由于机位的固定,我们无法看到园丁跑出画面的追逐孩子的精彩镜头,由于没有景别的变化,我们也看不到孩子和园丁的生动表情以及动作的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学号: 1108082001班级:动画二班姓名:杨雪丽指导老师:杨嵩成绩:____________《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视听语言分析视听语言:它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人群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1、影片梗概:在《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故事里,背景将从1950年代转换成2010年的东京都小金井市(即吉卜力工作室的所在地)。

身高只有10公分的少女“阿莉埃蒂”与她的迷你家族,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跟老鼠作战、还必须要躲过杀虫剂和捕蟑屋等各种不同的危险,故事将着力描述小人家族努力生存的状态。

由于必须“借用”许多人类的日用品来生活,又不能被人类发现他们的存在,因此自古以来人类只要有东西忽然间不知去向,就会认为是被这些迷你的小矮人借走。

一天一位患了心脏病男孩“翔”来到乡间中的老宅中休养,在这发现了小人族,并发现了阿莉埃蒂。

而阿莉埃蒂却在偶然的机遇下,与他成为了朋友。

好心的“翔”为他们提供了帮助,给了他们一间相当豪华的厨房但也因此使的他的管家发现了他们。

她关注男孩,用一切办法对付他们,也因为被人类发现小人族必须移居到野外展开新生活。

郊外有一幢很大的旧宅子,宅子的庭园差不多快荒废了,住在里面的是老妇人贞子以及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女仆阿春。

这座宅子的地板下生活着即将十四岁的迷你人少女阿莉埃蒂和她的双亲。

阿莉埃蒂一家就是传说中的"借东西的小人"。

他们小心翼翼地不让屋主发现,借用必要分量的肥皂、甜品、砂糖、电、燃气等必需品,过着自己的安静日子。

这个夏天,十二岁的少年翔来到了这座宅子疗养。

阿莉埃蒂被翔发现了。

不可被人类看见,一旦被看见就必须搬家--这是小人世界的规矩。

爸爸波德责怪女儿给一家人带来了危险,阿莉埃蒂却说:"我可不觉得所有的人都那么危险。

"天生好奇鲁莽的阿莉埃蒂开始一点点接近翔,两人成了好朋友。

殊不料灭顶之灾由此而来。

即将灭绝的是人类还是借东西的小人?2、导演:日本动画片《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根据英国作家玛丽·诺顿的原著《借东西的小人》改编,是吉卜力动画新作,由米林宏昌执导,于2010年7月17日在日本上映。

米林在改编自玛丽诺顿(Mary Norton)小说《床下的小人》的动画电影《借东西的阿丽埃蒂》中首次担任长篇作品的导演。

根据诺顿的原作和宫崎骏的脚本进行的电影制作。

米林宏昌也是吉卜力工作室历年作品中最年轻的导演。

3、主要演员:志田未来配音【阿莉埃蒂(小人)】神木隆之介配音【翔】大竹忍配音【荷米莉(妈妈)】三浦友和配音【波德(爸爸)】竹下景子配音【贞子(姨婆)】树木希林配音【阿春(女佣)】4、整体段落:这个动画片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的少年翔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手术,翔来到了位于偏远乡间的姨婆家静养。

姨婆家位于一片幽静的丛林中,这是一幢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欧式别墅。

翔来的第一天就看到了采集树叶小人阿莉埃蒂,同时被翔的猫咪追赶,最后成功回家。

第二段:第一次和爸爸出去借方糖,很兴奋的阿莉埃蒂得到了第一个战利品,但是却应为翔突然说话吓住了她,方糖没借成,爸爸知道实情后叫她不要在出现在人类面前,因此和翔结下缘分,翔把方糖给她,然而却遭到阿莉埃蒂的拒绝,叫他不要再出现,同不要打扰自己的生活,但是翔却送了个别致的小厨房给他们家。

最后她爸爸决定搬走。

第三段:最后被佣人看到,有预谋的抓走了阿丽埃蒂的妈妈,她只好求救于翔,在翔的帮助她妈妈获救了,也准备离开这,最后离开翔舍不得阿丽埃蒂,两人最后见面互送了对方礼物,代表两人的纯真感情。

5、景别:是指被拍摄的事物(可以是人、物或者是环境)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

主要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一)、远景(二)、全景(三)、中景(四)、近景(五)、特写6、镜头:镜头是电影的要素之一。

绝大多数电影镜头通过现实摄像机进行拍摄,通过胶片等介质进行传播的。

在电影中,人们经常运用各种不同的镜头来表现被拍摄物体,通过摄像机不同的摆放位置构成的电影画面,可以主观地传达电影镜头的意义。

按拍摄方式对镜头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

固定镜头指在摄像机不改变机身位置和没有任何运动时所拍摄的画面。

运动镜头按照镜头运动的形式可以分为: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升降镜头、跟镜头。

(一)、推镜头:摄影机向被摄物体靠近,画面范围缩小。

(二)、拉镜头:摄像机沿着虚拟轴的方向向后移动,逐渐离开被摄物体,画面表现范围逐渐扩大。

(三)、摇镜头:摄影机的朝向固定,但机身运动拍摄,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和旋转。

(四)、移镜头:摄影机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拍摄,根据机位与被摄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又分为平行的横移、不平行的斜移和同步纵向运动的纵深移。

(五)、升、降镜头:摄影机在空间中上下运动拍摄,视觉变化鲜明,背景更替效果明显。

升降镜头可以是平常角度的升降,也可以是带有俯视角度的升降,还可以是仰视角度的升降。

(六)、跟镜头:这是一种摄影机跟随运动着的被摄主体的拍摄方式,被摄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基本不变,其前后景则发生相应的连续变化。

7、轴线:电影导演在镜头调度工作中,考虑到日后剪辑时接戏的需要,在处理两个以上角色的动作方向和相互交流时,角色间有一条假想的轴线。

从轴线的概念出发,引申出轴线原则,也叫180度原则。

1、一号摄像机,总角度拍摄,平拍、中景,两者之间发生的关系。

2、二摄像机,内反拍角度,近景,这个视角表现了她的脸部表情。

3、三号摄像机,外反拍角度,平拍,近景,分别表现了镜头中AB演员的视点关系。

4、四号摄像机,内反拍角度,平拍,中景,表现B角色的动作和表情。

1、一号摄像机,外反拍角度,平拍,全景,表现整个人物关系。

2、二号摄像机,内反拍角度,平拍,近景,表现人物的脸部表情。

3、三号摄像机,外反拍角度,平拍,近景,此时为人物表现主体。

4、四号摄像机,内反拍角度,平拍,近景,交代人物的面部内容。

5、五号摄像机,内反拍角度,平拍,近景,描述了人物的脸部表情。

6、六号摄像机,总角度拍摄,平拍,中景,交代人物说话的表情和动作。

1、一号摄像机,总角度拍摄,平拍,中景,表现人物的表情和谈话。

2、二号摄像机,内反拍角度,平拍,近景,交代了人物的面部表情。

3、三号摄像机,外反拍角度,平拍,中景,交代了人物交谈的画面。

4、四号摄像机,内反拍角度,平拍,近景,描述了人物的面部表情。

5、五号摄像机,外反拍角度,平拍,近景,交代人物的关系。

8、场面调度:场面调度这个词来自法文“mise-en-scene”,是戏剧的术语,原指在戏剧舞台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一种技巧。

后来场面调度这个词被广泛运用到电影、动画等艺术领域。

场面调度是导演对画框里面一切事物的调度所作的统一的艺术处理和安排,内容包括了场景的设置、演员的位置、行动路线、交流表演活动以及摄影机的运动。

在电影中,构思和运用场面调度,必须要以电影剧本,即剧本里提供的剧情和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作为依据。

导演、演员、摄影师在剧本提供的人物动作、场景视觉角度等基础上,结合实际拍摄的条件,进行场面调度的设计。

场面调度的目的是把剧情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通过摄影机和演员诠释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如果画面中没有注意的中心,观众得不到视觉或情绪上的感受,这样的场面调度无疑是失败的。

场面调度系统地分成了两个部分: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

1. 演员调度在百科全书中,演员概念就是表演者的统称。

因此,图4-1中的“爵士”与“擎天柱”是演员,图4-2的这些姑娘也是演员。

演员调度就是对表演者的调度,通过演员的所处位置,演员的运动方向,演员之间的交流,揭示演员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达到银幕效果。

演员的调度是场面调度的基础,目的是让演员能得到观众的关注。

2. 摄影机调度摄影机调度指导演运用摄影机位的变化,即摄影机的运动形式,获得不同角度、不同视点的画面,展示演员与环境的关系和变化。

根据镜头的距离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根据镜头的运动分推、拉、摇、移、跟;根据镜头角度分为平拍、仰拍、俯拍、旋转拍等;根据镜头位置可分为正拍、反拍、侧拍等;根据镜头的焦距分标准镜头、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变焦镜头;根据镜头的视点分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等等。

摄像机调度的目的主要是让观众感觉亲临现场,摄像机似乎是同观众一起活动的不断从一个场面走到另一个场面。

9、构图:动画构图就是指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动态的整体。

影视动画中构图一般由主体、陪体和环境组成。

主体是画面中表达创作意图的主要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在画面中,一旦主体的位置确定下来,陪体在画面中所在的位置就要围绕着主体并与之发生联系,但只是起到陪衬和修饰的作用。

动画的构图分为封闭性构图和开放性构图。

封闭性构图主要是受到传统绘画封闭性特征的影响,以画框为依据,把要表达的内容全部都容纳于画框之中,并且借用了对称、均衡、对比等原则,合理地表现画面。

动画片在许多镜头上采用了封闭式的构图,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图(1)。

这种构图方式使用较多,它的主要优点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画面内各因素之间相互照应,建立起了呼应结构,符合观者的视觉习惯和心理要求;第二,画面显得稳重、完整、和谐,不会给观者带来视觉负担;第三,画面秩序感较强,能最大限度利用画面中诸因素的作为主题内容服务;第四,画面的视觉语言流畅、清晰。

主题内容的表达主要靠画面形象体现。

这种表现形式的缺憾主要是画面“外延”不够,不能形成足够的张力去引发观者“眼看心想”。

这种表现形式注重画面的直接表述,也就是说主题内容的表达主要以画面的表述为主。

开放式构图是在长镜头理论提出来后才产生的。

由于强调画面的连续性,以摄影机和演员的运动取代蒙太奇的切换,单幅画面就会出现一些不完整、不衡和不统一的现象。

通过空间观念的变化,使观众意识到画外空间的存在,并在其头脑中产生想象的画面,以此来消解单幅画面的不完整和不均衡,如图(2)。

图(1)图(2)10、光线与色彩:光线是动画艺术表现的重要元素。

我们知道,光线是一种电磁波。

在整个电磁波谱中,人眼所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可见光。

我们经常听说的紫外线与红外线是我们肉眼不能感知的,我们现在研究和利用的就是我们能看见和利用的可见光。

牛顿曾经做过一个有名的三棱镜实验,他在著作中记载:“1666年初,我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柱镜,利用它来研究光的颜色。

为此,我把房间里弄成漆墨的,在窗户上做一个小孔,让适量的日光射进来。

我又把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使折射的光能够射到对面的墙上去,当我第一次看到由此而产生的鲜明强烈的光色时,使我感到极大的愉快。

”牛顿通过这个实验,在墙上得到了一个彩色光斑,颜色的排列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