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9.3抛物线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9.3抛物线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9.3抛物线公开课教学设计

9.3 抛物线

典例精析

题型一抛物线定义的运用

【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抛物线过点P(2,-4);

(2)抛物线焦点F在x轴上,直线y=-3与抛物线交于点A,|AF|=5. 【解析】(1)设方程为y2=mx或x2=ny.

将点P坐标代入得y2=8x或x2=-y.

(2)设A(m,-3),所求焦点在x轴上的抛物线为y2=2px(p≠0),

由定义得5=|AF|=|m+p

2

|,又(-3)2=2pm,所以p=±1或±9,

所求方程为y2=±2x或y2=±18x.

【变式训练1】已知P是抛物线y2=2x上的一点,另一点A(a,0) (a>0)满足|PA|=d,试求d的最小值.

【解析】设P(x0,y0) (x0≥0),则y20=2x0,

所以d=|PA|=(x0-a)2+y20=(x0-a)2+2x0=[x0+(1-a)]2+2a-1. 因为a>0,x0≥0,

所以当0<a<1时,此时有x0=0,dmin=(1-a)2+2a-1=a;[]

当a≥1时,此时有x0=a-1,dmin=2a-1.[]

题型二直线与抛物线位置讨论

【例2】(2013湖北模拟)已知一条曲线C在y轴右侧,C上每一点到点F(1,0)的距离减去它到y轴距离的差都是1.

(1)求曲线C的方程;

(2)是否存在正m,对于过点M(m,0)且与曲线C有两个交点A,B的任一直线,都有FB

FA <0?若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由.

【解析】(1)设P(x ,y)是曲线C 上任意一点,那么点P(x ,y)满足: (x -1)2+y2-x =1(x >0).

简得y2=4x(x >0).

(2)设过点M(m,0)(m >0)的直线l 与曲线C 的交点为A(x1,y1),B(x2,y2).

设l 的方程为x =ty +m ,由???=+=,4,2x y m ty x 得y2-4ty -4m =0,[]

Δ=16(t2+m)>0,于是???-==+.4,42121m y y t y y ① 又FA =(x1-1,y1),FB =(x2-1,y2).

?<0?(x1-1)(x2-1)+y1y2=x1x2-(x1+x2)+1+y1y2<0.② 又x =y24,于是不等式②等价于 y214·y224+y1y2-(y214+y224

)+1<0 ?(y1y2)216+y1y2-14

[(y1+y2)2-2y1y2]+1<0.③ 由①式,不等式③等价于m2-6m +1<4t2.④

对任意实t,4t2的最小值为0,所以不等式④对于一切t 成立等价于m2-6m +1<0,即3-22<m <3+2 2.

由此可知,存在正m ,对于过点M(m,0)且与曲线C 有两个交点A ,B 的任一直线,都有·<0,且m 的取值范围是(3-22,3+22).[]

【变式训练2】已知抛物线y2=4x 的一条弦AB ,A(x1,y1),B(x2,y2),AB 所在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2),则1y1+1y2

= . 【解析】???=-=x y y m x 4),2(2?y2-4my +8m =0,

所以1y1+1y2=y1+y2y1y2=12

. 题型三 有关抛物线的综合问题

【例3】已知抛物线C :y =2x2,直线y =kx +2交C 于A ,B 两点,M 是线段AB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第1页 共64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章-集合 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高中数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第八章《圆锥曲线》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阶段,抛物线为学生学习二次函数2 =++提供直观的图象感觉;在 y ax bx c 高中阶段,它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最大(小)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并不清楚这种曲线的本质,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逐渐完备,尤其是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之后,已具备了探讨这个问题的能力。从本章来讲,这一节放在椭圆和双曲线之后,一方面是三种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需要,e=的特例;另一方面也是解析几何“用方程研究曲线”这一拋物线是离心率1 基本思想的再次强化。本节对拋物线定义的研究,与初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图象遥相呼应,体现了数学的和谐之美。教材的这种安排,是为了分散难点,符合认知的渐进性原则。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是省一级达标学校,有优越的多媒体设备,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 有强烈的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分析、观察等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与求轨迹方程等内容,迫切想了解抛物线的本质特征。但是在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等方面,发展不均衡,有待加强。三、设计思想 为了培养不仅能“学会”知识,而且能“会学”知识的人才以及根据我校提出的“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设计上,教师应学会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教材的重难点,比如本节的“拋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和“拋物线概念的形成”,教师应学会如何设计不同的活动环节,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分析、探究、反思,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尝试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目标 1.理解拋物线的定义,掌握拋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明确拋物线标准方程中p的几何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求拋物线标准方程问题。 2、通过对拋物线和椭圆、双曲线离心率的比较,体会三种圆锥曲线内在的区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11-3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六十二) 一、选择题 1.在(ax -1)7 展开式中含x 4 项的系数为-35,则a 为( ) A .±1 B .-1 C .-12 D .±1 2 答案 A 解析 由通项公式可得C 73 (ax )4 (-1)3 =-35x 4 ,∴C 73a 4 (-1)3 =-35,∴a 4 =1,∴a =±1. 2.在(1+x )5 +(1+x )6 +(1+x )7 的展开式中,x 4 的系数是通项公式为a n =3n -5的数列的( ) A .第20项 B .第18项 C .第11项 D .第3项 答案 A 解析 ∵x 4 的系数是 C 54 +C 64 +C 74 =C 51 +C 62 +C 73 =5+15+35=55, 则由a n =55,即3n -5=55,解得n =20. 3.在(x +1)(2x +1)……(nx +1)(n ∈N * )的展开式中一次项系数为( ) A .C n 2 B . C n +12 C .C n n -1 D.12 C n +13 答案 B 解析 1+2+3+…+n = n ·n +1 2 =C n +12 4.设(5x -x )n 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M ,二项式系数之和为N ,M -N =240,则展开式中x 3 项的系数为( ) A .500 B .-500 C .150 D .-150 答案 C 解析 N =2n ,令x =1,则M =(5-1)n =4n =(2n )2 , ∴(2n )2-2n =240,2n =16,n =4. 展开式中第r +1项T r +1=C 4r ·(5x )4-r ·(-x )r =(-1)r ·C 4r ·5 4-r ·x 4-r 2 . 令4-r 2 =3,即r =2,此时C 42 ·52 ·(-1)2 =150.

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教案

<<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教案 西乡二中陶小健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本课件需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借助powerpoint、几何画板课件,从动态演示和实物模型入手,使学生对抛物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掌握抛物线定义,明确焦点和准线的意义;掌握抛物线标准方程;会推导抛物线标准方程,掌握P的几何意义,掌握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数形特点,并会简单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抛物线概念和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适当建立坐标系的能力,提高数形结合和转换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们寻找生活中与抛物线有关的物体和形象,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进一步熟悉解析法的应用,会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准线方程、焦点坐标、图象四个条件中一个求其余条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用解析法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坐标系的选取。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引出课题 (借助多媒体)先给出一段悉尼海港大桥的视频和中国一古一今两张抛物线形大桥图片,让学生体会世界的古代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再给出一幅抛球画面。

学生在学习了圆锥曲线中的椭圆后自然想到抛物线。借此教师点明并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抛物线,研究一下《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2.实验探索,归纳定义 为了加深对抛物线直观形象的认识,教师操纵微机,展示多媒体课件,顺序显示下列图形: 1)一条直尺和沿直尺一侧的一定直线L; 2)一个直角三角板并把其一直角边紧靠在直尺的一侧(即定直线L上); 3)取一段细线一段固定在直角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上,把细线紧靠在直尺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上,截取一段使其恰好等于到直尺一侧(即定直线L)的距离; 4)再取定直线L 外一个定点F ,把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这个定点F 上,取一支铅笔P 靠在三角板的直角边上并使细线扯紧; 5)让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紧靠在直尺的一侧(即定直线L上) ,上下移动时铅笔P 就画出一段曲线-------抛物线。 教师展示完成多媒体课件后,找一至两个同学再一次来操作课件展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并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得出定义,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探究点。学生在此问题中,认为简单,其实很容易出错,并且在探究错因时,难于理解。我给提供平台、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让小组代表总结。这里学生容易忽视定义的两个前提—(1)在平面内,(2)点F 不能取在定直线L 上.教师要根据学生探究的情况恰当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问题,得出抛物线的定义后,要及时给于探究全面、分析问题到位的小组同学表扬,对定义描述尚有不足的同学也要及时鼓励,期待他们在下一个探究点能做的更好。得出抛物线的正确定义后,教师板书抛物线的定义。

人教版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练习题全套—(含答案)及参考答案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题全套 (附参考答案) 1. 已知:函数()()2411f x x a x =+-+在[)1,+∞上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 设,x y 为正实数,且33log log 2x y +=,则 11 x y +的最小值是 . 3. 已知:()()()()50050A ,,B ,,C cos ,sin ,,αααπ∈. (1)若AC BC ⊥,求2sin α. (2)若31OA OC +=OB 与OC 的夹角. 4. 已知:数列{}n a 满足()2 1 123222 2 n n n a a a a n N -+++++=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 (2)若n n n b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n S .

姓名 作业时间: 2010 年 月 日 星期 作业编号 002 1. 2 2 75157515cos cos cos cos ++的值等于 . 2. 如果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22 110,220x x y x y x y ≥??-+≤+??--≤? 则的最小值是 . 3. 北京奥运会纪念章某特许专营店销售纪念章,每枚进价为5元,同时每销售一枚这种纪念章还需向北京奥组委交特许经营管理费2元,预计这种纪念章以每枚20元的价格销售时该店一年可销售2000枚,经过市场调研发现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在每枚20元的基础上每减少一元则增加销售400枚,而每增加一元则减少销售100枚,现设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为x 元(x ∈N *). (1)写出该特许专营店一年内销售这种纪念章所获得的利润y (元)与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当每枚纪念销售价格x 为多少元时,该特许专营店一年内利润y (元)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4. 对于定义域为[]0,1的函数()f x ,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三条:①对任意的[]0,1x ∈,总有()0f x ≥;②(1)1f =;③若12120,0,1x x x x ≥≥+≤,都有1212()()()f x x f x f x +≥+成立,则称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 (1) 若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求(0)f 的值; (2)判断函数()21x g x =-])1,0[(∈x 是否为理想函数,并予以证明; (3)若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假定?[]00,1x ∈,使得[]0()0,1f x ∈,且00(())f f x x =,求证 00()f x x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新人教版

1.下列表格中的x 与y 能构成函数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A 中0既是非负数又是非正数;B 中0又是偶数;D 中自然数也是整数,也是有理数. 2.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f (x )=|x |,g (x )= x 2 B .f (x )= x 2 ,g (x )=( x )2 C .f (x )=x 2-1 x -1 ,g (x )=x +1 D .f (x )=x +1·x -1,g (x )=x 2 -1 答案 A 解析 A 中,g (x )=|x |,∴f (x )=g (x ). B 中,f (x )=|x |,g (x )=x (x ≥0), ∴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 C 中,f (x )=x +1(x ≠1),g (x )=x +1, ∴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

D 中,f (x )=x +1·x -1(x +1≥0且x -1≥0), f (x )的定义域为{x |x ≥1}; g (x )=x 2-1(x 2-1≥0),g (x )的定义域为{x |x ≥1或x ≤-1}. ∴定义域不同. 3.函数y =1 1- 1x 的定义域是( ) A .{x |x ∈R 且x ≠0} B .{x |x ∈R 且x ≠1} C .{x |x ∈R 且x ≠0且x ≠1} D .{x |x ∈R 且x ≠0或x ≠1} 答案 C 解析 由???? ? x ≠01-1 x ≠0得? ?? ?? x ≠0 x ≠1,故选C. 4.已知集合M ={-1,1,2,4},N ={0,1,2},给出下列四个对应法则:①y =x 2 ,②y =x +1,③y =2x ,④y =log 2|x |,其中能构成从M 到N 的函数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D 解析 对于①、②,M 中的2,4两元素在N 中找不到象与之对应,对于③,M 中的-1,2,4在N 中没有象与之对应.故选D. 5.(2012·福州质检)设函数f (x )=? ???? 2x -3,x ≥1, x 2 -2x -2,x <1,若f (x 0)=1,则x 0等于( ) A .-1或3 B .2或3 C .-1或2 D .-1或2或3 答案 C 解析 ∵f (x 0)=1, ∴??? ? ? x 0≥1,2x 0-3=1, 或??? ? ? x 0<1,x 0 2 -2x 0-2=1, 解得x 0=2或x 0=-1. 6.(2012·湖北八校联考)设定义在R 上的函数y =f (x )满足f (x )·f (x +2)=12,且 f (2010)=2,则f (0)等于( ) A .12 B .6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节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两个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两个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 +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易误提醒(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在使用时易忽视每类做法中每一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情,类与类之间是独立的.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在使用时易忽视每步中某一种方法只是完成这件事的一部分,而未完成这件事,步与步之间是相关联的. [自测练习] 1.从0,1,2,3,4,5这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数字相加,其和为偶数的不同取法的种数有() A.30 B.20 C.10 D.6 解析:从0,1,2,3,4,5六个数字中,任取两数和为偶数可分为两类,①取出的两数都是偶数,共有3种方法;②取出的两数都是奇数,共有3种方法,故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共有N=3+3=6种.答案:D 2.用0,1,…,9十个数字,可以组成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个数为() A.243 B.252 C.261 D.279 解析:0,1,2…,9共能组成9×10×10=900(个)三位数,其中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9×8=648(个),

∴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00-648=252(个).答案:B 考点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高中数学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及教材分析 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课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 一. 教学理念 “数学教师不能充当数学知识的施舍者,没有人能教会学生,数学素质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己获得的。”因此,教师的责任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数学活动”环境,让学生通过这个环境的相互作用,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构建自己的理解,获得知识,从而培养自己的数学素质,培养自己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生活(回归生活),通过平时教学,注意这方面的渗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 本节通过类比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结合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讨论研究抛物线的几 何性质,让学生再一次体会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法,学生不难掌握抛物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性质,对于抛物线几何性质的应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应强调几何模型与数学问题的转换。例1的设计,在于让学生通过作图感知p 的大小对抛物线开口的影响,引出通径的定义。例2的设计旨在利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数学地解决实际问题即作抛物线的草图。 本节是第一课时,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可与椭圆、双曲线的性质对比进行,着重指出它 们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ⅰ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定点、离心率。. ⅱ 抛物线的通径及画法。 (2) 能力目标:. ⅰ 使学生掌握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根据给出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ⅱ 掌握抛物线的画法。 (3) 情感目标: ⅰ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及方程的思想。 ) 0(22>=p px y

(推荐)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吴远新 高考在即,第一轮复习已经接近尾声,这里就一轮复习谈谈自己的一点反思。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它是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作为高三数学教师在进行高考复习时,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始终应以夯实“三基”,提高能力为指导思想,使学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立足基础,在能力的提高上有所突破,以达到应试的要求和水平。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加强高考研究,把握高考方向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命题也在逐年探索、改革,命题的方向愈加突出考查能力,所以研究好高考,尤其是把握好高考的新动向,搞好高考复习,不仅能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试能力和高考成绩,而且也必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研究高考要研究大纲和考纲,要研究新旧考题的变化,要进行考纲、考题与教材的对比研究。通过对高考的研究,把握复习的尺度,避免挖的过深,拔的过高、范围过大,造成浪费;避免复习落点过低、复习范围窄小,形成缺漏。 二、明确中心思想,做好学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基础,其效果决定高考复习的成败;一轮复习搞的扎实,二轮复习的综合训练才能顺利进行。故制定以下指导思想: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全面,即全面覆盖,不留空白;扎实,即单元知识的理解、巩固,把握三基务必牢固;系统,即前挂后连,有机结合,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即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解题的单向性、定向性,培养综合运用、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巩固的阶段,是考生数学能力及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考的胜败。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把巩固“三基”放在首位;完善,即通过专题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综合,即在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训练,增强知识的连结点,增强知识交汇点的题目,增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回归课本,狠抓夯实基础 《考试说明》中强调,数学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现实性。并明确指出:易、中、难的比例控制在3:5:2左右,即中低档题占总分的80%左右,这就决定了在高考复习中

高考数学第一轮备考复习教案

2012版高三数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 【知识特点】 1、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2、本章内容集中体现了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思想与方法,概念、公式多,内容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3、研究圆锥曲线的方法很类似,因此可利用类比的方法复习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与几何性质,掌握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 【重点关注】 1、关于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斜率、倾斜角,几种距离公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等知识的试题,都属于基本题目,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一般涉及两个以上的知识点,这些将是今后高考考查的热点; 2、关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题目出现次数较多,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既考查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又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系在一起的综合题多以高档题出现,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较高;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解析法、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待定系数法在各种题型中均有体现,应引起重视。 【地位和作用】 解析几何是17世纪数学发展的重大成果之一,其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历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从新课改近两年来的高考信息统计可以看出,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1、各种题型均有所体现,分值大约在19-24分之间,比重较高,以低档题、中档题为主; 2、主要考查直线及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及综合应用,符合考纲要求,这些知识属于本章的重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有时还注重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 3、预计本章在今后的高考中仍将以直线及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为主命题,且难度有所降低;更加注重与其他知识交汇,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方向。

新课标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

新课标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1 高三学生首先要做到“听话”,这里的“听话”是全方位的。如果你认为高三学习是 第一位的,而忽视了对自己的日常行为的要求,那你就错了,学校和老师在高三一年中不 会因为学习任务的加重,而放松对纪律的要求,反而会强化纪律以保证学习的正常进行。 学习上更要听话,教高三的老师都是经历了几次或十几次高考授课,非常有经验,复习的 进度、复习的内容、复习的顺序,都是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高考的变化及新要求,都会在复习中渗透进去。而不听老师的教诲,认为自有一套很好的复习方法的学生每年都 有最后会碰的“头破血流”的。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2 高考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行为,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听讲”,这就要求学生 上课时紧跟老师,仔细听讲,积极思考,倾听别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完 成对知识、方法、能力的提高。如果高三任课教师发生变化,大家应该尽快适应。而不应 该因为不适应这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就不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就不喜欢这门课程,这样受 损失的只有学生自己。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3 复习每天都要进行,即使今天没有数学课,也要对知识加以复习,这就要求有一个计划,首先对时间加以计划,每天都要有数学的复习时间,四十分钟一节课左右,周末应有 两节课的时间;其次对学科加以计划,哪个时间段看哪个学科,要做到心中有数,计划有 了贵在坚持。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4 作业应该是检验听讲和复习效果的手段,不应看成一个负担,作业要认真对待,把每 一次作业看成一次考试,不能敷衍了事,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与同学研讨,但不要直接抄写,每次作业都是一次练习的机会,不要错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5 高三复习阶段的考试是非常多的,考试是对知识、方法、能力、经验的检验,每次考 试都是一个积累,大家应该充分运用它。首先,考试要独立完成,不要看别人的,否则会 掩盖你的漏洞,失去老师对你的关注,也会失去对自己的正确估价。一两次考试成绩的好坏,说明不了什么,考好了不证明你就没有问题,考不好也不是说你彻底不行了。考试成 绩不真实,最后会在高考中体现出来,吃亏的还是学生自己。其次,考试要注重基础题的 解答,要明确考试是靠做“对”会做的题得分,而不是去做不会做的题得分你得不到分, 取得好成绩是依靠做“对”多少,而不是做“了”多少,因此大家要学会“放弃”,不要

抛物线教学设计

“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阶段,抛物线为学生学习二次函数 2 y ax bx c =++ 提供直观的图象感觉;在高中阶段,它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最大(小)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并不清楚这种曲线的本质,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逐渐完备,尤其是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之后,已具备了探讨这个问题的能力。从本章来讲,这一节放 在椭圆和双曲线之后,一方面是三种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需要,拋物线是离心率1 e=的特例;另一方面也是解析几何“用方程研究曲线”这一基本思想的再次强化。本节对拋物线定义的研究,与初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图象遥相呼应,体现了数学的和谐之美。教材的这种安排,是为了分散难点,符合认知的渐进性原则。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有优越的多媒体设备,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是太好,但有强烈的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分析、观察等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与求轨迹方程等内容,迫切想了解抛物线的本质特征。但是在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等方面,发展不均衡,有待加强。 三、设计思想 为了培养不仅能“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的人才以及根据我校提出的“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设计上,教师应学会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教材的重难点,比如本节的“拋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和“拋物线概念的形成”,教师应学会如何设计不同的活动环节,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分析、探究、反思,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尝试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目标 1.理解拋物线的定义,掌握拋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明确拋物线标准方程中 p的几何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求拋物线标准方程问题。 2、通过对拋物线和椭圆、双曲线离心率的比较,体会三种圆锥曲线内在的区别和联系。 3、熟练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通过四种不同形式标准方程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4.营造亲切、和谐的氛围,以“趣”激学。引导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会数学的简捷美、和谐美。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发展数学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拋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通过学生自主建立直角坐标系和对方程的讨论选择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拋物线概念的形成。通过条件1 e=的画法设计,标准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比较突 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2020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讲义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练习】 1. 集 合 {(, )0 2,02,,} 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示{ ( , ) , ( 0,. 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______. 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8 或2___. 【范例解析】 例.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 分析:先化简集合A ,由R B C A R ?=可以得出A 与B 的关系;最后,由数形结合,利用数轴直观地解决问题. 解:(1) {12}A x x =≤≤,{1R C A x x ∴=<或2}x >.又R B C A R ?=, R A C A R ?=, 可得A B ?. {0,2}

最新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高三一轮复习 5.4 数列求和 (检测教 师版) 时间:50分钟 总分:70分 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5=-20,则-6a 4+3a 5=( ) A.-20 B.4 C.12 D.20 【答案】C 【解析】 因为S 5=-20,所以S 5=5a 3=-20,∴a 3=-4,∴-6a 4 +3a 5=-6(a 1+3d )+3(a 1+4d )= -3(a 1+2d )=-3a 3=12. 2.(2012·大纲全国)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 则数列???? ?? 1a n a n +1的前100项和为( ) A.100101 B.99101 C.99100 D.101100 【答案】A 【解析】 由S 5=5a 3及S 5=15得a 3=3,∴d =a 5-a 3 5-3 =1,a 1=1, ∴a n =n ,1a n a n +1=1n (n +1)=1n -1 n +1,所以数列???? ??1a n a n +1的 前100项和T 100=1-12+12-13+…+1100-1101=1-1 101=100 101,故选A. 3.数列{a n }满足:a 1 =1,且对任意的m ,n ∈N *都有:a m +n =a m +a n

+mn ,则1a 1+1a 2+1a 3+…+1 a 2 008 =( ) A.2 007 2 008 B.2 007 1 004 C. 2 0082 009 D.4 0162 009 【答案】D 【解析】法一 因为a n +m =a n +a m +mn ,则可得a 1=1,a 2=3,a 3= 6,a 4=10,则可猜得数列的通项a n =n (n +1)2,∴1 a n =2n (n +1)=2? ?? ??1n -1n +1,∴1a 1+1a 2+1a 3+…+1 a 2 008= 2? ????1-12+12-13+…+12 008-12 009=2? ? ? ??1-12 009=4 0162 009.故选D. 法二 令m =1,得a n +1=a 1+a n +n =1+a n +n ,∴a n +1-a n =n +1, 用叠加法:a n =a 1+(a 2-a 1)+…+(a n -a n -1)=1+2+…+n =n (n +1)2 , 所以1a n =2n (n +1)=2? ?? ??1n -1n +1.于是1a 1+1a 2+…+1 a 2 008=2? ??? ?1-12+2? ????12-13+…+2? ????1 2 008-12 009=2? ????1-12 009=4 0162 009,故选D. 4.设a 1,a 2,…,a 50是以-1,0,1这三个整数中取值的数列,若a 1+a 2+…+a 50=9且(a 1+1)2+(a 2+1)2+…+(a 50+1)2=107,则a 1,a 2,…,a 50当中取零的项共有( ) A.11个 B.12个 C.15个 D.25个 【答案】A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一) 集合与函数

高考一轮复习(一) ——集合与函数 一、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子集 B A ? (或)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1)A ?A (2)A ?? (3)若B A ?且B C ?,则A C ? (4)若B A ?且B A ?,则A B = A(B) 或B A 真子集 A ≠ ?B (或B ≠ ?A ) B A ?,且B 中 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 (1)A ≠ ??(A 为非空子集) (2)若A B ≠?且B C ≠?,则A C ≠ ? B A 集合 相等 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 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 A (1)A ?B (2)B ?A A(B)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抛物线的教学设计

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创新杯” 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 《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2018年10月

章节名称 2.3.1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一)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2016级信息1班授课时数1节 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拓展模块)》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抛物线的定义、四种标准方程以及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2016级对口高考班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相比就业班学生较扎实,学习习惯也有较好。抛物线对于信息专业的学生并不陌生,它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曲线,如:拱桥、彩虹、抛球运动的轨迹等,也是专业课上常见到的。如:信号接收器的轴截面、零件的轴截面等。根据“问卷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已经知道求曲线方程的步骤,但不够熟悉。 教学方法: 本次授课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组织: 本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中穿插有针对性的折纸活动、图片、动画(由几何画板制作)、微课视频,学生拟采用观察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练结合法等。 将全班分组六个小组,每组7人,每组一个组长。实行小组两两竞争的形式探索三种形式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具准备: 6张大白纸、6只黑色记号笔、1只红色记号笔、磁扣、直尺、作业本纸 教学评价: 1、课前评价:通过“问卷星”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求曲线方程的步骤还不够熟悉。 2、课中评价:根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级表》,及时的给予小组评价。根据学生完成课堂检测单的情况,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完成任务、完成练习的情况,及时给予表扬。 3、课后评价:学生根据老师提示梳理思维导图,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 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及时给出回馈及指导意见。

(完整)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2017-1018学年下学期教学反思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它是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作为高三数学教师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立足基础,在能力的提高上有所突破,以达到应试的要求和水平。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反思: 一、加强高考研究,把握高考方向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命题也在逐年探索、改革,命题的方向愈加突出考查能力,所以研究好高考,尤其是把握好高考的新动向,搞好高考复习,不仅能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试能力和高考成绩,而且也必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研究高考要研究大纲和考纲,要研究新旧考题的变化,要进行考纲、考题与教材的对比研究。通过对高考的研究,把握复习的尺度,避免挖的过深,拔的过高、范围过大,造成浪费;避免复习落点过低、复习范围窄小,形成缺漏。 二、明确中心思想,做好学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基础,其效果决定高考复习的成败;一轮复习搞的扎实,二轮复习的综合训练才能顺利进行。故制定以下指导思想: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全面,即全面覆盖,不留空白;扎实,即单元知识的理解、巩固,把握三基务必牢固;系统,即前挂后连,有机结合,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即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解题的单向性、定向性,培养综合运用、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巩固的阶段,是考生数学能力及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考的胜败。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把巩固“三基”放在首位;完善,即通过专题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综合,即在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训练,增强知识的连结点,增强知识交汇点的题目,增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回归课本,狠抓夯实基础 《考试说明》中强调,数学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现实性。并明确指出:易、中、难的比例控制在3:5:2左右,即中低档题占总分的80%左右,这就决定了在高考复习中必须抓基础,常抓不懈,只有基础打好了,做中低档题才会概念清楚,得心应手,做难题和综合题才有基本条件。尤其在第一轮复习中应以夯实“三基”为主,对构建的知识网络上每个知识点要弄清概念,了解数学知识和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在第一轮的复习课中,应总结梳理每一章节的数学知识,基本题型和练习,以利于学生进行复习,在梳理中注重由学生自己去推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如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一章中公式较多,要求学生证明两角差的余弦这一重要公式,并由次推导三角函数的和角、差角、倍角、半角等三角公式,通过这一练习,不但使学生对三角公式之间的联系十分清楚,记忆加深,而且增强了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在分章节复习时要以课本知识为本,因为课本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课本是高考题的主要来源。纵观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多数试题源于教材,即使是综合题也是课本例习题的综合、加工与拓展,充分体现了课本的基础作用。复习必须紧紧地围绕课本来进行,只有严守课本,才能摆脱“题海”之苦。课本中有基本题,也有综合题,都在课

高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理)大纲

第1讲集合与简易逻辑(一) 1.1 集合的基本概念 1.2 集合的基本概念考点总结 1.3 命题及充要条件基本概念 1.4 命题及充要条件的考点 第2讲集合与简易逻辑(二) 2.1 逻辑连接词的基本概念 2.2 逻辑连接词的考点 2.3 习题课 第3讲函数基础(一) 3.1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3.2 函数概念考点总结 3.3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基本概念3.4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考点总结 第4讲函数基础(二)

4.1 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4.2 函数性质的考点总结 4.3 习题课 第5讲初等函数(一) 5.1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基本概念5.2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考点总结5.3 指数与指数函数基本概念 5.4 指数和指数函数考点总结 第6讲初等函数(二) 6.1 对数和对数函数基本概念 6.2 对数和对数函数考点总结 6.3 习题课 第7讲函数的应用(一) 7.1 函数的图像的基本概念 7.2 函数的图像考点总结 7.3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基本概念

7.4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考点总结第8讲函数的应用(二) 8.1 函数模型的基本概念 8.2 函数模型考点总结 8.3 习题课 第9讲导数的性质 9.1 导数的基本概念 9.2 导数性质的考点总结 9.3 极值与导数 9.4 极值与导数考点总结 第10讲导数的应用 10.1 导数的应用 10.2 导数应用考点总结 10.3 习题课 第11讲导数的计算

11.1 微积分的基本概念(理)11.2 微积分考点总结(理)11.3 例题精讲(一) 11.4 例题精讲(二) 第12讲导数分析 12.1 例题精讲(一) 12.2 例题精讲(二) 12.3 导数大题精讲(一)12.4 导数大题精讲(二) 第13讲导数大题精讲 13.1 导数大题常见题型(一)13.2 导数大题常见题型(二)13.3 导数与不等式 第14讲三角函数 14.1 三角函数基本概念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概述 ·高中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 ·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二节第一小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本节对抛物线定义的研究,与初中所学二次函数图像相连接,体现数学学习从易到难的特点。此外对其标准方程的探索,更是对抛物线给出数学化的描述,体现数学简单美。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抛物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并掌握其标准方程; (2)利用定义求标准方程,焦点,准线; (3)掌握简单运用。 2.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抛物线特征选择不同解决方法; (2)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抛物线模型; (3)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中与抛物线相关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抛物线中,体会数形结合处理问题的好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圆锥曲线的基础,在此前学习过圆,椭圆的知识; 2.清楚初中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 3.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思维活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类比,归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是学生有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 2.通过类比椭圆的学习体系及运用的方法,进而学习抛物线体系; 3.适当的例题讲解,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抛物线定义及如何建立适当坐标系,完成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 一个多媒体教室;

2. 课前制作的ppt; 3.学生人手一本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 4.事先准备好的纸板、直尺、三角板、细线、胶带。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利用PPT给出嫦娥一号飞船的运行轨迹图,引起注意,同时简单复习上节椭圆的相关知识。 再给出一张姚明的照片。 师:姚明是我国进入NBA的第三人,投篮十分准确,是我们的骄傲。篮球是很多男生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大家知道投篮过程中球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子的? 生:一条弧线。 生:抛物线。 师:很好。回答很正确。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与抛物线相关的例子。展示赵州桥图片,雷达信号图。今天我们一起深入来研究抛物线。 2.动手实验,概括定义 师:初中,我们从函数的角度学习过抛物线,这一节课我们会冲破限界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抛物线。 下面请大家一起动手做一做:(同桌一组) 把一根直尺固定在纸板上面,把一块三角板地一条直角边 紧靠在支持的边缘,取一根直线,它的长度与另一直角边相等, 细绳的一端固定在顶点A处,另一端固定在纸板上点F处。 用笔尖扣紧绳子,靠住三角板,然后将三角板沿着直尺上下 滑动,画出抛物线。 (走下讲台,及时对学生给予适当指导) 师:思考一下,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不变量? 生:点P到F的距离和点P到直尺的距离相等。 师:好,下面谁来归纳一下抛物线的定义? 生:到定点的距离和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拋物线。 师:如果F点在直线上呢?得到的轨迹还是抛物线吗?不是的话,会是什么? (思考片刻后) 生:不是。如果F在直线上,只能是一条直线。 师:说得很对。通过刚才的探讨,那么可以归纳出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直线l(l不过F)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展示ppt) 这里:F:抛物线的焦点;l:抛物线的准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