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的治理技术

VOCs的治理技术
VOCs的治理技术

VOCs的治理技术

1.热破坏法

热破坏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也是研究较多的VOCs治理方法,可分为直接燃烧和催化燃烧。VOCS的热破坏可能包含一系列分解、聚合及自由基反应;最重要的VOCs的破坏机理是氧化和热裂解、热分解。直接燃烧是VOCs在气流中直接燃烧和辅助燃烧的方法。

直接燃烧在适当的温度和保留时间下,可以达到99%的热处理效率。催化燃烧是VOCs在气流中被加热,在催化床层作用下,加快VOCs 的化学反应,催化剂的存在使VOCs比直接燃烧法需要更少的保留时间和更低的温度。催热破坏能达到的热破坏效率在90%-95%之间,稍低于直接法,是由于VOCE在催化床层的停留时间长,降低了摧化剂有效表面积,从而降低破坏效率。另外,催化剂常见对特定类型化合物反应,所以,催化燃烧的应用就受到了限制。

用于VOCs的净化的催化剂主要有金属和金属盐,金属包括贵金属和非贵金属。目前使用的金属催化剂主要是Pt,Pd,技术成熟,催化活性高,但价格昂贵,而且对卤素有机物在含N,P,S等元素时,会发生氧化使催化剂失活。近年来,催化剂的研制主要集中在非贵金属,并取得了成果。如V205 + MOx (M:过渡族金属)+贵金属制成的催化剂用于治理甲硫醇废气;Pt+ Pd+ CuO催化剂用于治理含氮有机醇废气。

由于 VOCs废气中常出现杂质,易引起催化剂中毒。这些杂质有P,Pt ,Bi ,As,Sn,Hg,Fe2+,Zn,卤素等。

催化剂载体起到节省催化剂,增大催化剂有效面积、减少凝结、

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作用。能作为载体的有:活性炭、氧化铝、石棉、陶土、金属等,最常见的是陶瓷载体,一般制成网状、球状、蜂窝状或柱状。而近年来研究较多且成功的有丝光氟石等。对催化燃烧而言,今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是探索高效活性催化剂及其载体,催化氧化机理。

2.吸附法

吸附法的应用广泛,具有能耗低,工艺成熟,去除率高,净化彻底,易于推广的优点,有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缺点是设备庞大,流程复杂,当废气中有胶粒物质或其他杂质时,吸附剂易中毒。吸附法主要用于低浓度,高通量的VOCs处理。

决定吸附法处理VOCS的关键是吸附剂,吸附剂应具有密集的细孔、结构,内表面积大,吸附J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破碎对空气阻力小,常用的有活性炭、氧化铝、硅胶、人工沸石等。目前,多数采用活性炭,其去除效率高,物流中有机物浓度在1000ppm以上,吸附率可达95%以上。活性炭有粒状和纤维状两类。颗粒状活性炭结构气孔均匀,除小孔外,还有10 -100nm的中孔和1.5-5tm的大孔,处理气体从外向内扩散,吸附脱附都较慢;而纤维活性炭孔径分布均匀,孔径小且绝大多数是1.5-3nm的微孔,由于小孔都向外,气体扩散距离短,因而吸附脱附快。经过氧化铁或氢氧化钠或臭氧处理的活性炭往往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You等研究表明氧化后的活性炭具有更强的亲VOCs能力,吸附有效传质系数比未处理的活性炭大。为了提高VOCs的净化效率,吸附法常和其他方法联用,可采用液体吸收和活性

炭湿法吸附联合处理,浓度较高,而且可吸收的VOCs废气,如处理苯乙烯的工艺流程;如采用吸附一催化燃烧处理丙酮废气,避免两种方法的缺陷,具有吸附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集浓缩催化燃烧、脱附为一体。

3.吸收法

吸收法是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能消除气态污染物,而且能将污染物转化为有用产品。由于其治理气态污染物技术成熟,设计操作经验丰富,适用性强,因而在废气治理中广泛应用。利用VOCs能与大部分油类物质互溶的特点,用高沸点、低蒸汽压的油类作为吸收剂来吸收VOCs,常见的吸收器是填料洗涤吸收塔,用液体石油类物质回收苯乙烯就是一例,因苯乙烯极性弱,能与液体石油类物质很好互溶。为强化吸收效果,可用液体石油类物质,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乳液来作吸收液。

日本的上殊勇等研究利用环糊精作为有机卤代物的铺集材料,将环糊精水溶液作为在有机卤代物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共存时的吸收剂,对有机卤代物进行吸收。这种吸收剂具有无毒无污染,解吸率高,回收节省能源,可反复使用的优点。

4.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就是将微生物固定附着在多孔性介质填料表面,并使污染空气在填料床层中进行生物处理,可将其中的污染物除去,并使之在空气中降解,VOCs被吸附在孔隙表面,被孔隙中的微生物所耗用,降解成二氧化碳、水、和中性盐。生物膜处理VOCs装置有生物过滤器

和生物滴滤过滤器两种。生物过滤器主要采用吸附法填料,如土壤、改性活性炭、改性硅藻土等,而生物滴滤过滤器主要采用如粗碎石、塑料蜂窝状填料、塑料波纹板料等不具有大孔隙的填料。

生物膜法治理VOCs的机理一般认为是传质与生化反应的串联过程。至于反应控制步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一般传质速率比生化反应快,所以生化去除是控制步骤。Kirchner和孔佩石等人对甲苯气体的研究表明,甲苯生化去除量随其负荷量的增加而增加,应属传质步骤为控制

过程。

今后研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生物降解动力学的深入探索;微生物菌种种类;无机营养物、pH值缓冲、空气熔透性及工作温度等的影响。

5.电晕法

脉冲电晕法去除VOCs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沿陡峭、脉冲窄的高压脉电晕的电,在常温常压下获得非平衡等离子体,即产生大量高能电子和O,OH等活性粒子,对有害物质分子进行氧化降解反应,使污染物最终无害化。1988年以来,美国环保局进行了VOCs和有毒气体电晕破坏的研究,模拟表面反应器进行分子形式的电晕破坏,达到分解的目的,开发低成本低费用低浓度污染物流的控制技术,电晕技术是一种有前途的控制技术。电晕法氧化机理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过程:

(1)高能电子作用下,强氧化性自由基O,OH等的生产;

(2)VOCs分子受到高能电子碰撞被激发及原子键断裂形成小碎片团;

(3)O ,OH与激发VOCs的分子基团、自由基进行反应,最终降解为CO,Cq、玩O,去除率的高低与电子能量有关。

6.等离子分解法

等离子体分解氯氟烃的技术已到实用阶段,植松信行研究了利用等离子体的化学作用分解氯氟烃之类难分解气体为无害物的应用。此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氯氟烃等气体的处理。此过程采用二个系统,一系统利用高频等离子体急速加热,使温度达10000℃利用等离子体的化学作用与水蒸汽接触进行分解的超高温加水系统;第二个系统是将高温分解的排气急冷到8℃下的排气系统。系统是由氯氟烃和水蒸汽的供给装置、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反应炉、冷却罐以及排水处理装置等构成。

7.光解法

光分解VOCs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光照在波长合适时,VOCs分解;另一种是催化剂存在下,光照VOCs使之分解。田中启一和三口伸一郎等利用紫外光分解VOCs作了研究,有机氯化物和氟氯烃在185nm 紫外光照射下,两种物质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分解,卤代物的分解速度大于氟氯烃;三氯乙烯几秒钟内即能分解成氧气、氯气、氟气等。光分解可产生中间产物,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或延长滞留时间等手段最终去除。光催化剂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一定波长照射下,光催化剂使H2O生成一()H,然后一OH将VO()氧化成二氧化碳、水。由于其相中具有较高的分子扩散和质量传递速率及较易进行的链反应,光催化剂对气相化学污染物的活性比水溶液中高得多。

VOCs治理方案模板

北京运通博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喷烤漆房废气治理 项 目 建 议 书 设计单位:北京燕山翔宇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

1项目概况 1.1企业简介 (企业全称、主要业务、特设产品,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及其他信息) 北京运通博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系北京运通汽车集团旗下4S经销店之一,是上海通用汽车授权销售服务以及售后服务中心,别克车型的整车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4S汽车销售服务一体化经营。公司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环北路乙1号,占地面积约为5700平方米,展厅营业面积1500余平方米,维修车间面积4500平方米。 1.2项目现状 (与VOC治理有关的状况:区域大小数量、现有工艺设备技术状况、VOC主要组成浓度性质、达标情况等。尽量数据化,表格化) 公司现有4套喷烤漆房,对需要进行喷漆的车辆进行喷烤漆维护。喷烤漆房排放的尾气——VOCs(苯、甲苯、二甲苯和非甲烷总烃等)通过喷烤漆房集气系统对废气进行收集,收集后的气体通过漆房自带的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处理后经排气烟囱排放至大气。 通过现场走访了解,目前公司使用的油漆均为油性漆,这些油性漆用于汽车喷涂上的面漆、中层漆和底漆。目前公司还没有使用环保的水性漆。 表1 公司VOCs调查表 序号组成原浓度 (mg/l) 排放浓 度(mg/l) 去除 率 原总量 (kg) 排放总 量(kg) 去除 率 备注

1 VOC 2 粉尘 3 注:VOCs排放总量包括油漆、固化剂、有机溶剂中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轻芳烃溶剂石脑油等有机挥发物产生总量和减去现有装置活性炭吸附总量(活性炭吸附量按产生总量的20%计算)。 1.3 存在问题 (针对现有执行标准,从设备工艺技术、指标参数、管理使用维护等各方面列出存在的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目前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吸附效率低,VOCs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仍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按照国家环保管理部门的最新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汽车修理过程中VOCs的排放量及颗粒物的排放量,拟对公司喷漆房废气净化系统进行改造,确保:(1)、VOCs排放值达到地方排放标准;2、VOCs排放总量降低90%以上,即从原先每年的产生量2931kg,减排2637.9kg,实现企业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 我公司在该公司提供的数据和现场勘察的基础上,根据同类企业废气数据及工程实施经验,编制了本项目的设计方案,供环保部门审查和厂方选用。 2设计规范 2.1 设计依据 (有新的或更严格的标准,需要及时更新填充进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它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1月1日生效)

(完整版)VOCs末端治理技术及选择

VOCs末端治理技术及选择 VOCs末端治理技术分类 (目前VOCs处理方法众多,可分为非破坏性和破坏性两类。非破坏性的方法有吸收、吸附、膜分离技术、冷凝等,一般通过物理方法浓缩、分离挥发性有机物。破坏性的方法有氧化、直接燃烧、催化燃烧、蓄热燃烧、等离子、生物法、光催化等,主要通过化学或生化反应,利用光、热、微生物、催化剂等将挥发性有机物转化成无害的CO2和H2O以及其他五毒的无机化合物。以上方法可以相互组合使用。) VOCs末端治理技术对比 技术方法原理适用场合工艺特点 吸附法利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 体的一种或多种组分积聚在 表面,达到分离目的中低浓度的VOCs处理去除效率高,易于自动化控制 高温有机废气需做降温预处理,需与其他 技术组合使用 燃烧法在氧气作用下,将VOCs气体 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无机物中高浓度的VOCs处理催化燃烧:燃烧温度低,催化剂具有一定寿 命 蓄热燃烧:能效比高,燃烧温度高,节省 空间 冷凝法利用组分冷凝温度不同,将易 凝结的VOCs组分凝结成液 体而分离高浓度、有回收价值的 VOCs处理 VOCs浓度≥5000ppm,使用冷凝技术才有 经济性 经常搭配其他控制技术或作为前处理步 骤 生物降解 法微生物以VOCs为代谢底物, 将其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 用于低浓度易生物降 解的场合 能耗低,但占地面积大,对部分VOCs处理 效果差 吸收法利用各组分在特定吸收剂中 溶解度不同,采用吸收剂达到 分离目的高水溶性VOCs处理技术成熟,对酸性气体高效去除,但存在 后续废水处理问题,维护费用高 膜分离法利用膜作为渗透介质,根据组重点用于储运油气回回收效率高于97%,但成本较高,膜稳定

VOCs治理技术有哪些

VOCs治理技术有哪些

VOCs治理技术有哪些? VOCs正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目标,早在2010年我国就已将其作为污染物开始系统控制和防治。VOCs危害极大,是导致臭氧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对城市灰霾和光化学反应具有重要贡献。对人体的刺激极大,长期曝露在VOCs废气中,有可能达到癌症和畸形的发生。 对这一污染控制行业,围绕政策法规、标准、技术、工程实践等,有很多需要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此文将对VOCs的治理技术进行探讨,期待大家关注和参与。 图为RTO(蓄热式热力焚烧技术)浓缩及废热回收系统,可将低浓度、大风量的VOCs废气浓缩为高浓度、小风量的废气,然后高温燃烧,并将储热体的热量重新回收,利用在废气预热和热转换设备上。

活性炭吸附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是喷涂、包装印刷企业首选的治理技术。但对单个企业来说,建设相应的活性炭再生装置费用高,难以承担。 各地环保部门为了减轻单个企业的VOCs治理投资负担,组织建设统一的活性炭异地再生系统,收集吸附后的活性炭,并进行集中再生处置,是可行且成本低的一种模式 “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VOCs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回收技术、吸附浓缩技术、催化燃烧技术和高温焚烧技术等。此外,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生物治理技术和组合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废气治理委员会副秘书长、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研究员栾志强在中华环保联合会近日举办的“第一期VOCs 污染治理与监测技术(系列)培训班”上说。 工业上,VOCs排放涉及的行业众多,污染物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其种类有烃类、酮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胺类、氰类等。所以治理技术体系复杂,涉及10多种技术及组合技术。 业内人士认为,总体来说,VOCs治理有两类基本技术,一类是回收技术,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对排放的VOCs进行吸收、过滤、分离,然后进行提纯等处理,再资源化循环利用。比如吸附回收技术、吸收技术和膜技术等。另一类是销毁技术,处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燃烧等化学反应,把排放的VOCs分解化合转化为其他无毒无害的物质。比如燃烧技术、生物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目前,这两类技术都得到研究和应用。 新的吸附(再生)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

VOCs治理技术综述

VOCs治理技术综述 宗晓东 (镇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42) 摘要:VO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大多数VOCs物种本身就具有毒理特性,其中一些物种还具有较强的光化学反应活性,是造成O3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同时其大气化学反应的产物是细颗粒物中的重要组分,也是导致灰霾天气的重要前体物。可见VOCs对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关键词:VOCs;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催化氧化;焚烧;蓄热焚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81(2018)05—0094—03 VO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其定义有好几种,这些VOCs的定义分为二类,一类是普通意义上的VOCs 定义,只说明什么是挥发性有机物,或者是在什么条件下是挥发性有机物;另一类是环保意义上的定义,也就是说,是活泼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即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非常明显,从环保意义上说,挥发和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这两点是十分重要的。不挥发或不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就不构成危害。《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中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为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1VOCs 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 废气治理技术 [9]Liu H,Huang T,Jiang X,et al.Prepar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 of pyrolusite modified activated coke[J].Environmental Progress&Sustainable Energy,2016,35(6): 1679 1686. [10]Wang J,Meng X,Chen J,et al.Desulphuri-zation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Study by in Situ DRIFTS of Activated Coke Modified by Oxidization[J].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16,55(13). [11]Gao X,Liu S,Zhang Y,et al.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etal-doped activated car- bons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 removal of SO 2 and NO[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88(1):58 66. Research Progress of Activated Coke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WANG Cheng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colleg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00,Sichuan,China) Abstract:Active coke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is an efficient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with advantages of low cost and high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oke and the desulfurization mechanism,as well a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ctive coke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Sulfur dioxide;Active coke;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 49内蒙古石油化工2018年第5期*收稿日期:2018-03-13

VOC治理技术(2018年)

第四章VOC废气处理技术 一、VOC废气处理简介 (一)来源 大气中VOCs污染物是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到大气中有机化合物-非甲烷烃类的总称,目前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全世界在空气中检出的VOCs已经有约150余种,其中有毒的约80余种。人们关注的大气中的VOCs主要来自人为污染源:即生产工艺过程排放。这些工艺过程包括:石化厂、炼油厂及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相关行业,如涂料生产、涂装、印刷、制药、皮革加工、树脂加工等。 (二)危害 VOCs是强挥发、有特殊气味、有刺激性、有毒的有机气体,部分己被列为致癌物,如氯乙烯、苯、多环芳烃等。其危害主要有: (l)在阳光照射下,NOx和大气中的VOCs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过氧硝基酞(PAN)、醛类等光化学烟雾,造成二次污染,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这些污染物同时也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导致农作物的死亡。 (2)大多数VOCs有毒、有恶臭,使人容易染上积累性呼吸道疾病。在高浓度突然作用下,有时会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3)大多数VOCs都易燃易爆,在高浓度排放时易酿成爆炸。 (4)部分VOCs可破坏臭氧层。 (三)污染控制技术 VOCs的控制技术基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预防性措施,以更换设备、改进工艺技术、防止泄漏乃至消除VOCs排放为主,这是人们所期望的,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向环境中排放和泄露不同浓度的有机废气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就必须采用第二类技术。 第二类技术为控制性措施,以末端治理为主。末端控制技术包含两类,第一类是非破坏

性方法,即采用物理方法将VOCs回收;第二类是通过生化反应将VOCs氧化分解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破坏性方法。常用的控制技术如图所示 图27 VOCs污染控制技术类型 对于比较高浓度的或比较昂贵的VOCs宜采用回收技术加以循环利用。常用的回收技术主要有吸附、吸收、冷凝、膜技术等。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处理的控制技术包括直燃焚化法、触媒焚化法、活性碳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等。 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回收法。就是通过物理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用选择性吸附剂和选择性渗透膜等方法来分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主要包括活性碳吸附、变压吸附、冷凝法和生物膜法等;另一类是消除法。消除法是通过化学或生物反应,用光、热、催化剂和微生物等将有机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主要包括热氧化、催化燃烧、生物氧化、电晕法、等离子体分解法、光分解法等。 表99VOC废气处理技术简介 处理方法原理适用 回吸附 技术 吸附法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VOCs回收法。它 属于干法工艺,是通过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吸 附剂对废气中所含的VOCs进行吸附,将净化 后的气体排入大气。常见的的吸附剂有粒状活 主要用于吸附回收脂肪和芳香族碳氢化合 物、大部分含氯溶剂、常用醇类、部分酮 类和酯类等;活性炭纤维吸附低浓度以至痕 量的吸附质时更有效,可用于回收苯乙烯

有机废气(VOCs)处理技术综述

有机废气(VOCs)处理技术综述 来源:内蒙古环境科学更新时间:09-8-21 13:47 作者: 马生柏汪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化工企业的大量新起 ,在加上环保投资力度的不够 ,导致了大量工业有机废气的排放 ,使得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给人体健康来严重危害 ,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 ,需要加大对有机废气的处理。对有机废气的治理 ,人们早就有研究 ,而且已经开发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控制技术 ,如广泛采用并且研究较多的有热破坏法、冷凝法、吸收法等 ,近年来形成的新控制技术有生物膜法、电晕法、等离子体分解法等。本文将对上述方法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1 有机废气处理技术 1 . 1 热破坏法 热破坏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也是研究较多的有机废气治理方法 ,特别是对低浓度有机废气 ,有机化合物的热破坏可分为直接火焰燃烧和催化燃烧。直接火焰燃烧是一种有机物在气流中直接燃烧和辅助燃料燃烧的方法。多数情况下,有机物浓度较低 ,不足以在没有辅助燃料时燃烧。直接火焰燃烧在适当温度和保留时间条件下 ,可以达到 99%的热处理效率。 催化燃烧是有机物在气流中被加热 ,在催化床层作用下 ,加快有机物化学反应 (或破坏效率的方法 ) ,催化剂的存在使有机物在热破坏时比直接燃烧法需要更少的保留时间和更低的温度。催化剂在催化燃烧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用于有机废气净化的催化剂主要是金属和金属盐 ,金属包括贵金属和非贵金属。目前使用的金属催化剂主要是 Pt、 Pd,技术成熟 ,而且催化活性高 ,但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在处理卤素有机物 ,含 N、 S、 P等元素时 ,有机物易发生氧化等作用使催化剂失活。非金属催化剂有过渡族元素钴、稀土等。近年来催化剂的研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进行得较多 ,而且多集中于非贵金属催化剂并取能得了很多成果。例如 V2O5 +MOX (M:过渡族金属 ) +贵金属制成的催化剂用于治理甲硫醇废气 , Pt + Pd + Cu催人剂用于治理含氮有机醇废气。 由于有机废气中常出现杂质 ,很容易引起催化剂中毒 ,导致催化剂中毒的毒物 (抑制剂主要有磷、铅、铋砷、锡、汞、亚铁离子锌、卤素等。催化剂载体起到节省催化剂 ,增大催化剂有效面积 ,使催化剂具有一定机械强度 ,减少烧结 ,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作用。能作为载体的材料主要有 AL2O3、铁钒、石棉、陶土、活性炭、金属等 ,最常用的是陶瓷载体一般制成网状、球状、柱状、峰窝

VOCs的治理技术

VOCs的治理技术 1.热破坏法 热破坏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也是研究较多的VOCs治理方法,可分为直接燃烧和催化燃烧。VOCS的热破坏可能包含一系列分解、聚合及自由基反应;最重要的VOCs的破坏机理是氧化和热裂解、热分解。直接燃烧是VOCs在气流中直接燃烧和辅助燃烧的方法。 直接燃烧在适当的温度和保留时间下,可以达到99%的热处理效率。催化燃烧是VOCs在气流中被加热,在催化床层作用下,加快VOCs 的化学反应,催化剂的存在使VOCs比直接燃烧法需要更少的保留时间和更低的温度。催热破坏能达到的热破坏效率在90%-95%之间,稍低于直接法,是由于VOCE在催化床层的停留时间长,降低了摧化剂有效表面积,从而降低破坏效率。另外,催化剂常见对特定类型化合物反应,所以,催化燃烧的应用就受到了限制。 用于VOCs的净化的催化剂主要有金属和金属盐,金属包括贵金属和非贵金属。目前使用的金属催化剂主要是Pt,Pd,技术成熟,催化活性高,但价格昂贵,而且对卤素有机物在含N,P,S等元素时,会发生氧化使催化剂失活。近年来,催化剂的研制主要集中在非贵金属,并取得了成果。如V205 + MOx (M:过渡族金属)+贵金属制成的催化剂用于治理甲硫醇废气;Pt+ Pd+ CuO催化剂用于治理含氮有机醇废气。 由于 VOCs废气中常出现杂质,易引起催化剂中毒。这些杂质有P,Pt ,Bi ,As,Sn,Hg,Fe2+,Zn,卤素等。 催化剂载体起到节省催化剂,增大催化剂有效面积、减少凝结、

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作用。能作为载体的有:活性炭、氧化铝、石棉、陶土、金属等,最常见的是陶瓷载体,一般制成网状、球状、蜂窝状或柱状。而近年来研究较多且成功的有丝光氟石等。对催化燃烧而言,今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是探索高效活性催化剂及其载体,催化氧化机理。 2.吸附法 吸附法的应用广泛,具有能耗低,工艺成熟,去除率高,净化彻底,易于推广的优点,有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缺点是设备庞大,流程复杂,当废气中有胶粒物质或其他杂质时,吸附剂易中毒。吸附法主要用于低浓度,高通量的VOCs处理。 决定吸附法处理VOCS的关键是吸附剂,吸附剂应具有密集的细孔、结构,内表面积大,吸附J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破碎对空气阻力小,常用的有活性炭、氧化铝、硅胶、人工沸石等。目前,多数采用活性炭,其去除效率高,物流中有机物浓度在1000ppm以上,吸附率可达95%以上。活性炭有粒状和纤维状两类。颗粒状活性炭结构气孔均匀,除小孔外,还有10 -100nm的中孔和1.5-5tm的大孔,处理气体从外向内扩散,吸附脱附都较慢;而纤维活性炭孔径分布均匀,孔径小且绝大多数是1.5-3nm的微孔,由于小孔都向外,气体扩散距离短,因而吸附脱附快。经过氧化铁或氢氧化钠或臭氧处理的活性炭往往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You等研究表明氧化后的活性炭具有更强的亲VOCs能力,吸附有效传质系数比未处理的活性炭大。为了提高VOCs的净化效率,吸附法常和其他方法联用,可采用液体吸收和活性

VOCs治理分哪几种

广州和风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b78609536.html,/ VOCs治理技术有哪几类? 更多有关废气处理核心技术,请百度:和风环境技术。 总体来说,VOCs治理有两类基本技术,一类是回收技术,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对排放的VOCs进行吸收、过滤、分离,然后进行提纯等处理,再资源化循环利用。比如吸附回收技术、吸收技术和膜技术等。另一类是销毁技术,处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燃烧等化学反应,把排放的VOCs分解化合转化为其他无毒无害的物质。比如燃烧技术、生物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目前,这两类技术都得到研究和应用。 业内人士认为,总体来说,VOCs治理有两类基本技术,一类是回收技术,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对排放的VOCs进行吸收、过滤、分离,然后进行提纯等处理,再资源化循环利用。比如吸附回收技术、吸收技术和膜技术等。另一类是销毁技术,处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燃烧等化学反应,把排放的VOCs分解化合转化为其他无毒无害的物质。比如燃烧技术、生物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目前,这两类技术都得到研究和应用。 1、活性炭吸附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 在大部分工业尾气中,VOCs以低浓度、大风量的形式排放。为了降低治理费用,通常利用吸附材料首先对低浓度废气进行吸附浓缩,然后再进行冷凝回收、催化燃烧或高温焚烧处理。吸附浓缩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包括固定床吸附浓缩技术和沸石转轮吸附浓缩技术。 沸石转轮吸附浓缩技术最早由日本企业开始使用,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专家认为,沸石转轮吸附浓缩技术净化效率高,安全性好,被视为汽车制造等喷涂行业最佳的治理技术。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简单易行、成本低的活性炭吸附技术,是喷涂、包装印刷企业首选的治理技术,但对单个企业来说,建设相应的活性炭再生装置费用高。 “各地环保部门为了减轻单个企业的VOCs治理投资负担,组织建设统一的

常用 VOCs 末端治理技术介绍

常用VOCs 末端治理技术介绍 对于废气治理达标排放,企业该如何选用末端治理?末端治理即建设高效治理设施,推进污染设施升级改造,实行重点排放源排放浓度与去除效率双重控制。 一般优先选用回收技术,可通过冷凝、吸附再生等处理,进行回收利用;难以回收的,可采用燃烧、吸附浓缩+燃烧等技术进行销毁。 企业在进行技术选择时,应结合排放废气的浓度、组分、风量、温度、湿度、压力以及生产工况等,合理选择VOCs末端治理技术。实际应用中,企业一般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 常用的VOCs治理方法技术有

(1)VOCs循环脱附分流回收吸附技术该技术 前该技术成熟、稳定,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单位投资大致为9-24万元/千(m3/h),回收的有机物成本700-3000元/t。对有机气体成分的净化回收效率一般大于90%,也可达95%以上。适用于石油,化工及制药工业,涂装、印刷、涂布,漆包线、金属及薄膜除油,食品,烟草,种子油萃取工业,及其他使用有机溶剂或C4-C12 石油烃的工艺过程。 (2)高效吸附-脱附-燃烧 VOCs 治理技术 目前该技术成熟、稳定,可实现自动化运行。设备投资基本上是200~300万元(以处理风量为50000m3/h),运行费用30~50万元,主体设备寿命10~15年。VOCs去除效率一般大于95%,可达98%以上。在石油、化工、电子、机械、涂装等行业大风量、低浓度或浓度不稳定的有机废气治理中得到应用。 (3)冷凝与变压吸附联用 VOCs治理技术 冷凝与吸附联用技术能够克服单纯冷凝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的现象,同时弥补单纯吸附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设备体积大、吸附温升对安全运行有影响、长期运行吸附材料易失活等问题。单位投资大致为0.4-0.8万/m3,单位小时运行成本为0.08-0.2元/m3。净化效率一般大于98%。主要适用于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油气储运等行业。主要适用于储油库、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成品油/化工品装车油气回收;液体储罐呼吸气 VOCs 治理;油品、化工品码头装船油气回收。 (4)沸石转轮与蓄热燃烧VOCs治理技术 目前技术成熟、稳定,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单位投资大致为9-24万元/千(m3/h),回收的有机物成本700-3000元/t。热回收效率可达90-95%,处理效率可达95-99%。主要适用于有机化工、石油化工、涂装、印刷等行业及大风量低浓度行业。 (5)低浓度多组分工业废气生物净化技术 此项技术适用范围广,适用于低浓度多组分工业废气排放控制,与传统生物技术相比,拓宽了生物处理法的应用范围。运行管理方便,二次污染少。工程主体设备投资约为250万元,年运行费用约35万元。VOCs的去除率可达80-90%,对H2S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主要用于低浓度多组分工业废气的处理。

VOCs治理方案模板

北京运通博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喷烤漆房废气治理 项 目 建 议 书 设计单位:北京燕山翔宇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

1项目概况 企业简介 (企业全称、主要业务、特设产品,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及其他信息) 北京运通博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系北京运通汽车集团旗下4S经销店之一,是上海通用汽车授权销售服务以及售后服务中心,别克车型的整车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4S汽车销售服务一体化经营。公司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环北路乙1号,占地面积约为5700平方米,展厅营业面积1500余平方米,维修车间面积4500平方米。 项目现状 (与VOC治理有关的状况:区域大小数量、现有工艺设备技术状况、VOC主要组成浓度性质、达标情况等。尽量数据化,表格化) 公司现有4套喷烤漆房,对需要进行喷漆的车辆进行喷烤漆维护。喷烤漆房排放的尾气——VOCs(苯、甲苯、二甲苯和非甲烷总烃等)通过喷烤漆房集气系统对废气进行收集,收集后的气体通过漆房自带的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处理后经排气烟囱排放至大气。 通过现场走访了解,目前公司使用的油漆均为油性漆,这些油性漆用于汽车喷涂上的面漆、中层漆和底漆。目前公司还没有使用环保的水性漆。 表1 公司VOCs调查表

注:VOCs排放总量包括油漆、固化剂、有机溶剂中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轻芳烃溶剂石脑油等有机挥发物产生总量和减去现有装置活性炭吸附总量(活性炭吸附量按产生总量的20%计算)。 存在问题 (针对现有执行标准,从设备工艺技术、指标参数、管理使用维护等各方面列出存在的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目前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吸附效率低,VOCs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仍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按照国家环保管理部门的最新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汽车修理过程中VOCs的排放量及颗粒物的排放量,拟对公司喷漆房废气净化系统进行改造,确保:(1)、VOCs排放值达到地方排放标准;2、VOCs排放总量降低90%以上,即从原先每年的产生量2931kg,减排,实现企业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 我公司在该公司提供的数据和现场勘察的基础上,根据同类企业废气数据及工程实施经验,编制了本项目的设计方案,供环保部门审查和厂方选用。 2设计规范 设计依据 (有新的或更严格的标准,需要及时更新填充进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它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1月1日生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