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零件的作用

各零件的作用
各零件的作用

1、复位杆的作用

复位杆主要起到引导推杆板复位,在小型的模具中,复位杆套上弹簧,在推杆将产品推出后,弹簧将推杆板弹回复位;在大型模具中,由于弹簧的弹力无法将推杆版推回复位,这时要想将推杆复位,就要用到复位杆了。这时将模具合起来,定模板就会推动复位杆将推杆板推回了,从而实现复位。这样说应该懂了吧?

2、单分型面注射模各部分的作用名称作用

动模板可以做型腔;固定导柱;冷却水道;为复位杆导向;固定型芯;固定拉料杆

定模板分流道;固定导套;充当型腔;做冷却水道;固定浇口套;连接定模座板;为复位杆后退提供一个支撑。

冷却水道给产品冷却定型、尺寸稳定的的作用。

定位圈用于模具和机床定位;防止浇口套轴向移动;让塑料模具与注塑机的定模固定板上孔相配合。

浇口套注塑机与模具连接的连接点;流体流入型腔的主流道;还起连接分流道的作用。

型芯作注塑空心产品的空心部分填充物;与模具的间隙配合可以用来做排气系统。

导套模具两半合到一起时的导向定位作用,防止装坏。

导柱一、支撑作用,导柱安装在下模座上,对上模座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其二、导向作用,导柱主要与安装在上模座的导套配合使用,使上模座在压力机的作用下沿导柱上下运动

定模座板将定模固定在压铸机的定模模座上,并使得浇口套对准压铸机压室。对于通孔式套板的压铸模具,定模座板还要通过和定模

套板连接来压紧镶块,以形成定模整体。

动模座板直接与压铸机的动模模座固定,使动模部分固定在压铸机上,并设置限位钉

支撑板对于通孔式套板的压铸模具,支承板要通过和动模套板连接来压紧镶块,以形成动模整体。在不通孔模架中不用支承板,此时支承板与套板合㈡为一,整体做出。支承板上还要装配推杆和导柱,与动模套板和卸料板组成一体后形成动模,在金属液填充时支承板要承受压力。

支撑柱主要作用是增加模具在压射中动模抗压能力,以防止模具在压射中局部变形,胜之于模具型腔或模框出现开裂等情况出现。推板和推杆固定板直接与压铸机的动模模座固定;装配并固定推杆及复位杆等零件,组成模架中的推出机构。

拉料杆用来拉出成型模具熔料流道中凝固的料柱推板导柱和推板导套对推出机构起导向作用

顶杆推动推板固定板使推杆把加工成型的零件从模具的型腔里顶出模具,使其脱离模具。

推杆推杆与模具的间隙配合可以用来排气;

复位杆复位杆是在合模时把推出的推杆机构退回原位垫块在动模套板和动模座板之间形成推出机构的往返运到空间;还起支撑作用。

在热塑性塑料注射模中,一般都设有冷料穴,其作用是用来储藏注射间隔期间喷嘴前端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影响塑件的质量。但冷料穴存留的冷料,在模具开启后,必须与塑件一起通过拉料杆将其推出模外,以便于下一个行程塑件

的注射成形。拉料杆的作用是在开模时把主浇道凝料从主浇道村套中拉出来和吧冷料从冷料穴中顶出去,常用的拉料杆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

1.构形拉料杆

构形拉料杆特点是:拉料杆头部的构形可将主浇道凝料钩住,开模时将其从主浇道中拔出。因为拉料杆的尾部是固定在模具上的,所以在塑件推出的同时,凝料也被推出。

这种构形拉料杆只适用于塑件的在脱模时允许左右移动的模具中,有的塑件在脱模时不能左右移动,故不能采用这种构形拉料杆。

2.球头拉料杆

球头拉料杆的结构形式。熔融塑料进入冷料穴后,紧包在拉料杆的球头上,开模时将主浇道凝料从主浇道衬套中拉出,球头拉料杆的底部固定在动模一边的型芯固定板上,不随顶出机构移动。当推件板推动塑件时,就将于主浇道凝料从球形头拉杆上强制脱出。所以这种拉料杆只适用于塑件以推件板为起模机构的模具中。

3.锥形拉料杆

锥形拉料杆结构,这种锥形拉料杆没有储存冷料的作用,它依靠塑料收缩时的包紧力将主浇道拉出,为了增加锥面摩擦力可采用小锥度或增加锥面的表面粗糙度来实现,锥形拉料杆的尖端还起分流作用,常用于成形带有中心孔塑件的型腔模具。

此外,对于弹性较好的塑件,有时可以不用拉料杆,即将冷料穴设计成倒锥形或带有圆环槽的形状,其冷料及主浇道的凝料依靠在底部推杆强制推出即可实现。

注射模一般均设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导向作用,即当动模与定模合模时,导向装置先导向,型芯合型腔再合模,这样可避免型芯与型腔发生碰撞而损坏,其二是定位作用,由于导向装置导向精度较高,同时是先导向装置能承受一定的侧压力,由于注射模的型腔的形状不一定对称,所以型腔呈熔融装热爱的塑料对型墙壁的作用力不一样,这时导向装置可承受一定的侧压力。

导向装置主要包括两个部件,即导柱与导套,其设计原则是:

1.在一幅模具中导柱一般为2–4个,为了防止动定模装反,在使用四个导柱时,可以设计成不对称式,或将导柱直径设计为不等的。

2.注射模导柱一般安装在动模上,导套安装在定模上,有时,也可以将导柱安装在定模上,导套安装在动模上或在动模上做导向孔,用导柱直接导向。

3.导柱和导套距模板边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模板强度。

4.固定导柱的孔径与固定导套的孔径最好相等。这样容易保证两孔的同轴度和尺寸精度。

5.导柱的导引部分应做成追星或球形,其高度应比型芯高。

6.导柱、导套的材料最好是用20钢表面残炭淬火处理,这样表面硬度高、耐磨、二心部软具有韧性。。

7.导柱的结构主要有台阶式、铆合式和斜导柱三种。其中台阶式导柱一般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模具,与导套配合使用,其配合形式特殊。二铆合式导柱只适用于小型简单的模具结构;斜导柱用于侧向分型抽芯机构,一般在台肩上带有斜角a,其斜度取决于斜导柱孔的倾斜角度。

8.导套的结构主要有直导套用于简单小型模具,而带凸肩导套用于精度较高的模具,并与导柱配合使用。

9.注射模的顶出机构为了确保推料及开模和合模的可能平稳性,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模具,一般都要设有导向机构,安装定模座上导套安装在顶杆固定板上,顶出机构的导柱导套配合形式。

注射模的定位圈主要用于模具与注射机定位,定位圈安装在定模座上,再设计时定位圈凸出定模座板部分的径向名义尺寸应与注射的固定板定位孔的径向名义尺寸相同,两者应设计成H9/h9配合形式,其模具定位圈高出定模座板的高度需要专业计算公式计算。

有时定位圈与浇口套两者可结合成一体使用,定模圈与浇口套常用的配合形式。其浇口套主要用于设主流道。

注射模推出机构的形式及特点是什么?

塑件注射成形后,必须能顺利地从模取出,这种取出塑件及浇道溢料的结构称推出机构,又称顶件机构。模具的推出机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使推出机构,又称为顶件机构。模具的推出机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使推出后的塑件不致变形。并且推力要分步均匀,推力面尽可能要大并靠近型芯部分,塑件在顶出时不能造成碎裂,推力应设在塑件能承受较大的力的部位,如凸缘、壳体等,在推出时不损伤塑件的外观,而且要动作灵活可靠、容易制作加工,配换简便。

一.塑件一次推出机构

所谓塑件一次推出机构是指塑件成形开模时,能通过一次动作即把塑件推出的脱模机构,常用的主要有推杆脱模机构、推板脱模机构和推管脱模机构等。有的塑件还需推杆与推管或推管与推板、推板与推杆联合动作才能推出机构。

在选用一次推出机构的推杆、推管及推板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推杆的直径不宜过细,应有足够的轻度承受推力,一般推杆直径为

2.5–12mm,对于直径3mm以下的推杆,尽量要制成阶梯形,以增强其强度。

2.推杆的端面装配后应比型腔或镶件的平面高出0.08–0.1mm。

3.顶管的厚度一般不小于1.5mm。

4.推杆、推板、推管均应淬火处理。

5.推杆与推管与模体的配合间隙不应太大,以免产生飞边。

二.塑件的二次推出机构

塑件在用一次脱模动作完成后,塑件仍能难以从型腔取出称不能自动落下,应采用二次脱模机构,当开模道一定距离时,拉快接触转轴推动脱件板完成一次脱模,然后用顶杆顶出塑件完成第二次脱模。

三.点浇口道推出机构

点浇口结构模具,其脱模解耦股脱模状态。首先由固定在动模上的拉环带动定模作定距移动。此时浇口套端部的侧凹将点浇口从定模拉出,与塑件分离,限位拉杆拉动限位螺钉迫使推流道板将流道从浇口套推出而自动完成脱模动作及使塑件自动落下。

四.带螺纹塑件推出机构

对于塑件带有螺纹或外螺纹成形时,弹性的软塑料,可采用推件板强脱螺纹机构;小批量生产时,可采用机外手动脱螺纹型芯或形换的方法,其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

注射模定位圈的作用是什么?

导正胶口喷嘴。

模具定位环的作用是在模具上注塑机时,要保证模具的浇口套与注塑机喷嘴位置水平和完全重合。那么就要给模具一个定位,在模具浇口套外面加一个同心的圆环,这个圆环与注塑机的前模板孔一样大,将这个圆环套进去后,就能保证模具的浇口套位置和喷嘴位置一致了。

作用:固定浇口套,同时又在将模具安装上注塑机时起到定位安装的作用

导柱有什么作用

模具中的“导柱”也叫“导向柱”,作用就是导向。

模具的导向装置的作用是引导上模与下模以正确位置对合。

最常见的导向装置就是导柱导套。另外,大型模具可能设置导板,微型冲模可能设置导管,与导柱导套作用相同。

弹簧:

复位,成型的工件可以通过设置弹簧开启很方便的拿出来!!!

如你所说,就是复位用的。推杆把塑件顶出以后。为了使推杆固定板回答原来的位置,用了弹簧来复位。

模具中限位块的作用是什么

1.减少换模调试时间

2.零件尺寸控制

顾名思义----限制行程的挡板(块)。

限位作用,保证斜顶行程在限定的尺寸围。

模具楔紧块的位置怎么定

楔紧块一般用于侧型芯滑块的固定,所以设置在侧型芯滑块的尾端,以斜面把滑块楔紧,如图:

锁紧斜锲的侧向分型作用第二电子仪器厂周福源斜锲锁紧块在注射模设计中,一般都是起将抽芯滑块锁紧的作用,而滑块的抽芯分型一般都是由斜导柱完成。但在有些场合,斜楔锁紧块不仅能起锁紧作用,而且还可以起斜导柱的抽芯分型作用。

模具中行位为什么要用斜导柱?斜导柱起什么作用?

斜导柱就是为了分离侧抽芯形式的型芯。

起导向作用用于那种有斜向脱模的模具

便于脱模,斜导柱起导向作用

冲压模具中承压块的作用

防止模具变形,增加寿命。一般较大的分型面的产品模具使用。

了解常见的几种注射模结构特点

按其结构可分为七种:

a. 单分型面注塑模

b. 双分型面注塑模

c. 带有活动镶件注塑模

d. 横向分型抽芯注塑模

e. 自动卸螺纹注塑模

f. 多层注塑模

g. 热流道注塑模

4.1双分型面注射模概述

一、双分型面注射模

双分型面注射模具又称三板式注射模。如图所示的双分型面注射模具,由于塑件和浇口凝料是分开的,因此需要有两个分型面,分别用来取出塑件和凝料。模具被二个分型面分成动模板、中间板和定模板,因此,三板式注射模。

在第一分型面的左边是定模板,它开设了主流道,固定在注射机的定模板上;在两个分型面之间的,称为中间板,它上面开有成型塑件外表面的型腔和浇口,由模具上的导柱支承;第二分型面右边部分为模具的动模部分,成型塑件表面型芯被固定在动模座板上,联接在注射机的移动模板上。注射机开模时,将主浇道的凝料从定模板的主流道中脱出。待动模继续后退到能够脱凝料的距离后,第二分型面分型,将塑件与浇口拉开,塑件与型芯一起后退,而浇注系统的凝料在第一分型面上被取出。当动模继续后退,注射机的顶杆接触推板时,推出

机构开始工作,将塑件从凸模上推出,塑件由第二分型面之间自行落下。

这种注射模具能在塑件中心设置点浇口,截面积较小,塑件的外观好,并且有利于自动化生产;但双分型面的注射模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模具的重量增大,因此,双分型面注射模很少用于大型塑件或流动性较差的塑料成型。

最新零件图的内容、尺寸标注

教案首页 年月日第周

环节 活动 活动 讲 授 新 课 图8-6所示,轴类零件的主要加工工序在车床和磨床上完成,因此,零件主视图应选择其轴线水平放置,以便于看图加工。 对轴、套、轮、盘类等回转体零件,选择主视图时,一般应遵循这一原则。 图8-6 轴类零件的主视图选择 (二)其他视图选择 主视图确定后,其他视图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零件复杂程度和内外结构特点,综合考虑所需要的其他视图,使每一个视图有一个表达的重点。视图数量的多少与零件的复杂程度有关,选用时尽量采用较少的视图,使表达方案简洁、合理,便于看图和绘图。 2、优先考虑采用基本视图,在基本视图上作剖视图,并尽可能按投影关系配置各视图。 三、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一)尺寸基准及其分类 1. 按尺寸基准几何形式分 (1) 点基准 是以球心、顶点等几何中心为尺寸基准; (2) 线基准 是以轴和孔的回转轴线为尺寸基准; (3) 面基准 是以主要加工面、端面、装配面、支承面、结构对称中心面等为尺寸基准。 2. 按尺寸基准性质分 (1) 设计基准: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机器中位置的基准,叫设计基准。 (2) 工艺基准: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为满足加工和测量要 求而确定的基准,叫做工艺基准。 3. 按尺寸基准重要性分 (1) 主要基准:确定零件主要尺寸的基准。 边讲授,边演示。 提问:确定零件图合理的表达方案,主要考虑哪两点? 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环节活动活动 讲授新课 (2)辅助基准:为方便加工和测量而附加的基准。 (二)标注尺寸的形式 根据图样上尺寸布置的情况,以轴类零件为例,尺寸标注的 形式有三种。 1、链式 如图8-9a所示,轴向尺寸的标注,依次分段注写,无统 一基准。 图8-9 尺寸标注形式 2、坐标式 如图8-9b所示,轴向尺寸的标注,以一边端面为基 准,分层注写。 3、综合式 如图8-9c所示,轴向尺寸的标注,采用链式和坐标 式两种方法标注。综合式标注尺寸是最常见的一种标注方法。 (三)零件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教师讲授零件尺寸标注的五点注意事项,交叉演示不要 注成封闭尺寸链、便于测量的尺寸注法。讲授和演示中引入正 误对比,加深印象。】 (四)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教师讲授教材P.177表8-1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交叉演示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教师讲授 零件尺寸 标注的五 点注意事 项,交叉演 示不要注 成封闭尺 寸链、便于 测量的尺 寸注法。 讲授和演 示中引入 正误对比, 加深印象。 学生认真 听,做好笔 记

零件图的画法

9.零件图 零件图概述 9.1.1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是组成机器或部件的基本单位。零件图是用来表示零件结构形状、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是直接指导制造和检验零件的重要技术文件。机器或部件中,除标准件外,其余零件,一般均应绘制零件图。 9.1.2 零件图的内容 1、一组视图:用以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和形状。

2、全部尺寸:用以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表达零件各部分的大小和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技术要求:用以表示或说明零件在加工、检验过程中所需的要求。如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硬度及其它要求。技术要求常用符号或文字来表示。

4、标题栏:标准的标题栏由更改区、签字区、其他区、名称及代号区组成。一般填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标记、阶段标记、重量、比例、图样代号、单位名称以及设计、制图、审核、工艺、标准化、更改、批准等人员的签名和日期等内容。学校一般用校用简易标题栏,如图中所示。

零件图的选择 9.2.1主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是零件的视图中最重要的视图,选择零件图的主视图时,一般应从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和零件的摆放位置两方面来考虑。 1. 选择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形体特征原则:所选择的投射方向所得到的主视图应最能反映零件的形状特征。 (a)(b) A 向好 2. 选择主视图的位置 当零件主视图的投射方向确定以后,还需确定主视图的位置。所谓主视图的位置,即是零件的摆放位置。一般分别从以下几个原则来考虑: ( 1 )工作位置原则所选择的主视图的位置,应尽可能与零件在机械或部件中的工作位置相一致 (a) (b) A 向好 ( 2 )加工位置原则工作位置不易确定或按工作位置画图不方便的零件,主视图一般按零件在机械加工中所处的位置作为主视图的位置,方便工人加工时看图。 该零件的主要加工方法是车削,有些重要表面还要在磨床上进一步加工。为了便于工人对照图样进行加工,故按该轴在车床和磨床上加工时所处的位置(轴线侧垂放置)来绘制主视图。 (a)加工位置(b)工作位置 ( 3 )自然摆放稳定原则如果零件为运动件,工作位置不固定,或零件的加工工序较多其加工位置多变,则可按其自然摆放平稳的位置作为画主视图的位置。 主视图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有利于看图出发,在满足形体特征原则的前提下,充分

掌握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单元九零件图 第一讲掌握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掌握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和标注 教学课题掌握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掌握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和标注计划 课时 1 教学目标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3.零件图的标注 教学重点掌握零件视图选择的原则 教学难点掌握零件视图选择的原则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轴的零件图讲解零件图的内容、视图的选择方法教学手段通过课件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讲解相结合。 本讲主题 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3.零件图的标注 教学过程环节方式教学内容 所用 时间一、模型演示 三维零件图演示 观看实体模型 二、分析讲解 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三、练习 四、模型演示 三维零件图演示 五、分析讲解 3. 零件图的标注 布置 作业课后练习预习下一节内容 教学过程: 8.1.1 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图:用于表达单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大小和技术要求的图样。

作用:零件图是生产过程中,加工制造和检验测量零件的基本技术文件。 8.1.2 零件图的内容 1.一组视图:正确、完整、清晰、合理的表达零件的一组视图。 2.一组尺寸:完整、正确、清晰、合理的标出零件的全部尺寸。 3.技术要求:用文字或规定的代号说明零件在制造和检验时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4.标题栏: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图号、比例等。 8.2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8.2.1视图选择的要求 完全:零件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形状及相对位置,要表达完全且唯一确定 正确:各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所采用的视图、剖视、剖面等表达方法要正确 清晰:视图表达清晰易懂,便于读图。 8.2.2视图选择的方法 1、分析零件的形体及功用 2、选择主视图 (1)形状特征原则: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应符合最能表达零件各部分的形状特征。 (2)工作位置原则: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应符合零件在机器上的工作位置。 (3)加工位置原则: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应尽量与零件主要的加工位置一致。 3、选择其他视图 (1)根据零件复杂程度和内外结构特点,综合考虑所需要的其他视图 (2)根据零件的内部结构形状,选取适当剖视和剖面等表达方法 (3)优先考虑采用基本视图。 8.3零件图的标注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正确使用标注尺寸的形式 8.3.1尺寸基准的选择 1、按尺寸基准几何形式分 (1)点基准 (2)线基准 (3)面基准 2、按尺寸基准性质分 (1)设计基准——确定零件在工作运用时,保证功能要求的标注尺寸的起始点。 (2)工艺基准——确定零件在加工制造及测量时标注尺寸的起始点。 在设计工作中,尽量使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一致,这样可以减少尺寸误差,便于加工。 3、根据基准重要性分 (1)主要基准:决定零件的主要尺寸的基准 (2)辅助基准: 8.3.2尺寸的标注形式 1、链式:把同一方向的一组尺寸依次首尾相接 优点:能保证每一段尺寸的精度要求,前一段尺寸的加工误差不影响后一段。 缺点:各段的尺寸误差累计在总尺寸上,总体尺寸精度得不到保证。 2、坐标式:同一方向的一组尺寸从同一基准出发进行标注 优点:各段尺寸的加工精度只取决于本段的加工误差,不会产生累计误差。 3、综合式:具有链式和坐标式的优点,能适应零件的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是最常用的一种标注形式。 8.2.3合理标注尺寸应注意的事项 1、零件上的重要尺寸必须直接注出 2、避免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零件图教案

.

.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直齿圆锥齿轮和蜗杆、蜗轮的画法和啮合画法。 2、复习滚动轴承和弹簧的种类、用途和规定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机器或部件都是由许多零件装配而成,制造机器或部件必须首先制造零件。零件图是表单个零件的图样,它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主要依据。本次课开始学习零件图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内容 (一)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图是表示零件结构、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任何机器或部件都是由若干零件按一定要求装配而成的。 零件图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二)零件图的内容 零件图是生产中指导制造和检验该零件的主要图样,它不仅仅是把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和大小表达清楚,还需要对零件的材料、加工、检验、测量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零件图必须包含制造和检验零件的全部技术资料。因此,一张完整的零件图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项内):—2容(如图9(1)一组图形用于正确、完整、清晰和简便地表达出零件内外形状的图形,其中包括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如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等。 (2)完整的尺寸零件图中应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注出制造零件所需的全部尺寸。(3)技术要求零件图中必须用规定的代号、数字、字母和文字注解说明制造和检验零件时在技术指标上应达到的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材料和热处理, 检验方法以及其它特殊要求等。技术要求的文字一般注写在标题栏上方图纸空白处。 (4)标题栏题栏应配置在图框的右下角。它一般由更改区、签字区、其它区、名称以及代号区组成。填写的内容主要有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图样代号以及设计、审核、批准者的姓名、日期等。标题栏的尺寸和格式已经标准化,可参见有关标准。 . .

5 典型零件图的识读

项目六典型零件图的识读 任务1 识读锥度轴零件图(见上一节内容) 任务2 识读轴零件图 【课题名称】 断面图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二、能力目标 会画和标注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 三、素质目标 掌握并会画和标注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 四、教学要求 掌握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 【教学重点】 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 【难点分析】 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 【分析学生】 1)有剖视图的学习基础,掌握断面图不困难。 2)画断面图也不会有困难。 3)在学习困难不大的情况下,要多练习,多熟练。

【教学设计思路】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简述画剖视图的注意事项、剖视图的标注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视图能表达物体外部的结构形状,剖视图能表达物体内部的结构形状,断面图用于表达物体断面的形状,熟练地运用这些图样画法,相互配合起来就能将零件各个方向的内、外部形状准确而简便地表达出来。 三、讲授新课 1.断面图的概念 教师教授断面图的概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断面图的概念、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

2.断面图的分类及其画法 教师讲授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移出断面图的画法、重合断面图的画法、移出断面图的标注、重合断面图的配置和标注。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 四、小结 简述断面图的概念、分类、画法与标注。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相关习题。 【课题名称】 其他表示法及表达方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熟悉局部放大图及常用简化画法和图样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 二、能力目标 会画局部放大图和常用简化画法,能理解图样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 三、素质目标 熟悉局部放大图和常用简化画法,能理解图样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要求 熟悉并能画局部放大图和常用简化画法。

习题集零件图

第8章零件图8-1 零件测绘 1. 一、内容 根据轴测图画出零件草图,然后画出零件工作图。 二、目的 1.了解零件图的内容,培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 2.熟悉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培养画草图及机阿姐绘图技能。 3.练习在零件图上正确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 三、要求 1.视图表达应完整、清晰、合理,并标注尺寸。 2.技术要求内容如下: 第1题轴: (1)5P9和8P9键槽对称中心面分别对φ16f8圆柱轴线和φ28f8圆柱 轴线对称度公差为0.02mm。 2. (2)φ28f8和φ16f8圆柱轴线两处φ20k7圆柱轴线同轴度公差为φ0.04 mm。 (3)φ28f8圆柱端面对该段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2mm。 第2题端盖: (1)A面对孔φ22H8轴线垂直度公差为0.02mm。 (2)φ58e6圆柱轴线对孔φ22H8轴线同轴度公差为φ0.01mm。 班级学号姓名审阅

8-1 零件测绘(续) 3.表面粗糙度Ra值及形位公差、尺寸公差的数值可参照教材中有关内容 4. 和数据,用类比法确定。 形位公差的内容: (1)φ24H8圆柱孔的圆柱度公差为0.01mm。 (2)孔轴线对φ24H8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 技术要求 1.未注圆角R3~R5。 2.铸件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 名称:踏架 材料:HT150

8-1 零件测绘(续) 班级 学号 姓名 审阅 5. 表面粗糙度Ra 值及形位公差、尺寸公差的数值可参照教材中有关内容 6. 用AutoCAD 绘制缸体零件图。 和数据,用类比法确定。 技术要求如下: (1)φ18H8圆孔表面;缸体顶面 ;C 2倒角表面 ;φ8H8孔表面 ; 端面 ;所有螺孔均为 ;其余加工表面为 ;毛坯面为 。 (2) 标注φ18H8和φ8H8孔的极限偏差值。 (3)φ18H8孔的轴线对φ8H8孔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05mm ;缸体顶面对φ18H8 孔的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08mm 。 技术要求 未注圆角R3~R5 。

零件图的画法

9.零件图 9.1零件图概述 9.1.1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是组成机器或部件的基本单位。零件图是用来表示零件结构形状、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是直接指导制造和检验零件的重要技术文件。机器或部件中,除标准件外,其余零件,一般均应绘制零件图。 9.1.2 零件图的内容 1、一组视图:用以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和形状。

2、全部尺寸:用以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表达零件各部分的大小和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技术要求:用以表示或说明零件在加工、检验过程中所需的要求。如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硬度及其它要求。技术要求常用符号或文字来表示。

4、标题栏:标准的标题栏由更改区、签字区、其他区、名称及代号区组成。一般填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标记、阶段标记、重量、比例、图样代号、单位名称以及设计、制图、审核、工艺、标准化、更改、批准等人员的签名和日期等内容。学校一般用校用简易标题栏,如图中所示。

9.2零件图的选择 9.2.1主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是零件的视图中最重要的视图,选择零件图的主视图时,一般应从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和零件的摆放位置两方面来考虑。 1. 选择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形体特征原则:所选择的投射方向所得到的主视图应最能反映零件的形状特征。 (a)(b) A 向好 2. 选择主视图的位置 当零件主视图的投射方向确定以后,还需确定主视图的位置。所谓主视图的位置,即是零件的摆放位置。一般分别从以下几个原则来考虑: ( 1 )工作位置原则所选择的主视图的位置,应尽可能与零件在机械或部件中的工作位置相一致 (a) (b) A 向好 ( 2 )加工位置原则工作位置不易确定或按工作位置画图不方便的零件,主视图一般按零件在机械加工中所处的位置作为主视图的位置,方便工人加工时看图。 该零件的主要加工方法是车削,有些重要表面还要在磨床上进一步加工。为了便于工人对照图样进行加工,故按该轴在车床和磨床上加工时所处的位置(轴线侧垂放置)来绘制主视图。 (a)加工位置(b)工作位置 ( 3 )自然摆放稳定原则如果零件为运动件,工作位置不固定,或零件的加工工序较多其加工位置多变,则可按其自然摆放平稳的位置作为画主视图的位置。 主视图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有利于看图出发,在满足形体特征原则的前提下,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