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人大教授:孙树涵

开场白:

中国昨天:原始推动力加投资需求,消费率极低,内向型封闭的发展战略的国内市场。

今天:市场是世界性的,生产方面全部超越国界。

人事经理需具备超人的洞察力、应变力、忍耐力、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弱点,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自我选择。

商品贸易交流被跨国公司取代,不仅可利用生产资料人力资源等,对贸易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领导所具品质!

人力资源开发:道德心智:

1、创造性的洞察力1、目标追求

2、敏感力2、诚实的面对自我弱点

3、远视力3、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

4、应变力4、培养情商EQ

5、集中力5、自我选择,自我负责

6、忍耐力、毅力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如何思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

一、时代与企业发展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活动范围内针对人这一特殊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活动。

1.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区别:沟通方式改变,学习的革命(学习方式变化)

企业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员工具备的能力、素质

人力资本-员工本身

结构资本-企业内部模式

顾客资本-顾客关系价值

?区别一:目标追求不同

工业时代-追求规模,以规模求利润,产量

知识时代-企业整体效益的超值,讲求小、好,强调企业整体提高,服务超值,企业持续高速发展。

?区别二:管理系统

工业时代-物质资本为核心技能

知识时代-以智力资本为核心联接其它技能。

?区别三:管理思想

工业时代-标准制度、激励系统让人更稳定、努力,让人“尽力”是理性管理思想。

信息时代-人性的思想,更多要求人“尽心”工作,让人更聪明地工作,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是人性管理思想。

?区别四:管理秩序

工业时代-强调等级秩序,金字塔型,职能管理。

信息时代-组织要求扁平化,强调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重心下移。

2.时代对管理的要求

策略联盟:

(1)从营销角度看:是顾客导向型形成一个服务价值链。

企业生存发展顾客忠诚度顾客的满意度企业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生产效

①由员工处理顾客问题

②品质与创新:{产品、质量、速度、团队}四大魔咒

③注重速度与效率

④组织扁平化

⑤强调沟通,强调企业文化

⑥学习型组织,注重员工自我开发与潜能开发

⑦利益共同体

⑧系统整合,出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

(2)企业注重品质与创新在四个方面:←产品质量,↑速度,→服务,↓团队精神,每一方面均与人相关。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1、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未来成长发展的源泉。

(1)工业时代: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本、企业家。

(2)信息时代:提出了知识是特殊资源,知识、劳动力、企业家价值是企业创造资本的要素,确立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2、人力资源是特殊的战略性资源

从组织上确立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

(1)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本主体是创造源泉

(2)人力资源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

(3)力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可开发性,通过开发可增值

三、人力资源管理进入战略性目标的标志

(1)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度执行实现的主要参与者

(2)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3)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定的对象

(4)人力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而是所有管理者的责任

四、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的作用

1、确定企业人力管理规划

2、人力资源管理与别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相互协作

如海尔公司(略)

五、人力资源管理是全体管理者的责任

1、推荐下属,发现人才

2、价值评价体系

3、是组织各层管理者责任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及内容

一、功能

1、吸纳功能:据组织需求吸纳选拔各类有用人才。

2、维持功能:用有力手段为组织创造良好、健康、安全的环境,培育和

发展企业文化,使企业需要的人才留在企业内发挥作用[事业留人、

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3、激励功能: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组织中的人人尽其

才。

4、开发潜能,使员工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使人才资本不断增值。

二、业务操作内容

1、人员的招聘与录用

工作内容工作要点

(1)工作分析与评价①组织设计与职务系列的确定

②进行工作分析

③编制职务规范

④职务价值评价

(2)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规划①据企业发展目标预测人力需求

②分析人员供需状况

③编制人员招聘计划、晋升、培训

④轮换交流计划、福利、保险计划

⑤人力成本分析与预算

(3)甄选录用①广录人才,开发招聘、挑选甄选工具挑

选录用人才

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人员配置①员工劳动合同管理

②工作轮换组织安排

③内部人才流动

④员工调入与调出手续的办理

(5)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研究①调查外部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

②员工流动率分析

③制定吸纳与留信住人才的政策

④与人才交流服务中介机构密切合作

2、绩效与报酬管理

(1)绩效管理①建立员工分层分类管理体系

②建立企业职能职务等级系列

③建立企业价值评价体系(考核制度、标

准指标体系、任职体系)

④监督协作各级主管实施绩效考核

⑤对部门实行绩效考核对分公司、子公司

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绩效工作面谈,考

核晋升、考勤管理

(2)工资管理①报酬体系设计

②薪金确定

③工资调整

④利润分享与员工持股计划

⑤激励计划

⑥奖励计划

(3)福利管理①掌握国家政策、法规

②制定福利计划与措施保证合理性与充分

③完善福利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

3、员工关系与沟通

(1)员工关系①工资协调

②劳资纠纷处理

③集体谈判

④针对与就业立法有关事项提出意见

(2)员工沟通与参与①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执行

②人事申诉的处理

③员工满意程度的处理

④建立质量小组

⑤企业文化教育

(3)职业安全与健康①了解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并采取相应措施

②事故处理的参与

③协助安全部门处理职工安全规划

④职工安全卫生规划

⑤职工生理健康规划

⑥职工心理健康规划

4、培训与开发规划

(1)培训①培训开发目标与体系设计

②具体草案

③经费预算

(2)培训开发的组织实施①教材、方案与师资

②培训与开发激励建设、管理

③效果评估

(3)管理者能力开发与评价①管理继承人计划

②管理任职资格设计与考核

③管理者能力评价与开发

④管理培训开发与组织实施

(4)职业生涯管理①组织发展与员工适应性调查

②参与组织发展的计划制度

③员工职业生涯指导

三、人事经理的角色

职能管理者决策提出个案处理意见

监督控制者决策建立在监督协调基础上

变革推动者决策保证变革方案有效推行

专业咨询者决策提供上级所需咨询

服务者决策为各个部门各方面提供服务

协调者决策扮演促裁者角色

团队气氛外部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第二章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第一节日本人力资源管理

一、终身制职业:稳定人心

二、缓慢升职和评估:忠诚热情合作排在工作前面;奖励对心理比对经济影响大

三、非专业生涯途径

四、集体决策

五、质量圈

质量不仅是商品包括:准时交货、发出帐单准确、服务时间、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要通过:

计划实施检验行动

过程的四个环境。循环往复提高质量称:丹明圈或丹明环。把质量控制放在中层管理,例:8个一般工人,一名年长资深工人1、怎样解决问题

2、定期解决提高质量等

质量圈――为解决问题而奋斗

六、能力主义管理

所发材料(略)

第二节美国人力资源管理

一、西方管理理论

1早期管理理论4格式塔管理理论

2科学管理理论5当代管理理论

社会人

经济人科学管理理论格式塔管理理论

经济人封闭系统开放型-经济人

机器人Ⅰ(17世纪中-19世纪末) 开放系统

早期管理理论(封闭)

二、美国当代管理理论

(一)麦金瑟的“7s”管理分子图典型理论

机构

战略体制

共有

价位

技术作风

(1)积极主动、灵活的战略

(2)既集中又松散的机构

(3)层次分明和公开的体制

(4)技术、技能、技巧

(5)用社会化企业的哲学管理主体人员

(6)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声不响的作风

(7)做为道德和信养的主体体现的价值观念

1、轻视软件技术、人员作风只注意战略机构体制等硬件

2、日本偏重于社会与日本的差距,人的积极性

3、开括管理者视野

(二)“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体制”

80年代末我国提出《成功之路》成功不仅是技术体制而是文化。公司成功靠企业文化、公司文化指独特的价值标准历史传统、观念道德习惯作风,规划生活信念等,并统一于共同的企业方向中。

8条成功原则:1乐于采取行动(干起来修正再干)

2紧靠顾客(特殊感性服务)

3自主和企业家精神(分成小公司,鼓励创业,支持冒险和创

新)

4以人促产(相信人、尊重人、理解人)

5身体力行建立本组织的价值观念从而建立价值观

6发挥优势如何正确认识,发挥优势

7精兵简政

8有紧有松有高度统一又有充分自主

(三)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

基本观点:1、组织同人一样与生命周期

2、组织同人一样具有个性和生命力

3、组织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4、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由封闭 开放(四)A战略:人与效益的7步骤

1、使用有效标准化企业气氛调查方法来衡量并确定本企业人员

目前基本状况

2、企业据调查数据确认并集中致志立于改进的关键管理环节

(1)改进联系促进沟通

(2)通过工资报酬等实现更合理

(3)灵活报酬制度(自助餐式,多干多得)

(4)重视采纳职工意见并使员工享受分红

3、改变传统经理人员考评和报酬制度,不光考虑利润

4、消除阻碍管理相互沟通做出贡献的障碍

5、向职工汇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方面的设想和行动已做了

哪些,请员工协助制定进一步计划

6、再次用企业气氛调查法确定企业实际状况及如何改革

7、检测企业调查数据同企业经营硬指标有哪些关系(成本、生

产率、盈利率、产值增长)

第三节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日美管理哲学

1、日本企业在社会上作用是为企业内部及外部服务,利润不是第一重要;

美国认为是为股东提供利润的经济实体趋向剥削性,日本认为满足职工

和社会需要第一

2、怎样看待职员

日:看成能使组织发生巨大改变的宝贵财富和能力据Y理论

美:员工生来懒惰(人之初,性本恶)据X理论

3、集体解决运行中的问题

美:员工不参加,发挥个人的动力,个人的自由,缺乏主人翁感和集体参与意识

日:决策前花时间,群体哲学

二、日本与美国管理的差异

1、中国孔子的人本善、忠、孝影响日本,追求享受为道德败坏惮宗、佛教教育人们群体的生活、美国“原罪”观点,资本主义竞争思想,以自我

为中心

2、工业结构的区别:

日:工业筹资方法影响日本人依靠国民储蓄存20%,少有大股东

美:靠股东筹资,短期重利行为

3、日本社会的单一民族观念,经理与员工有平等和同等的机会

美国多元化、多民族、管理阶段的贵族观念

4、日本是古老民族封建家庭工管理深刻影响企业,为家长制统治管理美:独立自由和个人主义,追求财富、幸福等

5、自然资源上的差异影响管理的差异

日本资源缺乏形成生存意识,重视战略,重视国际开拓

美国地大物博

第三章了解人的行为动机,激发人力资源潜能

动机,激励人去行动主观原因,表现为兴趣、理想

需要生理需要始发

产生动机原因社会需要动机的功能选择

刺激内部刺激强化

外部刺激调整

个人因素

动机因素组织因素

个人与组织互相作用因素

动机过程模式

感觉

认知过程知觉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思维

心意识过程想像

理记忆

现能力

象个性心理特征气质

个性心理性格

需要

动机

兴趣

个性倾向性态度

信念

一、动机理论

(一)个人动机理论、模式

斯蒂尔斯、波特个人心理个人倾向性需要、兴趣、态度

对动态度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协调性、稳定性、内稳性

《动机与工作行为》书中提出:个人需要、兴趣、态度、都影响着动机:需要

1、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

生存、衣食住行交住(自然)

①三个层次捕猎劳动,劳动以外的享受(社会)

(精神)

需具有社会特性、后天性

要双向性、客体可能形成主体

的协调性

特稳定性

点内本性、存在于内心

③高级需要:以人的才能充分全面发展和精神满足为标志,对理想

的追求

联络感情

享受需要:审美、尊重与信任、交际交流信息、

健康、家庭人活动发展的需要:劳动的需要、贡献、服务、为社会

的创造、竞技、学习、探究

要发挥人的才能、潜能

安全需要财产

低级需要: 生存需要生命

同化需要衣食住

阳光

空气、水

2、马斯洛需求五层次P74

人的需求是阶段性动态递进的:

最高层的

②安全与安定需求:保障安全,失业、医疗、养老的危机

③归属、爱的需求,有很大影响

④被承认、尊重的需求,地位评价、独立、自由、自信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无限的发展自我开发

3、奥德佛的ERG理论Alderfer

①生存的需要(生理、安全)与马斯洛需求层次不

同的是

②关系的需要不光以满足前进途径

为基础

③成长的需要还有挫折后退

4、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个人动机理论:人们在执行任务时完成任务的动机,在强烈成功需要的人有三种

追求工作成功的驱动力

(挖掘此类人员)

(二)组织动机理论

1、赫斯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世界上任何灾难都是人的灾难,当人的灾难化解了,希望就来了。

激励――卫生因素

动机――保健因素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提出

提出奖励与绩效的关系

积极的强化奖励促进强化人的激励行为反应

消极的强化惩罚强化某种行为经过积极强化以后,会行成重复表现,为取得更好成果,应在雇员最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奖励,要明示下属希望其做到怎样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首先用奖励方法作为激励方式,使绩效为组织服务

教学机器:错误尝试+条件反射强化理论

1促进

动2反应

机3强化,对于工作成绩的反馈,及时强化

行4为了更好结果应在最需要时给报酬

为5明确区分训练

理6明确规定表述所期望的目标

论7报酬的付给要与行动方向一致

强化促进绩效过程-连续过程

开始情况:

奖励

绩效

促进因素

随后情况:

绩效

强化

促进过程――绩效过程

(三)组织与个人相互作用理论

麦克雷格x理论、y理论和目标管理

x理论:基于传统的劳动管理(胡萝卜+大棒)

①人生下来讨厌工作

②为了达到企业目标,必须实施强制、命令、强迫

③人具有喜欢安全、回避责任

(基于人性恶理论)

y理论: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谋求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

①人不是生下来就讨厌工作

②人为了一定的目标可以自我鞭策而工作

③人达到目标与否取决于报酬

④可以自觉承担责任,没有友雄心不是人的本性

(基于人性善理论)

y理人才的育成

论的人才能力开发

优点侧重人性状况

二、激励研究

1、期望途径目标理论

①个人必须了解并感到报酬制度有吸引力,不能暗箱操作

②准确了解什么行为可以得到报酬

③个人了解自己有可能做到这种行为

④必须直接看到行为与效益相连接

⑤行为必须被公平准确地评估

激发力量=效价×期望指根据一个人的经验判断一定行为能导

致一定后果的概率

激发人积极达到目标对满足个人

性的潜力需要的价值

期望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组织奖励个人需要

有人认为这种模式理论上而已,实际上没有具体知道每一步骤每一细节

期望理论与目标:

1、个人必须期望通过努力改进绩效,有能力做(努力-效绩期望)

2、个人必需能够通过期望改变自己的报酬获得报酬(绩效报酬工具)

3、每人的报酬价值观点不同,确定哪些奖励更合适

2、公平理论:对人的不公平不但引起当事人的不满而且引起公愤

[(美)斯戴西.亚当斯提出]

公平: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社会比较(横向)

历史比较(纵向)

如果发现公平会心理平衡安心工作,如果要报酬系统有效,必须使唤人认为

三、群体动力

1、群体在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的

2、群体是受每个成员行为的影响,同时群体边影响每个成员的行为相互影响

3、从管理角度说,工作君体是协调个人行为与实施组织目标的依据(一)群体类型正式群体持久功能

非持久功能

非正式群体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没有明文规定(二)群体形成的原因:(外因、内因)

群体动力心理的创始人:库尔特·勒温――“场”理论

主要决定因素:内部力场的张力――决定

个人需求――导火索内因

环境――外因

B=f ( P · E )

行动个人环境

空间因素

年龄

1、人际吸引是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性别

个性因素:能力与特长、爱

2、群体活动

3、群体的目标

4、依属感

外因――外部环境

(三)管理好组织内部的各种群体

1、鼓励群体公开沟通,促进成员之间相互信任

2、鼓励成员讨论群体的重要问题,不要黑箱操作

四、跨国公司和公众环境间的沟通

跨国公司首先要以坦诚可信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第四章职务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组织与职务(工作)

日本与中国私营企业的区别:日本――企业家族化

中国――家族企业化

企业的:使命/(目的)

战略/原则

组织结构/功能

职务/

一、职务分析与评价的相关术语

1、职务工素

1)有效的细分描述工作活动最小部分

2)包括工作中身体动作

3)任何工作都包括的要素

2、任务:具合时目的,确定某一职务要素集合

3、职责:多项任务集合,包括任务的具体要求

4、职务活动:职务执行人员,为达到目标而经历的各种体力和脑力的活动过程

5、职位:某一个工作人电在一个公司内担任一个或多个职责

6、职务:相似人的职位构成的集合,是同类职位或岗位的总称

7、职业:一组在不同组织中,某些相关职位的集合

8、职业生涯:一个人在一生中经历的一系列职务的联合

9、职务分析:也称工作分析,是一种技术

10、工作分析的核心目的:为管理提供管理所需信息

二、通过工作分析,关键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1、工作的输出特征:某项工作最终产生的是什么?

2、工作的入特征:某项工作同从事该工作人的要求,设备材料录用人的工作方法

3、工作的转换:某项工作如何从输入转换为输出的程序、方法,人的活动行为之间的联系

4、工作的关联特性:每一个工作在组织中的任务位置,对人的能力、体力的要求,适用工作的法律

三、工作分析能提供什么信息7W

1)谁来作

2)做什么

3)在哪做

4)何时做

5)为什么要做

6)怎么做

7)为谁做

1、工作活动:实际包括什么活动

2、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类型,包括感情、沟通

3、绩效标准:这项工作的产出是什么?人文条件、地理条件

4、对人的具体要求:开发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工作经验、培训程度

四、工作分析的功能

1、组织内部用途

(1)组织决策过程(2)工作与设备设计(3)人力资源管理(4)其他用途组织结构工作设计人员聘用选拨、安置制度教育组织计划规章制度方法设计培训、开发课程职组织政策工作安全绩效标准

薪资管理

劳资关系

五、组织设计原则

复杂性:纵向分布

1、组织结构正规化问题:规章条例多

集权化:决策权力的集中程度

2、组织设计原则:

(1)劳动分工:过去是为提高生产率,而现实在某一上是人员非经济性的工作丰富化,团队精神,环境的布置等等

(2)统一指挥:组织的适应性与弹性者

(3)职权与职责:相信管理者的权力,个人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4)管理的跨度:传统窄小的跨度,而现在组织扁平化

(5)部门化:顾客部门化受到重视

六、六大管理流派及主要代表

1、官位主义――韦伯、米歇尔、汤善森

2、科学管理――泰勒、吉尔而雷思、甘特

3、行政管理――法约尔、巴纳德、福利特

4、人际关系――梅奥、布朗、迪克森

新人际关系――阿格瑞斯、米尼思、布莱克

5、没有系统的思想――李克特、马斯洛、麦格雷格、沙因

6、大师理论――布兰查德、波特、坎特尔

组织形式:

机械式(官僚行政组织):高度的正规化、集权决策、严格的层级关系、固定的、正式的

有机式:合作的,不断调整职责,低度正规化,非正式沟通渠道、分权决策集权的职能式结构:矩阵结构、网络结构

第二节职务分析的程序

一、一般程序:1、确定工作分析目的,用途不同选择方法不同

2、成立工作小组,设计工作方案,制定规范

3、收集背景信息

4、选择工作代表

5、收集工作信息:信息描述、分析

6、评价收信的信息:

名称分析

工作活动分析任务分析

责任分析:工作关系的分析、劳动强度分析、

工作环境分析、任职人员必备条件分析、

7、编写工作说明书

信息评价四性:完整性、准确性、容易理解性、适应性

二、另一种表述工作分析的程序

1、计划准备阶段

2、设计装备阶段

3、分析与评价:信息的收集、综合整理

4、结果表达阶段

5、评价与反馈阶段,对工作分析本身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第三节职务分析的方法

一、定性方法

1、定性分析技术(1)观察法:适用于操作性工作

(2)面谈法:个人面谈,群体面谈、此法利于沟通

2、工作日志法:方便考核,要求工作人员边记录与工作有关的活动,日清

月结,第二天,

日清日高,为合理制定岗位确定依据,工作写实

二、定量分析技术

1、工作分析问卷(PAQ)

类别工作要素举例

信息加工书面材料的使用

决策沟通编码/译码

身体的活动使用键盘

技能性活动交谈/谈判

运用工具或设备在高温下工作

2、功能职务(工作)分析(FIA)

认为所有工作都和任职者联系

资料人事

描述描述描述

综合教导装配

协调谈判精确装配

分析指导操作

编辑监督驾驶

计算取悦照

复利劝悦移

比较指令驾

服务

接受指导

第五章职务描述与职务说明书

一、工作(职务)说明书

1、工作标时:工作名称、地位、日斯、撰写人、编码人

2、工作描述:工作概述、描述工作一般特征(1)工作活动的描述(2)各

项活动发性的地点、时间(3)工作结果描述(4)使用的工具和设备情

况(5)工作的姿势

3、工作关系:与组织内部与外部人员的关系,这项工作可以升迁,轮换的

职位

4、责任与义务

5、权责范围:决策的限制,提供与接受指导与监督,财务瞀的限制

6、绩效标准:单向工作输出的结果的好坏

7、工作条件:噪声、危险程度、照明

8、任职资格:知识,经验能力、兴趣、爱好、一般特征,特殊能力、学历

鱼骨头分析:

市场领先

规模

二、招聘的一般程序

1、招聘需求:事业拓展

人员补缺

人员调整

2、确认需求:1)基本确认信息准认

准时参与

准时决定

2)条件的进一步确认背景:学历、工作经验

技能:现实、潜在

特别需要:为人

发展计划

(1)渠道的选择:上网、人才招聘会

3、招聘行动计划(2)成本与瞀:直接成本、管理成本、潜在成本

4、实施计划(3)时间与进程:准备时间、面试、决策、反馈、

录用

(4)活动与控制:参与人、决策人、面试活动:

初试、复试、申请、反馈

5、角色定位面试(1)面试的程序:面试准备,接待活动、讨论决定、面试反馈

(2)面试之前的准备:资料的准备工作说明书,后选人的资料和

①相关资料:教育、工作背景的相关资料、了

解收入、

证件特别经验和与工作相关的资料,成功解决

问题的报告

②问与资料相关的问题与信息,职业素质、职

业能力:

门槛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

③确认标:统一的评价标准、内容以及有效的

指标把握

④规纳/设计

⑤时间、地点的准备

⑥拟定计划

(3)如何接待:洽当的接待定义:未来团队成员的心理加

入,未被录用的心理体验

如何接待:要照顾个人需要-尊重的需要

(4)技巧:怎样问原则

方法

何时开始-怎样切入主题

如何引导:您的意思是

如何倾听:坐资放松,用非语言表示

怎样记录:系统简要描述法:一般、保守、讲究、

整洁、修饰得体

特殊描述法:任务、特征、相貌

评价法:尽量科学

怎样介绍:清晰、简洁、保密、弹性

怎样结束:清楚的表示

综合测评:智觉类型差异综合型:

宏观

分析型:细节

认知能力的差异

视觉记忆

情景测试

模拟测试

多人面试

活力考查:团队意识

(5)面试活动中的问题

不洽当的接待:使应聘者紧张、依赖

面试者的无理

面试者无计划的言行

面试之间的讨论

忽视企业变化和应聘者价值取向的配合

无计划的面试:容易产生优先效应和晕轮效应

错误的语言或导引性的语言(6)选人的方法:关键要素选人法

重复选人法

加权系数选人法

(7)招聘渠道:个人介绍、广告媒体、扮演星探,中介公司

个人介绍:背景了解,易沟通、容易先入为主

广告媒体:传播哉广,容易吸纳人,周期长,费时费力

扮演星探: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切省费用,有向心力,但个人认识的局限性

代理甄选公司:有底数,节省精力,周期长

猎头公司:高层工作,有针对性,顾问性,费用太高(8)有招聘的内容:

确保招聘的目标条件:为人的态度,工作态度,行为方式

确保应聘者与目标条件的吻合

确保应聘者提供资料的准确性

确保招聘渠道、方法的合理选择

(9)如何审查申请表

过去单位珠评价书

重要人物的推荐信

空白档案(要认真审查)

学历(是否有假)

三、招聘广告

1、原则:

2、引发工作兴趣

3、创造工作之外的吸引力:工作生涯

4、引发人的行动

四、招聘跨国企业人才的方法

测试、面谈

注意不同国家对业人才招聘和人事管理的要求的方法

(一)跨国企业面谈

1、动机(1)面向应试者,需要出国的原因迫切度

(2)应试者是否喜爱旅游、读什么书、与外国人的交往

(3)确实对国外生活有现实了解

(4)配偶对出国的态度

2、健康状况(1)是否影响驻外的健康问题

(2)应适者是否健康有无可预见病变

3、语言能力(1)是否具备学习新语言的能力

(2)现有语言能力

(3)配偶的语言能力

4、家族情况(1)应试者搬过几次家

(2)搬家遇到什么问题

(3)最近一次搬家在何时

(4)这一次出国配偶报什么目的

(5)有几个孩子都多大

(6)是否离婚没有,今后离婚的可能性有多大,家庭是否稳固

(7)是否把孩子带出去,带几个为什么

(8)与外祖父母是否住一起,多长时间看望一次

(9)家庭成员对其出国有何看法,出国是否影响家庭员上学

5、机敏与创新精神

(1)是否有独立自主能力,对某一问题做出决策,判断并坚持

自己的看法

(2)是否具备处理复杂问题能力

(3)在人力物力很有限的情况下,能否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4)在出国期间发生职责和权力不清的情况能否随机应变妥善

处理

(5)是否能向当地经理及工人作人员解释清楚公司的原则、目的

(6)有无自我约束能力

(7)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去克服所遇困难

(8)在无监督情况下是否能很好工作

(9)在条件缺乏情况下应试者能否处理

(10)能否有效工作

6、适应能力

(1)待人接物是否敏感对别人是否能开城不攻,是否能很好协作

能否互量互让

(2)怎样应付新情能否理解文化差异

(3)应试者是否对文化差异敏感能否融合

(4)应试者是否理解其扎根于本土的文化价值观

(5)应试者能否面对各种危机

(6)应试者对政府机构了解如何

(7)在国外能否跟同事一道签定合同

(8)遇问题是否有耐习

(9)是否是一个心情愉快遭受失败也不气馁的人

7、职业计划

(1)除把出国看为短暂的旅游是否有其他考虑

(2)出国是否有利于他的发展,公司是如何考虑的

(3)他的职业计划是否现实

(4)应试者对公司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5)应试者是否有人事覆历材料

8、经济状况

(1)是否存在影响其出国的家族及法律问题

(2)家族经济问题是否是出国的不利因素

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在竞争和自由选择条件下确立企业与员工长期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例中国的化为与海尔

海尔:1、斜坡平均价格人才发展论

斜坡角度为竞争的程度

球体半径为人才能力

弹性为活动的发挥

2、全员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

变相马为赛马,员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理

3、“三才”并存,动态转换优秀员工

合格员工

试用员工

4、中层干部分类考核界满轮换,使中层干部有压力同时有动力

5、竞聘上岗,人人可升迁

6、80%比20%的原则,20%为核心层股干层与中坚层,这20%创造企业80%的财富,公司对此种员工福利大大倾斜,

讲公司同时讲竞争

华为:不搞终身雇佣制,主张自由雇佣自身,无终身制,允许优秀员工长期工作,但使唤员工有现实限制与压力

(1)通过持续不断的考核,评价把能力与文化不适应的员工内部下岗,并消除沉淀转换

(2)分层、分类的职务系列和任职标准

(3)公开应聘上岗中高级职务转换并定期述职

(4)以KPI体系(关键绩效考核)为核习绩效考核

(5)动态价值分配体系,充分拉开差距,坚定不移地向优秀员工倾斜

(6)以员工知识能力和业绩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合理定位让最有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第六章绩效考核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大全

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大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弗布克1+1管理工具箱系列 人力资源部 规范化管理工具箱 3 目录 第一章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图 二、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图 三、人力资源部职责 四、人力资源部权力 五、人力资源部经理岗位职责 六、人力资源总监岗位职责 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主管岗位职责 二、人力资源规划专员岗位职责 三、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基本程序 四、趋势分析法工作流程图 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步骤 六、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步骤 七、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构成要素 八、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编制流程

九、人力资源原始成本核算内容 十、人力资源重置成本核算内容 十一、预算执行情况反馈流程 十二、预算差异分析报告 十三、人力资源年度规划表(范本一)十四、人力资源年度规划表(范本二)十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流程(范本一)十六、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流程(范本二)十七、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流程(范本一)十八、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流程(范本二)第三章招聘管理 一、招聘主管岗位职责 二、招聘专员岗位职责 三、人员需求申请表 四、内部招聘工作流程图 五、面试实施流程图 六、应聘人员登记表 七、员工面试记录表 八、面试成绩评定表(一) 九、面试成绩评定表(二) 十、面试成绩评定表(三) 十一、招聘计划管理流程

十二、招聘与录用流程 十三、内部招聘管理流程 十四、内部招聘管理流程(二)十五、员工试用管理流程 十六、员工转正工作流程 十七、人员筛选流程图 十八、初试进程图 十九、内部人员竞聘流程图 二十、内部人员岗位竞聘申请表 第四章培训管理 一、培训主管岗位职责 二、培训专员岗位职责 三、培训需求提出方式 四、外派培训的方式 五、培训需求调查流程 六、员工培训管理流程 七、外派培训管理流程 八、公司第一阶段培训计划表 九、公司第二、三阶段培训计划表 十、培训师评估调查表 十一、培训实施流程 十二、技术人员培训常用方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全员性、全局性、持续性的特点。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较大,管理工作特别是用人机制也亟待改进,而且激励机制乏力,面临技术人员的大量外流。完善的激励机制可有效的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吸引人才,防止人才流失,真正实现由人力资源优势到市场竞争优势、生存发展优势和综合效益优势的根本转变。 企业要想赢得发展先机,把握住在国内外同业竞争市场上的主动权,保持经久不衰的经营活力,其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导入全新的人力资源经营理念。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任务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庞大的人力资源队伍进行更新改造,合理配置、加大员工培训和开发管理力度,以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年龄合理、专业配套,能够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人事管理,它有很强的

自身特性。 全员性每位员工都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对象,通过对员工的职业设计和工作技能、工作态度的开发管理,企业将最大限度地拥有合格员工并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工效。 全局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所有职能管理部门和基层生产经营单位共同 开展。尤其是基层生产经营单位,他们最清楚 本单位的工作岗位责任、岗位结构,熟悉未来员工配备需求和工作技能的具体情况,对本单位员工的考核、开发、激励方案最有发言权,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应发挥关键作用。 持续性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知识、智力、技能无论是在开发、配置和使用中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开而不用则有可能退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荒废,造成人力资源不断相对贬值,所以在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要不断对其进行开发、遵循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正确地制订人力资源录用、开 发、保持和使用等相关政策和措施,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一、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 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 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 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 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 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 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 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 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 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

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 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 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也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不管是机构、公务机关或是法人机构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育,甚至不 惜投入大笔资金办理教育训练。培育人才的目的在于组织整体能力 的开发、提升或是经验的传承及核心能力的维系。由此可见,组织 的发展与人才的养成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断言,一个 不重视人才养成及维系的组织,将丧失其竞争力,面临无情的淘汰。“训练发展”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涵盖面最广,影响最深 远的组织功能。在开发人员能力,进而激发其潜力的方面,教育训 练确实有着重要的贡献。然而,每位员工的资质能力不同,自然无 法采用一套四海皆准的训练方法,因此,如何分门别类,依“人才”及组织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并从“知识”、“态度”、“技巧”等 方面考量课程的设计,遴选适任的讲师,便是每一位训练专业人员 最重要的课题。在即将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环境的变迁、 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资讯的爆炸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在在都挑战 着训练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唯有不断充实与学习,方能保持领先, 也才能对组织提供更大的贡献,发挥培育人才的关键力量,推动组 织迈向更具希望的明天。 美国训练及发展协会 (ASTD,AmericanSocietyforTrainingandDevelopment)所出版的“PositionYourselffortheFuture”小册中,由 LaurieBassi,GeorgeBensonandScottCheney所撰写的“TheTopTenTrendsinHRD”提到了人力资源发展(HRD)的未来发展趋势,经摘录如下: (一)为因应科技的快速变革,将持续提升对专业技术的需求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技不断的革新,造成整个世界难以评估的影响,广及政治型态、经济、文化…许多的层面,同时它也带动着人力运 用的型态的改变。因为这样的变革,我们开始使用并享受许多高科 技产品的方便,但熟悉这些产品的专业人员与这些高科技产品,必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规范资料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在2003年8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四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四、本《标准》是在各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参加编写的主要人员有:于法鸣、游钧、莫荣、岳威、时勘、安鸿章、曹来京、蔡宁、胡小勇、韩永江、童天、刘小玲,参加审定的主要人员有:董克用、孙义敏、于庆义、徐兰宇、江苏平、陈蕾、杜旭,在此一并致谢。 五、本《标准》业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自2007年2月6日起施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 (2007年修订)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1.2 职业定义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最具竞争力的十大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厂商

最具竞争力的十大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厂商包括: SAP公司的mySAP ERP HCM, 仁科公司的PeopleSoft, 甲骨文公司的Oracle HRMS, 铂金公司的PowerHRP Suite, 施特伟公司的HRplus, 东软公司的东软慧鼎, 明基逐鹿公司的Guru eHR, 用友公司的e-HR, 金蝶公司的HR系统, 普利斯奇正公司的e-HR。 (一)SAP公司的mySAP ERP HCM 厂商概况: SAP 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成立于1972 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中国公司于1995年在北京成立。 产品特点: 在其博大精深的企业资源规划(ERP)解决方案中,SAP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正式名称是人力资本管理,即mySAP ERP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mySAP ERP HCM)。SAP对HCM概念不遗余力地推广,强调了SAP 已经把人力资源视为企业的战略资源来管理,以区别只提供传统人力资源功能的普通厂商。 在具体功能上,mySAP ERP HCM 的优势体现在能够对个人和团队贡献进行管理、衡量和奖励,能够将员工的技能、行为和激励与业务目标看齐,在最佳时间将最佳人选分配给最利于公司增值的任务上。总的来说,就是量化了人力的作用,真正把人力作为一项资源来进行调配。 mySAP ERP HCM 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 1.员工培训与发展:可以制定个人培训计划、职业规划、接任计划。 2.薪资计算:支持50多个国家的工资单和规章制度要求。 3.工作排程非常完善,得益于学习了制造业在这方面的需求和管理的严密性,和Oracle/Peoplesoft相比,SAP的这一特点尤其突出。 4.人事管理:员工自助服务使员工可以随时查询、维护个人信息。 5.Portal做得,不少方面还比以易用性著称的Peoplesoft的Enterprise Portal还好。 6.组织结构管理: 有图形化的工具画组织结构图,比较方便。

世界上最著名的4大HR

世界上最著名的4大HR咨询公司: 一、Watson Wyatt(惠悦咨询公司) 惠悦咨询是世界著名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精算的顾问公司,在全球37个国家中拥有87间办事机构和超过5,000名专家。公司1985年与中国大陆建立了业务关系。该公司从1985年起就进入中国开展业务和服务,并在1998年正式成立了独资的惠悦咨询(上海)公司。该公司在人力资源策略、财务、薪酬和福利,绩效管理,员工交流及退休计划等方面提供服务。在亚太地区,惠悦提供的服务包括:.员工福利咨询 .投资咨询服务 .人力资本服务 .(员工)奖励与工作表现的管理 .数据服务和调查 .保险咨询 二、Hewitt Associates LLC (翰威特公司) 翰威特(Hewitt Associates LLC) 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具有60年的客户服务经验和市场先导地位,专长于为企业提供策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其客户包括《财富500》中75%以上的公司。 三、Hay Group Limited(海氏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ay集团1943年在美国费城成立,目前在全球34个国家有70多家办事机构。该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力的咨询服务,服务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企业文化的诊断和再造,领导才能的开发,公司高层的选拔和辅导,后备干部和职业发展规划,薪酬与激励体制的建立等等。在薪酬体系、绩效管理、岗位评估,企业文化及情商等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该公司已向近一万多家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以及各国的国有和民营企业。 四、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 (美世人力资源咨询) 美世人力资源咨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的美国威达信集团公司(Marsh & McLennan Company,MMC)的一个部门。1959年,威达信集团兼并了William M. Mercer 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William Manson Mercer于1945年在加拿大成立的公司)后,我们开始采用"伟世"(William M. Mercer)这个名字。1975年起,伟世正式成为威达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02年,公司更名为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同时成立的还有"美世投资咨询公司",也隶属于威达信集团)。

中国特色人力资源管理精髓

以下是本人对于中国式组织人员发展这方面的学习认识和心得。 关于中国组织人员发展的学习笔录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source management。这个词来自于西方,我国以前的讲法是:人事管理。而面对中国当下最合适的称谓应该是:组织人员发展。一方面,中西方的文化和环境纯在很大的差异。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多情况下是与我国的组织人员发展格格不入的。比如:美国是一个追求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的移民国家,故人力的发展更注重的是资源效绩的使用和管理。然而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历史大国,人力的发展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定位发展,在我国人力不能称作是资源。人是利用资源的主体,其价值更多在于人员价值实现,道德修养,社会影响等,而不是机器式的利用关系。因此在中国定义人力时,应该区别资源这个词。 而中国式的组织人员发展说到底就是认清人选对人,用好人,协调好人员,发展人员的潜力,为人员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 认清人选对人:人为万物之灵,人有无限的潜力。人之所以称之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具有灵性,思考力,创造力和无限的潜力。所以当我们选用一个人之前,除了对其进行相关的能力结构进行了解以外,更是要进一步对这个人的价值观,道德素养进行相关的考究。既为万物之灵定有好有坏之分,而这好与坏并不是在于其能力,而是在于其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一个修养不够的高级人才往往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毒瘤;反而如果是一个修养较好,潜力无限又加之于好的培训发展的人员会是一个企业的重要支柱。 当下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企业大量聘用一些“海归”“高学历”等所谓的高材生,没有注意“一个人”的相关考量,造成很高的离职率,忠诚度不高,与组织不协调等不良影响。这归根到底就是在选用人才时没有注意其人员的素养考查。人员的聘用并非高学历,高层次就好,往往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聘用“最合适的人选”。只有合适,其才会与企业合力,合心,与同事和谐,加之予适当的培训发展,其就会成为企业的得力员工,是企业生生不息的一条重要源泉。 认清人选对人后,我们就需要发展好员工。如何用好员工呢?在西方人力资源是利用关系,即以事为本。所以西方主要可以通过各种管理条例,规章制度来进行人力的使用。而我国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状况。发展好人员除了借鉴西方的管理和规章制度之外,更得注重人性化的一方面。人性有创造和自主性,必须得到相当的尊重,而贯穿中国式组织人员发展的就是:敬人者,人恒敬之----镜子效应。 在组织人员发展时,一方面一定程度地利用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得充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史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史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 1、从传统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对人和事的管理是伴随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现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并且从美国的人事管理演变而来。70年代后,人力资源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适用,它从管理的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全方位向人力资源转变。从80年代开始,西方人本主义管理的理念与模式逐步凸现起来。人本主义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主义管理被作为组织的第一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便应运而生。它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差别,已经不仅是名词的转变,两者在性质上已经有了较本质的转变。 1)、传统人事管理 (1)、传统人事管理活动。早期的人事管理工作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分派、工资发放、档案管理之类琐碎的工作。后来逐渐涉及职务分析、绩效评估、奖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人事制度的制定、员工培训活动的规划与组织等。 (2)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的性质。传统人事管理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以短期导向为主,主要由人事部门职员执行,很少涉及组织高层战略决策。 (3)传统人事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由于人事活动被认为低档的、技术含量低的、无需特殊专长的工作,因而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人事管理只属于执行层次的工作,无决策权力可言。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 (1)区别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以提高扩大、从行政的事务性的员工控制工作转变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系统,以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因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它被看作为一种单纯的业务管理,从技术性管理活动的架构中分离出来。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相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成为组织战略与策略管理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 (2)区别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组织的第一资源,更注重对其开发,因而更具有主动性。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早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早期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只强调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忽略人力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可开发的特征,忽略人力

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作者】赵曙明/周姝 【作者简介】赵曙明周姝,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 [编者按]本刊从今年第2 期起将陆续发表南京商学院赵曙明教授组织撰写的专题系列文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包括德国、美国、日本、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现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是加速科技革命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希望这组系列文章对经济界和企业界开阔思路会有所助益。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各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各有其特色。在德国,贯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重视人性管理,尊重员工自身价值,给予员工参与管理的权力,强调个人与企业整体的配合。这在企业雇佣制度、劳资协调体制、员工参与管理制度,以及职业培训制度中有充分的体现〔1〕。 一、德国企业的雇佣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12条第1款规定:“所有德国人都有自由选择职业、工作岗位和培训场所的权利。”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德国长期以来坚持“自由择业”政策。企业主或经理有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行招聘或解雇员工。员工本人也有选择工作的自由。公司与员工的“双向选择”是德国企业自由雇佣制度的核心内容。公司与求职人员经过双向选择达成一致意见,求职者填写求职表,体检合格后,就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企业与员工“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避免个人由于客观因素影响主观才能的发挥,德国各级劳动局专门提供就业指导这项服务。德国劳动局作为一个公益机构,其宗旨是为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服务,方式多样并尽量做到完全满足申请者的需要。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应正确地理解申请者的主客观愿望,另一方面还应弄清申请者的身体状况、智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人际关系等等,与此相关的是弄清在考虑范围内的每一个职业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无发展前途,然后再提供指导。就业指导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全面介绍职业选择中的问题、职业培训的多种途径、各类职业及其发展倾向(即所谓职业方向问题)等。就业指导不负责协助选定职业之后的落实问题,即协助介绍培训岗位、协助处理各种手续等。就业指导有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首先由劳动局下属的职业研究所对全国的、地区的以及国际劳动力市场和职业流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便向每一个人提供其感兴趣的职业培训情况、选择职业的可能性。同时,劳动局还大力发展就业情报工作,免费提供情报资料。此外采取心理测试的方法,了解求职人员的智力、兴趣爱好、潜在意识倾向等,而且就业指导人员一般都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工作认真负责,这些都保证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达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2〕。 德国企业一向力求人员少、素质好、工作效率高。员工进入企业后,均设立人事档案。从经理、工程师到技术员都要进行定期考核,能者提薪晋级,平庸者则被劝退解职,违纪犯法者开除,实行因事定人,定岗定位。与美国的快速提升相比,德国企业中员工的晋级比较缓慢。德国人通常认为,35岁以上的人才具有担当管理者的资格。在晋级企业管理人员时,德国企业强调技术第一。德国企业曾有过规定,在大企业工作的各级职员必须先在大学或职业学校受到基本扎实的传统技术培训。对企业管理者的要求,必须是技术专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企业往往先把他们派遣到研究部门工作几年,然后再到实际工作部门去学习管理知识与经验。所以他们的晋级比较缓慢。即使是他们中间的出类拔萃者,也不会享受照顾待遇,通常要到40岁,甚至50岁才能出任总经理。这样就保证了企业高级管理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学位的人,基本上由专家来治理企业。德国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三个优点:1.职员能忠于企业;2.领导层之间容易协调;3.能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德国法律禁止突然解雇工人,法律规定,厂方在每季度结束前六周宣布解雇名单,让工人有

人力资源必备的10个常用管理工具

人力资源必备的10个常用管理工具 1.招聘面试的STAR原则: 2.职责清晰的6W1H原则 ◆Who-工作的责任者是谁? ◆Forwhom—工作的服务和汇报对象是谁? ◆Why—为什么要做该项工作? ◆What—工作是什么(主要指工作的内容)? ◆Where—工作的地点在哪里? ◆When—工作的时间期限? ◆How—完成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程序? 3.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体相关性(Relevant);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日期(Time-based);或者是第二种解释: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 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 ,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 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 和观察;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4.有效管理的PDCA原则:产品质量控制原则。 ?P—plan计划 ?D—Do实施 ?C—Check检查 ?A—Adjustment调整 5.经理职业化的MKASH原则 ●动机(Motivation):处于核心的地位。 ●知识Knowledge:专业化 ●技能Skill ●行动Action ●习惯Habit 6.制作企划书必须具备的8个要素即5W2H1E ?What什么—企划的内容、目的 ?Who谁—企划相关人员 ?Where—企划实施场所 ?When—企划的时间 ?Why—企划缘由、前景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解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解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解析极其特点是什么?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从现实应用的状态,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在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解析极其特点中,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产品,且多余的人力也无法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会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解析及其特点 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脑力和体力的人,而是指能独立参加社会劳动、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所以,人力资源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关于劳动年龄,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劳动年龄的规定不尽相同。一般国家把劳动年龄的下限规定为15岁,上限规定为64岁。我国招收员工规定一般要年满16周岁,员工退休年龄规定男性为60周岁(到60岁退休,不包括60岁),女性为55周岁(不包括55岁),所以我国劳动年龄区间应该为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 常行博士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硕士、美国管理学博士 现为北京天下伐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首席人力资源专家! 在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解析极其特点中的服务特点 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资源,是各种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有活力和弹性的部分,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基础性:人力资源外包所涉及的内容是传统人力资源活动的基础部分,即具有基础性,这是人力资源外包活动存在的必要理由。社会进入到21世纪,企业管理也变为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随即被提升到战略层次,之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人事管理工作也转变为战略管理的下层建筑。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讲,为了更好扮演老板战略伙伴的角色,也必然要求他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外包给专业机构操作,以便自身腾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战略层次的思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沿革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第一个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1902年在()现金出纳公司设立的劳工部门,它的工作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 选择一项: .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比利时 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 B. 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C. 完善了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使我国的公务员法律体系完整、成熟 D. 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3、人力资源研究劳工管理阶段的核心思想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人们主要关心友谊、尊重、温情这些社会需要 B. 人天生是懒惰的 C. 人的天性就是厌恶劳动而贪图安逸 D. 主张采用物质引诱的办法引诱人与事结合 4、我国古代社会中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的制度是()。 选择一项: A. 俸禄 B. 品秩 C. 薪级

D. 等级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开始施行。 选择一项: A. 2007年7月1日 B. 2006年1月1日 C. 2006年7月1日 D. 2007年1月1日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方法与私营机构是没有质的区别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2、理性官僚制的弊端在企业组织比在行政组织体现得更加明显,帕金森效应更容易在企业组织中发挥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3、人类历史上约定俗成的“选贤任能”的程序就是人类人事制度的最初萌芽。() 选择一项: 对 错 4、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服从于其决策层的意志,无须对社会公众公开,其操作过程也是经常隐蔽不公开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人力资源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二)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在以前普遍称为人事管理,继人力资源管理之后又出现了人力资本管理的概念。有人认为把人当作资源或者资本都存在不当之处,不过,人员受雇期间人的工作能力是企业的资源,但这种资源和其它资源相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何道谊在《企业模式的趋势与人员能力管理》一文中提出以人员能力管理取代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并把人能管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人能的

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人大教授:孙树涵 开场白: 中国昨天:原始推动力加投资需求,消费率极低,内向型封闭的发展战略的国内市场。 今天:市场是世界性的,生产方面全部超越国界。 人事经理需具备超人的洞察力、应变力、忍耐力、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弱点,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自我选择。 商品贸易交流被跨国公司取代,不仅可利用生产资料人力资源等,对贸易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领导所具品质! 人力资源开发:道德心智: 1、创造性的洞察力1、目标追求 2、敏感力2、诚实的面对自我弱点 3、远视力3、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 4、应变力4、培养情商EQ 5、集中力5、自我选择,自我负责 6、忍耐力、毅力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如何思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 题 一、时代与企业发展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活动范围内针对人这一特殊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活动。 1.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区别:沟通方式改变,学习的革命(学习方式变化) 企业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员工具备的能力、素质 人力资本-员工本身 结构资本-企业内部模式 顾客资本-顾客关系价值 ?区别一:目标追求不同 工业时代-追求规模,以规模求利润,产量 知识时代-企业整体效益的超值,讲求小、好,强调企业整体提高,服务超值,企业持续高速发展。 ?区别二:管理系统 工业时代-物质资本为核心技能 知识时代-以智力资本为核心联接其它技能。

?区别三:管理思想 工业时代-标准制度、激励系统让人更稳定、努力,让人“尽力”是理性管理思想。 信息时代-人性的思想,更多要求人“尽心”工作,让人更聪明地工作,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是人性管理思想。 ?区别四:管理秩序 工业时代-强调等级秩序,金字塔型,职能管理。 信息时代-组织要求扁平化,强调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重心下移。 2.时代对管理的要求 策略联盟: (1)从营销角度看:是顾客导向型形成一个服务价值链。 企业生存发展顾客忠诚度顾客的满意度企业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 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生产效率 ①由员工处理顾客问题 ②品质与创新:{产品、质量、速度、团队}四大魔咒 ③注重速度与效率 ④组织扁平化 ⑤强调沟通,强调企业文化 ⑥学习型组织,注重员工自我开发与潜能开发 ⑦利益共同体 ⑧系统整合,出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 (2)企业注重品质与创新在四个方面:产品质量,速度,服务,团队精神,每一方面均与人相关。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1、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未来成长发展的源泉。 (1)工业时代: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本、企业家。 (2)信息时代:提出了知识是特殊资源,知识、劳动力、企业家价值是企业创造资本的要素,确立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2、人力资源是特殊的战略性资源 从组织上确立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 (1)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本主体是创造源泉 (2)人力资源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 (3)力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可开发性,通过开发可增值 三、人力资源管理进入战略性目标的标志 (1)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度执行实现的主要参与者 (2)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3)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定的对象 (4)人力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而是所有管理者的责任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人本特征。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本取向,始终贯彻员工是组织的宝贵财富的主题,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把人真正作为资源加以保护、利用和开发。 专业性与实践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的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从小公司的多面手到大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家及高层人力资源领导,都有着很细的专业分工和深入的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基本实践活动,是旨在实现组织目标的主要活动,表现其高度的应用性。 双赢性与互惠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互惠取向,强调管理应该是获取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感与成长的双重结果;强调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共同利益”,并重视发掘员工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战略性与全面性。人力资源管理聚焦于组织管理中为组织创造财富、创造竞争优势的人员的管理上,即以员工为基础,以知识员工为中心和导向,是在组织最高层进行的一种决策性、战略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于全部人员的全面活动和招聘、任用、培训、发展的全过程的管理。只要有人

参与的活动与地方,就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理论基础的学科交叉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科学取向,重视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包括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其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系统性和整体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系统取向,强调整体地对待人和组织,兼顾组织的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强调运作的整体性,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之间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是与组织中其他战略相配合,依靠和支持整个组织的战略和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阿姆斯特朗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目标作出了如下规定:企业的目标最终将通过其最有价值的资源——它的员工来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十大工具

一、SWOT分析法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机会,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威胁,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二、PDCA循环 P (计划PLAN) :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 D (实施DO) :实施行动计划。 C (检查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ACT) :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返回到计划阶段,或者如果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 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掘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 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人类正在向知识经济新时代迈进的时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快。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种挑战的直接表现,就是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空前激烈。参与竞争的将包括国有、民营、外资、合资、独资企业等所有企业形态,而竞争也将在中国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同时展开。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将从资金、产品等有形资本的竞争转为无形的智力资本(Intellecture Capital)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才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科技的载体,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而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结合,更使得这场人才争夺战狼烟四起。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如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根本上都表现为人的问题。员工的素质与士气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期望借助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为企业营造适宜的人才发展环境,从而能有效地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从这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中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因素。 1、人在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演变 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视是企业的战略选择问题,而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国内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过程中,总感觉不得要领,花了不少精力,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状况的出现,往往是企业人力资源策略与方法出了问题,或者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人(劳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关系中的地位问题,由此而导致了人力资源工作在出发点上就出现了偏差。 反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后工业经济直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每一次大的跨越,总伴随着生产关系从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到逐渐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变革。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由此而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而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时,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也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劳动者在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演变 工具论阶段 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劳动者被等同于没有思想的物体,是被另外一些掌握土地的人所利用的工具。 要素论阶段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模式的特点.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美、日、法、德) 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的国家、行业、企业,甚至不同的时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日本和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典型代表。美国模式无可置疑的是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典范,而日本模式则可以认为是灵活大规模生产的典范。而且,美国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截然不同,属于两个极端,比较具有代表性,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大多处于两者之间。比如英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接近美国的模式,而德国及欧洲大陆很多其他国家的模式与日本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模式极端的模式也产生了逐步交融的趋势。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美国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对传统的模式进行修改,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引进新的内容。尽管如此,历史上形成的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没有大的改变。 一、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美国已建立起了相当成熟、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而其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劳动力市场是美国人力资源配置的主体场所,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则是美国人力资源配置的最显著特征,美国政府除反对工资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宗教歧视等歧视行为外,对人力资源配置基本不加限制。 美国各类用人机构特别是企业通常采用向社会劳动力市场公布人员需求消息,进而以市场化的公开公平和完全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各类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各大企业或各州政府经常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大学、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社会劳动力市场公布人员需求信息,以供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或拟转换工作的在职人员进行分析选择。而几乎所有的准劳动力从高中阶段起特别是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就十分重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和变化动向,以使自己的所学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倾向,又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未来的就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正式就业以后,如果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或能力倾向有新的自我认识,或发现劳动力市场可以提供新的更理想的职业机会,人们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市场化机制给与依靠个人能力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的员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在这种以短期市场买卖关系为核心的就业关系下,职工的流动性很大,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二、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 美国的各类用人机构特别是大企业重视开展十分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美国的人力资源观认为学校的普通教育水平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实际对于工作技能的具体、多元、多变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发展员工培训(Training),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工作适应能力。在美国企业,员工从录用时刻起首先需要接受系统的职前培训,以后,员工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