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 加法原理之树形图及标数法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小学奥数  加法原理之树形图及标数法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小学奥数  加法原理之树形图及标数法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1.使学生掌握加法原理的基本内容;

2.掌握加法原理的运用以及与乘法原理的区别;

3.培养学生分类讨论问题的能力,了解分类的主要方法和遵循的主要原则.

加法原理的数学思想主旨在于分类讨论问题,教授本讲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分类讨论问题的习惯,锻炼思维的周全细致.

一、加法原理概念引入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做一件事时,有几类不同的方法,而每一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可能的做法.那么,考虑完成这件事所有可能的做法,就要用加法原理来解决.

例如:王老师从北京到天津,他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长途汽车,现在知道每天有五次火车从北京到天津,有4趟长途汽车从北京到天津.那么他在一天中去天津能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这个问题发现,王老师去天津要么乘火车,要么乘长途汽车,有这两大类走法,如果乘火车,有5种走法,如果乘长途汽车,有4种走法.上面的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北京到天津,故共有5+4=9种不同的走法.

在上面的问题中,完成一件事有两大类不同的方法.在具体做的时候,只要采用一类中的一种方法就可以完成.并且两大类方法是互无影响的,那么完成这件事的全部做法数就是用第一类的方法数加上第二类的方法数.

二、加法原理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完成一件事有k 类方法,第一类方法中有1m 种不同做法,第二类方法中有2m 种不同做法,…,第k 类方法中有k m 种不同做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12 k N m m m =+++……种不同方法,这就是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运用的范围:完成一件事的方法分成几类,每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完成任务,这样的问题可以使用加法原理解决.我们可以简记为:“加法分类,类类独立”.

分类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一个适合于它的分类标准,然后在这个标准下进行分类;其次,分类时要注意满足两条基本原则:

① 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必须属于某一类; ② 分别属于不同两类的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方法.

只有满足这两条基本原则,才可以保证分类计数原理计算正确.

运用加法原理解题时,关键是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再针对各类逐一计数.通俗地说,就是“整体等于局部之和”.

三、加法原理解题三部曲

1、完成一件事分N 类;

2、每类找种数(每类的一种情况必须是能完成该件事);

知识要点

教学目标

7-1-3.加法原理之树形图及标数法

3、类类相加

枚举法:枚举法又叫穷举法,就是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一列举出来进行计数.

分类讨论的时候经常会需要把每一类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这时的方法就是枚举法.枚举的时候要注意顺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模块一、树形图法

“树形图法”实际上是枚举的一种,但是它借助于图形,可以使枚举过程不仅形象直观,而且有条理又不重复遗漏,使人一目了然.

【例 1】 A 、B 、C 三个小朋友互相传球,先从A 开始发球(作为第一次传球),这样经过了5次传球后,球恰

巧又回到A 手中,那么不同的传球方式共多少种? 【考点】加法原理之树形图法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2005年,小数报

【解析】 如图,A 第一次传给B ,到第五次传回A 有5种不同方式. 同理,A 第一次传给C ,也有5种不同方式.

所以,根据加法原理,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5510+=种.

C B C

C B A

A

B A B C

C

B

A

【答案】10

【巩固】 一只青蛙在A ,B ,C 三点之间跳动,若青蛙从A 点跳起,跳4次仍回到A 点,则这只青蛙一共有

多少种不同的跳法? 【考点】加法原理之树形图法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解析】 6种,如图,第1步跳到B ,4步回到A 有3种方法;同样第1步到C 的也有3种方法.根据加法原

理,共有336+=种方法.

A

A A B

C

A

B C B

A

【答案】6

【例 2】 甲、乙二人打乒乓球,谁先连胜两局谁赢,若没有人连胜头两局,则谁先胜三局谁赢,打到决出输

赢为止.问: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情况? 【考点】加法原理之树形图法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如下图,我们先考虑甲胜第一局的情况:

例题精讲

图中打√的为胜者,一共有7种可能的情况.同理,乙胜第一局也有 7种可能的情况.一共有 7+7=14(种)可能的情况.

【答案】14

【例 3】 如图,从起点走到终点,要求取出每个站点上的旗子,并且每个站点只允许通过一次,有 种不同

的走法。

【考点】加法原理之树形图法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一试,第3题

【解析】 给这些点依次标上字母(如左图),然后采用枚举法(如右图):

f

a b

d

e

f

e

d f d

e f f e c c

d c

b

a

共4种不同的走法。 【答案】4种

模块二、标数法

适用于最短路线问题,需要一步一步标出所有相关点的线路数量,最终得到到达终点的方法总数.标数法是加法原理与递推思想的结合.

(一)简单图形的标数法

【例 4】 如图所示,沿线段从A 到B 有多少条最短路线?

G

F

E D C B

A

1

1

10643321

1

1

A

B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图中B 在A 的右上方,因此从A 出发,只能向上或者向右才能使路线最短,那么反过来想,如果到

达了某一个点,也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从这个点左边的点来的,要么是从这个点下边的点来的.那么,如果最后到达了B ,只有两种可能:或者经过C 来到B 点,或者经D 来到B 点,因此,到达B 的走法数目就应该是到达C 点的走法数和到达D 点的走法数之和,而对于到达C 的走法,又等于到

达E 和到达F 的走法之和,到达D 的走法也等于到达F 和到达G 的走法之和,这样我们就归纳出:到达任何一点的走法都等于到它左侧点走法数与到它下侧点走法数之和,根据加法原理,我们可以从A 点开始,向右向上逐步求出到达各点的走法数.如图所示,使用标号方法得到从A 到B 共有10种不同的走法.

【答案】10

【巩固】 如图,从A 点到B 点的最近路线有多少条?

B

A 102041

1111

1B

62

4

33

10A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使用标号法得出到B 点的最近路线有20条.

【答案】20

【例 5】 如图,某城市的街道由5条东西向马路和7条南北向马路组成,现在要从西南角的A 处沿最短的路

线走到东北角B 出,由于修路,十字路口C 不能通过,那么共有____种不同走法.

A

A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本题是最短路线问题.要找出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关键是保证不重也不漏,一般采用标数法.如

上图所示,共有120种.

另解:本题也可采用排除法.由于不能经过C ,可以先计算出从A 到B 的最短路线有多少条,再去掉其中那些经过C 的路线数,即得到所求的结果.

对于从A 到B 的每一条最短路线,需要向右6次,向上4次,共有10次向右或向上;而对于每一条最短路线,如果确定了其中的某6次是向右的,那么剩下的4次只能是向上的,从而该路线也就确

定了.这就说明从A 到B 的最短路线的条数等于从10次向右或向上里面选择6次向右的种数,为6

10C . 一般地,对于m n ?的方格网,相对的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线有m m n C +种.

本题中,从A 到B 的最短路线共有610C 种;从A 到C 的最短路线共有26C 种,从C 到B 的最短路线共有24C 种,根据乘法原理,从A 到B 且必须经过C 的最短路线有2264C C ?种,所以,从A 到B 且不经过C 的最短路线有622

10

6421090120C C C -?=-=种. 【答案】120

【例 6】 如图所示,从A 点到B 点,如果要求经过C 点或D 点的最近路线有多少条?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1、方格图里两点的最短路径,从位置低的点向位置高的点出发的话,每到一点(如C、D点)只能向前或者向上.

2、题问的是经过C点,或者D点;那么A到B点就可以分成两条路径了A--C---B;A---D---B,那

么也就可以分成两类.但是需要考虑一个问题——A到B点的最短路径会同时经过C和D点吗?最短路径只能往上往前,经过观察发现C、D不会同时出现在最短路径上了.

3、A---C---B,那么C就是必经之点了,就需要用到乘法原理了.A---C,最短路径用标数法标出,

同样C---B点用标数法标注,然后相乘

A---D---B,同样道理.最后结果是735+420=1155条.

【答案】1155

【例7】如图1为一幅街道图,从A出发经过十字路口B,但不经过C走到D的不同的最短路线有条.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难度】4星【题型】解答

【解析】到各点的走法数如图2所示.

A

1

18

12

6

6

6

6

6

3

3

2

1

1

D

B C

A

所以最短路径有18条.

【答案】18

【例8】小王在一年中去少年宫学习56次,如图所示,小王家在P点,他去少年宫都是走最近的路,且每次去时所走的路线正好互不相同,那么少年宫在________点处.

C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本题属最短路线问题.运用标数法分别计算出从小王家P点到A、B、C、D、E点的不同路线有多少条,其中,路线条数与小王学习次数56相等的点即为少年宫.

因为,从小王家P点到A点共有不同线路84条;到B点共有不同线路56条;到C点共有不同线路71条;到D点共有不同线路15条;到E点共有不同线路36条.所以,少年宫在B点处.

【答案】B

【例9】一只兔子沿着方格的边从A到B,规定上只能往上或往右走,但是必须经过一座独木桥MN,这只兔子有()种不同的走法

B

A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难度】3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走美杯,3年级,初赛,第15题

【解析】标数法

【答案】18种

【例10】在下图的街道示意图中,有几处街区有积水不能通行,那么从A到B的最短路线有多少种?

A

B

11

1111

11

11

4

5

5

5

111

36

1

6

2

1

5

1

4

22 1

1

11 13

1

1B A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因为B在A的右下方,由标号法可知,从A到B的最短路径上,到达任何一点的走法数都等于到它左侧点的走法数与到它上侧点的走法数之和.有积水的街道不可能有路线经过,可以认为积水点的走法数是0.接下来,可以从左上角开始,按照加法原理,依次向下向右填上到各点的走法数.如右上图,从A到B的最短路线有22条.

【答案】22条

(二)不规则图形的标数法

【例11】在下图的街道示意图中,C处因施工不能通行,从A到B的最短路线有多少条?

C

B A

6

3

3

3

1

1

1

22

22

1

1

1

1

C

B A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 因为B 在A 的右上方,由标号法可知,从A 到B 的最短路径上,到达任何一点的走法数都等于到它

左侧点的走法数与到它下侧点的走法数之和.而C 是一个特殊的点,因为不能通行,所以不可能有路线经过C ,可以认为到达C 点的走法数是0.接下来,可以从左下角开始,按照加法原理,依次向上向右填上到各点的走法数.如图,从A 到B 的最短路线有6条.

【答案】6条

【巩固】 小群家到学校的道路如图4所示。从小君家到学校有_________种不同的走法。(只能沿图中向右向

下的方向走)

学校

小君家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六年级,一试,第15题 【解析】

10

7

433

22

2

21

1

1

1

11

1

学校

小君家

所以有10种.

【答案】10

【例 12】 如下表,请读出“我们学习好玩的数学”这9个字,要求你选择的9个字里能连续(即相邻的字在

表中也是左右相邻或上下相邻),这里共有多少种完整的“我们学习好玩的数学”的读法.

35

151

111345

10146101515

12013570

321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方法一:标数法.第一个字只能选位于左上角的“我”,以后每一个字都只能选择前面那个字的下方

或右方的字,所以本题也可以使用标号法来解:(如右上图,在格子里标数)共70种不同的读法. 方法二:组合法.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按“我们学习好玩的数学”走的路线就是向右走四步,向

下走四步的路线,而向下和向右一个排列顺序则代表了一种路线.所以总共有4870C 种不同的读法.

【答案】70

【例 13】 在下图中,用水平或者垂直的线段连接相邻的字母,当沿着这些线段行走是,正好拼出“APPLE ”

的路线共有多少条?

A

|

A—P—A

| | |

A—P—P—P—A

| | | | |

A—P—P—L—P—P—A

| | | | | | |

A—P—P—L—E—L—P—P—A 1

|

1—3 —1

| | |

1—2—7 —2—1

| | | | |

1—2—4—15—4—2—1

| | | | | | |

1—2—4—8—31—8—4—2—1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解析】 要想拼出英语“APPLE ”的单词,必须按照“A →P →P →L →E ”的次序拼写.在图中的每一种拼写方式

都对应着一条最短路径.如下图所示,运用标号法原理标号得出共有31种不同的路径.

【答案】31

【巩固】 如图,用水平线或竖直线连结相邻汉字,沿着这些线读下去,正好可以读成“祖国明天更美好”,那

么可读成“祖国明天更美好”的路线有 条.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如图2所示,利用加法原理,将读到各个字的路线数写在每个字下方,共有不同的路线721127-=(条

).

【答案】127

【巩固】 如图,用水平线或竖直线连结相邻汉字,沿着这些线读下去,正好可以读成“我爱学而思”,那么可

读成“我爱学而思”的路线有 条.

学学爱

爱爱爱爱爱

我我我我我我而学爱我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学而思杯,4年级,第3题

【解析】 只有一个思,可以从后向前考虑,用标数法。共有14641464131++++++++=种。

【答案】31种

【巩固】右图中的“我爱希望杯”有______种不同的读法.

16

15

11

3

5

3

2

1

1

1

1

1

1

1

1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难度】3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试

【解析】“我爱希望杯”的读法也就是从“我”走到“杯”的方法.如上右图所示,共16种方法.

【答案】16

【例14】如图,沿着“北京欢迎你”的顺序走(要求只能沿着水平或竖直方向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北京北

北京欢京北

欢迎欢

1

131

12721

2112

11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沿着“北京欢迎你”的顺序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走,北以后的每一个字都只能选择上面的或左右两边的字,按加法原理,用标号法可得右上图.所以一共有11种走法.

【答案】11

【例15】如图所示,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英文名拼写为“Einstein”,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有

种不同的方法拼出英文单词“

Einstein”.

1

1

1

1

1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由E n s t e i n

→i→→→→→→的拼法如图2所示.

根据加法原理可得

共有303060

+=(种)不同拼法.

【答案】60

【例 16】 图中有10个编好号码的房间,你可以从小号码房间走到相邻的大号码房间,但不能从大号码走

到小号码,从1号房间走到10号房间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4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我们可以把这个图展开,用箭头标出来就更直观了,然后采用我们学的标数法.

【答案】22

【例 17】 国际象棋中“马”的走法如图1所示,位于○位置的“马”只能走到标有×的方格中, 类似于中国象

棋中的“马走日”.如果“马”在88?的国际象棋棋盘中位于第一行第二列(图2中标有△的位置),要走到第八行第五列(图2中标有@的位置),最短路线有________条.

第@

图1

题@图2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4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迎春杯

【解析】 最后一步的可能如图1,倒数第二步的可能如图2,倒数第三步的可能如图3.

最后36312++=(种).

图3

图2@1

1

11

212

2图1@1

11

1

2216

3321

111@

【答案】12

【例 18】 如图所示,一个花坛的道路由3

个圆和5条线段组成,小兔要从A 处做到B 处,如果它在圆上

只能顺时针方向走,在线段上只能从小圆走向大圆,且每条道路最多走一次,那么小兔可以选择的不同路线有 条

.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5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迎春杯,中年级,复赛,第2题

【解析】 采用标数法,如图所示,不同路线共有6条.

【答案】6条

【例19】蜜蜂王国为了迎接2010年春节的到来,特地筑了一个蜂巢如下.每个正六边形蜂窝中,有由蜂蜜凝结而成的数字0、1或2.春节到来之时,群蜂将在巢上跳起舞步,舞步的每个节拍恰好走过的四个数字:2010(从某个2出发最后走完四步后又回到2,如图中箭头所示为一个舞步),且蜜蜂每一步都只能从一个正六边形移动到与之有公共边的正六边形上.蜜蜂要经过四个正六边形且所得数字依次为2010,共有种方法.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难度】5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迎春杯,高年级,复赛,8题

【解析】图中标2的六边形分两类,第一类如上左图所示,第二类如上右图所示.

从第一类六边形出发,每个六边形都只有1种走法,因此共有6种走法.从第二类六边形出发,每个六边形有4种不同的走法,其中两种是环形回路(细线表示),两种是原路返回(粗线表示),因此共有4624

+=种不同的走法.

?=种走法.综上所述,共有24630

【答案】30

(三)立体图形标数法

【例20】从北京出发有到达东京、莫斯科、巴黎和悉尼的航线,其他城市间的航线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在地球背面的航线),则从北京出发沿航线到达其他所有城市各一次的所有不同路线有多少?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难度】4星【题型】解答

【解析】第一站到东京的路线有10条:

????

?→→?→??

→→??

???→→???→???→→→??

→???

→???

→???

???→?→???→??→??

→???

→???

→???

莫斯科巴黎悉尼

纽约悉尼巴黎莫斯科巴黎悉尼

纽约悉尼巴黎

北京东京莫斯科纽约悉尼巴黎悉尼纽约巴黎莫斯科纽约莫斯科巴黎悉尼纽约莫斯科巴黎莫斯科纽约

同理,第一站到悉尼、巴黎、莫斯科的路线各有10条,不同的路线共有10440?=条.

【答案】40条

【例 21】 如图,8个单位正方体拼成大正方体,沿着面上的格线,从A 到B 的最短路线共有 条。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走美杯,五年级,初赛,第15题

【解析】 直接用标数法,即可。观察发现,从A 点出发的三个面左面、下面、前面所标数相等,则上面的中

间填6,进而中间右填18。类似的,即可得到到达B 段的方法总共有:18×3=54。

54

18

6

18

18

6

66

3

3

2

6

3

3

2

1

6

3

3

2

1

1

1

1

1

B

A

【答案】54条

【例 22】 如图,27个单位正方体拼成大正方体,沿着面上的格线,从A 到B 的最短路线共有 条。

B

A

【考点】加法原理之标数法 【难度】4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走美杯,初赛,六年级,第15题 【解析】 最短路线有条384条。

128

56

12856128

56

36

18

18

8

20

10

4

181882010

4

20

10

4

1

10

6

3

1

364

3

1

1

2

1

1

B

A

【答案】384条

小学奥数——巧数图形

巧数图形 分析与解:我们可以按照线段的左端点的位置分为A,B,C三类。如下图所示,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3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2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我们也可以按照一条线段是由几条小线段构成的来分类。如下图所示,AB,BC,CD是最基本的小线段,由一条线段构成的线段有3条,由两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2条,由三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1条。 由例1看出,数图形的分类方法可以不同,关键是分类要科学,所分的类型要包含所有的情况,并且相互不重叠,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2 下列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底边上的任何一条线段都对应一个三角形(以顶点及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所以各图中最大的三角形的底边所包含的线段的条数就是三角形的总个数。由前面数线段的方法知, 图(1)中有三角形1+2=3(个)。 图(2)中有三角形1+2+3=6(个)。 图(3)中有三角形1+2+3+4=10(个)。 图(4)中有三角形1+2+3+4+5=15(个)。 图(5)中有三角形 1+2+3+4+5+6=21(个)。 例3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1)只需分别求出以AB,ED为底边的三角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以AB为底边的三角形ABC中,有三角形 1+2+3=6(个)。 以ED为底边的三角形CDE中,有三角形 1+2+3=6(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6+6=12(个)。 这是以底边为标准来分类计算的方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借助“求底边线段数”而得出三角形的个数。我们也可以以小块个数作为分类的标准来计算:图中共有6个小块。 由1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3个; 由2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5个; 由3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 由4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 由6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 3+5+1+2+1=12(个)。 (2)如果以底边来分类计算,各种情况较复杂,因此我们采用以“小块个数”为分类标准来计算:由1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由2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6个; 由3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由4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 由6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所以,共有三角形 4+6+2+2+1=15(个)。 例4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运算符号类 二、规律填数类 三、规律画图类 四、年龄问题类 五、间隔问题类(含植树问题及智力计数) 六、周期问题类 七、有序思考类 八、时钟问题类 九、推理及思维训练类(包含算式类) 十、和差问题类 十一、和倍问题类 十二、差倍问题类 十三、一笔画类 十四、移动变换类 十五、智力趣味类(包含巧切西瓜) 十六、鸡兔同笼类 十七、盈亏问题类 十八、应用类(含数量关系、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计算类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三年级的计算包括:速算与巧算、数列规律、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和等。 二、应用题类 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都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们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倍数+1)。三、差倍问题: 小数=差÷(倍数-1) (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 (3)盈亏问题: 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 (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4)植树问题: 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段数,封闭图形:棵数=段数不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 (5)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6)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追及时间=距离÷速度差。 (7)周期问题 (8)还原问题 (9)归一问题 (10)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 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 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1.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8=1000 25×4=100 125×3=375 625×16=10000 7×11×13=1001 25×8=200 125×4=500 37×3=111 3.100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单位换算: 1米=3尺=3.2808英尺=1.0926码 1公里=1000米=2里 1码=3英尺=36英寸 1海里=1852米=3.704里=1.15英里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4平方里=0.3861平方英里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三年级奥数1_数数图形

第1讲 数数图形个数 一、知识要点 同学们,你想学会数图形的方法吗?要想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出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那就必须要有次序、有条理地数,从中发现规律,以便得到正确的结果。 要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关键是要从基本图形入手。首先要弄清图形中包含的基本图形是什么,有多少个,然后再数出由基本图形组成的新的图形,并求出它们的和。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数出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思路导航】方法一:我们可以采用以线段左端点分类数的方法。以A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 、AC 、AD 3条;以B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 、BD 2条;以C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 1条。所以,图中共有线段3+2+1=6(条)。 方法二:把图中线段 AB 、BC 、CD 看做基本线段来数,那么,由1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B 、BC 、CD 3条;由2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C 、BD 2条;由3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D 1条。所以,图中一共有3+2+1=6(条)线段。 练习1: (1)数出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2)数出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例题2】数出图中有几个角? 【思路导航】数角的个数可以采用与数线段相同的方法来数。 方法一:以OA 为一边的角有:∠AOB 、∠AOC 、∠AOD 3个;以OB 为一边的角还有: ∠BOC 、∠BOD 2个;以OC 为一边的角还有:∠COD 1个。所以,图中共有角3+2+1=6(个)。 方法二:把图中∠AOB 、∠BOC 、∠COD 看做基本角来数,那么,由1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AOB 、∠BOC 、∠COD 3个;由2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 ∠AOC 、∠BOD 2个;由3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AOD 1个。所以,图中一共有3+2+1=6(个)角。 D A B C E A B C D O D C B A

奥数中的数图形个数

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二) 例1 数一数,图3-1中共有多少点? 解:(1)方法1:如图3-2所示从上往下一层一层数: 第一层 1个 第二层 2个 第三层 3个 第四层 4个 第五层 5个 第六层 6个 第七层 7个 第八层 8个 第九层 9个 第十层 10个

第十二层 8个 第十三层 7个 第十四层 6个 第十五层 5个 第十六层 4个 第十七层 3个 第十八层 2个 第十九层 1个 总数1+2+3+4+5+6+7+8+9+10+9+8+7+6+5+4+3+2+1 =(1+2+3+4+5+6+7+8+9+10)+(9+8+7+6+5+4+3+2+1)=55+45=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2)方法2:如图3-3所示:从上往下,沿折线数 第一层 1个 第二层 3个 第三层 5个 第四层 7个 第五层 9个

第七层 13个 第八层 15个 第九层 17个 第十层 19个 总数:1+3+5+7+9+11+13+15+17+19=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3)方法3:把点群的整体转个角度,成为如图3-4所示的样子,变成为10行10列的点阵.显然点的总数为10×10=100(个). 想一想: ①数数与计数,有时有不同的方法,需要多动脑筋. ②由方法1和方法3得出下式: 1+2+3+4+5+6+7+8+9+10+9+8+7+6+5+4+3+2+1=10×10 即等号左边这样的一串数之和等于中间数的自乘积.由此我们猜想: 1=1×1 1+2+1=2×2 1+2+3+2+1=3×3 1+2+3+4+3+2+1=4×4 1+2+3+4+5+4+3+2+1=5×5

小学奥数《 图形推理》练习题及答案(B)

小学奥数《 图形推理》练习题及答案(B) 一、填空 1.观察下面这组图形的变化规律,在标号处画出相应的图形. 2.下图是由9个小人排列的方阵,但有一个小人没有到位,请你从右面的6个小人中,选一位小人放到问号的位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 号. 3.下图是用几何图形组成的小房子,请你根据组成的规律在标号处画出相应的图形. 4.按规律填图. 如果 变成 ① ② ③ ? 1 2 3 4 5 6 ② ① ③ ?

那么应变为 5.按规律填画图. 如果 变成 那么应变成 6.观察给出图形的变化规律,按照这种规律,在空格中填上应有的图形. 7.请观察下图中已有图形的规律,并按这一规律在空白处填出图形. △○ ○△ ○△□ 8.观察下图的变化规律,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9.下图的排列规律你发现了吗?请你根据这一规律,把第3幅图填出来. 10.下图的变化很多,请你认真仔细地观察,画出第四幅图的答案. ? ?

二、解答题 11.正四面体分别写有1、2、3、4四个数字.现在有三个四面体,请问哪一个和其它两个不同? 图(1) 图(2) 图(3) 12.“兵”、“马”、“卒”如图所示占“田”字的四个小格,把它们不停的变换位置,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在第一次交换后左右两列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两列交换……这样交换二十次位置后,“马”在几号小格内? 1 2 车马兵卒卒兵 3 4 兵卒车马马车 13.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 (1) (2) (3) (4) (5) 14.依照下面图中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中填图. 1 2 3 3 1 4 4 3 2 ……

小学奥数数论专题知识总结

数论基础知识 小学数论问题,起因于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能整除:整除,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分解质因数等; 2.不能整除:余数,余数的性质与计算(余数),同余问题(除数),物不知数问题(被除数)。 一、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1)定义: 定义1: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定义2:如果非零自然数a、b、c之间存在a×b=c,或者c÷a=b,那么称a、b是c的因数,c是a、b 的倍数。 注意: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关系,缺一不可。(a、b是因数,c是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①最小的因数是1,第二小的因数一定是质数; ②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第二大的因数是:原数÷第二小的因数 (3)完全平方数的因数特征: ①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有奇数个因数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②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出现次数都是偶数次; ③1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31个,2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44个,3000以内的完 全平方数的个数是54个。(312=961,442=1936,542=2916) 2、数的整除(数的倍数) (1)定义: 定义1:一般地,三个整数a、b、c,且b≠0,如有a÷b=c,则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或a能整除以b。 定义2: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整数b(b≠0),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a≥b) (2)整除的性质: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c也能被b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3)一些常见数的整除特征(倍数特征): ①末位判别法 2、5的倍数特征:末位上的数字是2、5的倍数。 4、25的倍数特征:末两位上的数字是4、25的倍数。 8、125的倍数特征:末三位上的数字是8、125的倍数。 ②截断求和法(从右开始截) 9(及其因数3)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和 99(及其因数3、9、11、33)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和 999(及其因数3、9、27、37、111、33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和 ③截断求差法(从右开始截) 11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差 101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差 1001(及其因数7、11、13、77、91、14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差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小学奥数解题技巧——线段图解题(含有练习题)

线段图解题 主要内容:1、线段图解题的方法和技巧;2、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3、用线段图解题。 重难点:1、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2、较复杂的线段图问题。 意义:利用线段图解决应用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文字分析方法,线段图可以直观清晰地将题中的复杂数量关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对于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线段图解题方法和技巧: 什么是线段?那就是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就叫做线段,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常用来表示有限的量,帮助我们分析题目中隐藏的数量关系,达到轻松解题的目的。 1、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量的大小,并对应的标上数据; 2、根据题意,有的可能只需要一条线段,有的可能需要多条线段; 3、画多条线段时,要一端对齐,方便比较大小; 4、画多条线段时,一般先画最小的量。 5、虚实结合。“比……多”时,多的部分画实线;“比……少”时,少的部分画虚线,且立即标上数据; 二、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 1、和的关系:用一条较长线段来表示“和”,将组成“和”的各分量依次标在该线段上。当出现多种数量关系时,和关系还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 例如:甲的文具数量为5个,乙的文具数量为2个,那么甲乙的和是多少? 2、差的关系:从小到大依次画出各个量,并保持一端对齐后,另一端多出的部分线段即可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差。 例如:数学考试后小明的得分为100分,小强的得分为95分,那么小强比 甲的5个 乙的2个 7个文具

小明少几分? 小强的得分: 小明的得分: 3、倍的关系:先画出最小的量,再画跟它成倍数关系的量,是它的几倍就画几段线段。可将最小的量看作1份,则其它的量是它的几倍,就是几份。 例如:甲的年龄为5岁,乙的年龄为甲的3倍,那么乙的年龄为几岁? 甲的年龄: 乙的年龄: 注意:在同一个问题中,一条线段只能代表一个数量(若两个数量相等,则可用等长的线段来表示),与这个数量有大小或倍数关系的其它数量应该在这条线段的长度上分别延长(或缩短或等长延长)来表示。 练习:用线段图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 2、王强的得分比李军的得分少3分。 3、甲乙的弹珠总数为17颗。 三、用线段图解一般题 例题1:甲乙两人今年共有27岁,其中甲比乙大了3岁,求甲乙今年各多少岁? 示意图: 乙的年龄: 甲的年龄: 分析:题目中既出现了“和”关系,又出现了“差”关系,那么我们画图时,就要先表示出“差”关系,再用大括号来表示“和”关系。 计算过程:甲:(27+3)÷2=15岁 乙:27-15=12岁 拓展:已知两个数的和、差,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可进行推导)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练习: 3岁 27岁 小明比小强多的5分 甲的3倍,即甲的线段长度的3倍

小学奥数30个经典知识点汇编大全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含30个经典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一 正整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正整数。相邻的两个正数整数之间相差1。0: 0是一个数,是一个自然数,也是一个整数,但不是正整数或负整数。 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0o C等。 0是一个偶数。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负整数: 像-l、-2、-3、-4、-5……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整数。相邻的两个负整数之间也是相差1。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整数包括负整数、0和正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l、2、3、4、5、6、7……叫做自然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 正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正百分数等。 负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负百分数等。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写者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53400700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 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7 12的分数单位是1 12 ,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0.3g、0.24g g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0.25g、 g g 0.423 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 也是无限小数,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因数×因数=积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运算定律:a-b-c=a-(b+c)

小学三年级奥数巧数图形知识点与习题

第11讲巧数图形 数出某种图形的个数是一类有趣的图形问题。由于图形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所以要想准确地数出其中包含的某种图形的个数,还真需要动点脑筋。要想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要图形的个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 例1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与解:我们可以按照线段的左端点的位置分为A,B,C三类。如下图所示,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3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2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我们也可以按照一条线段是由几条小线段构成的来分类。如下图所示,AB,BC,CD是最基本的小线段,由一条线段构成的线段有3条,由两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2条,由三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1条。 所以,共有3+2+1=6(条)。 由例1看出,数图形的分类方法可以不同,关键是分类要科学,所分的类型要包含所有的情况,并且相互不重叠,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2 下列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底边上的任何一条线段都对应一个三角形(以顶点及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所以各图中最大的三角形的底边所包含的线段的条数就是三角形的总个数。由前面数线段的方法知, 图(1)中有三角形1+2=3(个)。 图(2)中有三角形1+2+3=6(个)。 图(3)中有三角形1+2+3+4=10(个)。 图(4)中有三角形1+2+3+4+5=15(个)。 图(5)中有三角形 1+2+3+4+5+6=21(个)。 例3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1)只需分别求出以AB,ED为底边的三角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以AB为底边的三角形ABC中,有三角形 1+2+3=6(个)。 以ED为底边的三角形CDE中,有三角形 1+2+3=6(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6+6=12(个)。 这是以底边为标准来分类计算的方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借助“求底边线段数”而得出三角形的个数。我们也可以以小块个数作为分类的标准来计算:图中共有6个小块。 由1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3个; 由2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5个; 由3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 由4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 由6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

三年级奥数巧数图形(供参考)

第2讲 巧数图形 知识要点 同学们,我们经常会遇到数图形的问题,对于较复杂的图形,经常会出现数重复或数漏掉的错误。怎样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出图形的个数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寻找好的方法。 要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关键是要从基本图形入手。首先要弄清图形中包含的基本图形是什么,有多少个,然后再数出由基本图形组成的新的图形,并求出它们的和。 精典例题 例1: 数出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模仿练习 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个? 有( )条线段 有( )个三角形 有( )个角 有( )个长方形 有( )个正方形 例2: 数出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模仿练习 数一数,每幅图里有多少个三角形? (1) (2) 有( )个三角形 有( )个三角形 例3:下面的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第九届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趣味数学 解题技能展示大赛试题) 模仿练习 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正方形?(2010武汉明心数学资优生水平测试题) 精典例题 例4: 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多少个正方形? 从短的线段入手,再两条两条拼接起来数,你发现规律了吗? 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数吗? 三角形很多,可以尝试按三角形的方向和大小尝试分类数。

前面学习的数长方形的方法还有用吗?怎么能用上呢? 模仿练习 1.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2.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家庭作业 1.数一数每幅图里面图形的个数(能计算的写出算式)。 (1)(2)有()条线段有()个角 2.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3.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把你的想法分享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你能教会他们吗?分享后让爸爸妈妈给你打星,最多5颗星) 4.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5.数一数,其中共有多少个包含“”的三角形?(2011年“陈省身杯”国际青少年数学邀请赛试题)

小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目录 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4、鸡兔同笼问题 5、植树问题 6、盈亏问题 7、牛吃草问题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9、平均数 9、抽屉原理 10、定义新运算 11、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12、数列求和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14、质数与合数 15、约数与倍数 16、余数及其应用 17、余数、同余与周期 18、数的整除 19、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20、分数拆分 21、分数大小的比较 22、完全平方数 23、比和比例 24、综合行程 25、工程问题 26、逻辑推理 27、立体图形 28、几何面积 29、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30、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31、浓度与配比 32、经济问题 33、简单方程 34、不定方程 35、循环小数 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5、植树问题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 ;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 :(和-差)÷2= 较小数 ;和 -较小数 =较大数 方法② :(和+ 差)÷2=较大数 ;和- 较大数 =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 15;差是 5; 求这两个数。方法:(15-5)÷2=5 (;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 +1)=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1 倍数(较小数) =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 50;大数是小数的 4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50÷( 4+1) =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 -1 )=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 80;大数是小数的 5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80÷( 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 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小年龄 ; 几年前年龄 =小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 ;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 树 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 =段数 +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 =全长÷株距 ; 株距 =全长÷棵数 ;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 =段数-1= 全长÷株距 -1 ; 株距=全长÷(棵数 +1 )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棵数 =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 =棵数×棵距;

最新小升初奥数—平面图形计算练习题

小升初奥数—平面图形计算(一) 一、 填空题 1. 如下图,把三角形ABC 的一条边AB 延长1倍到D ,把它的另一边AC 延长2倍到E ,得到一个较大的三角形ADE ,三角形ADE 的面积是三角形ABC 面积的______倍. 2. 如下图,在三角形ABC 中, BC =8厘米, AD =6厘米,E 、F 分别为AB 和AC 的中点.那么三角形EBF 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3. 如下图,,4 1 ,31AC CD BC BE == 那么,三角形AED 的面积是三角形ABC 面积的______. 4. 下图中,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D 是BC 的中点,AE 的长是ED 的长的2倍,那么三角形CDE 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5. 现有一个5×5的方格表(如下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总和等于______. 6. 下图正方形ABCD 边长是10厘米,长方形EFGH 的长为8厘米,宽为5厘米.阴影部分甲与阴影部分乙的面积差是______平方厘米. 7. 如图所示,一个矩形被分成A 、B 、C 、D 四个矩形.现知A 的面积是2cm 2 ,B 的面积是4cm 2 ,C 的面积 是6cm 2 .那么原矩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8.有一个等腰梯形,底角为450,上底为8厘米,下底为12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应是______平方厘米. 9.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56平方厘米、是平行四边形DEFC的2倍,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10.下图中,在长方形内画了一些直线,已知边上有三块面积分别是13,35,49.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二、解答题 11.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三角形ABC两条直角边中,长边是短边的2.5倍,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12.如图,长方形ABCD中, AB=24cm,BC=26cm,E是BC的中点,F、G分别是AB、CD的四等分点, H为AD上任意一点,求阴影部分面积. 13.有两张正方形纸,它们的边长都是整厘米数,大的一张的面积比小的一张多44平方厘米.大、小正方形纸的边长分别是多少? 14.用面积为1,2,3,4的四张长方形纸片拼成如图所示的一个长方形.问: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奥数中的数图形个数

奥数中的数图形个数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二) 例1 数一数,图3-1中共有多少点 解:(1)方法1:如图3-2所示从上往下一层一层数:第一层 1个 第二层 2个 第三层 3个 第四层 4个 第五层 5个 第六层 6个 第七层 7个 第八层 8个 第九层 9个 第十层 10个 第十一层 9个 第十二层 8个 第十三层 7个 第十四层 6个 第十五层 5个 第十六层 4个 第十七层 3个 第十八层 2个 第十九层 1个

总数1+2+3+4+5+6+7+8+9+10+9+8+7+6+5+4+3+2+1 =(1+2+3+4+5+6+7+8+9+10)+(9+8+7+6+5+4+3+2+1) =55+45=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2)方法2:如图3-3所示:从上往下,沿折线数 第一层 1个 第二层 3个 第三层 5个 第四层 7个 第五层 9个 第六层 11个 第七层 13个 第八层 15个 第九层 17个 第十层 19个 总数:1+3+5+7+9+11+13+15+17+19=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3)方法3:把点群的整体转个角度,成为如图3-4所示的样子,变成为10行10列的点阵.显然点的总数为10×10=100(个). 想一想: ①数数与计数,有时有不同的方法,需要多动脑筋. ②由方法1和方法3得出下式: 1+2+3+4+5+6+7+8+9+10+9+8+7+6+5+4+3+2+1=10×10 即等号左边这样的一串数之和等于中间数的自乘积.由此我们猜想: 1=1×1 1+2+1=2×2

(完整版)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汇总

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基本性质 ※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单位要相同) ※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一.公式 长方体有12条棱:4条长,4条宽,4条高,六个面; 正方本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有六个面,每个面都相等。 长立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体体积=半径2× ×高

圆锥体体积=半径2× ×高 × 税后利息=本金×存款时间×利率×(1-20%)二.运算意义

三.运算定律及性质 加法交换律:a +b =b +a 加法结合律:a +b +c =a +(b+c 加减法的速算法:a -b =a -c -d 、 a+b =a +c +d 减法的性质:a -b -c =a -(b +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 ×c=a×c+b×c 积不变的性质:a×b=(a×c×( 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商不变的性质:a÷b=(a÷c ÷(b÷c、a÷b=(a×c ÷(b×c 四.数的整除 1.约数和倍数:如果数 a 能被数 b 整除,a 就叫做 b 的倍数,b 就叫做 a 的约数。 (如:20÷5=4 20是5的倍数;5是20的约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大全-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通用版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 前言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对于学而思的小学奥数大纲建设尤其必要,不过,对于知识点的概括很可能出现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现象,为此,本人参考了单尊主编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少年报社主编的《华杯赛教材》、《华杯赛集训指南》以及学而思的《寒假班系列教材》和华罗庚学校的教材共五套教材,力图打破原有体系,重新整合划分,构建十七块体系(其第十七为解题方法汇集,可补充相应杂题),原则上简明扼要,努力刻画小学奥数知识的主树干。 概述 一、 计算 1. 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 ⑴ 运算顺序 ⑵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 一般而言: 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⑷繁分数的化简 2. 简便计算 ⑴凑整思想 ⑵基准数思想 ⑶裂项与拆分 ⑷提取公因数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① 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② 连减的性质 ③ 连除的性质 ④ 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⑤ 增减括号的性质 ⑥ 变式提取公因数 形如:1212......(......)n n a b a b a b a a a b ÷±÷±±÷=±±±÷ 3. 估算 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 4. 比较大小 ① 通分 a. 通分母

b. 通分子 ② 跟“中介”比 ③ 利用倒数性质 若111a b c >>,则c>b>a.。形如:312123m m m n n n >>,则312123 n n n m m m <<。 5. 定义新运算 6. 特殊数列求和 运用相关公式: ①()2 1321+= ++n n n ②()()612121222++=+++n n n n ③()2 1n a n n n n =+=+ ④()()4121212 22333+=++=+++n n n n ⑤131171001???=?=abc abc abcabc ⑥()()b a b a b a -+=-2 2 ⑦1+2+3+4…(n-1)+n+(n-1)+…4+3+2+1=n 2 二、 数论 1. 奇偶性问题 奇±奇=偶 奇×奇=奇 奇±偶=奇 奇×偶=偶 偶±偶=偶 偶×偶=偶 2. 位值原则 形如:abc =100a+10b+c 3. 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 特 征 2 末尾是0、2、4、6、8 3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 末尾是0或5 9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 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 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 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 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