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大体包括代数、几何、分析学、函数论、方程、概率、数论、数理逻辑、图论、组合论、拓扑学等几大类。

中国著名数学家

1、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公元500),我国杰

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祖籍

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祖冲之从小

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其主要贡献在数学、

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创立《大明历》把

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2、祖暅

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

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

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

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祖冲之之子祖

暅总结了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

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任意

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暅公理(或刘祖原理)。祖暅应用这个原理,解决了刘徽尚未解决的球体积公式。该原理在西方直到17世纪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发现,比祖暅晚一千一百多年。

3、朱世杰

朱世杰(1249-1314),燕山(今北京)人,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数学教育。有“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朱世杰在当时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出“四元术”,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项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此外他还创造出“垛积法”,即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与“招差术”,即高次内插法。主要著作是《算学启蒙》与《四元玉鉴》。

4、李冶

李冶(1192-1279),中国金元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家。李治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天元术(设未知数并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旁切圆的性质。与杨辉、秦九韶、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5、秦九韶

秦九韶(1208-1261)南宋官员、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1247年完成数学名著《数书九章》发明“秦九韶算法”推导出“秦九韶公式”

6、杨辉

杨辉,中国古代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生平履历不详。由现存文献可推知,杨辉担任过南宋地方行政官员,为政清廉,足迹遍及苏杭一带,他署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排出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其构成规律的数学家。与秦九韶、李治、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7、赵爽

赵爽,数学家。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生平不详,约生活于公元3世纪初。他的主要贡献是约在222年深入研究了《周髀》,该书是

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唐初改名为《周髀算经》该书写了序言,并作了详细注释。该书简明扼要地总结出中国古代勾股算术的深奥原理。其中一段530余字的“勾股圆方图”注文是数学史上极有价值的文献。它详细解释了《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将勾股定理表述为:“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又给出了新的证明:“按弦图,又可以勾股相乘为朱实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之差自相乘为中黄实,加差实,亦成弦实。”。“又”“亦”二字表示赵爽认为勾股定理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证明。

8、刘徽

●刘徽(约公元225—295),山东邹平县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

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

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

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思想敏捷,方法

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

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

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

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

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

下了宝贵的财富。

9、李善兰

●李善兰,生于 1811 年,浙江海宁人,是近代著

名的数学、天文学、力学和植物学家,创立了二

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各种三角函数,反三

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这是李善兰

也是19 世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就。

10、华罗庚

●华罗庚(1910 -1985),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

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

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

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

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

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

名数学史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

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11、陈省身

●陈省身,汉族,籍贯浙江嘉兴,美籍华人,

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

外籍院士,“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创始

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少年时代

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

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

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

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

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

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

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12、陈景润

●陈景润(1933-1996),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

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

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

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

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

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

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

年,中国发行纪念陈景润的邮票。同年10月,

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

外国著名数学家

1、阿基米德[古希腊]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古希

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

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

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

德式螺旋抽水机。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

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

父”的美称。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

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主要成就:几

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泰勒斯[古希腊]

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

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

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

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

留下来的思想家。“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

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

家。泰勒斯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

西米尼等。

3、毕达哥拉斯[古希腊]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2—公元前

497)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无论是

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

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最早悟出万事

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的,影

响西方乃至世界的人物第一个着重

“数”的人毕达哥拉斯定理证明了正多

面体的个数,建设了许多较有影响的社

团毕达哥拉斯学派,“西方的勾股定理”

之父。

4、欧几里得[古希腊]

●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

前275),古希腊数学家,被

称为“几何之父”。他最著名

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

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

展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

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

欧几里得也写了一些关于透

视、圆锥曲线、球面几何学及

数论的作品,是几何学的奠基

人。

5、塞乐斯[古希腊]

●塞乐斯,古希腊数学家,生于公元前624年,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被称

为“数学之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塞乐斯最先证明了如下的ɡ: 1.圆被任一直径二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3.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4.半圆的内接三角形,一

定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以及这条边上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6、高斯[德国]

●卡尔·弗里德里克·高斯

(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

学家和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

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

响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

欧拉并列,高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数学家,并拥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7、莱布尼茨[德国]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1646-1716),德国哲学家、

数学家。涉及的领域及法学、力

学、光学、语言学等40多个范

畴,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

德。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

分。

8、笛卡儿[法国]

笛卡儿(1596-1650) 法国,

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他是西

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

人之一。他的哲学与数学思

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

这样一句话:“笛卡儿,欧

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

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9、韦达[法国]

弗朗索瓦·韦达(1540-1603),

法国数学家,16世纪最有影响的数学

家之一,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韦

达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代数学的推进,

他最早系统地引入代数符号,推进了

方程论的发展。韦达用“分析”这个

词来概括当时代数的内容和方法。他

创设了大量的代数符号,用字母代替

未知数,系统阐述并改良了三、四次

方程的解法,指出了根与系数之间的

关系。给出三次方程不可约情形的三角解法为近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韦达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成为十六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

10、拉格朗日[法国]

约瑟夫·拉格朗日(1735-1813)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在

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

领域中都有历史性的贡献,其

中尤以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

出。

11、拉普拉斯[法国]

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是天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之一,他还是分析概率论的创始人,因此可以说他是应用数学的先驱。

12、费马[法国]

皮埃尔·德·费马,法国律师和业余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不比职业数学家差,他似乎对数论最有兴趣,亦对现代微积分的建立有所贡献。被誉为“业余数学之王”。

13、柯西[法国]

柯西(1789-1857),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路易·弗朗索瓦·柯西是法

国波旁王朝的官员,在法国动荡的

政治漩涡中一直担任公职。由于家

庭的原因,柯西本人属于拥护波旁

王朝的正统派,是一位虔诚的天主

教徒。并且在数学领域,有很高的

建树和造诣。很多数学的定理和公

式也都以他的名字来称呼,如柯西

不等式、柯西积分公式。

14、傅立叶[法国]

让·巴普蒂斯·约瑟夫·傅立叶(1768

-1830),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主要

贡献是在研究热的传播时创立了一套数

学理论。1807年向巴黎科学院呈交《热

的传播》论文,推导出著名的热传导方

程,并在求解该方程时发现解函数可以

由三角函数构成的级数形式表示,从而

提出任一函数都可以展成三角函数的

无穷级数。傅立叶级数(即三角级数)、

傅立叶分析等理论均由此创始。其他贡

献有:最早使用定积分符号,改进了代

数方程符号法则的证法和实根个数的判

别法等。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思想首先由傅立叶提出,所以以其名字来命名以示纪念。

15、爱因斯坦[美国]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籍德国犹

太裔,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

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1921年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被美国《时代

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

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

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

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1933年爱

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

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因受纳粹政

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

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

年入美国国籍。

16、牛顿[英国]

●艾萨克牛顿( 1643-1727年),

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物理

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

哲学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光学》、《二项式定理》

和《微积分》。在力学上,牛顿

阐明了动量角动量守恒之原理。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

镜,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

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

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

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17、泰勒[英国]

●泰勒(1685-1731),英国数学家,

18世纪早期英国牛顿学派最优

秀代表人物之一,于1685 年出

生,1709年后移居伦敦,获法学

硕士学位,1712年当选为英国皇

家学会会员,并于两年后获法学

博士学位,同年(即1714年)

出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四年后

因健康理由辞退职务。1717年,

他以泰勒定理求解了数值方程。

18、欧拉[瑞士]

●莱昂哈德欧拉

(1707-1783),瑞士数学家

和物理学家。他被一些数学

史学者称为历史上最伟大

的两位数学家之一(另一位

是卡尔·弗里德里克·高

斯)。欧拉是第一个使用“函

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

数的表达式的人,例如:y =

F(x) (函数的定义由莱布

尼兹在1694年给出)。他是

把微积分应用于物理学的

先驱者之一。

19、冯·诺依曼[匈牙利]

●约翰·冯诺依曼(1903-1957),

美籍匈牙利人,数学家、化学家、

计算机专家,“现代电子计算机之

父”即电脑(即EDVAC,它是世界

上第一台现代意义的通用计算

机)的发明者。他是1903年在布

达佩斯诞生了一位神童,这不仅

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巨大喜悦,也

值得整个计算机界去纪念他。正

是他,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

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而且他早

在40年代就已预见到计算机建模

和仿真技术对当代计算机将产生

的意义深远的影响。

20、伽利略[意大利]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数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

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

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

日心说。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

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

宇宙”。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

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

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中国古今26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001]

中国古今26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1.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周髀算经注》 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数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2.朱世杰(公元1300年前后)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 和《四元玉鉴》(1303)。 3.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 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4.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 家。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5.杨辉,字谦光,钱塘(今杭州)人,中国古代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生平履历不详。(一)主要著述 《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续古摘奇算法》,其中后三种为杨辉后期所著,一般称之为《杨辉算法》。 6.熊庆来(1893—1969),字迪之,云南弥勒人,他是中国近代数学研 究和教育的奠基人。 7.许宝騄(19l0.9.10一1970.12.18)是中国数学家,生卒于北京.许宝騄是中国概率统计领域内享有国际声誉的第一位数学家。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两个方面。 8.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字子先,编写了著名的《农政全书》。《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第一部自拉丁文译来的数学著作还有《数理精蕴》。 9.吴学谋是中国数学家,生于广西柳州。 10.汪莱(1768一1813),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参两算经》的最早的数学作品。1796一1798年,汪莱先后与自己的同乡好友巴树谷、江玉讨论数学,完成《弧三角形》和《勾股形》两部书稿。1789年,巴树谷将此两书合为一帙刊行,取名《衡斋算学》,这就是汪莱数学著作的最早刊本。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一、华罗庚 1、简介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行列最杰出的代表者。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等式”等。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和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还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 2、小故事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数学家的小故事

中外数学家的小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

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数学家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关于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吧! 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高斯 七岁时高斯进了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欧拉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 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

(完整word版)数学家精彩小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

4《趣味数学》第2讲 数学家的小故事一

第2讲数学家的小故事一 1、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在数学上的发现创造是数不胜数,阿基米德螺线,抛物线上的弓形求面积方法含有现代积分思想,等等。 直到现在,全世界活着的人中,至少还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数学知识比不上两千年前的阿基米德。 一个关于他的著名的故事是:叙拉古的国王委托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但是怀疑里面被掺了银子,当然不可能通过把皇冠割开来检验这个王冠,于是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 一次当他洗澡时正在冥思苦想,这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我发现了!我发现了!”于是便开始在大街上裸奔起来了,一直跑到家里。 阿基米德的死也具有传奇色彩。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并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他们看见一位老人在地上埋头作几何图形,士兵们将沙盘踩坏。 阿基米德怒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图!”士兵拔出短剑,刺死了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竟死在愚蠢无知的罗马士兵手里。 还有一个版本是他死前说的话是:“让我做完最后一道题。” 关于阿基米德在数学史上的地位,美国的数学史学家贝尔在《数学人物》上是这样评价阿基米德的: “任何一张开列有史以来三位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之中,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两们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宏伟业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比较,或拿他们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2、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是一个杰出的数学家,他创立的有理数的概念至今对于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还是一个难的东西。 他也是历史上最有趣味而又最难理解的人物之一。他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性。 毕达哥拉斯教派有一些规矩是: 1.禁食豆子。 2.东西落下了,不要拣起来。 3.不要去碰白公鸡。 4.不要擘开面包。 5.不要迈过门闩。

十个数学家的故事文档

华罗庚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

(完整版)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大全【三篇】

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大全【三篇】 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史,很有好处.学生通过感人、有趣的数学家的历史事例,以及一些数学的重大事件,有助于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 【欧姆与欧姆定律】 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欧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

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他将实验结果于1826年发表。1827年欧姆又在《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E。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动力,即导线两端的电势差,γ为导线对电流的传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 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欧姆在自己的许多著作里还证明了: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传导性成反比;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 人们为纪念他,将测量电阻的物理量单位以欧姆的姓氏命名。 【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 我国自古以来数学就领先于世界水平,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著名人物,yjbys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朱世杰(公元1300年前后) 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 《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 《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徐光启

(公元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吴淞(今属上海)人。他从万历末年起,经过天启、崇祯各朝,曾作到文渊阁大学士的官职(相当于宰相)。他精通天文历法,是明末改历的主要主持人。他对农学也颇有研究,曾根据前人所著各种农书,附以自己的见解,编写了著名的《农政全书》,全书有六十余卷,共六十多万字。明朝末年,满族的统治阶级从东北关外屡次发动战争,徐光启曾屡次上书论军事,并在通州练新兵,主张采用西方火炮。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的科学 家。 1 他没有入京做官之前,曾在上海、广东、广西等地教书。在此期间,他曾博览群书,在广东还接触到一些传教士,对他们传入的西方文化开始有所接触。公元1600年,他在南京和利玛窦相识,以后两人又长期同住在北京,经常来往。他和利玛窦两人共同译《几何原本》一书,1607年译完前六卷。当时徐光启很想全部译完,利玛窦却不愿这样做。直到晚清时代,《几何原本》后九卷的翻译工作才由李善兰(公元1811-1882年)完成。

数学家小故事十则

数学家小故事十则 一蒲丰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二高斯 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三笛卡儿 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四冯·诺依曼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五杨辉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关于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 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 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传记是数学历史发展的载体,数学家成长经历是数学家传记的重要的一部分。数学家的故事你了解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学家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家的故事篇1:陈景润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数学家的故事篇2:8岁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数学家励志小故事

数学家励志小故事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 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 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 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 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 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 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 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 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 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 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 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 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 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 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中国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中国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中国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著名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著名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以下是学习啦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欢迎参考!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高扬芝(1906-1978),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 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 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 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 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的王国。 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 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 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 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 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 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 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 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 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 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 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 不过十几人。

六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六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1、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 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 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 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 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 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 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 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 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 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 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 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 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 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 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

著名数学家的5个传奇小故事

著名数学家的5个传奇小故事 很多伟大的数学家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不是无意义的琐碎,也不是一些让人盲目追求的癖好。而且一些高贵的品质和令人称艳的能力,让我们对其敬仰,这些伟人也会因此成为我们的偶像,让孩子有一个追逐的目标。如果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的,对数学没兴趣,就让孩子一起看看数学家的故事吧! Top1:伽利略质疑权威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

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Top2:小欧拉怀疑上帝 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孩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Top 3:小欧拉机智改羊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