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生物教材知识梳理习题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2讲了解生物圈(含答案解析)

2019中考生物教材知识梳理习题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2讲了解生物圈(含答案解析)
2019中考生物教材知识梳理习题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2讲了解生物圈(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2讲了解生物圈

1.(2018广元)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群蚂蚁

B.几只小猫

C.一个家庭

D.一块农田

2.(2018烟台)牵牛花昼开夜合,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

B.水

C.空气

D.温度

3.(2018怀化)在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有机物还原成自然环境中的无机物的是()

A.消费者

B.分解者

C.生产者

D.太阳光

4.(2018威海)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A.竞争关系B.捕食关系C.合作关系D.共生关系

5.(2018乐山)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制约生物

6.(2018福建)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7.(2018威海)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下列能够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

A.草→食虫鸟→兔→鹰

B.草→鼠→蛇→鹰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蛇←鹰

8.(2018武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池塘生态系统

9.(2018扬州)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10.(2018天水)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11.(2018宜昌)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的总称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

12.(2018株洲)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牛和鸡供人食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农场中没有分解者

B.玉米属于生产者,牛、鸡、人属于消费者

C.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链共有两条

D.如频繁使用农药,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玉米

13.(2018邵阳)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与它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第13题图

A.草属于生产者,其他都属于消费者

B.蚱蜢和螳螂都属于节肢动物

C.通常情况下,蜥蜴的数量最少

D.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14.(2018东莞二模)分析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14题图

A.①→②→③→④是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B.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C.②③④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④体内毒素富集最多

D.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5.(2018潍坊)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

第15题图

A.乙表示生产者

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

D.丙→甲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16.(2018郴州)如图为小玉网购的一个生态瓶,围观的同学发现这个

密闭的瓶内,水草鲜美,小鱼居然能活很久,觉得好奇不已。直到某“学霸”后来解说其生物学原理,大家才恍然大悟。现在,你也能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与思考,理解其中奥秘吗?

第16题图

(1)该生态瓶其实就是一个模拟的简易________系统。从生物部分看,________是该系统内的生产者;而小鱼是________者;瓶内的泥沙上附着有细菌等分解者。

(2)要让瓶中的鱼、草等生物存活较长时间,应该将生态瓶常摆放在温度适宜和

________充足的环境下。

(3)该装置能否放很多条鱼?正确的答案是________。

17.(2018北京)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中元宝枫是重要的

红叶枫观赏植物。

(1)元宝枫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其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________植物。

(2)黄刺蛾、天牛等的幼虫均可取食元宝枫叶片,捕食鸟捕食这些幼虫。据此写出该

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刺蛾幼虫与天牛幼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3)黄刺蛾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属于

___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4)进入秋季,叶色逐渐褪绿变红。在日最低平均温度低于8℃、昼夜温差大于13℃时,叶片变色效果最佳,西山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据实分析,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

18.(2018昆明)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某小组用自制的实验装置

完成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第18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实验结果应取“步骤1、2”各重复组的________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3)实验结果表明,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__的环境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爱生命,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将鼠妇放回________中。

19.(2018福建)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原产美国。它繁殖、竞争能力强,对所栖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第19题图

(1)该食物网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________。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______________。

20.(2018盐城)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0题图1

(1)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分解者。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通过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

(4)在草原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由于人类过度放牧、毁草开荒种地,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5)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四个密闭的模拟生态系统装置,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如图),则小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

第20题图2

核心素养提升

21.(2018安徽)2017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完成了为期180天的模拟太空舱生存实验,舱内栽培了小麦、生菜等20多种植物,并饲养了面包虫(可食用),志愿者生存所需的氧气、水和绝大部分食物由舱内系统供给,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志愿者的排出物经过微生物处理后作为舱内植物的肥料,舱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分析回答问题:

(1)舱内植物利用太阳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_____,为志愿者和面包虫提供食物,是系统中的生产者。志愿者、面包虫和植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________,是物质和能量流入人体的渠道。舱内的微生物是系统中的________。因此,模拟太空舱相当于一个________。

(2)该模拟太空舱内生物成分较简单,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

(3)此实验对人类的活动和生存有什么启示?(写出一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18百色)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体系。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生生

有分第22题图

(1)蘑菇房中的蘑菇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有________条食物链,图中人与猪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3)动物的粪便、作物秸秆在密闭的沼气池中,经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及甲烷细菌的作用产生________,是开发农村新能源的有效途径。沼气池不仅能减少焚烧秸秆对能源的浪费,还能减少________________。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流动和逐级递减,而构建该综合农业体系能实现物质的__________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2.A

3.B

4.A

5.B

6.B

7.B

8.B

9.A

10.B11.D12.B13.D14.D15.C

16.(1)态水草消费(2)光照(3)不能

17.(1)产者被子(2)元宝枫→天牛幼虫→捕虫鸟(或“元宝枫→黄刺蛾幼虫→捕

虫鸟”)竞争(3)完全(4)温度

18.(1)照(2)平均(3)阴暗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4)大自然

19.(1)4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或“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2)虾、

鱼(3)弱(4)宠物弃养

20.(1)5(2)非生物部分(3)光合作用(4)自动调节(5)C瓶

21.(1)机物食物链分解者生态系统(2)弱(3)保护绿色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答案合理即可)

22.(1)解者(2)3捕食、竞争(3)甲烷对环境的污染(4)单向循环

生物的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特征: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课 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b715853251.html,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

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

2020年中考生物总复习单元检测一生物与生物圈(含答案)

单元检测(一) 生物与生物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实例中,与“葵花向日倾”反映的生命特征不同的是( ) A.草履虫逃避食盐等有害刺激 B.小明听到上课铃声快步走进教室 C.树根向水肥充足的地方生长 D.夏天大雨过后树桩上长满了蘑菇 答案D 2.(2019·日照)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答案A 3.(2019·淮安)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淮安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鱼类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答案B 4.“南橘北枳”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生态因素有关?(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肥沃的土壤 答案A 5.对于生活在农田中的某只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其他生物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答案D 6.在气候炎热、干旱缺雨的东非和南非,有一种植物叫光棍树,叶子完全消失,枝条碧绿、光滑。下图所示,光棍树没有叶子的现象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A 7.(2019·长沙)在研学中,一群学生看到几只鸟在水面游动,还会潜入水底,生物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绿头鸭。据此推测,绿头鸭的足具备下列哪种形态特征?( ) 答案B 8.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表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A.各放1只鼠妇即可 B.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答案B 9.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模拟的生态系统),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C 10.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长白山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答案A

初一生物教案:生物与生物圈

生物与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能识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归类、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的分类”的游戏和“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2、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播放《人与自然》录像,导入新课。 2、根据学生写出的物体,引导讨论。 3、引导自学并总结生物的特征。 4、引导学生训练。 学生活动 1、观看录像,说出看到的物体。 2、,小组讨论,简单分类。

3、小组合作,总结生物的特征。 4、对老师提供的物体进行判断。 5、拓展活动与总结 5、如果我是小草,我想说。 ◆ 作业:1、基础训练p1(基础)、p2(附加) 2、四人一组设计表格调查学校或者居住小区的动、植物。 ◆教学反思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3、能够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阅读、表达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的热情,要求学生能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思考、不怕困难、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调查的过程组织。 ◆教学难点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做好调查记录。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出示诊断测试题,激趣导入。 2、引导学生展示“调查结果”。 3、组织学生进入校园进行调查。 4、激励评价、适当小结。 学生活动 1、回答问题,对调查方案做简单评价。 2、自主展示并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把校园内有关的生物进行统计与分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对叶片的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A.被遮光的部分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实验前经过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内已经没有淀粉。叶片见光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位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见光的部位”。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 D.要呼吸 【答案】B 【解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B正确。 3.冬天到了,杨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不适应环境B.松树适应环境 C.它们都适应环境D.它们都不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2016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和生物圈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含答案及解析】

2016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和生物圈及生物体的结 构层次【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生殖特征的一项是() A .飞蛾扑火 B .惊弓之鸟 C .望梅止渴 D .孔雀开屏 2.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 .“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 草盛豆苗稀” C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 雨露滋润禾苗壮” 3.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4. 假如广利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 4 个营养级,分别以 a 、 b 、 c 、 d 表示.一年内输入这 4 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p 5. ly:宋体; font-size:10.5pt">生物种类 a b c d 能量( J/m 2 )141.1×10 5 15.91×10 5 0.881×10 5 871.271×10 5 A .a→b→c→d B .d→c→a→b C .d→a→b→c D .c→b→a→d

6. 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用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丁为微生物 B .若用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处于最高营养级 C .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能量循环利用 D .若乙为初级消费者,则乙的数量比甲的少 7.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食物网中共有 3 条食物链 B .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一定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 .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少的生物是草 8. 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油菜、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号代表生物),图中代表油菜的是() A. 甲________ B. 乙________ C. 丙________ D. 丁 9.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填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小麦和杂草 B.猫和老鼠 C.七星瓢虫与蚜虫 D.蚂蚁和蚱蜢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它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D.大气圈下层水圈上层岩石圈 3.下列能够反映生命基本特征之一的是() A.生物都能够快速运动 B.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4.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特征.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 D.繁殖 6.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④制定计 划⑤实施计划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④⑤③ 7.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 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C.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8.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金鱼、水草、虾、螃蟹归为一类,将松鼠、樱花、蚂蚁、蝴蝶、喜鹊归为另一类,则他们的归类标准是()A.形态结构特点 B.用途 C.生活环境 D.数量 9.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草食鱼以水草为食,属于消费者;肉食鱼以草食鱼为食,应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的表述为()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复习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复习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谢玉荣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

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谢玉荣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_测试题(带答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 测试题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表格内相应位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以下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 C、生物书 D、细菌 2.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 A 、蜻蜓点水 B 、种子萌发 C 、森林着火 D 、人的呼吸 3.下列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 ) A 、向日葵 B 、青蛙 C 、烟草花叶病毒 D 、酵母菌 4.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描写记录法 5.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能自由运动 B、能制造有机物 C、都由细胞构成 D、能生长和繁殖 6.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有一同学把两条鲜活的鲫鱼中的一条的尾鳍剪掉,放入水中,观察两条鱼的运动状况。 从中分析鱼的尾鳍的作用。这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探究实验法 D、反证法 8.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 A、人吃饭 B、给汽车加油 C、小鸡破壳而出 D、蘑菇由小长大 9.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 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 C、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10.生物圈的范围为(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1.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考号: 班级: 姓名: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及答案最新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2.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 ) A.农民 B.农作物 C.耕地 D.耕牛 4.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原。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高度 5. 2003 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 A.食物、氧气、水 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 C .食物、氧气、香烟D.食物、饮料、啤酒 6.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 A.温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南方阔叶林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8.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 A.①⑤⑦⑧ B.①③④⑧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⑦ 9.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浮游生物 B.水蚤 C.鱼 D.鱼鹰 10.在下列各项中,与动物捕食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排除体内的废物 C.给汽车加油 D.树苗长大 11.以下不属于生物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的是( ) A.呼吸 B.出汗 C.排大便 D.落叶 12.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酸雨 B.竹子开花 C.温室效应 D.水土流失 13.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 B.鱼的体型为梭型 C.牦牛的绒很保暖 D.孔雀开屏 14.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 D.一块草地

初中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中考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生物圈(含部分答案)

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生物圈例题: 1.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考查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易错点】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学生易混淆,特别是环境影响生物与生物影响环境学生极易出错. 【分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 【解答】解:A.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行,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B.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C.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D.硼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硼对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因此,对防治油菜“花而不实”,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D 2.下图为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同答: (1)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家禽、家畜、人属于成分,沼气池中的甲烷细菌、食用菌属于成分。

(2)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过一段时间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3)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可以作为培养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培养基;蘑菇、木耳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繁殖后代。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分比较简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因此其弱于森林生态系统。 (5)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多途径的利用农作物可使其储存的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考查点】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毒物质的积累、有机物的利用、真菌的生殖、自动调节能力以及生产者的作用. 【易错点】有毒物质的积累与物质的流动特点学生易混淆,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的利用以及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数量的关系学生也易出错. 【分析】(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人和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家禽、家畜、人属于消费者,甲烷细菌、食用菌属于分解者。(2)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富集,食物链最末端是人,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3)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活需要有机物,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蘑菇、木耳属于真菌,依靠孢子繁殖后代。(4)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丰富,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农业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5)一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答案】:26.(7分)(1)消费者分解者(2)人(3)有机物(或营养物质) 孢子(4)自动调节能力(5)光台作用(或叶绿体)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物质循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和高考真题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 一:掌握并背诵知识点 1.生物的七个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②生物能进行_______;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_______;④生物能对___________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_______;⑥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的特性; ⑦除_____以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 2.地球上________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时: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等。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6.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消费者。 8.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由于存在___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 ( ) 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最终来自与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10.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1.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二:中考练兵 1.(2016.万州)万州某中学的八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某片森林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根据以上描述,兴趣小组绘制了如图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_______关系建立起来的。(3)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环境。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期末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期末考知识点 一、选择题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流水潺潺B.春雨绵绵C.阳光灿烂D.绿草如茵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描述的是春天植物生长旺盛的现象,具有生物的特征,流水潺潺、春雨绵绵、阳光灿烂不具有生物的现象;绿草如茵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草开始的 B.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兔 D.若大量捕杀狐,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图片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有草、兔、鼠、狐、蛇和鹰等生物。 【详解】 A.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其中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于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不符合题意。 B. 由于鹰以蛇为食物,所以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关系。同时由于鹰和蛇都以鼠为食物,因此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综上所述,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2019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华卷专题一 生物与生物圈- 试卷

第1 页共4 页 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 一、选择题精准练 考点精准练1 生物的特征 1.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 海马 B.向日葵 C. 香菇 D.烟草花叶病毒 2.生物都有其相应特征。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A.钟乳石和含羞草 B.生石花和珊瑚虫 C.珊瑚礁和病毒 D.克隆羊多莉和机器人 3.2017年10月,“女性”类人机器人Sophia被授予沙特国籍,下列有关Sophia的描述正确的是()A.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将具有沙特国籍 B.Sophia是生物,因为她是女性 C.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是类人机器人 D.Sophia 不是生物,因为她不能生长和繁殖 4.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③④ 6.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A.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生活需要营养 C.能进行呼吸 D.能生长和繁殖 考点精准练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7.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8.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9.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11.如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1、生物的特征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上下个10千米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等; ②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如:七星瓢虫和蚜虫;狼和羊) 竞争关系:争夺共同资源(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合作关系:协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寄生关系: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如:各种寄生虫和人) 共生关系:相互依存,不能分开(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白蚁和鞭毛虫)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有所改变):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有所改变):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必备成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③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不能有分解者,箭头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8、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又被称为地球的“肺”。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绝大部分是藻类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江、河、湖泊、池塘等。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最典型的代表,被称为地球的“肾”。

生物中考总复习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1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 2.生物能进行________;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 5.生物能____________; 6 生物都要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________构成。 考点2:科学方法--观察和调查 考点3:调查我们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调查周边环境中生物的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调查⑤归类⑥整理考点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空气、、土壤、、湿度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合作、竞争、寄生)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 1)生物对环境的:骆驼尿液少,骆驼刺的根很长,海豹皮下脂肪厚,蛔虫体表角质层,鲸的四肢退化,蛇的冬眠。保护色警戒色 2)生物对环境的: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松土、南海赤潮。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考点5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如草→鼠→蛇→鹰 (1)强调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的关系,这就形成了。(2)书写方法: ①食物链中只包括(),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②起点是,终点是最高级的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规律总结 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逐渐。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 识点总结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

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中光是变量,其它条件是定量)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B.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以农作物为主,因此农作物的作用非常关键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D.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都限定在某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能力大小由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自我调节能力限度的干扰会使生态系统崩溃。【详解】 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而并不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A错误。 B. 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最少,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差,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B错误。 C.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繁多,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C正确。 D.并不是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都限定在某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有其他生物来代替,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生物数量的变化,最后趋于达到生态平衡。 【详解】 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草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后来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 在分析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时,既要考虑种间斗争,又要考虑到种内斗争,做好全面分析。 3.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4.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生物中,丁是生产者 B.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甲→丙 C.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甲、丁的数量会增加,丙的数量会下降 D.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丙、丁的数量会增加,甲的数量会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统计图展示了某时间内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横坐标表示生物种类,纵坐标表示相对数量。【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